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馄鹄匆膊凰阍缌恕!�
老邱头点点头,想着该怎么说合适。“姚大家已经分家了,这长子恰好是住在我家的隔壁。这姚大的大孙子人倒是不错,也肯吃苦。只是,虽说孝顺倒是真的。只是过于听他妈的话了,倒有点……”
唐大海这才想起老邱头家的隔壁,“大爷,不是就是你家原先那个,西首的那户人家吗?”
“你也晓得?”吕氏没想到唐大海也知道这户人家。
“大爷西首家的那户,我跟你说过了,就上次我去找大爷的时候……不行,这户人家绝对不行,这儿子就算再好也没用,我家疼到心坎里的闺女可不能嫁到这样的人家去。你没看到过,这他娘是怎么地撒泼,这事儿你赶紧去回了。”唐大海推着吕氏赶紧回去,赶紧去回了人家。
吕氏听得唐大海这般说,招呼了一声,赶紧往回赶。她可不想让闺女碰到个恶婆婆,就算那男娃子再好,也抵不过她娘,孝道压死人。何况还是个孝顺的。
吕氏在院子里喘了喘气儿,平复了下,进堂屋去了。“花媒婆,劳您跑一趟了,咱家的春兰还小,我们想多留几年,这不,麻烦你帮我们回了吧……”
“喝了你们家那么多的茶水,我也没乱说,这男娃子确实是个好的,到时候分家了,也能担起一家子的。”花媒婆有些懵了,刚刚那会儿还在说要不要相看相看,这会儿就直接地回了,这春兰可是也不小的,有的这岁数都已经嫁人了。
吕氏陪着笑,说道:“你也看到了,我家都是小的,都不还希望春兰在家多呆几年呢。”
“我都说了不少亲事了,这岁数还小什么的都是推托之词,怎么的,就出去一会儿,咋就不中意了?要说他家也就两儿子,这家里的条件在小河村算是不错的了。”花媒婆还是尽力地劝说着。
吕氏一口咬定了春兰岁数有些小,想多留家里几年,油盐不进。
“你们家以前的事儿,我也听说了,虽说你们家现在排场铺地挺大,不过那都是开荒的,种些地瓜啥的,一年到头能个多少进项?再说了,这春兰还是长姐,这弟妹的还有好几个,这嫁妆啥的,那边都说了可以不计较,看中的是春兰这个人!”花媒婆很是语重心长。
夏竹看着这吕氏没一会儿就回来了,想着那户人家必是有硬伤,虽说媒婆的话信不得,但是这花媒婆瞧着心眼倒是不坏啊。
“花婆婆,那他家就没什么不好的?花婆婆你可不能光捡着好的说啊。我都给你倒了这么多的水,你可不能蒙我们啊,这可是我大姐的一辈子呢。”夏竹仗着年纪小,随意地说着,不过就那么一会儿,夏竹跟花媒婆的关系确实不错。
“这可是坏了媒婆的规矩的,这以后谁敢再找我说媒啊。”花媒婆沉吟了半晌,看着夏竹一脸期盼地望着自个儿,忍不住心一软。“罢了罢了,我也一把年纪了,没人找我说媒,就在家享享儿孙福吧。”
“要说这户人家。那儿子确实是个好的,不过他家就是他娘做主的,他说道她娘,就跟你家婆婆似的,不过比你家婆婆厉害!”
吕氏正色道,有些不悦。“花媒婆,能说这话我也晓得你是个好的。不过,来我家前,你可是应该打听清楚了,我自个儿的婆婆我没办法选择。我家闺女的…婆婆。我断然是打听清楚的。你也知道这亲事怕是成不了。”
“唉……”方氏长长地叹了口气,“这都是我这个做娘的当初没打探清楚啊。花媒婆,劳你跑一趟了,就说咱家想多留闺女几年。”
“我这开口了。我就知道这事儿成不了,那我就回去了,去回了他家。”花媒婆知道亲事没戏,也就干脆的离了座。
方氏起身送花媒婆出去,“真是怪不好意思的,麻烦你了,有好亲事可得给咱春兰留意着点儿啊……”
吕氏将糕点包了起来,数了二十个铜板。“花媒婆,这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劳你白跑一趟了……”
“这哪能呢,又没说成,哪能要银子呢。”花媒婆连连摆手,推拒着。
“我家春兰以后的亲事还得靠你留意着呢……”吕氏将东西一股脑儿地塞进花媒婆的怀里。花媒婆推拒不了,倒也不再多说。“行,我这就走了,有好的亲事,我再来啊……”
夏竹看着花媒婆扭着屁股走远了,忍不住感慨:业界良心啊!
“这几年,春兰都已经很少出门了,这人到底是从哪儿打听到的,还说嫁妆啥的都没事儿,要不是邱大爷刚好是河湾村的,我这都起了心思,要相看相看了。”吕氏也站在院门口,感慨。
“嗯,说到底,这花媒婆倒是个好的。”方氏赞同道。
吕氏扶着方氏回屋,一边走,一边说道。“这花媒婆还算是不错的,这村子里惯常跑的,还有个董姓的媒婆,不过听说这董姓媒婆话里就不怎么实了,这上门了就得提个心眼了。”
回到屋子,春兰也没问什么。吕氏本不打算说什么,不过夏竹可不管,这说亲总得大姐自个儿喜欢的类型吧。
“大姐,你喜欢咋样的啊。刚刚那是媒婆,怕是你也晓得的吧?”
春兰白了一眼夏竹,倒是一点儿都不害羞。“姥姥和娘会帮我看着的,我又不晓得什么好不好的。”
夏竹扶额,“大姐,我是说你喜欢怎么样子的,斯文点儿的,强壮点儿的,识字的,种田的,开铺子的,还有家里人怎么样的?”
“你一个小丫头问这么多做啥,以后等你要找夫婿了,你再好好思量,我这会儿啥都没感觉,姥姥和娘觉得好就行了。”无欲无求了。
吕氏满意地点点头,对春兰的说辞很是满意。背着吕氏,夏竹缠着春兰又问了好多次,春兰还是一样的回答。
夏竹后知后觉地发觉,这春兰还没有开窍!
“大海家的,在吗?”院子口又传来一阵叫唤声。
“咱家今儿个怎么这么有人来啊?”夏竹忍不住嘟囔。
吕氏看了眼夏竹,起身去开门去了。“来了,来了……”
“唉哟,是杏儿她娘啊,快屋里坐会儿……”吕氏请着人进堂屋坐会儿,夏竹很苦逼地又去端茶送水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原本春兰的活儿,现在都是夏竹在做了。
杏儿她娘刚一落座,就直接说了来意。“想必你们也晓得了,这杏儿回娘家了,我这不来买点儿鸡蛋。我知道你家的鸡蛋一向紧俏,这不我这做娘的,杏儿好不容易有了身子,能否先卖我点儿?”
“我道是什么事儿呢,这点小事儿,难道一个村子,我还能不应?要多少个鸡蛋?”吕氏笑吟吟地问道。
“五十只吧,我家里也有些鸡蛋,但是听说你家的鸡蛋又大又补,只适合有了身子的,坐月子的……等过些天,杏儿要回镇上了,我再来买点儿,你可得再给我留个一百个啊。”杏儿她娘笑意满满,这要做姥姥的人就是不一样。
夏竹可以听说,这杏儿她娘可是挥得了扫帚。喊得了老娘的人。要不,一个寡妇,怎撑得起一个家。这杏儿还能嫁到镇上,吃香喝辣,杏儿她娘绝不简单。
吕氏招呼春兰去鸡舍那儿,跟土生他媳妇说一声。
“你倒是好福气啊,这杏儿嫁到镇上,听说她相公对他可疼了,啥事儿都依着杏儿,两个儿女也是个听话懂事的。你算是熬出头了啊。”吕氏感慨着。直觉得杏儿她娘人不赖。
要是被夏竹知道吕氏的想法。准忍不住说。在吕氏的眼里心里,就没有个真正坏的。
“嗯,我这都是托了杏儿的福,熬出头了。你现在也不差啊。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里人不知道有多少红了眼呢。”杏儿她娘随意地说着,看着吕氏有些呆愣地模样,继续说着,再接再厉。
“你们怕是住在村尾,离得远,只晓的事儿少,这村子里,不少人眼热着的。不过咱村子里都是良善的多,晓得你们一家子不容易,大多都替你们高兴的。”
春兰提着篮子进来,吕氏接过,“喏。这是你要的鸡蛋,多贴了十个,算是我这做婶子给杏儿补补身子的。你可别推辞,我要不高兴的,再说了,就那么几个鸡蛋,不值当什么!”
“这哪儿好意思,这到你这儿买鸡蛋,还劳你破费,送那么多的鸡蛋……”杏儿她娘有些不好意思,推拒着不肯接篮子。
吕氏装作不满道:“这有啥破费不破费的,都是自家的东西,再推这鸡蛋可要破了,再说了,我又不是给你的,是给杏儿那丫头的。”
接过篮子,杏儿她娘没想到吕氏这般热情。“大妹子,说句不当的话儿,早点儿给春兰说门人家,你可别不当一回事儿,记着点心里。”
吕氏送了人出去,手捏在围栏上,咬牙切齿。“这都两年了,看来是还没放弃呢,痴人做梦!”
团团坐,吃饭饭!
“你们几个放在我这儿的银子,我都还给你们。一人就算四百两了,这是银票……”吕氏将早已准备好的银子放在桌上。
晓晨刚刚想说话,吕氏就开口说道:“乖孩子,在咱家也几年了,娘也是当你跟文佑他们一样的,爹娘老了,你也得替我们送终的,这银子你也有份儿,这活儿可没少干。”
“今儿个,有媒婆来给你们大姐说亲了,不太满意就回了。这你们的银子,都是归你们的,这买田买铺子买宅子都行,娘这儿的银子只管日常开销了。”吕氏说得很明白,这以后嫁娶,她都不管了,这陪嫁或者分家以后的家业,都不再管了。
“你们也不用急着回我,你们几个商量商量,特别你大姐的那份儿,我想着给她买田去了,不管嫁到怎么样的人家,这有田总归饿不到。”吕氏没问过春兰,自顾地给春兰决定了。
春兰倒是没心没肺,“娘,你看着办就行。这铺子我又不会经营,就算再镇上买了宅子也没用,指不定嫁到哪儿呢。还是买田最好了。”
夏竹一直盯着吕氏,两年了,吕氏从没说过要怎么花,甚至至今,一家子九口人仍是挤在三间屋子里,唯一不同的是文佑跑去跟晓晨一间屋子了,邱爷爷自个儿一张chuang板。
这怕是受了什么刺激了吧?要说今儿个确实事儿挺多的。
没想到,这么两年来,她家家底也是颇厚了,要是村里人晓得了,怕是给春兰提亲的,就要挤破门栏了吧?
唐大海看着吕氏一反常态,倒也没说什么,这银子总归是要放着置办些田地啥的。这家事儿,唐大海一向甚少管,如果有啥事儿,吕氏夜里也会唠叨的。
只是,方氏却是狐疑地看着吕氏,方氏倒是没想到这么才两年,这家底倒是颇丰了。想想也是,都是卖的稀罕货,再说,一家子平日又是省惯了的,也没啥花销。
ps:
六千字的大章啊。。。
第一零四章 水做的男孩
文佑三人围在那儿嘀嘀咕咕,一直到老晚,直到吕氏开催了。
“明儿个还要早起去书院呢,还不赶紧地睡了。”赶了文佑他们回房。
逮着机会就嘀咕,如此商量了两日。终于有了结论。
“娘,我们商量好了。我们也带上大姐和大姐的那份儿,大姐的嫁妆,随她挑,反正咱宅子铺子田都买。这样可行?”文佑找着吕氏,将三人商量的结果告诉了吕氏。
春兰在一旁听得笑出了声儿,“哟,这样可是我占了便宜了咯,小心我尽捡着好的挑。”
“大姐,咱一家人,不计较这些,你过得好,咱安心也开心。”文佑一本正经地说道,皱着眉头有些不满春兰的说辞。
“咯咯咯……”春兰忍不住笑道,“好了,是大姐不好,读了几天书,这玩笑也开不得了,小心读成书呆子了。”
强子赶着马车来收粉干,如今听雨阁的粉条只限量供应,一日只有二十份,晚了就得等明天。但是这生意,却愈发地好了。没排到队的,反正来了也就来了,索性坐下吃点儿。大多数的粉条,都被送往一些大的城里,像沛河镇,却是极少的。
因着这粉条,听雨阁的东家获益良多,强子倒是这回儿又涨了工钱,听雨阁里的其他伙计,颇为眼红,不过,无奈人家后台硬,掌柜的就是他家姨夫,机会颇多,还能在东家面前说得上一两句话,长脸啊。
趁着强子来,吕氏让唐大海去趟镇子上,去牙行瞧瞧,可有中意的铺子,水田啥的。
强子听唐大海说明了意思,想搭一趟顺风车。利落地从马车板上跳下来,掸了掸青色,崭新的小厮服。
“强子叔叔。你这又有新衣服穿了啊,每次来每次咋都穿着崭新的。”日日新衣,夜夜新郎。夏竹脑子里就想到了这句话。
强子正转身,在车厢内,找着东西,听着夏竹虽说夸赞的调调,只是咱们听着有些鄙视的感觉。“小丫头,亏我还想着给你带了好东西……看来你是不想要了。”
听说有好东西,夏竹浑身带劲儿,使命地趴着往车厢内瞧去。只是强子挡着。终究是够不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谄媚一把。“强子叔叔。啥好东西呢?”
要说喜欢的,夏竹还真没啥特别的爱好,独独对吃还是比较中意的,听雨阁虽说只是在小镇上的一家铺子。但是里面的大厨却是不赖的,听说,师出京城总店的一个大厨。
“我知道了,是听雨阁的鸭子。”夏竹吃过一次,便念念不忘已久。只是一只鸭子一两银子,是听雨阁的招牌菜,一天所备不多。夏竹没舍得买,其实真相是,吕氏没舍得给钱。
想起吕氏曾说。“想吃鸭子,咱自家鸭舍就有那么多野鸭子,想吃鸡也成,只是猪还太小了,等年底了再杀!”听完。夏竹默默地走开了。从此,鸭子一跃成为夏竹心中的痛。那种,日日挂念着一种吃食,并非买不起,还经常能捡到那铺子里的人,折磨得很*。
“嘿嘿,我可是听说你馋鸭子馋久了,特意让掌柜的给你留了两个。让你一个人抓着鸭子啃着吃,吃个过瘾。”强子拿出一只鸭子,递给夏竹,示意她赶紧吃了。
内流满面……这虽说想了两年了,也不至于蹲在这泥地上,就开啃吧。无奈,强子催地急。“吃啊,赶紧吃啊,咋的了,不喜欢吃吗?坏了?”强子拿回夏竹手里的鸭子,闻了闻,“好的啊,赶紧吃啊,不是挂念了很久了吗?尝尝味道还一样吗?”
夏竹借着马车挡着自个儿,蹲下身子,大口地咬着。那可是整只鸭子。唔……比印象中的还美味,酥软可口,难得还有汁,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莫非蹲在地上吃鸭子,这味儿更好了?惊喜……
强子看着夏竹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只跟她头差不多大的鸭子,正啃得满嘴流油。“自个儿蹲着好好吃,我把还有一只给你娘去。”说完,还摸了摸夏竹的头,转身走了,不带走一点儿油汁。
“这样子吃果真没什么不恰当的吗?”夏竹有些犹豫了,本想着是强子的恶意报复,不过,看着强子的神色始终不像,还是一个好说话的强子叔。只是,夏竹没看到,强子转身,那咧歪了的嘴。
粉条早已经一捆捆地绑好了,强子从车上拿下布,将粉条放上,打结,干脆利落。吕氏将早已收好的篮子也放进车厢里,满满当当的俩篮子的鸡蛋。
“嫂子,哪能呢,这每次来,总带点儿东西回去,我这都怪不好意思了。”强子挠着头,有些难为情,又不敢推着篮子,生怕砸了。到时候就真真是鸡飞蛋打了。
吕氏摆摆手,“都是自家的东西,哪值当什么钱啊。你媳妇不是有身子了吗,这第一胎的可得小心得伺候着点了。再说了我家的鸡蛋可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没听说咱家的鸡蛋都得早点预定着,这可是我特意留出来的。”
啃了半只鸭子,夏竹一瘸一拐地将剩下的半只偷偷地塞到厨房去了。
夏竹心里感激强子,这么辛苦地从听雨阁给她弄来了两只鸭子,附和着。“强子叔叔,你怕是不晓得咱家的鸡蛋,可都是那些有了身子的,或者做月子的人家买的,要么送人的,娘特意留出这么多鸡蛋,可是不容易啊……这可是我娘的心意,给身婶子的。”
听说是别人家都特意买去的,强子也不推辞了,忙着连声道谢。
事儿都办完了,自然得赶回镇上了,东家这些天都在听雨阁呢。以前,东家来听雨阁的次数,一年最多两次,有的时候都省了,只让账本带过去对账就好了。因着这些年,粉条和苗菜,经常得发往其他的城里,有大部分还得运到京城,是以,东家一两个月总会来个一趟。
唐大海虽说对这沛河镇不算陌生,只是这牙行在哪儿,他还真不晓得,往日里就猪肉摊和听雨阁走走。
强子放心不过,生怕唐大海这老实人被坑了。这城里的伙计惯会捧高踩低的,别说是牙行了,这中间费抽的多了可不划算。
放下布包。“大海哥,你先坐会儿,我跟掌柜的去打声招呼。我去去就来。”
“嗳,你忙着去好了,我这会儿坐坐就好了,不用顾着我,我都不是第一次来了。”强子这会儿刚刚拿了粉条回来,掌柜的还等着将粉条运出去,这事儿自然拖不得,何况东家还在铺子里呢。
唐大海灌了两碗茶,上了一次茅房,站在门槛边上,打量着。瞧着一个伙计正蹲着身子洗着菜,这才春天里,这井水还是有些冻手的。
这才*岁的一个小男孩,双手冻得通红,穿着打满补丁的袄子,一看就是大的穿留下来的,一点儿都不服帖,想来也是不怎么暖和的。
唐大海有些看不下去了,走上前,二话不说地揽起袖子,帮忙洗起来。
冻得有些木木的,小男孩发现水里多了一双大手,后知后觉地抬起头看着唐大海,吸了吸鼻子。“大叔,你也是铺子要的洗菜的?”有些忐忑,声音中有些发抖。
唐大海想说不是,又担心这孩子不肯让他帮着洗。“你咋会在这铺子里洗菜呢?”这大冬天的,让一个孩子出来做活。
“我爹病了,娘在家里照顾爹爹和小妹,哥哥在码头找活做,我们得赚点儿银子给爹爹抓药。我在这里挺好的,掌柜的是好人,都很顾着我,有剩菜也会让我带点儿回去。”笑得很是满足,唐大海有些不忍心看下去。
蒙头洗菜,唐大海毕竟是个大人,速度到底快了很多。小男孩快急哭了,想着快点儿洗,只是手早已经冻僵了,手上的赶不上心里想的。
唐大海还以为这孩子手冻僵了,才快哭了,手里不由地加快了动作。这不,就是误会大了。
“大海哥,你咋在这里洗菜咧?”强子好不容易交接好,叫了车夫送出去。这一进后面,就看着一大一小蹲在地上埋头洗菜。
小男孩听着声儿,忙拘束地站起身子。“强子叔叔,我有很快地洗菜,都洗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