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酰霉蟊龅睦褚牵悠溉寮已裳д撸┐笊枇⒀#芯坷褚鞘ダ郑骋淮笠倒倘煌瓿桑逃幕财占按笾凇�
接着是刘庄(东汉二任明帝)、刘炟(东汉三任章帝),遵循祖先的遗志,亲自驾临国立大学,拜望三老五更(参考五九年。“三老”“五更”,是一种尊衔,皇帝在儒家学派中遴选德高望重的“三老”一人,“五更”一人,奉养在国立大学之中,待以父兄之礼,向全国人民显示“孝”“悌”的重要性),倒转呈上经书,请求传授道理(“倒转呈上经书”,原文“横经”,就是把经书展开后,倒转成相反方向,呈给教师,教师立刻就可读下去)。上自三公、部长,下至郡县政府大小官员,都任用了解儒家学派经典而行为又端正的人;政府以及宫廷的虎贲武士,全学习《孝经》。匈奴汗国贵族子弟,也都进入国立大学。
于是,教化在高阶层建立,风俗在低阶层完成。忠厚廉洁人士,不但受到政府高级官员的尊重,而且受到广大人民的仰慕;卑劣邪恶之辈,不但不见容于政府,也不见容于乡里。自从三代(夏商周)灭亡,教化风俗之美,从没有像东汉王朝那样兴盛。可是,刘肇(东汉四任和帝)以后,皇亲国戚掌权,受宠爱的奸邪小人物,主持政务,奖赏和惩罚,没有标准,贿赂公开,贤能的跟愚劣的,混淆不分,是非对错,恰恰颠倒,混乱已达极点。然而政府仍能绵延不绝,因为上面有三公跟部长级官员,诸如: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等,跟皇帝在金銮宝殿上,面对面争执,用公义扶持大厦的倾危;下面则有一介平民,诸如:符融、郭泰、范滂、许邵等,建立民间舆论,用以拯救矫正政府的错误措施。
所以,政治虽然腐败,而风俗并不糜烂,甚至甘愿被杀被诛。有人在前面受刑而死,后面的人仍忠义奋发,紧追不舍,随着前人的脚跟,接受屠戮,视死如归。难道只有他们特别贤能?不过是刘秀、刘庄、刘炟遗留下的教化,使他们如此。当那个时候,假如有英明的君王发愤振作,则汉王朝政府仍然不可限量。不幸的是,伤害颓废之余,又加上重重的一击,那就是刘志(东汉十一任桓帝)、刘宏(东汉十二任灵帝)的昏乱暴虐。宠爱奸邪,胜过宠爱骨肉;屠杀忠良,胜过屠杀仇敌。累积太多人的愤怒,造成全国人民的怨恨,遂使何进征召外军,董卓抓住机会,袁绍之类,乘势兵连祸结。结果是:皇帝四处流亡,皇家祭庙和天地神祇的祭坛全成废墟,政府动荡倾覆,人民好像坠入炭火之中。上天的旨意已经明显,任何人都不能挽救。
然而,州郡拥兵割据的军阀,虽然互相吞噬,却一直尊崇汉王朝皇帝,作为政治号召。以曹操的残暴骄横,加上对天下建立的大功,心里早就没有东汉王朝皇帝的影子,但直到他死亡那天,仍不敢废除汉王朝皇帝而自己即位,难道是他不愿意?不过是畏惧名义,强行克制自己而已。从这个观点来看,教化怎么可以懈怠?风俗怎么可以忽视?
柏杨曰:
教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功能和重要性,不容否认。问题是,如果该政权腐败到极点,则任何美好的教育文化和任何美好的风俗习惯,都阻挡不住它的崩溃。而且,因为社会有一个公正价值标准的缘故,反而更加强摧毁的力量,使该政权崩溃加速。一团糨糊的教育文化和风俗习惯,因为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人民丧失鉴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才使一些早就应该被埋葬的政权,仍在那里拖泥带水的挣扎,贻害苍生。
司马光指出:“自从三代灭亡,教化风俗之美,从没有像东汉王朝那样兴盛。”这句话使人有太大的感伤。司马光赞扬的“东汉王朝”,只指刘庄、刘炟二位当皇帝的那段时间,屈指计算,仅仅三十二年,而三代的最后一代周王朝,于前二五六年灭亡,直到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十一世纪,一千二百年间,只出现了三十二年美好的教化和美好的风俗,即令断代到东汉王朝末期,四百年间,才出现三十二年治世。说明中国人的幸福日子,是何等之少;相对的,灾难的日子,又何等之多!司马光用曹操不敢篡位之类的例证,归功于教化的成功。如果教化的功能仅表现在政治号召,而对人民的水深火热无动于衷,那么,我们认为,美好的教育文化和美好的风俗习惯,应该改换新的内涵。
三世纪
二○年代(二二○-二二九年)
三国时代
· 东汉王朝灭亡。
· 三国时代开始。
· 猇亭之战·火烧四十余营。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诸葛亮北伐·上前后《出师表》。
· 罗马皇帝埃拉伽巴鲁斯淫暴过度,被禁卫军诛杀,在位四年,年仅十八岁,娘亲也被处决,亚历山大继位。
· 安息王国亡,萨桑王朝代兴,史称波斯王国萨桑王朝(二二六—六五一年)。
二二○年 庚子
1 春季,正月,东汉王朝(首都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魏王(首府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曹操抵达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世。
曹操知人善用,可以洞察人的虚情假意;发掘提拔奇才异能之士,不管他出身如何微贱,按照才干交付工作,都能使人胜任愉快。跟敌人作战,面对敌阵,心意安详,好像不愿意作战。但一旦捕捉到时机,立刻乘胜追击,气势昂扬,威不可当。对建立功勋、应该赏赐的,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对没有功勋的,一分一毫,都不付与。执法严峻急切,有冒犯的,一定诛杀,有时犯人流泪哭泣,但绝不赦免。素性节俭,不喜爱豪华富丽。所以才能削平群雄,几乎统一中国。
曹操逝世时,太子曹丕正在邺城(魏国首府),大军骚动不安,僚属打算秘不发丧。议论官(谏议大夫)贾逵认为如此大事,不可能守住秘密,遂向天下宣布。有人建议应撤换各郡郡长和各县县长,全部任命沛国(首府相县【安徽省淮北市】)或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士担任(曹操是沛国所属谯县人,目光如豆者流,认为别人都不可靠,只信任乡亲)。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郡长、广陵郡(江苏省扬州市)人徐宣,厉声制止,说:“而今,远近一体,每人都有效忠之心,如果专用沛谯人士,将伤害所有保卫国家的忠臣!”遂停止行动。
青州兵团忽然擂动战鼓,将领们各自率领部众,离开洛阳,向东移动(曹操在济北国【首府卢县·山东省长清县】击破青州黄巾变民集团,投降的达三十万人,家属百余万人。曹操遴选精锐组军,称“青州兵团”。参考一九二年)。大家认为应下令阻止,对反抗命令的,加以讨伐。贾逵说:“不可以这样做。”特别发布一份长篇文告,通令沿途各郡县,充分供应粮秣。鄢陵侯曹彰从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奔丧,询问贾逵:“先王(曹操)的印信在什么地方?”贾逵严肃地说:“魏国有法定继承人,先王的印信,你不应该关心!”
噩耗传到邺城,太子曹丕号哭不已,太子随从官(中庶子)司马孚规劝说:“大王去世,天下依靠殿下(曹丕)做主,上当为祖宗祭庙,下当为万国万民,怎么能效法小民们的孝行!”曹丕很久才止住哭声,说:“你的话对。”当时,臣属们刚听到消息,聚集在一起哀哭,行列错乱,司马孚厉声喝阻说:“君王离世,天下震动,应该早日拜见合法继承人,安定人心,难道你们只会哭?”命臣属退出,动员禁卫部队,办理丧事。司马孚是丞相府作战军政官(丞相军司马)司马懿的老弟。
文武百官认为太子即位,应有东汉王朝皇帝的诏令,政府秘书(尚书)陈矫说:“大王在外逝世,天下恐惧,太子应克制悲哀,立即登位,用以维系远近人心。而且大王心爱的儿子(曹彰)正守在棺柩之旁,万一发生变化,国家就陷于危局。”遂即准备官式礼仪,一日之内,全部齐全。第二天早晨,宣布王后(卞女士)诏令:命太子继承魏王王位,大赦(此时已不再理会东汉王朝傀儡皇帝。大赦,仍只赦魏国囚犯)。不久,东汉帝(十四任献帝)刘协(本年四十岁)派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华歆,带着诏书,致送曹丕丞相印信、魏王印信,仍兼冀州(黄河以北)全权州长。尊王后卞女士为王太后。
2 东汉王朝政府改年号延康(之前是建安二十五年,之后是延康元年)。
3 二月一日,日食。
4 二月十六日,东汉政府擢升中级国务官(太中大夫)贾诩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华歆当魏国相国,魏国司法部长(大理)王朗当魏国最高监察长。
5 二月二十一日,把曹操安葬在邺城高陵(高陵在邺城之西,曹操遗命:“你们常常登铜雀台,望我西陵墓田。”因高陵在邺城之西,有时也称西陵)。
6 曹丕的老弟鄢陵侯曹彰等,纷纷返回他们的封国。临菑国(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临菑侯曹植封地)监察礼宾官(监国谒者)灌均,揣摩曹丕的意愿,上书指控:“临菑侯曹植,常常沉醉,狂悖傲慢,劫持胁迫钦差大臣。”曹丕把曹植贬作安乡侯。右翼治安秘书(右刺奸掾)、沛国人丁仪,跟他老弟王宫咨询官(黄门侍郎)丁廙,以及丁家所有男子,全部诛杀。丁家弟兄都是曹植的党羽(夺嫡斗争开始清算,血债血还,丁仪等全家付出性命)。
鱼豢曰:
谚语说:“贫穷的人,用不着学习,自然会节俭;卑微的人,用不着学习,自然会谦恭。”并不是人性有差别,而是环境逼迫。曹操如果能早日遏止曹植等的野心,那才是贤明的措施,就不会使他们产生非分愿望。曹彰心中怀恨,都没有办法;至于曹植,岂有力量制造灾难?而竟然使杨脩因受器重而遇害,丁仪也因适合主人意愿而被灭族,可哀。
7 魏国开始设立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四人、顾问官(侍郎)四人。所有宦官,官位不能超过王宫各单位主管(诸署令。王宫各单位:左尚方署、右尚方署、中尚方署、中黄门署、左藏署、右藏署、左校营、甄官署、奚官署、黄门署、掖庭署、永巷署、御府署、钩盾署、中藏府、内者署等)。把诏书刻在竹简上,用金粉涂字,收藏到祭庙的石室之中(使子子孙孙戒惧宦官当权)。
当时,魏国政府正在遴选高级咨询官(侍中)、散骑随从官(常侍),一些在曹丕左右能够说上话的旧日亲信,曹丕就在其中指派,不再征调别人。司马孚说:“储君新坐王位,应该援引天下英才贤能,怎么能够因为一时际遇,互相推荐?如果做官的渠道不正常,这个官便不尊贵。”曹丕遂在这些人之外物色。
8 魏国政府秘书(尚书)陈群,认为东汉王朝遴选官员,并不能网罗全部人才,于是创
立“九品任官条例”;州政府和郡政府,都设立考选官(中正),负责主持考察遴选工作,物色州郡中有能力而又有见识的人才,评估这些人物,论断他品德能力的高下。(影响中国政坛及社会数百年之久的“九品中正”,本年产生,九品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一个人一旦被论断品级,就明显的影响他的前程。)
9 夏季,五月三日,东汉帝刘协追尊魏王曹丕的祖父曹嵩为太王、祖母丁女士为太王后。
10 魏王曹丕擢升安定郡(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曙光乡)郡长邹岐当凉州(即雍州·函谷关以西)州长(刺史)。
西平郡(青海省西宁市)人麹演,结合邻郡,起兵背叛,拒绝邹岐(麹演是西平郡郡长,曾诛杀韩遂【参考二一五年】,在凉州有极高威望,所以得到邻郡响应)。张掖郡(甘肃省张掖市)人张进,生擒郡长杜通。酒泉郡(甘肃省酒泉市)人黄华(参考去年【二一九年】五月),也不接纳郡长辛机;都自称郡长,响应麹演的行动。而武威郡(甘肃省武威市)三种胡部落也叛变(三种,部落名,不是三个种族),武威郡郡长毌丘兴(毌丘,复姓),向金城郡(甘肃省兰州市东)郡长兼西羌保安司令(护羌校尉)、扶风郡(陕西省兴平市)人苏则告急。苏则将发兵援救,郡政府官员都认为变民力量正在巅峰,应出动中央大军才行。当时,将军郝昭、魏平驻屯金城郡,奉有命令,不准越过黄河。苏则遂集合郡政府高级官员,跟郝昭等商议:“变民集团虽然声势浩大,然而都是新凑合的部众,有些更出于胁迫,不见得跟首领同心。乘他们内部还有间隙,急行攻击,善良分子一定会离开邪恶的人,归降我们,我们的军力增加,相对的也就使敌人的人数减少。既可以得到增加部队的实质利益,又可以加倍提高士气,出军讨伐,一定可以把对方击破。如果等待中央大军,拖延时日一久,善良分子不能回归,只有跟邪恶的人合作,善恶一旦合而为一,就难以使他们分散。所以,虽然有命令,如果违抗它而能对国家有贡献,我们应该专断。”
郝昭等同意,于是出动军队援救武威郡,三种胡部落望风投降。苏则、郝昭等遂跟武威郡郡长毌丘兴攻击张进盘踞的张掖郡。麹演得到消息,率步骑兵三千人迎接苏则,声称前来协助作战,实际上准备在内部发动突袭;苏则引诱麹演见面,当场诛杀,把尸体拖出来展示,麹演的党徒们霎时惊恐逃走。苏则遂同各军包围张掖郡,破城,斩张进。盘踞酒泉郡的黄华大为恐惧,请求投降。河西走廊全部平定。
最初,敦煌郡(甘肃省敦煌市)郡长马艾,在任内去世,郡政府官员推举人事官(功曹)张恭代理秘书长(行长史事);张恭派儿子张就前往中央,请求派遣郡长。正好黄华、张进叛变,打算跟敦煌郡联合,于是,在中途生擒张就,用钢刀架到脖子上,要求结盟;张就拒绝,秘密写信给老爹张恭:“您领导敦煌全郡,忠义显示天下,岂能因身陷困境,就作改变?而今,政府大军就要抵达,只要出兵从后边牵制黄华就够了,不愿您因父子之爱,而使做儿子的饮恨黄泉。”张恭立即率军进攻酒泉郡,另派精锐骑兵二百人跟官属,绕道酒泉郡北方边塞,向东迎接新任郡长尹奉。黄华本来要率军援救张进,但西方张恭部队压境,恐怕攻击后路,所以不能行动,终于投降;张就竟得以保全性命,尹奉也到郡任职。皇帝刘协下诏封张恭关内侯(准侯爵)。
11 六月二十六日,魏王曹丕率军南巡。
12 秋季,七月,孙权派人向东汉王朝政府(首府许县)进贡。
13 汉中王刘备(首府成都【四川省成都市】)所属的将军孟达,驻军上庸郡(湖北省竹山县西南田家坝),跟副军警卫指挥官(副军中郎将)刘封,发生冲突。刘封凌辱孟达,孟达遂率私人部队(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投降谁?司马光版《资治通鉴》本年是曹魏帝国黄初元年,自应是投降曹魏帝国。但孟达投降之日,世界上还没有曹魏帝国这码子事,东汉王朝中央政府以及皇帝仍然存在,自应是投降东汉王朝。再如:“开始设置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是谁设置?“名”“实”不符,这是坚持年号者一大难题。到无法解决时,只好打马虎眼)。
孟达仪容端庄,举止从容,曹丕十分喜爱,请他跟自己同乘御车,任命孟达当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把房陵郡(湖北省房县)、上庸郡、西城郡(陕西省安康市)合并成新城郡(郡政府设房陵。此时房陵、西城仍属刘备,孟达只是在上庸遥领),任命孟达当新城郡郡长,交给他西南方面的任务。作战参谋长(行军长史)刘晔说:“孟达有一种侥幸心理,而且仗恃他的才能,喜爱权谋,没有感恩之情,不会怀念道义。新城郡跟刘备、孙权的辖区接壤,如果有什么变化,将给国家制造灾难。”曹丕不理。命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会同孟达,向刘封发动袭击。上庸郡郡长申耽背叛刘封,投降。刘封军败,逃还成都。
最初,刘封是罗侯(罗县,今湖南省汨罗市)寇家的儿子,刘备刚到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刘备于二○一年九月投靠荆州全权州长刘表)时,还没有儿子,遂收刘封当义子。诸葛亮忧虑刘封刚愎凶猛,刘备死后,没有人可以控制,劝刘备乘此机会除掉。于是,刘备命刘封自杀。
14 武都郡(甘肃省成县)氐部落酋长(氐王)杨仆率领部众向东汉王朝归附。
15 七月二十日,曹丕抵达谯县(曹丕故乡),在东郊盛大赏赐六军,并宴请父老,设置杂耍、乐队以及各种节目助兴,官员和人民都来向曹丕祝贺,从早到晚,联欢而散。
孙盛曰:
子女为父母守三年之丧,上自天子,下到平民,一律遵从,即令是三代(夏商周)王朝的末期,战国时代七雄(韩、赵、燕、魏、齐、楚、秦)的乱世,也没有人敢在父母刚死了之后十天半月,“反哭”(送葬后回祭庙再作最后一次哀哭)之日的当天,就脱掉丧服、丢掉丧杖!到了刘恒(西汉王朝五任帝),变更古代制度,人道和纲纪,全部败坏;道德本来已比当年低落,风俗本来已比古代颓废,曹丕既然继承两汉王朝制度,接受两汉王朝礼仪,处于沉重的哀痛之中,却设宴享乐。身为继承大业的第一代,即行坠毁王化的基础。等到接受东汉王朝皇帝的禅让,更公开收纳东汉王朝皇帝的两个女儿(参考本年十一月一日)。所以我们就知道王朝不会太久,政权一定短促。
柏杨曰:
孙盛的评论,跟辛宪英(参考二一七年)的评论一样,都是事后圣人。曹丕既继承两汉王朝制度,刘恒制定而又被后人遵守的制度,难道不是两汉王朝制度,而是唐王朝制度?从曹丕不守三年之丧,便可看出王朝不久,政权短促;那么,从刘恒不守三年之丧,又看出什么?
我们不赞成曹丕在老爹死后,不过半年,便大肆荒唐;但也不赞成任何扭曲的对历史事件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