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寸,徒跣执锡杖,头擐剪尺铜鉴,或挂帛数尺。旬日不食,亦无饥容。时或
歌吟,词如谶记。士庶皆敬事之。建元中,武帝谓师惑众,收付建康狱中。
人或见其在市,及检狱,如故。及梁高帝即位,下诏曰:“志公迹拘尘垢,
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害。岂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自今不
得复禁。”一日问师曰:“弟子烦惑,何以治之?”师曰:“十二识者以为,
十二因缘治惑药也。”时舒州潜山景色最称奇绝,而山麓尤胜。志公与白鹤
道人皆欲之。天监六年,二人俱白高帝。帝以二人皆具灵通,命各以物识其
地,得者居之。道人云:“某以鹤止处为记。”志公云:“某以锡卓处为记。”
已而鹤先飞至,将止于麓,忽闻空中锡声,惊止他所,而锡遂卓于山麓。二
人乃各以所识筑室焉。后至十三年终,忽密谓人曰:“菩萨将去。”未及旬
日,端坐而化,遍体香软。
杯渡和尚
水牛撞网救生灵
和尚姓什么、叫什么,无从考证,只因为他经常在水上乘杯而行,所以
当时人们都叫他杯渡和尚。当初在冀州的时候,他很不在乎生活细节,喝酒
吃肉,和俗人毫无两样。他有时穿着木鞋上山,有时漫步于闹市,除去身上
背的芦图外,他什么东西也没有。一次他在一家借宿,发现这家的佛龛上有
尊金佛,便将金佛偷去。这家人发现后去追,只见他慢步徐行,但是怎么也
赶不上;好不容易到一渡口,他又乘杯水上,不用划桨,飞驰而去。以后他
云游到吴郡,看见一位老人在钓鱼,便上前讨要。老人捡了一条腐烂的鱼给
他,他在手中翻弄了几下,随即把鱼投入水中,鱼竟悠然游去。又有一次,
他遇到一个人正在用网捕鱼,他又上前讨要,那人非但不给,反而张口怒骂。
于是他捡了两块石子投入水中。不一会儿,鱼网中撞进两头水牛,把网弄得
破碎不堪,而后牛不见了,杯渡和尚也不知去向。后来在广陵,杯渡和尚路
过一个村子,看见一户姓李的人家正在设堂斋戒,于是直入斋堂,端坐屋内,
却把随身携带的芦图放在了院子里。李家主人见芦图内只有一件破衲衣和一
个和尚用的木柄,于是让人去拿,然而众人却怎么也抬不动。此时姓李的知
道这个和尚绝非凡人,便请他留住家中,盛情款待了三个多月。一天杯渡和
尚出门后到晚上也没回来,附近忽然发出一种奇异的香气,人们在北山的岩
石下找到了他,只见他身铺一件破袈裟,安然地死去了,周围生满莲花,香
气逼人。然而没过多久,莲花便凋谢了。姓李的人家把杯渡和尚葬殓后几天,
有人从北面来,说见到杯渡和尚背着芦图向彭城方向去了,众人打开棺材查
看,见里面仅有一双靴子而已。
【原文】
杯渡者未详名氏,常乘杯渡水,故因名之。初在冀州,不修细行,饮酒
啖肉,与俗无异。或着屐上山,或徒行入市。唯荷一芦图,子更无余物。尝
寄宿一民家,座有金像一尊,渡窃而去。其家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马,追
之不及,至于孟津,浮杯而渡,不假风棹,其疾如飞。东游吴郡,路见钓翁,
因就乞鱼,翁以一馁者施之,渡手弄反复,投入水中,鱼复悠然而逝。又遇
网师,更从乞鱼,网师瞋詈不与。渡乃拾取两石子,掷水中。俄而有两水牛
关入其网,网既碎败,牛不复见,渡亦隐去。后至广陵,遇村舍李家人关斋,
乃直入斋堂而坐,以芦图置于中庭,李视其中,唯一败衲及一木柄而已。数
人举之不胜。李知其异,敬请在家,养侍百日。一日或出,至瞑不返,合境
闻有异香,忽见渡在北岩下,敷一败袈裟于地,晏然而寂。前后皆生莲花,
鲜香逼人,一夕而萎,李因殡之。数日后有人从北来,云见渡负芦图,行向
彭城。乃启棺检,仅存靴履而已。
慧远禅师
诵经腾巨蟒,过溪虎长啸
禅师姓贾,小时候喜欢读书,尤其爱读庄子、老子的著作。长大后他性
情大度,仪表非凡。二十一岁那年,他在大恒山听道安法师宣讲佛法,从此
拜道安为师。一天,大师讲《般若经》时,他豁然有悟,于是和弟弟慧特一
起削发为僧,以宏扬佛法为己任。他坚持不懈,昼夜苦读修行,一时被学者、
僧人们所推崇。后来他去罗浮山,当走到浔阳时,看见庐山清秀幽静,是修
身养性的好地方,于是便在龙泉精舍住下来。当时庐山离水很远,禅师见后
用锡杖点着地说:“如果这里真是修行之地,就应有眼喷泉。”说完,地下
忽然涌出一股清泉,转眼间汇流成溪。有一年浔阳大旱,禅师在池水旁诵读
《龙王经》,忽然一条巨蛇腾空而起,不一会儿,大雨滂沱。正是从这一年
起,龙泉寺才因此得名。在庐山隐居的三十多年里,禅师从来足不出山,与
世俗隔绝,每次送客总以虎溪为界,一旦越过,就有老虎鸣啸,所以人们都
称此溪为虎溪。有一回,禅师和陶渊明、陆修静三人谈得投机,不知不觉走
过虎溪,三人发觉后哈哈大笑,从此留下“虎溪三笑”的美谈。禅师德高望
重,远近僧人没有不佩服的。东晋义熙十二年,禅师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原文】
师本姓贾氏。弱而好书,尤喜庄老,性度弘伟,风签郎拔。年二十一闻
沙门释道安讲法于大恒山,遂往从之。一日听讲《般若经》,豁然有悟,乃
与弟慧特投簪落发,慨然以大法为己任,昼夜行持,一时宿儒老衲咸推服焉。
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遂住龙泉精舍。时庐山
去水甚远,师乃以锡扣地曰:“若此中果得栖息,当使稿地泉涌。”言毕清
流突出,倏忽成溪。其后浔阳亢旱,师诣池侧读《龙王经》,忽有巨蛇自下
腾上,须臾大雨,遂以有年,因号为龙泉寺焉。自师卜居庐阜,三十余年,
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率以虎溪为界,过则虎辄鸣号,故名虎溪。后
与陶渊明、陆修静①语道契合,不觉过之,因大发笑,世遂传为虎溪三笑。
远迩僧众,无不钦服。年八十有三,圆寂于晋义熙十二年。
【注释】
①陆修静:南朝宋道士。字无德,浙江人,曾在庐山修道。
竺道生
飞龙去后影印壁
道生本姓魏。他天生聪明有悟性,不喜欢尘世热闹,遇到沙门竺法汰,
就落发受戒出家。起初他在庐山隐居静修七年,钻研各种佛家经典,不辞疲
劳。后来他游历长安,跟随什公学习佛法,知识觉悟日渐高深,辩论研讨也
越来越机智敏捷。关中地方的僧众对他都敬若神明。后来他游历虎丘山,在
沉静中感到这地方对自己很有启发和触动,就在那里住了下来。他经常独自
坐在大松树下,也没有什么应酬交际。唯独把一块竖石当作徒弟而已。有一
天他讲诵涅槃佛法,讲到阐提亦有佛性处,说:“如我所说,果然是与佛法
真谛一致的吧?”那竖石也点头同意。这年夏天,雷击青园佛殿,忽见一条
龙飞跃升天,光影映照在西墙之上。于是人们把寺名改作龙光寺。当时人们
都说:“龙既然已经飞走了,道生肯定也要走了。”过了几天,道生果然又
返回庐山去了,但他却留下一座影像在虎丘山下岩石壁上,往来僧众无不瞻
仰膜拜。宋朝元嘉十一年,道生在庐山升法座宣讲《涅槃经》,快讲完时,
忽然见到他手持的尘尾掉在地上,而他已经面容安祥端坐去世了。
【原文】
道生姓魏氏,生而颖悟,不喜尘嚣,遇沙门竺法汰,遂落发受戒。初入
庐山,幽栖七年,钻研诸经,不辞疲倦。后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器鉴日深,
问辨精敏。关中僧众,钦服若神。后游虎丘山,冷然若有会心处,遂栖迹焉,
尝独坐长松之下,别无所接,唯竖石为徒而已。一日讲诵涅槃,至阐提①有
佛性处曰:“如我所说,果契佛心否?”竖石亦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园
佛殿,忽见一龙飞跃升天,光影两壁。逐改寺名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
去,生必行矣。”数日,生果复还庐山,留一遗影,落于虎丘岩岫间。时往
来僧众,无不瞻礼。宋元嘉十一年升庐山法座,宣讲涅槃将毕,忽见尘尾纷
然坠地,正容端坐,宴然而寂。
【注释】
①阐提:一阐提伽的略称,系佛名词,梵文意译,指不具信心,断了成
佛善根的人。竺道生等则说这种人也能成佛,后《涅槃经》译出,果如所言。
佛图澄
杯酒灭大火,咒语退贼兵
师父本姓白。他为人弘雅有识,对佛教三藏经典了解透彻,还博览各类
古代典籍。天文地理,他也多有涉猎。他左侧乳旁生有一个孔洞,大约四寸,
通达腹内,平时用棉絮堵住,晚上读书时,就拔出棉絮,整个屋子就变得通
明。到斋日的时候,他还常到水边,从那孔洞中掏出肠子清洗,洗完又重新
塞回到肚里去。永嘉四年,师父来到洛阳,立志在此弘扬佛法。他还擅长运
用咒语,役使鬼神等物。他用麻油掺上胭脂涂在手掌中,千里以外发生的事
都可以出现在掌中,就像在对面一样。他还能听铃声预言吉凶,没有不灵验
的。当时石勒屯兵在葛陂,专事杀戮作恶。师父可怜无辜的百姓,打算用道
行感化石勒。于是他拄杖来到石勒军营门前,拜见石勒手下大将黑略。黑略
一向很崇奉佛法,所以把师父介绍给石勒相见。石勒见到师父以后问道:“佛
道有什么灵验的地方?”师父考虑到石勒不懂精深的佛教义理,只能用实际
的功力法术来打动和说服他,于是就让人取来一盆水,烧香念咒。顷刻之间
盆中长出一篷青莲,光艳动人。石勒由此十分信服,师父也就借机向石勒进
谏规劝。凡是应被残杀而被师父救护的人达到十之八九。于是中州地方的胡
人都由此愿意信奉佛教。建平四年四月一日,天气明静无风,可是塔上却有
一只铃独自鸣响起来。师父对众人说:“这只铃响是说国家将有重大的丧事,
不会迟过今年了。”当年七月,石勒死了。石勒死后,太子石弘承袭了帝位。
过了不久,石虎废黜了石弘,自立为帝。石虎也非常崇拜师父,让师父继续
留在邺城寺中。有一天师父派弟子到西域去买香。那徒弟走了之后,师父忽
然对其他弟子说,在手掌中看见买香的弟子被劫持,快要死了。所以马上烧
香念咒发愿,遥相救护。后来那买香的弟子回来了,说起某月某日自己被贼
人所劫,马上就要被杀死,忽然闻到香气从空中飘下,那些贼人无故自惊,
说是救兵已至,就丢下他跑掉了。师父曾经与石虎共坐在中堂里,师父忽然
惊叫:“幽州肯定失火了”,随即拿酒来洒去,并且笑着说:“火已经被扑
灭了。”石虎派人去幽州查验,回来报告说幽州近日四处起火,西南方向忽
然有黑云飞来,下起骤雨,把大火浇灭,而那雨中充满酒气。石虎因此把师
父视作神仙。到石虎建武十四年,师父忽然对弟子法祚说:“戊申年祸乱将
要萌发,巳酉年石氏将会灭亡。趁现在还未乱的时候,我还是先走吧。”到
十二月八日,师父在邺宫去世,享年一百一十七岁。这时是晋穆帝永和四年。
【原文】
师本姓白氏,为人弘雅有识,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
涉。其右胁乳旁有一孔,约大四寸,通彻腹内,时以絮塞之。夜欲读书,辄
拔出其絮,则一室洞明。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涤之,已而复纳于中。以
永嘉四年来适洛阳,志弘大法。善持经咒,役使鬼物。以麻油杂胭脂涂掌,
千里外事,皆彻现掌中,如对面焉。又听铃音以言吉凶,无不符验。时石勒
屯兵葛陂,专事杀戳。澄悯念苍生,欲以道化勒。于是策杖诣军门,谒大将
黑略。略素崇奉佛法,遂以澄荐勒。勒召问曰:“佛家有何灵验?”澄思勒
不达深理,止可术动。因取盆水,烧香咒之。顷刻青莲郁起,光色动人。勒
由此信伏。澄因遇事进谏。凡应被残杀蒙其利益者十有八九。于是中州之胡,
皆愿奉佛。建平四年四月一日,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澄谓从曰:“铃
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是岁七月,勒死。太子弘袭位。少时,石虎废
弘自立,亦倾心事澄,留奉邺城寺中。一日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忽告
余弟子曰:“掌中见买香弟子被劫,垂死。”因烧香咒愿,遥护救之。既而
市香者还,云某月某日为贼所劫,将见诛杀,忽闻香气自空而下,贼无故自
惊,曰:“救兵已至”,弃之而走。澄尝与虎共坐中堂。澄忽惊曰:“幽州
当有火灾”,随取酒洒之,且笑曰:“火已解矣。”虎遗验幽州。云迩日火
从四起,西南忽有黑云飞来,骤雨灭之,雨中皆有酒气。虎因事澄若神。至
虎建武十四年,忽谓弟子法祚曰:“戊申祸乱将萌,巳酉石氏当灭。吾及未
乱,当先化矣。”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春秋一百一十有七。时晋穆帝
永和四年也。
崇信禅师
茶饭之中悟佛理
禅师名姓不详,原本是渚宫一带卖饼人家的子弟。当时道悟和尚住在天
皇寺,此地没人认识他,只有家住天皇寺边的崇信,每天给他送饼。崇信每
天带十只饼去,道悟吃完后每次都要剩下一个说:“我恩惠给你,以降福于
你家子孙。”崇信心想:饼是我的,怎么成了他恩惠给我呢?难道另外有什
么意思吗?于是他登门去向道悟请教。道悟说:“饼是你拿来的,还给你拿
回去,难道有什么疑问吗?”崇信听后顿然领悟,当即受戒出家。道悟给他
起名为崇信。一天崇信对道悟说:“自从我拜您为师后,您还没给我讲过禅
宗要义呢?”道悟说:“你来后,我怎么没有为你讲解禅宗要义?你敬茶,
我接受;你送饭,我享用;你合掌打坐,我低头默念。我哪儿没有给你讲解。”
崇信低头思考了很长时间,道悟接着说:“理解了当时就领悟,思考过长反
出错。”崇信豁然开朗,继续问道:“怎样才能保任呢?”道悟说:“任性
情无拘无束,随机缘心胸旷达,只要尽平常之心去做,除此以外别无更好的
解释。”崇信后来到龙潭寺居住修行。一次,德山禅师来拜访崇信。德山问:
“久慕龙潭大名,今日到来既不见潭,也不见龙。”崇信说:“您算亲眼见
到龙潭啦!”德山就此告辞。后来崇信掸师广收僧徒,宣扬佛法,死的时候
八十六岁。
【原文】
师未详姓氏,本诸宫①卖饼家子也。时道悟和尚居天皇寺,人无识者,
师家居寺侧,常日以十饼馈之。悟受之,每食必留一饼云:“吾惠汝,以荫
子孙。”师一日自念云:“饼是我的,何复遗我,其别有旨乎?”遂造而问
焉。悟曰:“是汝持来,还汝持去,又何疑焉?”师闻言顿悟,遂受戒出家。
悟因赐名崇信。一日问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②。”悟云:“自汝
到来,吾何者不指示心要?汝擎茶,吾为汝接;汝行食,吾为汝受;汝合掌
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师低头良久。悟曰:“见则直下便见,
拟思即差。”师当下领会,乃复问:“如何保任?”悟云:“任性逍遥,随
缘放旷,但尽凡心③,别无胜解。”师后诣龙潭栖止。德山来谒师曰:“久
慕龙潭,到来潭又不见,龙亦不现。”师曰:“子亲见龙潭矣。”德山即休。
师后佛教广宣,徒学日众,寿八十有六而化。
【注释】
①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为楚国的别宫,在今湖北江陵城内。后也
指江陵为渚宫。
②心要:佛家述语。心为心髓,要为精要,为禅宗佛法的终极大义。
③保任:佛家禅宗述语。
降魔禅师
攀南斗、倚北辰、木剑降魔
禅师不知道以前姓什么。早先,他投拜在归宗门下。有一天夜里,他在
堂前边跑边喊:“我大悟!我大悟!”众人都有些惊怕。第二天归宗问他:
“你得到什么道理,敢说已经大悟?你把你的道理说给我听听。”禅师说:
“师姑天然是女人作。”归宗听了默然无对,禅师于是告辞要走,归宗拿来
一顶斗笠送给他。
禅师接过斗笠,戴在头上就走,连头也不回。他直接到了五台山,见到
文殊普贤,他都骂道:“是什么精魅!”他手里拿着一支木箭,自号降魔禅
师。见到有僧人前来礼拜,他就说:“魔鬼来了!魔鬼来了!”然后就木剑
乱挥道:“哪个魔魅叫你出家?哪个魔贼教你行脚?你说得出也剑下死,说
不出也是剑下死!快说!快说!”僧人都无法回答。他就这样疯疯癫癫十二
年,后来把木剑收起来不再胡言了。有僧人问他:“你现在怎么不降魔了?”
禅师说:“贼不打贫儿家。”临终前他作偈语说:“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
辰。出头无外望,谁是我般人?”
【原文】
师不知姓氏,初在归宗会下。一夜巡堂大叫云:“我大悟!我大悟!”
众骇之。明日归宗问曰:“汝见什么道理,敢言大悟?试举似我。”师对曰:
“师姑天然是女人作。”归宗默然,师便辞去,归宗拈一笠子送之。师接笠
子,戴头上便行,更不回顾。直诣五台山,见文殊普贤,皆叱之曰:“是何
精魅!”手持一木剑,自号降魔禅师。见有僧来礼拜便云:“魔来也,魔来
也!”即以剑乱挥云:“哪个魔魅教汝出家?哪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剑
下死,道不得也剑下死,速道,速道!”僧皆无对。如是十二年。后置剑无
言。有僧问云:“今为甚不降魔?”师曰:“贼不打贫儿家。”临终有偈云:
“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望,谁是我般人?”
俱胝和尚
一指禅,有悟有不悟
师父不知原先姓什么。他曾经静坐在一座庵中,有一位名叫实际的女尼
到庵中,她载笠执锡杖,绕着禅师走了三圈说:“您要是能回答出我的问题
我就摘下斗笠。”但是她提的三个问题禅师都回答不出来,那女尼便走了。
禅师自己叹道:“我虽然生就丈夫的形体,却没有丈夫的气概。”他打算离
开这座庵,到处面去云游四方,参拜名师。当天夜里,山神对他说:“你用
不着离开此地,很快就要有位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