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人执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国人向来对这种事总是抱有充足的好奇与赞美,所以自己也很快的成为了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不过,这些似乎都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自己现在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华夏大学。。。。

    。。。。。。。。。。。。。

    窗外的雪景很美,手中捧着一杯茶,看香茗烟雾缭绕,狄炎靠在一张电脑椅上,看着一旁还在认真搜索着北宋资料的林越,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说老林啊,你说前天的事究竟是不是真的,我怎么还有种似幻非真的感觉呢。”

    林越则是专心致志的盯着电脑屏幕,噼里啪啦的一阵敲打,打印机又传出一阵声响,从其中吐出了一堆印满了文字的纸张。

    “你管他真不真,现在姜少任务已经下达了,咱们只需要执行就行,你有什么问题向我反映的?”

    狄炎听到这,只好坐直了身子,规规矩矩道:“没有问题。”

    “那还不赶紧查资料。”林越没好气的说道。

    “嘿嘿。”狄炎却没有动作,只是仰头灌了一盏茶,笑嘻嘻的道:“他说那块石头能够穿越时空,老林,你信不信。”

    林越突然一愣,只见他慢慢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着窗外,半响,才缓缓道:“我相信他。”

    “哦?为什么?”狄炎也是好奇的凑了上来,“要知道,他可是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咱们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都是刚刚入伍的菜鸟呢。”

    “正是因为他年轻。”林越的目光仿佛看到了很远,“所以相比于我们,他有着无限的潜力。”

    看到林越如此认真,狄炎也收住了嬉皮笑脸,换上了一副严肃的面孔道:“他说,等到高考完,会带咱们一同穿越时空,去北宋看一看,你觉得可能吗?”

    “当然。”林越听到这,突然表情变得轻松起来,“你说说,你在特种部队待了这么久,全世界满地跑,可是,古代你去过吗?”

    “这。。。。”狄炎也是一窒,挠了挠脑袋,“上天入地,翻湖下海,可是。。。。这古代,还真没去过。。。。”

    。。。。。。。。。。

    昨夜汴京城下了大雪,今日城外的官道上积雪三尺有余,可是却有不少人冒雪进京,这些人,大部分身背竹制的书箧,负箧曳屣,看模样打扮,竟大多是些读书人,想必是京师一年一度的科举大考又要开始了。

    在汴京城外三十里的一处高山道观,一位老者从辟谷太极座上缓缓的睁开了眼睛,旁边一名打盹的小道士,原本正打着呼噜,不知如何,突然醒了过来,看到师傅睁开了眼睛,竟是极为兴奋,大声的呼喊,“师傅醒了,师傅醒了!”

    这一吵,竟是把整座道观的道士都给引了过来,只见那醒来的老道士,白须飘飘,目光炯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只见他对身旁的道士询问道:“现在是何年月?”

    旁边的一名年纪稍长的道士,看模样十分激动的说:“师傅,今年是开宝七年农历腊月初九,正巧是一年一度的科举大考,您从去年科考时辟谷入座,如今已经整整一年了。”

    “赵点检仍在位否?”老者点头问道。

    “师傅,赵点检还是皇帝。”旁边的道士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嗯。。。”老道士似乎很满意,“赵点检在,天下安矣。”不过刚说完,老道士就咦了一声,只见他掐指一算,顿时脸色风云变化,吓的周围的弟子连大声喘气都不敢。

    “这卦象有变。”老道士皱着眉头,略带几分迷惑道,“速去把贫道的八卦坤移图取来。”

    旁边的小道士急忙火急火燎的跑到室内,取出一面如同旗幡一般的东西,屁颠屁颠的跑了回来,“师傅,给。”

    老道士接过旗幡,也不说话,呔了一声,就咬破了自己的食指,在那卦象上鬼画符一般涂了起来,三两下之后,他才停下手中动作,皱着眉头问:“这一年里,赵点检可有灭他国否?”

    一旁的道士听闻,急忙答道:“有的有的,去年十月,赵点检命大军攻下了那南唐都城,南唐后主李煜被俘,押卸至京。”

    老道听闻,脸上的表情变换了数次,这才望着南唐方向叹了一口气。

    “乾坤袖转,隐龙伏渊。赵点检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恐怕那人,日后将成为这大宋朝堂上一条腾云而起的巨龙啊。。。。。”

第九章 千年科举(古)() 
在中国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星缀其中,闪耀着熠熠光辉,这些读书人,组成了千帆争流的波澜场面,在这条长河中他们一一登场,不过相比于漫长的长河,他们的表演依旧十分短暂,只有一条制度,能够一直贯穿着文化历史的长河,那就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科举。

    宋真宗赵恒有诗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入簇。”自隋科举取士确立,到宋朝崇文贱武,这是第一次有帝王明确作诗布告天下,说明读书科举的重要性,赵官家告诉了天下学子,读书考取功名乃是人生最佳出路。

    此话一出,那真是‘三千里路皆传诵,神州大地读书声’,从此,中国流传了千年的考试便风靡起来,士人出头的必由之路就此确立。十年寒窗苦,富贵险中求,为了能够飞黄腾达,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为了能成为人上人,莘莘学子含辛茹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御前登科,白衣笑王侯。

    。。。。。。。。。。

    开宝九年二月初二,经过了一个冬季的科考筛选,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最终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殿试。

    崇政殿宽百丈,高二十六尺,浑圆的殿柱,至少三人才能合抱,柱子上雕龙画金,气势恢宏。

    此时的崇政殿异常安静,只能听到毛笔在纸上快速书写的刷刷声,只见崇政殿大殿两旁,已经坐满了略显焦躁的文武百官,他们纷纷探着脑袋,想要看看大殿中间的那些考生究竟写的如何。

    殿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起来,不过大殿内却是十分暖和,不时有宫女将炭石添到鎏金漆银的火盆中。

    崇政殿的大殿之上,一人身穿金龙攀云服,头戴冠冕,高高坐在龙椅上,静静打量着台下最后的这三十名殿试考生。七十二颗北海丹珠遮住了他的面容,让他多了几分神秘感,一只手伏在龙案上,不时的敲打几下,可以看到出,这位帝王也稍稍有些不耐烦。

    这人便是后世又一传奇人物,开创大宋三百年基业的宋太祖:赵匡胤,因在家中排行第二,又被后世的好事者称之为赵老二。

    老赵的传奇性不用过多赘述,仁厚宽爱著称,古往今来,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安乐的例子比比皆是,古溯有越王勾践,飞鸟尽、良弓藏;前溯有刘邦,杀韩信、诛英布;后来更是有朱元璋者,将满朝文武屠灭个七七八八,连毛太祖都不能免俗,一干打天下的老将,最后有多少不得善终。

    老赵,是唯一一个没有通过流血途径解决这一切的,杯酒释兵权,流传千古,众人只看到老赵的自私,却少有人能看到他的仁慈,一个能不靠杀戮和诬陷稳定天下的帝王,单单是这一点,赵匡胤就值得后人称道。

    。。。。。

    “蔡公公,这离殿试结束还有多少时辰?”老赵倚在龙椅上,朝旁边的一名年纪颇大的公公慵懒的问道。

    “回禀陛下,还剩三分之一柱香的时辰。”那公公也是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嗯。。。。”老赵自觉时间充裕,索性闭上眼睛,假寐了起来。

    。。。。

    “启禀陛下,学生已将策论答完,还请陛下过目。”

    老赵的眼睛还未睁开,就听到大殿上又一位学子的声音响起,“启禀陛下,学生也已将策论答完,请陛下过目。”

    睁开眼,老赵望着大殿下面,只见殿前举案旁,一左一右的站起来两名士子,皆是手捧字稿,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

    “这倒是有趣。”老赵的嘴角翘起一丝笑意,扭过头朝左右问道:“尔等可看到是哪个先站起的?”

    旁边候着的太监急忙低下头,局促道:“回禀陛下,这二人几乎同时起身,奴才也分不清哪一个先站起来。”

    老赵环顾了一圈,只见周围的学子仍在奋笔疾书,随后大手一挥,“将他们二人的进士策论都呈上来。”

    “喏。”。。。。。。

    。。。。。。。

    王嗣宗缓缓的抬起头,小心翼翼的看着坐在大殿高台之上的皇帝陛下,此刻,皇帝陛下正捧着他的策论翻阅,王嗣宗很想看一看皇帝陛下的表情,可是龙冕的垂珠遮住了陛下的脸庞,这让王嗣宗心里七上八下,十分紧张。

    王嗣宗少年好学,刻苦自励。曾游京师,以文章拜谒王祐,颇受优待推许,他少年时就立志要有一番大作为,现在已到而立之年,终于,有幸能够从数万学子中脱颖而出,参加了由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大考。

    王嗣宗知道,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机会,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这一次,他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

    。。。。。。

    老赵翻阅了两份策论,不时的点头赞许,看了有半柱香的时辰,才放下手中的文卷,皱着眉头道:“这二人的策论朕都已经看过,都甚合朕心意,可一时间朕也不知该判谁更胜一筹。”老赵顿了一下,才摆手说:“将这两份策论拿下去,让朝中群臣也过一过目,朕倒是想听听诸位爱卿的从谏。”

    “喏。”一旁候着的太监,急忙把那两份策论拿下去给众文官传阅。

    文官们早都对这场殿试充满了好奇,这两份试卷一发下来,顿时受到哄抢,几位官员一起凑在一份试卷前审阅,一边看还一边品头论足,指手画脚。

    半个时辰之后,其余二十八人的试卷也都答完,赵匡胤一一审阅完毕,待百官将那两份最先交的卷子看完后,老赵才清了清嗓子问道:“众爱卿认为方才那两份策论,哪一份更胜一筹?”

    这一声下去可不得了,朝上顿时吵开了,有说王嗣宗见解独到的,有说陈识齐文笔清晰的,有说王嗣宗学富五车的,也有说陈识齐才高八斗的,总之,那是一个没完没了。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文化人的事,各有各的喜好,自然看同一篇文章,就有着不同的理解,故此,这状元迟迟不能决断出来。

    “都别吵了!”听着朝堂上嗡嗡一片,老赵同志感觉十分焦躁,早年武人的脾气上来了,只听他对着大殿下大喊一声:“状元迟迟不能裁断,朕决定了,你们二人打上一架吧,谁为胜者,便是状元!”

    这一嗓子让众人皆是大眼瞪小眼,这是哪门子道理,自古也没这样点状元的啊!几个老臣刚想站出来反对,不过王嗣宗一个眼疾手快,上去就是一巴掌把陈识齐的帽子打掉在地上,然后朝着高台上的一跪,五体伏地道:“臣胜之。”

    这下让老赵龙颜大悦,袖袍一甩,“好好好!汝乃为状元!”,遂以王嗣宗为状元,陈识齐为榜眼,满朝文武皆伏地庆贺。。。。。

    。。。。。。。。。。。

    从汴京城的方向传来了阵阵悠远的钟声,在离汴京城不远处的一座高山上,一名小道童正随师傅采药,只见他站在山崖处怔怔的听着这钟声出神。

    “师傅,师傅!京城为什么突然敲钟呀!”小道童似乎很迷惑。

    只见他的师傅,一名胡子花白的老道士,抖了抖身上的积雪,慢条斯理的道:“此乃状元钟也,科举大考已有半月,这殿试之后,状元归位,就是不知今年的新科状元又要花落谁家。。。。”

    小道士听闻,也变得异常欣喜,拍手道:“师傅,师傅,大师兄他们说,考中状元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您说,这是不是真的啊?”

    老道士捻了捻胡子,哼了一声道:“文曲星下凡,怎是一区区状元能比,贫道前些阵子用八卦坤移图测算出天降奇石,斗转星移,那奇星下凡,恐怕是有斗转乾坤的大神通!。。。”

第十章 千年科举(今)() 
自1977年,封闭了十年的高考考场重新开启,新中国便又重新迎来了重视文人的一次转折点。

    1977年和1978年两年时间里,两季高考考生共记1160万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这不仅奠定了新中国文化土壤的根本,也极大的提升了全国高等教育水平。

    统一高考给所有考生提供的平等竞争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了浓厚的向学风气,使整个社会“由乱而治”,为政治、经济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如今三十年时间悄然过去,新中国迈上了复兴之路,高考,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融入了方方面面,由它缔造出来的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也逐渐成型,尽管仍有些许弊端,但高考所带来的公平竞争,还是当今时代寒门学子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

    盛夏的曙光已悄然而至,窗外的海棠花开的异常娇艳,明媚的阳光透过翠绿的林叶照在土壤上,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泥土的芬芳。

    时间转瞬,华不在阳,高三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六月的时光。

    六月七日,这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学子心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因为经历了十二年的风雨兼程,他们终于要迎来最后检阅的日子:高考。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考生中也有一千种高考态度,在这场头脑的对决中,有的人拼尽全力,有的人只能苦笑尽力,更有的人干脆放弃。

    短短两日,凝聚的却是十二年的努力。

    六月八日,下午四点,金陵三中的一间高考教室中,三名巡逻监考老师目不转睛的盯着班上三十名学生,看着他们额头上密密麻麻渗出的汗珠,看他们奋笔疾书的模样,三位老师却没有丝毫松懈,这是最后的一次考试,也是最严格的一次考试。

    考场上十分安静,风扇不知何时已经被关上,听完听力,它就再没被开启,教室里只有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虽然外面已经是盛夏,可是室内的气氛却如同寒冬。

    。。。。。。。。。

    姜胤静静的搁笔,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正正好好一个小时,这与自己原本预料的时间刚好吻合。

    随着最后一个英语单词被誊写到试卷上,姜胤知道,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十二年的苦学生涯到此结束,自己将迎来更为宽广的明天,原本这一切都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松自然,可是有了奇石的帮助,现在自己居然能够在这高考考场上提前一个小时答完试卷!而且是如此自信满满!

    “老师,我要交卷。”姜胤举起手,轻轻的说道。

    在监考老师狐疑的眼光中,姜胤起身从座位上离开,在他的身后,是满堂更为紧张的学子。。。。。

    。。。。。。。。。

    “嘿!老伴,咱儿子出来了!”

    “哪呢,哪呢?!”

    金陵三中的大门口,拥堵着不少考生家长,他们挤在大门外,望远欲穿的等待着自己孩子的归来。

    姜母正扒在护栏旁,有一搭没一搭的望着教学楼,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正好是自己的儿子,便急忙呼唤起姜父。

    只见姜父急忙转过身,也是瞪大了眼睛朝教学楼方向,就看到自己儿子在朝自己挥手。

    “哎呀,这小子,咋交卷交这么快,刚刚不是还听人说还有一个小时才结束吗?”姜父看了看手表,面色稍稍带着些不安。

    姜胤顺着工作人员的指示,在远离教学楼之后,便独自一人跑到了大门口,此时的学校大门还未打开,一桩护栏将学生和家长拦开,只有考试结束,确保考卷全部归纳完整后,学校大门才允许打开。

    “爸,妈,我考完了。”姜胤淡淡的朝着父母笑道,此刻他的心情无比的轻松。

    “你小子怎么交卷交这么快,你那前几科不才提前四十分钟交卷,这一次怎么一个小时就出来了。”姜父略有些担忧的责备道。

    “嘿,爸,英语考得比较简单,你就放心好了,至少145分以上。”姜胤吐了吐舌头,他从小对英语缺乏好感,在班上一直是英语的拖油瓶,所以就算是高考,他也只写了一个小时,他不想在英语上浪费时间。

    听闻孩子说能考145,姜父的脸上已经乐开了花,可是嘴上还是斥责道:“你个小子从粗心大意,别哪里再搞错了,也不多检查检查再出来。”

    “嘿嘿。”姜胤听闻,也不反驳,只是挠头傻笑,姜母则是慈爱的从门栏缝隙递过来了一瓶水道:“渴了吧,快喝点水。”

    姜胤也是仰头灌了一大口,然后笑着说:“还真有点渴,教室里不开风扇,真是太热了。”

    。。。。

    旁边其实早有好事的父母将这一家三口的对话看在眼里,听到姜胤大言不惭的语气,许多家长都露鄙夷的神色,大多数家长都知道高考的难度,一般成绩好的学生都会做到最后一分钟,确保万无一失才会交卷,只有那些小混混,平时不学习,什么都不会的人才会早早交卷。

    而刚刚这个学生,居然提前一个小时就交卷了,还和父母吹牛说能考145分,要知道,高考英语满分才150分,还有个不能得满分的作文,这小子口出狂言,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欺骗。

    旁边有一位穿白衬衫的中年男子看不过去了,凑上前来,嘴角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问道:“这位同学,请问你在哪里上学?高考前的几次月考成绩如何?要知道这高考都能提前一个小时交卷的学生,要么就是什么都不会,要么是天才,我看你嘻嘻哈哈的模样,不像是哪个学校的尖子生,这么欺骗你的父母,有些太没良心了。”

    这一番话说完,姜父和姜母都愣住了,姜胤却抖了抖肩膀,朝这名男子怪异的笑了一下。

    然后姜父就缓缓道:“这位同志,可能你是搞错了,我家孩子一直提前交卷,而且成绩还都不错。。。。”

    “哦?”那名男子嘴角的讥讽之意更甚,“请问他在哪里上学?月考又能考第几?”

    “哦哦,我家小胤在金陵一中上,已经连续九次月考年级第一了。。。。。。”

第十一章 毕业聚会() 
随着紧张的高考结束,各大高校又迎来了高考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