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姜胤转过头,对着林越道:“吩咐下去,今日未时,朕要在垂拱殿召开新宋国高层议员会,朝中宰相以及军中高级将领全都要通知到。”
“明白。”林越点点头,便转身离开。。。。
。。。。。。。。
第八十八章 垂拱殿议事()
想要掌握一个帝国,那掌握它的朝堂是必不可少的。
垂拱殿的大殿内此刻已经有些拥挤。
宰相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宋琪、吕蒙正、张齐贤、吕端等文官高层早早的就到齐了,反观武官,曹彬、米信、杨业不但最高级的大将到了,傅潜、李延斌、马正、卢汉贇、蔡玉、韩彦卿、高琼、张承俨这些普通军官也都到了。
武将还好,毕竟回来的一个月里,他们与姜胤也接触了很多,这个新皇帝总是能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新奇玩意,更让他们欣赏的是这位新皇帝很体恤下属,脾气也很好,他们已经渐渐开始拥戴这位新皇帝。
但是文官就不行了,他们到现在还在担惊受怕,国家的皇帝换了,而且是携二十万军士换的,这一个不小心,整个朝堂的文官集团就是脑袋落地的下场,尽管姜胤上午已经发表了声明,可是这些文人依旧一个个是战战兢兢。
毕竟皇帝的话就如同酒桌上的话,能信一半就算不错了。。。。
未时一到,姜胤便在一帮护卫的拥簇下从大殿后堂进来了,坐上金色的龙椅,姜胤看着大殿里拥挤的众人,面带笑意道:“站着开什么会,来人啊,给诸位大臣赐坐。”
赵普等宰相面面相觑,这难道是个陷阱?
“陛下,自古君臣论事皆是君坐臣立,吾等不敢违逆。”薛居正站出来抱拳道。
“古人是古人,现在是现在,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站着论事,腰酸背痛腿也麻,怎么能把事情讲清楚,把问题解决呢?听朕的,坐!”姜胤这番话一说,众多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望着那些仆役端上来的椅子,还是不敢坐下去。
谁知道第一个坐下去的人,会不会就是第一个脑袋搬家的人。
“陛下,前朝之时,微臣之众便是立身议政,早已习惯,未尝觉有不妥之处。”赵普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道。
姜胤有些无语,这些个大臣一个个的认准死理,给他们坐板凳是为了他们好,可是他们却毫不领情,像是犯了什么忌讳一般,畏手畏脚的。
“朕说坐便坐,有不坐者,廷杖三棍!”既然好好说话不听,那么姜胤也只好动用武力了,这话一说,武将那边呼啦一声全都坐下了,而文臣这边相互看了看,便苦笑着坐了下来。
这些文官也不敢全坐,屁股的三分之一蹭在椅子上,看着都难受,但是姜胤也不会再逼他们了,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现在他们已经会对自己妥协了一些,未来就能够妥协的更多,最终,姜胤有信心驯服他们,让他们真正了解新宋国的强大,从而全面的接受新宋国对他们思想上的改造。
“好了,既然大家都坐下了,那咱们会议就算正式开始了。”姜胤坐在龙椅上侃侃而谈道:“废话朕就不多说了,如今大宋的天下已经归朕接纳,但是如何给世人一个交待,朕想听一听诸位爱卿的意见,赵普宰相,就由你先来吧。”
被点名的赵普愣住了,赵光义在世的时候,群臣纳谏从来都没有点名一说,都是想说的人说,不想说的话就集体沉默。
但是现在,既然被点了名,赵普讪讪地站起身道:“陛下如今掌兵二十万,天下莫敢不从,只需振臂一呼,汴京城内便响者云集,皇家如有反者,当杀无赦。”
赵普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不过他也算是道出了实情,姜胤有二十万的兵马,这的的确确在如今的大宋是一股及其强大的力量,只要兵权在他手里,就没有人胆敢反抗他,他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也不会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毕竟人为刀殂我为鱼肉。
“赵宰相言之有理,不过说的还是太笼统了,朕需要知道具体怎么做,而不是泛泛地介绍当下形式。”姜胤既鼓励又批评道。“下一个就薛宰相来谈谈吧,你是老臣,朕想听听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你说完之后,后面的就按照顺序吧,一个个的发言。”
姜胤说完,后面的几位宰相皆是面露难色,在这个新帝王面前,表现好了那自然是受到重视,表现不好,那仕途恐怕就算是到头了。
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些老奸巨猾的官员们可是相当明白这个道理。
“陛下如今灭了前朝皇帝,百官之中知之者不多,微臣以为,陛下可在三日后的大朝会上宣布举办登基大典,同时大赦天下,届时无论是修改年号还是修改国名,全凭陛下处置。”薛居正一脸严肃道。
听了薛居正的建议,姜胤点点头,这个可行性确实很高,三日后的大朝会,到时候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会参加,宣布举办登基大典昭告天下再合适不过。
“大朝会宣布登基,朕甚是同意,登基大典也可以着手安排举办。但是大赦天下,朕以为不妥,不能因朕的登基,而让那些犯罪之人有机可乘,逃出法律的制裁,好,下一个。。。”
。。。。。。。
垂拱殿的会议一直开到了傍晚,姜胤同这些大宋的最高级的官员集团达成了共识,三日之后的大朝会,将会正式宣布他登基的消息,理由是赵光义禅位。
其实对于天下人的口碑,姜胤已经不怎么在意了,他本身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以自然不用遵守这个时代那些条条框框,那些大臣极力劝谏他大赦天下,因为历史上新登基的皇帝都会出台这样一个政策,这个主要是为了平息民间的声音。
但是姜胤却到最后也不同意大赦天下,新宋国在沧州、青州、德州的发展模式很成功,姜胤的接下来的任务只不过复制这种成功便可以了,他不想再其他方面再给后世的人开特权。
法律就是法律,上到九五之尊的皇帝,下到黎民百姓,所有人都必须遵循《新宋律》,而《新宋律》上没有任何赦免罪犯的律法,就算是新皇登基也不能改变《新宋律》的地位。
三天后就是面见正真文武百官的时候,姜胤觉得自己应该在太和殿做做准备,至少要搞的和新沧州皇城的大殿差不多。。。。
。。。。。。
第八十九章 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理论
太和殿还在装修的三天里,皇城发生了一阵乱象。
赵匡胤的二儿子燕王赵德昭协同三子秦王赵德芳趁夜逃离了皇宫,一起逃走的还有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三子赵德昌。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的发展,以上这些人,都有应该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首先是赵匡胤的二儿子燕王赵德昭,这位老兄会在一年后被赵光义逼上绝路,拔剑自刎,其次是三子秦王赵德芳,这位老兄更惨,二十三岁直接暴毙,关键他的身体一直十分健康,他二哥死后,他紧接着就死了,其中说其中没有蹊跷的话,估计赵匡胤的棺材板都按不住。
赵光义的儿子比较平淡,长子赵元佐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这位老兄又被封为江陵牧,天圣五年(1027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赵光义次子赵元僖,有些名气,曾经的昭成太子,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封广平郡王。次年,进封陈王。雍熙年间,任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病卒,追赠皇太子,谥号恭孝,性沉默寡言,为开封尹五年,政事无失,这个赵元僖本可惜身体不好,再过两年就会病死了,要不然他恐怕会继承赵光义的衣钵。
至于赵光义第三子赵德昌,这个就厉害了,他在赵光义死后继位,成为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史称宋真宗。
但是由于姜胤的横插一脚,大宋的历史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来的小蝴蝶煽动的翅膀,终于成了一股席卷大宋的风暴。
宋太宗死了,那些和宋太宗或多或少有关系的人都受到了波及,那些宋太宗曾经逼死或杀掉的人,现在全都活的好好的。
而这些麻烦,现如今都转移到了姜胤身上。
姜胤不是没有关注过这几个人,从他入城之后,他就开始观察皇城中那些皇亲国戚的态度,结果不出所料,所有大宋的皇族对姜胤都抱有充分的敌意,如果不是他手上有二十万兵马的话,这些人早就组织起来杀进皇宫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姜胤怎么说也都是个外来者,当外来者没有来之前,大宋皇族内部的矛盾还是颇深的,各个派系争斗也非常严重,但是现在姜胤来了,一下就占掉了所有人垂涎三尺的皇位。
矛盾立马明朗化了——先联手干掉姜胤,然后再各凭本事夺取皇位。
中国人都有这个共同点,无论家里的矛盾闹得多大,只要有外人加入矛盾,那一下子就能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但他们选的这个外来对手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姜胤一开始对这些人的态度很模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是历史人物,二来是姜胤一个现代人,对大规模的杀人还是有些抵触情绪。
所以这些人逃过一劫,如果他们没有叛逃,没有组织反抗,没有暗中谋划,可能姜胤就会让他们一直这么安安静静地活下去。
但是历史没有假如。
在得知这几位皇子叛逃的消息之后,姜胤动用了脑海中的奇石,仅仅一个下午就把夜逃的二十三名皇亲国戚的主要成员全部抓进了刑部的大牢。
加上随从同谋,这个人数一下子就超过了五百人。
说实话,一次性杀五百个手无寸铁的人,姜胤着实有些于心不忍,不过皇权的残酷性也让他体会的淋漓尽致——在这里没有什么对错,坐上皇帝宝座就是原罪,因为这个原罪,你不杀人,就会有人杀你。
大宋的皇帝只有一个,但是竞争的对手却有很多,在这条路上,赢了就是万人敬仰,名留青史,输了,那就是赔上所有的身家性命,尸骨都要被碾到泥土里。
但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仍有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去争夺这个宝座。
因为有奇石在手的原因,所以姜胤还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会争夺皇位的残酷性,因为他注定了什么都不会失去,自然没有了那些竞争者疯狂的赌徒心态。
全部的身家都押在上面,赢了,飞黄腾达,输了,不但倾家荡产就连性命也要赔上,这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吸引了历史上无数自诩聪明的蠢人。
至少姜胤来到大牢里,看到面若死灰的赵德昭、赵德芳等人时,这些人都已经有些麻木,他们输了,一败涂地,直到被士兵抓起来,他们都不知道是谁泄密了他们的行踪
“你们可还有什么遗愿,虽然我很想让你们活下去,但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你们想要杀我,已经违反了《新宋律》,谋杀皇帝,犯蓄意杀人罪,叛国罪,两罪并罚,唯有死刑这一条路。”姜胤在大牢阴暗的牢房走道里幽幽说道。
“哼!别在这假惺惺地装样子了,我们输了,只求一死。”姜胤没想到还真有横的狠人,他定睛看去,便发现说话的人竟是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
“哦?”姜胤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人,传闻赵德昭性格颇为刚强,心直口快,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自杀而死,现在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不过念在赵匡胤曾对我有恩,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是我也不想将有他的血脉的子孙全都断绝。”姜胤幽幽道:“大宋你们是绝对不可能待下去了,这个帝国现在由我掌控,我不允许任何人有染指之心。”
“你想说什么?”赵德昭大声问道。
“我打算把你们流放到北美洲,那边靠海的地方,生存环境还不错,我过段时间会带一批物资过去,帮助你们在那里安家,从今以后,你们和大宋便再无瓜葛,你们的生死我也不再过问。”姜胤轻声道:“这是我能给予你们极限了,看在赵匡胤帮过我的面子上。”
“你说的是什么胡话。。。”赵德昭大声嚷道,他完全没听懂这个假好人在说什么,可是下一秒,他便愣住了,只见周围漆黑的囚房不见了,自己置身的环境一下子变成了一片海滩,而海滩的后面,则是一大片茂密的森林。。。。。
。。。。。。
第九十章 大朝会前夕()
皇家的残酷,体现在一个‘绝’字上。
夺权之争的结束,意味着血流成河的开始,虽然你的竞争者死了,但是竞争者的子孙还活着,或者说竞争者的直系亲属还活着,只要他们活着,那就是一个后患。
而这个后患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
问题倒不是担心这些年少和年幼的子孙长大后会揭竿而起替他们父辈报仇,而是,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他们的仇恨、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兴风作浪。
而中国人自古就讲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所以,为了以后的安宁,解决掉这些后患是每一个当权者必须要去做的事。
屠杀,便不可避免了。
李唐王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屠杀了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以及近这些儿子的百名亲信。
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国君主冯弘,夺权之后把大哥的子侄妻儿一百多人全部屠戮。
南朝齐明帝萧鸾,上位之后,杀兄弟,杀侄子,皇族百余口惨遭灭门,就这样,他还在病危之际对太子萧宝卷嘱咐道:“作事不可在人后!”意思是说,看谁有异心,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下手要狠,要快!
萧宝卷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即位不久就把即位辅政大臣全部杀死,一帮子兄弟更是杀的七七八八,关于萧鸾屠兄,清朝史学家赵翼评价道:“齐高、武子孙,则皆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所未有也。”
其实这些在皇家历史上,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血缘的屠杀每时每刻都有在上演,那些明着的,暗着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无数次。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个位置决定了掌握了‘绝’才能当上帝王。。。。
。。。。。。
虽然姜胤也很绝情,杀人对他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当那些虽贵为皇亲国戚,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妇女儿童的人,他着实是下不去手,这些人不过是遭了无妄之灾,但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着姜胤不可能让他们留在大宋。
杀也杀不了,留也留不得,还好姜胤有一手奇石,直接把这些人全部扔到北美洲去了。
太和殿重现装修的三天时间里,姜胤一共把大宋皇家赵姓的子侄叔父,一共二百九十八人全部送往了北美。
一时间汴京城的王府全部都空了。
汴京城流传着各种亲王被杀的桥段,姜胤也懒的去阻止了,舆论报道一下也好,毕竟乱世当用重典,他刚刚登基,基础不稳,皇族全部屠戮的消息一放出去,估计也不会有哪个杂毛敢忤逆他的意思。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姜胤脑海中奇石捉人的效率太高了,很多皇亲国戚家中的下属都没发觉,自己家的老爷就被捉走了。
汴京城内,人人自危,那些原本有些想要伸手的的势力,一下全都像是碰到开水的鱼,全都躲藏了起来。
。。。
就这样,时间顺利的来到了三天后的大朝会。
一大早,天还刚蒙蒙亮,居住在汴京城外的文武百官就开始出发前往皇宫,出发之前,他们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当今的皇帝陛下在前些阵子突然换人了。
皇帝突然换人,这件事不算是史无前例,至少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干过一次,当时他率领大军出去平叛,结果平叛是假,兵变是真,陈桥兵变,这位老兄在被士兵们披上杏黄旗之后,被拥戴为‘点检做天子’,然后就把周朝推翻了,自己建了了大宋。
而这一次的新皇帝更狠,大宋皇帝赵光义去平叛他,结果不但没平叛,自己还被杀了,二十万大军一夜间易主,新皇帝就带着这二十万大军重新杀回了大宋。
万幸的是这个新皇帝似乎也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主,没有下令烧杀抢掠,而是安安静静的进驻到了皇城。
虽然这位皇帝陛下并没有对官员阶级进行打击,但是他对皇族确是非常心狠手辣,身在皇城,短短三日内,只要身处汴京的皇族无一幸免,全都失踪了,这些失踪皇族,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们现在在哪。
新皇帝很残暴,这是文武百官对姜胤的第一印象。
第二印象便是杀伐果决。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在这种时候,杀掉全部的皇族,确实是新皇帝稳定政权最快速的办法。
官员们对于皇家的斗争看的很透彻,姜胤杀掉皇族是天经地义,只不过这事肯定有违仁君的做法,史官也一定会写进史书中。
总之皇族的矛盾已经被姜胤肃清了,接下来,就到了官员阶级,没有人知道,这个姜胤对待官员阶级的真正态度,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屠杀官员。
毕竟现在朝中的官员,都是赵光义的班底,他们都算是赵光义的心腹,这样的臣子用起来,肯定是不放心,也不会委以重任的。
但是这位天子究竟要换掉谁,又要重用谁,这倒是很难说。
总之文官集团内的大洗牌恐怕是要开始了。
那些小官们跃跃欲试,只要能争取让新皇帝欣赏自己,那定是前途无量,大官人却是战战兢兢,生怕姜胤会拿他们其中的哪一个开刀。
毕竟谁都不想当被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于是就在这种忐忑中,文武百官不断的地朝皇城汇聚,那些较为熟识的官员相互之间还会打打招呼。
总之皇城门口的道路上,那是一片忙碌的情形。
家里有些钱的官员,就骑马,没钱的就骑牛,还有更穷的,就只能步行,但是这些人中也不缺乏大官,大官那自然要有大官的派头,人家都是乘马车前往皇宫。
到太阳初生的时候,皇城的道路上就已经见不到什么官员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