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新皇在位不过短短数年,先从奚族、契丹手中夺回了辽东,现在又收复了河西九曲地。

    百姓心中依稀觉得昔年的大唐又回来了,那个让四夷闻风丧胆的王朝再度露出了獠牙。

    庆贺胜利,怎么也显得不够。

    一如既往,大军经过朱雀大街,直抵皇宫太庙,迎接他们的是祭祀天地,献俘太庙,阅兵承天门三项必行之事。

    在进行献俘太庙的时候,裴旻察觉身旁的郭知运有些异常,似乎坚持不住了。

    这位老将抱病在身,哪里受得住这般无聊繁杂的礼节。

    裴旻赶忙扶着他让兵士带他去太医署休养。

    好在献俘仪式重点在于俘虏而不是裴旻他们一行人,他们的异动,并未影响仪式的进行。

    但是郭知运的异样却在文武百官的眼中看着,各自有了打算。

    郭知运坚持不住,裴旻作为副帅,阅兵仪式自然由他指挥。

    这一次裴旻站得昂首挺胸,与此前的不够格,现在他是问心无愧。

    阅兵结束,李隆基在武德殿设宴,几乎三品以上的大员皆给邀请成为陪宴宾客,也足见对于此次大胜,这位李家三郎是如何的重视。

    裴旻看着位于首席的宋璟,心底已然知道姚崇果不其然的给罢了相,心中有着小小的遗憾。

    姚崇便是这样的人,对他才华佩服认同的同时,他的品行性格又让你无法接受。

    这胜利的宴席,自然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裴旻有些坐立不安,比起这个庆功宴,他更想回家,看他的母亲、夫人以及尚未出世的孩子。

    直至夜幕降临,宴会方才结束。

    裴旻迫不及待的要走,高力士快步走后面跟上,叫道:“裴国公,裴国公,请留步!”

    裴旻真想当做没听见,无奈打的掉头道:“高内侍,你就不能当做没看见我嘛!”

    高力士笑道:“陛下有请,在下可不敢怠慢。国公放心,陛下对国公器重非常,定会体谅国公急于回家的心思,不会耽搁太久的。”

    “好吧!”裴旻应了一声,颇为无奈的跟着高力士。

    两人一路闲聊。

    来到武德后殿,李隆基一身便衣,见裴旻走进殿内,大笑着上前道:“静远莫怪朕坏了你的好事,实在是有事于你商议,不说朕可睡不着觉。”

第三十四章 意图称臣的吐蕃() 
李隆基热情的拉着裴旻坐下。

    裴旻疑乎的看着李隆基,不知这李家三郎发生了什么,如此兴奋。

    李隆基带着几分欣喜的道:“静远这一次可是大大的给朕出了口恶气,都将吐蕃打成惊弓之鸟了。”

    裴旻不解的看着李隆基,不知他此话何意,心念电转,肃然问道:“是不是吐蕃那个使者隆朗赤提出了什么要求?”

    李隆基拍腿道:“不是什么要求,是哀求乞求,隆朗赤此来,几乎不要了廉耻,半点大国的尊严也没有。静远这一战,可是将他们的脊梁骨打断了。”

    裴旻看着欣喜的李隆基,却笑不出来。

    在他的记忆里,吐蕃可不是如此不经打,他们也为王忠嗣、哥舒翰修理的挺惨,但依旧顽强的趁势崛起,成为让唐帝国、阿拉伯帝国都为之瞩目的存在。

    那个时期的吐蕃大有第三帝国的架势,军事实力更在大唐之上,与阿拉伯帝国在西域打的热火朝天。

    在裴旻眼中吐蕃一日不灭永远是大唐不可轻视的敌人之一。

    一战打断吐蕃的脊梁骨?

    裴旻怎么也是不信,沉声道:“陛下,吐蕃没您想象中的弱。是因为吐蕃前赞普自毁长城,导致军中青黄不接,没有优秀的将校担当大任,这才是臣从容取胜的关键。吐蕃之弱,不在于国弱,而是缺乏优秀的将领,军事统帅。只要他们寻得优秀的军事统帅,我们未能赢得如此轻松自在。在决战之前我们也遇上了吐蕃的一位小将,极有军事天赋,有可能扛起吐蕃的军事,成为我军劲敌。”

    李隆基皱眉道:“难道隆朗赤真是装的?”

    裴旻道:“我虽不知吐蕃提出了什么要求,轮番的失败,确实伤了他们的筋,动了他们的骨,但不足以形成致命伤。他们还有于我们一战的力量,这一点,臣能确定!”

    李隆基也不隐瞒,直言道:“就在前日,隆朗赤突然提出了一个提议,说愿意向我大唐称臣,并且每年加倍向我们进贡,只求我军能退出莫离驿。说什么他们已经让静远的手段吓怕了,你们在附近,他们的牧民根本不敢在青海湖放牧。”

    “原来如此!”

    裴旻瞬息间明白了吐蕃的用意,也知道了为什么李隆基会如此兴奋了。

    吐蕃崛起之初,正是贞观朝,唐朝军事最强盛的时候。

    那时候的李世民重心在西域,根本没有将吐蕃放在眼里。

    到了高宗朝,吐蕃已经崛起了,而且拥有噶尔·钦陵这样的名将,在军事上有了跟唐朝分庭抗衡的实力。

    也因如此,唐蕃两国盟约并不是主从约定,大唐亦非是吐蕃的宗主国,是舅甥盟约。

    唐是舅,吐蕃是甥,长一辈的关系。

    若真能定下主臣约定,吐蕃就是大唐的附属国,吐蕃的赞普将接受唐朝的册封,相互来信的时候,还要称臣。

    虽是一个形势,但意义重大。

    此事若在李隆基手上完成,从意义上来说,将会是超越前朝的壮举。

    李隆基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陛下!臣以为促成吐蕃妥协的有两点!其一……”裴旻伸出一根手指道:“他们元气大伤,需要我们帮着恢复元气。成为我大唐属国,能够享受属国的减税通商待遇,可以促进他们的经济。其二……”他竖起第二根指头道:“也是最关键的,他不想让我们威胁青海湖,更不想让我们适应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李隆基有些茫然。

    裴旻笑着解释道:“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吐蕃地势远远高于我们大唐。水土不服格外严重,会给我军造成极大的困恼,也是吐蕃一直以来的倚仗。只要有水土不服的存在,他们便如壁虎一样,即便我们砍掉他们的尾巴,他们只要缩在山上,终有重新长出来的一天。但若我们有一支能够在高原上作战的军队,情况立刻不同了。再长命的壁虎,只要砍掉他们的脑袋,也无回天之力。我们拥有一支能够高原作战的军队是吐蕃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防止这点,他们甚至提出了称臣,可见他们对我大唐防范之心何其之重。这也侧面预示了一点,吐蕃的妥协并非真心,而是为了学习勾践!一时辱,算不得辱,笑到最后,才是赢家。现在赢家是我们,可不能让吐蕃笑到最后。”裴旻慎重的说着。

    李隆基神情肃穆,越王勾践尝粪卜疾,卧薪尝胆谁能不知?

    裴旻道:“其实舅甥盟约还是称臣,意义不大。难道吐蕃称臣了,陛下真能左右吐蕃的政局?不过是字面上的好听而已,意义不大。以陛下的雄心壮志,难道仅限于让吐蕃称臣?诚然,让吐蕃称臣,确实超越前朝。可也仅是好听一些而已。与我大唐天兵杀进逻些,攻占布达拉宫比起来,到底哪个更有意义?”

    “当然是后者!”李隆基听了眉飞色舞,随即怒道:“好一个隆朗赤,险些给他蒙混过去了。他定是得知了静远即将来长安的消息,见协议一时无法达成,担心你坏他大事。干脆抛下如此诱惑……朕就觉得有鬼,才没答应,要听听你的意见。如此说来,静远取莫离驿是为了长远考虑!”

    裴旻道:“即为长远,也为当下!陛下,这口绝不能松。”

    李隆基突然皱眉道:“比起隆朗赤的满嘴谎言,朕自是相信静远的忠言。只是最近这些日子,隆朗赤手段尽用,朝中不少大臣为他说服。觉得修建莫离城,在莫离驿长久并不值当,每年需耗费数十万贯军费,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战事争端,得不偿失。尤其是称臣一事传出,文武百官大多数都抱以认同的态度。毕竟吐蕃高原贫瘠,从经济而言,不适合征伐。”

    这一点裴旻认同,却不赞同,就如高句丽一样,高句丽地处偏远,穷山恶水,征伐确实伤损国家经济,得利不大。但是后方不稳,前面如何发展?就算是亏,高句丽也不得不打。

    吐蕃亦是一样,从经济民生考虑,文臣顾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该打的还是要打。

    “无妨!”裴旻眯眼道:“明日早朝,陛下召见臣入殿。不过三言两语,保证满朝文武瞬间达成一致。”

第三十五章 武婕妤老套的搭讪() 
李隆基拍腿道:“有静远这话,朕就放心了。唉,朕虽是皇帝,可有些事情也不能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要顾及群臣的意见,他们也是为大唐的经济考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所以臣打算跟他们算一笔账,堵住他们的嘴。”裴旻成竹在胸的说着。

    “好!”李隆基万分期待道:“朕明日拭目以待!朕知你顾家,也不多留你了。快些回去,等会朕有事吩咐力士去办,就不劳烦他送你了。”

    裴旻忙堆着笑脸,告辞离去。

    从武德殿后院至前院,要经过一个弯弯曲曲的湖心回廊。

    裴旻带着几分急不可耐的心情走在回廊上,对面却迎来三人。

    前后皆是打着灯笼的丫鬟,中间是一位身材婀娜多姿的女子,衣着华丽,轻摇玉步往对面走来。

    裴旻没有多看,低着脑袋,在一旁让开道路。

    武德殿是李隆基的私人后院,外人是不得入内的,李隆基邀裴旻至武德殿议事是没将他视为外人。

    这入夜能够出入武德殿后院的,必定是李隆基的内眷无疑。

    便在两人相会的时候,那女子突然“哎呦”了一声,身子竟然向裴旻倒来。

    瞬息间,裴旻已经做出决定,他并未用手搀扶,而是用手前臂轻轻的一顶,稳住了女子的身子,给了她搀扶的“扶手”。

    两人靠近,一股独特的芳香传入裴旻鼻中,味道清幽直入心肺,竟让他心中莫名一荡。

    女子瞬间离开了裴旻,小退了三步微微万福道:“武嫔见过裴国公,夜色昏暗,一时不慎,失礼了。”

    她一言一行表现的极为大体,并未因为崴脚而失礼人前。

    武嫔?

    裴旻心念电转,以知来人身份。

    唐朝因为出了一个长孙皇后,在后妃的管理上特别严苛,是中国封建王朝之最。

    正三品以上如皇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妃子称宫,从五品下如婕妤、容华、婉仪等称嫔,在以下称主。

    李隆基的后宫能称“武嫔”的唯有武婕妤,也就是日后的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

    “见过武婕妤!”

    虽然裴旻的官爵在武婕妤之上,但面对皇帝的女人,他还是行了一礼。微微用余光打量着武婕妤,她打扮的极为精美,云鬓微松,薄纱之间,香肩隐犹。象牙般润泽的肤色,慵懒而妩媚的眸子眉眼细长,在烛火的照映下,显得格外迷人,也不由暗赞一声。

    武婕妤抿嘴轻笑:“多次听陛下私下提到国公,说国公是国之栋梁,少年英杰!可与古之甘罗、霍去病相比,今日得见,果不其然。记得还有一次,陛下逗清儿玩耍,还说清儿乖巧聪慧,有心将他培养成国公一样的优秀人物呢!”

    裴旻道:“婕妤谬赞,愧不敢当!”

    武婕妤也没有多聊,道:“夜路难行,国公但需谨慎……翠儿,将灯笼赠给国公照明。”说着万福之后,向武德殿后院走去了。

    裴旻捏了捏鼻子,回味了一会儿武婕妤身上的那股香味,嘴角微微翘起:果然好手段。

    武婕妤身上的的味道,他曾经闻过,而且记忆犹新。

    那还是在当年金城攻防战的时候,天竺的商人为了讨好他,送给了他几瓶“佛的香精”。这佛的香精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印度神油,有着催情的效果。

    武婕妤身上的味道更加清香,应当是质量更优的产品。

    武婕妤本就是美人胚子,又用上这种催情之物,想必晚上少不了胡天胡地。

    武婕妤之前的崴脚虽表演的极像,然而当时的裴旻正低着头看的清楚,对方是有意向他这边倒来的。

    武婕妤显然想借此机会与他认识,从她的话也能听出一二:一方面是告诉他,李隆基与之无话不谈,可以帮他美言,另一方面却牵扯到她的儿子李清,用意也是显然。

    同时武婕妤分寸拿捏的极好,没有跟他这个外臣多做一点接触,留下把柄。

    武婕妤身为李隆基的妃子,邀宠君前可以理解,但是有意与重臣往来,所谋甚大。

    裴旻想到了今日的太子李瑛,以李瑛目前的表现来分析,确实不太适合担任太子。不过历史上的肃宗李亨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却不知日后让自己改变了一塌糊涂的历史,将会由谁来继承。

    看着手上的灯笼,也想到了武婕妤口中的李清。

    这个李清就是日后的寿王李瑁,那个娶了第一美人杨玉环,又给李隆基强抢去的怂蛋。

    这种连自己老婆都保不住的人,裴旻就是脑子让驴踢了也不会支持他。

    武婕妤不知裴旻心中所想,走至内堂屋外,回头看了一眼裴旻远去的背影,露出了一抹笑意,还有一些羞红,忍不住想道:“国公年少英俊,竟比陛下更有男人味儿!”

    一路胡思乱想,裴旻出了皇宫,上了小栗毛的马背,立刻归心似箭,扫去一切思量,快马加鞭的返回了裴府。

    裴旻一如既往的先拜会了自己的母亲。

    原本裴母这个时候皆会留裴旻聊上几句。

    这一次还没等他坐下喘口气,裴母已经将他赶回房去了,说道:“快去快去,都要当爹了,也不知轻重,娇陈可不适合熬夜!”

    带着略显紧张的心,裴旻推开了自己的房间,说了声:“我回来了。”

    娇陈坐着桌前看书,听到裴旻的“我回来了”带着几分自豪的道:“妾身就知道,裴郎一言九鼎,不管长安这边怎么说,始终相信裴郎能够做到。”她说着轻扶着桌子,意图上来给裴旻宽衣。

    裴旻赶忙快步上前搀扶道:“什么也别管,什么也别动。这些日子幸苦了,一切交由我来。”说着,情不自禁的去抚摸那尖尖的小腹,道:“快九个月了,应该有些反应了吧。”

    娇陈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道:“可调皮了,一个劲的踢闹,定是个健康的小家伙。”

    “那是自然!”裴旻说着,似乎抚摸以不满足他的心情,半跪在娇陈的面前附耳在肚子倾听着。不知是错觉还是什么,竟然依稀能听得心脏跳动的声音,大是高兴,低呼道:“听到了,听到了……”便如孩子一样兴奋。

    娇陈含笑的看着爱郎,洋溢着幸福的满足!

第三十六章 文武齐心() 
裴旻念及裴母的不能熬夜,也没有跟娇陈肚子里的宝宝多互动,乐滋滋的搂着娇陈一觉睡到了天亮。

    便是睡着了,他那手掌依旧搭着娇陈的小腹,似乎在守护着他。

    次日天明,如李隆基预料的一样。

    与吐蕃的盟约拖太久了,文武皆有了不耐其烦的感觉。

    细节可以慢慢商议,但大局总该定下来。

    停战协议的可靠性,远不及盟约有效果。

    不可避免,朝堂上又在商议起了此事。

    这一次冲在最前面的依旧是户部尚书王琚,王琚也是先天政变的功臣,与李隆基交好,立有从龙之功,拜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晋封赵国公。

    只是之前受到了姚崇的排挤,给贬罚地方去担任刺史了。

    并非人人皆有裴旻那般觉悟,这姚崇一倒台,王琚就发动关系,削尖了脑袋重新挤回庙堂,充任户部尚书一雄职。

    户部尚书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说句大唐的财神爷毫不为过。但这也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位,前任户部尚书便是因为渎职给新晋首相宋璟给罢免了。

    宋璟为官严厉,别说是贪污受贿,便是尸位素餐无作为的官员让他抓到一个也是重罚一个。

    王琚新官上任,也想干出一番成绩,意图将国库填满,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官到了他这个地步,在上一位就是宰相。

    身为文臣,所需所求,不就是一个相位?

    想法是美好的,王琚发现现实却极为残酷。

    大唐刚刚发动对吐蕃的战争,这一仗唐军动用兵马六万余,战马四万匹,耗时七个月余,期间消耗的粮草军饷,还有胜利后的犒赏以及阵亡将士的抚恤,零零总总都需要从户部拿钱。

    这是无可避免的花费,王琚也只能认了:将士出征在外,刀头舔血,这因有的奖励抚恤,就算敲碎了牙,户部也要拿出来。

    然而不只是奖励抚恤那么简单,大唐新取了河西九曲地,需要发展。

    在草原上养牛羊训军马都需要极大的投资,还需要他们户部调派流民支持,又是一笔巨款,超大的投资。

    这没有个七八年,这笔投资休想收回。

    然后还有石堡城的修葺,金天桥、大莫门城、树墩城这些地方也需要打理。

    这花钱就跟流水一样,不住的往外出,看不到半点的回收希望。

    王琚颇有才略,也知这些都是必须支付的,再一次忍了。

    但是修葺莫离驿,新建莫离城,派兵常驻青海湖,这让王琚忍无可忍。

    真当户部是钱袋子,有花费不完的钱?

    莫离驿位于青海湖附近,周边皆是吐蕃的势力,维持莫离驿需要大队兵卒常驻,需要朝堂不断的往其中塞钱粮。至关重要的还未必就能守得住,万一他们费劲千辛万苦,调遣工匠运送建材将莫离城建好。吐蕃出兵,将之夺去,岂非做他人嫁衣?

    有此思量,王琚是同意撤兵莫离驿,接受吐蕃称臣的开路先锋。

    “陛下!死守莫离驿,对我军无大利可言。以一无大用之地,却能换得吐蕃称臣,每年能得双倍贡品,何乐不为?比无止境的向莫离驿输送钱粮,不如坐等吐蕃送钱粮上门。”依照规矩,他国贡品,除了个别稀有的为皇室享用,其他寻常之物,皆归户部收入国库。

    掏钱,收钱之别,让王琚争的面红耳赤,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