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名蓝制服男子接过纸片,看了一眼,然后点头道:“货号036,您这边稍等一下。”随即他就转身走上了火车,不一会,有两名蓝制服大汉就开始从火车上开始朝下面搬东西。
苏通文的货物不少,整整四大箱子,如果不是货物多,他也不会申请运货证明,要知道,他这些货物,是他最后的积蓄,他家里仅仅留了一点钱,他身上也只剩下一些路上的盘缠以备不时之需,其他的再无分文。
可以说,这些货物就是他最后的财富。
四个大木箱被安置在站台上,苏通文有些发愁,着每一个箱子,两个成年人抬都有些吃力,莫说是他一个人四个箱子了。
正当苏通文发愁的时候,旁边突然有一队穿着黄色服饰的男子拖着奇怪的拖车走了过来。
“这位客官,可否是箱子太多不方便携带?”为首的黄服男子朝苏通文道。
苏通文打量了一样这群黄衣服的人,看上去倒是面善,便开口道:“正是,小兄弟可否帮在下一把,运到目的地,苏某愿支付钱财。”
“哈哈,客官有所不知,我们就是做这一行的,我们的马车就在外面,帮您把货物送到青州经济开发区,您给我们一贯钱,您看如何?”
“经济开发区?”苏通文第一次听到这个新词,“那是何处?”
那为首的黄衣人莞尔笑道:“看样子客官也是第一次来我们青州了,承蒙陛下福泽,青州城的北城区现在被官府列为棣州经济开发区,其中商业大赦,三年低税,无数商贾现在想要鱼贯而入,我看您衣着得体,丝罗绸缎,更有四大箱货物,想必定是要去经济开发区做生意的。”
苏通文点头道:“不错,在下此次前来,正是想要来青州贩卖些棣州的货物,你方才说一贯钱送货到经济开发区,可否再低一些?”
黄衣男子摇了摇头道:“这定价不是我等说了算的,这定价是官府定下来的,我们黄包车行,也都是官府组织的,您这一贯钱,我们分文取不得,都要上交官府,到月官府会发给我们固定的月钱。”
“原来如此,这新宋官府倒是处处考虑的周全。”
“那是”黄衣男子扬起头带着几分骄傲道:“在下本是新沧州人氏,原本在沧州码头工作,我新宋国的建设向来是大国风范,不能跟大宋辽国之流相比。”
黄衣男子的这番话倒是让苏通文有些迷糊了,大宋和辽国是小国?还有人用新宋国自居?
看到苏通文迷茫的眼神,黄衣男子似乎也知道他不能理解自己的话,便笑了笑道:“客官可能久居棣州之地,对我新宋国不是很了解,等过些时日,看到青州的发展,便能理解我说的话了。”
苏通文点了点头,“在下也愿意见识见识。”
双方谈拢了价格,黄衣男子也不废话,招呼着手下的一帮员工就把苏通文的四大箱货物搬到了拖车上,然后继续同剩下的客户谈生意。
而苏通文则是跟着其他的黄衣男子,带着自己的货物出了火车站。
青州的火车站作为临时站台,修建的并不大,但采用的全是现代建筑风格,水泥墙,钢筋楼,在这些古人眼中倒也是大气非凡。
出了站,果然有十几辆马车已经停在外面等候了,苏通文的四大箱货物也都被运到了车上。
“这位兄台,敢问我们何时出发?”苏通文掀开了马车的车帘,朝着坐在车辕上的黄衣车夫问道。
“客官,您这边稍等一会,等到这一批商人的货物全部从火车上运下来,衙门会审核一遍,我们再一同前往经济开发区。”
“哦哦,好的。”苏通文又重新做回了马车中,听到衙门还要来检车,顿时安心了不少,虽然都四十岁了,可是苏通文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好多都颠覆他以往的认知,什么火车站、经济开发区、黄包车行、一大堆新名词,让他处处小心,如履薄冰一般,精神也都绷得紧紧的,现在终于听到一个熟悉的衙门,顿觉十分亲切。。。。。
。。。。。。。。
第四十三章 建设新青州()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青州城不像沧州那样临近边界,战事不多,因此青州无论是民俗民风还是商品经济,亦或是人口数量,其实都要比原来的沧州还要更胜一些。
青州城内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更有鲁繁书院这种大书院,算得上是齐鲁之地一处明珠,随着沧青铁路的全线通车,青州也开始被新宋列入下一个现代化改造的目标。
而姜胤和他手下的天辰集团在新沧州有过现代化改造经验,所以再来改造青州,更加的得心应手。
天辰集团作为姜胤一开始就创建的公司,短短大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成长为了一颗无与伦比的参天大树,经过朱善财的宏观调配,在现代收购了众多大型子公司,仅仅是一个天辰实业分部的旗下就有天辰水泥、天辰重卡、天辰工程、天辰化工、天辰日用、天辰汽车、天辰超市连锁等七个大型分公司。
而姜胤作为这些分公司的最大执行董事,拥有的,是公司百分之百的控制权。
天辰集团的崛起,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广泛反响,甚至连媒体都不怎么关注这个短短大半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公司变成了金陵资产前十位的大公司。
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姜胤没有让天辰集团上市。
在现代,很多公司都渴望上市,上市最主要的就是可以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融资渠道,并借此可以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通过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筹资方式相辅相成。
上市还可以成为公众公司,大大提高知名度,通常媒体给予一家上市公司的关注都会远远高于私人企业,这样公司就可以获得名牌效应,积聚无形资产,同时更易获得信贷,亦或是管理层个人名声,甚至是吸引人才。
归根结底,上市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资金,然后用这些资本支持企业更高速地成长以取得在同行业领先的时机。
可是在姜胤这里,上市带来的种种好处,他完全不需要。
缺少资金?坐拥一整个世界的他,随随便便去南非刨两吨金子就够全体员工的半年薪资。
缺乏竞争力?白银、黄金、钻石,这些人类亘古不变追求的高价值物品永远都不会不值钱,所以不存在任何竞争。
缺少关注度?姜胤巴不得这世界上的人全都不知道天辰公司是他的,古语说的好: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一旦公司上了市,不知道有多少家媒体会报道天辰公司,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眼红而下绊子。
所以天辰集团即便是已经拥有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资产,也闭口不谈何时上市的事,金陵市的市领导班子已经多次和朱善财、蔡昌毅他们谈了话,但是天辰集团明确的表达了不愿意上市的意愿。
而天辰集团又是金陵市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卖钻石卖金子卖药材交了将近十亿元的税,这还没算天辰集团下面的那些子公司,今年金陵市光是凭借税收,就稳坐华中省第一文明城市的称号,天辰集团绝对是功不可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天辰集团得到政府的照顾是难以想象的,蔡昌毅、林越、朱善财这些人去市政大厅都要被当成座上宾。
对于天辰公司不断收购实体企业,市政府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家是金陵市的财神爷,交税的时候,就没有见过这么积极的大企业,人家要做什么当然也是要扶持一下的。
就这样,天辰集团不断的收并兼购,各行各业的企业几乎都有所涉猎。。。。。。
。。。。。。。。。。
“姜少,《关于青州的改建计划书》已经完成了,您过目一下。”在乾清宫的偏殿,蔡昌毅把一份红折子递了过去。
姜胤接过来,随手翻了几页,点头道:“可以,这份红皮文件下达下去,即刻就开工吧。”姜胤把文件扔到了桌上,又想起了什么,问道:“青州北的经济开发区现在怎么样了?”。
蔡昌毅道:“我们在建设青州火车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造经济开发区了,现在那边已经建好了两个大型商业区,不过还没有多少商贾进驻,估计随着铁路通车,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过去。”
“嗯”姜胤用手指着桌案上一张地图青州的位置“经济开发区是我们效仿现代化建设的试验田,就跟后世广州上海的经济开放区一样,我希望能尽快看到效果。”
“姜少您放心,铁路通车,经济开发区的腾飞指日可待,用咱们一千年后的商品,来撬开一千年前这些贵族家的钱财,几乎没有任何难度。”蔡昌毅拍着胸脯保证道。
“嗯,刚刚那份文件,写了我们公司现在准备调到大宋是个分公司?那是要做什么?”
“姜少您可能不太了解,因为新沧州是我参与建设和改造的,我比较了解建设新城需要的东西,当初我们都是建好城再去建设城市内部,这样效率很低,我这份提案上建议的,就是想让您现在就把现代的十多个分公司派来的人带到大宋这边,然后我们在建造外城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始动工建设城内,基本上两者同时完工,大大的提高我们现代化改造的速度。”
姜胤自信的听完后,也是点了点头,他又重新翻开了桌案上的那本红皮文件,看着文件道:“天辰水泥、天辰重卡、天辰工程、天辰化工、天辰日用、天辰木业、天辰教育、天辰电力、天辰超市连锁、天辰电厂、天辰建材。。。一共就这十一个企业吗?”
“嗯,初步是这十一个,我已经安排人在现代组织对接,您到时候直接接他们过来就可以了。。。。。”
。。。。。。。
第四十四章 被雇佣的小厮()
青州还是原来的那个青州,从城外面看去,青州城同二十年前自己离家出走时并无二致,斑驳的城墙显示出被岁月侵蚀的痕迹,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青州两个大字也已经变得有些模糊。
坐在马车上,苏通文一时间感慨万千,当年和父亲闹僵,一怒之下离家出走至今,已经整整二十余年,这二十年他也曾派人回青州打听过家中的信息,可是自家的老宅早已被推平重建,父亲也是下落不明,这件事在苏通文心中多年不能释怀。
等到自己年长育子之后,他才渐渐理解父亲当年的苦心,但是斯人已逝,血亲难见,自己又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一切不知是自有命数,还是他当年咎由自取种下的恶果。
十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进了青州城,苏通文也是一路打量着如今的青州。
和二十年前相比,青州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记忆中那些低矮的房屋,现在都已经换成了高宅大院,不过同新沧州的三层高楼相比,还是显的十分普通。
道路显然也是修整过的,苏通文记得二十年前的青州城,道路还都是青石路,年久失修,马车在城内根本不敢跑快,而现在,即便是纵马飞驰,马车内倒也没有几分颠婆之感。
从城东大门进入,仅仅跑了半炷香的时辰,车夫就转头朝马车内的苏通文道:“客官,经济开发区到了。”
苏通文也顾不得什么,直接从马车内钻了出来,出来的第一眼,便看到了一个巨大而有连绵不绝的帐篷一样的东西高耸在自己眼前。
在这顶巨大的帐篷下面,有不少人来来往往,有的在搭建简易的门铺,有的则是在托运货物,还有更多的则是三三两两的说笑。
黄包车行的伙计将苏通文的四大箱货物抬了下来,然后一名黄衣服就走过来向苏通文道:“客官,您的货物都已经卸下来了,你这边如果还想继续运送货物的话,可以再雇脚夫帮您搬货,如果您想在经济开发区租一间门面店铺的话,就去前面那个月台找工商局的人登记造册。”
苏通文顺着黄衣服男所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了一间水泥建造的平顶房屋,在房门前,有一张金龙旗的图像,还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青州工商局分局”七个大字。
苏通文点头称是,那些黄衣服就麻利的驾着马车走了,此刻他才好好打量起周围的环境,这是一处极为宽阔的广场,苏通文就站在广场靠左边城墙的地方。
这广场看上去显然不是宋人的手笔,光洁的大理石面,精致的水泉,还有修建的整整齐齐的不知名的花草,这些东西,苏通文只有在新沧州城才见过,想必这些东西也都是新宋国搞出来的。
“这位客官,我看您在此地张望许久,身旁又有货物,是不是想要觅些脚夫帮您搬货?”
就在苏通文四下观望的时候,旁边突然出现了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厮凑上来搭话道。
苏通文上上下下的打量了这小厮一眼,这小厮看上去年纪不大,十六七岁的样子,身子骨很瘦弱,看起来许久没有吃饭,导致营养有些跟不上,但是一双大眼睛倒是十分灵动。
“我是要找些脚夫来帮我搬货。”苏通文看着那小厮的眼睛道“不知道你想要多少酬劳?”
那小厮一听有声音,顿时眼睛更明亮了,他下意识的舔了下嘴唇,然后道:“我还有七个兄弟,给我们七百文钱,我们给您干一天活。”
一人一天一百文,这倒也是狮子大开口,要知道,在青州,一般奴仆一个月的工钱也不过两百文,这小厮一天就开口一百文,好大的口气。
“一人一天二十文,我后面要做生意,可以长期雇你们,省的你们还要天天到处拉生意,你觉得如何?”深谋熟虑的苏通文提出了一个具有诱惑性的方案。
那小厮一听,显然十分心动,他们已经有两天没拉到客人了,大家伙都嫌他要加太高,但是他们要的钱少了,就不够撑到遇到下一位需要帮忙拿货的贵人,所以只能不断的提高价格,可是愿意雇他们的人却越来越少,现在,他们身上的钱财已经花光了,急需找到下一个顾客。
“我还要和我的那些兄弟商量一番。”这小厮倒也是有些头脑,提出要商量,苏通文倒是不急,只见他挥了挥手道:“我就在这等你,给你一炷香的时辰来回答我,你们愿意干,就跟着我干,不愿意的话,那就算了。”
这名小厮一听,立马窜了出去,不到半柱香的时辰,他就回来了,不过回来的时候,他是带着他那七个兄弟回来的。
当看到这群人的时候,苏通文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没人愿意雇他们了,这小厮虽然瘦弱,但是在这些人里看上去年纪已经是最大的了,其他的都是些半大小子,甚至还有一个女娃娃混在其中。
“这就是你那七个兄弟?”苏通文饶有趣味的问道。
“嘿”这小厮倒是也有些不好意思,只见他挠了挠头道:“您别看他们年龄小,干起活来可都是一把好手。”
“嗯。。。”苏通文淡淡的点了点头,“那你告诉我,一人一天二十文,长期雇佣,你们跟不跟着我干?”
“跟!我们跟您干。”这小厮激动的说道,“我叫陈晓,这些都是我们在外面收养的孤儿,先生您愿意赏我们口饭吃,我们也会尽力报答您。”
“嗯,陈晓,不错的名字。”苏通文点点头“”我现在要去工商局办理一下,你们在此地替我看好货物。”
“是。”
苏通文说罢,便直接朝那个工商局走去,推开大门,就看到一名穿着墨绿色官服的男子坐在一桌案前在饮茶。房子里空荡荡的,倒是没有一个人来登记。
“哟,总算是来个人了,我说这火车都通车两天了,怎么来的人那么少,估计都在后面呢吧。。。。”
“这位大人,在下想在这开发区办理营业登记。”
“嗯,户口本带了吗?”
“。。。呃。。。什么户口本?”
“就是红色皮子的户口本,或者是蓝色皮子的,灰色皮子的不允许在此地经商。”
“哦哦,有的有的。。。您说的是这个新宋国居民户口登记本吧?。。。”说罢,苏通文从衣袖中掏出了那个在棣州官府发给他的蓝色本本。。。。。
。。。。。。。。
第四十五章 白送的店铺()
苏通文从没想过获得一家店面会这么容易,仅仅是办理了一个登记手续,然后按了个指印,交了十贯钱的押金,他就允许在青州的经济开发区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门铺店面。
“这个门面现在都是没装修的,看在你是第一个来的外地人的面子上,我也稍微给你点好处,诺,这个门紧靠十字路口,未来肯定是最繁华的路段,你在这里做生意,未来保证能赚的体满钵满。”穿着墨绿色官府的男子指了指桌上的地图道。
“多谢大人抬爱,草民无以为报,日后若能腾达,滴水之恩定将涌泉相报。”苏通文也是十分激动,在桌案上的那张经济开发区地图,他一眼就能看出那个十字路口是一处福地,既连接东西,又贯穿南北,未来确实会成为最繁华的地段。
“不用谢,谁让你是第一个呢,对了,你是要卖布匹?”
“回大人的话,草民确实是做布行生意,买卖一些布匹衣物。”苏通文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恩,你家门店打算叫什么名字,日后我也好去捧个场。”墨绿色官员摸着下巴说道。
苏通文一眼就看懂了那名官员眼中的目光,顿时也回应了一个懂了的表情,“草民打算就起名叫‘苏家布行’您日后有空可去小店逛逛,一律免单。”
“哈哈。”墨绿色官服的男子大笑一声,似乎对苏通文的上道很是满意,“大善,你我投缘,这样吧,我再给样好东西,保你生意大火。”
“这都是草民应该做的。”苏通文显山不露水的说道,眼睛却迫不及待的看着官服男子。
只见那墨绿色官服的男子弯腰去书桌下面一通寻找,最后才拿出了一块精致的圆形木牌子。
“诺,这块牌子是里长户牌,拥有此牌者,可管理百户商铺,届时你用什么手段让那百户商贾信服于你,我就不管了。”墨绿色官服男子说完,就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