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仰仗你才发家的。”
“你是我的女人,仰仗我有什么不对?”凤康长眉紧拧,“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你为何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
第236章 认亲
叶知秋沉默下来,良久之后才开了口,一字一句,说得缓慢清晰,“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也许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本书由】或借或送,你交我接,关起门来谁也不知道。
可你不是,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无数人关注评判。你我之间,注定了不可能有‘两个人’的事。
今天我用了你的钱,明天有人问我:你一个村姑凭什么站在华楚国最尊贵的皇子身边?我要怎么回答?我无法坦然地说是因为爱情,即便我装作坦然地说了,他们也会笑掉大牙。
在世人眼中,村姑就应该嫁莽汉,要是嫁了王爷,就是出卖美色,攀附富贵。”
凤康不理解,“你不用我的钱,他们就不会这样以为了,就不会笑了吗?”
“我不能阻止别人怎么想,至少在别人当着我的面笑的时候,我可以直视他们的眼睛,问心无愧地告诉他们:我叶知秋爱的是凤康这个人。”
叶知秋说着,与他相握的手紧了紧,“凤康,我不能用‘钱’这种东西来印证他们的偏见,那样会侮辱你,侮辱我自己,更侮辱了我们的感情,你明白吗?”
凤康不知道自己明白了没有,只觉某根心弦被她的话语拨动,震颤不休。他一直以为想要彻底俘获她的芳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需要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她早就跟他一样交付了真心,用她独有的方式,独有的风格。是他太过自我,没能深切地感受她这份用心良苦的爱。
“你不想用我的钱就不用,只要你心里舒服,怎样都好。”他把她揽进怀里,紧紧地抱住。“不过你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需要我,言语一声,我随时恭候。”
“嗯。我记住了。”叶知秋重重点头。
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转眼就到了年初三。晌午时分,凤康接到一封急报,便匆匆地告别了叶知秋,轻装简从地赶往旬阳府。
叶知秋不知道急报上具体写了些什么,从他的言辞之中推测,应是赈灾款项出了什么问题。那是他的公事,她没有过多追问。只是遗憾,没能早点儿把那件羽绒服做好,给他带上。
好在冬天已经接近尾声。过完春元节天气就会开始转暖,严寒的日子也持续不了多久了。
年初八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城里的酒楼、茶肆、钱庄、客栈、医馆和当铺都选在这天的吉时开张迎客。今天的闻府,也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年初四的时候,闻苏木到成家拜年。带了叶知秋的口信回来,说会在今天过府拜见。这“拜见”意味着什么,闻夫人心知肚明,当下就吩咐身边的两大丫头着手筹备。
今早五更刚过,府里的下人们就在东霞和西月的分派下忙碌起来。辰时三刻,万事俱备,就等叶知秋送上门了。
叶知秋听了元妈的建议。在巳时前一刻抵达闻府。随她同来的是阿福和多寿,多寿主要负责赶车搬运,阿福负责替她保管待会儿要送上的礼物和红包。
东霞和西月一早就在大门外候着了,待三人到了近前,双双笑着迎上来。彼此寒暄几句,西月一声吩咐。五六个小厮呼啦啦地围上来,提东西的提东西,卸车的卸车,喂驴的喂驴,分工明确。手脚勤快。
叶知秋和阿福跟着两个大丫头往前厅而来,多寿则被请进门房倒座,喝茶吃点心去了。
闻府座落在清阳府的东城,位置并不显眼,也不似雪亲王府那样高墙朱门,屋脊重重。三进三出的宅院,比大多数商贾富户的宅邸还要朴素一些,胜在齐整敞亮,精致干净。
一进闻家大门,就能嗅到一股淡淡的药香。甜中带苦,涩中微辛,随着冷冽的空气流进胸腔,令人神清气爽。
闻夫人今天特地换了一身深红的袄裙,衣襟和裙摆绣着大朵的牡丹花,绣线之中镶着金丝,配上高髻金钗和珍珠耳环,掩去了几分咄咄逼人的英气,多了几分雍容慈贵。
叶知秋迈进厅堂门槛,还来不及看清座上的各色人等,就见一阵红色旋风刮了过来。
“丫头,你可算来了,让我好等。”闻夫人热络地拉起她的手,面带欢喜,上下打量。
东霞很有眼色地替她取下罩在外面的棉氅,使她露出整个身形。只见她上身穿了一件银粉色贴身夹袄,裁剪得体,含蓄又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少女玲珑的线条。下面是一条颜色略深的及踝长裙,下摆一侧缀着立体的花叶,精致小巧。
头发梳成比较简单的十字髻,额前的散发编成麻花辫别在鬓侧,只用两朵绸花装饰。脸上稍稍涂了些水粉,眉不画而黛,唇不染而朱。被寒风扫掠,脸颊和鼻头微微泛红,更添了两分俏丽。
莫说闻夫人两眼赞许,正襟危坐的闻老太医和闻老爷都觉眼前一亮,就是见惯了她风姿的闻苏木也是目光一怔。
西月想起第一次见面,她提刀杀鸭,满身鸭毛和血点,跟现在这秀雅清丽的模样相比,简直天差地别,忍不住掩嘴笑道:“这么一看,叶姑娘还是个百里挑一的美人呢。”
“叶姑娘天生就是美人坯子,只是平日里不爱打扮罢了。”东霞唯恐她语出失礼,笑吟吟地接起话茬。
“两位过奖了。”叶知秋跟她们客套了两句,福身给闻夫人见了礼。
闻夫人将她拉起来,给她引见闻老太医和闻老爷。
闻老太医已经年过六旬,除了须发灰白,不见分毫老态。腰板笔挺,脸膛红润,不见什么皱纹。眼睛明亮深邃,带着行医之人特有的和善和谨慎。在宫中待久了,说话很是简洁,而且习惯性地字斟句酌。
闻老爷四十多岁的年纪,无论容貌和气度,都和闻苏木有七分相似。只是经过岁月的磨砺和洗礼。比闻苏木多了几分沉敛,浑身透着一股儒雅。笑容温和,谈吐有礼,很容易让年轻人心生孺慕。
这父子二人从闻夫人和闻苏木口中听说了不少有关叶知秋的事情。心下对她多少都有些好奇。待她落座之后,便有意无意地寻了话题和她攀谈。
叶知秋多半时间都在微笑倾听,偶尔被他们问起来,也只是单纯地回答问题,很少发表见解。闻老太医和闻老爷见她言谈落落大方,态度不亢不卑,举止进退有度,对她的好感直线上升。
外面天寒风烈,厅内温暖如春,宾主谈笑宴宴。和睦得像是一家人。
眼看到了晌午,东霞出言提醒,“夫人,吉时到了。”
“好,那就上茶吧。”闻夫人朗朗的话音之中带出几许迫切。
东霞应了声“是”。从候在门边的丫鬟手里接过装有茶盏的托盘。西月拿了锦绣蒲团,分别摆在闻老太医、闻老爷和闻夫人座前。
叶知秋跪下奉茶,磕头,改口叫祖父,父亲和母亲。
闻夫人送了一整套的头面首饰,钗簪珠花各一对,贴额。璎珞,耳环,手镯,串珠,饰戒,腰坠。还有一枚女儿用的长命锁;闻老爷送了两本珍藏的古书;闻老太医没费什么心思,直接送了她两张面额百两的银票。
因为跟闻苏木是同辈,不必跪下磕头,双手奉茶,福礼喊一声兄长就可以了。
闻苏木喝了茶。起身回敬,同样送上一份见面礼。那是一方半尺来长的玉石算盘,碧玉的框架,白色的算珠,轻轻一动,玉石相击,发出叮咚悦耳的脆响。
礼尚往来,叶知秋也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一一送上。闻老太医和闻老爷、闻夫人每人得了一身面料和做工都属上乘的衣服,闻苏木则拿到一个沉甸甸地锦袋,里面装着一串铜钱和一张空白的纸。
见他一脸茫然和不解的样子,叶知秋笑着解释道:“六百文铜钱是你给我爷爷看病应得的诊金,那张纸是聘书。”
闻夫人误会了“聘书”二字的意思,面容一动,脱口问道:“什么聘书?”
“聘请大夫的文书。”叶知秋简略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将目光转向闻苏木,“我那里有学堂,有作坊,还有菜棚,孩子们和干活儿的人经常受伤生病。
进城看病不方便,大夫又不愿意到乡下出诊,所以我想请你给我们当驻守大夫。
你要是愿意的话,开春之后我就在山坳里给你专门建一间医馆。采购药材的钱我来出,你只负责看病。每个月我会发给你固定的工钱,卖药的钱归医馆所有,出诊收取的诊金你自己留下。
大概就是这样,具体的我们可以慢慢商量。”
闻夫人先是有些失望,随后又因她的话生出几分希望来,侧耳细听。
“叶姑……不,妹妹,你真的要聘我去你的医馆做事吗?”闻苏木眼带惊喜,又似不敢相信地望着她。
“是啊。”叶知秋笑着点头,“你是我的兄长和朋友,是我最相信的人。我希望你能给更多的人治病,挽救他们的健康和生命。”
她知道闻苏木渴望什么,故意把话往煽情里说。
闻苏木果不其然地激动了,脸庞因为兴奋隐隐泛红,急切地望向三位长辈,“祖父,父亲,母亲,你们意下如何?”
闻老太医感觉她这聘请大夫的方式跟太医院的规制有些相像,捋着胡须,若有所思,并不发表意见。
闻老爷神色间有些忧虑,“你医术不精,坐堂问诊怕是不妥。”
“父亲多虑了。”叶知秋替闻苏木说话,“我爷爷的眼睛失明好几年了,看了很多大夫,都说没有希望了。经过兄长的精心治疗,现在已经完全好了。
他的医术有目共睹,京城来的王大夫也很赞赏他,每次跟他切磋交流,都说受益匪浅。我认为他现在行医看病,绝对没有问题。”
闻夫人心中另有盘算,倒是愿意促成这件事,“我看就让木儿试试吧,治一些头疼脑热、腹痛伤寒之类的小病,不碰疑难杂症也就是了。”
闻老爷依然不同意,“夫人还不知道木儿的脾气吗?没有遇上也就罢了,一旦遇上他岂能坐视不理?平日里配药诊疗,玩一玩无伤大雅。可坐堂问诊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怎能儿戏?
我们闻家虽说不上家财万贯,可也衣食丰足,不需他赚钱养家,又何必让他去冒这个风险?”
叶知秋原以为闻家保护欲最强的是闻夫人,现在才知道,闻老爷比闻夫人更严重。
母亲强势,什么事都要掺和一脚,替他料想周全;父亲慈善,怕他受伤,怕他乱闯乱撞伤了别人,用舐犊之情和各种良知道义束缚他的翅膀,不让他展翅高飞。
她这位干哥哥真是幸福得可怜!
闻夫人和闻老爷对话的工夫,闻苏木眼神明明暗暗地变换了数次,听到最后,无意识之间,已经将手中的白纸捏得皱成了一团。
“父亲,我……”
“好了,这件事以后再说。”闻老爷语调一如既往地温和,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天知秋来认亲,大好的日子,不要让这些琐事坏了一家人的兴致。”
闻苏木鼓足了勇气想要据理力争,被他打断,就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低头垂目,默默地坐在那里。
人家老爹都这么说了,叶知秋也不好再替闻苏木讲情。
闻夫人觉出气氛有点儿僵,便吩咐下去,将府里有头脸的下人叫进来,给这位新鲜出炉的干小姐见礼。包括东霞西月在内,足有十几个人,口称“小姐”,呼啦啦跪倒一片。
叶知秋说了几句场面话,给每人发了一个装有一两银子的红包。
闻夫人把其余人打发下去,着重介绍一人,“他叫孔泉,是咱们府上的管家。”
孔泉三十五六岁的年纪,个子不高,其貌不扬,衣着打扮也很低调。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将眼底的精明隐藏在笑容之下。
“孔泉见过小姐,小姐万安。”他深深地弯着腰,丝毫没有因为她是头上顶着一个“干”字露出分毫不恭。
在诸如闻府这样的大户人家里,管家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叶知秋记得元妈的嘱咐,给他额外准备了一份红包,“孔大哥,以后常来常往,请你多多关照。”
她趁着虚扶的机会,将红包递到他手上。
孔泉拿手轻轻一掂,就知道足有十两银子之多,愈发恭谨,笑得见牙不见眼,“我一个下人,哪里当得起小姐一声大哥?小姐真是折煞我了。
日后您就是咱们闻家的大小姐,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我们这些下人定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叶知秋知道这只是客套话,并不当真,微微一笑,“那我就先谢谢孔大哥了。”
西月存心想刁难她一下,眼睛瞟着孔泉手里的红包,“恃宠而骄”地插话进来,“小姐,奴婢和东霞姐姐可都瞧见了,您不能厚此薄彼是不是啊?”
——
第237章 心意
虽然元妈没有叮嘱,可叶知秋一向懂得举一反三,自是不会把闻夫人身边的两大丫鬟给忘了。{}从阿福手里接过两个针织挎包,递给东霞和西月。
水滴形状的挎包,用了黑、白、红三色棉线,黑线作底,白线和红线织成一朵朵凸起的菊花,拉线收口,垂着三色线编成的小巧叶片,很是漂亮。
每个挎包里放着一个精致檀木盒子,上下三层,每一层划成四个格子,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水粉、胭脂和口脂。是现在清阳府最受欢迎的化妆品套装,每一盒都要七八两银子。
正直妙龄的姑娘,哪有不喜欢脂粉的?东霞和西月没想到叶知秋会送她们这么贵重的东西,惊喜之余,连声道谢。不过比起脂粉,她们更喜欢那两个造型别致的挎包。
“小姐,这荷包您是从哪家铺子买来的?”西月嘴快地打听。
“不是买的,是我自己织的。”叶知秋微笑地道。
西月曲解了“织”的意思,惊讶地看着手里的挎包,“这是用织机做出来的?”
她出身贫苦,在进入闻府做丫鬟之前,时常跟着嬷嬷和娘亲织布,赚几枚铜板贴补家用。织布方面的事情,她还是比较了解的。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种花样是无法用织机直接织出来的。更何况这个挎包从里到外都没有缝合的痕迹,更像是一气呵成的,用织机不可能做得到。
“不用织机那么麻烦,用竹针就可以了。”
听叶知秋仔细解释了针织的方法,西月很感兴趣,两眼放亮地问道:“小姐,您能不能教教奴婢?”
“没大没小。”不等叶知秋开口,东霞就在她脑门上轻戳了一下,“开口问小姐要东西也就罢了,还要劳动小姐教你做针线。
你自己厚脸皮也就罢了,做什么要拉上我?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闻府教出来的丫头都跟你一样没规矩呢。”
“谁说不是?”闻夫人接起话茬,瞪了西月一眼,“秋儿现在的身份不同了,日后你再这么口无遮拦,小心我打你板子。”
“奴婢知道错了。”西月赶忙屈膝跪下,“小姐大人大量,千万别跟奴婢这没见识的人一般计较。”
叶知秋迈步上前,把人扶起来,“你能跟我开口,说明没把我当外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跟你计较的道理?
我这个人随意惯了,不喜欢被人跪来跪去的。以前怎么对我,以后还怎么对我,你要是跟我太客气,我可当你跟我生分了啊!”
西月能做上大丫头,各方面想必都是出类拔萃的。闻老太医和闻老爷都在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闻夫人的授意或者默许,一个下人怎么敢随便开口说话?
闻夫人此举的用意,无非是想考验她,看她是不是准备周全,如果准备不全要如何应对。
她若应对不当,就相当于给她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闻府的小姐不是那么好当的,能当上是她的荣幸,要知道感恩图报。当然了,闻夫人不会做得太过火,会适时地帮忙救场,趁机增进一下“母女”感情。
她若应对得当,可以进一步印证闻家女主人的眼光不错,让闻老太医和闻老爷乃至府里的下人,更加信服认干女儿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要是连这点儿猫腻都看不出来,她这两辈子就算白活了。
听了她的话,西月面上没心没肺地笑着,看她的眼神却比先前恭敬了两分,“是,小姐,您放心,奴婢一定不会跟您生分的。”
“好,抽空我教你织东西。”叶知秋把平易近人的干小姐扮演到底。
“小姐,您就别另外抽空了。”东霞接口道,“夫人盼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贴心的女儿,哪舍得这么快放走了?
依奴婢看啊,您就在府里多住上几日,陪陪夫人。奴婢们也能借夫人的光,跟您多亲近亲近不是?”
闻夫人正有此意,“还是东霞明白我的心思,秋儿,你就住下吧,我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跟你说呢。”
闻苏木、闻老太医、闻老爷和西月也纷纷出言劝留。
叶知秋不愿拂了他们的好意,便答应下来。左右家里现在没什么事,又有龚阳他们照看,不需要她时时刻刻盯着。既然已经认了干亲,就有必要熟悉一下闻府的人和事,以免将来用得着的时候两眼一抹黑。
闻夫人很高兴,当即吩咐道:“东霞,你带几个手脚麻利的下人把西跨院收拾出来,该换的换,该添置的添置,再配上几个丫头婆子,日后那儿就是秋儿的住处了。”
叶知秋听闻夫人这语气,似乎真要把她当成闻家的大小姐供起来,赶忙道:“母亲,不用那么麻烦……”
“不麻烦,就这么定了。”闻夫人不给她拒绝的机会,对东霞挥了挥手,“你快去办吧。”
“是。”东霞答应着,和孔泉一道退了出去。
闻夫人在府里说一不二惯了的,叶知秋初来乍到,不好干涉,只能由着她去了。
东霞前脚出门,后脚就有下人来禀告,说午饭已经准备好了。闻夫人招呼一声,各人放下茶盏,转移到后厅吃饭。阿福被西月带到别处,指了两个三等丫鬟代为伺候。多寿也是好酒好菜,由门房的人殷勤招待。
这桌饭菜很有诚意,是按照喜宴来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