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新的一年到来,那夏季的烈日使得路人的衣服越来越薄的时候,刘表终于是病逝了,享年63岁。
继承人毋庸置疑,却是次子刘琮;至于刘琦,此刻已经在汉庭当了一个郎官,生活还算过得不错,总算是衣食无忧。
只是刘表的是,牵扯的就不仅仅是继承人的更替那么简单了。
几乎是刘表去世的第三天,朝廷就下了旨意,任命贾诩为荆州刺史,替代已经去世了的刘表。至于为什么堂堂楚国居然不能由太子即位,官方的说法是:‘刘表的出行仪仗僭越了,所以剥夺了他的王位,封为郡王就算是看在大家都是亲戚的面子上了。’
然后在第五天,吕布大军就集结完毕,阎行充当先锋大将,领五千铁骑杀向了上庸。
蔡瑁和蔡夫人眼看好不容易得到的荆州,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要拱手让人了,那里应肯?也不知道谁出了个馊主意,最后蔡瑁派遣大将苏飞带兵冒充游寇,对阎行军进行袭扰。
结果可想而知,苏飞的身份很快就暴露了,迎接蔡瑁等人的不过一纸诏书:要么投降,要么夷灭三族。
在蔡瑁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却是动了。
在得知蔡瑁居然公然派兵攻打朝廷军队的时候,刘备率先发起号召消灭蔡瑁,结果这仗是越打越向南了。显然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什么消灭蔡瑁,而是占据荆南四郡。
张舍也第一时间派遣大将李进攻打了新野,然后以新野为据点,对襄阳发起进攻。而口号,无耻的使用了‘响应刘皇叔的号召!’。不过至少,他真的是对蔡瑁发起了进攻。
孙策也没有闲着,第一时间派遣大将黄盖、朱桓攻打江夏。黄祖和孙策有杀父之仇没办法投降,所以死守了江夏,只是最终还是孤军无援的情况下,被黄盖攻破了治所西陵,黄祖被朱桓一箭射死。
大家明显都在玩时间差,趁着圣旨没有下来先攻下地盘。随后朝廷要任命谁当刺史就让他当,反正只怕到时候刺史府衙都不能设在襄阳了。
换言之就是朝廷虽然有对荆州名义上的占有权,实际上整个荆州早已被张铭等人瓜分完毕。至于朝廷任命的刺史,只怕也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主了。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二十章 荆州易主讨贼诏出
最近蔡瑁衰老了不少,好不容易混成了楚国的兵马大元帅,结果蓦然发现这个还没有坐热的位置,已经面临着被摘下来的危险。荆南四郡已经被刘备攻破,这个无耻的刘家亲戚口号更加无耻:‘北方西方自有张铭、孙策为国效力,为避免人多手杂误伤忠臣,所以只能南下将蔡瑁余党清剿。’
这个可以说根本就是一块遮羞布的东西,却是让蔡瑁想发火的发火不起来。要是以前他绝对率领荆州精锐南下,攻打这个没多少兵力的刘备。
可如今江夏已经被孙策占领,张舍已经率兵濒临襄阳,如今可以说还能在控制范围内的,就是刘磐镇守的江陵了!
如今,蔡瑁不得不和蒯氏兄弟商量,是要在襄阳与张舍军决一死战,等待江陵援军到来里应外合一举赶跑张舍,然后慢慢对付江夏和上庸的敌军,最后在集中优势兵力南下荆南好点呢?还是干脆南下江陵躲避一番先呢?或者干脆找一个新东家投靠了算了呢?
要打不是不行,不过打之前蔡瑁和蒯氏兄弟还是查看了一下国库,他们要知道这里还剩下多少钱,才能确定是不是要这场仗。
结果一看,蔡瑁心中憋了很久的那口气,终于还是得在心中憋着。
无他,只因为整个国库空荡荡的,空荡到蔡瑁和蒯氏兄弟看着都觉得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这还是繁华的荆州吗?为什么会这样子?”蔡瑁终于还是忍不住大叫了一声。
那繁华的街道,那琳琅满目的商品难道是假的不成?为什么这样繁华的荆州,多年来却没有给荆州带来一丝一毫的赋税?
“德珪啊……你忘记那些来自兖州和长安的商品……”蔡瑁身边的蒯良淡淡咳了一下,点了点蔡瑁。
蔡瑁猛地一震,这才想起来,市面上的商品差不多九成都是来自长安和兖州的进口货,本土已经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是一些土特产什么的。
要说这样其实也没什么,因为既然有店当然就有税收。可偏偏这些店的经营者都是蔡氏或者蒯氏门阀的族人,或者投靠两家的世家开设的。
须知荆州一兵一卒都在蔡氏手中掌握着,税吏则在蒯氏手中掌握着,这样两家合力,这些店铺哪还有税可以收上来?
商税收不上来,农税当然也不是没有,只是每年荆州各地上报上来的兵器老旧要求更新换代,再加上荆州并没有炼钢的工厂,所以为了不吃亏,蔡瑁只能在张铭那边进口先进的钢制武器,将士兵武装起来。
当然,过程之中的一些火耗什么的,那是再说难免的。要不是这样,蔡瑁那么积极更换士卒武器兵甲干嘛?!就这样农税也就差不多花的七七八八了,剩下那点也差不多就够刘表王府的一些基本开销而已。
大量的利润和赋税都通过走私和逃税流入了蔡氏和蒯氏门阀手中,两家是肥了不少,至于刘表会不会哭,其实蔡瑁一直没有理会。
可以说,直到自己开始当家了,才知道没钱花的痛苦。可问题是那多年偷漏下来的赋税,蔡瑁可能自己吐出来?或者让那些接受自己庇护的门阀,甚至是身边的蒯氏门阀吐出来?
如今楚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间,蔡瑁要做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至少有那么多家族的支持,自己就算投靠了新东家,也不至于被冷落了。
如此,当然也就不能在他们那里将钱拿回来。
其实由此也可以看出,蔡瑁一开始就没打算过抵抗,投降依然是他的第一选择。而第二个选择,则是他在权衡是立刻抵抗得利更多,还是抵抗一番之后再投降获利更多的产物罢了。
不过如今已经不需要烦恼了,因为就现在荆州的国库情况,下一个月估计这些老丘八们就没有军饷可得了。到时候他们一旦闹起来,自己一点点的政治资本都要没了。
“我说蒯良啊,你说我们投靠那个新东家混得更好点?”转过身来,蔡瑁那原本誓死抵抗的豪情壮志,在这一刻一百八十度***了。
“呃……刘备估计首先不需要考虑,那么需要考虑的大概也就是孙策和朝廷了,选一个吧!”蒯良考虑了一下,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为什么不是张铭?”如果说政策上而言,蔡瑁觉得投靠张铭更好点。毕竟他和蒯氏兄弟早在几年前就转型了,两人已经从地主世家变成商人世家了。
“只因为张铭麾下猛将谋士如云,我等这等已经年过半百的前去,只怕也得不到重视。德珪,难道你指望就这样淡出政坛,安心在地方担任一个小吏,就这样草草过一辈子不成?”蒯良“不行!绝对不行!其他还好商量,就是这个绝对不行!!”蔡瑁一听,立刻摇头大叫。
“孙策虽然得到扬州交州,但这两州地广人稀,汉人没有多少。加上本土的张顾朱陆四大家族,孙策需要提拔其他州郡的世家子弟进行抗衡那是必然的。如此,我等投靠,他当然欢迎;至于朝廷就更容易了,最佳的可能当然是我等继续留在荆州听用;最差也是在朝堂之上纵横,或者在地方当一个郡守什么的。朝廷刚打下益州没多久,那里也需要大量外地士子进行制衡,我等投靠,哪里不会有我们的份?”不得不说,蒯良对局势看得非常的通透。
“既然如此,我等是投靠孙策还是朝廷?”蔡瑁有点焦急的问道。
“朝廷!朝廷如今当权的是杨太后,她需要更多支持她的。只要以这个为筹码,我们想要在哪里都由我们说了算;相反我等投靠孙策,或许有可能会被掉入扬州或者交州听用。但也有可能是继续留在荆州,作为先头部队抵抗张舍与朝廷大军的入侵。
就愚弟的意见,就是宁愿绝对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要将自己的未来赌在不确定的主公身上!”蒯良说到最后,眼神里面已经露出了一丝狠辣。
“子柔之言极有道理,如此,我等就立刻上书,投靠朝廷!”蔡瑁就蒯良那么一点拨,已经明白了其中关键。
“事不宜迟,去吧!”蒯良淡淡说了句,然后拱手告辞了。
蔡瑁自国库出来,二话不说就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好说歹说总算是让蔡夫人松了口,挥泪答应了蔡瑁。
于是蔡瑁也就事不宜迟地前往楚王书房,写了一封投降状,然后盖下了楚王大印。并叫来了一个蔡家的心腹,送去了上庸。
一开始这个封信到了吕布手中,他怀疑这是不是蔡瑁诈降,于是将信交给了贾诩校验。
“这封信,极有可能是真的!蔡瑁此人远非壮年,进取之心早已磨灭多时。此刻无非是趁着手中政治资本还算充裕,所以想要换取一个更好的投降条件罢了。”贾诩看了看信,微笑着递给了吕布。
“如此,就将此信交给长安朝廷吧,让他们自行定夺去!”既然贾诩已经如此断定,那么吕布当然也就肯定了这封信内容的真实性。
如此又过了三天,当这封信和荆州现状的情报来到了长安杨太后手中的时候,杨欣足足考虑了半天的时间。最后还是下诏,同意蔡瑁投。
任命蔡瑁和他的老搭档张允为朝廷水军统领,在渭水组建水军进行训练。同时封蔡瑁为高陵郡公,金银土地若干。
之所以这样安排,只能说听了官渡之战的战报,这位杨太后已经意识到一支精锐水军的重要了。
况且如今张铭那边的商人常有传言,张铭发现了海外岛屿,每年在海外赚取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帛,这由不得她不动心。
至于蒯氏兄弟的任命也很简单,一个在凉州当刺史,马腾调入长安听用;一个在朝堂当一个侍中,也算引入了新血,促进朝堂的新平衡。
诏书到了蔡瑁的案上的时候,蔡瑁拿着诏书跳起了舞,好不容易才冷静下来,立刻召来蒯氏兄弟和一干心腹议事。
听了蔡瑁的态度,以及朝廷的诏书。议事的众人有喜有忧,喜的是更进一步,忧的是要背井离乡。还好大家大部分都以及转职成为商人世家,家中已经没有多少田产,所以还不算太难做出决定。
于是,在李进奉命南下攻襄阳的时候,整个襄阳的文武系统已经全部走光,而吕布早已升起了大汉皇旗,告诫李进若敢犯,就是犯上作乱!
李进无奈,只能灰溜溜回到了新野等待上级的进一步指示。而三天后,他等到的是不是张舍或张铭的指示,而是前来投靠张铭的一干荆州文武。
他们都是不愿意干脆蔡瑁前往长安的刘表旧臣,虽说不多,但也算是精锐:文臣有伊籍、刘巴,武有文聘、刘磐。
李进安排人手护送这些文臣武将前往陈留拜见张铭,而自己也等来了张铭的指示:按兵不动!
由此,他也明白对荆州的攻击,算是已经结束了。
之后吕布派遣曹性、尹礼占据了江陵;孙策的水军看到大汉皇旗最后也不得不悻悻返回了江夏;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
就这样,荆州被三家彻底瓜分,天下已经成了三分之势。
为什么说是三分呢?只能说大家都没有将刘备看做是一个诸侯。以他现在地盘而言,根本不能对任何一个势力构成威胁。除非他能够咸鱼翻身,否则他的灭亡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天下实际上已经被张魏、汉庭、孙吴所瓜分。
只是就在这样的局面下,一张薄薄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纸传递到了大汉每一个角落。
“皇帝诏曰:张铭虽为汉臣,实为汉贼。普天之下,皆可攻打。”
就那么区区几句话,张铭多年维系的大汉忠臣面具,被直接扯了下来。由此,张铭和朝廷也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二十一章 诏书风波请清君侧
张铭那常年营造的忠臣脸面,被一纸诏书彻底撕毁,转眼间就成为了大汉最大的奸臣,人人皆可讨伐之。刘备孙策得知了这封诏书,心情当然高兴。对于张铭这个大奸臣的真面目终于被朝廷给揭穿,两人处于一种幸灾乐祸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甚至在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要不要在这场风波之中获得一些实际上的利益。
只是在窃喜之时,麾下的头号谋主庞统和诸葛亮却对他们进言:“连张铭这种庞然大物,朝廷都敢正面与之较量。无论他们胜负如何,已经夺得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对方,会放过只占了天下三分之一的我们吗?”
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两人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的确,无论是张铭也好,朝廷也好,有着可以收回权利的机会,难道还会让两个不听命令,有着谋朝篡位野心的诸侯存活于世?
君不见汉室宗亲的刘表、刘璋朝廷都可以灭了他们的势力,更别说刘备这种要不是刘协承认,甚至连族谱都上不了的宗室了。至于孙策就更别说,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臣,难听点连灵帝承认的义弟张铭都不如。
就这两个没什么后台,没什么实力的小诸侯,说真的无论的张铭还是朝廷还真没放在眼里。
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他们,一个是刘备之前有刘表帮忙扛着,要收拾他得先收拾刘表;而孙策,则有长江天险挡着,兼之张铭之前还要和袁绍作战,且打算将孙策作为磨刀石磨练几个儿子,否则两人实际上甚至挨不到朝廷于张铭的最终决战。
双方开始进入了战备状态,至少在他们看来,只要事先准备,无论之后会发生什么,自己至少也有一定的筹码。无论这个筹码的作用是用来抵抗,还是用来讨价还价。
而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双方又招募到了不少的人才,总算是充实了一下那空虚的人才库。只是士卒倒是没有增加多少,只因为两地人口基数本来就低,除非是强拉壮丁,否则基本上很难获得更多的兵源。
两人的忙得热火朝天,而张铭也是有点头痛。
看着手中的圣旨,这是经过天眼千辛万苦才在长安拿回来的圣旨原本,而不是昭告天下各地那种副本。
在这份诏书上,张铭发现了一个问题。诏书虽然有传国玉玺(打败袁绍后,在袁府缴获并派专人送去长安。),但在玉玺后面,没有出现太后印玺。
如今杨欣垂帘听政,在刘熙还没有长成之前,任何诏书必须有太后印玺才能具备法律效益,可如今这封诏书居然没有加盖,那么这封诏书就有待商讨了。
是杨欣打算做事留一线,给自己一个缓和的余地呢?还是这封诏书实际上真的不是出于她的手,只是由那些权臣自己颁布的?
最让他头痛的是,因为长安的戒备依然那么森严,所以想进一步刺探这封诏书的出处非常艰难。而张铭也不过刚刚打下河北三州,此时此刻还不是和朝廷翻脸的时候。
三州的经济经过常年的掠夺,除了一些地方土特产,以及一些基础资源开采出口业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行业。而其他的行业,也被各大世家垄断,而且偷税漏税情况严重,走私的情况更是屡禁不止。
就为了整治这些经济战的遗留物,都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这些胃口已经养的很叼了的河北世家,收拾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这一切,还是建立在三州经济还没有彻底崩坏的情况下。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张铭没有进一步下命令攻打襄阳,甚至进一步攻打江陵。所谓朝廷大军坐镇所以不敢?难道他们就不能是假冒的?!只要打下了而且问问坐住了荆北,就算朝廷心有不甘却能奈何自己吗?
之所以不打,就是因为荆州的经济已经彻底糜烂,治理已经变得困难重重。所以张铭干脆让朝廷和孙刘好好经营一下,能恢复的就恢复,不能回复自己打下来之后,借口某某世家通敌,一口气强硬地将经济恢复过来。
“你觉得,我要怎么办?”张铭最终将手中的诏书递给了下首处的张瑜。
“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问咱们的荀总理好点!”张瑜耸耸肩,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决方式。
因为他的身份依然是张铭的责编,只要设计军政的事情,他不宜动口。而这封诏书的处理决定,牵扯到张铭与长安的战争,甚至牵扯到魏国的统一战争,所以张瑜只能闭口不言。
张铭也是无奈,只能叫人把荀大总理,也就是荀彧叫了过来。
荀彧坐上总理一职,实际上也是张铭偷懒的结果。有了这位的存在,一切大小事务经过各门各部处理一番之后,递交给荀彧批阅,荀彧在批阅一遍之后,才递交给张铭定案,这样就省下了张铭不少的麻烦,至少不必动那么多脑筋去思考。
而如今之所以叫荀彧过来,不仅因为他的身份可以知道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是忠汉派的代表,让他处理这件事,也算是张铭想要知道这些忠汉派对这件事的看法。
不一会,本来在忙碌的荀彧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来到了张铭的书房之中。
“文若,在我们谈话之前,你先看看这个好了!看看你能不能发现点什么!”待荀彧坐下,婢女们将茶水端了上来,张铭将手中的诏书原本递给了他。
“……问题很严重啊!”接过诏书,荀彧稍微看了看,首先便是以诧异的眼神看向张铭,似乎在说‘从哪里拿回来的这诏书原本的’?随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仿佛立刻发现了这封诏书的不妥之处,淡淡嘀咕了一句。
“的确,现在的问题不仅是这封诏书的真假,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和朝廷开战的问题!”张铭点了点案几,无奈的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主公,如今函谷关、武关已在我军手中,长安不过片刻即可到达。况且我军刚刚消灭袁绍,士气正虹,一鼓作下拿下长安,还不是易如反掌?”出乎意料的,荀彧居然赞成对朝廷进行攻击。
“文若,你……”显然,就荀彧的发言,张铭有点诧异。
“主公无需奇怪。我军只是作为一个忠臣,对朝廷‘清君侧’罢了不是吗?其实臣十几年前就曾言,‘尊天子以令诸侯’,大汉天子,还是掌握在我军手中最为妥当!”荀彧缓缓起身,朝着张铭颔首就是一拜。
张铭算是明白了。荀彧这小子,或者说忠汉派的那些家伙。说句实话,就是并不介意张铭对所谓的朝廷发起攻击,甚至全部攻打下来都没关系。他们的最终地点,就是汉室的保存,以及汉室正统的存在。
的确,武昌四年群王乱舞的确是寒了不少忠汉派的心。但这个诏命是大汉天子刘协发布的,所以他们就算伤心,也只能无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