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老来子-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闻言,遂说道:“虽说你父亲他也就这样了,但是咱们荣国府也不让人小瞧的。况且,还有你舅舅呢,以往我在家的时候,他是最疼我的。”话虽如此,但是他难免带出几分不自信来,概因她前段时间回了趟娘家,这才从嫂子那里隐隐知道原来自家哥哥似乎在暗地里接触了皇十二子,如今新帝上位,正在发愁呢!

    好在王子腾是个枭雄式的人物,当初和皇十二子联系地也不紧密,见大势已去,立马就把所有证据销毁,直接倒戈。现在他在圣人那里倒是还有几分体面,只是发愁将来会不会显露出来。

    言语间似乎还有些羡慕荣国府贾攸,当初皇十二子更看重的其实是他,毕竟他掌控的吏部,可是关系重大。只是贾攸硬是顶着不肯,这下好了,虽说他不是九皇子的人,但是他也没有效忠其他人啊!

    圣人刚刚继位,也不好对前朝人事有太大变动,不然不是拐着弯显得不敬太上皇吗?太上皇可还在呢,他刚下台你就整治他的老臣,想来心情不会太好!

    但是要害地方也不能让那些站了队的人占着啊?贾攸就很重要了,一方面他是太上皇的心腹老臣,另一方面圣人对他的印象也不错。毕竟当年无论是在太子或是在十二皇子势大之时,贾攸都忠心耿耿地站在了太上皇这一方,丝毫没有站队的意思。

    因此,贾攸的位置可是坐得稳稳的。

    王氏自然心有所感,她知道自己的三叔是个有出息的,但是嫂子的一番话倒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三的本事。

    一直以来,她对贾攸的观感是复杂的,一方面,作为嫂子,有这么一个前途远大的小叔子作为对比,衬得自家老爷黯淡无光的,有时候她都在想,若是没有这个三弟,单单是对比老大,自家老爷说不定更受当年老太爷和现在老太太看重。毕竟贾政虽说迂腐,但是看着就比好色贪花的贾赦卖相好。自家的宝玉他们也会更受到老太太的喜爱。

    另一方面,她也知道荣国府三兄弟里头,贾攸是最有出息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位三叔,荣国府在这京里才立得直,站得稳。自家女儿在宫里虽说可以依靠她娘家兄弟的权势,但是娘家荣国府才是最要紧的。

    若是这样便也就罢了,但偏偏,贾攸还是个专情如一的好男儿,三弟妹苏氏,每日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又年轻又会打扮自己,王氏却成日里吃斋念佛的,又喜欢那些稳重的深色的衣服,跟她站在一起,硬生生被衬地大了二十岁。再加上大嫂小张氏因为是继室,年纪也不大。

    三位妯娌一起出去,反而是她显得年纪最大,被认成是大太太,虽然事实,但是叫她着实有些不忿。对苏氏的羡慕嫉妒也是再说难免的,偏生在女人可以比较的一切方面,无论是嫁妆、娘家、婆家的地位……她似乎都是完败的,自家女儿入了宫还没有拼出前程来呢,苏氏唯一的女儿就嫁进了王府。

    不过好在现在,她的女儿终于算是出头了!王氏暗想道。

    元春见母亲这么说,神情也有些淡淡的,也不愿意多言,遂转移了话题说道:“瞧我,说了这么久的话,还没问您呢,家中老太太他们都还好?还有宝玉,我入宫的时候他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啊!我在宫里也老是惦念着他们呢!”

第109章 王氏入宫母女私语(下)() 
王氏一听元春这话,顿时打起了精神,说道:“家里一切都好,不过原来老样子罢了。倒是宝玉,我瞧着这一二年间颇有些长进,听他房里的丫鬟说,这几日他日日都捧着书看,手不释卷的,我倒是生怕他累坏了自己,熬坏了眼睛。”

    言辞间,颇有些得意,在她看来,宝玉现在既然开始发奋了,那进益肯定是一日千里的。她又说道:“若非你父亲管教的严,宝玉现在自己又上进,我是真不愿意他这般辛劳的,左右咱们家也不必和那些贫寒士子争这些名头。”

    殊不知,在书房里,捧着一卷《大学》封面的《会真记》的宝玉不由打了个喷嚏。边上侍奉着的袭人见状,忙递上一碗温茶,说道:“二爷不是昨晚看书累了,这才不舒服了吧!要不要奴婢去请林管事叫个大夫来。”

    她是外边买进来的丫头,因为做事勤勉又不涂脂抹粉的,行事很是低调,被王氏看重送到了宝玉的房里,宝玉因为她姓花,取陆游诗“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诗意给她取了个名字为袭人,自此这袭人便在宝玉房里伺候了。

    因她素性温和,且行事周全,服侍妥帖,又是王氏赐下的,因而很快在宝玉房里做了执事的大丫头,博得了内外的一致赞赏。又因这袭人虽然相貌不算出众,但是在宝玉的一干丫鬟里也算是中上之资,她又温柔小意,很快便叫宝玉离不得她了。

    也是她见宝玉这几日日日看书,常有读到兴头上,兴致盎然之态,自觉二爷必是读书上进。

    宝玉闻言有些脸红,他这也就是欺负袭人不识字,虽然在自己身边侍候,但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其实是他专门让自己的奶兄弟茗烟到外边书肆里买的话本,就见那里边讲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风花雪月的情节,不觉入了神,越发兴致盎然。

    只是为了防备父亲检查,他还特意套上了四书的封皮。

    不过宝玉这个长于内宅的娇少爷是怎么接触到这些市井话本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后院李氏和赵姨娘的联手了,不过收买了几个小厮在宝玉回自己小院子的路上谈论些风月之事,勾起了他的好奇,这才沉溺其中。

    宝玉有些尴尬,说道:“无碍无碍。”好说歹说劝了袭人不要一惊一乍地叫大夫。

    袭人虽然口上应了,但是心里却默默打定了主意,等到晚些时候太太回来,自己定是要和太太说说宝二爷读书的辛苦。

    宫里,元春听了王氏的话,刚开始还有些欢喜自家兄弟出息了,可是听到后来,难免皱了皱眉头,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母亲对宝玉这般娇宠,怕不是件好事。

    想了想她说道:“母亲,虽说咱们家现在还算昌盛,但是到底将来是要分府出去的,宝玉身上还是要有个功名,这样才算是正途出身。你看父亲,这么些年蹉跎不进,不就是因为同僚觉得他是恩荫出身,瞧不上他吗?”言辞间,算是为贾政的不出息找了个借口。

    王氏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我的儿,你说的有理,只是你珠大哥哥因为读书坏了身子,我实在是不愿意宝玉走上他的老路。”

    元春听到母亲这般说,也不由停住了话头,怔住了,是啊!贾珠的事,是整个二房永远的痛。就是因为熬尽了精血读书,生生将二房最有出息的子嗣给废了。

    元春不由想到:若是哥哥当初没有坏了身子,如今也该入场为官,成为自己的依靠了,自己在宫里想来也会更有底气些。

    王氏也是有些出神,饶是她心中坚信衔玉而诞的宝玉将来是个有大造化的。但是她也不能否认长子的优秀。或许,正是因为贾珠的遗憾,这才让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宝玉的身上。

    但是即便是这样,王氏在内心里还是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宝玉,的确比不上当年的长子贾珠。她唯一所期盼的,便是宝玉的将来,以及,现如今这个带给她荣光的女儿。

    发了会儿呆,王氏回过神来,说道:“瞧我,和你说什么呢!我的儿,如今家里一切都好,你不必挂念,只管在这宫里好好呆着,得了圣宠才是正事,我和你兄弟,还指望着你出息呢!”

    元春闻言,苦笑说道:“圣人对谁都是淡淡的,唯独只对皇后和大皇子另眼相看。对我倒还是不错,但也只是比着其他妃子来说。”

    抬头看了一眼王氏,元春咬了咬牙,暗声说道:“母亲还不明白吗?圣人在前朝看中谁家,谁就受宠。前几日周美人冲我抖起来,不就是仗着她父亲周侍郎受看重吗?前朝后宫,本就是互为依仗的。”

    王氏一听这话,顿时急了,说道:“你是说?”

    元春说道:“咱们荣国府,虽说名声好听,但是家里就那个样子,唯一指望的上的,不就只有三叔了?母亲回去后莫要再和三叔三婶过不去了。”

    见王氏要反驳自己的话,元春复又说道:“母亲不要争辩,您的心思我都知道,只是三叔自己出息,这才受老祖宗们的看重。况且三叔三婶对咱们二房,算是不错的了。不说别的,当年若不是三叔为女儿奔走,女儿哪有今天?您当初还抱怨呢?可是现在看来,要是赐给了十二皇子,不说位分。如今大局已定,我看十二皇子还上蹿下跳的,将来不定还有什么祸事呢!说到底,还是三叔的眼光独到。”

    听了元春话里的意思,王氏红了红脸,当初元春被赐婚的时候,自己的确在私下里和她抱怨了几句,如今看来,终究是自己妇人之见了。

    但是她还是有些不甘心,但又知道母亲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嘟囔道:“若不是你三婶他们老是站在大房那一边,我也不至于和她们闹僵啊!”

    元春闻言,心里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她虽然这些年不在家,但是在回家待嫁那段日子里也有所耳闻。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是她还是有几分不满:母亲成日里关注着这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结果是四处不讨好,得罪了这个又得罪了那个。

    也难怪三婶懒得搭理母亲,反而和大伯母关系要好。

    但是说到底,王氏再怎么样也是自己的母亲,她的举动,除了为自己谋利,余下的,都是为了二房她的几个孩子。

    元春仍然记得,当听闻自己被送进的不是预期的十二皇子府,而是九皇子雍王府时,父亲脸上的失望之色。三叔自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心力,又只是个隔房的叔叔,自然不好插手;大伯父贾赦也觉得有些丢人,当初送自己进宫去也是他默认的,只是没料到自己兜兜转转,若是当初没进攻,嫁的也就是这档次吧!

    只不过现如今多了一道圣旨遮了羞罢了。

    唯有母亲,虽然失望,虽然难过,但是还是打叠起精神来为自己拾掇嫁妆,和大伯父他们据理力争为自己争回了一份不简薄的嫁妆,还偷偷地塞了不少私房钱给自己。

    好在老太太对自己有几分愧疚,三叔也默认了此事,自己这才能够风光地进门,在雍王府里立下根脚来。

    因此,尽管知道母亲行事颇有几分不妥,元春还是不忍心责备她,况且听了王氏这番话,知母莫若女,她心里也听出王氏有几分妥协之意在里边了。

    元春心里宽慰了许多,不管怎么说,母亲还是愿意为她做些牺牲的。

    她随即又宽慰道:“母亲您也不必对三房低声下气的,不过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罢了。左右都是一家人,还能有隔夜仇?况且现如今虽说女儿不得盛宠,但是除了皇后外,也没有其她人得宠啊!女儿到底已经在宫里立住了,皇后年纪也不小了,咱们的日子还在后边呢!”

    王氏听元春这么一说,也不由遐想起来:是啊,好日子还在后边呢!到时候,宝玉有了出息,元春在宫里也有了造化,自己有了这一儿一女,谁还敢给自己脸色看?

    这样一想,脸色也好看了不少,说道:“我这都是为了你,也罢,不过是交好三房而已,我还是做的到的。”

    元春虽发觉母亲的想头似乎有点不对,但是见她想得开,倒也不甚在意了。

    接下来,母女两个又说了许多的私房话,王氏虽说不得丈夫喜爱,但是王氏秘传的许多美容秘方还是有不少的,她又在前段时间费劲心思搜罗了不少,通通都拿出来交给了女儿。

    又从怀里拿出一叠子银票来,说道:“我特意取了五千两银子出来,特意兑成了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的散钱,你先拿着,若是皇后娘娘允许,下个月我还会递牌子入宫的。若是到时候还不够,我再想法子送些进来。”

    元春接过王氏手中的银票,没有推辞,入宫时日虽然不长,但是她手上散漫,宫里上上下下需要打点的也不少,加上她在王府里也撒出去不少,着实有些吃紧了。

    说实话,若不是圣人批准了亲眷入宫看望自家姑奶奶,元春还要发愁该怎么往外边送出消息去。虽说自己知道家族在宫里有几个人,还是当年老太太见自己要入宫了,偷偷告诉自己的,但是自己是轻易不敢妄动的,生怕引起警觉。

    母女两个又说了不少话,很快便到了离宫的时刻。

    虽说有些不舍,但是想到若无意外,下个月想来母女还能够相见,离别之意算是解了不少。

第110章 贾母告诫王氏语() 
待王氏回了荣国府,刚进了大门,还未到自己的院子,便见到林之孝家的站在门口等着自己。

    她见了王氏,忙上前鞠躬请安问好。

    王氏因今日见了女儿,正志满意得间,见了林之孝家的,虽然往日因为她不是自己的人,和周瑞家的有些冲突,彼此间有些龃龉,想来不爱搭理她,但是今日心情不错,倒是难得的点了点头,倒叫林之孝家的唬了一跳:二太太今天,画风不对啊!

    但是到底有任务在身,她也没来得及多想,而是恭敬道:“二太太,老太太吩咐我今日在这里候着您,待您从宫里回来便去见她。”

    王氏顿时心知肚明:必是有关元春的事情。

    一时间得意莫名,如今她女儿出息了,老太太也看重自己了。但是这么些年过来,吃斋念佛虽说没有磨去她内心的不平,但是面上她已经可以掩饰自己了、

    她点点头,没有过分明显的情绪,只是嘴角微微上扬,语气也轻快少许,说道:“行了,我知道了。待我会房里换了衣裳便去。”

    林之孝家的闻言遂点点头告退了。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王氏这才到了贾母的院子里。她只穿了件家常的衣裳,面上却半点没有贾母所揣测的洋洋自得之意,反而显得沉静了许多。贾母不由多望了她几眼。

    对这个儿媳妇,她是失望的,尽管相比下,她对二子没有对幼子这般关怀备至,但是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而这个媳妇,眼大心空不说,又经常犯蠢,拢不住自己丈夫的心,虽说是国公爷当年亲自定下的婚事,到底意难平。只是自己平日里眼不见心静罢了。

    可是今日这么一看,倒是让自己改观不少,看上去改了不少。

    想到这些年王氏也算是独守空闺,不得丈夫宠爱,贾母的脸色未免缓了缓。

    王氏进了屋子,见里边只有贾母一个人,旁边只鸳鸯一个丫头服侍着,老太太看自己的脸色倒是前所未有的温和,心里不免自得:果然,自己闺女有了出息,老太太看我的眼光也不同了。

    但是面上却不显,而是恭敬地和贾母请了安。女儿元春说的没错,现在她们二房不显,还是要依仗着府里的权势。这样一来,不过是伏小做低罢了,自己忍了!

    贾母叫了王氏起来,又让她坐在自己下首,方才问道:“今日你入宫里去,元春可还好?”这次入宫,荣国府只去了王氏一人。

    概因贾母年岁已高,府里其他人都不愿意让老太太操劳,入宫这件事看着荣耀,但是着实是件苦差事。且不提一大清早便要入宫在宫门外等着,入宫之后又要排着号先给皇后娘娘请了安,这才能够去其他宫里见亲眷。

    宫里这么大的地方,每座宫殿之间自然是相距甚远,偏生在这宫里,除了圣人和皇后娘娘,其他人都没有资格在宫里乘坐轿子等代步工具。

    这样一路下来,不知道要费多少心力,让贾母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入宫去遭这个罪,贾攸是不忍的,因此便早早劝说了贾母。贾赦自然也是赞同的,虽也有些许关爱母亲身子的因素在内,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不想老二通过这件事抖起来。好家伙,不过是个美人,便叫母亲不辞辛劳地入宫觐见,这该是给了二房多大脸!

    苏灵珊是懒得搭理这些事,她自幼出身书香门第,对风骨看得重,自然看不上卖女求荣的破事,虽说对侄女有点善意,但是她的确也不大愿意入宫,倒显得自己有多热切想要攀附贾家这位姑奶奶似的。况且,最近,她的媳妇程氏刚刚给儿子贾瑾生下一个儿子,她忙着带孙子还来不及呢!哪里有空关注二房一个入宫当美人的侄女。

    至于小张氏,她是刚刚被爆出了喜讯,竟然是老蚌含珠,有了身孕,这可惊着了不少人。要知道,小张氏加入贾家这么些年都没有诞育,大家都以为她不会生了。要不是因为她是继母,上边贾赦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少不得被人指责。

    好在她性情温和,行事有度,兼之对两个继子和一个庶女俱是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得了不少好名声和赞誉。大房的两个儿子都对她十分恭敬,甚至胜于对贾赦的。

    而这时候被爆出有孕,的确是惊着了不少人,尤其是贾赦,他是知情的,自然知道继妻的底细,原本是对她根本没有抱着什么指望的。谁知道竟然有这个意外之喜,当然,更重要的,自然是对自己能力的洋洋得意,要知道自己可是年过半百了,可见自己还是老当益壮的。

    至于大房的贾瑚、贾琏他们,虽说有些惊异,但是确实为继母高兴。

    至于担忧,有什么好担忧的?贾瑚自己有出息,连儿子都生了两个了,还用担心继母肚子里那个不知道男女的孩子?且他和继母关系不错,也乐得继母能够有个孩子,也算是有个依靠。

    至于贾母,多个孙子或是孙女,多子多福,自然是好事。

    因此,小张氏现如今在府里算是极被看重的,且因为要养胎不能多加劳累的缘故,她还主动把手里的管家权交给了大儿媳陈氏。毫不留恋之态,着实让人惊异,陈氏对婆婆的爽快也是欣喜,自然是投桃报李,经常得了什么好东西便给小张氏送去。

    婆媳两个的关系,倒是愈发地好了。只是因为怀孕,小张氏自然是不能入宫了,免得冲撞了。

    王氏虽然不豫大房和三房对待女儿这件事上的冷淡,但是难得进一次宫,她自然也想要和女儿说些悄悄话不让他人知道的。因此,此番只有她一人入宫,也算是满足了她的小心思,两相得宜了。

    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