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吃货穿越记-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儿又烘焙了许多干葱花、干芫荽、干姜粒、干香草粒和三椒粉。

    经过反复捉摸,面儿觉得调味粉成本高。不易多放,若要提味,还得用骨汤和豆粉、面粉再制些汤味粉。以方便在外泡方便面时,不能加骨汤的食客。

    中秋前,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而且都达到了面儿要的香、鲜、美味的要求。就差制方便面出来了。

    中秋这天,早早地下起大暴雨。雨太大了。好多铺子都没开门。王家面铺也跟着大家歇了业。

    下暴雨,正好成全面儿在家专心制方便面。平时只能抽个把时辰在极乐洞天里。捣弄佐料还可以,可是制方便面一个时辰不够的,而且依照面儿的设想,这个环节必须持续进行。

    因为大雨来得突然,头晚作的二十几斤铁爪面阴晾在水池里。这种阴放法,短暂的放一天两天没事,但超过两天便要生霉。

    面儿端着面进了极乐洞天。

    早就想到两种办法制面,先将面煮熟后,然后用锅烘焙,或是盘进小圆竹筐里放在方箕里晒,有一种极滋补的阴米便是这种方式晒制成的。

    这些天她已经将一大批竹器搬进进空间里,真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晒面需暑天,极乐洞天尔尔间可转换季节,保持了许久的春天,换季的时候到了。面儿照着谱本弹了一遍夏曲,曲音未罢,极乐洞天便热得跟海南兰岛一般,热得面儿只穿一层薄薄的衣衫。

    面儿先用晒制法做方便面,煮了十斤面,装进五十个圆竹箕里,摆了整整五个方箕,架在太阳下晒。

    然后试验烘焙法。极乐洞天的大厨房里有十个铁制小盒,是专门做隔水加热或密封烧烤时用的东西。这种盒子刚好装一碗面,正好用于烘面。

    把煮好的面一圈一圈地盘进小铁盒里,盖上盖子,放在铁锅里慢慢受势,也只有极乐洞天的神木火,能一直保持着她的烘面温度。这种铁盒子极好用,每烘一阵,可以用锅铲铲着它翻面,以促使烘烤均匀。

    同时面儿看着沙壶的时刻,监顾着外面晒的面,半个时辰后,得翻晒一次外面的面。

    一个时辰后十个烘面出笼。两法相比较,外面的晒面,这时还需晒上半个时辰才能完全干燥。从时间上来说烘面更快,但产量慢。而晒面虽然要多晒半个时辰,但产量却是烘面的五倍。

    两种方法的结果都很好,在锅上烘焙的略带烤香和酥脆,在烈日下晒干的香得更自然,面体更坚细。

    面儿掰了点干面尝,因为煮熟过,又有味道,就这么干吃可以当零食。

    面儿激动地取两个白玉大碗,分别泡两种方法制成的一卷面,本来她熬了汤来泡面,可是为了检验方便面的效果,还是用沸滚的白开水冲泡的面,然后各自配上些干香的佐料,撒上些汤味粉和少量调味粉,还没泡好,大厨房里就充满了面香和佐料香。

    “成功了!”面儿激动得一会捂着嘴大笑,一会紧张地直搓双手。没吃之前,不能完全肯定它的味道。

    面泡好了!

    面儿面前摆着两只白玉大碗,一边吃一口,两种面的味道都好极了,比现代的方便面更鲜更好吃!

    把两种泡面味道细细相比较,面儿觉得经过太阳晒干的面香得更自然,烘干的面吃着略有点烤面粉香,不过这不是问题,现代人不是还有人专吃炒面条的吗?

    盛夏果实多,万木林里不少树木结出了成熟的果实,面儿吃了两碗方便面,跑进万木林里,这才发现万木林里好多鲜美的水果,荔枝、龙眼、香蕉、芒果虽然每类只有一两株,可是繁多的品种,已经令面儿心花怒放,折下一串荔枝、两个芒果,面儿跑回大厨房,看着案桌上堆得的一大堆方便面,幸福得要死!

    中秋的雨足足下了两天两夜,到第三天早晨终于停了。

    这场雨冲毁了不少冬季作物,白云山一面还滑了坡,而且一些地基不牢的房子也给冲垮了。可是却成就了面儿做方便面,两天的时间,正好是足够的缓冲。

    这两天面儿制了两百个方便面,和五十斤铁爪面。

    第三天早上出门时,面儿提了十个方面团和几小罐方便面佐料出去。

    篮子底下放着些包食物的油纸,对这种包装面儿不太满意。古代的油纸可不是化学油制成的,是动物油制成的,所以包食物没有问题,只是颜色不好看,褐中带黄,质地不够细腻柔软。

    一出门,小娥就问,“篮子里是什么,这么香,闻着让人直流口水。”

    面儿抿着嘴只笑,却不说话,等到了面铺时,她要给小娥一个惊喜。

    小娥猜面儿这几天弄了什么美味,要带到面铺,等会好和她在铺子里分享,嘴角挂起幸福的笑,这种事情,待到了铺子后,便真相大白了,所以她也不强行揭开面儿篮子上的布要看。

    面铺开门了。

    罗一山今晨来得最早,叫了面,便坐在桌前等着。

    接着来了两个吃客。

    面儿咧嘴一笑,罗一山将是方便面的第一个吃客,不过现在人不太多,需让他等一等,便上前对他笑道,“罗一山,今天你的面晚一点上,好不好?”

    “为什么呀?”罗一山四下看看,来吃面的人不多呀,就三个人。

    “我先给他们煮。”

    罗一山点点头,“好吧。”反正他没事,他不急,而且面儿的吩咐,他一定要听的。

    小娥觉得面儿有点怪,不知那篮子里是什么奇怪的东西。拼命吆喝几声,“美味面,铁爪面。”

    天色大明,铺子里的客人越来越多。

    这时面儿才拿出一只大碗,放了一卷面在碗里,撒上些干香的佐料和粉末,走到罗一山面前,笑道,“罗一山,今早换个口味,吃一碗方便面,可好?”

    罗一山看着碗里,伸手去抓卷卷的干面团,面儿挡着他,“别!你坐好看我给你变戏法”

    有戏法看?他高兴得端正地坐好。

    四周吃面的食客,都好奇地看着他们。

    面儿拎来一壶滚水,当众冲进碗里,散发出喷香的味道,立即有人喜悦地叫起来,“好香!”

    小娥恍然大悟,原来篮子里这种香香的卷面团,可是面儿这是耍的什么把戏呢?

2很受欢迎() 
面儿拿个木盖子盖在碗上,怕罗一山会动它,神秘地对他道,“好好看着它,不许人动它,否则呆会吃不成。等我先去给客人煮碗面来!”

    罗一山咽了咽口水,双手老实地背在背后,认真地点点头,一双眼眼鼓得大大的监视着面前的碗,生怕有人会动它。

    空气中方便面的味道越来越浓,不少食客放慢吃面的速度,都想看面儿耍什么把戏。

    面儿给一个食客煮好一碗面,才走过来揭开木盖,拿起一双筷子搅了搅,方便面的香味更浓。

    罗一山看着碗里变成一碗香香的汤面,眼珠落在那碗面里,直流口水。

    “吃吧。这叫方便面!”面儿把筷子递到罗一山面前。

    罗一山抓过筷子,忽忽地吃了两口,傻笑着大叫,“好香,好好吃!”

    四周的食客都觉得这种泡面法挺新奇,不用下锅煮。

    有人走过来打听,“请问面儿姑娘,这方便面?不用煮,用开水泡就可以了?”

    有个食客是四处游走的年轻货郎,好奇地问道,“方便面是什么面?”

    面儿从铺子里提出篮子,拿起一卷干面团,掰下一块放进嘴里,脆脆地嚼着,笑着介绍,“它之所以叫方便面,是为了方便大家在没有锅没汤没的火的情况下吃上王家铁爪面和王家的佐料,而且这种面便于携带,所以叫方便面。行路在外,若是带有此面,只要有个碗,向人讨些开水便可冲泡,实在无开水的情况下,还可以干吃。最重要的是这面的味道是可以带走的铁爪面的味道。”

    面儿把一卷面递到货郎手上,“货朗大哥。你掰一块试试吧。”

    “我试一试。”面铺前围满了,不少人伸手进来掰了一块品尝,吃罢都赞叹道,“方便面,名符其实,好吃,方便。”

    货郎尝罢,眼露惊喜,“多少钱一团?”

    他长年走街窜巷,常常只有啃干馒头和干饼。若是有了方便面,路上倒是多了一种食物,而且他极爱吃王家铁爪面。有时走远了,若许久不到青河县,吃不上铁爪面时,这面还可以解馋。

    刘老头在一边紧张地道,“这种面拿在手上就能吃。又要盘成卷,这极不好做?好象调料都是专门配制的?”

    “那应比寻常的汤面贵些?”

    古代的物价和经济就那个样子,再繁荣都赶不上现代。价格方面,卖太贵不可能,可方便面和佐料的制作比煮汤料讲究许多,若是只卖三文。又太亏,四文钱勉强合适。面儿举着四个指头,笑道:“四文钱一团。每团泡好后。可是一碗份量足足的铁爪面哦。”

    方便面虽比素汤面贵一文,但是方便携带。货郎立即道,“卖我三卷可好?”

    “行!”

    面儿拿张大油纸包好三个面团,又用张小油纸包好一些干香的佐料,叮嘱他。“这面不能压,一压会碎的。还有虽然这面易存放。最好不要放过一个季节。”

    货朗数了十二文钱,接过方便面,欢喜地道,“象我这种四处走的小商贩,这些面哪里放得过一个月?”

    一个汉子勾头闻了闻罗一山碗里的面汤味,也叫着,“方便面好香!面儿,给我来一碗方便面。”

    面儿给那汉子泡上一碗面,这时守北门的城差大哥来叫面,看到面铺前围得热闹,问罢情况,听说出了新式方便面,连忙叫了两份。

    又有要坐船出远门的人叫着,“给我包一卷,我在路上吃。”

    “我也要要”

    只一会十个方便面就卖光了。

    “大家要是喜欢,我明晨再带些出来。”面儿不敢一次拿太多方便面出来,只是想先少量拿些出来看看市场反应,本以为古代人不好稀奇,谁想一上市,便这么受欢迎。

    方便面抢完了,面铺恢复正常,只有些吃水面的食客,好奇地看着几个叫了方便面的香喷喷的品尝。

    “回去我再给你泡面吧。”面儿抱歉地看着小娥,本来她要给小娥惊喜的。

    小娥看这面这么抢手,比素汤面卖贵了一文,早乐得笑开了花,直摇头,“没事的。”

    罗一山第一个吃了方便面,兴奋地在大街上边跑边叫,“王家出方便了!”

    “罗一山,叫得好,你今天要把青河县城挨着叫遍了,才不枉面儿让你第一个吃方便面。”小娥冲他叫喝。

    罗一山对她吐下舌头,背着个布书包,乐颠颠地一路叫着跑了。

    几个来买面的大婶,有个好奇地问,“什么方便面嘛?若是真的好,明晨多带些出来,我们也买点回去试一试。”

    “四文一团唔。”大婶们最计较价格,小娥小心地说了一句。

    一个大婶啧啧地咂下唇,小娥吓一跳,以为她要嫌贵,谁知她白一眼小娥道,“你以为我们吃不起?既是新式面,又好吃,贵一文钱很正常的事。”

    面儿一边煮面,一边偷偷笑,古代人真不象她担心的那样,不易接受新鲜事物。

    她更没想到,罗一山满街跑叫,给她打了极好的广告,她还没离开面铺,就跑来几个娃娃,向她们打听什么是方便面。

    面儿和小娥相视一笑,请罗一山第一个吃方便,真是极正确的安排。

    晚上,面儿给小娥一家泡了三份方便面,三人吃罢,都惊异地看着她,这方便面真是忒好吃了。

    小娥心疼地叫起来,“卖四文一碗不亏吗?我觉得这味道里面有鸡汤?”

    王家出了新式方便面,这时另六家村邻各家都派了人来打探。面儿赠给一家两卷,再配上些佐料,教了他们冲泡法,六户村邻喜悦地跑回家,泡好面品尝后,又纷纷来到王家,都说方便好吃,感觉真的很方便,还能当零食吃,有几个村邻掏钱就要订购。

    这还不算啥,第二天面儿带了三十个方便面,和小娥背了三十斤水面出去,刚到了铺子,铺外围了一大堆人,闹嚷嚷的跟赶集一样。

    见到她们来了,蜂涌上来,“带方便面出来没有?”

    面儿吓一跳,不会是全都来买方便面的吧?

    “面儿,我今晨想吃方便面。”有五六个食客比平时来得更早。

    面儿头皮一麻,三十个方便面肯定不够卖。

    铺门一开,还没摆好桌子,人们纷纷往钱箱里塞钱。面儿吓得挡着钱箱口子,大叫一声,“慢!要吃方便面的统统排好队!”

    其实她怕大家付了钱,三十个不够卖。

    大家排好一队,今晨来吃面的全点方便面,来买生面的也全要买方便面。

    小娥看看长长的队伍,心里担心上了,三十个方便面根本就不够,看着面儿,“怎么办?”

    面儿让小娥先卖着,拿起个背篓从后门走了,她有种直觉,一大早就来这么多人,若是没买到的,只怕会闹架。她只得进空间再取五十个方便面出来。

    小娥只顾着卖面,没注意面儿极快地背着一背面来了,面儿把一背方便面摆在她身边时,她先是一愣,面儿会飞,这么快就飞回家,又飞到铺子来了?

    “快卖面。”

    面儿这时才帮那几个食客泡方便,同时不断地说着“对不起”。

    都是老食客,对这事倒是挺谅解,有个食客还说,“若是你今晨的方便面不够,我明晨再尝也可以。”

    可是,来买面的,有人一次就买十个,而且涌来买方便面的人越来越多。这五十个仍不够。

    面儿又悄悄跑进空间取了五十个出来,还是不够,接着又是四十个,面儿心虚了,空间里只剩两个了!这一次拿方便面出来时,便大声提醒,“这是今天最后四十个方便面了!要买面的请明天再来!”

    排到后面的,悻然散去,纷纷叫嚷,“你明天一定要多带些出来!”

    “好,好,明天请了!”

    面铺前的人终于疏淡下来,只有些早晨的食客,因为要吃了面上工,听说没方便面了,仍叫了水面。

    那些来买生面的人,听说方便面没了,几乎都没买生面,叫面儿明天一定带够方便面出来。

    到巳时,早上背出来的水面才卖掉小半。

    接着来几起买面的阿婆,问的都是方便面,听说没货了,也不买生面,仍是希望明晨能买到方便面。

    面儿乍毛了,这方便面太受欢迎了,可是她一个人哪里制得过来?

    小娥心花怒放地数着钱箱里的铜子,卖了一百七十个方便面,比平常一天的收入多了近三百文。这么下去,王家要发财。

    面儿却苦哈哈的,心里愁着供不应求的事,耳里是人们“我要买方便面”的纷闹声,眼前是人们疯狂抢面,乱得要打架砸了铺子的可怕情形。

    今晨大家给她面子,没有打架的事,若是明晨供不应求,今晨来过,明晨又没买到的,一定会大打出手!

    罗一山这时蹦嘣跳跳地来了,把布书包往登子上一放,满脸得意,声音沙哑地道,“我要吃方便面。”

    面儿苦哈哈地摇头,“方便面卖完了。吃杂酱面,好不好?”

    罗一山撇下嘴,大笑道,“哈哈,我一起床就满街叫大家来买方便面了,哈哈”

    小娥扑哧一笑,怜爱地看他一眼,谁说这傻子傻透了?罗一山虽有些傻,却知道帮王家满大家叫卖方便面呢。

3一起富吧() 
大清早就来这么多人,和罗一山满城的吼叫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天性是好奇的,别把古代人看得太傻太没趣,古代人聪明呢,也有趣的呢,古代人不比现代人笨的,没有古代朴素的积淀,就不会有现代的文明。从来没听说过方便面,而且只卖四文一团,听说了,稍有能力的,自然都要买来试一试。

    王家出了方便面,累死面儿,也累死罗一山了,他昨天在街上叫了一天,从今晨又叫到半上午,声音沙了,人也累坏了。

    罗一山跑叫了一早上,早就肚皮空空,全身无办地趴在桌上,焉焉地点点头,“就杂酱面吧。”

    “我要回去睡觉。”罗一山吃罢杂酱面就皮搭嘴歪地走了,他实在太累了。

    面儿检查剩余的铁爪面,还有二十来斤,今天肯定不会有太多人买铁爪面了,盘算着现在回去做方便面,就是做个通宵,最多只能做二百个,可是明晨的人一涌来,二百个肯定又是一抢而空,既然产量有限,以后是不是得发号牌买面?

    发号买面也不是想着那么简单的,需制作有王家标记的竹牌,还得有一套管理办法,以防伪,同时提防人们因丢失竹牌造成制竹牌的浪费和损失。

    尤其产能问题,令面儿一筹莫展。

    若是有人帮着制面,她只负责烹制,都要好得多。别说制面产能低,就是小娥爹娘磨面粉,其实都跟不上的。不过磨面粉好办,实在磨不过来时,可以请村邻帮忙,王家磨房有两口磨子,还有个石辗槽。

    可是制面呢?这里面有王家的技术,又不能轻易外传的。

    生意好本是喜事。面儿却愁眉苦脸地回到王家。让小娥爹先给做二百个小竹牌出来,然后投入到疯狂制面中,再怎么疯狂,一个十四岁的姑娘,体能有限,时间有限,亡命地做到吃晚饭时,才制好五十六斤铁爪面,一斤制三个方便面,明天只有一百六十八个方便面。

    还好。下午小娥回来时,剩了十斤铁爪生面回来,还可留作明天卖生面。可是小娥带回来给她极大压力的消息。来打听方便面的人快踩塌了面铺的门槛,至少有三百多人。

    面儿只能亡命地干活,天黑了,别人都准备歇息了,她还在极乐洞天里辛苦地做方便面。

    煮面尚不费力。也不费太多时间。晒一批方便面要一个半时辰,一次可以晒制五十余个,做这一百多个方便面,就耗掉了面儿近五个时辰,一直到次日寅中刻,她才趴在床上稍作歇息。

    而小娥爹昨晚削好的二百个竹牌。她还没来得及亲自画号上去。发牌号,暂时实行不了。

    六更时,面儿和小娥又出门了。

    背一背方便面比背沉沉的水面轻松多了。

    面儿一夜未睡。浑身疲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