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南边那个赵宋,谁不知道他们是堆冢中苦骨?之所以可以维持到今天,还不是因为几千万汉人中总有一些不甘心亡于胡虏的勇者,豁出性命在保大宋、保华夏?
如今胡虏已经叫明王赶走了,明宋之争不过是姓陈的来当皇帝,还是姓赵的傻瓜赵禥继续当昏君的问题。这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的!
如此光明的前景就这样摆着,怎能让一票从龙功臣不兴奋异常呢?就连在冰天雪地中行进,都没有人觉得累觉得苦——要当功臣,要封妻荫子,这点苦和累又算什么?而且,他们这些人是护着陈德兴、李翠仙回燕京去的,比起南下去取汴梁、洛阳、归德、南洋、顺天等地的各路大军,他们走的这点路,实在不算什么。
将近两万军马在雪地上行军的声音,就一片沙沙之声。队列当中,说话的人也不多。原因无他,就是明军的纪律严格,越是大胜的时候,陈德兴这个开国大帝,也越是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且,现在也的确不是可以懈怠的时候。忽必烈虽然走了,南宋虽然残了。但是整个天下。基本上还是一堆烂摊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阀豪强林立。李彦国、史天泽、张柔、严忠济、张宏、戴曲薛、李毅奴哥、张邦直、董文蔚、汪德臣等等,这些都是李璮系统遗留下来的军头。而南宋那头,也有十几家方镇之主,再加上不少已经事实上变成军阀的团练头子。
眼下整个中国有名有号的大军阀,至少有三四十家!
这些军阀,其实都是陈德兴瓦解赵宋和蒙古汉军政策的产物——正是因为这些军阀的中立或投靠,才让陈德兴得以直接打击蒙古人的腹心本部,而不是和汉人炮灰军没完没了的厮杀!
而他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击败忽必烈。取得中原统治权的原因也在于此——蒙古族到底是个小民族,而且忽必烈只控制着其中的一部分,手里面最多有两百余万,这还包括了老弱妇孺,其中能当兵的也就是二三十万。被陈德兴和李璮打死了十来万,忽必烈就扛不住逃走了……如果历史上的蒙宋四十多年的拉锯战,都是蒙古本部人马在前面消耗,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南宋!
只可惜,宋朝的体制决定了其对军阀的容忍度很低,也就无法拉拢蒙古汉军军头倒戈了。
而陈德兴的成功。就在于打出复周的旗号,公开提倡封建诸侯,让这些拥兵自重的军头们看到了削藩之外的第二条出路——虽然他们也将信将疑。但是已经足够让他们在天下局势未明的时候保持中立或倾向陈明了。
现在,大势仿佛已定,是陈德兴履行封建诺言的时候了。是背信削藩,还是封建诸侯,全天下都在观望。
而在陈德兴给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之前,南宋这堆枯骨,恐怕是不那么容易埋葬掉的……
而制定《陈礼》,则是陈德兴给出的答案。
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华夏世界,而不是一个**王朝。《陈礼》是未来世界的秩序和规范。是区分华夷的意识形态,是华夏世界的灵魂。
而未来华夏君臣父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则是天下各路军阀豪强还有陈明的士爵贵族们,第一件想搞清楚弄明白的事情。同样也是陈德兴要尽快交出来的答卷。
汉语拼音可以慢慢制定。但是怎么当君,怎么做臣,必须要尽早讲清楚,才好让大家心里面有个底。
所以在返回燕京的途中,陈德兴破天荒的没有骑马,而是和赵复、李翠仙一起坐进了一辆四轮马车,一路行军一路讨论商议。
“孤王的意思,未来华夏的‘君’应该分成天下之君、封君和配君三种……”
“配君?”李翠仙隐约觉得这个听着有点像“贼配军”的名号是给自己预备的,于是就低声插了句话,“什么是配君?”
“就是君王之配偶。”
“配偶?”李翠仙当然知道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这是个古词儿,楚辞里面就有。“大王是指……妾身这样的后妃?”
“君王之正妻,女王之夫君,都是配君。”陈德兴郑重回答道。
“女王!?”
赵复和李翠仙同时惊呼起来。女人,还可以当王?
陈德兴认真地点点头,道:“女子可以为君王!不过在继承顺序上要低于男子。君王之继,当以嫡长为先,若无嫡子以长子为先,若无子则以嫡长女为先,无嫡女以长女为先,无子女者方能由兄弟、侄子等亲族中人继承王位。”
“那江山岂不是可以异姓了?”赵复连连摇头。
陈德兴道:“女王之子女皆随母姓,女王之夫位列配君,同君王之后相同。”他停顿一下,又道,“如今凡夫俗子有万贯家财,有女无子者,是将家产留给侄子还是招赘女婿继承家业?”
“自然是招女婿,”赵复皱眉,“可是这君王之位……”
陈德兴想了想,又补充道:“当然,女儿或儿子放弃继承权也是可以的……这事儿是不能强迫的。”
“这倒也是。”赵复和李翠仙都点点头。
“君王之位和贵族爵位、平民财产的继承顺序,应该是一致的。”陈德兴认真地道。“而且……皇族、王族之身份,也不能永世传承。未能继承皇位、王位者,男子当两代而终,女子一代而终,其后便不是皇族、王族了。如果不允许女子招夫继承君位,王朝世系就容易断绝。”
现在还是13世纪,陈明又是封建王朝,宗室子弟肯定有特权,因此就必须控制宗室的数量。赵宋历史上就出现过宗子太多,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后来通过王安石的变法和靖康之变,得以部分解决。
而后来大明朝一直把宗室当猪养,最后出现了上百万朱元璋的后代,每年耗费大量财物,又大多无所事事,就是堆生孩子机器。
陈德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和“华夏二百国”的王族都变得和朱明宗室一样。因此,他才提出了两代而终。他的兄弟(包括妹妹)、子侄(包括女儿和侄女但不包括外甥女)和孙子(包括孙女,但不包括外孙和外孙女)都是皇族。之后便是普通贵族,再往后就会有人沦为平民百姓,如果自己不努力,也有可能成为穷人!
“至于寻常贵族,”陈德兴思索着道,“只有一子或一女可以继续爵位和田庄,其余都是平民,也不得荫补做官或封爵。”
“是不是太严苛了些?”李翠仙秀眉微蹙,低声提醒。
陈德兴摇摇头,道:“算不得严苛……宗室、贵族子裔的路子本来就多,还可以接受比寻常人更多的教育,从军、从政、从商,都有天然的优势。应该自己奋斗!而且……华夏将有二百国,封爵的机会还会少了?若人人都在大明本土得了爵位、官职,谁肯万里觅封爵呢?”
在海外建立华夏封国,当然不能只有封国之君,必须要有爪牙走卒,这些没有办法继承爵位的贵族子弟,就是最理想的人选。而且,他们没有办法继承爵位和田庄,作为补偿,他们的父兄一定会尽可能将他们教养成才,再送他们去从军从政或是从商做学问。
如此,就会在贵族之下,形成一个庞大的精英阶级。这些贵族子弟,也会成为陈明军官和小官吏的重要来源。而且为了给数量众多的无法继承爵位的贵族子弟寻找出路,陈明的士爵贵族集团肯定会倾向于支持对外扩张。
陈德兴拿起案几上的茶碗,抿了一口李翠仙亲自动手泡的点茶,又往下说道:“配君的责任是帮助君王理政治家,可以陪同君王临朝,在君王出征时摄政,若君王驾崩,太子年幼,配君便是当然的摄政王。而且配君除非与他人通奸,并且得到天下之君、天道使团和贵族议政大会的同意,否则不可更换!”
说到这里,陈德兴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翠仙一眼。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配君,大明帝国未来的皇后,她的地位是相当有保障的。
李翠仙也深情地望着陈德兴,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陈德兴笑了笑,然后放沉了语气道:“封国之君,同样不可轻易更换或废除,除非背叛华夏投靠胡虏,背叛天道改宗异教,天下之君才可在取得天道使团和贵族议政大会的同意之后,将之废除!”
第598章 咱们不独裁 350票加更()
今日还有两更。
。。。。。。。
“贵族议政大会?”
赵复又听到一个新词儿,不过这词儿不难理解,仿佛就是由贵族代表济济一堂,商量国家大政。
“和蒙古人的库里台大会一样么?”李翠仙问。
库里台大会是蒙古人选举大汗的会议,严格说起来算是大蒙古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不过因为忽必烈的破坏,库里台大会已经名存实亡。同样,大蒙古国也名存实亡了。昔日旭烈兀西征时蒙哥尚在,因此可以让整个蒙古国所有的千户十丁出其二,凑出大军进行远征。而忽必烈现在却不能动员西道诸王的力量,只能靠自己和被他强行吞并的东道宗王的兵力去和陈德兴决战。
“有点类似,不过不能选王。”陈德兴点点头,道,“咱们大明,将要实行的是贵族民主,封建共和。这国家大事,是不能由孤王这个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得大家伙儿一起讨论商量。西周那个时候就有国人议政之说,只是没有个章程流传下来。”
其实所有的国家民族都是有民主传统的,这是原始部落流传下来的。只是∑有些国家民族将这个传统保存到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了所谓的民主国家。而有的国家,因为自有国情,走了圣心独裁的路子。
这独裁、民主,当然也是各有千秋,不能说民主一定比独裁好。但是陈德兴既然选择了回归封建的路线,那就不能不搞民主了。因为民主其实是从封建发展而来的,而独裁则是从集权发展出来的——这也是没有法子啊。因为陈德兴已经知道了中式集权王朝的必然没落,而且他也想不出比宋、明、清三朝更好的**体制了。
既然**没有出路。那陈德兴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走封建民主化的路子了。而且这还是红朝太祖给中国的周期性大乱开出的解决方案,这红朝太祖何等英明?想来是不会错的……
陈德兴思索着道:“贵族民族和封建共和的大方向。得在《陈礼》里面得到体现。皇帝有多大的权,又要负担什么样的义务;,封君有多大的权,又要负担什么样的义务;贵族有多大的权,又要负担什么样的义务;士绅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还有各级议会——包括县议会还有府议会……唔,将来还要有路或是省议会,还有国议会和最高的贵族议政大会,它们各自的权有多大。如何决策,议员又如何产生,贵族和士绅又如何产生——他们承担了什么样的义务,所以能够得到相应的权利……等这些原则性的东西,都必须要在《陈礼》里面毫不含糊的讲清楚。
另外,天道使团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政的。他们又多大的权,管些什么事情,也要在《陈礼》里面说清楚。而且这《陈礼》将来定好后要颁布天下,要印成书本。叫大明和华夏诸国的学童从小学习和牢记!”
封建民主也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的!要将《陈礼》通过教育灌输到每一个华夏人的思维和灵魂当中!将《陈礼》当中规定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和各个阶级的权利义务,都溶到华夏之人的骨髓里面去。
或许五年、十年的教育和灌输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一直坚持,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华夏之人就会将《陈礼》当成他们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传说中的民主传统,也会烙印进华夏子民的灵魂。当然,同时他们还会将自己当成华夏世界和各自国家的主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公民意识!
民主传统和公民意识是相辅相成的东西。而它们的起源其实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民主传统。由原始的民主发展出封建贵族民主,再进一步发展成精英民主。最后则是普遍民主……红朝太祖虽然知道民主的好处和优点,但是他面对一个封建贵族民主已经中断了两千多年。精英民主根本没有出现过的,有浓重**传统的国家,也只能有心而无力了。
而陈德兴现在则有机会重塑本源,复兴华夏的封建贵族民主,并且搭建好通往精英民主的道路。至于普遍的民主,最后当然也是会出现的。不过陈德兴现在是不会主动提出,恩赐给什么人民主的……因为民主这事儿也得有个认识的过程。
首先是帮着打天下的功臣封了爵,可以与国同休,他们和他们的继承人参与分享国家权力是很顺理成章的——天下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大家都是一份的,天下大事当然应该大家伙商量着办。
而且陈德兴还会在《陈礼》中给功臣的继承人们规定不少义务,不仅要依法纳税,还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还要去服兵役,服完兵役还要去照顾老功臣,总之当个士爵也挺不容易的。
其次是出了血本的士绅,没有他们出钱,陈德兴也养不起军队,士爵兵们也买不起钢甲。而且国家的财政还得继续依靠他们掏钱,让他们参与政治也说得通。
至于那些什么事情都没做的历史旁观者,现在当然没有资格来当家作主了……因为当家作主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知道负责任和尽义务的人,是当不好家的!
三个人的谈话,不知道进行了多久,马车外面的天色已经渐渐昏暗,一盏油灯正摆在马车内的案几上,散发着昏黄的亮色。
马车突然颠簸了一下,就嘎然而止了。然后就是朱四九的声音传来:“大王,时候不早了,咱们就在这里歇息一宿吧?”
“好!”
陈德兴应了一声,便退开车门,钻出了车厢,双脚踩在了雪地上。外面已经是黄昏时分,红日西垂,散发着无比美丽的霞光。周遭是没有什么人烟的雪原,现在的北地大多都是如此,人烟稀少,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在那里。和人口密集的江南,对比鲜明。
穿着白色皮袍的近卫军官兵,都已经停止了前进,正在军官组织下忙着扎营。
陈德兴背着手,缓缓地在雪地上散步。扎营的事情不用他管,朱四九和陈千一都会搞定的。他现在要考虑的还是国家大事儿。
“这次回了燕京,有两件大事儿要抓紧办。”陈德兴仿佛是在喃喃自语,跟在他身边的赵复、李翠仙却都把耳朵竖了起来。
还有一个徐子元更是拿出毛笔和小本子准备记录——刚才马车里面的议论是由赵复代为记录的,记录下来的文书也都交给他这个秘书官负责整理。
“第一件事情是大会诸侯!”
赵复和李翠仙闻言都肃然起敬,大会诸侯就要称帝了!
陈德兴缓缓地道:“投靠咱们的北地豪强,还没有表面立场的南朝镇帅,还拥护宋主的团练首领,还有高丽国王、日本的国王和幕府执权、素可泰国王、安南国王还有吕宋岛的赵与郁,都要下帖子去请。这是他们加入华夏世界的机会!”
高丽国一直都是大明属国,而且国中汉化程度很高,又以天道教为国教,自然是华夏一员。安南国的王室是陈德兴的同宗,都是义门陈氏一族(更早的祖先是南朝的陈朝),而且历史上蒙古人又在安南吃了大亏,陈德兴当然不希望和自己的同宗兵戎相见。如果安南陈朝肯接受天道教和《陈礼》,安南陈朝自然是诸夏之一。至于素可泰王国,现在是以天道教为国教的,而且人口、地盘都不多,也可以让他们当个华夏小国。赵与郁现在还在吕宋岛,并没有正式受封,也没有称王,不过那都是早晚的事。至于日本国,虽然知道他们的天皇和幕府执权不可能来,甚至连有分量的代表也不可能派,但是陈德兴还是打算请。
机会总是要给人家的,而且这也是在表面准备将日本华夏化的态度。现在可不是21世纪,对于华夏化,肯定会抵触的日本人,也会有欢迎的日本人……
陈德兴踱着步子,缓缓地道:“第二件事情,自然是消化夺取的北地地盘了。这一次咱们可得了不少土地、人口,需得好生治理。大明的地方过去只有州府、县市、乡镇三级,现在地方大了,得考虑在落干州府之上设立个什么总管的官衙了。至于是道、路还是行中书省或者是部,得好好合计一下。另外,士爵的册封和移封也得同步进行。须得让士爵之家分布北地,使之成为国家的基石。”
徐子元记录好了陈德兴的话语,抬头望着他,似乎在等待着这位明王殿下继续发话。陈德兴却将目光投向了李翠仙,“仙儿,还有一事,看来得你亲自去做了。”
李翠仙点点头,道:“可是招降吾父?”
“正是。”陈德兴道,“老泰山毕竟有反蒙之功,如果肯归顺,当以唐国太公的名义在燕京养老,李彦简、李彦邦皆赐田宅与燕京。至于妙真师太,还是请她在益都养老吧!”。。
第599章 文天祥在干什么? 第四更()
晚上还有一更,争取10点前上传吧。
大明甲子年二月十九,在燕京得胜门外,挤挤挨挨的都是人头攒动。
从今年的正月开始,陈德兴建立的北明政权就不再用南宋咸淳年号,而是改用甲子纪年因为陈德兴还没有称帝自然不好建元了今年正好是个甲子年,因此现在就是大明甲子年二月十九了。
如果按照西方纪元,则是1264年,是陈德兴的灵魂穿越而来的第7个年头。
短短7年,一个生机勃勃的帝国就已经被他草创出来了这样的成就放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虽然这个被草创出来的国家,方方面面都很不完善,各种制度都只定了个框架,而且所牢牢掌控的地盘也不过是后世的辽宁河北还有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地,还有南方的泉州舟山和台湾岛。
距离一统天下仿佛还相当遥远,但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危险最凶残的敌人大蒙古国,却已经被新生的陈明逼出了中原大地
而这座燕京城中的居民,都是最了解大蒙古国的强大和凶残的。在他们看来,能够将蒙古逼走的陈德兴,便毫无疑问就是整个华夏的真命天子了。
而真命天子的出现,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