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在马上的赵琳儿并不知道自己的老爹正站在椅子上拿着望远镜在看自己,她正在和身边的李庭芝在对话。李庭芝现在还是宋臣他是不二忠臣嘛!不过他的主子已经不是“非礼”官家赵禥,而是未来的宋国女王赵琳儿了。

    现在赵琳儿手中也有了些力量,一个是廖营中、陈宜中等人统率的“君子营”,如今已经改名为宋国陆军上军了。这次跟随赵琳儿来洪都的就是宋上军的一个师。人人都是“君子”。不过这两个多月以来,君子们都吃了大苦,被一帮子士爵天天逼着练这练那的,稍微有点不从,就是皮鞭棒头伺候!整个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哦,也不是有理说不清,而是非常清楚士爵是贵族,秀才们都平民,本来就低人家一等。而且派来担任教官的士爵都是明军的基层军官,是官!而秀才们现在的身份都是兵,兵被军官教训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要说理是不成的,跳钱塘江倒是可以的。但是绝大部分君子都坚持到了最后,成为了宋王国女王陛下的光荣一兵。虽然没有多少战斗力,但是至少能负重几十斤日行几十里了。

    “李卿,本宫离开临安之前,圣人就和吾说过封国的事情了。”

    赵琳儿远远望了眼洪都城,压下了即将见到亲爹的激动心情,开始和李庭芝议论起封国的事情来了。

    平宋之役打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算是大获全胜了。不过中国却还远远没有到政令统一的时候。如果从地图上看,如今的中国有点像后世的民国。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是有的,但是国内到处都是军阀,可以说大半的国土并不是中央直辖,都是由各路军阀在“自治”的。

    直属于中央的地盘,除了人口稀少的东北几个省之外,就是河北、河南、陕西、两浙、两江、广东、福建等区区九省,外加上淮东大部,山西一部。其余地盘,要么被南北诸侯控制着,要么就还在蒙古人或大宋残余势力手中。

    因此在完成平宋之役后,摆在陈德兴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统一政令,解决军阀割据的问题。这通常意味着一场场的削藩和平乱战争。不过陈德兴所处的整个大时代,却比常校长所面临的时代要有利太多了。所以也就有了内战之外的另一种解决办法转移矛盾到外部去。

    将军阀藩镇用于对外扩张。而在所有的军阀藩镇中,最先走出这一步的,则是昔日中华大地上四大国中的唐、宋两国的嫡系力量。前者很快将会在大明海军的援助下对占城发动入侵,然后以占城为跳板向吴哥城进军!

    而后者则被陈淮清和赵琳儿还有江万里三者瓜分。其中江万里保着赵禥远走大理大理国的地盘大约是后世的云贵二省和缅甸、泰国、老挝北部地区。虽然大多属于陈德兴准备夺取,并且囊括进大明帝国版图的地盘。但是眼下陈德兴也没有功夫料理他们,先让江万里占着大理国,顺便教化一下大理人也没有什么。

    而陈淮清和赵琳儿得到了赵宋余部,实际上也是陈明的力量,只不过不属于嫡系,而是旁支。因为这两根旁支都非常粗大,所以陈德兴也会赋予他们比较艰巨的任务。

    “圣人想让宋国和福藩一起入天竺。”赵琳儿低声说出了陈德兴的安排。“本宫是不可能亲赴天竺的,只能劳烦李卿、廖卿代理了。不过总的责任还是要福藩来担当的。”

    福藩就是福王陈淮清的代称。他的国大约要称为“福王国”了,这个时空的后世恐怕没有印度阿三,只有福王国阿三了。

    “如此说来,宋国的永镇之地就是天竺了?”李庭芝忙追问道。天竺富庶他也有耳闻,能让宋国永镇天竺倒也不错。

    “天竺广大,可以安置的国必不止两个。大致上宋国会得到信度河下游,可能还会得到大食半岛和波斯的一些地盘。那里都靠近信度河……圣人的意思,宋国先入天竺,然后以信度河下游为据点向西发展。而福藩则占据恒河下游。另外还会有两个封国占据天竺半岛南端和西海岸。至于今后如何,那就要看情况而定了。”

    “咱们宋国是由信度河下游向西,那就是……”李庭芝对中国的地形比较熟悉,这外国地理他可不大了解,听着都有点晕。

    “波斯、大食,就是现在蒙古人的伊利汗国的地盘。”

    “伊利汗国?旭烈兀的汗国吗?”李庭芝猛吃了一惊。这算怎么回事儿?大宋咋和蒙古干上了呢?都离国万里了,到了西边居然还能撞上。这怎么有点冤家路窄的意思?陈德兴什么意思?是要让大宋和蒙古去海外接茬掐架吗?

    正发愣的时候,前方突然有人大喊起来:“太上出城十里,迎接汉国、周国公主啦!请公主殿下速速前往参拜!”。

第682章 一方水土一方人() 
赵琳儿突然就觉得眼眶内珠泪盈盈。

    虽然从外表看来,赵琳儿很有一些女汉子的模样儿,仿佛和李翠仙一样,也能纵横战场,决机两阵。但是这不过是表象而已,不过是琳儿在竭力模仿李翠仙的做派。

    而本质上,赵琳儿仍然是个水做的柔弱女子。特别是她见到宠爱自己十几年的父亲赵昀的时候,泪水便再也无法抑制了。

    顶盔贯甲的柔弱女子几乎是从马背上滚下来的,然后也顾不上卸下甲胄长刀,就这样负这几十斤的重量飞奔到了赵昀跟前,一头就扑进了父亲怀中一个“铁人”就这样扑了上了,幸好董宋臣和唐安安反应够快,一人一边儿辅助了赵昀,才没有让他被撞倒。

    赵昀也是泣不成声,自从赵琳儿被陈德兴“抢走”,他可以说是无日不思,无日不想,只所以没成疾,全是因为唐安安的开导。另外,赵琳儿只是落入贼人之手,并不是和赵昀天人永隔。虽然难以相见,但毕竟还是有那么一丝的希望,至少还能在梦中相见。

    今天,却是美梦成真了。只是不知,这成真的美梦能做到何时?

    “爹爹,女儿再不和您分开了,”赵琳儿哭着说道,“爹爹快随女儿回临安吧,以后就和女儿一块儿住,让女儿好好孝顺爹爹。”

    “好,好,好……”赵昀连声说好,忽然又觉不妥,“琳儿,你说回临安?”

    赵昀自幼生长在南方。又在临安居住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南方的水土。他的身体也不好,如果北去燕京做囚徒。真不知能活几年?所以赵琳儿就求陈德兴让赵昀回临安养老。而陈德兴居然也不担心赵昀在临安折腾出什么事儿,满口答应下来,还让赵昀继续居住在德寿宫中,日常供应还和当太上皇时候一样。开销当然不是大明朝廷出,而是富裕的天道教买单。

    陈明帝国的财政制度至少是近代化的,君王的钱袋子不通国库,天道教的财政同样独立。但是陈德兴身为天道教的半神,却可以名正言顺的动用天道教的资金。而且天道教最近的财政状况极佳,刚刚又发了一笔横财。

    因为天道教出资进行了第二次明洲探险。自然可以从明洲运回的黄金中分成,得到了两万斤纯度超过九成的黄金,全都充作了天道庄的资本金。

    “嗯,回临安。”赵琳儿重重点头,道,“爹爹还住德寿宫,女儿就在临安陪着爹爹。”

    “琳儿,你不回燕京去了?”赵昀的语调中隐约有些担忧。赵琳儿莫不是在陈德兴跟前失宠了吧?

    “不回燕京了,”赵琳儿抹了把眼泪。已经破涕为笑,“女儿和圣人说好了,就在临安陪着爹爹。而且临安也将暂时作为大明的陪都,圣人每年西北风起就从塘沽南下。在临安过冬,春暖花开时再泛舟北上。”

    赵昀点了点头,原来陈德兴是要搞南北两京制了。江南繁华。人口又多,单是浙西一路。人口和财赋就比整个北地都多了。因此大明朝廷是不可能不重视江南的,在南方设立陪都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临安只是暂时的陪都。西湖之畔的临安太过富庶,仿佛也太过于温柔,没有镇压一方的威势。所以在陈德兴的计划中,未来的大明南都不是在建康府就是在扬州。

    ……

    西湖葛岭,贾似道赐第。

    贾似道在西湖边上的这所宅子,大概是整个临安城最好的房子了。园中亭台楼榭鳞次相望,一直从山间铺到了湖畔。单是能称得起一景的地方,就有蟠翠堂、雪香榭、翠岩堂、倚秀堂、玉蕊停、清胜台、光漾阁、春雨观、养乐堂、嘉生堂、秋水观、第一春、梅坞、水竹院、香月邻、有声在堂、介堂、爱此亭、留照亭、独喜阁、玉渊阁、漱石亭、宜晚亭、半闲堂、多宝阁……数十处连绵不绝的精致建筑、景观,同周遭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富贵之中不失风雅。

    贾大忠臣的光辉一生,也不知道贪污了多少公帑,收受了几多贿赂,其中大半都用在了营建这所堪比皇宫的宅子上面。花出去的铜钱只怕有数百万,营造出来的宅院却处处都透着书香,更闻不到半点铜臭。每一处景致,仿佛都是书生们吟弄风雅,纵论国事的好去处。

    这样一所仿佛天上仙宫一样的宅子,现在却已经换了主人,成了陈德兴在临安的离宫。

    不过陈德兴的后宫就这么点儿人,随他南下的人更少,是无论如何不能同贾似道的后宅相比,根本添不满诺大的葛岭离宫。因此大部分宅院只是封存着没有住人,只有临近西湖的水竹院和修造在山间的半闲堂被打扫整理出来,前者成了陈德兴的下榻之所,后者则是陈淮清的住所。

    临近黄昏,父子两人都已经处理好了各自一大摊事情,陈淮清下山到了湖边的水竹院。和儿子说话聊天,顺便等着开饭这对父子现在也是难得一块儿吃顿饭了。而且陈淮清眼看就要出国,往后这样一块儿吃饭的机会就更少了。按照儒家的标准,陈德兴把一个五十多岁的亲爹打发出国去抢地盘,大约也能够上忤逆不孝了。

    杨婆儿端着个盘子笑盈盈的走来了,盘子里面是两杯冒着热气的饮品。婆儿将其中一杯放在了陈淮清跟前的案几上,又把另一杯给了陈德兴。还柔声说道:“这是奴奴照小墨娘子教的法子调制的苦水茶儿,还照圣人的吩咐加了奶和糖。”

    小墨娘子?苦水茶?还有奶和糖?陈淮清微微有些奇怪,拿起案几上的茶盏看了了,里面是褐色而且有些浓稠的饮料。闻了一下,有股焦味儿。

    “这不叫苦水茶,叫巧克力。”陈德兴端起杨婆儿调制的巧克力饮料,轻轻抿了一口,除了可可特有的苦味和香味,就是浓郁的奶香还带了一点甜味。已经有点儿后世巧克力的味儿了。

    “味道还不错!”陈德兴放下茶盏,微笑着对父亲道,“大人,您也尝一下,这可是明洲最好喝的饮品。”

    会好喝吗?看着像泥巴!陈淮清苦笑了笑,端起茶盏,勉强喝了一口。

    他觉得这玩意喝起来像是中药,还是加了奶的中药,也不知道陈德兴怎么喝得下去?看来明洲运来的东西也不都是好的。这可可豆远远就比不上蕃薯、土豆和辣椒。

    这些日子,陈德兴还让人在葛岭离宫里面试种起了蕃薯、土豆、辣椒还有玉米。还让明洲回来的探险队员介绍了蕃薯和土豆颇高的产量虽然不能和后世动辄几吨的亩产量(年)相比,但是比起这个时代的稻米、小麦、高粱和粟米,蕃薯和土豆绝对能算高产农作物。一旦推广,仿佛能为华夏之民提供充足的粮食。所以这两种作物是极受重视的,在陈淮清这位大儒来看,蕃薯和土豆才是从明洲得到的所有东西中最宝贵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陈德兴这时候又开口说话了,是对杨婆儿说的,“婆儿,小墨娘子怎么样了?病好点了吗?”

    “托圣人的福,已经好些了。”杨婆儿摇摇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伤风,也不知怎么会恁般厉害,这小墨娘子瞧着也算体壮,怎一个伤风就扛不住了。”

    小墨娘子当然不是墨影娘,她名叫墨丽卡,就是那个被周小七带回来的阿兹特克少女,被陈德兴留在宫中负责制作巧克力饮料。不过前段时间却得了感冒,病得很重,都有些奄奄一息了。

    另外,和她一块儿从明洲过来的印第安人,现在已经有三分之二病倒了,其中还病死了几个!大明海军定海镇守府一度以为军营里面闹瘟疫了,下达了“防疫令”,最后却发现病倒的都是印第安人,而且都不是什么大病,就是伤风其实就是一场流行性感冒。幸好这些印第安八旗兵都住在军营里面,没有接触到天花病毒,否则这些印第安人这会儿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印第安人大面积病倒的消息,陈淮清也知道,现在又听说小墨娘子也病了,便微微皱眉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明洲之人不服华夏水土,华夏之民若是远行万里,只怕也会病倒一片吧……”

    陈德兴抬眼看了陈淮清一眼,老头子一脸的忧虑,不知道是不是担心在印度染上什么病死掉……老头子现在的日子可好过呢,怎么舍得早死?

    陈德兴却只是微微摇头,道:“水土是有的,但也不是什么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些印第安人在咱们这里病倒,是因为咱们这里的病,在他们那儿是没有的。若是这些病传到了明洲,明洲的印第安人同样会大批大批的病倒甚至是病死!”

    他又抿了一口巧克力茶,语气平静地说,“所以咱们不能贸然往外移民,得小心谨慎,先搞清楚人家的地面上有什么病是咱们这里没有的,又该如何医治,如何防病,然后才能大规模的派人出去。”

    他还有一半话没说,就是这病……同样是大明帝国征服世界的工具!……

第683章 去教化天竺吧() 
历史上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怎么死掉八成九成的,陈德兴当然知道。这细菌病毒杀起人来,有时候比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厉害多了!虽然陈德兴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善良的,但是他也没有多事到去阻止瘟疫的爆发。

    实际上,他也没这本事,他的前世不过是个海员。只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和防疫知识,也就是怎么隔离、怎么消毒、怎么包扎伤口、怎么照顾伤病、怎么急救等等。都是在海运学院念书时学来的东西,现在他已经将这些东西写成了书本,作为天道书院和陆、海军军校的教材了。

    另外,某些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超前的军队医疗和防疫制度,也在明军中逐步推行。明军的陆、海军中,现在已经有了相当专业的医官和医疗队——他们并不是普通郎中,不会把脉开方子,只会处理外伤伤口和防治传染病。

    一些最优秀的医官还被挑选出来,组成了天道书院医士院,除了负责教学就是从事各种医学研究。其中的重点就是各种传染病的研究,在舟山的明洲印第安人集体染病之后,明都天道书院医士院就立即派出了不少医士南下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仅仅是伤风。而区区伤风,居然会击倒那么多青壮年,这事儿让天道书院的医士们都大吃了一惊。

    在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关于印第安人体质孱弱,非常容易染病的报告,也立即送到了陈德兴的案头……

    陈德兴当然知道这份报告的分析完全是胡扯,印度安人的身体并不差,而是明洲大陆实在太“干净”了,没有旧世界那么多可怕的病毒细菌,因此印第安人对许多旧世界的病毒细菌没有什么抵抗力。

    现在旧世界已经发现了新大陆,而且还在新大陆发现了巨量的黄金、白银。在可以想象的年月中,海量的移民将会涌向那里,带去各种各样可怕的病毒和细菌。

    印第安人的灭顶之灾是不可避免的!而陈德兴现在要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利用这场灭顶之灾进一步确立天道教在明洲的统治地位。

    不过这种打算,是没有必要和陈淮清说的。因为明洲和陈淮清没有关系,那里未来前途无限,如今只有无尽的荒凉。只有少数地盘有文明存在,而且都非常弱小,很容易对付。

    这意味着征服明洲非常容易,并不需要太强大的武力。历史上,最先征服美洲西班牙、葡萄牙这号原本在欧洲都排不上号的小国——在发现新大陆之前。两国都不是强国,特别是西班牙,连哥伦布用来探索新大陆的几艘小破船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凑出来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为此把自己的一顶皇冠都卖掉了。

    陈德兴的大明帝国和欧洲的“两牙”相比,实在是强大太多了!所以征服明洲毫无困难。

    因此这块几乎可以算“天选之国”的大陆,陈德兴预备留给自己的儿子和功臣们——他们都没有强大的势力,需要大明朝廷的扶植才有可能在海外建国,因此不宜去拥有强大文明的地方。

    而且,明洲这块土地实在太肥,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一定会拥有相当多的人口。甚至可能超过大明本土!所以要让大明直辖整个明洲是不现实的,大明朝廷不可能隔着一个太平洋管那么多的人,所以将那里分封给儿子和功臣是最理想的选择。

    当然,大明帝国还是会在明洲大陆拥有几块重要的总督区,作为帝国在明洲的大据点。

    而在南番群岛以南的另外一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不宜农耕和畜牧的大陆——大洋洲(大洋洲的土地贫瘠,降雨又不规律,完全不能和明洲相比),则因为无法养活太多的人口(如果不借助现代农业技术。澳大利亚能够承载的人口也就是几百万),完全不具备对抗大明帝国的能力。因此将作为总督区成为大明帝国的后院存在,那里丰富的煤、铁、铀等关键资源,将会在遥远的未来替大明帝国的持续发展和强大而服务。

    而像陈淮清这号有谋略。有实力,有手腕的老狐狸,当然要派去征服比较发达富裕和难搞的地盘了。

    陈德兴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盏,将话题从传染病上引开了。

    “大人,现在江南大致已经平定。琳儿还从洪都送来消息,赵昀已经答应来临安养老。如此江西、江东、浙西、浙东、福建、淮东等六省之地很快就会安定。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不出数月,也当可由大明朝廷治理了。”

    陈德兴在南方的省份划定大致上沿用了宋朝的“路”。一路便是一省,因此就有了江东省、浙西省、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