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由臣先兼任吧。”任宜江一时也提不出合适的人选,于是就自告奋勇。

    陈德兴点点头,算是认可了由丞相兼任殖民地部尚书,他缓缓地道:“丞相兼任殖民地部尚书可以成为惯例。而殖民地部所辖自今日起不包括南北明洲和各个封国。只管大洋洲、南番诸岛之大明属地、非洲之大明属地、大西洋和太平洋诸岛上之大明属地,还有欧罗巴的香港和澳门二地。由明洲另设部直管,明洲部、明洲总统府、明洲各大总督府、明洲各城市总督府市政府分级管理。”

    把明洲从殖民地部的名下划走。当然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开发明洲了。

    陈德兴提到了明洲,大家伙的话题自然也要跟着转换了。关于明洲自治城市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次。朝中的官员多少都有些顾虑——人人带枪,还要自治,不顾虑就不对了。

    可是顾虑归顾虑,他们却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去开发明洲。且不说路途遥远,难以顾及。就是明洲开发的投资从哪里来,也是个大难题。朝廷不可能出这个钱!因为明洲绝大部分地区是要分封出去的。朝廷怎么可能大手笔的补贴封国?这个先例要开了,大明朝廷早晚被整破产。

    所以让商人和封国之君自己出钱去开发明洲。是最合适的方法。而要让商人出钱,自然要让他们参与管理。城市必须是自治的。否则没有人愿意掏腰包的,哪怕有爵位当添头也没有用。

    众人正七嘴八舌议论的时候。刚刚入朝担任副相的孔玉突然开口了:“明洲之事既然要借助商家,就不该咱们在这里闭门开会。不如且放两三个城出来招标,让有意投资的商人自己开条件。朝廷再去和商人讨论不迟。”

    重臣们听到这个办法,都是一怔,下意识地就要摇头,然后又看见陈德兴在那里点头,顿时都看着这位皇帝。

    “呵呵,好啊,孔玉,你说得好啊……”陈德兴拍了拍手,笑着点点头。

    任宜江在上面浮得太久了,在和下面人打交道的本事上,果然不如这个长期“在野”的孔玉了。

    现在大家对于明洲各城自治的讨论都是空话,他们讨论出来的办法,下面的商人不接受,不还是等于零!

    “孔卿,此事你去做吧。”陈德兴干脆把差事也交给了孔玉,“先拿两个城出来试点,一个是明门港,一个嘛……就是新港。方圆百里之地,皆有自治城市管辖。自治城市内,除海关须和北明洲总督府共管,税赋对半,其余一切税收皆由城市自收自支。至于其他条件,你去和商人们谈,有什么进展随时向朕汇报。”

    “臣遵旨。”孔玉行了一礼,算是接下来这差遣。在明洲建立自治城市之事,算是又进了一步。现在要议的已经不是要不要自治,而是自治的条件了。

    “好吧,现在再议一议模范师的事情。”陈德兴微微一笑,提出了今天最后一个议题:建立陆军模范师。这是大明陆军改革的关键一步。这个模范师将会全面抛弃弓箭,改用燧发滑膛枪作为步兵制式武器。连带着横刀、盾牌、长矛这些武器也会被基本淘汰。也就是说,将会从冷热兵器混用,一步跨越到热兵器时代!

    这可不是一项小打小闹的改良,而是一场军事革命!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武器、战术、部队编制等等,还会改变大明陆军的构成。甚至会影响到大明军事贵族的社会地位,甚至会对大明国内政治格局造成巨大影响。

    现在明军里面的“老士爵兵”,个个都有一身好武艺。战阵相搏的本事,比起最强的蒙古蛮子也不差分毫,只要穿上好甲,有一件好兵器,光靠肉搏也能打得蒙古人满地找牙!十多年不停征战锻炼出来的精兵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是这可恨的燧发滑膛枪一出现,“老士爵兵”们的武力优势顿时荡然无存!任你穿着多好的钢甲,又有多高的武艺,四五十步外枪声一响,照样是死人一个!任何一个经过了几个月训练的农民,都能轻而易举的用滑膛枪杀死一个武艺高强的战士。

    士爵的武力要贬值了!将来的明军不再需要武艺高强的职业战士,只需要少数从军校毕业的优秀军官和大批会扛枪的农民,最多再加上一些能够充当骑兵的士爵子弟就能支撑起一支强兵了。虽然军官和骑兵多半还是会出自士爵贵族之家,但是军官和骑兵的需求量才多少?这点需求又能支撑起多少个士爵之家呢?

    失去了从军立功这条上升通道,大部分的士爵之家恐怕要沦为经营土地的农场主了。用不了多久,肯定会出现大量的破落士爵!

    到那时,大明的政治格局怕也要跟着变化了。武人的地位,将会再一次下降

    !

    。。。

第826章 弟子忽秃伦() 
在北明洲建立自治城市的事情,总算向前推进了一步,由孔玉去和江都商市的大商人商谈了。而建立陆军模范师的事情,却遭到了陆军部尚书陆虎和参谋长王陆飞的反对。

    两人都觉得陆军已经是所向无敌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大改革。虽然用燧发滑膛枪武装起来的军队一定比现在的大明陆军更有战斗力。但是对于一支本来就无敌的军队而言,这种进步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海军和内阁大部分官员的支持,所有人都认为大明陆军已经够强了,不需要什么改革。

    “这就固步自封了,看来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的动力……”

    大明宫的乾清宫后殿,陈德兴倚在软榻上,语调悠悠,自言自语。

    组建陆军模范师的事情,并没有被陆虎、王陆飞两人挡住。陈德兴金口玉言,任命了参谋部侍郎张熙载中将为陆军模范师师帅,全面负责陆军模范师的组建。而且还交待了用有服役期限的募兵为主,组建模范师的原则。

    和之前大明陆军各部以士爵兵、军户兵为主力不同,陆军模范师的士兵将会使用雇佣∟军——就是花钱募兵,一个步兵定了8贯的月饷,一年开13个月的饷,就是104贯,服役期为5年,最多可延长至10年。士兵和土地脱钩,服役和退役时都不会领到土地。和军队的关系就是纯粹的雇佣!

    为钱打仗的雇佣军,放在历史上的19世纪、20世纪仿佛有些落后了。但那是针对公民国家或自以为是公民国家的国家而言的。

    对眼下还是半封建半官僚的大明帝国来说,要么是和土地挂钩的封建兵。要么是拿钱打仗的雇佣兵。绝没有搞义务兵役制的条件,将要出现的人人带枪的北明十六国或许会出现公民义务兵。但是那是将来的事情。

    一年104贯饷,再加上一支20贯(孟记商行的索价)的燧发滑膛枪。一顶价值20贯的头盔,一副价值100贯的半身胸甲,再加上总价值不过20贯的军服战袄毛毯水壶饭盒等等的全套装具,再加上一年最多50贯的伙食费。就是一名步兵的成本……如果这名步兵战死,那么大明朝廷还要付出6倍于年饷的抚恤金,和之前的开支加在一块儿还不到1000贯。

    把一名士兵和1000贯银币划上等号,仿佛是一件极其不人道的事情。不过对大明帝国的统治者,对大明陆军部、参谋部的高级军官们而言,士兵的生命其实就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没有这样的铁石心肠。是到不了这种位置的。

    而一场战争即便消耗掉十万名这样的燧发枪兵,对大明朝廷而言不过就是一亿贯而已。

    在将要过去的天道6年,大明朝廷(指中央财政)预计的财入,就已经超过了三亿贯!支出的预算则是两亿八千五百万,财政盈余一千五百万贯。

    当然,大明朝廷不会依靠这区区一千五百万贯的财政盈余去打仗。大明帝国是有国债这回事情的,而且帝国的金融市场用13世纪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发达的。就是十亿贯国债也是能发行出去的。

    光是从财力和人口数量上说,战争一旦进入大量使用燧发滑膛枪的热兵器时代。大明帝国的军事优势似乎就不可动摇了。

    而拥有不可动摇的优势,还有必要继续进步吗?

    陈德兴内心有些烦躁,就想出去散心,可一出来。满眼都是红墙绿瓦青砖,好一幅封建大宅门的样子。更让他有些郁郁。心想这个世界最后不会因为天下无事而发展迟缓吧?现在才到哪儿?陆军就开始固步自封,将来真不知会怎样了……

    思绪正发散间。乾清宫的小总管墨丽卡(就是那个会做巧克力的阿兹特克女孩,因为巧克力做的好吃。现在已经升官了)报告:“恭喜圣人,宝音娘娘生了。是位皇子……”

    “已经生了?好快啊!”

    宝音这下终于如愿有了个儿子!陈德兴脑海中那些烦躁念头顿时被这个喜讯给冲散了。

    跟古往今来绝大部分的后宫一样,陈德兴的后宫中当然也有斗争的。而宝音则毫无疑问属于在宫斗中占据优势的一方。她向来是皇后李翠仙的铁杆,长相又婀娜,正好是陈德兴喜欢的类型,而且也放得开,会讨陈德兴喜欢。如今绝对算得上是个宠妃,她的生产自然是宫中大事儿。连怀着孩子的李翠仙都亲自在宝音的宫中坐镇。

    当陈德兴走入宝音居住的明月阁时,小腹已经隆起的李翠仙正抱着个大胖小子在和杨婆儿说话。看到陈德兴,就连忙上前也没有行礼,只是笑呵呵道:“圣人,宝音姐姐替您生了个小国王了。”

    陈德兴抬眼望去,果然是个大胖小子,正张开眼睛在东张西望呢?看这小家伙的浓眉大眼和高挺的鼻梁,将来一定是个美男子。就不知道将来在北明洲能混成什么样子了?

    “宝音可好?”陈德兴关心的问。

    这年头生个娃娃可不容易,是有生命危险的!虽然宝音的身子骨皮实,可是谁又能保证没有万一呢?

    “圣人?可是圣人来了?忽秃伦,快扶我起来……”

    宝音的声音已经从内殿传出来了,中气十足,一点都不像伤筋动骨的样子。

    李翠仙噗哧一笑,看着陈德兴道:“我那姐姐可结实着呢,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娃娃生了,什么状况都没有出,连稳婆都说生得容易,太少见了。”

    “那是她活动多,身体好,你不也一样?”陈德兴表面上风轻云淡,心里面却是大松口气。

    “走。去看看宝音。”

    说着话,陈德兴就快步走进了宝音的寝殿。寝殿里面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这是朱四九让

    让人从西域捎回来的,说是西域于阗城的特产。

    于阗在五代时还是西域佛教大国。后来被天方教的喀喇汗王朝征服,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当地的佛教已经完全灭亡,成了天方教的天下。蒙古征服的时候,于阗正处于信奉佛教的西辽统治之下,因为倒戈投降的比较快,因此没有遭到蒙古人的屠戮。不过这次却在朱四九的西征军攻打下遭了殃。城池被焚,人民被掠,昔日的繁华之地变成了一片废墟。于阗城内的织毯艺人没有死于战乱的,都被朱四九抓走成了奴隶。现在铺在宝音宫里面的地毯。就是这些奴隶织造的。

    除了做工精细的于阗地毯,宝音的寝殿的窗户上还镶着明都出品的雕花玻璃——大明的第一个首都明都现在隐约有了成为工业中心的苗头,不仅出产优质的兵器和火药,还有拥有酿酒、水泥、玻璃、造船等产业。

    其中的玻璃产业源于在明蒙战争中被俘虏的色目奴隶,一开始的时候制作的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大的市场,甚至有一家玻璃作坊经营不善,被屈水镜创立的望远镜厂和天道使墨顶天联合收购。而就是这家作坊,现在居然成长为了整个大明最大的玻璃制品工坊。名叫屈墨记。

    安装在宝音宫内的,就是屈墨记生产的最好的刻花平玻璃,每一片都价值不菲。连陈德兴居住的乾清宫都没有,宝音这里却已经安上了。可见这个女人在宫中有多吃得开。

    而宝音的寝殿中最引人注目的却不是名贵的玻璃和松软的地毯,而是一具金光流溢的全身甲。钢甲鎏金的工艺,选用的是最上乘的南芬软钢。打造成型后,表面又做渗碳淬火处理。然后再鎏上黄金。是南芬铁坊直属的明都甲胄行生产的精品,这个样式的全身甲一共只做了三副。另外两副归陈德兴和李翠仙所有。

    不过,只有宝音这副是经常穿在身上的,甲胄的接口之处,都有磨损的痕迹——中明洲总督府和大西洋舰队这两年给陈德兴捎来许多安达卢西亚马,都养在江都和北京的近卫军马场里面。在宝音怀孕之前,陈德兴常常让她穿上甲胄,骑上高大的安达卢西亚马表演骑兵战术动作给他看。

    除了鎏金全身甲,宝音的宫殿里面还有一张八斗马弓、一张一石步弓、两匣羽箭、一把弯刀、一把大横刀和一根马槊。都是她平日耍弄的家伙,她的好身材可都是练出来的。

    陈德兴走进宝音寝殿的时候,宝音已经下床起身了,由一个十来岁,却已经显出高挑身段的青衣小道姑搀扶着站在床边。才生完孩子,就已经能下床站立,这身体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圣人,奴奴的大腿跟酸疼,不能给您行大礼了。”宝音满脸都是欢喜,朝身边的小道姑看一眼,“忽秃伦,你朝思暮想的明王就在眼前,还不去拜,我自己能站,不用你搀扶了。”

    那个名叫忽秃伦的高挑女孩嗯了一声,快步走到陈德兴跟前,眨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凝视着陈德兴。

    陈德兴也看着那小道姑,圆圆的脸盘,圆圆的眼睛,鼻梁倒是蛮挺拔的,皮肤也洁白细腻。说不上有漂亮,不过蛮可爱的,只是长得有点高。估摸一下年纪,这丫头也就是十二三岁,个头却有五尺多了,相当于后世的一米六几,而且不是那种细长的体型,是和宝音差不多的型号。听着宝音唤她叫“忽秃伦”,该是个蒙古女孩子。

    “无所不能,唯有太一,天降明王,拯救苍生。弟子忽秃伦叩见明王法驾!”

    小道姑突然跪了下去,也不是单膝,而是双膝拜伏,口中朗朗上口,说起了天道教的祷词。听她的语气,却是无比虔诚恭谨。

    “这是……”陈德兴指了指她,望着宝音。

    宝音一笑,回答道:“她是海都汗的女儿忽秃伦,和妾身一起回的大明,过了年才十一岁,却已经出落成个大姑娘了。她现在是江都天道宫传法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明年就要升入传法院中学了。”

    “哦,才十一岁就恁般高了!”陈德兴心想,这女孩要是养到十七八,还不得有一米八?这个头,要找婆家可有点难了。

    “起来吧。”陈德兴一笑,对忽秃伦道,“你是宝音的侄女,也就是朕的侄女,眼瞧着快过年了,朕该给你一份压岁礼,想要什么,自己说吧。”

    小道姑挺起身子,却没有站起来,继续跪在地上,目光定定地看着陈德兴,半晌才道:“明王陛下,弟子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问吧。”

    姑娘面露喜色,语气中隐约有些激动:“明王陛下,您是天降的半神吗?”

    陈德兴呆住,这个问题可真太出人意料了。

    “朕是不是神,《太一光明经》中早就说了,你没有读过?”陈德兴皱着眉头道。

    陈德兴当然不会在《太一光明经》里面说自己是神仙。一方面天道教是一神教,不是一点五神教;另一方面说自己是神仙太容易穿帮了,哪怕是半神也一样。

    小道姑一脸认真的表情,反问道:“可经中说您的灵魂来自光明天国,受命于太一神下凡来引领世人。您的魂来自天国,肉身却是凡胎,这不正是半神吗?”

    “朕不是半神!”陈德兴又一次强调。

    “那么……陛下是天使吗?”小道姑不依不饶,又一次反问。

    天使?背上长翅膀的那种不明生物?陈德兴很有些无奈地看了看小道姑,点了点头:“朕受命于太一神,也可以算是太一神之使。”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朕是唯一的神使,今后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唯一的神使……”小道姑一脸崇拜的表情,又是大礼拜伏,“弟子想要拜入明王门下,成为明王陛下的亲传弟子,请明王陛下成全

    。”

    宝音也跟着帮腔,满脸堆笑着说:“圣人,不如就成全小忽秃伦吧。”

    陈德兴看了看刚刚生了儿子的爱妃,勉强点了点头。(。。)

    。。。

第827章 都不是好人() 
转眼已经是天道七年,大明国内已经有点国泰民安的样子了。‘‘‘‘西北的战争在去年秋天已经告一段落。南方的战争,同样是捷报频传。就在天道六年的大年三十,江都的各家报纸,就用加粗的红字在头版头条上登出了“南唐大胜,吴哥城落”的好消息。唐王李彦国指挥的大军,在十二月初五这一天,终于攻破了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高棉国君臣抬棺请降,昔日的南番第一强国,现在已经灭亡了!

    转日,天道七年的天道元日,又有好消息传来。在六年十一月下旬,当今圣人的兄长,英太子殿下在恒河水战中再建大功,两万大英水军以少胜多,击败了德里苏丹国的十万大军,还放火焚烧了德里苏丹的三十里水陆连营,烧掉了大小敌船一千余艘。

    据说,是役英太子的舰队一度遭到德里军埋伏在岸上的发石机轰击,英太子本人两度更换旗舰,险象环生,但是在英太子的镇定指挥之下,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取得了胜利——当然,也可以这么说,陈德芳率领的舰队中了德里苏丹的埋伏,被人用发石机打了个头破血流,但是最后还是凭着大炮犀利,钢甲坚固反败为胜了……

    总之,天竺之战离开最后的胜利又进了一步。取胜后的八国联军已经打开了通往德里的大门。而德里苏丹吉亚斯丁。巴勒班也在德里集结重兵,准备决战!

    看来天竺之战的最后胜利也快到手了。

    而大明国内的经济,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持续走高。从新大陆、日本和天竺流入的大量金银,以及西北、南番、日本的战争,新大陆和大明西北、东北的开发结合在了一起,转化成了巨大的需求。也极大的刺激了生产。各行各业都显出了兴旺的迹象,就连去年不大景气的南方农业,也迎来了一个不错的年景儿。虽然粮食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