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15票了,罗罗好激动,加更一章先奉上,今日如果能过3o票,再加一更!月票们,来得再猛烈些吧!
。。。。。。。
崇政殿中静悄悄的,宰执重臣大多已经离开,只剩下一个贾似道。⊙现在是贾似道独对天子,讲的自然不方便公开讨论的话题。
看到其他宰执都已经离开,贾似道才轻轻开口:“陛下,若以公主下嫁真金,陈德兴怎么办?”
理宗皇帝嗯了一声,摇摇头:“只是不亏功臣便罢了。”
不亏?贾似道心道,和议一成就该是藏良弓,烹狐兔的时候了,到时候不亏功臣亏谁?
奸臣顿了一下,继续问下去:“令陈淮清、陈德兴父子镇守襄阳如何?”
陈德兴不尚公主便不是驸马,自然不必被圈养。让陈家父子出镇襄阳,盘踞一方,倒也是个补偿的办法。
理宗摇头:“襄阳乃上游要冲,素有重兵镇抚,若镇将贪功冒进,只怕会再启南北战端。”
真金南来意味着南北和局已成,而要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拥有重兵的边将擅自开衅,很有可能让和局付之流水。当然,还有些话理宗皇帝没有明言,便是蒙哥汗死于陈德兴之手!陈德兴是北朝的死仇,如果用他去镇守襄阳,只怕会刺激北朝的主战一派。
贾似道的语调仍然平平淡淡,却一句问得比一句紧:“陈德兴既拥重兵,又倾心于公主。万一一时冲动……当如何应付?”
这话问得可够直白的,就差明言陈德兴要造反了——因为娶不到公主而造反!大概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不过这种可能在贾似道看来却是不小的。
因为和局一成。那些拥兵自重的武将就要倒霉了!而陈德兴的2oooo霹雳水军,更是早就被殿前司“预订”。一个被剥夺了兵权。又飞扬跋扈的武臣在本朝还会有什么好日子过?
理宗皇帝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阴郁得似乎要滴下水来。他深深吸口气,眯着眼睛思索半晌:“为了公主一时冲动……他要真这么不知轻重,当朕的沿江水军和殿前三衙军是乌合之众吗?”
难道不是吗?贾似道可没有理宗皇帝那么有信心。沿江水军就不说了……大战起时还好些,如今停了战,整个已经成了沿江水商。像样一点的船都被将主们用去贩运货物了。大概也只有霹雳水军的沙洲大营码头上还泊满战船!
至于殿前司、侍卫马兵司、侍卫步军司的“精兵”,谁不知道他们是乌合之众?这些军队都已经在临安、建康、庆元这几个大城市驻扎了一百多年。而且军中多是世将、世兵,凡是带过兵的文官都知道,在战争环境之中。世将、世兵会越打越厉害!一军之中多是父子兄弟,自然容易团结,又有经年累月磨练出的武艺和战阵之术。北方的蒙古和汉军世侯就是这样的军队!
可是要把这些世将、世兵放到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面,又没有仗要他们打,那朽坏起来也是飞的。如今的临安殿前司禁军中有做车船买卖的,有做茶酒生意的,有打铁打铜的,有包赌包娼的,有帮人盖房子的。甚至有人在运河上帮人拉纤的……就是没有好好练兵的!
这样的军队不是乌合之众又是什么?
这些道理,贾似道都是知道的,但是却不能和理宗皇帝明说,沉吟半晌之后。只是摇摇头道:“陛下,凡是总要多做计算。万一陈德兴不自量力,说不定又是一场李全之乱!虽不至祸乱江南。但是淮东一路怕是要遭殃了……”
理宗皇帝默然半晌不语,慢慢站了起来。下了御座,就在空旷的崇政殿中缓缓踱步。外面夕阳斜下,几缕金黄色的光芒透过敞开的门窗射进来,照着理宗皇帝身上显出了神圣的色彩——只是这夕阳不长久,已然近黄昏。
良久良久,理宗皇帝才轻轻道:“可以在宗室中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充当朕的养女。”
贾似道一怔,忙追问一句:“陛下是要以养女下嫁真金王子?”
理宗皇帝只是摇头:“朕曾经当着陈淮清之面允诺,以升国公主赐婚,朕是天子,当言而有信。贾卿,你把朕的话带给陈淮清吧。另外,再给陈淮清转一官,入枢密院为副承旨,兼知武学,直龙图阁。陈德兴先转十官为右武大夫,领遥郡刺史,加环卫官,封开国县侯,赏钱5ooo万(就是5万贯,还是会子),赐第葛岭。陈德芳转文资再转一官,任武学博士……再从天台贾氏之中选一女子婚配之,就说是贾卿你的女儿。”
贾似道听到这里,脸色却有些难看。倒不是瞧不上陈德芳——实际上他原本就打算把侄女嫁给陈德芳——而是因为这话从理宗皇帝口中说出就算是额外的恩典!若是官家真要把亲生女儿嫁给陈德兴,还用得着额外给什么恩典吗?
理宗点点头,朝贾似道示意一下,就自顾自的离开崇政殿往后宫去了。几名伺候的宦官连忙跟上,转眼就奉着皇帝远去。
崇政殿当中,只留下贾似道一人枯站。半晌之后,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终于吐出口来。这官家怎么就一个女儿呢?要多生几个不啥事儿都没有了。
现在只能去找陈淮清帮忙了,这当老子的总归能说服儿子吧?若是不成的话,恐怕就只能打鸿门宴的主意了。
……
“君直兄……官家只有一女,有甚办法呢?又不能用个假女去应付真金王子。人家好歹是蒙古大汗的嫡长子,忽必烈诚意如此,我们总不能把人家当傻子蒙骗吧?不过你也别着急,陈庆之的驸马还是有的,官家是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西湖,葛岭。贾似道赐第的后乐园中,这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奸臣正在摆酒宴请陈淮清。一张四方席面上摆着刚刚做好的鱼脍和几样时令果子,还有两杯烧酒。也没有伺候的人儿,就是老哥俩在对饮。
陈淮清闻言只是苦笑:“看来吾儿终是福薄,和公主殿下有缘无分……只是吾那犬子和公主确实两情相悦。若是让他知道官家要把公主许给真金,只怕真的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贾似道扬了下眉毛,心里好一阵叫苦。把升国公主许配给陈德兴其实是他自己弄出来的事情。本来是想用来坏丁大全的好事,后来又想用个公主换回2oooo精兵,谁知道现在居然冒出个真金王子来“抢亲”,真是叫人为难。
陈淮清伸出两根手指:“那可是2oooo精锐,都是吾儿一手使出来的嫡系……”他看着贾似道,“师宪兄该不会认为可以强收了吾儿的兵权吧?”
贾似道一怔,接着又笑了起来:“君直兄哪里话来,吾贾似道是恁般没品的人吗?而且如今入朝的不过王永固一人,四川、京湖拥兵掌民的武臣比比皆是!”
陈淮清冷笑一声,轻轻摇动手中一把倭扇:“如今藩镇势力已成,想要削藩可不容易,吾那儿郎还算好说话的,有个富贵温柔乡就足够了,他到底掌权不久,还没有到眷恋的地步。可是四川、京湖还有恁般多的武人,他们可是拥兵掌民多年,就真舍得到临安当个富家翁?而且,官家又有多少良田美宅可赐?如今可不是国朝鼎立之初了,这江南五路,还有尺寸官田吗?”
江南五路的官田当然所剩无几了,高宗南渡之后为了拉拢江南豪族和拥兵自重的武臣,曾经大手笔的赐田赐宅。现在手中几乎没有可赐的田土!至于四川、京湖、两淮的土地,数量倒是足够,可是那些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武臣想要多少,直接从自己的地盘上拿就是了,用得着朝廷赐与?所以南宋朝廷想要学赵匡胤杯酒赦兵权是不可能的,不仅不可能再大把大把的赐与财物,连前线诸军的犒赏军饷都只能用会子凑数。而会子有贬值的飞快!
可以这么说,南宋朝廷现在要削藩,却没有什么可以和将主藩阀们交换的东西。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武力了。可是朝廷手中真有靠得住的武力?
贾似道的眉头越皱越紧,陈淮清脸上却浮出了淡淡的笑意:“师宪兄,其实升国公主什么样子,吾儿德兴见过,北虏的王子却是不知道的。吾儿对公主一往情深,喜欢的是公主这个人而不是她的身份。而真金王子所求的是公主的身份……这人和身份是可以分开的。吾儿也不要什么驸马的地位,只求和公主白头偕老,这点要求总不为过吧?”
贾似道也是聪明人,陈淮清话说到这份上,他如何还不明白?陈家的2oooo兵可以交出来,但是一定要有个公主保家。哪怕没有名分,但是赵琳儿这个人一定要入陈家。这样陈家一门才能安心过日子啊!
他皱眉凝思一下,又洒然一笑,点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官家那边吾去游说。”他顿了下,又放沉了声音,“公主许嫁一事,尚在崇政殿中议论,望君直兄保守秘密,勿让令公子知晓。待其抵达临安,再好言劝说,想来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第236章 赐婚和赐死第三更()
还有月票吗?罗罗的第五更已经准备好了,只要3o票啊!
。。。。。。。
嘉会门是临安城的南门。↖此时临安城大约是个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十三座旱城门中,东城墙上开了七座,西城墙上开了四座,北城墙上只有一座余杭门,南城墙上只开了这座嘉会门。
临安行在的宫廷是摆在南面,是南宫北市的布局,城北都是繁华富丽的商业区。城南除了宫廷就的官衙。而嘉会门则靠近皇宫的后门,周遭大约是整个临安城最清冷的地段。本没有什么居民,更无甚豪宅。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就平地起了一所宅子,黑沉沉的一大片,金碧辉煌,飞楼阁道,美轮美奂,富贵气度比起近在咫尺的宫苑都更多了几分!
这里边是理宗爱女升国公主赵琳儿的赐第。只等她嫁了如意郎君,便要和丈夫在此共筑爱巢了。
“只是不知,谁人能有这样的福气娶了升国公主这样的美妙人儿了?”
贾似道跟在理宗皇帝背后穿行其间,也无心欣赏这宅子的豪华,只是低着头在想心思。
本来好端端的“公主换兵权”,却因为真金南来而泡汤在即。和之前几次蒙宋和议不同,现在的忽必烈是真有诚意的。李庭芝刚刚上奏说真金王子已经在3oo名蒙古甲士的护卫下入境,而且还带来了5ooo匹良马——这是真金王子迎娶公主的彩礼!对南朝来说,5ooo匹良马有多么珍贵用屁股想得出来。有了这5ooo匹马,官家的侍卫马军司就真的有马了!这可无异于赠送了一整支骑兵给南朝!
而且。真金王子还告诉李庭芝。蒙古方面可以单方面开放马禁,不要求南朝同时开放铁器、硫磺、焰硝。另外。岁币的数量也可以再减少一半到每年5o万(铜钱加丝绸)……只要理宗皇帝把女儿嫁给他!
条件非常之优惠,比起之前几次蒙宋议和不知道要好多少!既不要大宋称臣。也不要割地。而且这一次蒙古人的诚意十足,不仅派来了嫡出的王子,还给了5ooo匹马!虽然岁币没有全免,但是对南宋来说5o万真不算什么——虽然财政紧张,但是议和成功后双方间的互市就可以展开,到时候光是抽解税一项,就不知道有多少个5o万了。
另外更让理宗皇帝满意的是,据李庭芝报告,这位真金王子虽然是个蒙古人。但却是儒生。自幼随北儒姚枢、窦默读圣贤书,因此非常仰慕汉家文化。待人处事,都是温文尔雅。
相比之下,陈德兴虽是汉人,却粗鄙无礼,蛮横跋扈。真不知道升国公主喜欢他哪点?
想到这里,理宗皇帝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亦趋亦步跟随的贾似道。
“贾卿,这个真金王子……不会是假的吧?”
贾似道笑着答道:“不是假的。德安名儒赵复不欲仕北,已随真金南归,他可以证明真金的身份。”
“德安赵复……是江汉先生吗?”理宗问道。
“正是江汉先生,昔日被阔出大军所获。因是儒生得以活命。但是其九族俱残,不欲仕蒙,只是在燕京太极书院讲课。真金曾经去听课,因此认得。”
贾似道提及的赵复也是北地名儒。不过和姚枢、郝经等人不同,他是被蒙古大军捉去北地的。当时窝阔台太子阔出领兵南侵。德安城坚守抵抗,城破之后,数十万军民被屠杀一空!只有儒、道、释、医、卜等五类人免死。赵复是德安大儒,因此得以苟全性命。但是其家族已经被蒙古屠尽。国仇家恨之下,不愿投降,几次企图自杀,都被随征的另一位北地大儒姚枢阻止。到达北地后,赵复便在燕京讲学,传授朱程理学。不少北地名儒都曾经听他讲课,真金王子也在身边儒生的影响下去听过课。
“这赵复不会是假的吧?”理宗皇帝也知道有这么一个不愿出仕蒙古的名儒,听说他也要南来,很有些兴趣。
“是假是真,只要让他昔日的同窗好友去辨认就行了。”贾似道其实已经让人去寻找赵复的同学了,想来很快会有结果的。
理宗皇帝点点头,若有所思地道:“真金是真是假,我们有办法查明。公主是真是假,蒙古人就没有办法了吗?”
“这个……”贾似道一时无语。蒙古人怎么会没有办法?大宋的宫廷、朝廷什么时候能藏住秘密?
理宗皇帝悠悠道:“国中上下翘以盼和议已非一日矣,如今是夙愿得偿,太平在望。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坏了和议,让天下再陷战火,我等岂不是国家的罪人吗?”
他斜视着贾似道,沉吟一下,又道:“贾卿,若北虏待我以诈,我当待彼以谋,若彼待我以诚,我当待彼以真。以真待诚,和议方可长久。若有2o年太平,蒙古不复为祸矣!”
蒙古国之所以保持强大,就是因为不断征伐。如果有2o年和平悠闲的好日子,蒙古保管就和契丹、女真一样了。这样南宋天下不就能保全了?
“可是陈德兴怎么办?”贾似道却皱起眉头,一副为难的表情,“他手中可有2oooo精兵,又是击杀蒙哥汗的功臣……”
理宗皇帝语调冰冷:“赐婚以公主,赐第于葛岭,赐官以正任,赐钱以万万,赐爵以郡公……若再不足以筹功,唯有赐死了!”
“赐死……”贾似道深吸口气。心想,弄死一个陈德兴不难,可是陈德兴一死,后面的刘整、高达、张胜、张珏、俞兴、杨文等等的武臣要怎么弄?有陈德兴这个反面教材,谁还肯来临安送死?
理宗皇帝眄视着他:“贾卿,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其实是在下命令给贾似道!
奸臣连忙一躬到地:“臣知道了!”
……
“臣,叩谢天恩!”
陈德兴伏在地上,一脸恭敬的样子,冲着前来传旨的董宋臣拜了拜——董宋臣传的当然不是赐婚或是赐死的旨,而是招陈德兴带兵去临安献捷的旨意和给陈德兴加官进爵的旨意。后者是董宋臣离开临安后才出的,用急脚递追赶上了慢悠悠坐船前往沙洲的董宋臣。
这一拜之后,陈德兴就是右武大夫(武散官),涪州刺史(遥郡官),御前霹雳水军都统制(差遣),右监门卫将军(环卫官),荥阳郡开国侯了。好长一串官爵,听着蛮大的,不过差遣还是原来的都统制,只是去掉了一个“权”字。
除了加官进爵,就是招陈德兴入行在献捷了。虽然南北和议将成,但是捷还是要献的。因为这样的国家大典在宋朝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给在京的文武官员一个升官或是减少磨勘期限的机会,达到一定级别的高官还有机会得到荫补的名额。这事儿等于是在京官员的一项福利——京官(指在京)清苦,哪朝哪代都差不多,所以总要给些额外的好处,宋朝没有什么冰敬炭敬,各种大典就是在京官员们捞点好处的时候。另外,一场献捷大典之后还要照例给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的七八万人犒赏。
关系到那么多人的好处问题,可没有人愿意当个恶人出来取消这场早就已经定下来的献捷大典。立下大功的武臣们哪怕已经不吃香了,但是献捷大典上面的最后一次风光还是要给的。
不仅陈德兴要带兵入行在,两淮、四川、京湖的大部分将门,都得到了类似的旨意和命令,少则数百,多则一千的,都要派兵来临安参加。到时候临安可就真的热闹非凡了!
陈德兴已经站了起来,整了整崭新的绯色官袍,看着董宋臣满脸堆笑的脸儿,突然一笑,摸出一份礼单递了过去,笑道:“承宣,有劳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董宋臣接过礼单也不看一眼,直接交给身边的亲随,然后也是一个抱拳:“右武,您可真是太客气了……某家这次过来,除了替官家传旨,还替公主殿下带了信。”
说着话他不知从哪儿就摸出一个信封双手递了过去。
陈德兴接过一看,信封上面只写着:陈郎亲启,落款是赵琳儿。正是赵琳儿的亲笔信。信封的封口糊着,没有打开过的迹象。陈德兴收好信封,又是一笑:“陈某何德何能,竟然被公主垂青,真不知道前世积了什么德啊!”
董宋臣哈哈笑道:“右武英雄盖世,川江之上大破十万北虏,击杀鞑子大汗……公主身在临安,却每日都读《光复》报,是知道右武所作所为的。现在公主可是日夜思念右武,恨不能和右武立即相见。不知右武打算何时启程去临安?”
陈德兴只是笑着点头,一副豪爽的样子:“这就动身,马上动身……某家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行在。只是沙洲这里还有些俗务要料理,不如五日后某便带着兄弟们和承宣一起启程,走水路回临安如何?”(!
第237章 真金需要火炼第四更()
加更啦,月票呢?再来点吧!罗罗满地打滚拜求了。≤
。。。。。。。
大宋景定元年六月十五,大宋淮东路扬州境内,在通往沙洲的官道上,驰过五百四五十骑人马,这些人马大多是风尘仆仆的行装打扮,还挎着弯刀弓箭。这五百四五十骑人马除了自己的坐骑,还赶了过五千匹骏马同行。南宋可是缺马缺到了连侍卫马军司都没有什么马的地步,可以一次驱赶数千批骏马赶路之人,不用说也知道,就是南来的蒙古使团了。
不过这票蒙古使臣中为的却是一个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