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人执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路队的效率也是奇快,五天平均可以修九千米,然后用压路机压过一遍,崭新的道路就可以使用了。

    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种超载货车之类的,所以这里的道路养护保养工作非常方便,只要姜胤的运输车不超重,这些道路就很难坏掉,怎么说也能用个三四十年。

    有了那些多余的人力,修路队的修建速度也很快,半个月内完成了城市内的主干道,然后分成了两队人马,一队负责在城内修建副级道路,另一队则是去修建青州火车站到城里的路。

    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两边的工作也都已经完成,现在就等道路养护晾干之后,就可以正式通车。

    后世的建造速度,在姜胤的眼中习以为常,可是这些对于宋人的冲击力是难以想象的。

    这都快过去一个月了,他们很多人还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宋人,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都没什么变化,但是新宋国用了短短一个月,就把一切都改变了。

    当初要拆城墙的时候,城内的人可都是哀鸿一片,他们觉得新宋国的国主一定是个疯子,放着好好的城墙不要,非要用那种震天雷给拆掉,这下没了城墙,鞑子随时都可能会来掳掠,到时候不知道得死掉多少人。

    毕竟宋军在面对鞑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施行依仗高大的城墙,严防死守的政策。

    但是现在城墙没了,这不是要了老百姓的命?

    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开始天天去衙门上诉,特别是那些在青州官面上有些关系的人,骂骂咧咧的那叫一个难听,最后衙门干脆不受理这些人,而这些人也不管了,纷纷拖家带口的迁到大宋的境内去躲避,他们走的时候,对那些大型的现代化建造设备视而不见。

    原本蔡昌毅还想阻拦,但是现如今的姜胤是什么地位,新宋政权蒸蒸日上,完全没必要理会这些墙头草,既然适应不了环境,那姜胤也不介意剥夺一下他们的权利。

    原本发给他们的蓝皮户口本被新宋国收走,同时姜胤让户部的官员告之他们,他们已经不属于新宋国国民,之后新宋国的一切福利待遇与他们无关。

    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哪里稀罕这个,他们片面的以为新宋国就是个胡闹的政权,怪不得大宋一直要出兵剿匪,这帮匪徒立了个山头,占了几座城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那些人也根本不在乎那个蓝皮本本,交了户口本之后便离开青州。

    他们哪里知道,多年之后,他们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放弃了这个蓝色的本本,那个时候他们的父母享受不了社保、他们找工作没有人要、孩子上学学校也不收。。。。。。

    。。。。。

    总之青州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随着新城墙的搭建,城内的舆论声音迅速小了下去,毕竟这世上,说的永远没有做的能让人信服,姜胤什么话都不用说,只用这现代化的建设速度,就可以让所有人闭嘴。

    在青州城竣工的前夕,青州的经济开发区也已经成为东部地区数一数二的金融集散地,任何商人,想要买任何东西,不论是零购还是批发,都可以在青州经济开发区找到自己需要的店铺。

    沧州的一些大商人,早都嗅到了青州的商机,在这里做买卖,前三年的无税政策,对于商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何况新宋政权的口碑那叫一个公正公平,做生意,无论什么买卖,只要立了字据,到时候有了纠纷,去一趟法院,按照《新宋律》上白纸黑字写的,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这在大宋,大商人赢官司那是一定的。

    新宋的法律清明,也成为众多商人入驻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原因,全国各地的商人,包括新罗国、倭国,还有南方江南等地的,走陆路或者走水路,更多的是乘坐火车,来到青州经济开发区,想着分上一口蛋糕。

    一些大商人仗着家大业大,还想在经济开发区搞行业垄断,这事刚有苗头,宪法部立马就出台了《反垄断法》,一下子就限制了资本主义的扩张。

    不过限制归限制,比较资本主义是社会物资和生产条件发展到更高水平的一种客观事实,姜胤和他的新宋政权,只能是控制这个资本怪兽,但并不能消灭它。

    青州城的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宋人已经发现只用自家奴仆从事生产,人手已经有了很大缺口,他们不得不雇佣那些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

    而很快,他们就尝到了这种雇佣生产的甜头,并且不断的想要雇用人手扩大生产规模。

    他们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姜胤知道,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新宋悄然升起。。。。。。

    。。。。。。

第七十七章 除内患() 
资本这东西,并不是什么坏东西。

    要在六十年前谈论,他可能是洪水猛兽,但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社会制度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论是姓资还是姓社,人民是实实在在富起来了,吃得饱穿得暖,还有能力去享受一下精神生活,这一切都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资本带给人们的生活便利。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达成结果比怎么达成更重要’的手段也存在副作用,主要的体现在‘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精神下降等方面。

    但是和填不饱肚子比起来,这些问题还都不算是问题,从人类近百万年的进化历史来看,中间这几千年,只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

    过渡阶段,还能指望直接奔向共产?过上没有贫富差距的生活?那跟做梦没什么区别。

    更何况姜胤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大宋。

    在一千年之后,人与人的奴役还都没解决,在这一千年前,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所以雇佣和被雇佣,姜胤并不会去阻止。

    既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那么社会分工和分化必将加速,市场也会越来越繁荣繁荣。

    生产资料私有制就这有这点好处。

    姜胤只需要提防人吃人的情况便可以了,像是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在各种脏乱环境下,患上肺痨癌症等病症的剥削,姜胤是绝对不允许在他的治下出现的。

    所以他很早就颁布了《劳动法》。

    《劳动法》是个好东西,但也仅仅只能保障那些被剥削者最基本的权益了,至少让他们在如此辛劳的情况下,能获得正常生活的权利,没有谁对谁错,要怪只能怪他们生在了这个时代。

    但是和封建主义制度下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相比起来,工厂雇佣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这些宋朝的底层民众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姜胤不知道,但是工厂在大宋的火爆程度,姜胤却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

    青州附近已经连续开了四家服装加工厂了,招募员工超过一千人,就算是这样,服装产业依旧没有饱和。

    那些布行商人自发的组织起了一个叫和善堂的组织,计划着开第五家服装厂。

    姜胤怎么也没想到,在大宋现如今生意最火爆的本土产品居然是布行。

    从青州制造的衣服都已经走运河南下运到了江南,这种新款布料织成的新式服装在江南等富饶地区受到了广大商贾们的追捧。

    姜胤从现代批发了五百多吨的棉花,这才一个月就宣布告罄了,那些布行商人还翘首以盼地等着官府再运来一批棉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这一次姜胤学精了,直接让朱善财联系了美国一家大型棉花产业园,一口气进了两千吨棉花,全都堆放在临时仓库里,这次姜胤不信这些宋人还能一两个月内用完。

    受到青州城经济开发区的影响,华东地区的金融一下子成井喷式发展,青州、沧州、棣州等地的宋民几乎全都换上了新式服装,那些外地来的宋人,一样就能看出是外地人。

    因为新宋国的国民气质已经与宋人有了很大的不同。

    那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更是一种见识过大风大浪之后的眼光,任谁在眼皮子底下看到如此繁荣的城市短时间内建立起来,都会有种自豪感。

    喜欢见证伟大历史,是人类共同的本性,无论在什么朝代。

    新宋国,就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如同太阳般崛起。。。。。

    。。。。。。。。

    新宋的崛起,在某些人眼中,绝对算不上好事,就比如此刻坐在宣德殿上的赵光义。

    虽然隔着旒冕上的串珠,赵普依旧能感到到陛下拧成疙瘩的眉头,原因无他,还是那个由匪徒控制的新宋国最近又闹了事情。

    “诸位爱卿对此事怎么看?”赵光义的声音冷冷地从大殿方向传来,虽然外面天气很热,但赵普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陛下,新宋的匪徒着实不能再放纵下去,如今青州、沧州、棣州、德州四州百姓受这新宋荼毒已久,久而久之若是被这新宋控制,不但官员体系完全瘫痪,百姓也多以新宋臣民自居。”薛居正第一个发言道。

    听了薛居正的话,赵光义也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个新宋国已经到了不除不行的地步,现在汴京都在流传青州之繁荣,那些从青州运来的棉衣,不但比丝绸透气舒适,关键价格也比丝绸便宜百倍,照这么下去,大宋的布行恐怕全都要倒戈新宋国。

    “臣以为薛宰执所言有理,新宋伪朝如此放肆,丝毫不把我大宋放在眼中,据探子来报,前几日,这伪朝还驱逐了一批我青州子民。”赵普也是添油加醋道。

    “陛下,臣以为是时候出兵了,多留这伪朝一日,天下便无一日之安宁。”作为老臣的沈义伦也开了口。

    “臣等附议。”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这些宰相全都表示同意。

    坐在大殿上的赵光义的眼睛被旒冕上的串珠挡住了,没有人能看清他的表情,赵光义此刻也在天人交战。

    毕竟前两次的剿匪失败,大宋前后损失了近十万战力,这给他留下的非常深刻的恐惧,他害怕,再一次出了差池,那么大宋国本的根基可能都会动摇。

    这段时间他派出去的探子也已经报回了很多新宋国的情报,这个新宋国也没有丝毫想要隐藏实力的样子,动用了数百辆钢铁怪物建城。

    了解的越多,赵光义就迷惑的越多,能日行千里的火车、钢筋混凝土城墙、各式工业工厂种种这些都给新宋国打上了神秘的标签。

    尽管乍一看新宋国的军备力量很弱,但是稍稍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新宋国绝对不会像表面上展示出的那般弱小,否则他们也不可能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建好一座城池。

    但是赵光义已经等不了太久了,放任其不断发展,对大宋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这个内患,必须要除。。。。。

    。。。。。。。。。

第七十八章 剿灭新宋国() 
大宋的二十万大军开始在汴京城外集结。

    京畿道、京东道、京西道、河北道、河东道,五道十二州的军列从各地赶来,然后被安顿在汴京城五十里外驻扎。

    四万名禁军已经整装待发,这是赵光义手上现有的王牌部队,由主帅曹彬代为掌管,但是他们真正听命的人,还是赵光义。

    剩下的还有十万厢军,这些厢军来头各异,基本都是各个地方的武装力量,如永兴军、秦凤军、两浙军等。

    枢密院按照赵光义的意思,将三衙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所统率的禁军和厢军进行了划分。

    曹彬作为本次剿匪的主帅,负责统领三军,赵光义御驾亲征,他只做最高统领,具体的作战方案还是由下面的主帅团队来计划。

    一万禁军,加上五万厢军,加上三万乡勇为副帅米信所统帅,主要负责执行包围作战。

    而厢军中的永兴军和秦凤军,加上两万乡勇由偏军大将杨业统帅,作为偏军负责守卫侧方战场。

    二十万人,用了近半个月终于在汴京城的城北集结。

    陞旗蔽空,人山人海,刀戟林立,气势肃穆。

    赵光义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视察了一番自己麾下的这些将士们,庞大的军阵给了他很大的自信。

    整整二十万大军,这种配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国战。

    大宋本来就重文轻武,即便是刚刚开国,国内的军力储备也不过五十万,这次赵光义一下子动用了二十万军队,决心就已经很明显了,不灭了新宋国,这一次决不罢休。

    赵普、薛居正、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这些宰相也都陪着皇帝陛下审阅了这批军队,看到气势如虹的将士、锋利坚固的兵甲、庞大的将士人数,这些文人也都是安心了不少。

    将作监的工匠们拉来了了大宋最新式的投石机展示给皇帝和文武百官,这种新式投石机射程更远,可在箭矢之外的地方发射,同时可以投掷的石块也更加巨大——这是专门为新宋伪朝高大的城墙所准备的。

    看到这种攻城利器,赵光义抚掌大笑,连说了三声好,便命人赏赐将作监,并允诺若此物在战时贡献大的话,回来之后,可赏将作监众监工绸缎百匹,那些将作监的工匠便一个个感恩戴德地磕着头下去了。

    总之检阅了一圈之后,赵光义的心情大好,兵强马壮,刀戟锋利,还有更强大的攻城器械,这新宋伪朝哪有不覆灭的道理!

    一想到新宋国覆灭后,赵光义的心情更好,听说现在那里有着许多新奇玩意,不用食草饮水就能昼夜奔跑的火车,还有石头所建造的房屋,更有巨大的新城。

    一旦新宋伪朝覆灭,那这些东西还不都是要进入他赵光义的口袋?!

    届时天下还有谁敢拿着那《新大宋日报》说朕害死大哥,谋权篡位?!

    朕把匪首灭了,天下丛云者自然也都会做鸟兽散。

    而契丹,也会因为看到大宋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被震慑,再发展个十几年,赵光义有信心再向契丹发动战争。

    一旦收复燕云十六州,他赵光义无论有着怎么样的污点,都必将留名千古。。。。

    。。。。。。。

    赵光义的如意算盘打的有多好,姜胤不太了解,可是二十万大军,他可是看的真真切切。

    就在汴京城南五十里的旷野,二十万大军伫立在哪里,一千人为一方队,一共两百的方队密密麻麻的聚在一起,从远山上看,就如同一大群有组织的蚂蚁一般。

    大宋这一次总算是认真了,二十万军队,就说是动用国本也不为过。

    中国的封建王朝,向来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造反。

    无论哪朝哪代,造反都是最重的犯罪。

    而姜胤原本只占据了一个沧州城,还不是太能触动统治阶级的神经,毕竟是个边境之城,占着帮大宋防守契丹,赵光义也乐见其成。

    不过随着新宋国的手越伸越长,并且开始自立为王正式造反之后,赵光义就慢慢开始沉不住气了。

    先是在新宋出兵剿灭契丹打草之后,派出杨久书所率的两万人,随后又在新宋占领德州、棣州之后,派出潘美所率的八万大军。

    可惜他所面对的对手不是个正常人类。

    有奇石在手的姜胤,用意识包裹住任何东西都能随意带走,军队,在他的面前只不过是个玩具而已。

    所以,杨久书、潘美、崔彦进这些人都被姜胤一一俘虏。

    而大宋这边的官员们居然可笑的以为,这些人都是主动投敌。

    不过想一想也是,在除去了穿越这种他们根本听不懂的可能性之后,八万大军能兵不血刃的被两万叛军给吞了,除了投诚也真的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

    站在山巅上,看着山下动起来的大军,姜胤已经开始思考该怎样安排这些人了。

    交战是肯定不用交战的,中国人打中国人,姜胤觉得非常没意思,就算是作为练兵用,姜胤也不会让自己的军队和大宋的军队发生冲突。

    他的火炮和炸药,真正宣泄的目标在北方那些鞑子的身上,至于宋人,这里的每一条人命对他来说都非常宝贵。

    不过有些人命,比如说白奴的命,姜胤就不是很看重了。

    自从欧洲的白奴贸易进入正轨以后,那些奴隶主们为了享受到更奢华的商品,疯狂的在掳掠农奴,甚至这个消息已经从拜占庭帝国流传到了更远的欧洲中心处,像是法兰克帝国、意大利王国都对水晶杯、香槟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拜占庭帝国居然出现了一批做倒卖生意的的二手商人,他们从法兰克、意大利这些国家购买奴隶,然后再去君士坦丁堡换取商品,如此往返的倒卖,利润竟能高达几十倍,无数大商人趋之若鹜,都像是疯了一样。

    欧洲再也没有人去随意屠杀奴隶,许多奴隶甚至能吃的上饱饭,为的就是防止这些奴隶在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被饿死。

    而农奴们的下场几乎全都是打包被送往君士坦丁堡,然后被成群成群的赶到大船上被送往未知的远方。。。。。

第七十九章 秘辛() 
大宋这一次出兵二十万,后面负责供给的乡勇后勤也有十几万,如此大规模的调动,所费国帑恐怕也要数十万贯。

    赵老二这一次算是拼了家底也要把新宋彻底给灭了,不愧是个连哥哥都杀的狠人,下起手来也绝不留后路。

    灭新宋,他是势在必行。

    可是这些不过都是他一厢情愿的泡影,如果真的打起来,面对姜胤那些机械化武装部队,大宋都很难赢,更何况姜胤还有奇石。

    回了沧州,姜胤和公司高层的众人一起开了个商讨会。

    最终拍板了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和后续事宜。

    现在欧洲白奴计划施行的很好,短期内矿区也不需要增加人手,所以宋军俘虏也不需要扔到矿区去采矿。

    由于赵光义这一次调动了二十万大军,加上后勤的十多万乡勇,一下子就是三十几万人的大型战事,国库空虚,国内治安动摇这都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再得知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全军覆没的消息,姜胤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是有很大可能的情况,就是大宋国内的那些皇亲国戚趁机夺权,甚至一些镇守的将军会自立为王。

    五代十国的内乱还没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