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人执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前面就快到了,咱们城南最大的药店‘玉药堂’,话说这玉药堂可是有百年传承的老店,公子既然想要买名贵药材,到这里买是再合适不过了。”

    。。。。

    一行人又走了几柱香的功夫,这才走到了潘楼街,转过一个街角,姜胤抬头一看,竟是‘咦’了一声,林越和狄炎看到眼前场景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

    潘楼街的街角处,一栋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矗立眼前,黑瓦白砖,高墙大门,门额的牌匾上写着‘玉药堂’三个大字,正是姜胤等人第一次穿越而来的地方。

    “这也是缘分啊。”林越笑着摇了摇头。

    “走吧,进去问问。”姜胤在稍稍惊讶之后,迅速的恢复了正常,带着众人朝药店里面走去。。。。。

第二十二章 无心插柳() 
‘玉药堂’的葛掌柜今天是异常劳累,今天一大早就有一位贵人做着马车来到店里,哀嚎着捂着脑袋,在下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进了药堂。

    自己忙给这位贵人诊脉,用药,针灸,可是他的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

    。。。。。

    这位贵人便是城南一霸,人送外号‘曹飞虎’的守城将军曹永康。

    这曹永康乃是汴京本地人,年轻时为一杀猪屠户,后来被选为参军,进入军队当了一名兵卒,当时因‘孔武威勇’而被选入周世宗柴荣所组建的‘殿前军’中。

    在这殿前军中,年轻的曹永康认识了殿前军的统帅赵匡胤,当时的赵匡胤为人和气,处事公平,在军中交了不少朋友,与好几位性情相投的中下层军官结拜为兄弟,组成了有名的‘义社十兄弟。’当然,以武力著称的曹永康也在这十人之中。

    后来,周世宗驾崩,赵点检黄袍加身时,这曹永康在士兵中第一个拥护赵点检做皇帝并且率先喊出‘点检作天子’的口号,因此被赵所赏识。

    待赵点检登基后,曹永康的便一飞冲天,一路从殿前参军升到了正三品的亲勋翊卫羽林郎将,担任拱卫皇城的巨大且荣耀的任务。

    一朝天子一朝臣,天下成了赵家的天下,当初跟着老赵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们也都过上了好日子,曹永康在职期间,没少收取富商贵族的好处,曹家一门也是迅速变成了豪门大族。

    可是这天下就没有处处如意的好事,虽然曹永康锦衣玉食,生活无忧,可是他却有一个异常苦闷的疾病,那便是头风。

    最早有记载头风病的,恐怕还是曹永康的老祖宗曹操,传说曹操挥剑砍树,得罪了梨树之神,随后便得了头痛顽症。名医华佗诊断:“此近难济,恆事攻治,可延岁月。”

    世间唯有华佗一人能够治愈这头风病,可是却因曹操的疑心,导致医生死于病人之手,旷世医书《青囊书》失传,自此中医再不能治这头风顽疾。。。

    。。。。

    “哎呀,痛死我了。”此时诺大的医堂内,曹永康正躺在一张椅子上捂着头哀嚎,看他的模样,简直是生不如死。

    “葛大夫,求求你快点想个法子,您看,我家主人可都快要痛死了!”一名管家打扮的老者看到曹永康这幅模样,只好拉住葛掌柜的衣袖求情道。

    葛掌柜此刻也是面色为难,喏喏道:“刘管家,您又不是不知道您家主人这病,头风乃是病中顽疾,痰浊上扰,瘀阻脑络,自三国之后莫不能治,在下能做的都做了,针灸也不管用,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呀!”

    那名管家听闻,也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

    姜胤一行人刚进药堂的大门就吓了一大跳,只见药堂里已是站满了人,一个锦衣华袍的中年男子正躺在一张躺椅上抱着脑袋打滚,周围的人则是面色焦急的看着他,似乎在等病人自己恢复一般。

    “这。。。什么情况?”姜胤下意识的问道。

    狄炎仔细瞅了瞅还在打滚的那名男子,语气肯定的道:“不太清楚,不过从样子来看,那个男子恐怕八成是有偏头痛吧?痛成这样,也是挺严重的啊。”

    “那这些人怎么都不给他治疗,反而像是在看热闹一样?”

    “谁知道呢。”

    还未等姜胤再继续问什么,大堂里的人都注意到了大门突然进来的不速之客,倒是一名身穿医者服饰的人最先反应了过来,现实好奇的打量了一眼姜胤,当他看到姜胤的脸时,才惊呼一声,“是你?!”

    认出姜胤的不是别人,正是几日前与姜胤在医馆门口议论肺痨医治的的‘玉药堂’的葛掌柜。

    “葛掌柜,请问那位少年郎您认识?”一旁候着的老管家略带几分好奇的向道。

    葛掌柜此时却面带纠结之色的缓缓道:“那位便是最近几日京城里传遍了的能够医治肺痨的神医传人。”

    “啊?”老管家听了,有些难以置信,“坊间不都说那人是个年纪过百的老仙人吗?怎么能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葛掌柜您是不是说错了?”

    葛掌柜却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在下没有说错,就是这个少年,当初在医堂外面和王状元说肺痨可治的就是他,而且他还把在下教训了一顿,确实是个特立独行的怪异少年,说不好他恐怕还真是哪位神医的关门弟子。”

    听到葛掌柜这样一说,老管家顿时眼珠一转,心思活络起来,还未等葛掌柜反应过来,就围到了姜胤身边。

    “先生快请救救我家主人!”

    。。。

    姜胤被这个突然围上来的老头子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个管家,胡子都花白了,行动倒是异常利索。

    “什么?救你家主人?”

    “正是!听闻先生乃是神医,还请给我家主人看看可还有救,此乃头痛顽疾,非名医不能治啊!”老管家说着说着眼泪居然都留下来了。

    “额。。。您先别哭,躺在那椅子上的便是你家主人吧?”

    “正是,我家主人现已风毒入脑,头痛欲裂,我等没有办法,只能在此等候。”

    “行,你别着急,我等下就给他治。”姜胤应付了一句,就朝狄炎问道:“狄哥,偏头痛一般都吃什么药缓解?”

    “军队里,一般头痛都吃芬必得吧?”狄炎模棱两可的说道,“反正都能抑制疼痛,给他吃完,我们还有正经事要办。”

    “嗯,好。”姜胤应了一声,然后朝那老管家道:“你现在这等等,我去取药,随后就来。”说罢就出了药店,找个无人的巷子,便回到了空间中。

    还好有了上次的经验,姜胤在空间里备了不少古代人需要的特效药,直接拿了一盒芬必得,意念一动,便又回到了宋朝。

    “药来了!”姜胤从大门外进来,随手丢给那老管家一粒道:“快给你家主人兑水喝下去。”

    老管家也不管这么多了,急急忙忙的命下人端来温水,就着水将那粒黄白药丸给主人喂了下去。

    药一下肚,很快,那锦衣华袍的中年男子就停止了哀嚎,渐渐的,他的双手也不再捂着脑袋,随即的神情也逐渐恢复清明,只见他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朝周围虚弱的问道:“是哪位神医救了在下?。。。。”

第二十三章 财大气粗() 
看到老爷病症缓解,那老管家更是喜极而泣,指着一旁站着的姜胤道:“老爷,是这位少年神医的药救了您!”

    曹永康缓缓甩了甩头,方才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如潮水一般褪去,自己仿佛重获新生一般,多少年了,每当头风发作之时,自己都会痛的死去活来,这些年他走访了大河山川各地名医不下百人,可没有一位能够治愈他的头风,每当发病时,众人手足无措,曹永康也只能苦熬着等待疼痛慢慢过去。

    可是今天,吃下一粒药丸之后,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种痛感在迅速消失,这让他对于困扰自己多年的疾病逐渐燃起了治愈的希望。

    “再造之恩,再造之恩啊!”曹永康在下人的搀扶下缓缓坐了起来,只见他朝着姜胤行了一大礼,“这位公子方才给曹某服下的是什么药?真是药到病除,这头风于在下多年顽疾,各地寻名医未果,今日承蒙公子救治,同再造之恩,还请受在下一拜!”

    姜胤急忙搀起行礼的曹永康,语气轻松道:“此乃家师相传之镇痛药,可抑制痛感,同时对头风一类的顽疾有些疗效,先生无需行此大礼。”

    。。。。。

    此刻,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切的葛掌柜脸上的表情却很精彩,眼前的这位少年几乎颠覆了他学了半辈子的医术,‘肺痨之毒,无药可解,只可须臾条理,日久缓斯’这是前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上所写的原话。

    而头风更是自古中药难医的顽疾,可是这些‘绝症’现在在眼前这名少年随手之间就被治愈,葛掌柜顿时觉得自己好像白学了这么多年的医术。

    。。。。

    “先生医术如此了得,还不知先生如何称呼?师从哪家高人?”头不疼的曹永康可谓是心情大好,看着姜胤年轻的面庞是越看越欢喜,亲切的向他询问道。

    “哦,在下姓姜,名一,师从海外深山之中,师傅字号青云子,渡海归来,是遵师傅之命,下山历练一番。”姜胤用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回答道。

    一听姜胤的话中‘海外’‘深山’‘名师’这些词,可谓是玄而又玄,妙而又妙,不禁让曹永康又高看了他几分,只见他表情变得更加热情,盛情款款的说:“果真是少年英豪!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医术,曹某佩服,不知姜先生现在方便否?曹某想在府上宴请先生,以谢先生治病之恩。”

    “额。。。这。”姜胤眼珠一转,才开口道:“其实在下也没什么事,来这药店就是想买些药材,以便回去炼药。”

    一听姜胤是要买药材炼药,曹永康更高兴了,只听他拍手说:“甚巧甚巧,曹某家业下在这汴京还有两间药店,家中更是备了许多名贵药材,只要姜先生需要,尽可拿去炼药。”说罢,他又转过头,将目光移到了一旁的葛掌柜身上。

    “葛掌柜,本将军听说玉药堂前些阵子不还从秦岭购置了一批药材吗?挑些名贵的出来,本将军全都买下了!”

    曹永康的语气透着一股不可反驳的霸气,在这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社会,为官者的地位是这些普通药店百姓所远不能及,勋贵阶级的意思更是普通百姓不可忤逆的,所以尽管那位葛掌柜面露不舍之色,可还是吩咐药店的活计去取药。

    不一会,药店的活计就背着两大包药材出来了,玉药堂怎么说也都是城南数一数二的大药堂,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本钱,只见诺大的包裹铺在一张桌子上,葛掌柜面带恭维之色道:“曹将军,这些就是本店从秦岭购置的那批药材,您看看?”

    药店活计将药材一一铺在桌子上,只见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长须的人参,大块的何首乌,还有如碗一般大的灵芝。密密麻麻堆在一起,居然有百具之多。

    “将军,您看,这野山参,都是从秦岭刚采出来的,功效一成不减,您看这芦头上的圈纹,全都有三十圈以上,这都是三十年寿龄的老参,而且您看这几株,不仅芦长,碗密,而且还带圆芦,体丰满,纹深而密,须根坚韧不易断,五形俱佳,芦头圈纹更是多达五十多,更有两株是芦头百圈的极品百年人参,这里还有上等的灵芝和。。。。”

    还未等葛掌柜继续介绍下去,曹永康就打断了他的话,“咳咳,姜先生觉得如何?”

    姜胤盯着面前的这些人参灵芝咽了一大口口水,这些可全都是野生的,和后世低廉的人工培育不同,这些是真正的野山参,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野人参的参龄居然都是三十年以上!更有两株是后世基本绝迹的百年人参!

    能见到这种传说中才存在的药材,也让姜胤激动的无以复加,“确实都是上等的药材,其中有几味药正巧就是炼制给曹将军治病的丹药。”姜胤劲量忍住内心的激动,装作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说道。

    听到这些药材可以炼制给自己治病的丹药,曹永康更是满心欢喜,只听他朗声道:“葛掌柜,这些药材本将一个人全包了,说吧,需要多少银钱。”

    葛掌柜也是讪讪的回答说:“回禀将军,这些都是极为珍惜的药材,从秦岭运到此处实属不易,这三十年人参就算作二十贯一株,这百年人参要八十贯一株,何首乌和这灵芝也不敢多要,也算您三十贯钱,您看如何?”

    听到葛掌柜说完,姜胤迅速的在脑海中计算出了这些商品的价格。

    宋初物价趋于稳定,姜胤通过粮食的价格得出,宋初时一文钱约为现代的0。525元,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大约就是500元左右的样子,三十年的人参收二十贯,也就是一万块一株,而百年人参则要八十贯,那就是四万元一株!

    这满桌的人参灵芝百具之多,恐怕全买下也要百万钱财,这让姜胤有些纠结,不知这曹将军愿不愿意出这个钱。

    “好,吕管家,你回府上取钱来,这些本将全都包了!”

    曹永康并没有像姜胤想象的那般露出肉疼的表情,大手一挥,就将这些全都买下,不禁让姜胤吃了一惊,果然自古都不缺财大气粗的主。。。。。

    。。。。

第二十四章 大宋的GDP() 
在穿越之前,姜胤曾经对北宋的经济做过一个详细调查,根据各种历史考证与记载,结合现代金融的推演算法,姜胤初步对北宋的经济程度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大宋gdp占全球22。7%,人均gdp为450美元。宋神宗熙宁十年国库总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几乎达到了中国历史收入巅峰,即便后来南宋丢失半壁江山,国库财政收入也高达1亿贯文,此乃天文数字,后世难以企及。

    国库收入高,因此,大宋勋贵和官员的‘工资’也是相当之高,北宋初期,全国官员总数约3万人,宋徽宗时期近5万人,是汉朝的6倍,唐朝的2倍。宋朝勋贵和官员薪金由基本工资、生活补贴、其他福利待遇组成。

    后世鼎鼎大名的包拯任职南衙开封府时,头顶三个头衔,钱与实物的估价所得,包拯年薪约21878贯铜钱,约折合为1052万元rmb。

    连两袖清风,号称‘包青天’的包大人年薪都过了千万,在北宋,那些勋贵们的收入更是个天文数字,这么一想,王审琦出手百万购买那些名贵药材送与自己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

    从药店出来,王审琦非常热情的邀请姜胤去府上做客,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刚刚收了人家价值百万的药材,姜胤自然也不好意思拒绝人家,于是一众人便坐上马车,浩浩荡荡的赶往王审琦的府邸。

    同样是‘王府’,可是王嗣宗家的‘王府’和王审琦家的‘王府’却根本没有可比性,身为开国元勋,并且掌权多年的王审琦,他的家业并不是区区一个新科状元能够比拟的。

    王审琦家的‘王府’坐落在汴京最繁华曹门街上,不仅靠近皇宫,而且交通方便,这座‘王府’给姜胤的第一感觉便是处处充满着高大上,三米高的墙垣,上面铺着带有花纹的青瓦,府邸的正门是一面漆红的大门,周围几个数丈高的大红柱,大门之上还放有古铜獠牙的装饰品,大门口还摆放着一些刀戟,宣告着主人乃军人世家。

    进了大门,面对面的就是一面雕刻着战马图的影壁,王审琦还向姜胤笑着解释,那墙上雕刻的三匹战马,都是他曾经骑过的座驾,有一匹还曾在战场上救过他的性命。

    绕过影壁,面前的景色豁然开朗,只见一百余丈见方的宅院出现在眼前,宅院十分干净,有一条宽数十尺的青石板铺成的道路通向院子里的住宅。

    道路两旁,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引蜂招蝶,过了青石路,又到了一处水榭桥上,桥虽不宽,可是意境典雅,站在桥上,还能看到池中游动的鲤鱼。

    王府一共十六处宅院,各个都宽广无比,几乎曹门街这一片都是王家的产业,漫步其中,不禁感叹一声宋朝勋贵的生活果然是非常安逸。

    王府的宅院也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大,不论是日常用品,还是雕文装饰,在王府,很少能见到小东西,这一点也昭示着王审琦的财大气粗。

    。。。。。。

    为了感谢姜胤医好了自己的头风病,王审琦特地命下人在府上准备了一桌上好的宴席以作答谢。

    在王府吃的这顿饭也是让姜胤大开眼界,虽然宋朝人没有现代人诸多的调料,可是他们却有着现代人眼馋不已的食材。

    其中以一道‘鹿儿蛋’最让姜胤记忆犹新,这道菜很大,上来之后,姜胤发现是一只烤全鹿,原本没在意,可是王审琦介绍完之后,姜胤才长大嘴巴,觉得不可思议。

    这‘鹿儿蛋’是现如今汴京城最顶尖的贵族才可经常享用的美食,做法乃是猎一头鹿,猎杀时必须射中眼睛,以保证鹿体无损,然后将这头鹿剥皮抽筋,划开胸膛,取出内脏,然后在其肚中塞满香料,再宰杀一只鹅,薄皮洗净之后,在鹅肚中放一枚鸡蛋,最后将带着鸡蛋的鹅一同放入鹿肚中,烧烤烹饪,待完全烤熟之后,从层层包裹的肚囊中取出那枚鸡蛋食用,这便是‘鹿儿蛋’的吃法。

    什么叫豪奢,当姜胤亲眼所见从层层包裹中取出鸡蛋时,他就认为现代人吃的那些饭都弱爆了,早在一千年前,中国宋朝社会的勋贵败家子们就想到了如此丧心病狂的豪奢吃法,不禁让人感叹人这一物种的奇妙。

    不仅是‘鹿儿蛋’,还有‘蒸火肉’,‘蛇脍’等等,姜胤在现代社会没尝试过的菜色被一一摆了上来,看着抓住一条蛇大吃特吃的王审琦,姜胤恶心的都说不出话了,就这么生吃蛇,不知道会吃掉多少寄生虫。。。可是看对方吃的如此尽兴,自己又不方便出言提醒。。。。

    。。。。。。。。

    总之,这顿饭吃的是主宾尽欢,打着饱嗝,王审琦就要留姜胤等人在府上留宿,可是姜胤以汴京已有居所而却婉拒了,临走,姜胤又给了王审琦二十粒芬必得,并告诉他,此药早晚各服用一次,一次一粒,可缓解头风病症。

    这让王审琦大为感激,不但将从‘玉药堂’买的药材全部赠送,更是从自家药堂取了百余支名贵药材悉数送了姜胤。。。。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