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蒙霍特普四世简化了这个体系,通过宣称可以看见的太阳形象本身是唯一的神,他创造了埃及第一种一神教。
阿吞(太阳的光辉)的崇拜,实质是自然现象崇拜,有崇尚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阿吞原本是一个古老但不甚重要的埃及神祇,是希利奥波里城的地方神,现在被法老提高到了最显赫的地位。
一些研究者把阿吞信仰理解为一种含有朴素科学思想的自然主义,其理论的基础在于认识到太阳的能量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终能源这一事实。
阿蒙霍特普四世为什么要推行如此剧烈的宗教改革,是研究者一直探究的课题。较为可信的是,法老希望通过恢复对古老拉神的崇拜来对抗底比斯的阿蒙神,贬低阿蒙神的地位来打击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阶层。这样一来,他的宗教改革实际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层内部的政治斗争。法老想要集中权力,以遏制自新王国建立以来权势日益强大的祭司集团与王室分庭抗礼的倾向。
第二十八章 阿蒙霍泰卜四世()
由于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在古埃及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一神教的独特性质,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对这位法老的精神状态和相关历史事实的强烈兴趣。特别是,阿吞信仰是已知明确的历史上第一种一神教,这无疑刺激了许多人去寻找它与后来出现于中东的几种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教的关系。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理论,然而这些理论很少有什么说服力。
最有意思的理论之一来自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根据摩西的名字与埃及许多法老名字中“摩斯”音节相近这一点,得出了非常惊人的结论:摩西是埃及人,而且与阿蒙霍特普四世存在某种关系。实际上,“摩斯”在古埃及语里有“儿子”之意,往往跟在某位神灵的名字后面构成人名(如图特摩斯)。
弗洛伊德推断,保存在旧约中的摩西的名字是不完整的,其原始形式很可能是“阿顿摩斯”。因为摩西是严格的一神教犹太教的创始人,而他在埃及唯一可能接触到的一神教就是阿蒙霍泰卜四世推行的阿吞信仰。
弗洛伊德继续推测,摩西可能是忠于阿蒙霍泰卜四世的新宗教的官员,甚至可能是法老的儿子!无论如何,后来在阿马尔奈所出土的铭文当中的《阿吞颂词》,发现这段颂扬唯一真神“阿吞”的内容与描述方式,与流传至今的圣经诗篇第104节十分相近。这引起许多学者将阿蒙霍泰卜四世的宗教与早期犹太教的联系,作出许多可能的假设。
古埃及全国虽有一个主神,但各地还有五花八门的低一级的地方神。你崇拜你的,我崇拜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一个地方一个样儿,或几个样儿。许多崇拜对象对今天的人来说都似乎不可理解。比如一副弓箭,某件木制的雕刻制品,某种石头都能成为圣物。至于土地、河流、雨水、泉水、雷、电,则更使他们顶礼膜拜。此外,许多鸟兽昆虫也是崇拜偶像,简直无处没有神。
阿蒙霍泰卜四世在全国推行新神取缔旧神的同时,靠行政命令将千百年来古埃及人崇拜的其它的神一扫而光。这一措施令习惯阿蒙神和地方神的埃及人十分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好端端的阿蒙神不让拜了?我们自己的神也不让拜了?”
一时间不知内情的百姓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国家安宁了不少日子,看来又要出大乱子。于是富人忙着藏匿私人财产,迁到乡间避祸。
僧侣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上窜下跳,企图影响阿蒙霍泰卜四世的决策。宫廷内部也不安宁。王族成员和一些高级僧侣们便请已经退位的老法老阿蒙霍泰卜三世和老王后提伊劝劝阿蒙霍泰卜四世。
老法老和老王后知道儿子不会听他们的话,但又担心国家因此出现战乱,于是趁一天晚上阿蒙霍泰卜四世向他们请安时对他说:“儿啊,做事情不可走极端。我这辈子承蒙阿蒙神照顾,国家太平、祥和。你一下子改弦易辙,如此对待阿蒙神和他的仆人,不仅得罪神,还会触怒许多人。不如现在便收回成命,放弃树立阿吞神的打算,化动为静,恢复国内的平和。”
阿蒙霍泰卜四世听罢皱起眉头,说:“父亲,近日来我已听到许多谣言,也有背后骂我咒我的人,蠢蠢欲动的人,我已命军队严加防范。现在你们来劝诫我。我知道您与他们不同,是担心我把事情搞糟。您所说的道理我也明白。但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太大,经常干预朝政,现在他们更加嚣张,诽谤君主,煽动百姓,若不采取果断措施,将来一定要酿成大祸,不如早早快刀斩乱麻,废除阿蒙神,只尊阿吞神,才能使江山稳固。”
老法老说:“你的意见虽好,但僧侣为朝廷诚心服务多年,阿蒙神也为百姓崇拜多年,你要是变教,连我和你母亲都难以理解,何以说服天下?我劝你还是三思后行才好。”
阿蒙霍泰卜四世回答说:“父亲,我决心已定,决不会更改。我知道阿蒙神是底比斯的保护神,可谓根深蒂固。阿蒙神庙僧侣及其家人关系盘根错节,牵三挂四,使我政令难以实行。我想好对策,将首都迁往中部,一则避开阿蒙神庙僧侣的纠缠,二则便于管理上下埃及和亚洲行省。至于百姓一时不解,那只是时间问题,他们迟早会习惯新神的。”
老法老一听忙摇头,说道:“万万不可。迁都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不能轻率决定。即使你这么做,我和你母亲也不会挪动。我们老了,你已长大成人,父亲的话可以不听,但你要知道,我们都是为你好才这样说的。我们还要说,你不能这样过激。”
阿蒙霍泰卜四世说:“父母亲的话我记住了,您放心。”回到宫里,阿蒙霍泰卜四世闷闷不乐,王后奈费尔提蒂问他为什么这样不高兴,他便把老法老和王后劝他的事情说了,奈费尔提蒂王后想了一下,便对阿蒙霍泰卜四世说:“如果这样,我劝陛下还是暂缓行事吧”。
阿蒙霍泰卜四世说:“僧侣的反对是意料之中的,但对我的行动如此不满却没想到。收回成命,他们自然满意,但我自己的面子、权威却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况且僧侣们也未必就此罢休,他们心里藐视我的懦弱。既为一国之君,就需言必行,行必果。我得罪了阿蒙神的僧侣就得罪到底,但同时也取得了阿吞神僧侣的赞同,有得必有失。而且以霍伦海布为首的一批将领已经向我表示效忠,他们不满僧侣们所做所为。有军队和手下一班人马,就不怕这帮装神弄鬼的人兴风作浪。”内菲尔提提见阿蒙霍泰卜四世决心已定,就不再劝了。
第二十九章 埃赫阿吞的宗教改革()
第二天,阿蒙霍泰卜四世当着文武百官发布命令:“由于阿吞神的感召和阿蒙神庙祭司拒不服从我的命令,自本日起关闭全国各地非阿吞神的神庙,将僧侣赶出庙门回家,还俗为民。一切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物上的阿蒙的名字必须彻底清除。在全国各个城市必须建起至少一座阿吞神庙,各级地方官员要带头向我的父亲阿吞神献祭、宣誓、永远忠于英明、伟大的造物主阿吞。”
接着,阿蒙霍泰卜四世又宣布:“已没收的其他神庙的土地划为阿吞神庙,禁止僧侣参政。首都迁往底比斯以北300公里的希尔摩,取名‘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地界’。阿伊负责营建新都,霍伦海布负责取缔一切非阿吞崇拜。各级官员必须听从调遣,消极怠工或拒不服从者必严加惩处。文武百官听罢,个个目瞪口呆。”
阿蒙霍泰卜四世视若无睹,挥手道:“此令已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亦要执行。”随后离开御座,转身退朝。
当天下午,大批军队分头查抄了底比斯的各大阿蒙神庙,强行将僧侣们赶出庙门。死活不愿走的被士兵生拉硬拖至门外。许多僧侣背着行李卷离开多年生活的庙宇时热泪盈眶,内心里痛骂阿蒙霍泰卜四世。阿吞庙的僧侣则轻松愉快,接管了阿蒙神庙的大批田产、奴隶和其它财产。
老法老阿蒙霍泰卜三世听说儿子如此鲁莽行事,又气又急,很快去世。
bc1379年,阿蒙霍泰卜四世在位第六年,动员几十万劳工建设的新都埃赫塔吞(开罗以南400公里)落成,包括宏伟的王宫、高官显贵的住宅、可与底比斯阿蒙神庙媲美的阿吞神庙、部队营房。阿蒙霍泰卜四世由祭司选出良辰吉日,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并带各自家眷奴仆,以及保卫京师的卫戍部队,浩浩荡荡迁往新都。
在同一年他正式把自己名字中的阿蒙改为阿吞,改全名为埃赫阿吞,作为他崇拜阿吞神的证明。
埃赫阿吞的原名是阿蒙霍泰卜,意为“阿蒙的仆人”。阿蒙是底比斯主神,在太阳神拉之后,成为整个埃及的主神,希腊语文献中将他的这个名字写为更符合希腊人命名习惯的“阿蒙诺菲斯”(Αμνoφi)。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考古学界都使用阿蒙诺菲斯这个名字。
埃赫阿吞的王衔(树蜂式王衔)是“奈费尔…赫普鲁…拉”(u…ê),字面意思为“美丽的太阳神拉”。后来这个王衔又附加了一个部分:“瓦恩拉”(wa…en…a),字面意思为“唯一的太阳神拉”。在著名的古埃及文献阿马尔奈文书中,出现了王衔的一个变体:a。
在埃赫阿吞进行宗教改革之后,为了表示与阿蒙信仰的决裂和对阿吞信仰的支持,他改变了自己的名字,前面那些名字都表示了对拉神和阿蒙神的信仰。新的名字明显表示出阿吞崇拜的意思:“埃赫阿吞”,字面意思为“阿吞的仆人”或“光芒万丈的阿吞神”。
埃赫阿吞在宗教改革之后没有抛弃原来的王衔,但在它后面附加了一个部分:迈瑞阿吞,意为“受人爱戴的阿吞神”。
埃赫阿吞的赛特式王衔为(意为“伟大的埃赫阿吞”)。
埃赫阿吞的荷鲁斯式王衔为(意为“歌颂阿吞神”)。
埃赫阿吞为阿吞神在埃及各地建造了许多宏大的神庙,包括一座位于卡纳克的神庙,那里原本主要祭祀阿蒙。
埃赫阿吞迁入新宫后便无心朝政,整天陶醉在宗教生活和宫廷生活中,政事由阿伊掌管,军事托付给霍伦海布。两人对埃赫阿吞很是忠心。埃赫阿吞本人则疏于朝政,对下放松监督,于是统治日益松弛,国家机器像一驾陈旧的马车,虽能运行,但到处吱嘎乱响,运转不畅。
由于埃赫阿吞对宗教事务的过度关注,埃及在国外的影响力下降,甚至是出现了明显的国力衰退。法老对宗教改革以外的政治活动的漠视无疑引起了由图特摩斯三世建立起来的埃及帝国发生了大麻烦。
在亚洲的总督和附庸国的国王们向法老写信,他们抱怨经常被无故斥责或欺骗。在其在位早期,阿蒙霍特普四世与亚洲主要国家米坦尼的国王图什拉塔发生严重矛盾。
因此与曾经的敌人赫梯人结盟,而这些可怕的赫梯战士在他们的伟大领袖苏庇路里乌玛一世领导下,正在进攻米坦尼以图建立自己的霸权。
米坦尼国王图什拉塔写信给埃赫阿吞,回忆两国的世代友谊和姻亲关系,希望得到埃及的援助。但埃赫阿吞无情地拒绝了这一要求。这明显是错误的外交路线。
许多臣服于埃及的亚洲小王公也受到了赫梯人的威胁,他们只能向远在非洲的法老本人求援,而埃赫阿吞一概置之不理。
总之,在他统治期间埃及对亚洲的控制受到了削弱;很多学者认为一个全盛的埃及帝国的时代正是在这时结束了。
底比斯的僧侣仍然明里暗里结集,举行向阿蒙神的献祭活动。起初,各个城市的长官还严办违令者,但久禁不止之后也就索性睁一眼闭一眼,更关心的是中饱私囊了。老百姓受租税和服劳役的双重压迫,牢骚满腹。
新王国充满了危机,但埃赫阿吞却脱离现实,继续生活在他自己的理想境界当中。他自认为是阿吞神同人间联系的唯一使者,夫妇两人每日上午带着子女去神庙祷告、献祭,下午便呆在宫内玩乐。
埃赫阿吞酷爱颂歌和雕刻艺术,阿伊为首的一帮文人投其所好,创造出一首首吹捧阿吞和法老的诗,什么:“由于您的英明,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什么“您像阿吞一样圣明,人们只要遵照您的教导,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每当他听到这些颂词时,便十分的高兴。
第三十章 王后奈费尔提蒂()
在他的鼓励之下。埃及的文学艺术开创了从未有的新局面:冲破陈规戒律、单调陈旧的模式,在雕刻、壁画和文学方面涌现出一批现实主义杰作,被称为“阿马尔奈风格”。其特点为取法自然,着重写实。
保存至今的埃赫阿吞统治时期的埃及艺术作品(壁画和雕塑)大多属于阿马尔奈风格,它们大量描绘了法老的家庭生活,而其中他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内菲尔提提王后的形象显得非常突出。
阿马尔奈风格的艺术品多是描绘法老与王后的幸福生活为主题。
保存下来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法老有一副非常奇特的外貌:极其细长的四肢,突出的腹部和宽大的臀部。这带来了一些奇怪的观点,例如认为埃赫那吞实际上是一个化装成男人的女人,或是双性人,或者患有什么性别混乱的病症。这些猜测很少有什么实际依据。
这些艺术品描绘的王后奈费尔提蒂的形象出现了美丑两个极端,有时会夸张地表现在她的拉长的头部和突出的腹部。这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次法老的神圣家庭被以自然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来,并且他的家庭明显显示出其乐融融的特点。奈费尔提蒂经常作出一些只有法老本人才会做的举动,这可能暗示她获得了超过一个王后通常所应拥有的权力。
那些仇恨埃赫阿吞宗教改革的阿蒙神庙的僧侣们,一直在找机会想刺杀埃赫阿吞。
一天,埃赫阿吞和老王后提伊同坐一车去阿吞庙祭神。他心情愉快,一路对母亲介绍街边的景物。突然马车停了下来,埃赫阿吞朝前看去,原来是一个人拦住了车队。卫士长上前询问,这个人说有冤状上告。埃赫阿吞让那青年到自己车边来,由宰相阿伊代他接收。
这个人跪行到国王所坐的马车轮下。阿伊则从马上俯身刚要去接状纸,说时迟那时快,这一青年一跃而起,从纸卷中抽出一把锋利的青铜短刀,向车上的法老胸部猛刺过去。“啊!”埃赫那吞本能地惊叫一声,又本能地向后闪去,老太后吓得当时就昏过去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右侧的卫士横转过青铜矛,狠劲捅向刺客的后背。矛头破腔而入,刺客未及刺到法老便沉重地倒了下去,恰好压在法老的身上,那刀尖几乎碰到法老的鼻子。
国王遇刺的消息很快伟开,阿蒙神庙的僧侣们借机又放出风来说:“这是阿蒙神对法老的一次警告,假如他还要倒行逆施,就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一时间,埃及全国上下一片人心惶惶。王后奈费尔提蒂忧心仲仲劝埃赫那吞停止对信奉阿蒙神的僧侣的迫害,以缓和矛盾。不料,埃赫阿吞大发脾气,将王后斥责了一通。王后伤心极了,便带着孩子图坦卡吞回到了底比斯。
bc1368年,奈费尔提蒂改名斯蒙卡拉,在以阿伊为首的大臣的辅佐下,自任法老。并在那里组建了忠于她的政府,直到死后,夫妻二人也没有再见一面。
bc1367年,埃赫阿吞执政晚期,以埃赫塔吞城为中心,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也许是世界上第一次大流感爆发。这场疾病从埃及扩散到整个中东,赫梯新王国国王苏庇路里乌玛一世病死,埃赫阿吞也因为瘟疫在众叛亲离中去世。而这场疾病也导致了埃赫塔吞这座城市的迅速衰落。
到死时,斯蒙卡拉未能宽恕他,没有出席他的葬礼,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瘟疫的影响,不敢去。
斯蒙卡拉,统治时间:3年,bc1368……1365年。又名塔度帕巴、奈费尔提蒂》
奈费尔提缔的意思是“远方而来的美人”,原为埃及的亚洲盟友……米坦尼的小公主,本名塔度帕巴。
其15岁时嫁给埃赫阿吞的父亲阿蒙霍特普三世,但婚后2年,阿蒙霍泰卜三世退位,埃赫阿吞继位,老法老让奈费尔提缔改嫁给新法老,以照顾其起居。
埃赫阿吞的一神教宗教改革受到王后奈费尔提蒂的强烈影响。
奈费尔提蒂王后以惊世骇俗的美貌而闻名于世。奈费尔提蒂王后被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之一,是美丽与智慧的象征。她美丽、高贵、五官线条柔和,薄而纤巧的耳廓、优美的长脖子、浓黑的眉毛、深红的嘴唇;黑白分明而又生动的眼神使她显得那样柔美;高高的峨冠和华丽的胸饰更添尊贵气派。
奈费尔提蒂女王头像,头戴高高的蓝色王冠,王冠上有一条黄金宝石饰带。作为埃及王室象征的圣蛇盘绕在王冠的前额。头像的右眼用薄水晶石做成,在水晶石中镶着一块人造黑宝石。
奈费尔提蒂的优雅半身像在1924年首次展出时,很快就成为史上第一个封面女郎,千百万女性模仿她的妆容,她是世人眼中的第一美女。
在埃赫阿吞执政时期,埃赫阿吞只醉心宗教而无心政事,所以很多政事都由王后奈费尔提蒂决断。出土的诸多壁画、雕塑都显示出她在埃及人的政治、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描绘她的艺术作品时,她经常戴着一座法老王冠。还有在艺术作品中,奈费尔提蒂经常从皇宫阳台向官员们分发礼品,或者是站在一架战车上挥舞权杖指挥军队与敌人撕杀。
这些权利的象征在传统上都只属于法老,但是埃赫阿吞统治时期,很多传统被颠覆了,奈费尔提蒂甚至在宗教仪式上和她的丈夫并排站在一起。她的权利与绝世美貌使她终生被人们作为首都埃赫塔吞城的母神和保护神来崇敬。
在奈费尔提蒂统治埃及之时,她下令建立多条贸易线路,并将海外的珍贵财宝运往埃及。在她统治之时,女人和男人一样享有平等权,可以在集市上买卖物品,参加战争,获得同等的工作报酬。画面上是王奈费尔提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