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姜胤却摇了摇头,只听他略有思索地说:“上次咱们给朝廷捐献了一千五百件防弹衣已经全部运往边境哨站,从沧州那边的消息来看,防弹服在与契丹人作战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刀枪不入的身体已经让契丹的先锋队方寸大乱,现在大宋已经有资本站稳脚跟,有了这条贡献,别说地图和照片,光是这一条,就足够赵匡胤进行一次不低的封赏,所以我估计,咱们回去之后,很快又要被召见一次了。”
“姜少说的有理,不过我还是不知道姜少到底有什么的打算?”
姜胤转过头,朝着林越微微一笑道:“这一次赏赐之后,我打算请命去一趟燕云边境,大规模的发展一下我们在大宋的势力。。。。”
。。。。。。。。。。。。。。
上午将报纸印刷完,姜胤带着林越狄炎去了一趟澳洲,安排了下接下来在大宋的行程计划,中午姜胤又去汴京超市应酬了那些达官显贵,现在新上市的商品收到了那些热烈追捧,下午总算得了清闲,便回了相国寺旁的住宅,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午。
不过正如姜胤在澳洲所预料的一般,老赵同志宣旨的特使到了。
老赵的特使是八名太监,他们登府的时候,姜胤还在府上喝茶,这大宋本地的茶叶太过怪异,茶中居然还放盐,姜胤自从上次在茶馆喷了一次之后,就盘算着把现代茶带到宋朝来,感觉销量应该会不错。
正喝着茶,下人就慌慌张张的来通报,说是有一行公公手持金牌来宣旨来了,已经进了外府,就快到内府了。
老赵的特使一共八名老太监,清一色的玄色太监服,这可不是普通的太监服饰,掖庭中只有六品以上的统管太监才有资格穿上这身衣服,不过整个皇宫,这种公公人数不会超过三十个,这也正宣告着皇帝此次召见的重视程度。
几位公公与姜胤在会客厅见了面,为首的那名公公当仁不让的从衣袖中掏出一卷金黄色的卷轴,双手摊开,一副宣旨的模样。
原本坐在主坐上的姜胤也急忙起身朝着那圣旨跪了下来,见圣旨如同天子亲临,这礼节可得入乡随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三品御医姜一念觐见’~”短短一句话,那为首的老公公念完就合上了手中的卷轴,朝着姜胤笑道:“姜御医,请吧。”
。。。。。。。。。。。
(感谢书友耸高的家,神之步伐的打赏,还有书友氵回嗳,汉唐伟业的建议,感谢支持!)
第二章 第一次煽动()
汴京的皇宫依旧是那么宏伟,经过了戒备森严的几座宫楼,姜胤终于跟随着那几位公公到了赵匡胤办公所在的宫殿:崇政殿。
崇政殿的规模不及紫銮殿、大庆殿等帝王视朝的大殿,不过作为帝王办公的场所,自然也不会低档次,整座大殿依旧有十丈长宽,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外面的出水口皆是龙口模样,虽然气势不及大殿,但是论精致程度,在座建筑在皇宫建筑群中绝对是数一数二。
宣姜胤进宫的通报结束,听到陛下召见的消息,姜胤这才跟随着公公进入了大殿。
崇政殿并不大,只有四根红漆柱,这里皇帝所坐的高台都要比其他大殿低上许多,再看坐在高台上的赵匡胤,姜胤甚至都能看清他的胡子。
“微臣参加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姜胤列行公事的装模作样的行了一个叩拜礼。
“好!”老赵看上去似乎非常高兴,只见他大手一挥道:“赐座!”上来就赐座,可见老赵确实是遇到了什么特别值得兴奋的事。
“谢陛下。”姜胤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坐在了宫女抬来的椅子上,现在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姜爱卿啊,不知可有听闻今日汴京城中广传的消息?”老赵笑着朝姜胤询问道。
“陛下说的可是沧州边境大捷一事?”
“哈哈!”老赵的胡子都笑的抖了三抖,“正是此事!”只见老赵的眼睛因为兴奋都眯成了一道缝,“爱卿有所不知,自朕登基以来,辽**盛,我中原兵力不及,十六年来,中辽之战,中原几次无奈败北,朕每每思及燕云十六州,便痛至夜不能寐,中原何时能再统一?自上次爱卿上贡了那一千五百件防弹衣和防刺服后,朕便差信使火速将这些物资沿水路运往燕云边境,按照你的吩咐,将这些物资分配给了驻守一线的将士,没想到这些物资刚到,那契丹的先锋队便对我边境哨站发动进攻,一名二转的威虎校尉,硬是凭借着爱卿上贡的防刺服,用三百人大败契丹一千五百人,杀敌一千余人,损伤不过五十人,这可是少见的大胜啊!”
听到老赵的话,姜胤心底默默叹了口气,仅仅是三百人打一千五百人,这种小规模的战争也算是大胜,竟然还让一个皇帝感慨如斯,真是十分可悲,大宋军队的孱弱已经到了骨子里,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
“陛下可还记得微臣曾经向陛下说过的那些话?”
“哦?什么话?”
姜胤坚定地道:“微臣曾向陛下说过,只要微臣在,用我海外师尊发明的种种奇物,不出三年,定可将燕云十六州重新纳入我中原版图!”
“好!~”老赵听到这句话也是有些热血沸腾,收复燕云,这是他多年以来的夙愿,可是朝中军备衰落、士兵无勇,导致没有一位将领敢说出如此大话,可是现在,有一名年轻人通过自己一步小行动便证明了他有这个能力,便让老赵一丝真正收复燕云的希望。
“所以。”姜胤从大殿下的椅子上站了起来,拱手行礼道:“微臣恳请陛下赐予微臣一职位,微臣想去燕云之地,亲自与那些契丹人过过招,待微臣下次归来之时,定是中原收复燕云之日。”
听到姜胤的这个请求,老赵倒是犹豫了一下,只听他有些担忧地说:“爱卿不是师承海外神医吗?这行军打仗,爱卿可否在行?”
姜胤知道这个时候是证明自己的时候,如果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那自己便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在大宋掀起更新一轮的改革风暴,所以自己接下来,就是要让老赵同志对自己的水平报以足够的信任。
“陛下有所不知,微臣在海外不仅熟读医术,更是对古今兵法十分精通,微臣还在研究一种称作火枪的武器,这种武器威力极大,而且射程极远,一旦微臣发明出来,契丹人的快马利刃将会形同废物,我大宋士兵百米之外便可将契丹人射杀,而且不同弓弩还需要再次装箭,这种火枪可以连续射击多次,实乃杀人之利器,微臣这一次请求去燕云边境,一方面是为了视察地形,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研究这种火枪。”
赵匡胤对姜胤以前上贡的刀枪不入的防弹衣已经有了足够深刻的理解,所以当姜胤说出一种连发的火枪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太过不可思议的表情。
“爱卿此次前去,可还有什么请求?”赵匡胤坐在大殿上,思索了一番后又静静问道。
“微臣恳请今年科考状元王嗣宗为微臣的助手。”姜胤其实早已打算好了,现在在大宋,和自己熟识的也就是王嗣宗和王审琦,王审琦的身份地位太高,毕竟是皇帝的异性兄弟,必须留在皇宫中拱卫皇城,剩下的那个就是王嗣宗王状元了,毕竟是大宋的本地人,而且有着状元的身份,这会让姜胤在接下来的许多事中得到不少方便。
赵匡胤摸了摸下巴,缓缓点头道:“这请求也未尝不可,那朕便宣旨命你和王嗣宗一同前去燕云边境镇守,不求你们能继续大败辽人,只求能守住我大宋边界,莫再让辽人南下入侵。”
“微臣明白。”。。。。
。。。。。。。。。。。。。
大宋官职上面的处理非常混乱,姜胤明面上获得了一个外任监察御史的身份,享有皇帝耳目的称号,另一个官职则是骠骑将军,位列六品军职,仅次于一般的地方高级军官。
和他一起受到封赏的,还有今年的科举状元王嗣宗,本来要去秦州上任的王嗣宗现在突然得知要去燕云边境,他的官职则是两个文官官职,一个外任监察御史,另一个则是沧州边境浔阳县县令的职位。
他们二人被告知,三日休整之后,陛下将亲自送他们离开汴京,无人知晓,悄然间,姜胤和王嗣宗在大宋的命运都开始了蝴蝶翅膀的第一次煽动。。。。
。。。。。。。。。
(感谢书友神之步伐和耸高的家慷慨打赏,明日开始恢复两更,拜谢!)
第三章 出征()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嘶风萧萧。’
大军出征这在封建王朝代表着帝王的武力,这也是一件极为振奋人心的大事,因为姜胤的横空出世,让老赵看到了收复燕云的希望,所以对于这位海外异人,老赵也是尽其所能的做了自己能够做的。
姜胤此次出巡的正官职乃是正六品的骠骑将军,统帅三千军士,这在天下削兵的大宋初年,绝对算的上一件奇事,要知道自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几乎把全国的兵权都集中在了兵部统一管理,地方武将想要动用兵力,必须得到中央的允许,如果没有得到批准便擅自动兵,人数超过一千人的,按照《宋律》便当处刖刑,人数超过五千人的,那更是绞刑的死罪,所以大宋对于军队的监管力度要远超其他朝代。
监管的如此严格,可是现在赵匡胤依旧赏赐了姜胤三千精锐的兵马,足以看出他对于姜胤的信任,毕竟曾经那一千五百套的防弹服给了赵匡胤太多的震撼,他真是想看看这个少年究竟还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惊喜。
。。。
送别的地点就在汴京城十里外的金水亭,此亭因为靠近金水河而得名,作为汴京城外知名的送别之地,这里上演过无数次的折柳送君、豪饮惜别的景象,所以也是被认所津津乐道的一处地方。
今日一早,就有数百名士兵将此处路段封锁,金水桥也停止了通行,大军浩浩荡荡的停在了金水河畔,列好队列,等待着皇帝的检阅。
离午时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赵匡胤才在一帮老臣前呼后拥的簇拥下,坐着步撵来到了金水亭,姜胤和王嗣宗早已在金水亭等候多时,看到皇帝的车驾和步撵来了,众人急忙上前接驾。
赵匡胤今日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衮龙衣,配上紫色的绛纱袍显得十分尊贵,头上带着一顶通天冠,坐在二十人抬着的步撵上,整个人都充满了威武霸王之气。
今天为大军饯行老赵也是下了功夫,朝中的重臣几乎全都被他喊了过来,宰相赵普,太子少保王溥,工部尚书窦仪等等,只要是在朝上有些身份的臣子都来了,由此也能看出老赵对这一次大军出征的重视。
等到老赵下了步辇,姜胤便和王嗣宗一同围上去躬身向他行礼。
“免礼,平身。”老赵今天似乎心情很好,大手一挥就免了姜胤和王嗣宗的礼节。
姜胤抬起头,就看到皇帝的身边早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多数看上去都有一把年纪了,这些人身穿绣着各种图案的官袍,有青鹤白翅的,有黄狮蹬爪的,还有鲤鱼出水的,总之是花团锦绣,让人目不暇接。
就在姜胤打量着这些人的时候,这些官员也都在上下打量着他。。。。
。。。。。。。。。
赵普仔仔细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对于这个叫姜一念的海外异人,他可是早有耳闻,一个月前,自己还在府上批阅奏章的时候,陛下突然传讯,让自己觐见,那时赵普心中大感疑惑,这青天白日,陛下为何匆匆召见?赵普思来想去没有头绪,只要跟着宣旨的公公进了皇宫,可是没想到,皇上召见自己居然是为了让自己看一种衣服。
当时赵普大感荒谬,匆匆召当朝宰相觐见,居然只是为了看一件衣服,这实乃是昏君之举,赵普刚想要从谏,可是赵匡胤就给他看了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物品:那种刀枪不入称作防刺服的服饰。
这种通体黑色的衣物名曰防弹衣,又称防刺服,穿在身上与普通衣物并无多少区别之处,可是这防刺服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可以防住任何刀剑的砍刺,简直堪称神器。
赵普亲自试穿了这种防刺服,赵匡胤显示用二重力在自己身伤砍刺,可自己却没有丝毫感觉,随后陛下又用五重力去砍刺自己,赵普亲眼见到自己的宰相服被刺出了大洞,当时吓得他差点瘫软倒地,可是赵匡胤却是哈哈大笑,赵普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的身上并无一丝一毫受伤的痕迹,显然陛下早已经测试过这种衣物。
当时赵普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世上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居然可以抵挡刀剑的攻击,可是陛下居然告诉自己,这种服饰是由一名海外之人上贡的,而且那海外之人所言,只要有足够的金银,便可打量的产出这种服饰,而这个年轻人,已经向朝廷上贡了一千五百件这种甲胄。
手感如棉却刀枪不入,而且居然还有一千五百件之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贡献简直就是为帝国缔造了一千五百名杀不死的强悍精锐士兵。
当时赵普就激动的不能自己,这个海外之人,必须为帝国所用,而且一定要万般拉拢,如果能够制作出十万件这种防刺服,那么收复燕云十六州将不再是痴人说梦,辽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有希望打破,契丹一定想不到,外表与往常并无不同的中原将士会突然变成刀枪不入的战神。
所以姜胤在请求去燕云边境这件事,暗中也有赵普的帮助,他想要将这个年轻人彻底的拉拢在帝国的麾下,既然他志在燕云,帝国就称他心意,不仅要给兵,还给官,让他感受到大宋赐予他的恩惠。
。。。。
赵普打量完姜胤,也不和他说话,而是在赵匡胤耳旁悄悄说了些什么,只见老赵也是微笑着点点头,随即朝着姜胤说道:“姜将军,朕知道你年轻气盛,正是热血之时,不过收复燕云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十六州地,沃土千里,不可操之过急,只要你能够多多制造出那种防刺服,不出十年,朕觉得我大宋将士与契丹也是有一战之力。”看着姜胤,赵匡胤语重心长的说道。
“微臣知晓,微臣此次前去就是为了摸清那些契丹人的脾性,微臣知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对于地方节度使,微臣也不会让他们做出什么为难的决定。”
听到姜胤这么一说,赵匡胤的表情倒是轻松了下来,只见他松了一口气道:“如此朕也就放心了,希望爱卿能捍我疆土,以守天下百姓安宁。”
“微臣谨遵陛下教诲。”
。。。。。
。。。。。。。。。。
第四章 行军()
和姜胤交代完,老赵同志又将嘱咐转向了王嗣宗,对于这个状元郎,老赵就没了对姜胤一般的客气,完全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的语气,吩咐着王嗣宗戍边保僵,安定民生一类云云。
不过就算是赵匡胤用那种语气,王嗣宗依旧激动的不能自已,头在地上磕的砰砰作响,额头已见青色,口中高喊着誓死保僵戍边,愿为帝国马革裹尸的口号,看上去竟是有几分疯癫。
交代完毕之后,老赵又对此次出征的几位中级军官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话,大致内容与对王嗣宗说的并没什么太大不同,那些军官也都是像是得了天大的荣耀似的,一个个眼睛睁的老大,回话的时候,激动的语调都带着颤音。
和这些‘积极分子’一比,淡定无比的姜胤倒是显得极不正常。
不过也没人说什么,异人多怪事,不异于常人怎能能看出这是个久居海外的奇人,所以众多大臣到也没有对姜胤松松垮垮的样子做什么批评。
和此次行军的高级将领交代一番之后,就有公公高声呼喊‘午时已到,大军受阅’的命令,赵匡胤便跟随着姜胤,环视了一圈这三千名从京城周边调集的精锐士兵。
旗幡云动,肃杀若金,三千人的大军站在那里便有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神鬼易辟,说的就是眼前这种场面。
姜胤多次在电视上看到过阅兵大典,在镜头的后面看到的场面和身临其境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飘扬的旗帜被风挂的呼呼作响,三千人的军士列阵而站,虽然没有后世种种高科技的武器,可是刀戟林立,冷兵器时代的士兵看上去更让人有种原始血性的共鸣。
赵匡胤乘坐在步撵环视了一圈后,便开始给姜胤等人饯行。
早已有公公端上来准备好的美酒与酒壶,蔡公公把酒一一倒入酒杯中,然后分给了姜胤在内的四位高级军官。
赵匡胤也端起了一杯酒杯,只见他举杯道:“诸位爱卿,戍边之任,寡人便交与你们手中了,朕希望日后在这汴京城,亦能听到诸位爱卿边疆大胜的好消息,盛饮!”老赵说完,便扬起脖子将酒一饮而尽。
“盛饮!”其他三位也都激动的仰头喝下杯中的酒,姜胤也是有模学样,跟着喝了酒,这其实是姜胤第一次喝到大宋的酒,入口绵柔,只有一股淡淡的酒精味,姜胤感觉这个度数似乎比啤酒还要低上不少。
兵阅了,酒喝了,该交代的话也都交代了,那就该上路了,两位姜胤的副官开始引导大军行进,士兵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渡过金水桥,姜胤也在林越和狄炎二人的帮助下翻身上马,在一众人的护卫下朝着远方进发。。。
。。。。。。
大军很快便悉数过桥,赵匡胤此刻却站在金水亭中朝着大军的方向驻足而望,眼中流转着说不上来的光彩。
“陛下,饯行已经完毕,还请陛下回宫吧。”赵普凑到赵匡胤身前说道。
“则平,你觉得这个年轻人如何?”赵匡胤却没有动,而是继续望着远处怔怔地问道。
赵普听到这个询问,似乎也不觉得以外,只听他缓缓道:“此人年纪轻轻,便有治国救世胸怀,而且遇事处变不惊,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嗯。”赵匡胤也点点头,“朕很欣赏他,他上贡的种种神奇之物,就连朕都觉得惊异不已,而他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朕着实期待他此次去边还能给朕带来什么惊喜。”
“依微臣之见,恐怕这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不会让陛下等太久。”
“哈哈。”听到赵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