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户农家-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大姨拿起炒菜的铲子,对着吕氏冷哼一声,“没个眼色劲儿……”

吕氏一边站着跟吕大姨说着闲话,心里暗暗地唾弃自个儿,今儿个出师不利,哪儿都要讨好人,要被大姐骂死了……

吕氏硬着头皮,“大姐你现在会做衣服吗?文弘厚点的袄子都没有,麻烦到时候给他做个一件。”吕氏趁着吕大姨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噼里啪啦地不停歇地说了一顿。

吕大姨阴测测地转过头,“你这死丫头,找打是吧!娘打不动你了,我来打你!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还跟我提这茬。”

吕氏往后退着,谄媚地笑着。“大姐,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想让你帮文弘做几件衣裳。”

吕大姨可不管这些,吕氏的话让她重温噩梦,“你胆儿肥了,看来是几年没见,不怕我这个大姐了,我今儿个就替娘好好教训教训你。”

方氏闻着有股子焦味了,出来看看,可别糟蹋了吃食,这大闺女一向抠得紧了,怎么会由着菜烧糊了呢。

方氏看着这俩姐妹正对峙着,春兰手忙脚乱地盛起了菜,幸好只是焦了点。

方氏这会儿问了,吕大姨倒不开口,只是瞪着吕氏,鼓着腮帮子。吕氏只讨好地对着吕大姨笑,一脸谄媚。她这会儿可不敢再说一次,哪怕是对着娘。

春兰过来扶着方氏,进了灶间,春兰好奇地小声地问着方氏。“姥姥,你说大姨以前不会做衣服吗?大姨说娘揭她伤疤。这不,两个人在那对着呢。”

方氏皱巴巴地脸,顿时笑出了花来,“原来是这事儿啊,还以为她们姐妹闹别扭了,看得我心里一堵一堵的。你可小心点儿,千万别让你大姨听见,她可不管你小不小的,大不大的,可要跟你急。”

“那姥姥的意思是,大姨现在这针线活儿很看不下去?”春兰有些不敢置信,按照娘说的,这缝缝补补都不太好的,可是很少的。娘还说了,以后找不到好人家,看大姨不是嫁得好好的吗?

方氏看着春兰眼珠子贼溜溜地转,想到了吕氏说的这大闺女也不是省油的灯,看着针线活就整天喊肚子疼头疼。“嘿嘿,春兰,不是姥姥让你打击你,你大姨虽说手艺不咋的,但是我这做娘的,可比你娘厉害多了。所以,我这大闺女的手艺可比你娘的大闺女的手艺好多了。就是因为逼的狠了,那会儿日子过得憋屈了,天天针线不离手。后来,你大姨听说有人来提亲,就急忙逼我们同意,让我们把她给嫁了。”

春兰瞪大了眼睛,显然不敢相信,姥姥看起来不像是能治压地得住大姨的人啊。

“春兰啊,你最近这针线可拉下不少了,你娘没空管你。听你娘说,以后就让我管着你了,到你出嫁前,姥姥陪你过了。”方氏看着春兰瞪大眼睛,又满含泪水,感觉又回到了以前,自己教导素华的日子。

“噢……姥姥,你不要那么狠心,我以后好好孝顺你。我受够了天天瞧着个兰花指,捏着针,捋着线,一针一线的日子了。”

“噗嗤。”方氏被春兰痛苦的表情给逗乐了。“我当初逼你大姨,逼得她天天跟我对仗。这会儿,她还不都得听我的,我说要来你家她就得陪着,我打她骂她,她也得受着。我还真不信,我逼着你,你就不孝顺我了。嘿嘿,谁让咱老呢,老人是个宝……”方氏拖着字音,冲着春兰笑得皱巴巴的。

“去,叫你娘自个儿来烧饭。”方氏赶着春兰。

吕氏一脸讪讪得看着方氏,悠悠地叫了声,“娘……”

“自己去收拾一桌菜出来,你大哥可不知道多少年没尝过了,以前就烧得少,这会儿都当娘了,可得让你大哥好好尝尝你的手艺,你大哥又该心疼了。你跟你大姐说,让她给文弘做几件衣服就得了,你干嘛偏偏去问她能不能问做,明知道她不让人提……”方氏烧着火,絮絮叨叨的跟吕氏说这话儿,想到一茬说一茬。

吕氏听到这儿,忍不住又八卦了。“娘,这大姐一家子都是怎么做的衣裳,买成衣的吗?”

“告诉你也没什么,大伙儿都知道,只是别在大姐面前提起便好。你大姐的性子,哪会去买什么成衣啊,她买布都嫌贵。以前都是让你大嫂帮忙裁衣的,自个儿拿回去缝,虽然针脚不齐整,倒是也能穿。现在你大姐都已经是婆婆了,有媳妇了,自然是媳妇做的。你大姐挑的媳妇,针线好顶好的,这是必备的。”方氏慢条斯理地说着大闺女的稀奇事儿,往灶里塞了根木头,用烧火棍拢了拢火。

吕氏乐了,“嘿,真亏大姐想的出,她不是一直都说学针线没什么用吗?这会儿倒挑起要针线好的媳妇了。当了婆婆的人就是不一样,架子越来越大,还不让我说了,我是她小妹,说说又有什么关系,娘,你说是吧。”

“行了,你也别去惹你大姐,你大姐就这点针线不好,她可样样比你强多了,她哪天要笑你,可有的你哭了。”方氏知道自个儿的小闺女,可比不上大的泼辣,是以,不放心,想留在这儿多住几年。

母女俩人说笑间,整了一桌子的菜出来。这要是放在平时,有个荤菜就不错了,更不用说像现在这般像模像样的一桌菜。唐大海家的日子确是越来越好,当然,这少不得吕家兄妹马车上拉来的东西。

唐大海劝着酒,陪着大舅子喝着酒,席间说了不少,“文弘就托你们照顾了”,“给你们贴麻烦了”。宾主尽欢。

第四十三章 立冬补嘴空

一雨便冬。立冬前夕的那场雨,停了,天气也骤然冷下来,风也呼呼地刮起来。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深秋最后一场雨后,唐大海一家子采了不少白木耳,晒干了可比前一次采的多的多。刚晒干,吕氏本想让唐大海一早便去镇上卖了换钱的,但是夏竹死活不同意,吕氏倒也没坚持。

夏竹只是想着这一下完雨,她家便能有一篓子银耳卖,小心为上。

文弘已经随着吕大姨去了沙湾镇,吕氏经常会发呆。有时正烧着火,“文弘,你把木柴抱点到灶间来。”说完,便会意识到文弘已离了家,前去求学。吕氏萧索地,自个儿起身去抱了一大堆的木柴,静静地齐整地码好。

日子慢慢地过,吕氏从经常地发呆,到偶尔地看着文弘的衣物想一小会儿,睹物思人。吕氏渐渐地意识到,文弘留在家的东西少得可怜,除了几件破衣裳,还有跟文佑一起睡的破床板。这段日子,吕氏发疯地为另外三个孩子做衣裳纳鞋板,直到,家里的布没了。

春兰这段日子也消瘦了许多,没精打采的,吕氏没日没夜地做着针线,春兰便也没完没了地陪做着针线。

等吕氏慢慢地适应了文弘的离家,蓦然发现,春兰好不容易养肥了一圈的小脸蛋儿,消瘦了不少,身量倒是拔高了不少。吕氏有些自责,立冬已至,吕氏忙着准备吃食,准备一家子好好补冬。

方氏看着小闺女一家也越来越好,外孙、外孙女也乖巧懂事,自个儿的素心好日子也才刚刚开始,方氏渐渐地放开了心中的挂念,享受着这时光。“我还以为你还要一段日子才能想得开呢。怎么,知道自个儿还有三个孩子了?”方氏看着忙碌的吕氏,凉凉地说着。

吕氏羞红了脸,呐呐地说道。“娘……你应该早早地骂醒我的。我这不是突然间没办法接受文弘离家了嘛。瞧着春兰都瘦了一圈,娘你怎么就不拦着我点。”

“我倒是拦了来着,但是你那乖闺女,不放心你,心甘情愿地跟陪着你做针线,手指头都快戳成马蜂窝了。”春兰这些日子一直默默地陪着吕氏,哪怕是拿起了自个儿最不愿意碰的针线,这倒让方氏始料未及的。

吕氏听了方氏的话儿,呆愣了许久。“我天天早起,便会想着文弘起了没?吃过早点吗?早点吃了什么?今儿个天气冷,打了个寒战,又会想,文弘有没有加了件衣裳,可有冻着?先生教的,文弘可有学会了?会不会失了信心?每每做事,便会抑制不住地想着文弘在做啥了,可还习惯不在家的日子。”可怜父母心。

“唉,你也是做娘的人了,你挂念文弘,家里人谁也不会不挂念。只是,你还有其他几个孩子要照顾。以后,春兰夏竹,一个个早晚都要嫁出去的,日日在别人家在婆婆手底下过日子,碰到个和善的倒是他们的福气,不然呢,那你真的不用过日子了,哭瞎了算了?还是让她们一辈子不嫁?留在你身边?”

方氏想起了素心出嫁的日子,印目的红,满院子的喜气。但是方氏心里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没来由得,偷偷地不知道抹了多少泪水。自个儿捧在手心的闺女,就要去别人家了,但求婆婆家人和善,能好好地待她,一如家里这般。那时,看着自个儿闺女缓缓跪下,身上红得刺眼的嫁衣,方氏好想说不让嫁了。想着闺女要去一个陌生的人,对着陌生的人叫爹叫娘,对着别人恭敬有加,却又不能随心随意,哪怕遭打骂了,仍得跪着默默承认。方氏只求唐家是个和善的人家。

只是世事难料,女子的命运多桀,半点不由人。有生之年,能看着吕氏过得顺当,方氏心愿已了。

方氏看着远方,静静地说着。“文弘这是外出求学,过个一两年,文佑也会去的。小鸟长大了,终归是要飞出去的。不能因为你想护着他们,而禁锢了他们,那又有何用呢。”

吕氏知道自个儿犯了贪念,想儿女围在自个儿身边,又想个个都能有出息。是应该放手了,都已经不是嗷嗷待哺的时候了。他们应该有更好的日子,这不就是自个儿一直以来的期望的吗?是来的太快了吗,让自己猝然不防了吗?一辈子困在这小河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应该有自个儿的选择。

夏竹看着吕氏里里外外忙碌的样儿,笑嘻嘻地屋里屋外转悠。“姥姥,娘这是好了,想开了?”方氏笑着逗着她。

夏竹可不想像春兰一样,被吕氏折腾惨了,虽然她没有可以让吕氏折腾的,禁不起折腾。瞧着这会儿没事了,便凑上前去缠着吕氏了。“娘,我给你舀水吧。娘,你在杀鱼啊,这鱼是三婶婆送来的吧?”

吕氏点点头,“你这鬼灵精,不躲着娘了,嗯?瞧瞧你大姐,再看看你,娘这是对你白好了。”吕氏想起了这些天,夏竹对自个儿能躲多远躲多远,想起来颇为怨念。

夏竹有些不好意思,喃喃轻声道。“娘,我又没有躲着你。谁让你我一靠近你,就让我拿针做针线活儿,小哥也被你逼了一回。大姐叫我们离着你远点的,有她一个人在急就好了。”

吕氏听着夏竹软软糯糯地声音中,对自己前几日的抱怨,又觉得怪丢人的。吕氏翻了吕大姨带来的一包红枣,抓了一大把出来,和着米,让文佑看着火,烧起了红枣粥。

夏竹馋了许久的饺子,看着吕氏今儿个看起来心情好似不错,便暗暗地提了提。“姥姥,你有听说过,‘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姥姥,你说咱是不是应该包点饺子呢?你说我这小耳朵被冻掉了可怎么办呢?”夏竹为了吃,倒是没少花费甜言蜜语,装傻扮愣。

“让姥姥捏捏,你的耳朵还牢不牢。这长的还牢的话,咱就不吃饺子了,吃了也是喂了你肚子里的小馋虫。”方氏作势便要来捏夏竹的耳朵,夏竹急得忙退后,赶忙捂住耳朵。

吕氏想着家里还有一篓子多的白木耳,对孩子难得的要求,大过节的也不省着。笑闹完,倒也舀了些小麦粉,和着水,揉起小麦粉。

“娘,你说,咱要不要多包些饺子,也给二婶他们送点去。这些日子,家里吃的菜都是他们给送的,怪不好意思。他们都是一大家子,虽说都是自家菜园里的,咱拿来多了,他们自家吃的就少了。”吕氏揉着麦粉团,娘俩絮絮叨叨地说着。

“你这二婶他们倒是都是不错的人家,只是一大家子,生生拖穷了。都是好人家啊。那咱就多包点吧,你大哥拿来的那一刀子肉,咱还只是你大哥在的时候吃了一餐呢。咱就多包点,一家送个一大盆去。”方氏豪气地说着。

切肉,洗菜,擀饺子皮,煮着粥,忙得热火朝天。唐大海倒是个闲人了,看着帮不上什么忙,便去砍柴了,多多地砍些柴,好过冬。

夏竹去了李大娘家,要了一大把的韭菜,吕氏让春兰细细地切了。吕氏在锅里抹上些油,将打散的鸭蛋,倒进锅里,将蛋液散开,待蛋液凝固,用手将蛋皮儿翻了个面儿,贴热,盛出。细细地将蛋皮儿也切碎,和着韭菜,弄了个韭菜鸡蛋馅的。

吕氏还调了猪肉菘菜馅的,猪肉豆角馅的。还用素菜,菘菜、豆腐、木耳、鸭蛋,包了素饺子。老老少少齐忙活。

送人的饺子,吕氏都用蒸的,不怕煮散了,就两大口锅子,等都蒸好了,倒也凉个透了。毕竟已经立冬了。

各家送60个饺子,一大碗的红枣红糖粥。要说这红糖,也是吕大姨买来的,依着吕氏的性子,才不会有这个闲钱买红糖呢。

方氏知道吕氏经常起身就两眼发黑,找不着北。暗暗地嘱咐了吕大姨,下次多带些红糖来,还塞了一两银子给吕大姨,倒被吕大姨说了顿。“怎么,就她是你闺女,就不是我小妹了?”

春兰带着俩小的,去了李大娘家。李大娘的小二媳妇开的门,“春兰,你怎么来了?快进屋子去,咱刚刚吃着来的,一块儿吃吧。”热情地招呼三个人儿。

李大娘听着声儿,出了堂门,忙让春兰几个进屋子去。

“李婆婆,我娘包了饺子,让我们给你们送来,尝尝鲜。还有这粥,给您补补身子。”春兰将盘子递给李大娘,李大娘忙让儿媳妇拿了盆子倒了。“你娘就是客气,这饺子咱家都还没尝过呢,咱可要好好尝尝你娘的手艺咯。”

“李婆婆,咱姥姥说了,你喝这个粥好,补身子。姥姥说了,冬令进补,春天打虎。”

李大娘抱着夏竹,哈哈大笑,“你李婆婆还能打虎呢,老了,都老了哦。”

因着还要去其他几家,春兰三人倒是说了几句话儿便辞了李大娘出来了。

第四十四章 各家说各话

李大娘送了春兰几人出了院子,回到桌子前,招呼着媳妇,将这饺子给热一热。“咱家也没个条件,讲究冬至进补什么的,也就一人一碗鱼汤。这回托了唐大家的福,这饺子咱一家子也尝尝鲜,一人几个都尝尝鲜儿。”

待媳妇热好饺子,端出放到桌李大娘的面前。“去吧,给你爹他们那桌将这盆大的拿去吧。咱几个小的这盆一人尝尝鲜便好了。”小儿媳妇应声而去。

“这饺子倒像是一个个地倒像极了耳朵,胖滚滚的,包的馅料足极了。嗯,这是猪肉馅的,还有豆角。”

“我这是加了菘菜的。”“还有韭菜蛋皮的。”“我这个是素的,吃起来怎么有肉味?”

“这红枣红糖粥,咱女的喝了最好不过了。你们几个也都喝点,这么一大盆,平时舍不得买红枣红糖的,沾了大海家的福,你们也都吃点。”李大娘说着,给每人都舀上那么小半碗。

“娘,这粥好甜,可放了不少红糖吧。”大儿媳妇捧起碗,小小地抿了一口,满齿留香,甜到心坎里去了。这唐大海家的日子愈发好了,倒也替吕氏高兴,熬出头了。

春兰也同样的送了一份给二婶婆家,辞了出来便去了三婶婆家。

“这大海家的日子过的是愈发好了,这叫什么来着,都包上肉了,这可得多少铜钱呢。”唐二叔对着唐二婶点着盘子里的饺子说着。

唐二婶端起盘子,“饺子!反正其他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离了你大哥家,这唐大海家这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了。我也愿意跟他家交好,可比你那大哥家的强得多了去了。我这就去热热,趁着还是冬至,咱也补补。”

说完,便自顾自地端着盘子去热热饺子去了,留下唐二叔一人叹息。

“三婶婆,这都冷了,你们热热吃啊。”

唐三婶将春兰几人送出老远,回头,便见着唐大路在院子口等着她了,唐三婶笑着摇摇头。“怎么,等不及了?等不及可以自己热着吃呢。”

唐大路谄媚地上前搀扶着唐三婶,“娘,这不是等你一起吗?咱一家子一起吃才有味道呢。”

“得了吧,你什么时候给娘娶个媳妇回来,让娘抱上大胖孙子,娘天天给你包这什么,饺子吃都行。”唐三婶揶揄着唐大路,看着唐二婶家的孙子孙女一大桌,羡慕地心里直痒痒。现在看到小孩子,都恨不得抱上一抱,亲上一口。看到适龄的女子,都会忍不住上前随便套套话儿,问问家里的情况。弄得别人都以为她是媒婆了。

“娘,这味道也太好了点,这叫饺子的,你什么时候有空去问问,这怎么做的呢?咋就能那么香呢,可比包子想多了。”唐大路塞了个给唐三婶的嘴里,让她也尝尝。

“唔,确实不错,皮薄多汁,馅料也香。这哪儿学来的,倒是好口福,难怪你经常念叨着想去大海家蹭饭了。这瞧着有五六十只吧,那么多还是肉馅的,出手倒是大方。不像你大伯家的。”唐三婶吃了口,倒也赞不绝口。

“嘿,娘,虽说大海哥是大伯家的,但是一点都不像他们家的人,难怪不讨大伯他们欢心了。不过瞧着大海哥倒是不错的,比另外两个可是强多了,有担当多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就让他们分家出来了。”唐大路吃着饺子,娘俩说着话儿。

吕氏原本想着里正家也就不送了,人家可能对这些东西看不上眼儿。

“送吧,前些日子,我听说里正找了你公爹……这饺子虽说不起眼,但是胜在咱们这儿会做的人少,图个新鲜。买地什么的,也多亏了人家帮忙。”方氏想起了李氏从第一次见面,就帮自个儿,甚是投缘。

吕氏便也打发了春兰去了里正家,夏竹带回来满满一兜子糖,李氏直往夏竹手里塞。

“这饺子,我还真是见过一次,这北方人吃的倒是挺多的,咱这儿可是甚少有人会包。虽说这吃食不值当什么,但是难得做了点吃食,会大老远的送来,心意咱还是领了。”钱里正让李氏赶紧去热热,他吃了一次过,记忆犹新,偶尔也会想起这肉鲜味美汁多皮薄的饺子来,只是没人会。

“你倒是说的好听!这饺子,我可是听你念叨了好多次了,别以为我老了就都忘记了。”李氏撇撇嘴,对于老头子这种打脸充胖子的行为很是鄙视。

方氏示意着吕氏也送份给老宅子去,虽说分家了,这面子上还是要做的。再说了,这婶婶家都送了,自个儿爹娘那不送,可就理亏了。

“娘,可是我还真是不想去送。上次送个重阳粽,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