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忝翘峁┧褪澄铩!!!!!
听到这么一段话,臣付不禁愣住了。。。。。
。。。。。。。。
第六十三章 收编禁军()
和古人对话很麻烦。
这是姜胤在多次收编古代人之后得出的结论13。
不但需要面面俱到,更要对这些古人喋喋不休的奇葩问题作出回应,总之在收服过飞虎帮之后,姜胤就再也不想亲力亲为的招收降军了。
但是不招降军又不行,澳洲,非洲的矿场都十分缺人,沧州现在又进行到大改造时期,人力也是奇缺,每个人都有价值,更不用说成年的壮年劳动力。
万幸的是,姜胤手下的王十一似乎对于招降这件事特别感兴趣。
现如今的王十一,早已不复当初在王嗣宗府上时的青涩,在跟着姜胤在汴京买药材、开超市、办报纸之后,他的见识可以说是青云直上。
姜胤不讲究什么主仆关系、主尊仆卑的大道理,平日里对待王十一虽然不能像现代人那样平等,但是在王十一眼中,姜胤那可就是把他当亲信对待了。
这也让从小饱受歧视的王十一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气质,举手抬足之间少了几分恭维,多了几分自信,这种气质竟是与姜胤十分相近,而王十一则是越来越像是一个八面玲珑的大管家。
而此刻,这位姜胤身旁的第一古代大管家可谓是神气十足。
王十一穿着一身白底大蓝袍登上了船顶,他袍子白面上面绣着一片竹林,显得有几分文人气,本来他是有些心虚的,可是姜胤看到他这一身之后,居然罕见地点头称赞‘不错,有精气神。’这就让王十一穿的心安理得,并引以为傲了。
。。。
“十一啊,咱们带人上岛,如果有人敢近身,直接枪杀,明白吗?”姜胤转过头,朝着王十一叮嘱道,随即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那个收编的事,就由你来主持,如果同意被收编,就先发放一瓶水。”
“主上放心,这些事林将军都向小的们说过了,咱们都明白,绝不会把主上的事给办砸的。”王十一跟着姜胤林越等人久了,就连说话,都沾染上一些现代人的气息。
“嗯,好。”听到王十一的保证,姜胤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那咱们就划小船上岛。”
。。。
游艇上也是有小船的,不过这种小船一般都是用来逃生的,所以载重不大,一艘小船,只坐了六个人就撑不下了,在小船后面的小隔层,姜胤又放了几大捆矿泉水。
“姜少,这矿泉水不到两百瓶,那岛上可是有一万人,咱们的水不够啊。。。。”林越把船桨交给旁边坐着的男子手中,然后凑到姜胤耳旁悄悄问道。
林越担心的确实没问题,如果提供不了一人一瓶水的待遇,天知道那些厮杀汗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即便他们六人手上有枪,恐怕乱战的时候也难以抵挡绝望的人群。
“不用担心,别忘了,我有空间在呢。”姜胤朝林越眨了眨眼睛,一双星眸中尽是狡黠,林越也是秒懂,有了奇石在,别说一万瓶水,就是十万瓶,姜胤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小船划的很快,百米的距离,转瞬既到。。。。。
。。。。。。。
臣付面色凝重的望着那艘小船上的六个人,眼中全是警惕,同他一样的,还有百余名军士,众人皆是端着手中的刀剑,如临大敌。
刚刚姜胤用扩音机说的话他们都听到了,不过他们到现在也不能完全消化那些话中的含义,所以,接下来的接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臣付下意识的动了动喉结,不过那里干干的,连一口唾沫都咽不下,他声音沙哑地朝周围的军士道:“莫要冲动,先探探对方的口风再行动。”
这个时候将军的话还算是有了点用,众人皆是目光炯炯地盯着小船上的人,本来以为会困死在这个小岛上,现在既然看到有人坐船而来,那说明周围肯定有补给的地方,这也让众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小船登陆的很快,王十一、姜胤,林越等人纷纷从船上走了下来,大宋的这些士兵都瞪大了眼睛打量着他们,而姜胤等人也是上上下下地打量起了这些人。
不得不说受困小岛真的是一种比较残酷的囚禁方法,姜胤看到的人,嘴巴上几乎没有是正常的,全都是鼓起白皮,翻起血痂的样子,他们的眼睛深陷,血丝明显,有些没戴军帽的人头发干枯,这已经是身体极度缺水的征兆。
王十一此刻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他站在几丈远的地方,看着这些已经有些怪异的人,稍稍有些嫌弃道:“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乃是我新宋国天子,我家主人一朝施法,便把尔等送到这荒岛上囚禁三日,但我家主人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想尔等困死此处,如实,尔等若是不想死的,可来本官这里登记受降一番,我家主人便会把尔等带回沧州。”
同姜胤的现代话相比,王十一的招降说的显然更符合宋人的价值观,在他发言之后,果然那些握着刀剑的宋人士兵明显的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臣付没有开口说话,他只不过死死地盯着那名身穿白衣,头戴白羽冠的年轻人,同王十一不同,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头目!臣付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再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最有利的打算。
可是臣付还是忽略了人活下去的渴望,在议论了一阵之后,在宋军的人群中,突然有个人扔下了手中的兵器,高声道:“我降了!”
“好!这位壮士,请来登记!”王十一这时才露出了兴奋地表情,只见他招了招手,便将一瓶矿泉水打开,递给了小心翼翼走过来的那名军士。
一开始接到矿泉水的那名军士还有些不相信,不过当王十一做了个喝水的示范之后,他也是瞬间学会了,举起矿泉水,“咕咚咕咚”地仰头灌了起来。
一瞬间,世界都仿佛静止了,只剩下个那名将士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
“铛。。。”又是一把剑掉落在了地上,“我。。。我也降了。”
“我也降了!”
“我!我也降了!”。。。。
一瞬间,降声似漫山遍野地响了起来。
臣付的身体一松,他知道大势已去,这一万禁军,最后会被不费一兵一卒的吃掉,那名白衣年轻人的手段,真是太可怕了。。。。。。
第六十四章 受降仪式()
“哒哒哒!”
林越嘴中叼着一根烟,手中一把机枪朝天上打了一13梭子,顿时压住了所有人的声音。
人群也全都静止了一下,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子紧张的气氛。
“一个一个来,不按规矩的,就地格杀勿论。”林越把烟一夹,吐出一口烟雾后,冷冷地说道。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这种气势竟是把所有人都震慑住了,原本有些乱象的报名处,那些士兵也不得不排好队,一个一个的拿到矿泉水。
姜胤站在一旁,看着不停递水和登记的王十一和那三名助手,心情大好,他只需要不停地把水从脑海世界放到小船上就行。
不过很快,他干脆不把水放在小船上了,而是直接几十捆几十捆地扔在沙滩上。
看着凭空出现的水,所有人都陷入了呆滞的状态,臣付更是愣的厉害。
臣付读过书,加之多年征伐,见多识广,所以他对于那些百姓口中的牛鬼蛇神根本不信,但是不知道为何被困在海岛上,他已经不能解释,现在又加上凭空变出无数多的水,臣付此刻即便再不相信,心底也是服了。
人家是撒豆成兵的张角,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所能战胜的了。
“都降了吧。”臣付无奈的扔下了手中的剑,颓然朝周围的士兵道。
那些原本还在等臣付命令较为忠心的士兵,也只是犹豫了一下,也纷纷扔下了手中的武器,加入了受降的大军。
这一阵哄闹顿时吸引了岛上大部分人的注意,只要是没脱水到失去行动能力的,几乎都朝小岛的那一侧凑去。
而臣付这个时候并没有拥挤上去抢水,而是拖着沉重的脚步朝海岛最高的一处断崖上走去。
。。。。
“咳咳。”杨久书虚弱的靠在背崖处的一块石头后,他闭着眼睛咳嗽着,似乎很是痛苦。
“将军。。。。”臣付走到他的身旁,急忙扶住他。
“咳咳。”杨久书睁开了眼睛,看到来的是自己的副将,随即艰难问道:“小岛北边为何如此哄闹。”
臣付脸上的表情一瞬间变得很是复杂,最后迫不得已,他才叹了口气道:“将军,咱们所剿的沧州匪首来了。。。”
“什么!”杨久书的眼睛一下子瞪的老大。
“他们是坐船而来,带了诸多水,只要愿降者,便可得水一壶。”臣付也料到了主将会有这种反应,急忙补充了说明。
杨久书顿时面如死灰,他身为主将,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一壶水在士兵眼中的价值。
“这。。。。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降我一万之众。。。。”杨久书的牙齿咬的咯咯作响,他身为大宋主将,被这样羞辱,可谓是一种最无奈的耻辱。
“将军不必自责,对方不是凡人,方才末将观察那匪首,只见其大手一挥,空无一物的海岛上竟是聚起了数人高的奇异水壶,恐怕古人撒豆成兵之术。”臣付担心主将不理解当前形势,急忙劝说道。
“撒豆成兵?”杨久书疑惑了一声,随即又落魄道:“就算不是撒豆成兵,能把我等一万多名士兵悄无声息的困于此岛,也不是我等能及。”
臣付听出了杨久书话中的服软,也是肯定地说:“将军此言大善。”
杨久书兴趣索然地摆了摆手,落寞道:“你随我前去会会这沧州匪首,本将虽是降将,可降给谁,本将还是要弄个明白。。。。”
。。。。。。。。
人群中自动让开了一条路。
王十一脸上有些不快,朝人群嚷嚷道:“先来后到懂不懂,排好队,不然不给发水!”
人群先是骚动了一会,不过很快从分开的人群中,缓缓走出了两名男子,一名年纪轻轻,一身银甲,另一名则看上去三十来岁的模样,身披黑甲红披风,只不过看起来有些虚弱,得让银甲男子搀扶着。
银甲男子声音沙哑地朝王十一道:“我军主帅杨久书,要见见你家主人!”
王十一愣了一下,随即便反应过来,看样子是来了大人物了,对于士兵来说,王十一是有种天然的优势感,但面对这个时代的达官显贵,他还是缺乏一些自信。
“你。。。你们等着,我这就去通报。”王十一应了一声,便朝姜胤待的小船走去。
虽然离得有些远,但姜胤听力出众的耳朵早已听到了这段对话,所以当王十一走过来的时候,他挥了挥手,并没让王十一说话,就带着林越,两个人走向了对方那一银一黑的两位将领。
“久仰杨将军雄威,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在下姜胤,现任沧州新宋国国主。”姜胤朝着杨久书隔空作了一揖。
“不敢,倒是阁下的年轻,令本将吃惊。”
杨久书此刻确实是吃惊的,虽然出发之时,杨久书就看到了姜胤的资料,上面写着弱冠之年,但是当真正亲眼看到姜胤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吃惊——真的是太年轻了!
姜胤微笑着打量着杨久书,心里也是明白他的疑问,便开口道:“此地人多眼杂,具体受降一事,本王还要与将军再商讨一番,不知将军可愿移步我新宋船上商讨?”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杨久书此刻是筋疲力竭,自然全都顺着姜胤的意思来。
“如此甚好。”
。。。。。
岛上的受降发水仪式还在有条不紊的继续,姜胤带着三个人,加上杨久书和臣付,驶向了自己的私人游艇。
很快,小船便抵达了游艇,众人也依次登上了游艇。
然后姜胤就看了杨久书和臣付眼中的震惊。
21世纪的审美,虽然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10世纪人的审美要求,但是它所具有的那种简洁明了,大方立体的感觉,对于公元十世纪的人来说,就已经算的上是科幻了。
姜胤购买的这艘游艇是标准的中档游艇,米奇色皮质沙发占据着主要会客厅,雪白的桌台配上雪白的地板,与整艘游艇遥相呼应,精致的高脚杯中倒满了红酒,看上去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些对于后世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古人的冲击力,可不是一星半点。
姜胤摆了摆手,示意杨久书同臣付坐下,随后聚起桌上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轻松道:“将军可以尝尝我特地从海外带来的红酒味道如何。”
臣付面露难色,谁知道姜胤会不会在酒里下毒,但是如果不喝,又找不到好的理由。
正当臣付还在替杨久书担心的时候,杨久书却举起桌上的高脚杯,仰头将其一饮而尽,抿了抿嘴道:“杨某征战十余载,还是第一次尝这海外美酒!好酒!”
姜胤微微一笑,和煦的脸上透露出一种捉住宠物的表情,声音轻快道:“既然将军觉得美酒不错,那咱们现在就来谈谈正事吧。。。”
。。。。。。。。
第六十五章 舆论轰炸的准备()
姜胤在杨久书眼中,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国之君。
谈及受降一事,13姜胤甚至非常随意,仿佛接纳的不是一万名禁军降军,而是一万只猪羊。
这可是威名远播的大宋禁军,就连辽国的铁林军,都不敢说能一对一占便宜,一万名禁军的战斗力,比地方五万名散兵骁勇还要厉害。
但姜胤就偏偏没正眼瞧过着一万名武力雄厚的军人,相反,他似乎对杨久书本人有着更大的兴趣,开出了一个诱惑无比的价码,只求杨久书愿意投入他的帐下。
。。。。
“姜国主,虽然吾乃降将,但气节罪臣亦有,国主不必多言,待军队收纳完,本将自会自刎此处,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在姜胤将官位提高到新宋大元帅的位置之后,杨久书再一次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并且立下了自已要自杀殉国的宏伟目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对于杨将军的这种民族气节,本王也是非常赞赏的。”姜胤点着头,一脸认真的赞成道。
这下轮到臣付和杨久书傻眼了,原本以为自己说出这种话,敌人会气的咬牙切齿,大施酷刑,但想象中的暴虐并没有来,反而是一同赞美声,这让身经百战的杨久书也有些蒙圈。
“不过啊——”姜胤这一声转折拉的极长,吊足了众人的胃口之后,他才继续道:“我虽然欣赏杨将军的气节,但是我倒有一个疑惑想要请教将军。”
“姜国主请讲。”杨久书虽然声音有些沙哑,但是喝了些酒之后,精神气明显上来了,脸色都有些润红。
“将军一直说要报陛下的知遇之恩,我一直不清楚,这个陛下,究竟是哪位陛下。”
“当然是当今大宋天子,太宗皇帝陛下。”一旁的臣付不满地说道。
“哦?”姜胤这时却愈发兴奋,“据我所知,杨将军乃是北汉杨氏一族的远方表亲,太祖未登基之时,杨将军便在其殿前禁军之下任职,太祖登基后,杨将军的军职也是青云直上,从八品下的仁勇校尉,一路升到从三品的忠武将军。这一路提携,大抵都是太祖所萌荫,现在将以身殉国,为何不是报太祖知遇之恩,反而是要报太宗之恩?太宗对将军有何恩情?”
姜胤的这一连串的发问,倒是把臣付都说的愣住了反应了一下,臣付才讪讪道:“太祖太宗皆是我大宋皇帝,同出一脉,自然不分彼此。”
姜胤却不在乎臣付的回答,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杨久书。
被姜胤灼热的目光盯着,杨久书也不好再保持沉默,只得低声道:“罪臣确实得遇太祖良主,才能有今日之位,如要论断,罪臣自然报的是太祖的知遇之恩。”
“好!”姜胤这面露喜色,不怕你说话,就怕你不说,只要你承认要报答的是赵老大的恩情,那么就算是屈原一般的人物,姜胤也有自信把他挖过来。
“本王这里有一份报纸,正打算要在汴京、洛阳等大城散播,但是现在将军说要报太祖皇帝之恩,遂先把这份报纸给将军过目,而后咱们再来详谈。”
姜胤说着,就把一份报纸递了过去。
杨久书也不客气,接过报纸,摊开一看,映入眼帘的几个大字,仿佛带着火一般在灼烧他的眼睛:
“毒杀宋太祖,刺杀两皇子,夺权老毒物——宋太宗赵光义的阴谋。”
。。。。。。。。
姜胤的这份报纸其实已经成品许久了,但是最终敲定排版,印刷成册,还是前几天的事。
对于这篇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檄文,姜胤自然也是花了很多功夫。
历史上最有名的檄文,还要数大唐时代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那篇《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的檄文了。
当初这篇檄文投放天下,天下士子百姓读此文章,皆同仇敌忾,愤然反武,就连武则天本人,在看完这篇檄文之后,都对身旁的狄仁杰感叹:“这样的人才居然没有被朝廷重用,是宰相的过失啊!”
可以说,在古代这种信息交流极不发达,信息传播能力十分落后的时代,一篇檄文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首先,它必须是简单易懂的,如果只有那些文绉绉的老学究能看懂,引经据典,罗里吧嗦一大堆才能使人明白,那说明这片檄文绝不是好檄文,
其次,在传播途径上,如果没有文字作为载体,只靠口口相传的话,未免不会出现三人成虎,谣言四起的情况,所以这篇檄文必须有大规模传播的能力。
最终,姜胤还是敲定了以报纸作为载体,以文字和图片为媒介,向天下人宣布赵光义是如何谋朝篡位的。
万岁殿毒杀老赵、玄武门围杀太子重臣的那两张照片,姜胤还专门做了注释,并标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一同印在了报纸上。
这个时代,就算是官方发行的邸报,也只是一张写满了字的纸,内容也大多都是些政府政策之类的,普通百姓想要获取信息的难度太大。
如此,出现一种更贴近百姓生活的报纸,就能成功的控制舆论方向。
事实上,姜胤也尝试了做这种事,他把汴京当成了试验田,开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