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霸突鲁猛然拔出弯刀,大声呼喊:“长生天保佑蒙古人!勇士们。狠狠地打,让汉人永远记住大蒙古的威名!”

    已经得了忽必烈的许诺,将要成为蒙古人的汪田哥也跟着呼喊:“长生天保佑蒙古人,汪古部的勇士们。有进无退!”

    紧接着,所有的蒙古人都喊了起来:“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这时,在他们的对面。大唐军的战鼓声隆隆响起。大唐军阵中顿时分出数千甲士,在一阵紧似一阵的战鼓声中。组成了两个方阵,缓缓向前推进!

    太原血战正式打响了!

    ……

    人流如潮。汹涌向北。

    大群大群的难民,扶老携幼,推着独轮车,赶着大车,带着他们仅有的家当和粮食,迎着北风缓缓前进。

    队伍当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手中还有武器,多是长枪、猎叉和软弓。

    只有一些穿着锦衣,骑在马上的富家子们,腰里面才挎着好刀好剑和上好的步弓,有些人的马背上还驮着甲胄,身边还有拿着盾牌的仆人跟随。

    这些富家子就是北方的地主豪强了。一个完全平等,人和人之间没有差距的社会在13世纪中国当然是不可想象的。无论南朝北地,总是有人发达有人潦倒。既然存在贫富贵贱,那么就会存在上升通道,也会存在阶级固化。在南朝,上升通道是科举——考卷面前人人基本平等,而且孔孟之学的门槛也不高,从公平的角度而言,科举上升恐怕是人类古往今来最公平的上升通道了!所以这条上升通道吸引了南朝大部分的几精英,同时也主导了南宋的社会财富分配。

    而在北地,科举制度已经荒废了几十年。而在这几十年中,北地人民主要的上升通道便是武力了!武力差一些的称霸乡村当个土豪。武力强一些的拉起队伍投靠蒙古当个汉军万户、千户。如李璮这样的,干脆自己当了皇帝!而这条上升通道,也同样吸引了北地的大半精英去习武——习武的门槛要比习文高,而且公平性也不如后者,毕竟在战场上建功也不是单纯的比武,影响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但是不公平的上升通道下成长起来的北方汉人,却替蒙古人打垮了唯有读书高的汉家王朝!

    不过现在,这些北方汉人的精英,已经有了更好的效忠对象——北明和东唐。

    现在这些将家族和所属佃户组织起来,服从明王陈德兴的号令向北迁移的豪强,自然都已经选择了向北明效忠。只等他们到了燕云就会被封士爵进入北明军中服役,不仅会在辽东或燕云分配到士爵田庄,他们因为迁徙而失去的土地,也会得到相应的补偿。

    而那些还够不上豪强地主标准,但是也算孔武有力的北地男儿也可以去投军效力,只要被选中当兵,便有10贯安家钱和150亩军功田。而且现在北明初兴,立功封爵的机会可多的是!

    所以这里的几万难民,只要到了燕京,用不了一年,就能给陈德兴提供至少数千的精兵!

    郭侃策马走在自己的钢甲兵队列当中,不时停下,看看这一张张经过自己身边的北地男儿的面孔——几乎每一张面孔上都是羡慕万分的表情!他们这些北地男儿如何看不出这些银光闪闪的板甲是好东西?

    这支明王殿下的军队中,居然一小半人都穿着这样的钢甲!这明王殿下的军队不会都是如此装具吧?这样装备起来的军队,得强成什么样啊?

    看来投靠明王,跟着明王打天下的选择实在太正确了!这从龙之功,可是能保几代乃至十几代富贵的。

    北风呼啸之中,马蹄声如雷响起,无数北地儿郎转头望去,只见一队黑衣骑士策马飞奔而来。看他们在马背上的矫健模样,竟然不在蒙古人之下!

    这明王的骑兵,居然也如此之强!

    飞奔来的正黑旗马甲就在郭侃跟前勒住缰绳,胯下的健马一阵嘶鸣,用后腿直立,然后才是前蹄着地,稳稳停下。

    “郭旅帅!发现蒙古人了!”当先的一个马甲大声报告。

    “有多少?”郭侃并不慌张,只是淡淡动问。

    “有五个千人队,一人双马,探马游骑散了总有千人!”说着话,这名马甲一探手从马脖子下拎起一个人头,笑道,“结果让俺捉了个舌头才问清了情况。”

    “好!好样的!”郭侃笑着点头,“你叫什么名字?某家回头给你在明王面前报功。”

    那马甲一拱手,道:“小的名叫麻四,是正黑旗第二佐领的马甲兵,还没有封士。”

    “等打完这仗准是个士了!”郭侃一挥手,让这马甲兵退下,然后又唤来了十几个豪强首领——其实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首领,不过是为了方便行动,由郭侃临时指定了几个头头。

    “有5个蒙古千人队奔咱们来了!”郭侃说着话儿就用目光扫了眼这十个豪强首领,把他们的表情全都尽收眼底——每个人都是一脸的惶恐。

    “莫怕,莫怕。”郭侃笑了笑,一指不远处一座仿佛没有什么人烟的镇子。“你们先去那边,用大车堵住镇子各个入口,把老弱安排在内,精壮守卫于外,再寻些木板支起来充当盾牌放在大车上。如此便能守卫妥当了。你们十人现在就是千户官了,去管好自己的人,挑出精锐,编伍成营,平日你们在乡是怎么械斗的,现在就这么把人组织起来,跟着郭某一块儿去打蒙古人!”。。

第463章 三国杀 三 目标是陈德兴() 
夜色已经笼罩在了太原城下的战阵之上。无数熊熊燃烧的火炬堆叠在战场上,火光摇曳,映照着背后的晋阳雄城,在黑夜之中拉出了高大雄浑的影子。

    喊杀声在这夜色中回荡,声波撞击在城墙上又四溅开来,给正在进行的夜战,更增添了十倍的杀气!

    大唐军马,不住的在夜色中来回调动,一队队的甲士填了上去,死伤士卒,也流水一般的抬了下来。上百架三弓床弩,因为高频率的发射,已经散架了足有一半,也没有人去收拾。李璮的砲军将士,只是拼命的用剩下的三弓床弩发生天雷箭,去轰击蒙古军的营垒。

    白天的野战,显然是人数较多的唐军占了上风——陈德兴虽然不是真心要救李璮,但是忽必烈的五万大军出娘子关入河北后,留在太原城下的蒙古军数量就处于绝对劣势了。在太原,李璮有十万之众,而霸突鲁只有五万!

    而且,李璮拥有的不仅是数量上的优势,唐军的战斗力,无论是直属的府兵,还是附属的藩镇军,都不算弱!特别是李璮的羽林军和史家的铁军,都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步兵。相比之下,巩昌汪家在几年前的蒙哥入川之役中伤了元气,丢光了全部精锐(史家的损失也不小,但是史家有五个万户路,实力远远超过汪家,因…而没有伤及根本),现在虽然勉强补齐了人马,但是战斗力却总有些不济。和寻常的唐军对垒还凑合,但是当史天泽让全军披着步人甲的铁甲开始冲锋后。只有皮甲护身,又苦战了一个上午的汪家军顿时就扛不住了。霸突鲁也不敢把自己的蒙古万户压上去。只得命令汪田哥收拢队伍,退守营寨。

    而李璮和史天泽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就投入军队开攻拔蒙古营寨。下午的时候,遭受攻击的蒙古营寨的外墙就已经被攻破,现在更是四下都燃起了熊熊大火,用来建造寨墙和望楼的木料全被点燃用来照亮战场了。在一阵阵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中,周遭战场被映照得通明如昼。

    火光之下,红色的唐军甲士洪流,呐喊着口号,红着眼睛涌了上来,数十面各色旗号就在四下火焰照应下翻卷飘扬。这些旗号所象征的部队,都曾经在几百年前的大唐帝国的对外征伐中建立赫赫威名。只是如今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想却被李璮、王文统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重新在战场上复活了!

    数十上百面大鼓就在这些旗号之下,敲出了震天的响声。身披重甲的唐军甲士死兵蜂拥而前,一次次扑击着元军的第二道寨墙。

    双方的箭矢,在这个夜晚交织密集,仿佛无穷无尽。每一处元军寨墙的缺口,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在那里死斗。元军的援兵也陆陆续续赶到。都是从太原的东北西三面赶来的。源源不断的填进了各个缺口。元军也有一些三弓弩和天雷箭,现在都被推上了前线,绷绷绷的发射出去,拥挤在寨墙缺口的唐军。身上的盔甲仿佛跟豆腐一样被轻易破开,惨叫着倒下一片,然后又是猛然升起的火球和爆炸声。唐军的攻势顿时就是一滞。元兵趁着机会便会发起反击,仿佛要将唐军从他们的营寨中赶走一般!

    蒙古军之所以这样拼了性命死战。是因为忽必烈下过死命令!没有他下令,围困太原的五万大军不许撤退!因为忽必烈担心。一旦让李璮冲出太原,他马上就会挥军越太行往济南去。这样唐明两军,就有可能在河北会师,这对他的二十万蒙古大军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当蒙古军开始竭力抵抗的时候,李璮和史天泽也亲临到了第一线督战,当然他们两人的旗号是不能在第一线打出来的,否则一定会和蒙哥一个下场——陈德兴的这个发明,显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战场的形态。大将们的旗帜不能太靠前,否则一定会被天雷箭轰击。

    霸突鲁和汪田哥也上了一线督战,他们立在寨墙后面,倒是可以打出旗号,不用担心被天雷箭轰击。在他们身边还有数十面大鼓敲击得震耳欲聋。一个个蒙古百户、千户浑身是血的被抢下来,有些人更是在霸突鲁和汪田哥面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可是此刻两人却也不看些伤亡的军将一眼,只是抿着嘴唇,死死盯着前方鏖战的几个营墙缺口。

    又一次唐军的洪流退了下去,更多的蒙古人的尸体和伤员被抬了下来。其中一个是汪家的子侄,他的一条胳膊没有了,伤口已经用烧红的刀子烫焦了不再出血。他一见到汪田哥就噗通跪地嚎啕大哭:“大伯!俺的千人队上千儿郎,差不多拼光了三成!儿郎们竭尽全力了,让他们退下来吧!这太原咱们不要了……”

    汪田哥还没有答话,就看见从旁边驰来几名穿着怯薛军柳叶甲的蒙古人,当先一骑在马上就朝霸突鲁大呼:“传薛禅汗的命令,霸突鲁都元帅可在十月初十退兵撤往汴梁!”

    霸突鲁看了眼汪田哥,沉声道:“十月初十……还有三天!我们再守三天!无论如何,都要守住!”

    ……

    同一时间,冲天的火堆同样在柳家集镇之外的旷野上被点燃了。柳家集镇就是郭侃给上万户汉人难民选择的临时避难之所。这个集镇大约是金国甚至是北宋时代就有的,规模不小,但是镇子上的人烟却少的可怕,大部分的房屋不是荒废就是坍塌,只有镇子中心还有几十户居民。现在一下涌进几万人,还有不少的牲畜车辆,顿时就让这个小小的集镇成了个人挤人的地方,不过总算是把大部分人都容纳进去了,还剩下万把就挤在镇子南面,用大车一圈,还有豪强头头们组织的弓箭手,长矛手和刀盾手守护。

    而郭侃则在这个“圈子”南面列了阵。300刀盾手一字排开挡在前面,都是半蹲的姿势,举着藤牌组成了一道“藤墙”。他们后面是只披了皮甲的弓箭手。

    郭侃的军中不用强弩,而是和蒙古人一样,用复合弓射箭。数量虽然只有六百,却个个都是神射手,不再蒙古怯薛之下,而且每名弓箭手还领到了二十支破甲箭——这是北明军务司特别为八旗兵生产的带有钢制箭头的羽箭,十分珍贵。每名八旗兵只能领到十支,再想要就得掏钱了(普通的铁箭是可以免费领到的)。

    弓箭手背后,则是席地而坐的长枪兵,三百人一排,一共坐了七排,其中前三排都穿着钢甲,后四排则披了青唐瘊子甲——这种盔甲的防护能力不在钢甲之下,只是分量重了些。

    实际上青唐瘊子甲所用的金属勉强也能算是钢了,不过不是中碳钢,而是低碳钢,硬度比不上中碳钢,但是比较柔软,这也是青唐瘊子甲可以冷锻的原因。

    打造这种青唐瘊子甲所用的铁片不是产自中原,而是产自西域,是用低硫磷的铁矿石,用木炭炼成的。因而才具有冷锻的可能。另外,蒙古怯薛军所披的柳叶铁甲,也是用同样的金属冷锻而成的。而这种冷锻甲的价格非常高昂,每一领都价值数百贯,比北明的板甲也便宜不了多少。

    而在七列步阵之后,则是数千名正在构筑墙垒的民伕,都是从难民之中挑选的丁壮。

    和郭侃一旅人对峙的,则是五个蒙古千人队。他们是下午抵达的,先是四面包围,郭侃也不理睬,也没有办法理财,因为他已经让那一佐黑旗马甲去找陈德兴报信了。身边没有马军,只有步军,自然只能布防了。

    在蒙古人完成包围之后,他们又发起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以摸清虚实。结果就是留下了一地的尸体!而郭侃的一旅人几乎没有伤亡。

    不过虚实还是探明白了。几支在六七十步之外轻松射穿了蒙古人身上的两层甲胄(一层皮甲,一层锁子甲)的钢制破甲箭很快被送到了忽必烈手中。

    “这是钢?”忽必烈在牛油火的亮光下面,一支支仔细打量着手下送来的箭簇。

    “是钢的!”伯颜皱起眉头,“似乎不在乌兹钢之下!”

    伯颜在伊利汗国呆了好些年,见过很多乌兹钢的兵器,在他看来,这些钢制箭头所用的材料虽然不如乌兹钢漂亮,但是硬度和韧性应该差不多。

    “有多少人?”忽必烈又问。

    “汉人民户约有五六万,都挤在一个集镇周围。逆明甲士最多四千,都是步卒,没有骑兵,在集镇南面布防。”一名蒙古千户长报告道。

    “没有骑兵?之前可曾遇到?”

    “遇到过黑衣骑兵,应该就是所谓的八旗正黑旗骑兵。”

    “大汗,这些黑衣骑兵应该是去向陈贼求援了!”伯颜建议道,“咱们不如先吃掉这股四千人的逆明甲士吧。”

    忽必烈沉吟片刻,摇摇头:“不成,把他们都吃了,陈贼就不来了……这一战的目标,还是陈贼本人!”。。

第464章 三国杀 四 掘墓人() 
晨光再度洒在太原城前这片战场之上。

    空气之中,尽是浓烈的血腥味道,久久飘散不去。

    战场之上,尽是血战之后留下的痕迹,尸积如山,污血处处。尤其在军寨之中,几处战事最为惨烈的所在,双方的战士,尸体都堆积成了一座座小丘!

    被顶在最前面的“巩昌汪古部”的上万军将,在昨日一皱夜的血战中近乎折损过半,千户一级的军将战死四个,百户十户之类的中下层骨干,更是损失过半。

    至于霸突露所将的正牌蒙古兵,一昼夜间也十损一二。这些蒙古人虽然号称是十三世纪的天骄,横扫天下无敌手的雄兵,但是在昨日的血战中表现的并不比汪家军强多少。甚至在近战肉搏的战斗意志方面的表现,还不如汪家的人马!

    实际上,不如也是正常的。因为在过去三十年的蒙宋战争中,冲在最前面,血海刀山的和南宋军拼命的就是蒙古汉军嘛!能在三十年战争中脱颖而出的那一个不是百战精锐?在霸突鲁不知道的历史上,巩昌汪家的人马还击败过阿里不哥的大军,使之无法进入陕西。

    至于永清史家、顺天张家这两支汉军,更是自蒙金战争时就一直在替大蒙古冲锋陷阵。史天泽和张柔这俩老头子都是跟随过霸突◎鲁他爷爷木华黎的,时至今日,都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年了!他们不能打,还有谁能打?

    可惜这等强悍的汉奸军队现在不是跟着李璮造反或投靠陈德兴,就是没有了斗战的意志只知道混饭吃。还如“汪古部”军这样肯战的大概是绝无仅有了。

    没有足够多的汉奸炮灰,正牌的蒙古人顿时就感到了压力山大!虽然他们在霸突鲁的严令之下也坚持了一天一夜。但那是在拿蒙古自己的血肉在拼啊!一天一夜就有七千多蒙古壮士伤亡。什么心如刀割,心如刀绞的都已经不能形容他此时的心情了。

    不过在面子上。他还得死死挺住,装出一副毫无所谓。忽必烈让他守三天,现在勉勉强强算是过了一天,还有两天!但愿李璮、史天泽的伤亡一样惨重,这样他们就能稍缓一下攻势了!

    另外,长生天赶紧保佑蒙古人吧!别让薛禅汗那边儿再出什么状况!

    正在心中默默祈祷的时候,战场上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似一阵的鼓声,还有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

    在怯薛军甲士的重重护卫之下,薛禅汗忽必烈登上了一处高坡。举着望远镜直往几里开外的柳家寨前线望去。

    柳家寨前敌,仍然是对峙的局面。郭侃的银甲旅岿然不动。在他们身后,却有几千个汉人丁壮彻夜劳作,已经构筑起了一道弧形的土墙,这土墙厚倒是挺厚,但却不甚高,只到人胸部的位置。这么一道土墙既挡不住马,也不大能挡住弓箭,真不知道修来有何用处?

    柳家寨内。已经升起了炊烟,也不知道在熬煮着什么?估计是北逃的难民在准备早上的饭食吧?

    寨子边缘破旧房屋的顶上,隐约还能看到不少背着弓箭的丁壮。一个个身姿挺拔,志气昂扬。应该是汉人百姓吧。北地的汉人丁壮都是见惯了生死的,手上若没有一点武艺,别说被蒙古人、色目人欺负。就是汉人自己的豪强也不是什么善茬。

    这几十年来汉地的纷乱,不仅淬炼出了几支汉侯强兵。就连这北地百姓,也被磨砺出了锋芒——历史上中原和淮地男儿在宋亡之后数十年便在明教、白莲教的组织下发动了掀翻蒙元帝国的大起义!那时汉家儿男甚至能在金莲川草原上击败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屠了大元国的上都开平……

    这汉家农人不敌草原游牧的神话,与其说是蒙古、女真、契丹这等强大的蛮夷政权所书写的,还不如说是汉家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江山万万年而有意弱化民间武力所造成的后果。而蒙古统治者却没有如女真和后来的满清一样,以文治科举弱化汉人民间的武艺,结果造成汉人的武力在蒙古统治下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