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迫击炮,也都配属在炮兵团,并没有如后世那样成为班组支援武器,编在步兵序列之中。

    三个步兵团,每团下辖2000人,下辖四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500人。

    每个步兵营下面则下辖三个步兵连。

    每个步兵连180人。

    而每个步兵连则下辖三个步兵排,每排60人。

    步兵排下面就是步兵班,每个步兵班下辖20人。

    可以看得出,整个新军的编制,虽然采用的是近现代军制,但是也并没有生搬硬套采用三三是编制这种,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修改。

    譬如说后是一个班,基本是9到10个人,而在新一军当中,每个步兵班则是20人。

    这样编制主要是从当前的火力水平方面开考虑的。

    在现代军队当中,一个步兵班的编制9到10人左右,其中有班组狙击手,班组火力手,班组机枪手等分工,由狙击枪,步枪以及轻机枪组成一个基本的战斗小组。

    从火力射程上满足从远到近以及火力支援等各种需求。

    而在新一军每个班之所以编制20人,那是因为目前狙击枪,包括机枪都没有出现,如果简单的按照后世现代军队一个班的人数去编制的话,那么一个班的火力明显太弱。

    毕竟拉栓式步枪虽然在这个时代属于先进武器,但是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准度等各方面也无法与后世的那些现代化步枪相媲美比拟。

    因此按照每班20人编制就比较合理,可以有效增加火力输出。武器不行人数来凑。

    每个单位都配备了一名军事主官。

    暂时没有副职。

    等到后期要扩编的时候,肯定要配属各军事主官的副职。否则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唯一目前配有副职的就是每个步兵班配备了一名班长,还有一名副班长。

    毕竟到班的这一级单位是直接面对士兵的,而且基本上所有从百姓之中招募的新兵都分配在了步兵营之中。

    所以如果只靠一个班长领导20名新兵显然是有些吃力的。

    新一军的单兵配备,现在基本上是每人两套新式军装一套。

    短袖短裤的作训服,两双军靴,两双袜子、一个军用背包、一个军用水壶。一支可以安装刺刀的拉栓式步枪,两条绑腿,两双布鞋。

    另外包括一个急救包,急救包里边装的主要是绷带和用来止血的金疮药。

    另外每人配备十个子弹盒,每个子弹盒可以携带十发子弹。

    按照江川编写的建军手册,步兵以一百枚子弹为一个基数。炮兵则以二十枚炮弹为一个基数。

    另外在步兵班当中,除了16名步枪兵之外,还有四名是掷弹兵。

    掷弹兵其他装备都与步兵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步兵的主战武器是步枪,而他们的主战武器则是长柄手榴弹。

    掷弹兵在步兵班之中的作用,就相当于后世的机枪手。是用来起火力支援作用的。

    后勤团和炮团的士兵虽然主要使命是用来支援作战,但是考虑到有些时候,炮兵团和辎重营也要投入直接战斗,所以江川给他们也配备了步枪作为武器。

    只不过在携弹量上面没有正是步兵那么多,毕竟携弹量太大的话,对他们就会造成负载过重。

    除了后勤团和炮团以及三个步兵团之外,直属于新一军军部的还有一个医疗大队,一个通讯分队、一个警卫中队和一个侦察中队。

    医疗大队配备20名军医以及200名护士。可以说这个配备比例已经相当奢侈了,足以保证在一场战斗中所有的伤员都能获得及时救治。

    通讯分队在这个时代的主要作用就是跑腿传令。

    目前在新一军当中,用来传令的通讯工具主要有哨子,军号,以及铜锣。

    哨子的主要作用主要是用于集结队伍。

    而军号主要用作冲锋的时候使用,铜锣是用来撤退收兵,鸣金收兵。

    新一军从上到下,每一个军官从军长到班长,副班长,都配备有哨子。

    而每个团级单位主官身边都配备有一个10人的通讯班和一个警卫排。

    而军部直属的警卫中队编制为500人,设中队长一名。

    一个中队下辖五个警卫分队,每个分队一百人,设分队长一人。

    侦查中队编制也是500人,设中队长一人。

    整个中队下辖五个侦察分队,每个分队一百人,设分队长一人。

    侦察中队和警卫中队没有新兵,全部由要塞基地嫡系士兵组成,是新一军真正的精锐。

    另外在新一军之中,还有一个教导中队。教导中队全部是从辽东抽调过来的关虎和苏定方他们教导队的人员扩建而成。

    教导中队也由500人组成。

    编制与警卫中队和侦察中队基本一致。

    他们的主要职责在平时负责新兵训练,以及各种新战术的摸索和研究,以及担任其他各部队假想敌,也就是后世军队当中蓝军的角色。

    另外,直属军部的还有一个一百人的纠察中队。

    可以说在整个部队当中,士兵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部队之中的纠察兵了。

    因为他们专门处理各种违反军规军纪的士兵,而且权力极大,只要你违反军纪,哪怕是高阶军官,都在他们的查处范围之内。

    从纠察中队的级别就可以看出纠察中队整个新一军当中的地位之高。

    其他部队一百人仅仅只是一个分队长,而在纠察中队这边却配的是中队长。

    纠察中队的军装也跟其他单位的军装大不相同。

    他们头上戴的是特制的白色头盔,上面写有纠察二字,而且左臂之上佩戴有写着纠察成绩四个字的红袖套。

    而且为了凸显纠察的威严和级别,所有的纠察兵全部配备的都是手枪。

    这些纠察在平时用来纠察军容风纪,而在战时就是督战队的角色。一旦没有命令后退或者当逃兵,纠察就会直接开枪击毙。

    虽然原本核定新一军是一万人数,但是后来实际成军之后,包括各主战单位以及加上军部直属单位,整个新一军下总共是13000多人。

    连级以上主官,除了本身的指挥佩刀之外,每个人都配备有手枪一把作为自卫武器,这也是为了凸显军官的身份。

    另外连级以上指挥官全部配发一支八倍的单筒望远镜。

    以上是整个新一军的具体编制和所属单位。

    对于军衔,所有的新兵是暂时没有授衔的。他们的领章上面还全部都是空白。

    新兵要想正式授衔,必须通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等到新兵训练合格之后,才会对新兵授予列兵军衔。

    其余军官,包括班长,副班长,因为全部都是由秦军老兵担任,所以全部授予军衔。

    从上往下,白牧这个新一军军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之前白牧已经是亲卫营的校尉,本身已经属于将军系列,所以授予少将军衔其实并不算高升,只是与他之前的地位相等。

    而且日后如果要扩军的话,一旦升级为集团军或者军团等更加庞大的编制的话,白牧的军衔肯定还要往上提。

    如果一开始授的太高,以后就不好操作了。

    另外,下属各个团团长,包括各个军部直属中队的中队长全部授予少校军衔。

    各营营长授予上尉军衔,各直属分队分队长也是上尉军衔。

    各连连长中尉军衔。

    各排排长少尉军衔。

    各班班长授予下士军衔,副班长授予上等兵军衔。

    可以看出整个新一军军衔相比后世的相对来说,军衔比起职务低一级。

    这都是为了日后扩军所做的准备。

    每一级军衔后面所配套的福利待遇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果新一军士兵能够被授予少尉以上军衔,全家每年的徭役可免,各种赋税免除一半。

    如果获得少校以上军衔,徭役和各种赋税全免,而且朝廷还会每年有一定的补贴银两。

    并且该人所在的家庭成员之中,拥有可优先参军的资格。

    如果参加科举考试,可获得加分,以及优先录取,优先安置的资格。

    并且顺利通过新一军三个月新兵期,获得列兵军衔的士兵,朝廷兵部出面会给其家庭授予一面写着军属字样的牌匾。

    军属牌匾,不仅本身是一种荣誉,而且收到朝廷的重点保护。

    如果军属家庭有讼诉事宜,各级衙门必须优先受理。

    并且军属免跪特权,可以见到四品以下官员不跪。

    如果军属认为各级衙门处理不公,可持牌匾向摄政王府申诉。

    这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面子和里子都有了了。

    除了说出去光宗耀祖之外,各种实际的好处每一样都让人眼红心跳。

    这些措施极大的刺激了那些新兵的勇气和毅力,他们都在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营,以获得列兵军衔。

    可以说江川的一系列拥军措施,让新一军的军衔变得非常值钱了。这在外面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对于新一军的训练内容,江川也早有明确规定。

    训练内容根据进程,循序渐进,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为队列训练,内务要求,射击训练,体能训练。

    以上训练内容为新一军所有人员都需要参加,包括上至军长白牧下到各班班长,副班长,所有军官士官也都必须参加。

    等这些基本训练内容完成之后,第二阶段的训练将是训练各兵种各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比如。步炮协同,战场救治,阵地战,攻坚战,伏击战等各种战术训练。

    等第二阶段训练内容完成之后,也会进行各种演习,在不同的地形之间进行演习,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甚至水上作战等各种地形作战。

    可以说,江川对于新一军真的是抱有极大的希望,因此才能在舍得对新一军投入巨大的资金和心血。

    如果把筹建新一军的资金如果用在筹备一支常规意义上的冷兵器军队,如果是大顺军那也水平的军队,招募五十万人人都有剩余。

    如果是秦军普通部队的话差不多也在十万人左右。

    由此可见,江川希望新一军能够打造成一支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抵百的成为真正强军,一支真正的王牌军队,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柄利剑。

    当然,新一军的假想敌也绝对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而是那个还未蒙面,却早已闻名的英吉利帝国的军队。

    因为信息有限,所以江川也不知道这个世界的英吉利帝国军队能够强大到什么样的程度。

    因此,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训练和装备新一军,希望能够在将来面对英国军队时能够处于不败之地。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就是江川对于新一军目标。

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山率领的征西大军所向披靡,向西快速推进的时候。

    狄青率领的征东大军也以狂猛之势迅速向南挺进,仅仅半个月时间,徐州,宿州,宿迁,淮北,淮安等江北重镇陆续光复。

    秦军兵锋之锐,沿途大顺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一开始尚有一些微弱抵抗,后来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逃。

    甚至很多城池不等秦军到来,就已经派人前来投降。

    到了后来基本上是秦军大部分时间用来收容俘虏接收城池,用于作战的时间少之又少。

    因为进展太快,因此导致秦军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瓦解沿途大顺军的抵抗,而是因为进展太快,秦军兵力根本不足以驻守这些新光复的城池。

    以至于秦军每占领一个城池,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布安民告示以及招募守备兵丁的告示。

    同时狄青也允许各地乡绅自发组织乡勇。

    凡是组织乡勇的乡绅,事后都可以获得两江总督府的任命文书。

    一时之间江北哥弟,群情激奋,纷纷攘攘,涌现出了无数支地方武装。

    这些地方武装虽然装备混乱,战斗力不值一提,但是却也有效的弥补了秦军防守兵力的不足的问题。

    根据事先做好的分工,狄青率领大军继续前行,而胡宗宪这个两江总督则随后派人接管各个城池负责整理城市秩序,以及招募乡勇,任命官员等事宜。

    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之下,狄青率领征东大军很快兵锋直达金陵城下。

    金陵是整个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和政治意义非常的重要。

    而且金陵的位置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素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顺军虽然放弃了其他较小的城市,但是对于金陵城却派有重兵防守。

    根据黑冰台得到的消息,整个金陵城中的大顺军至少在8万人左右。

    而且守将是以善于守城著称的李自成心腹大将罗克敌。

    罗克敌自从大顺军攻克金陵之后就负责守卫金陵,

    他用半年的时间将金陵城的城防重新加固,虽然不敢说固若金汤,但的确是让金陵城变得更加难以攻克。

    十几万秦军将金陵城团团围住,秦军水师也派出主力从海上进入长江,在江面上对金陵城形成封锁之时。

    可以说秦军已经将金陵城包围的水泄不通,保证大顺军无处可逃。

    整个金陵城附近,全部是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秦军帐篷。

    若是从空中看下去,会是非常壮观的景象

    秦军在包围金陵城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向金陵城发起攻击,而是按兵不动。

    而城中的大顺军,也是坚守不出,双方一时之间竟然僵持下来,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

    这一日上午,狄青带着一队亲卫登上了金陵城西边的钟山。

    钟山的海拔并不算高,但是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正好处在金陵城西边,而且比起金陵城地势更高一些。

    从钟山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金陵城,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适合的观测点。

    狄青在山顶之上用千里镜观察了半晌之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跟随狄青一起登上山顶的中军司马牧毅察言观色,发现主将脸色凝重,小心问道:“将军,可是这金陵城有何不妥?”

    狄青点点头道:“这个罗克敌地确名不虚传,本将军看他防守之道,却是将整个金陵城守得滴水不漏,可谓一员真正的将才。”

    牧毅说道:“这罗克敌虽然有才,可是大顺军如今已经大势已去,凭他罗克敌一人也难敌我军兵锋啊。难道将军真正担心的并不是此事吧?“

    狄青赞赏的看了看牧毅。

    这个原本大同知府的公子,自从在军中历练之后,可以说是整个人进步神速。

    跟以前比起来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人变得更加沉稳内敛,而且洞察力更是大有长进。

    狄青没有直接回答牧毅,而是道:“牧毅,你觉得我军之前所向披靡节节胜利,是因为我军太强,还是敌军太弱?”

    牧毅稍微沉吟后道:“禀告将军,末将以为之前我军之所以节节取胜,原因有二,第一:我军兵风太盛。敌军难以抵挡,第二则有敌军故意收缩。兵力重点防守金陵城之故。”

    狄青不置可否,点点头,继续问道:“诚如你刚才所说。敌军既然明知死守金陵。也非我军敌手,以我军如今,兵锋之盛,火炮之犀利,金陵城迟早都会落入我军手中。明知不敌,却依然要坚持死守。你如何看待此事?”

    牧毅不假思索的道:“事出反常必为妖。敌军如此做法末将以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敌军抱有幻想,以为能凭长江天险。重兵守城,能抵抗我军兵锋。以使我军在金陵城下与其形成僵持之势。因此懈怠我军士气,拖垮我军。”

    第二。明知不敌却偏要死守。那极有可能是敌军有所凭仗,而这种凭仗却是我军目前不得而知的。”

    牧毅说完,便不再言语。

    狄青点点头,没有说话,但是从他的脸色上看得出他对牧毅的话也很是认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除了那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一般人是不会做这种选择。

    大顺军如今虽然节节败退。但是却并非没有辗转腾挪之地。

    如今依然有小半个大明疆域掌握在大顺军手中,李自成没有理由重兵死守一个并非根基之地的城池。

    虽然这个城市也很重要,但是却并没有重视到大顺军需要孤注一掷跟秦军死磕的地步。

    所以这种反常的举动往往意味着背后有不同寻常的动机。

    而这种动机是什么?狄青目前不得而知,但是这引起了他足够的重视。

    下了山之后,狄青一方面命人严密监视城中大顺军的动静,一方面派人将自己心中的猜想报给后方的胡宗宪。

    胡宗宪与狄青两人配合默契,而且在很多事情上经常能够查漏补缺,互相启发,所以这一次狄青也希望能听到胡宗宪的意见作为参考。

第一百四十章() 
    狄青的猜想不无道理。

    自从李自成在京畿之地被秦军大败之后,损兵折将大伤元气,士气也为之消沉了许多。

    按照李自成原本的设想,以及许多文臣武将的建议是打算将所有兵力收缩回陕州,利用陕州四塞之地的有利地形,来进行固守。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很多城池都在被放弃的清单之内,包括金陵这种江南重镇。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李自成的想法,也让他对翻盘产生的一丝希望。

    这件事情来源于一个将来大明经商的异域商队。

    这支商队是一只自称从英吉利穿越重洋远道而来的团队。

    这个船队,他们名义上打着贸易的幌子,首领是一个叫做大卫科波菲尔的人。

    此人来到大明之后,了解到整个大明处于一种三国混战的纷乱状态,于是带着一队人马,迅速北上,在金陵城见到了守卫金陵的大顺军将领罗克敌。

    这个大卫科波菲尔在和罗克敌密谈了一天之后,罗克迪迅速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北上,给已经率领大军北上的李自成,送出了一封密信。

    当时的李自成,志得意满,大半个大明已经控制在他的手中,而且百万大军即将合围京城,整个大明天下都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因此对于罗克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