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你看,城头上那是什么?”

    狄青眼神一凝,向城头上看去,好像是一面白旗从城头上竖了起来。

    白旗?难道城中的守军要投降?狄青心中起了疑窦。他虽然断定拿下盖州城不会多难,可是却没没想过有这么容易。

    上午蒙古人死了一千多人,城墙边都没挨上。江家军这刚一轮炮弹就把守军吓得投降了?

    “千里镜!”狄青低喝一声,伸出手去。旁边的汪皓急忙把单筒望远镜给递到了狄青手中。

    如今这个千里镜,江家军千夫长以上的将领都人手一个,用来观测敌情最是方便了。

    狄青接过千里镜,对着城墙方向看了片刻,终于确定城头上竖起的那就是一面白旗。而且仿佛为了让自己看的更清楚,那面白旗比起普通的旗帜来简直大了一倍。

    “去,派个人去城下问问,看看他们是不是想投降,若是想投降,就让他们打开城门,扔掉武器,双手抱头,从城里出来排队投降。只要他们投降,本将军保证他们性命。给他们一炷香功夫准备。若是敢耍花样,大炮继续攻城。”

    狄青当机立断,沉声下令道。

    身边飞出两骑向着城墙方向奔了过去。

    “将军,他们没有继续开炮。肯定是看到了咱们打的白旗了。”城头上,躲在城门楼里面往下观察的一个尚可喜的亲兵大声叫了起来。

    尚可喜也是心中一喜,急忙挤到瞭望口往下看,正好看到了奔了过来的两骑,知道这定然是江家军派过来传话的,急忙吩咐旁边的亲兵出去看看。

    两名江家军的骑兵飞马奔到城墙下面,一拉马缰,两匹高头大马一声长嘶,人立而起,顿时止住了脚步,而马上的骑士却纹丝不动。

    这一手漂亮的骑术让城头上的很多汉八旗清兵都心中暗暗叫好。

    “城头的人听着,你们若是要想投降,就打开城门,扔掉武器,双手抱头出城投降。我们将军保证你们性命无忧。给你们一炷香的功夫,若是一炷香后城门还没打开,那就别怪我们继续大炮攻击了。”

    两个骑士轮流将这段话向着城头上高喊了几遍,确保城上的清军都听清楚了,这才策马返回本阵。

    听到这段话的尚可喜的亲兵急忙跑回城楼里面禀告尚可喜,说完之后眼巴巴的瞅着尚可喜,等待他做决定。

    城头上的清军此时也都没有了心思,白旗打起的那一刻很多人心中已经放下了武器。

    这时候大家的目光都盯着城楼位置,等待着尚可喜下令开城门了。

    甚至有一些激进的将领都暗自打算,如果尚可喜再犹豫反复,他们就带着自己的人去开城门投降。

    尚可喜到底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枭雄,既然做了投降的决定,也没有再犹豫的道理。很快就下达了全体放下武器,打开城门出城投降的决定。

    听到命令的清兵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将手中的刀枪火铳扔在地上,原本凝重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好像他们不是准备投降而是得到了一场大捷似的。

    走出城楼的尚可喜看到士兵们这个样子,心中五味杂陈,叹了口气,命令亲兵队长带着人亲自打开西城门,自己带头解下佩刀双手抱头向着城门外走去。

    看着缓缓打开的盖州西城门,还有那一队队双手抱头,神情轻松之中又带着忐忑的清军从城中络绎不绝的走了出来,狄青这才相信他们是真的投降了。

    一声令下,早有江家军士兵上去将这些投降的清军士兵分成一队队看押起来,并且让他们解下裤腰带,然后用自己的裤腰带互相绑着胳膊连成一长串,以防他们作乱。

    其他三个方向的城门也都先后打开了,自有江家军过去受降。

    狄青的副将亲自带了一队人马进城搜索一番后确认城中所有的守军都已经投降之后,狄青这才带着人马进城。

    看着上午打的自己死伤惨重的守军在江家军放了一轮大炮之后就干脆利索投降,察哈尔部的蒙古兵全部傻眼了。

    尤其是本来准备幸灾乐祸看江家军也倒霉的格尔丹更是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他站在原地,死死的看着那些一个个温顺的跟绵羊一样的守军出城投降,心中一股火气呼呼的往上冒,又有一股酸气在心中发酵膨胀。

    他慢慢明白了过来,这些汉八旗的守军就是要和他过不去,所以上午才会那样往死一样的反击。

    想明白了这一点,让他恨不得一刀劈了尚可喜。

    “可汗,咱们现在怎办办?”旁边的一个心腹大将凑过来问道。

    “怎么办?当然是去贺喜了!”格尔丹咬牙切齿的冷哼一声,然后骑上马向着狄青的方向而去。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侯吃大户() 
狄青攻克盖州的消息传到广宁,江川大喜过望。

    他看着战报在地上来回转了好几个圈,脸上掩饰不住的欣喜之情。这个速度让他的确没有想到。

    而且狄青在战报之中也说了蒙古察哈尔部归顺的消息,这个消息同样让江川喜出望外。

    高兴过后,他意识到了这两个好消息背后的深层意义,简单的来说这个消息已经证实了满清如今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

    满清本来起家就是靠着武力威胁,一切充满了赤裸裸的暴力色彩在其中。汉人不服,杀!蒙古人不服,杀!朝鲜人不服,杀!

    可以说满清的崛起就是靠着一个杀字。

    古人讲王道在于畏威怀德。满清征服四方却只有一个威字,却丝毫跟德字不沾边。如今他们的威风被江家军一次次的踩在了脚下,自然也就无法让被他们征服的人再畏惧了。

    江川接到狄青战报的时候,胡宗宪带领的四万主力刚刚离开广宁城。

    按照原有计划,江川让人找来山甲,让他迅速带领一万人马押送粮草去盖州,到了之后与狄青换防,并且协助狄青将那些俘虏改为仆从军,让他们跟着狄青他们去进攻盛京。

    至于具体的方案,江川让山甲和胡宗宪,狄青他们去商量。他相信以这几位的智慧绝对能够保证不出乱子的。

    胡宗宪那里应该也得到了消息,江川又给胡宗宪和狄青各写了一封信,让胡宗宪全力主持。给狄青的信自然是表彰信了,表示等他回来要为他记上一功。

    信派人送走之后,江川又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眼前要做的一件大事上。

    当初,攻克辽阳和盖州之后,江川并没有急着动这两座城里那些满清的大户贵族,只是对他们采取了重点监控。

    当初考虑的是人心不稳,担心自己迈得太大容易激起动乱,这对于稳定民心是不利的。

    现在情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清军主力已经被搞定了,如今只有死守盛京的份,根本没有实力再卷土重来发动反攻了。

    而且江川采取的是从城外到城内的措施,将两座城池周围那些村落的有地的满清贵族全部都给打到清理了,将那些家伙的田地都分给了那些之前被他们奴隶的汉人,并且借此机会成立了护田队。

    护田队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城外这些满洲人的威胁,而且让江家军凭空多出了一批兵力,对于城内的局势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在没有了外部威胁,江川又将目光重新盯上了这些人。

    上一次,使用以恶制恶的办法,让那些衙门的小吏去拷问那些当官的,从那些人身上榨出了不少的银子。

    广宁一城有两百多万两银子,辽阳那边刘基也弄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那些城中当官的,还不算那些大户富商。

    这三百多万两银子让江川尝到了甜头,于是决定对这些满清贵族和大户下手。

    他的做法也是先礼后兵,先是以官府的名义发布了一张告示:“大军出征盛京,军费粮草奇缺,需要城中大户士绅们踊跃资助。若是主动捐献钱粮者,不仅可以得到官府颁发的牌匾,还可以免除一到三年的徭役赋税。当然,个人捐献的数目要跟其家产匹配,若是家有九牛却只肯拔一毛者,那官府就会根据民意让其强行认捐。至于如何强行法,那自然是无可奉告,自己发挥想象力。”

    这个告示一发布,城内的贫民阶层和一般百姓自然是欢呼雀跃,大喊支持。

    至于那些富商大户们自然是叫苦不迭,心中大骂江川是土匪强盗。

    本来按照江川原本的想法是直接让人列出一个名单,然后按照名单抄家即可。只是后来胡宗宪跟他建议,那样做容易引起民心动荡,给老百姓一个不好的印象,毕竟他们不是洗劫一票就走的土匪,而是要长久治理这片地方的官府。

    江川从善如流,于是就搞了这么一出先礼后兵。

    他倒是希望那些富户大户们闹腾一番,自己正好就有借口直接抄家了。

    江川给出的期限就是三天,三天之内如果这些富户们认捐的钱粮数目让他不满意,那就直接动手抄家了。

    江川现在家大业大,到处都需要用钱了。这笔钱他打算用来征兵的。以后地盘大了,打下的城池越来越多,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兵力去镇守。

    他现在案头上已经拟好了关于江家军扩军之后的新的整编方案。只要这些钱粮一到位,他就要着手开始这件事了。

    而且白锦绣在大同那边也联系好了不少商人,那些商人对于盖州和广宁两城经过清理之后的商业空白都表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就等着江川这边动手了。

    江川这三天就坐在知府衙门等着,看着有多少人上门主动认捐。

    结果三天过后,他问了一下负责登记的中军司马牧毅,牧毅迟疑了片刻后才道:“侯爷,三天之中来认捐的不到十户。”

    十户?江川的眼神一下子冰冷了下来,伸手夺过牧毅手中的清单,匆匆扫了一遍,只见那上面写着认捐的大户富商只有九户,而且银不过五万两,粮食不到一万石,基本上就是一家五千两银子,一千石粮草。

    看着江川冰冷的眼神,牧毅知道那些大户要倒霉了,这是逼着武安侯抄家啊。

    盯着这张清单看了半天,江川忽然笑了起来,将那清单往地上一扔,转过来对牧毅道:“这些王八蛋是不是看本侯爷太温和了,拿这点钱来打发叫花子啊?记住了,名单上有的人,不用抓人,直接抄家。名单上没有的,抄家拿人,他们名下的店铺全部查封。”

    牧毅看着江川的眼神,打了一个冷颤,急忙道:“属下遵命,这就带人去办。”

    “你跟李翦一起去,分头行动。大牢里关不下,就给我关在兵营里。我倒要看看这帮敬酒不吃吃罚酒的狗东西骨头能有多硬。”江川又狠狠的补充道。

    “属下明白!”牧毅抱拳大声道,然后便匆匆带着一队人马出去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长了泼天胆子的皇商范家() 
广宁城中最有钱的人莫过于范四海。

    范四海有多有钱?简单来说他家的宅子是整个广宁城甚至辽东都是最奢华,面积最大的。不说别的,就说他家的宅子里总共有多少间房子都没有几个人数的清楚。

    因为他家里有的院子光是进深就有七进。从第一进院落的大门口走到最后面的后花园也得走上半个时辰左右,由此可见他家的院子有多大。

    范四海曾经跟人喝酒聊天,说自己家的房子也就是比大明京城紫禁城的房子少一些,话里话外还是有些遗憾的。

    据说范四海家里的丫鬟仆人总共加起来都将近五百人左右。而且他光是姨太太娶了总共十九房。

    有人说广宁城里的商铺其中有一半都是范家的产业,什么粮行,米铺,绸缎铺子,成衣铺子,当铺,酒楼,茶馆,妓院等等,可以说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而且据说范家的产业不光是在广宁城中,在辽阳,盖州,甚至盛京城中都有他的产业。而且有人说辽东的这些产业还都只是小头,大头还在关内,尤其是京师和苏杭江浙一带,那才是范家真正值钱的地方。

    广宁城这座院子最多算是范家的一个别院而已。

    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范家一个商人会这么有钱,那么有好事者就会指着范家大宅大门上高悬的“范府”两个字给你看。

    不明所以的人自然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好事者就会小心翼翼神秘兮兮的告诉你:“这两个字可不一般。”

    有什么不一般?倒不是说这两个字写的有多好看,而是写这两个字的人身份不一般。

    那么写这两个字的人是谁呢?就是满清国的皇帝皇太极。

    这么一说,心思灵活的人就明白过来:这范家一介商人能有满清皇帝给亲自题写匾额,那只能有一种身份了,那就是皇商。

    再一联想,就让人联想到了山西有名的大商人范永斗了。范永斗据说就是这位范四海的亲叔叔。

    范永斗何许人也?这位可是天下有名的晋商首领,生意大到遍布全天下,而且各种生意无一不做,产业多的就跟范四海家的房子一样让人数不清楚。

    这范永斗经营的最著名的产业就是钱庄。他经营的永昌钱庄在天下各个大城据说都有分号,而且信誉极其良好,实力极其雄厚。

    在任何一个大城的永昌钱庄分号里,不管你拿着多大的面额银票去兑换现银,都能在一天之内给你全部兑换,这就是永昌的实力。

    光凭这一点,就让大明一半的商人用着永昌钱庄发行的银票行走天下了。

    而且据说大明朝中很多的达官贵人,甚至就连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几位秉笔太监都喜欢把钱存在永昌钱庄,不为别的,就为了省事放心。

    范永斗在山西太原老家的宅子上匾额据说都是当今皇帝的老子,也就是上一任皇帝,庙号世宗的姬正德给亲自题的字。

    不为别的,就凭范家每年给朝廷缴纳的税银都在三四百万两左右。更不用说范家还经常在朝廷发生缺钱的时候免息借钱给朝廷。

    就凭这一点,都足以让大明皇帝对范家礼遇一番了。

    皇帝礼遇虽然都是虚的,也就是给范家大宅上题了字,给了范永斗一个六品的虚衔,差事是江南织造局主办。

    当然,这差事没有实际职权,但是对于范永斗这种超级大商人来说那就是一个天大的护身符。

    这让他的生意做的更是风生水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范家却搭上了满清这条线。范永斗的侄子范四海就是靠着帮满清做生意,尤其是偷偷运送一些被大明朝廷严禁的食盐,生铁等战略性物资到辽东。

    这些东西对于满清在辽东的快速崛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了范四海的带头,山西许多商人都纷纷偷偷的跟满清做起了生意,使得满清国需要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关内流入到关外。

    大明朝廷的禁令在这些商人们的眼中如同虚设,变成了一张废纸。

    正因为如此,在皇太极当政的这十几年时间里,范四海从一个范家的偏房子孙一跃而成了辽东最有权势,最有地位,财富最多的大商人。

    因此才敢住在明显僭越规制的七进的大院子里,而且还得到了皇太极的亲笔题写匾额的殊荣。

    有人看的通透,把范家跟当年的范蠡,吕不韦等人相并列。别的商人是投资生意,范家和上面这两位则是专门投资皇帝的。

    人们说,范家这是看着大明这棵树要倒了,所以提前布局,让自己的侄子去搭上皇太极这条线。到时候无论是大明稳住了天下,还是满清的了天下,他范家依然是那个范家。

    广宁城被攻破的时候,范四海正好就在城中。

    一开始,他听说江家军破城之后,确实是忐忑了一阵子,生怕那位传闻中做事霸道的武安侯一冲动直接给他抄了家。

    但是后来看着武安侯一直没有动静,而且还严肃军纪,派人上街巡逻,也不骚扰百姓,心中又思忖着这位武安侯是不是也忌惮自己的身份,毕竟他还是大明的武安侯,自己好歹也是范家的人,他不能不给这个面子,所以这颗悬着的心就慢慢放下了。

    再后来听说大清辅政王多尔衮带着大军前来反攻了,范四海激动的着急一群妻妾在府中设宴庆祝,盼着大清天兵赶紧把这个武安侯给赶走。

    可是没想打大清六万大军竟然败了,而且还败的一塌糊涂,就连辅政王多尔衮都生死不知了。

    范四海这下又慌了,紧闭大门,躲在府中不出门。

    后来看到武安侯出了要大户富商们认捐钱粮的的告示之后,范四海心眼又活了,派人去找了几个大商人合计了一下之后,派了管家象征性的去衙门按照一家五千两银子,一千石粮草的数目捐了钱粮。

    他这既是表态,也是试探,就想试探一些看看这个武安侯敢不敢动他范家。

    不得不说,这么多年跟皇家做生意,大明和满清两国的皇帝高看了他们范家一眼,让范四海的胆子也变得泼天一般的大。

    “都把你们那点担心给我放下。我们范家的生意做得那么大,不管这天下谁做主,都离不了我们范家的。有本老爷坐镇,别说什么武安侯了,就是大明皇帝来了,也得给我们范家这个面子。去,把上个月花了十七万两银子从江南买回来的戏班子给我叫来,本老爷今天要听一出《浣溪沙》,看看范蠡和西施当年是如何亡了吴国的。”

    范宅的的后花园之中高大宽敞的五彩石亭之中,范四海坐在一圈莺莺燕燕的妻妾之中,身上一袭杭州上等丝绸的薄衫,手中把玩着一柄玉如意,自信满满的给一众神色忐忑的妻妾鼓气宽心。

    旁边侍候的管家听他的吩咐急忙去找戏班子了。

    周围的几十个丫鬟仆人知道主人要听戏,急忙将各式精美的瓜果点心流水一般的端了上来,顷刻间摆满了石亭之中宽大的石桌面。

    而石亭对面的则有一座专门搭建的舞台,一群下人正在忙碌着布置舞台。

    而在范府所在的街口,隆隆的开过来一队黑衣黑甲的士兵,带头的队官正是大明武安侯江川麾下军令官李翦。

    他一身甲胄,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抬头看着眼前范家那高大的院墙,转过头对一名百夫长道:“这就是我们第一个目标。你带一队人去守着后门。有人跑出来就抓。敢动手的格杀勿论。我去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