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有很大可能的情况,就是大宋国内的那些皇亲国戚趁机夺权,甚至一些镇守的将军会自立为王。
五代十国的内乱还没过去多久,大宋的皇帝一旦没了,天知道这片土地上会出现多少投机分子想要趁机搞一波事情。
一旦像赵匡胤一样夺权登基,那可就又能开启一个朝代,这对于任何人来说可都是一个莫大的吸引力。
但是姜胤是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他随时可以去杀了赵光义,辽景宗这些人,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倭国的天皇,他真的没有刺杀过一位这样的大国首领。
原因无他,只不过是他想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罢了。
姜胤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接手就可以管理的政权,而不是一堆土匪军阀林立的烂摊子。
这也是他不杀赵光义和辽景宗的原因。
至少这两位在世的时候,历史上的国内都平平安安没有内乱,在姜胤看来,他们只不过是短期内帮他镇守疆土的人。
但现如今他不杀别人,别人却要来杀他,这就不能忍了。
老虎打个盹,却以为老虎是个软柿子,上来想拔老虎的胡须,这个就是典型的老虎不发威当它是病猫了。
只有当老虎一口把他们的脑袋咬下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
但是没有机会再给他们后悔了。
姜胤这一次要除掉赵光义,也是势在必行。
现在唯一要考虑的,就是除掉赵老二,并且在除掉他之后,如何迅速的控制住大宋的中央政权,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宋真正的主人。
经过公司商讨会的讨论,一项大胆的计划逐渐清晰。
姜胤既然可以一下子把所有人运到海岛上,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二十万人全部扔到一处荒岛,然后不给他们食物和水,待他们干渴至极时,再出手拯救他们。
但是想活命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要拥立姜胤为大宋皇帝。
如果不接受这个条件,当然可以,那就请你渴死好了。
想必到时候不会有多少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等到这二十万军人全部倒戈之后,姜胤便重新带着他们回大宋汴京,公开赵光义禅位之事,由他来继承大宋国皇帝。
而那二十万动员的军力则是由姜胤牢牢掌控并镇守大宋四方,平稳过渡这一段禅位期。
这个计划一经提出,立马深受各高层的赞同,蔡昌毅、林越、狄炎等人对此计划的可行性做了深入的探讨,结合姜胤对前两次围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套更详细的计划方案。。。。。。
。。。。。。。。。
大宋第三次剿匪的大军出动了,浩浩荡荡的军队,在官道上绵延不绝。
常言道:‘三军未至,粮草先行’为了这一次御驾亲征,赵光义准备了半年多的时间,一路上的粮草补给,全都同计划中一样安排妥当。
赵光义坐在一辆精致的马车中,马车周围有五百名殿前司侍卫,这些侍卫从赵匡胤登基之时就开始从全国各地筛选了。
‘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可以说,他们每一个人的功夫都是武艺冠绝,一个个修习的全都是真正的杀人之术,有这些人在身边护卫,赵光义也是非常安心,此时尚早,他便闭着眼睛在马车里假寐了起来。
不过在赵光义所承马车的前面,一名身披甲胄骑着枣红马的银甲将军一边骑马一边看着手中的卷宗,不时的皱紧眉头。
看了半晌,他才转头对自己身旁骑着一匹白马的红袍将军道:“曹大帅,恕下官疑惑,您与潘美潘将军私交如何?”
那名红袍将军愣了一下,才看向远方道:“吾与仲询私交甚好,奈何未曾想到有一天他会叛逃大宋。”
银甲将军迷惑道:“据我所知,潘美将军战功赫赫,军中地位不亚于曹帅,可是仅仅去沧州剿灭两万匪徒,便叛逃大宋,着实有些蹊跷。”
身披红袍的曹彬也是沉下头道:“是蹊跷啊!我与仲询同为大宋征伐多年,从未想过有哪天会背离大宋,虽然当初陛下登基之事天下人颇有微词,但吾等行伍之辈,效忠的永远是大宋皇帝,而不是哪个人。。。。。”
听到曹彬的这番话,杨业也有些明白了,他悄悄凑了过去,小声道:“陛下登基是有些不干净的事吗?”北汉覆灭,他被招揽时《新大宋日报》第一期已经在大宋被查封了,所以他也不清楚姜胤在《新大宋日报》第一期上曝光的赵光义用毒酒害死大哥的新闻。
“咳咳,此时非吾等能够议论。”曹彬眼神瞟了瞟后面的马车,“总之莫要在陛下面前提起此事,否则尔等仕途堪忧。”
“我明白了。”杨业重重地点了点头,看上去大宋的皇室内有着不一样的秘辛,而潘美将军之所以带着八万人剿匪被俘,很有可能是了解了这个秘辛所致。
原本他还有些怀疑是不是新宋的匪徒用了什么手段,能够把那八万人无声无息的给控制起来,现在看来,应该是他想多了。。。。。
。。。。。。。
第八十章 二十万只蚂蚁()
二十万大军的行军速度是真的慢。
特别是还要带上皇帝这个拖油瓶,二十万人不像是出来打仗的,反倒是像出来东巡的。
一个月之后在刚刚走到相州地界。
别说军中将领了,就连姜胤都替他们着急,这要是走到青州得等到什么时候?
姜胤的计划早都准备好了,不论是补给还是海岛都已经计划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到大宋的军队进入新宋地界,便将他们一股脑的扔到海岛上。
可是看赵老二这个行军速度,估计还要再等一个多月。
这完完全全就是在浪费时间。
每天监视着宋军行军的姜胤终于忍不住了,就在剿匪大军离开相州的第三日,在他们扎营生火时,一股意念包裹住全部的宋军,然后瞬移到奇石中,把这些人全部扔到了自己选好的一处荒岛上。。。。。。。
。。。。。。。。。
赵光义还在马车里假寐,可是一阵恍惚间,便听闻外面大乱,马蹄嘶吼,人声沸腾,仿佛一瞬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的精神立马紧绷起来,防箭矢的铁窗很快被拉上,只见他最信任的殿前司指挥史王洵面色惊恐的打开了车门。
“发生了什么事?”赵光义强作镇定地问道。
“陛下。。。”王洵的面色复杂,仿佛不知如何形容一般。
“还不快说?是不是有刺客行刺?!”赵光义十分气恼,这种时候王洵居然还在犹豫。
“陛下,并非有刺客行刺,只不过。。。您出马车来看看便明了。。。。”王洵诚惶诚恐地说道。
“嗯?”赵光义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十分气恼的拉开了车门,他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三军如此失态。
“哗啦”铁铸的闸门被拉开,掀起车帘,望着窗外的景色,赵光义的神色也陷入了呆滞。。。。
。。。。。。
“哗~哗~”海水掀起一阵阵的海浪拍击在沙滩上,雪白的浪花如同泡沫一般,仅仅存在一瞬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一望无际的大海,水天相接之处像是一更银线横亘天地间。
呼啸的海风带来着清新的空气,但是却也冷的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
二十万人,如同二十万只密密麻麻的黑色蚂蚁,站在一片仅有驻足之地的荒岛上。
不解,疑惑,恐惧,愤怒岛上的人经历着这辈子最奇幻的经历。
“朕。。。。朕莫非是在做梦?”赵光义也是讷讷道。
“如果是梦,怎会如此真实。。。”王洵飞快的在指尖咬破了一个口子,钻心的疼痛让他苦笑道。
殿前司的护卫已经全部围到了赵光义的马车附近,曹彬、杨业等将领也是急忙赶到赵光义的马车前,虽然众人面色都有些惶恐,但是赵光义还有出事,还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诸位爱卿,放在朕在车中假寐,忽然间便听到外面喊声四起,方才出来一看,竟是这般景象,可有爱卿能与朕解释一番?”赵光义看到曹彬、杨业、米信等人也是急忙问道。
“回禀陛下,臣亦是惶恐,本来臣正在巡视三军扎营,可是眼前一黑,再睁开眼时,周遭便已是这般模样。”曹彬作为主帅,第一个发言道。
他这个眼前一黑一下子就得到了公认,大家众说纷纭,不过基本上全都是正做着事,便眼前一黑来到了这个地方。
“莫非是某种障眼法术?吾等并没有离开大营,只不过是被妖法迷住双眼,因此看不清真实?”作为智将,杨业开口试探道。
他这一说,立马有将领响应。
也确实如此,一瞬间移动到海边这种事,简直超出了这些古人的想象力,被障眼法迷住,还算是个比较‘科学’的解释。
一听杨业这么说,赵光义也是大喜道:“将军可有破解之法?!”
杨业面色难堪道:“陛下恕罪,末将并无破解之法,不过。。。。”
“不过什么?”赵光义此刻也是方寸大乱,只把杨业当成救命稻草。
“不过既然是障眼法,此间景物应该都是虚妄,这海水看上去狂风阵阵,但可能只是欺骗双目之用,只需派些军士踏入其中,可能会有所解。”杨业尝试性地提议道。
“此法甚好!”赵光义可不管什么法子了,看着眼前的大海,都让他心中惶恐,此时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
虽然被突然扔到海岛上导致军中大乱,但是上至皇帝将军,下至士官伍长都没有失踪,所以在曹彬下令整顿军中的军令下达之后,军令被很快施行了下去,军中骚乱也没有及时扩大,所有的士兵都找到了组织。
等稳定了军中士卒,赵光义第一时间命一批殿前司的皇家禁军朝大海里探探,看看是不是真如杨业所说,是别人使的障眼法。
很快,四名身材魁梧的大汉就领命前往海边,在赵光义等人的密切注视下,一步步朝海边走着。
很快,浪花便拍击到了他们的裤脚,他们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是头也不回地朝海水中走,一步一步,海水也越来越深,很快,便走到了没过头顶的地方,赵光义等人也只能看到几个黑色的小圆点浮在海面上。
这四个人又朝外面游了一段,最终在海浪的拍击下放弃,浑身湿漉漉地游了回来。
看到这四个人垂头丧气的样子,赵光义的心也渐渐沉了下去。
“回禀陛下,臣等从入水,又向前游了近一炷香时辰,海浪极大,已无法再向前游。”
真实的海水,让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默,这并不是障眼法,而是真正的一个海岛。。。。。
可是世间怎会有这样离奇之事?
二十万人,居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被突然弄到了一个海岛上?这说出去,天下估计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众将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脸迷茫之色,他们也无法理解在他们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有二十万个如同蚂蚁一般的人,缩在巴掌大的海岛上,陷入迷茫。
而姜胤则在远处的海平面上,用望远镜把全部的经过看的一清二楚,望着自己的杰作,他的嘴角微微翘起笑意。。。。。。
。。。。。。。。。
第八十一章 再困荒岛()
所有人都迷茫了,突然置身于大海的奇幻经历,已经超出他们的想象,这已经无法用他们的世界观来解释。
赵光义保持了沉默,他以身体不适为由,回到了他的那个铁皮防箭矢的马车中,并下令曹彬负责处理军中事宜。
皇帝当了甩手掌故,下面的人可不敢这么做,曹彬下令全岛军士统计所储存的食物和水,结果发现了一件恐怖的事情。
所有人带着的干粮和水壶都不见了。
更可怕的是,原本一直紧紧跟着大军的辎重队也不见了。
辎重队运了二十大车粮草和十大车的肉干,还有众多的水和补给,而现在,全都不见了。
辎重队的尉官战战兢兢的跪在曹彬面前,惶恐的称自己当时就坐在辆车上,结果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见了。
曹彬也无法对这个可怜人做出什么处罚。
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
可是没有了水和食物,连生火的木材岛上都找不到,曹彬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指挥下去。
下令全军扎营,然后二十万人,就这么密密麻麻的挤在一片海岛上,有要如厕的,就统一去岛的北面解决。
抛却没有食物,有些寒冷以外,在海岛上看景观还是不错的,从下午过来,到太阳落日,天气都非常晴朗。
这也让全军的将士欣赏到了一场中原人从未见过的海上景观。
巨大而又明亮的太阳从高悬天际,海水波光粼粼,到傍晚夕阳日落,血红的夕阳把大海染成一片血海。
直到太阳沉入水面,西方月亮升起,漫天繁星点点,刺骨的寒冷才打断了将士们欣赏美景的心情。
海上的夜晚有多冷,没有人想在外面体验一次,当天夜里,众人全都是挤在一起抱团取暖才熬过去。
可是从清晨太阳从东方的水平面升起,鱼肚白的天空渐渐变成湛蓝色,海岛上的军士也知晓了一件令他们绝望的事情——他们被困在这里了。
无边无际的大海,不再是一片波澜壮丽的景观,而是一个择人而噬的恐怖猛兽,要将他们二十万人全部吞灭。。。。。
。。。。。
赵光义昨夜饿了一夜的肚子。
今天一大早他就走出了马车,可是外面海岛上却没有了丝毫变化,这让他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朕,腹中饥饿。”虽然早就知道辎重队的粮车不见了,但赵光义还抱有一丝希望的朝王洵这个贴身侍卫道。
“回禀陛下,军中先已无一丝食物。”王洵的脸色很差,他也已经饿一天肚子,虽然还能挺住,但是口渴难耐,何况还不知道究竟要被困在这海岛上多久。
“曹将军可有破解这荒岛之法?”赵光义艰难的抬头朝王洵问道。
王洵沉重地摇了摇头:“曹帅已经命人去海中捕鱼去了,看起来,也无甚好的法子。”
“哎。。。。”赵光义深深地叹了口气,原本率二十万大军出征,本事意气风发,可现如今困在这荒岛之上,无水无粮,让他的心情压抑到了极点。
“召杨业来见朕。”赵光义朝王洵道。
“臣遵旨。”
。。。。。。
很快,一身银甲的杨业就来到了赵光义的马车中。
“杨将军,现如今军中是何情况?”赵光义咽了口唾沫问道。
杨业苦笑一声道:“回禀陛下,恐不甚乐观。”
“何以见得。”赵光义期期艾艾地问道。
“继昨日之后,末将又命十几个水性好军士,从岛上出发,沿四面八方前进,最远的有人游了半个时辰,可回来的时候,都说这海一望无际,根本看不到边。。。。。”
听到杨业这话,赵光义也陷入了沉默,压抑弥漫在整个车厢中。
许久,才听到赵光义微不可查的声音。
“朕。。。。会死在这么。。。。”
杨业听到这话顿时大惊失色,赶忙道:“陛下万岁之年,洪福齐天!必有法子脱困于此,逃出生天,莫要再说些妄自菲薄之言。”
听到杨业的这番劝谏,赵光义也是苦笑了一下,随即便命他出了马车,一个人在马车里静一静。。。。。
。。。。。。
时间过得很快,时间又过得很短。
一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被困在荒岛的二十万人在被困在岛上的第二天,终于有人开始扛不住了。
人可以两天不吃饭,但没有人能两天不喝水。
二十万人被困的荒岛,一点水都见不到,两天的晴空万里也是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不到两天,岛上的人就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现象。。。。
。。。。
此刻赵光义的马车中。
吮吸完最后一条鱼的鱼眼睛,赵光义咽了口唾沫,意犹未尽地朝着侍卫王洵道:“还有么?”
王洵的嘴角全是干裂的水泡,他艰难的张了张嘴,用沙哑的声音道:“这是最后一条了。”
赵光义脸上闪过一丝不忍之色,但随即又咬牙道:“二十万军士,难道鱼都捉不到吗?”
王洵的眼神有些迷茫,他神情涣散道:“岛边的鱼受了惊,现如今没有鱼群再靠近海岛,一条都捉不到了。。。。。”
赵光义张了张嘴吧,但最后却一个音都发不出来,绝望像潮水一样灌满了他的内心。
什么皇帝的骄傲、什么大军征伐,此刻都不重要,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喝上一杯水。
然后下一秒,他就在原地消失不见了。
原本有些恍惚的王洵一瞬间瞪大了眼睛,空空如也的马车里,如今就他一人,而皇帝,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突然消失的。
“有刺客。。。。”他拼命地喊出了这三个字之后,便晕了过去。。。。
。。。。。。。。
洁白的墙壁,晶莹的桌子,还有桌上的高脚杯,让赵光义如坠梦中,而他的面前,坐着一位二十来岁身穿白衣宋服的青年人,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赵光义先生,初次见面,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姜胤,是您要剿匪之地新宋国的第一任开国皇帝。”
“是你!”赵光义睚眦欲裂,干起白皮的嘴唇都气的有些哆哆嗦嗦,他也有些精神恍惚了。
“哈哈,没错,是我。”姜胤微笑道:“我把您和您的二十万大军困在荒岛上享受了两天假期,不知赵光义先生可还满意?。。。。”
。。。。。。。。
第八十二章 赵光义之死()
赵光义惊恐万分,连续两日的困岛经历,加上眼前匪夷所思的突然瞬移,让说不出其他任何话来。
姜胤倒是毫不着急的从桌上拿起一个水壶,朝自己的杯子里倒了一杯,饮了一口,继续笑眯眯的看着这位大宋国的国君。
看到姜胤喝水的样子,赵光义显然忘记了一切,他的嗓子不停的在做吞咽的动作,焦渴的嘴唇像是脱水的鱼,一张一合。
姜胤给站在一旁的林越一个眼神,林越便走上前来,给赵光义面前的水杯里也倒满了水。
“看起来,赵光义先生这两日估计有些渴了吧,来,喝口水。”姜胤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