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人执宋-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太阳初生的时候,皇城的道路上就已经见不到什么官员了,大多数官员都已经抵达了大庆殿外的皇家广场。

    而此时在铺满汉白玉的广场上,已经围聚了众多的官员,这些官员的服色各异,有紫色的,有绯色的,有绿色的,还有蓝色的,他们的官服颜色决定着他们的官职地位。。。。。

    。。。。。。

第九十一章 登基大朝会(上)() 
辰时的太阳已经升了起来,汉白玉石砖的广场上众多参加大朝会的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

    “则平,三日前陛下给吾等发的《文字改良刍议》和《文字拼音注解》册子你可看了。”

    广场上,一身紫金服侍的老臣凑近赵普问道。

    “嗯。”留着山羊胡子的赵普点点头,“此物本官回去通读了三日,日日手不释卷,这陛下恐怕不是凡人,《文字改良刍议》简化繁体之文字,并且提出的阿拉伯数字及加减乘除计算之法,都乃当世奇闻。

    而那《文字拼音注解》,一旦在我大宋全国性推广,所有适龄儿童无不可学文字,通宵读音,实乃大道之举措。”

    听完赵普的话,那名老臣也是点头道“吾与则平所见略同啊,这两样东西,一旦全国推广,足可使天下人受礼仪教化,尊孔孟之道,而且又大大提升了各个机关的计算统筹之速度,吾辈不敢想象这种东西将可使推广之人怎样名垂千古。。。”

    。。。

    而令一旁的武将曹彬,米信和杨业也是凑到了一起。

    “陛下发的《军队改革刍议》和《军衔军制划分》,你们可回去看了?”曹彬朝米信杨业问道,如今他们三个,也算是大宋朝堂上深受姜胤信任的三位最大的武官。

    “我看了,写的条条框框有点多,不管我没什么意见,如果陛下真想实施那个军队改良刍议的话。”米信文凭不高,他能当上大将,完全是因为他替太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打仗他在行,但是搞这些制度的东西,他就很不在乎。

    “吾观此《军队改革刍议》和《军衔军制划分》,已能从其中看出陛下想要逆转我大宋重文轻武的决心。”杨业眼神泛光道。

    “哦?愿闻其详。”曹彬也是眼前一亮,他看完姜胤发给他们的《军队改革刍议》和《军衔军制划分》两本册子之后,第一感觉也是姜胤想要抑制大宋重文轻武的势头。

    “在这《军队改革刍议》中,陛下所言,当今天下,因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为防藩王自立,群雄割据,所建的殿前三司制度太过轻视武将。

    因此造成前线将军经常临时调换,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仅凭城坚之利而守,而实行《军队改革刍议》后,军中将士由中央统一调迁,成立各大军区,军区首长又从各个地方逐层选拔,必须经过层层洗礼,才可为一方首长,完美的解决了军中,兵将不识的问题。

    同时实行这个制度之后,各地每年还会进行入伍征兆,军人的福利待遇极高,这显然是鼓励全民重武的表现。”

    听着杨业分析了一大堆之后,曹彬眯着眼睛,情不自禁地拍手道:“杨偏将不愧在北汉有无敌之称号,这番分析有理有据,连本将都自叹不如。”

    “曹帅过奖,这也只是鄙人的浅见,陛下恐怕有更宏大之想法。”

    听到这话,曹彬点点头:“陛下着实不是普通人啊!像那铁牛流马,还有赠与吾等的摩托车,这哪一样放到天下都要值个数万金,而陛下赠与我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杨业刚想点头称是,就听到大庆殿门口有一太监高喊道:“陛下有旨,宣文武百官觐见。。。。”

    “陛下有旨,宣文武百官觐见。。。。”

    “陛下有旨,宣文武百官觐见。。。。”

    经过三声传话,广场上原本聚在一起低声交流的百官立马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手中抱起玉板,列好了队列。

    这是一个四人的队列,分为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两大集团,集团下各两列,文官集团最前面的两个人分别是赵普和薛居正,武官集团最前面的二人则是曹彬和米信。

    在这四个人的带领下,上百号的官员们就跟随着他们沿着汉白玉阶梯一步一步朝大殿走,最后鱼贯而入。

    赵普有些狐疑的看着大殿内的景象,大庆殿的议政厅似乎变得跟以往有些不太一样,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他又有些说不上来。

    当他还在观察的时候,在大殿上的一名年轻的小太监吊着嗓子喊道:“陛下驾到~”

    赵普刚想跪伏下去,结果周围的所有东西就刷的一下全都亮了起来,如同万盏蜡烛同时被点亮一般,赵普被惊的连跪地都忘记跪了。

    而其他官员的状态也跟他差不多,纷纷惊恐地看着周围一片明亮的光芒。

    虽说大庆殿作为议政厅,采光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毕竟这是一栋古代建筑,加上古人又不会利用镜子,所以室内看起来还是很昏暗。

    而现在,周围那些光亮把一切都照的灯火通明,墙壁上的雕龙画金,大红漆柱上的缠绕金龙,都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文武百官的面前。

    而最光明的地方,不亚于高台上的龙椅处。

    在那里,六道强光直射其上,仿佛是全场瞩目的焦点,把人的目光不自觉的就吸引到了上面。

    姜胤这时候便在四名女婢的服侍下盛大登场。

    换上了新宋国国主的登基典礼服,金黄色的龙袍在关照下倒映出金色的光芒,让他整个人都充满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头上戴着的平天冕垂下来的九颗旒子遮住了他的眼睛,让他更多了几分高深与神秘。

    缓步朝大殿龙椅走着,这个时候《秦王破阵乐》也如期而至的响起。

    宏大的乐声从一开始就震惊住了所有人,箜篌声,古筝声,古琴声,琵琶声等等这些乐器逐一奏响。

    可谓是真正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文武百官哪里见过这个阵势,他们一个个盯着高台上万众瞩目的姜胤,嘴巴张的老大。

    姜胤对新宫殿和自己出场的方式很满意,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环绕全身立体声的扩音器效果也非常不错。

    当《秦王破阵乐》刚响起的时候,就像是有一整支乐队在你耳畔演奏的感觉,那音质,那效果,姜胤突然觉得,花了三十万买的高品质扩音器真是超值。。。。。。

第九十二章 登基大朝会(下)() 
大庆殿的面积不到新沧州城皇城太和殿的三分之二。

    但是这里的臣子却比太和殿的三倍还多。

    不大的大庆殿,此刻差不多挤满了近三百号人,如同后世军训一般,排成四列,站的整整齐齐,姜胤一眼就看到文官为首的是赵普和薛居正,武官则是曹彬和米信。

    随着姜胤踏道龙椅上,《秦王破阵乐》的最后一个音符也戛然而止,随后姜胤便端坐在龙椅上,满意的看着台下众人目瞪口呆的表情。

    而赵普此刻也是刚刚反应过来,只见他向前一扑,跪服在地上口中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么一喊,原本还楞在那的文武百官也都齐齐跪倒,口中高喊着万岁。

    姜胤对台下这些人的表现满意地点头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文武百官也捋着绣袍重新站了起来。

    “后面的爱卿,可能听到朕的声音?”姜胤朝后面问了一句,尽管他已经很大声了,但是在远处的那些五品官员依旧听的是隐隐约约。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大殿这么大,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再大,也不太可能传播这么远,那些后面的小官,一般参加大朝会都是充个数,当一下表决器的票数。

    皇帝也不会真的就对他们说话,只有到有事启奏的环节,他们才有可能上前面去向陛下启奏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后面的那些人根本就听不清皇帝说的什么问题。

    他们官员们上完朝,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才会聊到大朝会上的问题。

    但是姜胤十分不能理解这种行为。

    这些官员算位列五品,不是什么特级大官,但也大清早的就起床了,结果来开会,什么都听不到,就当滥竽充数,这叫什么大朝会。

    所以姜胤早早就准备了一个话筒。

    “喂喂喂。”姜胤拿起话筒,朝着里面喂了几声,这一次,他的声音响彻了整座大殿。

    群臣的变现各式各样,或惊愕,或惶恐,亦或是新奇,总之所有人都十分好奇,为什么皇帝的声音会突然变得如同洪亮,竟有种透人心弦,仿若在耳边的神奇力量。

    当然,这些古代人是不知道电磁转是换什么的,更不可能知道放大电路是什么,就算是拿着个扬声器给他们,他们也辨识不出来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现在都能听清朕说的话了吧。”姜胤靠近话筒道。

    台下的众人纷纷点头。

    “好了,那废话就不多说了,今日大朝会,朕要向百官宣布,前朝皇帝赵光义禅位于朕,改国号宋为新宋,继续定都汴京,年号改为天辰,诸位爱卿可有何意见?”

    这个消息所有人都已经知晓了,因此没有任何人会跳出来反对。

    “嗯,看样子诸位爱卿都没有什么意见,那就安排下去,尽快让周边的各国知道我新宋之国。”姜胤顿了顿之后又继续道:“三日之前,我给各个文官,武官团体下发了《文字改良刍议》和《文字拼音注解》,还有《军队改革刍议》和《军衔军制划分》,这几份刍议便是朕在我新宋国内初步要改革的事宜,现在可有爱卿反对?”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这《文字改良刍议》有待商榷。”一位老臣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但是姜胤根本就不认识这位,但看他胡子一把白的,站的位置也比较靠前,想必是个大官,便挥挥手道:“爱卿不妨直言。”

    那位老臣也不管这么多,直接就道:“汉字乃祖宗之法,一笔一式皆传承千年之久,但陛下在《文字改良刍议》中要废除繁体,化繁为简,着实是本末倒置,不尊古法之举,实为不智,固臣以为《文字改良刍议》中要用简体字替换繁体字,实为不妥。”

    姜胤还想反驳一下,没成想呼啦一下出来好多人,一起跪伏在地上,异口同声道:“臣等附议!”

    其实关于这个繁体和简体,说实话,并没有太大区别,起来障碍也不是很大,但是因为姜胤是现代人的原因,他生活的环境让他知道简体字所带来的便利。

    不论是更容易让孩童学习,还是更方便印刷书籍,或者是便于文化的传播,这些简体字都有优势,所以他才打算在大宋也施行简体字。

    但是现在看来,更改文字的话,在大宋牵扯到了多方势力的利益,首当其冲的是文官阶级,这些文官可都没学过简体字,尽管他们也能看懂,但是一旦全国性推广,无疑需要他们重新学习新的简体字。

    其次是大宋的那些印刷坊,不论是官营的,还是民营的,雕版刻字用的可都是繁体字,一旦要推行简体字,那些原本的雕版恐怕就需要全部推翻重做,这不仅是个浩大的工程量,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资金开支。

    由印刷又可联系到更多方的利益,所以简体字的推行一出世就遭到了文官阶级的拼命反对。

    望着台下越跪越多的文臣,姜胤也有些头大,现在他才体会到了那种当皇帝的苦衷,即便他强到拥有奇石和过目不忘的大脑,但他依旧不能说服这些愚昧的古人。

    最终还是赵普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文字改良刍议》中繁体字改简体字的政法可暂搁一旁,吾等可在大宋先推广《文字改良刍议》中阿拉伯数字及加减乘除计算之法,有次精妙计算之法,想必各地关税,粮税及损耗,定可计算的更加清楚。”

    不得不说,赵普真的是做官的一把好手,既不得罪文官集团,又侧面的给姜胤一个台阶下。

    眼下跪着这么多文官,姜胤也自然没有办法强行施行繁体改简体,所以只能顺着赵普的话道:“赵宰相所言有理,既然诸臣多有反对这繁体改简体,那此事就暂搁一旁,日后再议,先行在我新宋国推广《文字改良刍议》中阿拉伯数字及加减乘除计算之法,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异议?”

    “臣等无异议。”白胡子老头率先爬了起来,后面的那些官员也都站了起来,不过看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仿佛赢得了一场胜利,姜胤也有些哭笑不得。

    姜胤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就在这种一来一回,讨价还价的氛围中继续开了下去。。。。。。

    。。。。。。。

第九十三章 攻打辽国的计划() 
大朝会开完了,文武百官也见识到了这个新皇帝的手段。

    经过奇石的改造,姜胤的精力和能力都远超常人,所以在持续一个早上的大朝会上,他都在和这些官员们探讨改革之事。

    后世人的眼光,加上古今中外的知识积累,不论是西方的木桶理论、二八定律,还是东方的《论语》,《中庸》,姜胤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把这些大宋的官员忽悠的是一愣一愣的。

    最后就连不喜欢姜胤行事作风的御史官,都称赞道:“新帝腹有诗书。”

    搞定了朝堂之上,那姜胤控制大宋的宏大愿望终于如愿以偿,二百八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终究掌控在他一人之下。

    不过现在的姜胤,还没有正式登基。

    登基大典初定为半月之后,等到半个月后,姜胤便是由天下人承认的大宋新皇,而现在,他在为新宋国的开国大典做着更为详尽的准备。。。

    最新一期的《新大宋日报》已经开始印刷姜胤将要举办开国大典的消息,二十万军士也拉到郊区去接受现代化军事训练,从现代输送来的物资源源不断地堆砌在汴京皇城。。。。。

    。。。。。

    新沧州城外,沧州军区。

    一辆辆坦克车整整齐齐地停在军区道路上,一位士官正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在进行负重锻炼,而另一边,一名教官则是在带领一个团的士兵在进行泥沼爬行训练,在更远处的射击场,还有一个旅的军士们在联系射击。

    林越穿着一身上将军服,在办公室里的一张巨大的沙盘上,正在模拟大宋出兵辽国的战争推演。

    “我军与敌军的团队战斗比例约为一比三百,单人作战比例为一比十,攻城战使用坦克推进近乎无解,野外作战,除了不太好追逃散的俘虏以外,几乎是完胜之势。”林越向身旁的两位将领说道。

    “林将军,我觉得,我军主要需要防备的,还应该是箭矢,这些契丹人的骑兵在坦克面前确实不堪一击,但是在面对单兵作战时,他们的优秀弓箭手,依旧对我军的步兵有生命威胁,我们想要保持陛下提出的‘零伤亡政策’就必须要再提高单兵的防御能力。”林越旁边一名皮肤黝黑,稍显年长的壮汉开口道。

    “长峰说的不错,根据推演,我们新宋国出发征伐辽国,唯一有可能出现伤亡的部分就是步兵。

    我已经向姜少申请,从现代定制了防爆头盔和全身防弹衣,同时前线步兵装备95式冲锋枪,手榴弹及单兵通讯设备,势必要将我们的步兵武装到牙齿。”林越也是点头说道。

    一听到申请了这些好东西,黝黑男旁边的一名俊朗青年顿时笑了,“这太好了,正愁我们步兵装备差呢,这下好了,刚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

    “是谁送了枕头啊?”突然,门外传来了一声爽朗的声音,接着,姜胤便推开首长办公室的大门走了进来。

    “姜少!(陛下)”看到进来的人是姜胤,林越和他身旁的两名男子立起身齐齐敬礼道。

    “好了,来跟我说说,短期内攻打契丹的可行性计划探讨到哪一步了。”姜胤笑眯眯的问道,前段时间他才和林越一起去俄罗斯买了三十辆淘汰的坦克车,新宋国的军队力量又是大大增强。

    “姜少你看。”林越走了到巨大的沙盘前向姜胤说道:“根据我们军部的推演,使用坦克车轰击城池的攻城速度很快,一座城池我们只需要一天便可以保证拿下,在不考虑投降的情况下,只考虑坦克车的行军速度,我们能够争取在半个月之内,夺下燕云十六州的前六州,并且在半年内实现十六州地区的全面解放。”

    姜胤的眼前一亮,燕云十六州,那可是带给中原无尽伤痛的地方,直到四百年后的大明朝,才重新回到汉人的统治,而照林越所说,现在只需要给他半个月,他就能保证拿下燕云十六州的其中六州,这种诱惑对他来说都算是极大了。

    “半个月,可以占领六州么?”姜胤兴奋的问道。

    “我们已经详细调查过了,幽、蓟、瀛、莫、涿、檀六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辽国的防守力量兵不强,辽国总共驻军人数不超过二十万人,而且这个时代的城墙不够坚固,我们现在有一万四千人的机械化部队,九十二辆坦克车,一百一十门火炮车,还有四架空军飞机,半月之内处理掉这些州城易如反掌。”林越十分自信地说道。

    “这些可伶的冷兵器时代的人,在我们的热武器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林越旁边一脸黝黑的徐长峰耸了耸肩补刀道。

    “我在半月之后,打算举办登基大典,到时候需要搞一个阅兵仪式,我希望在阅兵仪式之前,能在《新大宋日报》上看到你们拿下六个州的消息,能完成任务么?”姜胤盯着林越的眼睛问道。

    “姜少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

    定居在新沧州城的《新大宋日报》主编桑国忠突然收到了陛下的旨意,让他带着新大宋日报的二十名编辑担任随军记者,时刻记录新宋国大军出征辽国的种种事宜。

    一开始桑国忠以为皇帝陛下是不是疯了,辽国那可是个庞然大物,就算是大宋动用国本,都不一定打得过的大家伙,而新宋国,居然要对这个家伙宣战。

    可是朝堂上的决策不是他一个报纸主编能够决定的,他能做的,就是跟随大军上战场,然后用笔记录下他所看到的一切。

    不论是赢了还是输了,桑国忠都打算用最真实的文字去报道此事,万一输了,也好让皇帝陛下冷静一下。

    虽然新宋国现如今经济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