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害张寨主,明天你就被解雇!”
女雇主发话,狗牙胡不敢动了。男雇主暴跳如雷,“狗牙胡,给我杀了那个什么狗屁寨主,把这个贱人也给我杀了!我给你一千两银子的赏金,足够你远走高飞了!”
“多谢大人!”狗牙胡答应一声,挥宝剑又去刺张宪!
(本章完)
第106章 血溅绣楼()
绣娘制止了狗牙胡行凶,于明焕又重新许诺奖金下杀人命令,这期间好几秒就过去了,张宪能一直趴到那儿不动等着被宰吗?当然不会。于是,等到狗牙胡手持宝剑再杀过来的时候,张宪已经跑到门外头了。
狗牙胡叫了一声:“小贼,哪里走?”是挥宝剑跳出房门继续追杀张宪。结果,等他也跳到走廊里了,狗牙胡也愣住了。原来外面走廊里不止张宪一个人,而是有一群人!其中站在最前面的有两位,两个人各拿了一把手刀!
手刀是宋朝时期的短刀名称,是当时最正规的短刀,也是军队里面的制式兵器。这两位一人一把手刀往那儿一站,不用动,一股凛然的杀气就扑面而来!
张宪就站在这俩人身后,指着狗牙胡大叫:“给我上,杀了他!这家伙厉害,弟兄们并肩子一起上,宰了这个狗腿子武教师!”张宪一着急连黑话都讲出来了,也不知道这年头时兴没时兴这种江湖黑话。总之,意思人们都听明白了,就是狗牙胡厉害,大家伙儿一起上,联手宰了他!
这好办呐!乔握坚、马文、以及跟过来的四名亲兵各晃手刀往上闯,过去就把狗牙胡给围当中了。狗牙胡就算再厉害,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乔握坚、马文、四名亲兵,再加上张宪,七个人一起上,狗牙胡还能有个好吗?
挡出去左边的刀、右边的刀又到了;躲过迎头一刀、背后的刀又刺过来了。狗牙胡左挡右挡,一个没留神小腿上被刀尖割了个口子。
狗牙胡疼的一哆嗦,反应刚慢了一点儿,肩膀头上咔嚓一下,被一柄钢刀重重的砍上了!离得近了甚至都能听见钢刀卡在骨头上的嘎吱声。狗牙胡大叫一声,像发疯了一样舞动宝剑呼呼挂风逼退了众人,但下一秒钟大家伙儿呼啦一下又围了上来。
狗牙胡再想像刚才一样发威他可做不到了。“啊——”狗牙胡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叫,紧跟着就是鲜血飞溅、钢刀乱闪,几个人围成圈一顿互砍乱剁,把狗牙胡给乱刀剁成了碎块!
可怜狗牙胡,空有一身高超的武艺,没有投军报效国家凭借军功搏个封妻荫子,反而倒是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狗腿子帮凶的岗位上。临死也没得个好名声,也愧对了他这一身的本事!
狗牙胡一死,于明焕就像抽了筋的龙、没了牙的虎,当时他就堆到地下起不来了。对这家伙张宪可没打算放过他,从亲兵手里抢过一把手刀,对着于明焕的心窝“噗!”就是一刀!
“住手!停下!你快停下呀,呜呜——”绣娘喊出第一声住手的时候就晚了,张宪的刀已经扎出去了。眼看着于明焕口吐鲜血委顿在地,绣娘哭了。于明焕再不好,那也是她合法的丈夫,两个人一起生活了好几年,能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吗?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张宪过去搂住绣娘柔声安慰,“绣娘你别怕,没有这混蛋的纠缠,往后你就跟着我好了,我照顾你一辈子。”这就是张宪发出占领声明了。
绣娘一个女人家,又刚死了丈夫能有什么主见?张宪虽然杀了她丈夫,但却是为了救她,她不仅不能恨,并且还得感激。初逢大变的女人是最需要找个依靠的,张宪此时就很好的扮演了这个角色。
两个人搂在一起喁喁私语,其实是张宪一个人在说,绣娘浑身一个劲儿的抖,哪儿还能说话?乔握坚对众人使了个眼色,亲兵们抬起死尸,一帮人从外面关上了房门,他们到楼下去掩埋尸体连带着等张宪。大寨主正在泡妞,他们这些为人手下的总不能戳到这儿没一点儿眼色,等着老大撵吧?
人都出去了,张宪又安慰了怀里的女人一阵子,等到绣娘身体不再抖了,张宪这才开始说正题:“绣娘,此地不是久留之处,走之前你得尽快帮我搞一批官盐和白糖。”
“你要多少?”绣娘也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所以她问得也直接。
“每一样,最少一百斤!”张宪咽了口吐沫。其实他也不知道山上需要多少斤。不过他想白糖和食盐就算再缺毕竟不比粮食和水,一样一百斤,也好大一堆了,差不多也够用了吧?
张宪都不知道山上需要的数量,绣娘当然更不知道了,但她却知道今天发生的这一切全都是为了白糖和官盐。她死了丈夫就值一百斤白糖和一百斤官盐?那岂不是太便宜了?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所以她觉得应该给张宪涨涨价。
“一百斤会不会不够?既然买一次,那就一定要买购。不如白糖和官盐每样三百斤吧?”从一百斤直接涨到了三百,翻了三倍,她这个价涨的也是稍微有点儿猛了。
“三百斤?嗯,那好吧,三百就三百!”绣娘说的这个数量,让张宪觉得自己好像是被这个小女人给比下去了一样。人家这个干活的都说三百斤了,他这个受益的哪能嫌多。不就一样三百斤嘛,我牛头山那么多弟兄还怕用不了?
俩人确定了数量之后,绣娘找到了纸笔,就在刚刚发生了凶杀案的卧室里现场写了张条子,她又翻出于明焕的印章给盖上,这么一张发货单就算大功告成了。
于明焕是富阳的县丞,他可不止有一枚印章。处理给上级州府、平级县的公文用的是一枚,处理县里本县事务用的又是一枚,平常写个字了、画个画了,上头的题跋又是另外一枚。总之他有好几枚印章,县丞办公室放了两枚、家里还放了几枚。
绣娘知道这些印章在哪儿放着。平常她是没用,今天既然需要,拿出来用也就用了。
张宪拿着发货单看了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接下来就是绣娘收拾行装了。于明焕被杀,她肯定不能再住到这里了,张宪让她上牛头山。绣娘本身就没什么主见,这会儿她又把张宪当成了依靠,对张宪所说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
(本章完)
第107章 带糖盐回山()
到了富阳货栈,乔握坚拿着盖有县丞大人印章的纸条来买白糖和官盐。货栈掌柜的接过纸条,初开始还有点儿犹豫,等到绣娘袅袅婷婷在张宪的陪伴下走进货栈,货栈掌柜的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掌柜本来没见过绣娘,但旁边有马车夫老李给介绍呀,“这是我们夫人,听说你这货栈在本县声誉还不错,今天特意过来看看。”
掌柜的不认识县丞夫人,但他认识老李。老李整天在县城里走动,认识的公私两面人多了去了。货栈掌柜知道这位伺候的是哪位主子,一听老李的介绍,再见老李对那位夫人尊敬的样子,货栈掌柜就知道这位贵妇是谁了。除了于县丞的夫人还有谁?
看看手里的纸条、看看老李、再瞅瞅夫人,货栈掌柜的笑容把眼睛都快盖没了,“呵呵呵呵,弊货栈做买卖一向守诚信,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您放心,这买卖我立刻就办!”
县丞夫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这个时候来,不是为了那张条子还能有什么?货栈掌柜的可不敢得罪如今在富阳一手遮天的县丞大人,一路小跑着组织人去准备白糖和官盐了。
掌柜的亲自操办,货栈的效率那是相当惊人的。也就是十分钟左右,掌柜的就过来请示:东西已经装好车了!
车,是一辆骡车。拉车的骡子体格高大、皮毛油亮,骡车上的黑油漆映着太阳光都反光。光这驾车价值就不菲。三百斤白糖、三百斤官盐已经装上了车,大青骡子拉着一车货物看起来相当轻松。
张宪一眼就看中了这驾骡车。从富阳县到牛头山可不近,要运六百斤的东西过去还真少不了一辆好大车。既然人家已经把东西装车上了,那干脆就连车带牲口一起买下算了!
张宪才说要付货款,却被货栈掌柜给拦住了,“这点儿钱您先不用急,过几天再付也行。您要是太忙没时间,我登门去取也是一样的。”张宪一听,拿了一半的交子他又给收回去了。
货栈掌柜的其实是想和于县丞套近乎,今天不收货款,等过两天了他再亲自登门去取。他认识这人是谁呀?他只知道这位是跟着县丞夫人一起来的。
到时候找到县丞大人于二郎,于大人再过问此事,一来二去的不就成熟人了嘛。至于这笔货款,县丞夫人亲自到场,还能少了他的?
货栈掌柜盘算的挺精明,但他却万万没想到,他费心机想要讨好的于县丞已经死于非命。于县丞死了,夫人和货主上了牛头山,就连马车夫老李都跟着走了,他这笔货款彻底算是打了水漂!这也是他自找的,张宪都把钱拿出来,他自己推脱不要的,这能怨谁?
放下富阳县货栈掌柜的不说,再说张宪一行。车夫老李出门的时候赶了一辆车,车上坐的是绣娘,以及一小箱金银珠宝、交子会子一大叠。这些钱,有的是绣娘的私房钱、有的是于明焕和绣娘的夫妻共同财产。
于明焕驾鹤西游了,婚内共同财产当然就归绣娘所有。绣娘要上牛头山,带上这些钱也算是合理合法。
张宪和绣娘坐一辆车、马文赶着骡车、乔握坚和四名亲兵各自骑了一匹马随行保卫,一行人离开富阳县,南下去往牛头山。绣娘拿的有富阳县丞于明焕开的介绍信,其实是绣娘自己写了之后盖了于明焕的章。有这种官方文件,自然是一路之上畅通无阻。
路上的官兵越来越多、盘查也越来越频繁,张宪知道,他离牛头山已经越来越近了。
刚开始绣娘拿着介绍信,报的是富阳县城于夫人回乡省亲的旗号,官兵们直接就放行了。越往前走,检查的越严,到后来再报县丞夫人的旗号就不顶用了。当一伙儿当兵的执意要检查骡车上货物的时候,不得已之下,绣娘只好报出她叔爷清河郡王张俊的名号。
一报张俊的名号果然好使,来检查的那伙儿宋军二话不说,抱了抱拳是转身就走。这次牛头山战役的总指挥就是清河郡王,这方圆几十里所有大宋军队名义上都是张郡王的下属。也别说绣娘是张俊的孙侄女了,就算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当兵的也不愿意得罪。
躲过了这一回,张宪就开始谨慎了。这时候,那四名亲兵又派上了用场。他们是本地人,熟悉地形。下山时候就是他们带的路,成功避开了围山的宋军,现在回山还让他们带路,同样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山寨。
张俊还不知道,在他统帅大军围困牛头山期间,山上的土匪总头子张宪竟然悄悄地下山,拉了一车的白糖和官盐又上山了!
有了白糖和官盐,军医就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制出生理盐水。给徐庆和蛮牛以及山上中毒的官兵们饮用之后,大家伙儿的病情慢慢的就好转了。又过了三四天,这些人就完全康复了。
有了糖和盐,再加上山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牛头山义军们就更有信心守住牛头山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几天,张宪从山下搞了一车白糖和官盐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张俊的耳朵里,张郡王闻听,勃然大怒!这还得了?张宪是从哪儿搞到的白糖和官盐?查,要一查到底!
清河郡王下决心要查的事情还能查不出来吗?又过了两天,张俊就知道了事情的大致脉络。原来是他那个嫁给县丞的孙侄女干的好事!这女娃子竟敢谋杀亲夫,并且给山贼运去了急需的糖和盐!好一个不忠不孝的女娃子!
张俊的弟弟张保是张绣娘的亲爷爷,张俊给弟弟写信,让张保来劝说绣娘离开张宪,赶紧下山回娘家!
张保接到哥哥的信之后傻眼了。他害怕这个哥哥,他不敢到军前去见张俊!他怕张俊翻脸无情,拿军棍揍他。可不去,他更不敢!张保一琢磨,干脆把儿子叫了过来,“女儿是你生的,你去把她从牛头山上拉下来!”
(本章完)
第108章 少将军张宗旦()
张保不敢去见张俊,他儿子却是比他更怕张俊!张保和张俊好歹是兄弟俩,哥儿俩儿时的情谊多少还有点儿。张保的儿子却是从小看见的就是杀伐决断、做大将军的叔父。他从小就怕他叔。他爹都不敢去的事,他哪敢去?
这父子俩全都不敢去见张俊,还好,他们有个好孙子和好儿子,张宗旦!张宗旦可不像父子俩这么窝囊,小伙子年轻气盛、长得又好、武艺又高,深得其叔爷清河郡王的喜爱。最主要的是,张宗旦和他姐姐绣娘关系好,让张宗旦去,事情更好办!
张俊等来等去,兄弟和侄子都没等来,倒是把小侄孙张宗旦给等来了。
“宗旦,你怎么来了?”等张宗旦把父亲和爷爷推荐他来的理由一说,张俊让气乐了。嘿,还有这样的父子俩?自己不敢上牛头山上去冒险就把儿子打发来了?有你们这么做长辈的吗?
还好来得是张宗旦,要换个别人,张俊肯定是先把人撵回去,再写一封信狠狠地训斥那父子俩一顿!张俊是越看张宗旦越欢喜,“宗旦,盘踞在牛头山上的可是岳家军的大将张宪,你有信心确保自己不受伤害嘛?你要是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我可是不能让你上山。”
“叔爷放心,宗旦当然有能力自保!”张宗旦小伙子把头一扬,这副表情再配上英俊的外表,真是又傲又帅。
张俊还就喜欢张宗旦这副样子,看见张宗旦信心满满,张俊笑了,“你可不能光会说大话哟。你有什么能力自保,得说出来能打动我,只靠嘴皮子吹大话可不行。”
张宗旦小伙年轻气盛可吃不得激,眼看张俊怀疑自己的能力,说不得他就要把自己和张宪曾经见过面,并且和姐姐绣娘感情一向亲近讲说一遍。
张俊仔细的听着,当他听到张宗旦曾经保护姐姐绣娘去富阳见过于明焕,张俊就问张宗旦,于明焕这人怎么样?别看张俊是绣娘的叔爷,他还真没见过那位侄孙女婿。
张宗旦对于明焕能有什么好印象?要不是那家伙对姐姐不好,姐姐能没事儿老往娘家跑吗?具体那两口子是怎么回事他并不知道,但他在富阳住那几天,却曾经亲眼看见过于明焕对姐姐发火,而姐姐却只会两眼含泪热气吞声。那还是他在,估计他不在的时候,姐姐平日里没少受气吧?
张俊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心里不由的暗怒,于明焕,小辈!幸亏你是死了,你要是没死我也饶不了你!知道有我张俊在,你还敢对我张家的人无礼,哼,真是死不足惜!在这一瞬间,张俊竟然不那么生张宪的气了。
当然,张宗旦说是这么说,张俊可是不放心让这么个半大孩子到牛头山那贼窝子里去,说不得就从身边找几个武艺不错人又稳重的跟着一起去。反正张郡王身边有得是能征惯战的猛将,随便划拉俩人还不是小事一件嘛。
张宗旦带了两员牙将二十名亲兵上牛头山去见张宪,要接张绣娘回家。
到了山口,牙将提醒张宗旦,“少将军,可不能就这么上去。山口上头有巨石,下面人往上一去,巨石滚落,压到人身上是骨酥肉烂,尸骨不全!您得先喊话,山上要是允许了,咱才能上山。”
还有这种事?张宗旦吃了一惊。幸好叔爷派几个人跟着来了,要不然,自己还没上山见着姐姐呢,命先没了!“多谢将军提醒。这,我就站在这里往山上喊话吗?”
“呵呵,那倒不用。喊话这种事交给我们就行了,您只管在旁这儿等着。”
牙将催马往前走了几步,把俩手往嘴上一拢就喊开了,“山上的人听着,这里有清河郡王千岁的侄孙,我们少将军张宗旦要山上面见你们大寨主张宪。少将军和你们大寨主是旧识,请把守山口的弟兄往里通报,报告给你们张大寨主知道!”
就这样连喊了三遍,山上才传来喽啰兵的回应:“知道了,你们等着!”
这一等,就是大半个钟头。张宗旦急的从马上下来又上去,来回折腾了好几遍。随行的牙将还得劝他:“少将军你别急。喽啰兵去报告张宪,张宪再考虑考虑,下命令放行的话也得喽啰兵回来咱们才知道。等着吧。”
等到快一个小时了,山口上面终于传来了回音:“喂,我们大寨主说了,要来最多也只能上来两个人。张宗旦只能带一名随行人员上山!”
只能带一个人?两名牙将一商量,得了,那咱就跟上去一个吧。剩下的人在山口下面等着,等少将军回来之后,咱一起回帅帐去见郡王。这帮人可不敢擅自回去。张俊给他们的命令是护送张宗旦,现在张宗旦上山他们却没上,虽然这是客观因素吧,但张俊要是一发火,他们谁受得了?
不提这些人在山下等着,再说张宗旦,带着一名牙将小心翼翼的沿着山坡上了山口。到上头一看,张宗旦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家伙,直径三尺多的圆石头在山口上头放了十几个!这家伙要是顺山坡滚下去,谁受得了?
把守山口的喽啰兵头目派了一小队人护送这两位去聚义厅拜见大寨主张宪。说是护送,其实是看着这俩人,没事儿别在山上乱逛。万一他们俩接着上山拜见大寨主的名义,在山上到处转悠,刺探山寨情报,破坏山上的防御工事怎么办?这些都不能不防呀。
有喽啰兵带路,去聚义厅自然简单得多,翻过两个山头,前面有个类似道观的建筑,这就是聚义厅了。大门口不停地有武装人员出入,但门口却没有把门的。
进入大厅,带路的喽啰兵就把他们俩交给了另外一个汉子。这人听明白来人的身份之后,用相当古怪的眼神看了看张宗旦和随行牙将,“嘿嘿,两位请随我来吧。”
进了左边的走廊,拐了两个弯又到了一个门口,那汉子站住了,“大寨主,有客人来访。”
(本章完)
第109章 苦尽甘来()
张宗旦走进了房间,只见房中椅子上坐了个人,头上挽着发髻没戴帽子,身穿圆领白底绣花袍,剑眉虎目、不怒自威的正是张宪。
张宪看见进来的张宗旦,当时就笑了,“呵呵,原来是内弟来了,是来看你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