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大闲人-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禁卫和并州的府兵帮百姓播种,只要种子播下去就不急了,那些逃离了家乡故土的百姓,不管他们是真的逃难去了也好,或是躲藏起来了也好,把他们找回来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分清主次便是。”

    李治点点头,随即叹道:“也不知那些百姓都跑哪去了,难道他们都以为跑去长安便一定有活路吗?都是携家拖口的,一家子好几张嘴,每天都要吃要喝,多少存粮够他们吃到长安的?”

    李素沉默片刻,道:“不一定都逃往长安了,晋阳二十万人口,若全部都逃往长安,你想想,长安城下仅晋阳百姓就有近二十万人,陛下和朝臣还不得急眼?长安早该有旨意来了,如今长安那边并无消息,说明逃出去的百姓其实并不多,至少逃往长安的百姓不多……”

    “子正兄,那个卫从礼果真知道些什么内情吗?”

    “或许知道,或许不知,我只觉得可疑,如今我们在晋阳就像无头苍蝇,诸事毫无头绪,但凡有可疑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打开突破的一个希望,宁抓错不可放过。”

    李治苦着脸道:“我总觉得晋阳这地方邪气得很,什么怪事都有可能发生……”

    李素叹道:“八旬老妇为何惨死街头,百头母猪为何半夜惨叫,禁卫宿营为何屡闻呻*吟,殿下贴身的犊裤为何频频失窃,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李治越听越震惊,两眼惊恐地睁大,双手不自觉地朝下身一捂,脸色苍白颤声道:“晋阳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还,还偷了我的……犊裤……?”

    李素淡淡朝他一瞥:“……并没有,你紧张什么,我只是比方一下可能会发生的怪事而已。”

    李治:“…………”

    二人说着话,脚步却不慢,离城门尚距百余丈时,忽闻城外传来一阵反常的喧嚣吵闹声。

    李素脚步一顿,顺手拉住了李治,凝目望向城门外,神情忽然凝重起来。

    吵闹声越来越大,紧接着忽然传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二人前方的禁卫神情一肃,反应飞快组成一个圆阵,将李素和李治紧紧围在中间,纷纷抽刀指向城门。

    李素神情阴沉,心头掠过不祥的预感。

    城门外面正是当地官府和禁卫为百姓难民们搭的棚帐区,这些日子一直按李素的分区法隔离开来,百姓们吃饭住宿皆在此,原本已渐渐安抚下来的人心若再发生什么意外,很可能会导致近万百姓难民的集体哗变,小风波都会变成惊涛骇浪,一发而不可收拾。

    “来人,马上彻查!”李素冷冷地下令。

    方老五领着几名部曲匆匆奔向城门。

    没过多久,方老五一脸凝重地跑了回来,沉声道:“侯爷,城外有难民行刺官府差役,不知何故刺死了三人,百姓吓坏了,害怕官府追究株连,两三千人翻过棚帐的栅栏跑了,剩下的几千人正在骚动,似乎酝酿哗变!此地危险,不宜久留侯爷和殿下速速离城暂避!”(。)

第六百零三章 晋阳生变 下() 
&nb冬寒不远,暖春未至,今年的气候就处在这么一个不尴不尬的阶段,邪门的是,这个阶段已维持了很久,这也是造成如今大唐四道受灾的主因。

    &nb自古以还,天灾从来都伴随着**,天灾至,**马上冒出头,几乎已形成了历史规律。总有人趁着天灾行煽动蛊惑之事,各种流言谣言漫天飞,官府的担子徒然加重,一头忙着赈灾,另一头忙着缉拿人犯平息谣言,两头忙个不停,按下葫芦浮起瓢。

    &nb如今的情势也是这样。

    &nb尽管刚到晋州,但李素能充分体会到余刺史的感受,实在是有苦难言,欲哭无泪。

    &nb粮食,难民,谣言,还有城里城外完全停顿的农耕和工坊,这些棘手的麻烦全靠晋州城的刺史和十几个官吏咬牙死死硬撑着,更悲哀的是,在无数饥饿怨愤的难民面前,晋州官员的死撑几乎毫无效果。

    &nb这与官员的能力无关,李素相信余刺史是好官,也相信晋州城的下级官员都不错,他甚至相信这些难民在他们还没有遇到天灾时,都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百姓,乐天,知命,惜福,偶尔也有点人生的小理想,小憧憬,比如发了财之后狠狠吃两个夹了肥肉的馍,一口咬下去顺着嘴角流油的那种馍,诸如此类。

    &nb都是好人,都没有错,错的是老天。

    &nb…………

    &nb粮食是目前的大问题,非常棘手,非常麻烦。

    &nb余刺史想不出办法,李素暂时也无可奈何,再有本事的人,面对成千上万张嗷嗷待哺的嘴,也是没有办法的。那种轻摇鹅毛扇脑袋一拍就想出个法子喂饱百姓的人,这种人要么开了作弊外挂,比如随身带了个系统什么的,要么死得比较早。活不到啪啪打老天爷脸的时候。

    &nb而李素,虽然摇鹅毛扇的动作比较帅。但摇到地老天荒也摇不出个好办法解百姓燃眉之急。他只是个普通人,或许比别人多一点见识,多一点预知,可是这点本事并不能帮他变出粮食来。

    &nb当日下午,晋州城外忽然热火朝天,当地府兵和李治的禁卫们扛着木料石料,开始在城外平原上搭建棚帐。

    &nb按李素的吩咐。棚帐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制度,居住,用餐,如厕,隔离等等,每个区域井井有条,泾渭分明。

    &nb难民中的青壮汉子也自觉地加入了搭建队伍,看着府兵和禁卫们将棚帐区域分割成好几块,难民百姓们不由觉得奇怪。许多难民按捺不住跑去问府兵,可府兵只管执行命令,哪里懂得究竟。于是难民们满头雾水,揣着糊涂帮忙。各种猜测纷嚣尘上,却莫衷一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nb快傍晚时,棚帐还只搭建出一个框架,夜幕快降临时,气温也徒然冷了下来,许多老人妇孺在寒风中冻得直哆嗦,一直在城外指挥搭建工程的余刺史马上命人在背风的丘陵处生起几十堆篝火,数千难民在篝火边围成圈。互相依偎取暖。

    &nb与此同时,晋州的官仓也在李治和余刺史的首肯下缓缓打开。

    &nb一袋袋的粮食搬出官仓。早已准备好的军中伙夫架起了灶头和铁锅,金黄色的陈米哗啦倒入锅中,满满添上一锅水,大火熬煮半个时辰,很快,城外平原上飘散着诱人的粥香。

    &nb围着篝火的百姓们眼巴巴地望着那一口口冒着热气的铁锅,不住地吞咽着口水,眼中的饥色与极度的渴望交织成一片,口水咕咚声此起彼伏。

    &nb在人极度期盼的目光里,一名名伙夫同时揭开了铁锅,粥香满溢,群情欢动。

    &nb携家带口的难民都随身带着行李,行李里最不可缺少的便是吃饭的家伙,于是一只只或新或旧或破的陶碗齐崭崭地掏出来。

    &nb到了这般时候,百姓们仍旧保持着高度的素质和道德节操,没人争没人抢,更没人一哄而上,每个人捧着陶碗,自觉地排好队,空旷的平原上很快排出数十支蜿蜒而有序的长队,缓慢而安静地向前挪动。

    &nb李素和李治不知何时出现在城门吊桥外的小山坡上,静静地看着数十支队伍挪动,李素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nb因为官仓的粮食,民心算是暂时稳住了。

    &nb说是“暂时”,是因为官仓的粮食只够百姓吃十天,或者更少,只要晋州官府发放赈粮的消息传出去,闻风而来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可官仓的粮食却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吃。

    &nb留给李素筹措粮食的时间不多了,非常紧迫。

    &nb小屁孩李治看起来却很高兴,属于那种没心没肺的高兴,当然,出发点是好的,看着难民们有粮食吃,李治就觉得自己同意打开晋州官仓的事干得无比漂亮,父皇知道了必然不会责怪他,反而会狠狠夸他,事急从权的道理,自小跟在父皇身边的李治早已懂了。

    &nb“若百姓们每日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粥,这场天灾和**想必可以化解于无形,那该多好啊。”李治感叹地道。

    &nb李素斜瞥了他一眼,没吱声。

    &nb还是个孩子,没必要为他说的每句蠢话较真,李素很懒,懒得较真。

    &nb李治却是个聪明的小屁孩,而且极擅察言观色,李素流光一闪般的眼神被他捕捉到了,李素懒得跟他较真,他却跟李素较真了。

    &nb“子正兄,治刚才所言不对吗?”

    &nb“殿下所言甚是,臣为殿下点赞。”李素心焉地道。

    &nb李治嘴一撇,道:“子正兄何以如此敷衍治?”

    &nb李素叹了口气,道:“好吧,我为殿下说说道理,首先,喝粥是无法保证人的营养的,还要吃菜吃肉,如今这般年景,吃菜吃肉自然是奢望,就不提了,最的是,殿下仔细看过他们熬的粥了吗?”

    &nb李治懵懂摇头。

    &nb李素领着李治走到一口铁锅前,看着白色的米粥在锅中沸腾,领到米粥的百姓走到规定的用餐区,或蹲或站。大口大口贪婪地喝着粥,哪怕被刚出锅的粥烫得哇哇惨叫。仍迫不及待地把粥送进嘴里。

    &nb李治看得眼角直抽搐,心中泛起无比复杂的感触。

    &nb李素走到铁锅前,找伙夫要了一根筷子,然后将筷子笔直地立于粥中,筷子飞快地倒下,随之消逝在翻腾冒着热气的米粥中。

    &nb李治大惑不解:“子正兄这是……”

    &nb李素叹了口气,缓缓道:“立箸于粥上。而箸不倒者,方可算真正不亏待百姓乡亲的粥,现在殿下也看到了,因为米少水多,一锅粥几乎煮成了稀汤,箸立而即倒,百姓们喝的这些东西,基本跟一碗清水没太大的区别……”

    &nb李治呆怔片刻,接着大怒。小脸迅速涨得通红,咬牙道:“好个晋州官府,竟敢克扣百姓的粮食。我找余刺史理论去!”

    &nb李素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他,叹道:“殿下稍安勿躁。余刺史的做法没错。”

    &nb“连你也这么说?为何?”李治愤怒地瞪着他。

    &nb李素摇头,道:“看来殿下从小到大,两手未曾沾过阳春水,怕是从来没亲手烹煮过食物,煮饭,煮粥这种事是有讲究的,米多水少,煮出来的就是晶莹的饭粒,松软可口。米少水多,煮出来的就是粥。若是米再少一点,水再多一点,煮出来的当然就是一锅跟清汤差不多的东西,眼前咱们看到的就是这种东西……可是,晋州官仓的粮食只够城外数千百姓十日之用,这十日内,或许还有更多的难民百姓闻讯而来,老实说,官仓这点粮食,支撑十日都很艰难,余刺史这般做法,正是细水长流……”

    &nb叹了口气,李素无奈苦笑:“粮食只有这么多,煮粥时每多放一把米,或许百姓们将来就会少一顿饭,余刺史只能拼命的,再,保证百姓不被饿死的同时,也无法做到让大家都吃饱,顶多只能做到给百姓的肚子垫个底的程度,殿下,你能说余刺史的做法错了吗?换了是你,你该怎么做?”

    &nb李治语滞,吭哧半晌,终于面红耳赤地朝李素行了一礼,道:“是治冲动了,治向子正兄赔礼。”

    &nb李素叹道:“殿下勿多礼,这是很无奈的法子,余刺史没办法弄来粮食,既然无法开源,只好拼命节流了,而我和殿下既然到了晋州,眼见晋州如此境况,遇到了就必须要担当,殿下明白我的意思吗?”

    &nb李治点头:“都是父皇的子民,没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nb李素笑道:“甚好,那么,接下来咱们该想办法找粮食了。”

    &nb李治两眼一亮:“子正兄有办法弄到粮食?晋州的官仓都开了,还有哪里有粮食呢?”

    &nb李素自信地一笑:“很简单,别忘了咱们有一千多人马,全部蒙上脸在晋州附近打劫富户地主,三天之内肯定能弄到不少粮食。”

    &nb李治张大了嘴,一脸懵逼:“…………”

    &nb李素叹了口气,从李治的表情看得出,这个法子可能太奔放了,被孔颖达褚遂良这些酸儒熏陶久了,难免过不去道德这道坎……

    &nb“好吧,换个法子……”李素适时改口,道:“咱们找晋州附近的富户地主借粮,以官府的名义借,而且给他们算利息,这总行了吧?”

    &nb李治的表情顿时如融化的冰雪般,开朗阳光起来。

    &nb“听说晋州的富户都跑光了,而且十室九空,咱们哪里去找他们?就算找到了,他们还有粮食借给我们吗?就算有粮食,他们不愿借咋办?”小屁孩年岁不大,问题倒很多,连珠炮似的把问题都扔了出来。

    &nb李素干脆果断地道:“不借就抢!给他脸了还!”

    &nb李治的表情迅速结冻:“…………”

    &nb“算了,不抢他,咱们是代表朝廷的仁义之师嘛,凡事以理服人,对不对?”

    &nb李治表情再次解冻,春风化雨,转忧为喜。

    &nb“……不过,讲道理太麻烦,不如杀了他们,直接把粮食搬走,将来还省了归还粮食的过程……”

    &nb李治表情再次结冻:“…………”

    &nb在李治不断玩变脸游戏的聊天声里,一大一小渐行渐远。

    &nb*****************************************************************

    &nb富户地主果然不好找,李治的禁卫几乎全派出去了,接连两日下来,却没找到一户地主,那些富户的家宅不是被烧成精光,就是空荡荡的连条狗都看不到。

    &nb李素早有心理准备,大灾之年,晋地人心不稳,作为人人眼红的富户,当然不会傻得留在家里等着被人抢被人杀,早在风向不对劲的年末,有些富户便携家带口跑得不知所踪了。

    &nb李素不急,富户也是凡人,不是葫芦六娃,他们总不会隐身法,只要找到一家富户,有些疑惑就能解开了。

    &nb禁卫们漫山遍野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找野生奥特曼似的找富户时,李素也在忙。

    &nb他忙着审犯人。

    &nb方老五和王桩沙场厮杀是把好手,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俩货审犯人的手艺实在太逊了,整整审了两天,当日那个被打断了腿的汉子的嘴还是没能撬开,当方老五和王桩一脸羞惭地向李素禀报时,李素当时的心情很复杂。

    &nb很想把这俩货当成犯人吊起来先抽一顿再说,又觉得大家毕竟这么熟,不好意思下手……

    &nb“刑讯过没?”李素不满地瞥着二人。

    &nb方老五挠头:“刑过了,用了五六样刑具,抽得皮开肉绽还是不招。”

    &nb李素笑了:“上次在城外被打断了腿,痛得哭爹喊娘眼泪鼻涕一大把,没想到居然是条硬汉子,不错,我去会会他。”

    &nb二人大喜,急忙领着李素朝晋州官府大狱走去。

    &nb官府大狱基本是空的,一来这年头世道清明,民风纯朴,真正作奸犯科的人并不多,二来,大灾已至,就算牢里原来关过一些小偷小摸的犯人,余刺史也果断把他们放了,如今这年景,不但地主家没余粮,官府也没余粮呐。

    &nb李素走进大狱,里面一股难闻的恶臭扑鼻而来,熏得李素蹬蹬倒退三步,一脸的恼怒:“这地方是人待的吗?我不进去了!”

    &nb王桩愕然道:“你不进去咋审他?”

    &nb“我不去就山,山难道就不能来就我吗?”李素瞪了他一眼:“把他拎出来审不就得了?”

    &nb“好主意!”王桩欣喜赞道,接着神情浮上几许哀怨:“这主意咱们咋没想到呢?害我们陪着在牢里熏了两天,吐了三回……”

    &nb方老五连连点头,一脸戚戚然,以及一脸对自己智商的羞愧和反省。(。)(

第六百零四章 惊天秘密() 
提审的手段颇具创新意识,而且气氛非常融洽,用游戏来审犯人,李素算是开了古往今来的先河了,尽量减少被审者的心理压力,大家都用和风细雨吹面不寒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挺好。

    两人中间如果再摆几瓶冰啤酒,不时再划个拳,猜个骰子,旁边再放一段嗨到飞起的音乐,那就更好了,反正李素挺怀念这个气氛的。

    当然,这得看被审者的态度,所谓先礼后兵,又所谓先敬酒再罚酒,卫从礼选择喝敬酒还是选择喝罚酒,全看他的意思了,李素两者都不介意,两者都愿意配合。

    游戏很有新意,至少这个时代的人没玩过。

    只是玩游戏要看心情,心情好自然兴致勃勃,比如李治,因为不能参与而在旁边抓耳挠腮,急得不行,但卫从礼这个游戏参与者显然此刻心情不太好,对他来说,这个游戏很要命。

    李素很直接,大家都挺忙的,没必要绕圈子,第一个问题便直奔主题。

    卫从礼脸色很难看,苍白里透着几分青紫,一副法场上即将被刽子手砍头的表情。

    “二十万百姓不是小数目,官府差役累得跟狗似的在晋阳辖内村庄四处搜寻,几乎全部十室九空,虽说家里没了存粮要找活路,可官府没说不赈济吧?走几步到晋阳城,香喷喷的米粥等着大家,每天躺在棚帐里吃饱了就睡,多美好的日子,可是晋阳城外只有区区不到一万人等着官府赈济,而各个村庄也空荡荡连只耗子都看不到,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晋王殿下和本侯初来贵宝地,晋阳地面上发生的这些怪事,还望卫员外不吝指教。”

    李素含着笑,慢条斯理地说出这番话,说话时眼睛仍一眨不眨地盯着卫从礼,卫从礼脸上一丝表情变化都没逃过他的目光。

    卫从礼目光闪烁,迟疑半晌,吃吃地道:“侯爷,小人……小人可以选……,呃,选大冒险吗?”

    李素笑了,欣然道:“当然可以,这是游戏规则之内的选择,你既不愿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大冒险吧,我说一件事,你若做到了,这个问题揭过,咱们下一轮。”

    卫从礼苦着脸拱手道:“还请侯爷示下。”

    李素抬手指着旁边的李治,道:“看见我身边的晋王殿下了吧?”

    “看见了。”

    “好,抽他,抽完了咱们。”李素坏笑道。

    李治愕然,一脸无辜躺枪的懵然。

    旁边付善言等人面色不善,以半圆之势缓缓围上来,眼里乱飙杀气,也不知这杀气是冲着卫从礼还是冲着李素,估计冲李素的多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