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宫廷里面的规矩不大。皇上请人吃个饭也不算什么“赐宴”,吃什么也没有规定。寻常的家常便饭就可以了。大臣甚至可以和皇帝坐在一张席面上,在一个盘子里面夹菜。也正由于请客吃饭的礼仪规矩少了,有幸陪皇帝吃饭的臣子也就多了。一般情况下,陈德兴的午饭都会和臣子共用,晚饭则是和家人共享。
现在是正午,正是吃午饭的时候。黄智深为了辞相和出任新大陆总统的事情,同陈德兴讨论了一个上午。到了午饭的时候,两人还在边吃边聊。谈话的内容,还是和明洲有关。
大明的殖民政策。大约就是边征服、边掠夺、边开发——这个过程和历史上欧罗巴人的殖民扩张一样,这是一个以战养战还有收益的事业,征服、掠夺、开发。是大把大把往自己国家运金银的。
同时殖民扩张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轮征服、掠夺、开发之后,再去征服更多的地盘,掠夺更多的财富,进行更多的开发建设。毕竟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这可不是造上几百艘大木船,一次运个几万大兵就能征服一块大陆的。在一片空旷无人的大陆上。几万军队的后勤,根本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所以只能是小部队探路,然后建立据点,同时浑水摸鱼。不择手段去攫取财富,扩大地盘,奴役当地土著。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为更多的军队提供后勤支援,也拿出了足以让国内各派势力心动的大蛋糕(金银好多的说)。再进一步扩大侵略就没有问题了。
现在殖民明洲的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效果远比想象中更好。也是时候开展第二阶段的侵略扩张——把明洲大陆一口吞下了!
“三个师五万人。估计还会有几千骑兵。”陈德兴抿了一口葡萄酒,思索着道:“那么多兵一次派过去是不可能的,也要分期分批,三年内全部到位吧。”
“这些人往后还回大明吗?”
“不回来了,”陈德兴一笑,“只要在新大陆干满五年就给他们发白妹、黑奴、庄园。让他们在新大陆诸国当贵族!”
新大陆会有很多封国,都是反动封建国,自然要有人当贵族了。要没有贵族,国君就没有基础,如果让一堆庄园主搞议会,很容易就会搞成北明十五州联盟,要是那样就大大不妙了。
“起码五万贵族,那黑奴得多少?”黄智深皱眉问。
“五十万总要的!”陈德兴心算了下,“大军在三年内陆续到位,满五年就分配……八年得弄五十万黑奴,不对,算上国有黑奴得有六十万!”
“没有八年,两年后能开始大规模贩运就不错了。”黄智深摇头,“平均下来一年要贩运十万人!起码得有70艘‘新大陆’级跑大西洋航线。”
一年运十万黑奴实在有些多了!一艘“新大陆”级顶天也就装五百个黑奴,十万人得二百趟。考虑到走“大三角贸易线”和装船和卸载的时间,一趟来回没有四个月是不行的,一艘“新大陆”级一年也就跑三趟,二百趟的运输量起码要七十艘“新大陆”级。
“新大陆”级可不是普通的福船,那是大明海军最大最强的主力舰,整个大明海军现役的“新大陆”级都没有过三十五艘。几年之内,怎么可能将多达七十艘的“新大陆”级投入大西洋?
而且,“新大陆”级是飞剪式软帆船,操纵起来非常复杂,比开福船难多了。眼下只有专业的大明海军官兵才玩的转,那些没有经过海军训练的水手上了“新大陆”级肯定不知道怎么开——这个时空华夏的大航海时代开始还不到十年,绝大部分的商船船头都是大航海时代以前的人物,跟着老船头口耳相授学的本事,别说开“新大陆”级,就是离开海岸线远航都有点悬,一不小心就迷航。
所以现在跨太平洋的航线还被大明海军垄断着,都是北洋舰队的“新大陆”级在跑。黄智深家是海商豪门,自然知道这些事情。他们黄家也曾经组织过福船远航新大陆,顺着北太平洋暖流过去的,四艘福船沉了一艘到了三艘。但是却回不来,因为回程要走赤道附近的航线,距
离太远,情况又复杂,三艘福船的船头都不敢干。于是这三条福船现在就在跑金山——银山航线。
“用福船也可,”陈德兴摇头道,“福船过太平洋虽然有点难度,但是绕过黑非洲的航线已经快打通了。只要小西洋上的作战结束,福船就可以大量过去了。小西洋的洋流是沿着非洲东海岸南行的,绕过非洲南部以后又有北上的洋流。现在南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已经在非洲东西两岸设置了一些据点,可以为舰队提供补给。到时候就让海军带着福船过去。而且大西洋上的航行比较容易,跨洋的航线短,风向也比较有规律,不容易迷航。”
大西洋上是高纬度刮西风,低纬度刮东风,只要掌握了纬度航海技术就能玩的转了。不过大西洋上的风浪可比太平洋大多了,虽然不容易迷航,但是却容易沉船。亲身体验过大西洋航海的罗马大公教会和热那亚共和国驻大明大使红衣主教多利亚对此可是感受颇深的。
就在陈德兴和黄智深共进午餐的同时,舟山沈家门码头,一艘船身修长,高桅低舷的飞剪式战舰靠上泊位,船帆和船身都饱经风雨,船艏的蓝底日月旗也已经破烂不堪。当船靠上码头,水手们顿时发出了最大的欢呼声。
他们是第一批完成环球航行的水手!而且在海外游荡了数年,他们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三个人率先步下踏板,领头的是一身儒服的大航海家,大探险家文天祥,他打量着繁华的沈家门港,感慨道:“快八年了!八年一梦,噩梦成真……”
“文先生,您是说噩梦成真?”红衣大主教乔凡尼多利亚现在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江西口音的汉语了。他紧跟着文天祥下了船,接着则是威尼斯共和国大使皮耶托葛登尼哥。
两个意大利人和文天祥一样,脸色惨白,人也有些消瘦,脚步虚浮,站在地面上还有些晕晕乎乎。哪怕是来自号称海洋共和国的热那亚和威尼斯的多利亚和葛登尼哥,也都已经受够了仿佛永远不会有尽头的船上生活。
“噩梦般的航行已经结束了,文先生,我想去江都的航程不会再那么颠簸和漫长了吧?”皮耶托葛登尼哥也用汉语说着。“如果那样,我宁愿走着去江都。”
文天祥看着这处属于大明海军的码头上高悬的日月国旗,长叹一声:“那就走着去吧,走去江都约莫有一个月就能到呢。”
“还要走一个月,真是一个辽阔的国家啊!”皮耶托葛登尼哥抒发着心中的感慨,在海上漂了快十个月,目睹了一个无比辽阔而且非常荒蛮的大陆。来自威尼斯的皮耶托葛登尼哥终于对辽阔这个词有了正确的理解。威尼斯太小了,意大利太小了,地中海也远远称不上辽阔。就在威尼斯人为了地中海上的一点商业利益斤斤计较的时候,赛里斯人已经快把整个世界都征服了!(。。)
。。。
第793章 白金大神文天祥()
文天祥在临安瓦子巷内急急的走着,不时闪进街边的正在营业的青楼酒肆,前门进去,却又急急的从后面出去,遇到阻拦他的小厮也不废话,直接就丢过去一个第纳尔银币。这等大方的出手,自然一路通行无阻。不一会儿就七拐八弯的绕到了昔日的临安御街,如今改名叫长乐街的大街上。名称虽然改了,但是街道却繁华依旧,沿街全是各种各样的买卖,连街面上都是做小买卖的商贩。比起前宋的时候,仿佛更加繁荣了几分。
文天祥却没有时间感慨物是人非,只是加快脚步,几乎是跑着就进了沿街一处店面。他现在可是在私自潜逃之中!厌倦了海上航行的欧罗巴使臣给了文天祥这个难得的机会,大明方面接待欧罗巴使团的官员同意了这些坐船坐得路都走不稳的色目大官走陆路去江都的要求。而且还安排他们在繁华的临安城休养几日,这就给了文天祥这个难得的逃亡机会。
今天上午,在文天祥的蛊惑之下,红衣主教乔凡尼多利亚提出想去著名的临安瓦子巷欣赏女相扑表演。大明外交部的官员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下来,但是因为外交部的经费有限现在的大明是有预算制的,没有什么衙门可以随心所欲花钱,外交部的招待费用更加有限,因此没有安排包场,只是订了几个包间。
结果在一个乱哄哄的大舞台里头,文天祥利用上茅房的机会开溜了。而且他在临安当官多年,对瓦子巷周围的地形非常熟悉,一路七拐八弯绕着走,想来已经把暗探局派出的特务给甩了。
站在这间店面门口,文天祥又突然转过身,撩起门帘就往外张望。确定没有人盯梢之后,才长出口气:终于不用去江都见陈德兴了在淡马锡岛靠岸的时候,他已经打听清楚了,天不绝宋!
大宋朝还没有亡!天下正统。还在天南大理!而且最近还有了振作的迹象,让南番大国蒲甘王国俯首称臣了。这分明就是上天在庇佑大宋啊。
而且如今在大理主政的平章军国事正是自己的恩师江万里。大理朝廷,更是众正盈朝,群贤大会。自己身为宋臣。怎么能不去大理相投呢?而要去相投,就不能去江都见陈德兴了。要不然见了面陈德兴肯定要给自己加官进爵,到时候该怎么办?当了大明的官就是贰臣,再去投宋人家还要吗?如果不当,陈德兴一定知道自己仍然忠大宋。说不定就要翻脸杀人了……
就在文天祥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的时候,突然有人抓住了他的袍袖,“文文山!你是文文山……”
被抓到了!?文天祥下意识就要抽回袍袖往外逃去,那人却一把拉住他,又大声道:“文文山,我是廖莹中啊!”
廖莹中?
文天祥忙转头一看,眼前是个六十多岁,胡子头发都花白了的小老头,穿着件棉布儒服,手里还拿着卷书。这小老头不是旁人。正是那位名流清史的大忠臣贾似道的心腹廖莹中。
“药洲先生,您怎么会在这里?”文天祥警惕地问。
“这里是悦生堂啊!”廖莹中一怔。
悦生堂是廖莹中的买卖,是一家书社,既出版也卖书。在临安的文人圈子里很有一些名气,文天祥当年在临安做官的时候就常来此地。没想到今天熟门熟路的就一头撞进来了!
这时候,悦生堂里面有不少顾客,都低着头在挑选书籍,没有什么人注意到文天祥。只有几个伙计发现了他,不过看到廖大老板好像和来人认识,也就没有人理他了。都忙着将刚刚印好的《文山漫记》第五卷放上书架这是文天祥在欧罗巴时候写的见闻,让海军的人带回大明,寻找书商刊印,悦生堂因为在临安出版界名声响亮。因此就得到了《文山漫记》的发行权。
而这部《文山漫记》的前四卷分别介绍了日本国、金山州、墨西卡和玛雅国的见闻,内容详尽写实,文笔又精妙到了极点,又是前朝状元的大作,自然卖得极好。文天祥不知觉间,已经是大明头号大作家了。妥妥的白金大神!连带着廖莹中的悦生堂一块儿红火起来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到三楼小坐片刻。”廖莹中看见文天祥的慌慌张张的样子,就已经明白了什么。不论此公是怎么到达中原的,现在肯定是个逃犯!
廖莹中苦苦一笑,拉着文天祥的手就朝楼上走去,一个管事的伙计乖觉得很,就出了店门替他们望风。到了三楼廖莹中的书房里面才坐下来,文天祥就换了一副郑重的脸色,看着廖莹中认真地道:“药洲先生,您怎么会在临安?我在明洲听说太师殉国后您和李祥甫都……”
他没有往下再说,只是皱眉看着廖莹中。
“我和李祥甫都做了贰臣了!”廖莹中只是叹气。“千古艰难唯一死。李祥甫还有些功名心思,想去天竺再打出一个海外大宋。我嘛,太师一死,我也心灰意冷,就在临安开我的书社。”
“可是大宋还没有亡啊!”文天祥道,“天南尚有朝廷一隅之地,尚有十万忠义之士!药洲先生何不前往相投?”
廖莹中摇摇头,摇摇头道:“天南理宋也不是咱们的大宋了……”
“怎么就不是呢?难道在大理做皇帝的不姓赵?”文天祥仿佛有些不快。
廖莹中一叹:“皇帝没有换,但是这大宋朝廷的行事,却是面目全非,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大宋了。”
“怎么不是了?”
廖莹中只是摇头。理宋这几年都在干什么事儿,他这个大明出版界的巨头都知道。重武轻文、焚书坑儒、血洗大理、诈取蒲甘……种种桩桩,都和大明无甚两样。再不是那个以仁治天下的大宋国了。只是他毕竟是大宋故臣,不忠王事已经不对了,怎么还能在别人面前说大宋的坏话?
文天祥面色一沉,似乎认
定了大宋才是华夏正统,对陈德兴一手创立的暴明,他是非常反感的。倒不是因为大明代宋而起,而是因为大明在明洲大陆的所作所为用一场瘟疫夺取了几百万条性命,简直是禽兽不如。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是华夏正统呢?
“无论如何,我总要去大理一行的!”文天祥和廖莹中话不投机,猛地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等等。”廖莹中开口叫住了他。
文天祥看着廖莹中。只见对方走到墙边的书架旁,取下了几本书,露出一个暗格,然后又摸出把钥匙打开了暗格,从里面取出了厚厚一沓天道票,捧到了文天祥面前。
“这是……”文天祥愣了一下,他没见过天道票。他离开大明的时候,天道庄还没有开业。
“这是天道票,和会子有点像,不过信誉好多了,凭票即付,可以兑换到足额的金银币。”
文天祥哼了一声:“还不是在明洲抢来的?”
这事儿文天祥门清,他自己就经常带兵去抢“神的大便”。在《文山漫记》中也有这方面内容居然没有被大明内政部出版司给封杀。
这不是出版局不负责任。其实大明出版局是很负责的,一本日本女频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就因为太黄而被禁止发行,以免毒害了大明帝国的青少年。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同样因为涉黄而被封杀。
幸好紫式部和白居易都已经死了,否则他们俩多半还会被起诉,有可能被判刑三年半……当然,《源氏物语》和《长恨歌》在这个时空并没有失传,想要买到的人照样可以买到,因为盗版书不在大明出版局的管辖之内。大明出版局只负责保护购买正版书的大明青少年。
而《文山漫记》没有被封杀是因为陈德兴,他为了一己私利,亲自拍板放行了《文山漫记》。因为在陈德兴看来,抢劫“神的大便”这事儿是在鼓励大明国内各种牛鬼蛇神走出去抢钱。他们出去抢了,陈德兴的江山不就安稳了吗?当然,不利因素也是有的,就是不少大明帝国的少年喜欢看《文山漫记》,耽误了学习,而且扭曲了世界观,满脑子都是殖民主义思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不管是抢是骗,真金白银总不假。”廖莹中将这堆天道票放到文天祥手中,“这里是5000贯,你先拿着,剩下的款子,我让天道庄打一张汇票,你带着上路吧。”
“5000贯?”文天祥愣了又愣。这么多钱?廖莹中是要给自己路费?也用不着5000贯吧?这个钱不能要,要了就有损自己的君子美名了。再说路费自己有啊,有好几斤“神的大便”(在明洲抢来的),足够去大理了。
“这钱我不能要。”文天祥道。
“为什么?文山,这是你的稿酬啊。”廖莹中道,“你的《文山漫记》是悦生堂负责发行的。这书卖得很好,每一卷月光是悦生堂发行出去的就不下十万册。这5000贯只是一部分,剩下的我让天道庄打一张汇票给你。”
原来文天祥是均订十万的大神啊!(。)
。。。
第794章 来自欧罗巴的坏消息 第一更()
罗罗的第一更奉上,顺便再求几张保底票票。↖頂↖点↖小↖说,另外,罗罗再说明一下更新计划。罗罗的《奸雄天下》已经接近尾声,现在要准备新书,所以更新量从这个月开始会减少一些,每天两章,每章4000字,一天就是8000字,其实减少的也不多。望读者大大们见谅。谢谢大家支持罗罗。
。。。。。。。
“圣人,这是咱们北上的行程安排。”大内总管杨婆儿站在陈德兴的身后,将牛皮文书夹里的行程安排递给正在吃早餐的陈德兴审阅。现在已经是大明天道六年春了,陈德兴不日就要启程回北京去了。
餐桌周围还坐着太后郭芙儿和戴着孝的赵琳儿,赵琳儿的父亲赵昀两个月前病故了,比历史上多活了五年,享年65岁。这个寿数在这个年头来说也不算短命,不过赵琳儿还是有些伤心。所以这些日子,陈德兴一有空就陪着她,早晚两餐都和她共进。郭芙儿也是来陪赵琳儿的,她虽然贵为太后,但毕竟不是陈德兴的亲妈。陈德兴早年对她还有点那个意思,所以也不是很尊敬她,至少没有把她当成老太后来拜。母子二人相处的比较随便,婆媳之间也犹如姐妹,也没有磕头拜见的礼仪。
在陈德兴给华夏臣民制定的《陈礼》里面也不是特别强调“孝道”,没有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也没有规定儿子一定要听老子的,媳妇一定要听婆婆的,更没有死老爹歇三年、死老妈又歇三年的“丁忧”制度、死个亲妈又歇三年(妾生子有时候要为大妈和亲妈各丁忧一回)——这年头平均寿命才几年啊?
因为要陪伴父亲,赵琳儿已经多年没有回北京了,现在听到杨婆儿说起“北上行程”。她不为人知的皱了一下自己秀气的眉头,有些犯愁该如何同李翠仙相处。虽然她这些年一直呆在南方。但是也知道李翠仙在北京大明宫的后宫中已经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了,哪怕郭芙儿都让她三分。
谁让这个女人的肚皮超级争气呢?已经替陈德兴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而且全都存活,身体还都好得不像话,全是从来不生病的怪物!因为太会生养,连陈德兴都把她捧在手心里了。她的肚皮可是能替陈德兴不断生产小国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