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唐传奇-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是我,大事不好,我们可能中计了。”

话音刚落,一阵低闷的怪异之声远远地传来,仿佛象鬼魅的哀鸣,又象一头野兽的嘶吼,项彭的脸色刹时变得惨白,他大喊一声:“殿下!敌军杀来了!”说完再不管李璘,转身自顾逃去。

河里的士兵们都听到了这种怪异之声,一个个呆呆地站着,不知所措。

项彭刚带着数十名亲兵逃出大营,滔天的白浪就已从上游冲来,项彭所料不错,李月果然是在附近埋伏着,他根本没有退回申州,而是绕道赶到此地埋伏,他命人在上游堵住河水,准备在李璘军过河时进行突袭,不料李璘竟在河边扎营,让李月得到意外之喜,他此时就在对岸的树林中,见敌军已完全懈怠,便命上游放水,自己带领大军突然杀出,在两岸收缴败军。

汹涌的河水顿时吞没了沿岸的军帐,正在吃饭和酣睡的士兵纷纷被惊起,拼命向高处逃去,李璘的军帐扎在高处,躲过了洪水的侵袭,但刚才项彭一言却把他吓坏,不等他起身,亲兵们就已经冲进大帐,七手八脚替他穿上衣服,也不顾几个侍妾的哭喊,架起李璘就向帐外逃去。

这时李月的骑兵已经杀到,河两岸一直沿绵数里皆是李璘的士兵,由于前军的溃逃,导致后军以为己军已被唐军杀败,纷纷跟着败逃。近万名在河内冲凉的士兵,除江南一带熟识水性的逃得性命外,其余全被河水吞没,这一场毫无悬念的一边倒屠杀,最终在大部敌军的投降后宣告结束。

李月见大势已定,立刻命李日越和高晖率一万黑旗军去取寿州,留下吴昊打扫战场,自己则率领两万铁骑军,风驰电掣般向西赶去,他的另一个目标,便是出城准备和李璘夹击他的张嘉延军。

在淮水之南的霍丘县附近,荔非元礼和卢焕领五千铁骑军已经和张嘉延军狭路相逢,张嘉延军有五万人之多,十倍于唐军,李月名震天下的铁骑军终于尽显它的狰狞面容,荔非元礼率三千铁骑,卢焕率两千铁骑,象两把锥子一般插进了敌军的心脏,这次南征,李月早就定下基调,以收降为主,能不杀尽量不杀,所以荔非元礼和卢焕两人直接进攻敌军的中军,并不过多和敌军进行纠缠。

王汉是张嘉延军后军中一名普通的士卒,今年已经四十岁,他本是苏州娄门的一名小贩,春天每日里到乡间各处收购新茶,简单筛选后再卖给茶铺;夏天则去收购新鲜鱼虾,卖给各酒楼;秋天则是他最忙的时候,茭白、莲藕、南芡、茨菇等陆续上市,他每日起早贪黑,只是为养活老婆和三个孩子,女儿已经十七岁了,出落得亭亭玉立,该是找婆家的时候了,还有两个儿子,因学费还没有着落,他在去年冬天应募进了李璘军队,本以为一个冬天便可回家,但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家里也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就在王汉整日为家里提心吊胆之时,战争爆发了,他因为年纪大,被编到了后军。和其他士兵一样,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在和同伴交头谈论之时,突然他感到自己头上一阵火辣辣地疼痛,他回头一看,只见自己长官林校尉正手拿皮鞭狠狠地瞪着自己。

“唐军已经杀来了!你们不去守护粮草,想找死吗?”

这时旁边同伴朱三咕噜了一句:“去守护不死得更快吗?”

“你说什么?”林校尉大喝一声,把刀拔了出来,“老子先劈了你!”说完举刀欲砍,王汉连忙跪下道:“林将军,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饶了他吧!”

这时,一名军士跑来喊道:“林校尉,都尉叫你去!”

林校尉骂骂咧咧地把刀收回去了,见林校尉走后,朱三恨恨地说道:“什么东西,不就一个泼皮吗?穿上军服就这么嚣张。王大哥,刚才多谢你了!”

“以后忍着点,知道吗?”

“知道了!对了,我已经四个月没拿饷了,王大哥,你呢?”

“我也是!”

“我也是!我也是!”旁边的同伴们都七嘴八舌地接过话来。

“伙长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顿时安静下来,伙长姓段,是个老兵,管他们这一伙约五十人。

“大家的话我都听到了,不瞒各位,我的饷银早拿到了,但只有一半,另一半在林校尉和都尉的手上,估计你们的也一样。”

“那什么时候给我们?”朱三忍不住问了一声。

“哼!”段伙长冷笑了一声,对朱三说道:“十年前淮河那场百年大水,朝廷是拨了钱粮的,你家得到什么了吗?”

朱三眼睛一红,低声说道:“我弟弟就是那次被饿死的,两个姐姐也被卖了,要是官府肯给一点吃的,弟弟也不会死了。”

“伙长的意思是,咱们的军饷都被上面给贪污了。”

“不错!” 段伙长点点头说道。

王汉突然跳了起来,他一直就在等这个钱养家,突然得知被上面贪墨了,平时一向老实的他突然象变了个人似的,红着眼说道:“我去找他们去!”

段伙长一把抓住他,“我说王汉,现在前军在和唐军交战,你去不是找死吗?”

“什么和唐军交战?我就是大唐子民,段伙长,我不明白。”

“永王造反了,我们就是他的兵。”

王汉一吓子吓得脸色苍白:“不是去打史思明吗?造反?听说造反是要被灭九族的。”

“什么打史思明,那是哄你们的,听说我们是去和李月大将军打仗!”段伙长这辈子最崇拜的就是李月,李月的书,他已经听了十几遍了,还不腻。

“我是知道的,我听说川中很多百姓家里都供着他的画像和牌位。”

“我不干了,打自己人,我不干了!家里的老婆孩子还等我去养活呢!”一反常态的王汉喊道。

“嘘!小声,大家听我说,我也是这个意思,与其被自己人杀死,还不如投降留条命去前线杀史思明,等会儿,我再联系几个伙,大家一起放火烧粮,大伙记住!袒右臂表示倒戈。

第二部 中唐旧事 卷三 此身向作江南士 第一百三十四章 士卒

荔非元礼骑兵这已经是第二次和张嘉延军交战了,张嘉延吸取昨日的教训,命前军将唐军层层围住,虽奈何不了唐军,但唐军也不能象昨日那样险些冲溃了他的中军。
在二十里外,李月率领两万铁骑军已经赶到,这时南霁云上前禀道:“有一名敌军的士兵,说有要事求见大将军。”

“带他上来!”

很快一名士兵被带到李月面前,看他的军服,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卒。

“你叫什么名字?有何事找我?”

“小人叫王汉,是后军的一名士兵,负责看守粮草,小人本是苏州的一名小贩,永王说要募兵去平匪,小人才参军,现在大伙儿发现上了当,都不想替永王卖命了,所以大伙儿推选我来见大将军。”

“你们一共有多少人?”

“段伙长已经联系了六个伙,约四百人。”

“好!你回去告诉大家,只要大家肯倒戈,我就视他为正式唐军,还有你们尽快点火为信,让我确定后军的方位,等这场仗结束后,你和你的段伙长再来见我。”

“是!”王汉满怀喜悦地回去了,今天正好是他当值,所以才偷偷地溜了出来,回去后,他找到段伙长向他汇报了经过,段伙长大喜,急忙又去联络别人去了。

正当王汉给同伴们描述李月的时候,林校尉带着十几个人冲了过来。

“王汉,你上午溜出大营到哪里去了?”

“老子不干了,本想回家,但忘了东西,又回来拿。”

“他妈的!你想当逃兵,弟兄们,跟我上,杀了他!”

说完抽刀向王汉砍去,几个胆小的人急忙跑去找段伙长,王汉手中没有武器,一边退一边喊道:“弟兄们,永王造反,跟着他是要被诛九族的。”

话音刚落,他只觉后背一凉,一支长矛透胸而出,王汉呆呆地看着天空,他仿佛在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候又看到了家中的妻儿,他的手在空中无力的抓了抓,倒地死去。

王汉之死惊呆了所有的人,突然朱三一声大吼:“弟兄们,和他们拼了!”

几十个伙伴纷纷拿起武器,冲了上去,林校尉见势不妙,急忙跑回大营报告去了。

李月远远地看见了冲天而起的火光,遂一声令下“杀!”

两万骑铁骑军一起发动,仿佛一声闷雷在大地上响起,无坚不摧的气势连天地也为之变色。

此时张嘉延的后军已经大乱,近一半的士卒纷纷倒戈,袒露着右臂,他们焚毁营帐、烧掉粮食、推倒营栅、正和前来镇压的一千多士兵战成一团,突然远方隐隐传来雷鸣一般的响声,地平线上开始出现一条黑线,

“唐军杀来了!李月来了!”随着倒戈者的喊声,许多犹豫不决的士兵也纷纷袒露右臂,参加进倒戈的阵营,连前来镇压的不少士兵也跟着反了。

被围困的荔非元礼军得知主力来援,纷纷士气大振,一鼓冲出重围,直向中军杀去,这时张嘉延已经方寸大乱,荔非元礼的突然杀出,让他对李璘的战略部署产生了怀疑,后军的两万军倒戈更是雪上加霜,正当他考虑是否应返回光州之际,突然有军士来报,敌军的主力约两万骑兵向我军杀来,为首的正是唐军主帅李月,张嘉延的心一下子似乎停止了跳动,他也猛然明白过来:“李璘完了,若不是杀败了李璘,李月绝对不会从后面出现的。原来唐军的攻城都是假的,这个李月竟用数千人的死伤,作为下注的诱饵。”

张嘉延突然觉得自己已经筋疲力尽,手上能指挥的只有两万多人了,拿什么和李月打。他叹口气对手下说道:“传令下去,让大家不要打了,全军投降!”

李月催马来到大营前,这时硝烟已经散去,荔非元礼正在清点着己军的伤亡,张嘉延命亲兵将自己捆绑,颈上挂着兵符来见李月。

“败军之将张嘉延前来请罪!”

李月点点头说道:“皇上有令,凡投降之将皆可免罪!张将军就放心吧!”

“末将谢过大将军。”

李月挥挥手,命将张嘉延带下去和王隼办理交接。这时有一名军士来报:“倒戈军士中有个姓段的伙长说是大将军点名要见他。”

李月想起了王汉,点点头道:“让他进来!”

很快段伙长和几名伙长一起进来,跪下叩首,李月扫了一眼问道:“那个王汉呢?”

“他已经阵亡了。”遂将王汉被杀一事详细地告诉了李月,最后说道:“那个林校尉已经被我杀死,王汉在天之灵也可以瞑目了。”

李月只觉得心里一阵难过,回头对王元楷说道:“王汉一死,他家里必然生活困苦。你派人给他家送二百两银子去,并告诉桑明源,让他好好安置他们一家。”

段伙长顿时觉得鼻子一酸,敌军的主帅,闻名天下的蜀王,竟会替一个卑微的士兵想得如此周到,他连叩了几个头,含泪说道:“我们替王汉的全体同伴,谢谢大将军!”

“你们倒戈有功,我就任命你们几个为果毅都尉,以后就加入唐军吧!即墨,把他们交给武天德。”

即墨他们走后,李月觉得心里异常烦闷,厮杀了那么多年,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对战争的厌烦。这时,一名军士跑来禀报:“外面有一文士,自称汪伯肃,求见大将军。”

李月一愣,汪伯肃不就是汪子机吗?他来干什么?难道是李璘命他来谈判?想到这里,李月说道:“请他进来!”

汪伯肃走进大帐,哈哈一笑着说道:“李道友别来无恙?”

李月亦淡淡一笑说道:“汪先生风采更胜当年,看来仕途颇为得意,先生请坐!”

汪伯肃坐下低声说道:“我猜当年安庆绪落马受伤,必是大将军所为。”

“先生如何知道?”

“只看事后少林寺得保舍利,赈灾一事顺利完成,便可猜到一、二。”

李月笑笑没有否认,他话题一转问道:”汪先生前来,是受李璘所托吧!”

“非也,我现在已不是李璘手下的汪子机了,而是茅山汪伯肃,临走之前,特来和大将军叙叙旧。”

“汪先生为何避世?”李月也深感诧异。

“大将军,我年初时,让李璘佯攻襄阳,集中兵力先取长沙,趁川中空虚,借黔州入川,最后取关中,若大将军回防,则再取襄阳,使大将军两头难顾,可惜竖子不听我言,导致今日之败,我也心灰意冷,不想再问他的事。”

李月点点头道:“此计上佳,幸亏李璘不用,那先生回茅山欲何为?”

汪伯肃神秘一笑反问道:“李道友入世,是为解心劫而来吧!我听师傅曾言,有得道者,为最后的解脱,常入世历练,以解最后的心劫,我说得可对?”

李月暗暗心惊,便将左右亲兵遣出,问道:“先生之师何人?”

“师傅不准我外泄其名,他在茅山结庐,自称草根道人。”

李月想了想突然问道:“尊师可是茅山张华真人?”

汪伯肃大惊:“道友如何知道?”

李月笑着说道:“我听师兄说过,昔日纯阳子得道后,留有三个弟子,其中一支便是茅山张华,师兄百年前与之为友,他自称草根,我由此得知。”

“那你师兄何人?”

“终南山长虚。”

汪伯肃恍然大悟:“我也听师傅说过,如此我与道友更不是外人。”

“以汪先生之才,埋没到茅山岂不可惜。”

“可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说完,汪伯肃偷眼看着李月,他正在盛年,哪肯就此隐居,来找李月,其实就是想谋一出路。

李月知道他的意思,笑笑说道:“我给你修一封荐书,你可到长安找我大哥,做他的幕僚,如何?”

汪伯肃大喜,李月的大哥不就是太子吗?他长身谢道:“伯肃感激不尽!”

“你与我有道缘,不必多礼!”

汪伯肃果然去了长安,他在李豫的夺位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被李豫封为太子詹事,又积极斡旋于李豫与李月之间,成功的消除了李豫对李月的猜疑,这一切都种因于此。

第二部 中唐旧事 卷三 此身向作江南士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东游

乾元三年七月底,李月在淮水施奇计大败李璘军,八月,鄂州康楚元和申州孙国良先后投降,自此李璘在江淮一带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降卒近十八万,李月重新整编后,最后得十万精兵。
稍事休整,李月大军便分兵两路,命荔非元礼领五万军沿淮河,自己亲率十万大军沿长江,一齐向江南腹地进军,紧接着淮西的田神功起义,李月命其与来王真军一起火速北上支援李光弼。随后浙东的殷仲卿和长沙的陈少游宣布脱离李璘效忠李亨,李亨遂赦其罪,又将江南道一分为三,为江南东道、西道及黔中道,江南东道设浙东、浙西两个观察使,主管地方政务;命升州刺史韦黄裳为苏州刺史兼浙西观察使,命御史中丞崔寓为长沙刺史,调殷仲卿和陈少游回京,又调淮南道节度使韩滉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调襄宛节度副使蔡明德为淮南道节度副使,淮南道节度使暂由李光弼兼任,调宗室右威卫大将军李岘为江南西道防御使;宗室礼部侍郎李揆为黔中道节度使,调长沙王李崱蜗逖舸淌芳嫦逋鸾诙仁梗逖舸淌氛叛椎魅窝镏荽淌贰U庋涣娜耸碌鞫沟谜龈皇慕霞熬V莸厍员焕詈嗨刂疲傅靡缘魅牍啬冢⒌牟普娇龃笪航狻

此时,李璘实际还控制着江南道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即今天的苏南地区,另外还有泉州一个飞地,由于各地守将纷纷投降,他手中只剩三万水军,部署在金陵一带的江面上,另外还有散布各地的不到一万军。

大唐水师建于贞观元年,全盛时曾有兵十三万,战舰千艘,舰种如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等等,在征百济以及与大和国的征战中均有辉煌战绩,其中白江之战,更是唐军水师大胜倭人的经典战役。但在天宝后期,唐军水师日渐衰落,战舰的老旧及军队中的腐败使得现在的水师只剩舰船三百余艘,主要集中在金陵、太仓、泉州三处,襄阳和长安也有少许分布。李璘已将泉州和太仓的水师都调到金陵,准备进行最后的顽抗。李月和荔非元礼在庐州会师后得到李亨的亲笔密诏,命他暂不进攻李璘,原地听令。李月便驻兵不发,他命荔非元礼和吴昊在庐州强化训练新编的十万军,自己悄悄带着几名亲兵不知去向了。

江南的八月末,梅雨季节早过,高温也已到了尾声,正是初秋时节,每年此时,“秋老虎”必然会发威,其酷热更胜炎夏。但今年的初秋时节却意外的多雨,整个江南都处于绵绵秋雨的笼罩之下。

正是:

江南孟秋天,

稻花白如毡。

素腕惭新藕,

残妆妒晚莲。

“公子,前面就是苏州城了!”

一条大型客船,缓缓地减慢了船速,船老大兴奋地向船舱里喊道。到了苏州,也就意味着贵客许诺的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到手了,从庐州过来,行程足足走了五天。

这时,船帘被拉起,一名年青的公子从内舱里走了出来,他正是李月,两周前他与众人定下大计,虽因有皇上的旨意,但江南富庶之地确实不能再经战火涂炭,将来大唐的复苏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着江南,于是他决定亲自去一趟苏州,看看当年留下的先手能否发挥奇兵的作用。李月手拿一把折扇,上面是妻子赵绿敏亲手所绘的江南烟雨图,是李月心爱之物,他穿着一件月白色丝缎长袍,是用上品的湖绸缝制,一条白色腰带上缀有一片淡绿色的温玉,头上戴一顶普通的士子帽,和大多数唐朝的读书人一样,腰间也挂着一把长剑,但在普通的剑鞘里面却是当年李瑶用魂魄凝成的心魔剑。

“船家,前方为何如此多小船?”

“那些乌蓬船都是准备进城卖菜的,现在苏州的‘水八仙’上市了。”

“什么‘水八仙’?” 南霁云好奇地问道,他长在西北,从来就没听过。

“水八仙指的是苏州的八种水生蔬菜: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菇、荸荠、莼菜、菱角,借苏州的足肥足水,味道十分鲜美,大家可以去尝尝,我回去的时候也要带点回去。你们看,那条船上却是螃蟹,虽然还不到吃蟹时节,但城里一些富贵人家就已经忍不住要尝个早鲜了。”

“那为什么大家都挤在这里呢?”这回却是王元楷问道。

“前方便是苏州盘门,看来盘查较严,大家都在等候,不过我们这种大客船可优先进去的,大家坐好,我要撑船了。”

“船家,为何大客船可优先进去?”李月问道。

“说起来公子不信,一般进城费小船为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