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逆臣贼-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说三郎应多到屋外走走,以利身体恢复。”

    “哪个大夫如此厉害?”

    “南阳名医申屠安!”

    田立回到自己的院落,只有夫人在家,儿子不知到跑哪去了。不由问道:“大郎呢?”夫人埋怨道:“你儿子好的不学坏的学,如今喜欢上三郎君的贴身婢女二丫,这些天都往花园跑。”田立走到夫人身边,坐下,小心翼翼地道:“我们需要安排后路了。”

    田夫人大吃一惊:“难道朝中有人要对君侯不利?”

    田立摇摇头:“朝中之人哪是君侯的对手,况且太皇太后还在呢。我说的是君侯,君侯有弑君之心。”

    田夫人刚想叫出来,田立赶紧捂住她的嘴,过了一会才松开。看着夫人惊恐的表情,田立拍拍夫人的手道:“我这个专门刺探他人秘密的人,掌握了太多的秘密,不论是君侯的还是别人的,都是见不得光的。不但别人忌惮我,君侯也忌惮,孝宣皇帝时的京兆尹赵广汉就是我的榜样。等到君侯不需要我了,只有死路一条。至于哪一天,我估摸着君侯登基之日,就是我的忌期。”

    “那你不做了,现在就走。”

    田立看着夫人安慰道:“现在走现在死。你以为君侯只有靠我吗?夫人放心,君侯重返朝堂,到掌控朝政,我估摸着大概需要十年左右。这十年足够我们安排后路了。”

    “那儿子呢?”

    “如果我死了,大郎一个列侯是跑不掉的。”

    未央宫温室殿,皇帝刘欣把几封奏折扔到石寿的脚下:“你看看你看看,暗中调查你就做得小心一点,结果弄得满朝皆知,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今已经有御史弹劾董贤,要求严惩此事,维护纲纪。”

    石寿把奏折一一捡起,放到皇帝的案几前,后退几步,行礼道:“陛下曾经答应董都尉,让他担任大司马,董都尉这是想要陛下的答复。”

    “你替朕去安慰安慰他,孔乡侯刚担任大司马不久,朕不便换人,况且他要担任大司马,必须先要封侯。你告诉他,朕正在想办法封他为侯,请他耐心等待。另赐骑都尉董贤万万钱。”

第四章 王安的打算() 
“这是郎君要的朝廷的公文。”大丫将一摞帛书放在案几上。

    “这些是从哪里来的?”王安拿起一卷帛书边看边问。

    “从大管事那里,侯爷看过之后,留下自己需要的,剩下的都交给大管事处理。大管事全留下,以防万一。”大丫答道。

    王安不知自己为何会来到这个时代,成为王莽的第三子。王安已经度过了那段混乱期,现在他只想小心翼翼的活下去。按照史书上的记载,身为王莽的儿子,除了傻儿子王安,其他的嫡子都没好下场。就在前不久,王莽的第二子王获因为杀奴已经被勒令自裁了。在王安的记忆中,二兄长虽然脾气暴躁,却对他这个傻弟弟爱护有加,王获跟人打架,很多是为了王安,两个王安的记忆混在一起,分不清你我。

    王安有点疑神疑鬼的,因为人总是要睡觉,睡觉就可能做梦,做梦就可能说梦活,王安知道自己做了很多梦,但不知道有没有说梦话。他怀疑大丫有所察觉,只是在尽贴身婢女的本分,帮自己适应正常人的生活,查漏补缺。不管怎样,自己今后只能以王安的名字生活下去。自己将会做为王莽之子在史书上留下几笔,至于这个几笔是几行还是几页,只有天知道。

    王安在努力是适应自己的新身份,读书习字,练习发音,长安正音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跟学外语没两样,不过有之前的底子在,学得还是很快,或者说恢复的很好。

    所谓学外语的最好办法是多看多读多写,可王安对典籍没兴趣,于是想看看汉朝的邸报,工作学习两不勿。于是随口提了一下,大丫就给他找了一摞的朝廷邸报。

    浏览了几卷邸报,大多都是官员的任免,朝廷的赏罚,还有匈奴扰边,流民造反的消息。王安对现在的三公九卿不敢兴趣,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要么成为自己便宜老爹的垫脚石,要么成为磨刀石,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还不知道在哪。不过王安也在邸报中看到了熟悉的名字,董贤,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断袖主角,知道点历史的都有点印象,不过就像著名的绿帽公房遗爱一样,知其事不知其人。皇帝经常赏赐董贤大笔的金钱和土地。王安不在的感叹,西汉黄金真多,西汉皇帝不差钱。

    看完这些公文,王安总结了一下,第一,从皇帝经常更换大司马和丞相来看,皇帝仍然没有掌控朝局,只能通过不断的换人来体现自己的存在。第二,匈奴已非心腹大患,单于的地位大大降低,导致匈奴很难集结大军入侵中原,所以匈奴只能在陇西和北部边境小规模的掳掠,无法深入中原。第三,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了,邸报中所通报的都是各地流民杀官起来造反的,都是地方无法剿灭掩盖不了需要中枢调集大军平叛,至于地方上自己平定,未上报中枢的,只有天知道了。

    王安越看越觉得二十年后的绿林赤眉在向自己跑来,不能在呆在府中了,应该找点事做,王安在心中念叨,跑路也是需要钱的,需要很多钱。

    “大丫,咱们有多少钱?”王安问道。大丫不仅是王安的老师,还是王安的管家兼账房。

    大丫想了想,答道:“金饼十枚,金小判三十二个,五铢钱大概有二十缗。”

    汉朝的一斤相当于后世的半斤,一枚金饼重约一斤,可兑五铢钱一万,十枚金饼,就值十万钱,一枚大金饼约等于十五个金小判。而朝廷的邸报上,皇帝一次就赏给董贤万万钱,那是多大的一笔钱,王安想想就流口水。

    “这些钱可以买多少亩地?”王安问。

    “郎君打算买地?侯爷严禁各位郎君买地,违者家法伺候。”

    “真的不行?”

    “不行”,大丫摇摇头,“郎君不愁吃,不愁穿,买地何用?”

    “所谓知行合一,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管好一个庄子罢了。”

    大丫想了想:“若是如此,其实也不用买地,夫人在育水河边有个庄子,是宜春侯,也就是郎君的外祖父,送给夫人的,也在新野地界。这个庄子也没有主事之人,郎君何不求求夫人?”

    二丫也插嘴道:“夫人前些日子还打算派人过去,只是侯爷不同意,只得作罢。”

    “好,好,好,”王安站起来,走了几圈,道:“准备笔墨。我来写篇陈情书给母亲大人。”如果能离王莽远点,再苦再累王安也是愿意的。

    晚上休息时,夫人王氏拿出一卷竹简递给王莽,道:“这是三郎写的陈情书,他想去打理育水河边的王家庄,试试自己的斤两。”

    王莽道:“我已经看过了,三郎给我也送了一份,毕竟是夫人的庄子,就由夫人做主。”

    王氏道;“侯爷既然同意,妾身也不好再说什么”。王氏摸了摸竹简:“这是十多年来,三郎第一次写给我的东西。只要三郎高兴,把庄子给他又如何。只是三郎的字难看了点,错别字也多些,忘记了避讳。”

    王氏擦了擦眼角,道:“妾身现在就担心三郎被人骗,又担心他的身子骨。”

    “三郎现在还没走夫人就在担心这担心那。崔老先生不是在那里吗,让崔老先生教教他。夫人担心三郎的身子骨,我也已经想好了,申屠安的儿子申屠臣,跟三郎的年纪相仿,医术也不错,可以过来给三郎做伴读。”王莽想了想,“既然夫人庄子给了他,陛下不是赐给我五百枚金饼吗,拿出五十枚给他。”

    第二天,王安去给从母亲王氏请安时,王氏拿出地契和六十枚金饼,王氏自己又加了十枚金饼。王氏看着王安道:“三郎有心历练一番,娘亲高兴的很。只是三郎大病初愈,还需注意身子,勿要过于劳累。三郎决心已定,娘亲也不好再唠叨什么,只是有事交代你,庄子上有一位崔老先生,他出自清河崔氏,又是大儒王吉的弟子。你父亲有心让你拜他为师,已经给他写了信,至于能不能成,就要看你的表现了,有事要多听听崔老先生的意见。”

    王安对王氏深施一礼:“孩儿明白,还请母亲大人放心。”

第五章 纷纷扰扰() 
王安正在书房看新野县的地图,这是王莽从新野令那里要来的。新野县除了王莽的封国,还有几位朝廷重臣的封国,而且这几人跟自己的便宜老爹王莽的不对付。除去这几个人的封国,新野县的土地大多集中在几大地主手里,新野邓氏,新野阴氏,宛县孔氏排名前三,自己的两千亩地可挤进前十,这就是一部土豪排行榜,嗯,新野土豪排行榜。而大丫正在旁边收拾竹简。

    听说王安将要独挡一面以后,府中有点地位的都把自家塞过来,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了,小的才四五岁,大的十二三岁。王安现在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当托儿所所长,小学校长。王安本想拒绝几个小的,但都让大丫留下了,并且争辩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现在二丫也来为自己的小情郎要求个位置。

    “大郎说,他能识文断字,可以给郎君当书童,他还能骑马射箭,下马步战,也就是郎君所说的武功,他能以一敌四,可以给郎君当护卫,保护郎君。”

    “这么一个能文能武的有为青年,我若是不收,老天会不会说我瞎了眼,要遭天谴的。为了不遭报应,就让他给我既当书童又当护卫吧。这样上帝就不会说我浪费人才了。”

    “多谢郎君,”二丫行了一礼,“为了让大郎免遭责罚,还请郎君亲自向大管事要人,说郎君需要名文武双全之人,选来选去,相中了大郎。婢子告辞。”说完就急忙出去。

    王安这才反应过来,感情田大管事还不知道此事。王安摇摇头,对大丫道:“是你帮她出的主意吧?”

    大丫行礼道:“请郎君恕罪。”

    “你也是为了我好,想拉近我与大管事的距离。可惜我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王莽的嫡长子是留在长安的王宇,字长孙。王宇做为爵位继承人,是王莽的重点培养对象,由于二子王获性格暴躁,三子王安痴傻。王莽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延请名师大儒,行为处事严加管教,没有王家的坏毛病,在儒生中的名声很好。虽然大丫不懂起跑线的意思,不过听王安说话的语气,想来不是什么好词。

    王安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看看书架,对大丫道:“就带春秋和诗经,尚书易经和礼记就不要带了,我看不懂。”

    王安继续琢磨地图,盯着新野阴氏发呆。“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刘秀的这句口头禅使得阴丽华名满天下,王安记得的两汉之交的名人也就那么几个。王安很想去看看那些名人,现在阴丽华应该还没出世,如今的新野阴氏也只是新野本地的土财主,放在南阳,也排不上号。南阳首屈一指的大地主大财主是宛县孔氏,家资巨万,号称孔半城。新野县的孔家庄与王家庄相邻,据说王家庄就是孔家给的。

    王安正对着地图做着迷梦。刚跑出去的二丫又进来禀报;“启禀郎君,门口有个叫申屠臣的求见,他说是君侯请来给您做伴读的,给郎君治病的申屠大夫是他的父亲大人。”听说是自己的伴读,王安急忙起身前去迎接。

    一看到申屠臣,王安感觉就像看到了寻秦记中的古天乐,一来都比较黑,二来都是棱角分明,三来汉朝和秦朝的服饰差别不大。而王安由于长年待在屋内,皮肤是种病态的白皙,两人站在一起,黑白分明。

    王安强忍住笑意,请申屠臣到书房一叙。交谈之后,王安才知道,王莽担心王安失心症复发,希望申屠安能留下来,但申屠安认为王安的失心症已经好了,接下来主要是身体的调养,自己留在新野县也没多大用处,不过为了使王莽放心,于是写信给儿子申屠臣,让他来给王安做伴读,有事时也可以及时医治。

    王安与申屠臣聊了几句就聊不下去了,简单的说,没有共同语言,王安不懂医,申屠臣看不起王安这种富家子弟,申屠臣给王安把了把脉,就告辞而去,王安也是一阵轻松,跟古人聊天真累。

    “启禀君侯,申屠臣已经跟三郎君见面,两人交谈甚欢。”王安与申屠臣见面的消息,马上有人报告给了田立,“李成已经被处死,尸首也被李守安葬。”

    “李守还说了什么没有?”

    “李守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他现在只想找到自己的小妾和庶子。”

    “看来李守是个重情之人。”王莽接着道,“本侯原想拿百缗钱作为诊金,以答谢申屠大夫救了三郎一命,但他不想要钱,只希望本侯能为李守写封荐书,助其出仕。宁直与李守接触了几次,本侯想听听宁直的看法,李守此人能否为本侯所用?”

    田立斟酌了一下:“李守是知恩图报之人。”

    王莽笑了笑:“你与申屠大夫的看法倒是一致。知恩图报,未曾施恩,何来报答。李守没有受过本侯的恩惠,凭什么为本侯效力。只是如今本侯没有官身,只能先推荐李守到涿郡太守刘歆那里了先当个学生,拜个名师,等本侯起复之后再来商议李守出仕之事。”刘歆与王莽都曾做过黄门郎,两人在此期间成为好友。新君登基以后,刘歆因为上书言事,得罪了宗室,为了避祸,自请外放,先任河内太守,接着任五原太守,现在跑到涿郡当太守了。而王莽则被太皇太后勒令辞去大司马一职,几经波折,回到封地。现在二人都在官场失意。田立心里想着心事。

    王莽正想提笔写推荐书,突然又放下:“还有一事,三郎要去打理育水河边的王家庄,本侯与夫人已经答应了。夫人担心三郎的安危,你挑十个护卫去保护三郎。”田立听了却是一震,留在长安的嫡长子王宇也只是派了十个护卫。难道

    王莽看到田立的表情,一下子就明白了:“宁直不要多心,只不过本侯与夫人亏欠三郎良多,想要弥补罢了,嗯,再给长安那边增加五个护卫。嫡长子就是嫡长子,礼不可废。”

第六章 你是谁() 
申屠臣接到父亲写给自己的信,要求自己到新野县,担任新都侯的三郎君王安的伴读,还有就是照顾三郎君的身体,再加上父亲在信中暗示,此事可能会影响到李家的前途。他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宛县的一切,快马加鞭的赶到新野县,没见父亲,先来见见这个三郎君,结果大失所望,三郎君就像他所诊治过的那些纨绔子弟一样,脸色发白,步伐不稳,他就心生厌恶,耐着性子谈了一会,引用了几个典故,对方毫无反应,申屠臣认定王安是个酒囊饭袋之徒,诊了诊脉,的确如此,就告辞而去。一点面子也没给对方。君侯他都不给面子,还给儿子?

    见到父亲,申屠臣就抱怨,为何让他给一个纨绔子弟当伴读。等他说完了,申屠安才道:“三郎君生下了就有失心之症,神智不清,直到半个月前,受到惊吓,才突然清醒。你现在能听懂他说什么,是三郎君拼命苦练的结果。为父是看着他从吐字不清,到能完整的说出一句话,你是没看到新都侯以及夫人当时的样子,可谓喜极而泣。就凭这次诊治,李家就能少奋斗三代人。”申屠安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拍在案几上。

    “这是什么?”

    “这是新都侯写给涿郡太守刘歆刘子骏的荐书,请刘明府收你李叔为徒,以为将来。”士农工商,按汉律,商贾乃是贱藉,商贾之人要摆脱贱藉,需要三代人不经商,才能成为齐民,也就是平民,之后才有资格被举荐出仕。由于商人入仕门槛太高,像桑弘羊那样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很多大商人就把钱花在赛马赛狗斗鸡,角抵蹴鞠上,经常一掷千金,或者花费巨资营造豪华庭院,那些儒生只有羡慕嫉妒的份,于是更加瞧不起商人,更加反对商贾之人为官。

    “为父之所以把你叫过来,是因为有个机会就在眼前。王安将来肯定是要入仕为官的,你做他的伴读,对你将来大有裨益,长安的楼护楼君卿就是明证。当年楼护通过王家,由医入仕。你同样也可以。”

    “楼君卿现在可是被免官为民。”

    “只要王家没倒,楼君卿就能死灰复燃。”

    “可孩儿不愿为官。”

    “朝廷收罗的天下医书,可都在天禄阁中放着,只有太医署的人才能进去。你想不想博览群书,想不想提高医术?”

    “孩儿明日就去给王安当伴读。”

    “还有一事要告诉你,有消息说,陛下正在寻找能治疑难杂症的大夫,送往长安,你父亲我治好了三郎君的病,肯定会被征召入宫,而你也需要找到靠山,保住一条性命。而保住我们父子的只有新都侯了。”

    王安这边,二丫也在抱怨:“这个申屠臣太没规矩了,见面不给郎君好脸色,板着一张脸,好像好像人家欠他钱。”

    “这不能怪申屠臣,我的病症毕竟不好听,信里不好明说。申屠大夫大概以为申屠臣会先去见他,没想到申屠臣先来见我,一看我这样子,以为又是个被酒色掏空了的人,不给我好脸色才是对的。若是他看到我的情况,还以为碰到了同好之人,那我就要把他赶走了。否则你们就要小心一点了。还有”王安看着二丫,“我已经跟田叔说了,田叔同意田大郎随我去王家庄了。等你及笄之后,我会请母亲大人为你做主,把你许配给他。从今天起,你就负责外宅了,多跟大丫学学如何管家。”

    第二天一早,申屠臣就来拜见王安,为自己昨天的失礼之处道歉,然后给王安认认真真的把脉,然后才告诉王安,由于以前无规律的生活,王安的脾胃比较虚弱,只能通过少吃多餐的方式慢慢过渡到贵族的一日三餐。没错,是贵族,此时平民是一日两餐,皇帝一日四餐。

    王安也很高兴,有个家庭医生随时跟在身边,活命的机会也大了很多。这时,田立带着十名护卫前来报到。这十名护卫都会骑马,能射箭,能近战,会追踪,都是跟匈奴,两羌打仗中活下来的,可谓精锐。人数虽少,却能以一当十,而不是田大郎这样的“水货”,好像感觉到了王安的轻蔑目光,田大郎叫道:“我也很能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