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老来子-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做得十分雅致,看着也让人赏心悦目。

    亭子周遭一圈俱有连在亭子上的横板作为凳子,坐在上边可以赏鱼观景。因为怕鹏和年纪小不小心落水,黛玉特意嘱咐了他,让他坐得莫要太靠外,安置他坐在了亭子中间的石凳子上。

    亭子中间只一张圆形的石桌子,上边是早已经刻好的象棋棋盘。

    见两人坐了下来,后边一个婆子随即拎着一个饭盒上来,端出了不少点心,紫鹃又端出了一壶凉茶。

    走了这么一圈,黛玉也觉得有些渴了,端起凉茶喝了一口,说道:“迎春姐姐她们呢?可是闻过她们要来吗?”

    紫鹃笑笑,说道:“姑娘突然心血来潮想来游园子,府里几位姑娘可不一定得闲。我已经交流雪雁去问了,姑娘且等等吧!”

    黛玉闻言,也知道这是正理,遂不说话,只是自顾自地逗起了小鹏和。

第123章 望春园游记(中)() 
不多时,忽然原处传来喧闹声,黛玉定睛一望,只见到两个妙龄少女相互说笑着往这边走来,后边还跟着几个丫鬟、婆子,倒是有不少人。

    这二人,赫然便是迎春和探春姐妹两个。

    姐妹几个目光一对,皆是一笑。随后,两人携手便上了亭子。

    探春快人快语,率先说道:“林姐姐好,今日怎么有些闲情逸致出来玩。”说着,又看了看黛玉边上的小鹏和,说道:“原来是秦弟弟来了啊!”

    黛玉还未回道,便听到迎春后边温温和和地说道:“秦弟弟素来喜欢林妹妹,林妹妹也对他关爱有加,自然有这个兴致了。”

    黛玉闻言,一笑,说道:“亏我兴致冲冲地请了两位姐姐来,嘴里竟没个好话。”她低下头看着鹏和说道:“小鹏和你说是不是?”

    鹏和虽说年纪小,但是颇为懂事,知道黛玉不过是在说笑,抬头笑笑,却不接话。

    探春进了亭子,坐在石凳子边上,看着黛玉笑道:“姐姐可别冤枉我,不过是句玩笑话罢了。倒是林姐姐此番邀我们来,不会只是邀我们来看风景吧?”这两年,随着她越发长大,对自己的处境也更加了解。虽说心中对自己的出身仍旧有些怨念,但是她也知道家世、出身是不可更改的,自己所能够做的,不过是在接受现状的前提下努力为自己挣出一条出路来。

    再过几年便要及笄了,探春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一番,不然让嫡母王氏随意许了个外表光鲜,内里草包的人家,那自己的后半生可就毁了。

    想到这里,她扭头瞥了迎春一眼,心中却有几分羡慕,说起来两人的处境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庶女。不过迎春的运气却比自己好得多,她生母早逝,没有亲生母亲为她打算,虽说大老爷不管她,但是她也是大房唯一的闺女,又被先前没有生育的大伯母的一手抚养长大。有了这份情分在,尽管现在大伯母有了身孕,但是母女两个到底处了这么些年,有这个情分在,大伯母也不会亏待了迎春。

    自己就不好说了,尽管自己生父犹在,但是这么些年下来,自己也算是看清楚了他的性子,也不指望他能做主让自己嫁一户好人家。毕竟连嫡出的大女儿都叫她卖进宫里去了。尽管大姐姐现在熬出了头,但是想到她近十年的蹉跎,探春还是有些不寒而栗。

    至于嫡母王氏,她也心知肚明,尽管外人看来母女两个表现的十分亲热,她也表现地对嫡母十分濡沐的样子,但是她明白,不过是做出来的,嫡母这么做,大抵是为了做给生母赵姨娘看的,将来怎样未可知,但是想来也不是什么好的。

    生母赵姨娘虽说对自己似乎还有点舔舐之情,但是平素行事太过粗鄙,自己本就是个庶女,若是叫人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拎不清的姨娘,难免会叫人质疑自己的教养。因此,只好远着了。

    整个二房里,称得上是个人物的,在她眼里,大约便是珠大哥哥了,作为二房里唯一有功名的人,偏生身子羸弱,也不掌家理事,自己和他也没什么交情,毕竟岁数相差的太远了。

    因此,探春这才意识到自己若是想要有个好归宿,指望二房里几个人没什么希望的。因此她这几年往老太太身边呆的时间越发长了,一来是指望有个国公夫人教养的名头,林家将林妹妹放在贾府里不就是为了这个?不然林家在京中又不是没有宅子,黛玉的兄嫂都在呢!二来就是希望老太太垂怜,给自己寻个好归宿。

    只是老太太年岁大了,等闲也不出门交际了,闺阁女儿若是想要出门,那必须要有一个女性长辈带着。王氏她是不指望了,她近年来吃斋念佛的,真不怎么出门了,就算出门也不一定带着自己。

    算来算去,也就只有伯娘和婶娘了,也因此她对这两位长辈越发恭谨。不过近日里得了消息,林姐姐的母亲,自己的姑母也要上京来了,也是一条出路,她想到,要知道林姑父早就是二品大员,姑母也是二品诰命,若是她能出手,自己也能有个出路。

    因而,这些年来,她倒是越发收起了前些年的不甘和怨气,只是对迎春和黛玉几个姐妹也没有之前的刻薄,反而交好了许多。姐妹几个相互礼让,感情倒是比先前好了不少。

    对于探春的想法,黛玉是不得而知的,毕竟她作为二品大员家千金大小姐,金枝玉叶的,从小娇宠着长大,便是后来被送到京城和家人远离,但是有贾母关照,舅母慈爱,哥哥宠爱,尽管心中有些思亲之意,也没有太多愁绪,从未为自己的前路担忧过。哪里能够体会到作为庶女的探春心中的惶恐和不安。

    不过这些年来,随着探春的主动示好,两人的感情倒也不错,毕竟家里就这么几个姐妹。

    黛玉摇摇头说道:“倒也不是。”指着边上的鹏和说道:“这孩子上次来的时候便求着我教她下棋,偏生上回有些琐事耽搁了。今日里天色正好,我便琢磨着咱们这望春园里正好又一副棋盘,又有这小池碧荷之景可赏,索性也请了姐姐和妹妹前来,算是做个示范,叫鹏和好上手些。且这大好景色,何不畅游一番?”

    鹏和立在一边,闻言也是笑着拱手说道:“还请几位姐姐教我,小弟感激不尽。”

    迎春和探春相视一笑,说道:“敢不从命?”

    索性,探春和黛玉相对而坐,边上紫鹃捧上一副旗子,将旗子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桌上。

    迎春拉着鹏和坐在一边指点,说些棋子摆放之规则云云。

    鹏和在边上听得认真,遇到些不懂的还出口问上几句,迎春也是耐心温和地一一回答了。

    之后黛玉和探春也不言语,只是相互礼让一番,黛玉先走一步。

    探春也不客气,随即跟上。

    鹏和懵懂地看着两人的棋路,迎春搂着他,一一指点他每一个棋子的走法,如此这般。

    鹏和也是个聪慧伶俐之人,黛玉和探春不过下了两局,他便对规则有些了解了,见他跃跃欲试的样子,黛玉一笑,说道:“鹏和,来,你试试。”说着让了自己的位置。

    鹏和欢跃地上前,替了黛玉的位置,也不客气,和探春厮杀起来。

    虽说只是初学,算是初窥门径,但是好在他素来机警,又有探春可以让着他,两个人下的,倒也是有滋有味。

第124章 望春园游记(下)() 
玩了好一会儿,黛玉正移动一步,嘴含笑意道:“将军。”

    鹏和左右看看,才发现自己又陷入了死局,可怜兮兮道:“林姐姐——”单单她和黛玉两人玩,他便已经输了五局了,更别加上刚刚和探春玩时输掉的那几局。

    正在这时,边上紫鹃端上茶水点心,说道:“几位姑娘,秦少爷,先歇歇吃点东西吧!”

    鹏和闻言,忙欢呼一声:“我要。”捡了两块糕点吃。

    黛玉也有些累了,停下手,说道:“便这样吧!大家也歇息一会儿。”

    探春和迎春在边上观战,时间长了,也觉得无趣,遂点头应了。

    休息了片刻,迎春率先发出邀请,说道:“日头还好,几位妹妹不妨和我到园子里转转。”

    想想确实无甚要事,黛玉和探春遂点头说道:“甚好,甚好。”

    至于鹏和,那自然是跟着几个姐姐走了。

    一行人光是姑娘、少爷便有四人,加上随侍的丫鬟婆子,前边开路的,后边等着吩咐的,拢拢总总,约莫好几十人,一下子,园子里便热闹起来。贾家这园子虽说面积不小,但是因为凿了池子,又多树木、花石装点,看着的确是花团锦簇,只是一点,给人通行的都是小道。

    若是几人赏景,那的确是一大乐事,别有一番风味。

    便是只有黛玉姐妹几个在,叫几个丫鬟婆子守住园子门口,莫叫外边的男丁闯进来即可。每人身边只带上一二贴身服侍的丫头,也是恰到好处。

    偏偏今日带了鹏和前来,因为年纪小,需要有人照看,自然不能让几位还未出阁的姑娘家来,因此随身服侍他的人便不是小数目。

    因为风景好,众人的心情也不错,服侍的丫鬟婆子们也因为无甚要事,只是跟在边上以防万一,倒是有几分闲情逸致。

    黛玉几人对园子的风景点评一番,互相印证,倒也兴致勃勃。

    一时间,园子里热闹喧哗起来。

    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中。

    薛宝钗坐在屋内,正和薛姨妈谈些家里铺子上的事,她叹道:“母亲,你也管管哥哥,铺子上的老掌柜昨儿又来说了,哥哥又从账上提走了五百两银子。”

    这两年,虽说在她和薛姨妈母女两人勉力维持这个家,也给薛蟠定下了限额。刚开始还是卓有成效的,除了薛姨妈偶尔心疼儿子偷偷塞些私房钱,但那也是有数的。但是好景不好,薛蟠成日里在外边游荡,也不知道听了谁的挑唆,竟是学会了些歪招。

    既然家里的账房在薛姨妈的命令下不敢给大爷支钱,薛蟠竟是混不吝地跑到了自家在京中的铺子上直接取钱。

    饶是铺子上的老掌柜们抬出了薛姨妈的命令,也被薛蟠一句“我们自家的铺子”、“你们不会是想要侵占”云云的话给寒了心,索性也就不阻挠,任凭薛蟠自取了。只是少不得要到薛姨妈这里哭诉自己的“无奈”。

    薛姨妈也无法,只骂了几句“孽障”,也不多说什么,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舍不得责备。

    但越是如此,下边的人越是寒心,对铺子上的事也不大上心起来。

    要知道,薛家从金陵北上入京来,原先在金陵的产业,除了祖宅和祭田没有变卖,也就剩下个几十顷的小庄子,也是看在金陵多仕宦,且南方水土肥沃的原因,地价相对昂贵,且卖出去容易,买回来却是难了,更何况是这样连成一片的好地。若不是薛家当年从龙有功,且战乱刚息之时没这么多大户,怕也抢不到这样的地产。

    金陵到底是薛家的老家,尽管打定主意要带儿女在京中投亲靠友、发展,薛姨妈也不舍得将这么好的一块地卖了。薛家又不缺钱,留着传给子孙再好不过了。

    余下的铺子、庄子俱是发卖,家里的老仆或是守着祖宅,或是打发到庄子上去,其他的多是遣散了事。

    能够带入京城的管事都是忠心耿耿的老掌柜,便是当年薛老爷在时,对他们也是礼遇有加。说实话,若不是看在当年薛老爷的知遇之恩上,像他们这样的老管家、老账房或是老掌柜,都是极抢手的,到哪里不受欢迎?

    薛家不过是因为死了当家人这才往外放人,他们家铺子上散掉的人,人品上并无瑕疵,很受大户们的青睐。

    也就是说,现如今薛家的收入来源,不过是京中的五六个铺子,有几个老成的掌柜打理着。因为在京中并无甚靠山,薛姨妈还悄悄给了王氏二成的干股。只是这京中大大小小的商铺,谁背后没个关系啊?该有的孝敬钱也不能少,毕竟“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做生意,本就讲究低买高卖,把握需求。当初薛老爷在的时候,对这方面很是敏感,就是没察觉到市场的风向,凭借着多年的人脉积累和上下打点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但是等到他去了,薛家的生意便没了方向,时常有货物积压,又有各路小鬼上门,生意日渐萧条了许多。如今可好,薛蟠时不时直接到铺子上取钱,那可都是进货的钱,本就货物积压,这下连周转的本钱都被少爷取走,这些掌柜的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力回天啊。

    当年薛家一家人带入京城里来的时候,光光是带在身上的银票便有百万之巨,加上薛老爷早前在京中置下的五六间铺子,刚开始一年也有万两白银的收入,只是如今越发少了。

    薛姨妈虽说只是个妇人,但也明白不能坐吃山空的道理,索性托了娘家二嫂子,也就是王子腾夫人,在京城外边置了几个庄子,合起来大约有30顷,也就是3000亩的样子,虽说京中土地比不上江南丰饶肥沃,但是因为京中多达官显贵,都是几代的家业传下来的,因此均价也要二三十两银子一亩。

    加上薛家人初来乍到,又急着置产,溢价了不少才买下这些地。算起来,林林总总,上下打点,中人回扣,用了将将十万两银子才买下这些地。

    但是来京中也有些年头了,虽说薛家母女平日里过得不算奢华,但是耐不住家里有个败家子,单单薛蟠每年的用度,便要上万两银子。加上薛蟠在外边惹事的赔礼,亲朋好友间的走礼,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现在母女两个对坐着,查点起家里这些年的开支,也算是算算家底。

    薛姨妈板着手指头说道:“虽说咱们家底子厚,当年北上,咱们带了一百二十万两的银票,但是这么些年下来,妈手里剩下的银票大约还有八十万两左右。”她叹口气道:“比起你父亲在的时候,咱们家真的是败落了不少。”

    薛宝钗惊道:“妈,怎么就剩下这么点了。”

    她虽然没怎么仔细看过账本,但也知道自家这两年的开支大头,实在城外那块地上,但也不过十万两左右啊?余下的钱都用在哪里了?

    薛姨妈叹口气道:“当年你哥哥出了事,光是你舅舅那里,我就送了十万两银子求他帮忙打点,置地用了十万两左右,还有咱们零零碎碎的花销,你哥哥在外边的用度,又是十万两左右。”

    薛宝钗皱了皱眉头,说道:“那还有十万两呢?”

    薛姨妈闻言,舒展开眉头说道:“这笔钱倒是花的值,你姨妈家元春姐姐入宫做了贵人,正是要上下打点的时候,偏生贾家规矩言,你姨妈不好从公中拿钱,我便借了她十万两。”

    说着,她喜滋滋地说道:“宝丫头,若是搭上了这条线,让宫中娘娘做主,你的终身,娘也就放心了。”

    薛宝钗闻言,知道母亲话里的意思,大约便是她和宝玉的事情,只是王家姐妹两个的心照不宣。薛姨妈或许以为自己送了钱进去便能定下这桩婚事,将来也好指望女婿家多拉拔拉拔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

    只是薛宝钗内心疑惑:她在贾家客居也有些年头了,怎么看,贾家第三代男丁中,三房瑾哥儿的不必说,进士及第,光耀门楣。大房的瑚哥儿和琏哥儿虽说读书上不长进,但是身上也挂着差事,据说也是极精干的,至少顶门立户不在话下。

    二房的珠大哥哥也是举人出身,若非身子差,想必也是能够金榜题名的,只是可惜了。但饶是如此,贾珠也算是个有担当的男人。独独贾宝玉,成日里只知道窝在家里,长大这么大,连童子试都没有参加过。他又秉性温柔,好听点是怜香惜玉,不好听便是懦弱无主见。且自己都听说了,姨妈将他的贴身大丫头的月钱都涨到了二两银子一吊钱,将来自己若是能够进门,能插的进去吗?

    想到这里,薛宝钗也有些失望,她嫁给宝玉,真的是好归宿吗?母亲只听姨妈讲说宝兄弟“衔玉而诞”、“将来有造化”,又念着宫里元春的威风,便对此事上了心。只是宝钗内心还在怀疑,自己将来会不会后悔。

    只是她知道母亲算是上了心,也听不得自己的劝,况宝玉在怎么说也是荣国府出身的嫡出少爷,好歹有个国公府在背后撑着,又有个嫡亲姐姐在宫里服侍圣人,便是本人不怎么出息,薛宝钗也明白,若非母亲和姨妈是两姐妹,单单还是论门第,自己配宝玉,也有些高攀了。

第125章 算家当母女忧心(上)() 
尽管心中满腹疑问,但是到底是个女儿家,饶是宝钗平日里有主意,也不好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些什么,只好按下心中的不安,转过话题说道:“也罢,妈妈,只咱们家的钱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哥哥到底年轻还有些不懂事,越是这个时候,您越发要当好这个家。姨妈那里,你也不必表现地太大方,显得咱们家是冤大头似的。”

    薛姨妈听了前面的几句话,连连点头,她也觉得自家这般坐吃山空下来不是个事,这几年来,她也觉得自家的钱老是大把大把地撒出去,也没见到什么大笔的收入,这才想到和女儿坐下来盘算盘算家当,可不能再这么散漫下去了,蟠哥儿还没有娶媳妇,宝钗还没出嫁,都是大头。

    但是听到后面,她沉默了少许,这才说道:“宝丫头,你说的有道理,只是到底二太太是你亲姨妈,不过日后,娘想明白了,的确不能太散漫,不然有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呢!”她也回过神来,十万两的银子,的确太多了,自己的好姐姐可是连张欠条都没打呢!虽说自己为着宝钗,也不指望姐姐会还钱,但是这笔钱的确不是个小数目,自己答应地这么爽快,不经意间倒是漏了富。

    况就是给了这笔钱,薛姨妈也要思忖思忖,真的有这个效果吗?宝玉便是在贾家不受宠,到底也是国公府的嫡出少爷,他的婚事,虽说府里老太太想来不干预孙儿们的婚事,但是谁能保证她不会插手呢?还有贾政,他是生父,素来清高,对商人向来看不上眼,自己是商户人家,他会愿意让儿子娶一个商女吗?

    尽管薛姨妈天天口头上挂着宝钗“若不是生在咱们这样的人家”,必然会“如何如何”,对自己的女儿,那是信心满满,但是心里面,她还是不得不承认,门户之见的杀伤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