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户农家-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氏原本还有些怪唐大仓没个眼色劲儿,不在堂屋里坐着陪姑爷说说话。“我都忘记这茬了,红包拿来,我再加些……半两银子可合适?”

“嗯,差不多就行了,咱好不容易攒得这么点私房,都快捣腾光了……”唐大仓虽说有些抱怨,但还是一脸地喜气。

等唐大仓他们回了堂屋,唐有根也找着借口,拉着江氏回屋了。

总之,各家都找着理由回了趟屋子。

“这回门礼这么厚,咱这么点儿红包拿不出手啊……”赵氏站在屋子,对着唐大山说道。

自从嫁了进来,唐大山也从没什么银钱进账的,来往人情,赵氏有时候都是去镇上当的嫁妆,想起这个就忍不住心酸。唐家三房,虽说幺儿子,江氏最疼了,只是唐大山自个儿没个能赚钱的,一旦要花钱了,可真的就掏不出银钱来。

一文钱难死好汉。

唐大山也从没意识到银钱,要不是赵氏说了,他才发现,自个儿手头真的没什么银钱。自从赵氏嫁进门,自个儿一个铜板都没给她过。“这么多年,委屈你了……等过了农忙,我也跟别人一样,去镇上找活做……”

听得唐大山这么一句话,赵氏再也忍不住,捂着嘴哭了起来。

“别哭了,这秋月回门,大喜的日子,被别人看见了不好……我到娘那儿去借点儿银子来,你先使着,我以后赚了钱再还……” 唐大山总算让赵氏止住了眼泪。“你先擦把泪,我去去就来……可别再哭了,红了眼睛可不好……”

江氏正在屋子里坐着。“大山,你怎么不去外面陪着,到我这儿来做什么?”江氏有些纳闷。

唐大山有些不好意思,从没开口问江氏讨过银钱。除了小时候,要铜板买糖吃。“那个,娘,你借点儿银子给我吧,等过了农忙,我去镇上做活,赚了银子再还你。娘,可行?”

“是要包红包吧?怎么,你媳妇儿让你来借银子的?”江氏坐在凳子上没动,不知道在想啥。

“没,是我自个儿来的。我那媳妇儿的嫁妆都快当没了,我又是个没本事的,这么多年没给她一个铜板,那些个人情往来,都是她当的嫁妆!都不晓得这些年,我都做了什么!”唐大山有些懊恼,想起跟赵氏的吵架,真真觉得自个儿错过了太多。

连自个儿的儿子唐文昌,都不愿意跟自个儿亲近,只要唐大山一进屋子,原本在笑闹的母子俩,就马上不说话了。有些心酸,每次自个儿想跟儿子亲近亲近,文昌总避了开去。

“唉,都怪我平日过于宠着你了。你也别跟你媳妇吵,虽说我都帮着你,但是你媳妇儿没错!文昌可是你亲儿子,你对他都不亲近,咱庄户人家,哪来的那么多规矩,你看看文昌现在,见了个外人都比你这个亲爹亲。”难得唐大山自个儿服软,江氏抓着机会说教了一把。

“娘,我现在晓得了,你就别这会儿说我了……”唐大山有些难为情。

江氏一向对这个幺儿子很是宽容。

“喏,这二两银子你放好了,这可是娘的私房钱,你爹不晓得的。这银子让你媳妇收着吧……”江氏回里间,取了二两银子出来递给唐大山。

“哪能要娘的私房,我赚了银子就还给娘……”唐大山拿了银子,连连保证。

“行了,有银子就把你媳妇的嫁妆先买回来,免得被你岳家说道!”赶了唐大山出了屋子。

第一三三章 所求不多

“这个二两银子你收着,平日你拿着用就好了。我还问了娘拿了些铜板,咱又没啥银钱,不充什么面子,差不多就行了。”唐大山让赵氏将银子收起来,自个儿动手,在红包里多塞了10个铜板。

唐大山将江氏的原话说给赵氏听,赵氏呆住了。“娘真的这么说?”有些不敢相信。

“我这人你还能不知道啊,丁是丁,卯是卯的。娘这人其实就是今儿个嘴巴坏了点儿,其实心地还是不错的……”

唐大山夫妻二人说着话,从成婚到现在,从没这么融洽,交心过。

吃过了仙草冻,说了会儿闲话。文伟领着严之初,正式认亲戚。[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文伟将蒲团放在唐有根的面前,“妹夫,这是爷爷……”严之初跪在蒲团上,磕了一个头,抬起头,唤了声,“爷爷……”

“乖,以后就领着秋月好好过日子……”说完,递了个红包给严之初。

“秋月,帮你家相公接红包啊,这管家婆,管家婆,可不是白叫的,以后可得管好了。”唐二婶笑着招呼着唐秋月赶紧地过去。

唐秋月有些羞涩,想想这屋子里怕是不少人,这严之初哪腾得出手来拿红包,一会儿还要接着磕头呢。抬头看了眼严之初,见他正含笑地望着自个儿,唐秋月上前几步,接过了严之初手里的红包。

“秋月姐, 今儿个红包可是不少啊,要不我帮你拿点儿……”夏竹笑着调侃道。唐秋月脸愈发地红了。唐秋月本就是话不多的性子,有些腼腆。这又是新妇,这众人这么一打趣,早就红了脸。

“小妹,你就别闹秋月姐了,没瞧见姐夫的耳朵也都红了吗?”文佑起哄道,嫌不够乱。

“哎哟喂,还真是呢。这对新人,都是个爱脸红的……”原本严肃的“认亲礼”, 被这么一闹腾,有些收不住了。

等众人笑闹够了,这“认亲礼”才算能接着进行。

“妹夫,这是嬷嬷……”

严之初跪下,磕头。按照惯例,江氏得说几句。

“咳,有空多带秋月回来走走……”

惊掉了一屋子的下巴。

菜都摆上了。男子都上了桌,说着话儿。

唐秋月被叫了进屋子。“都自家人,秋月。你跟我们说说。姑爷对你可好?”田氏关心地问道。

唐秋月有些害羞地点点头。众人三言两语地问着话,唐秋月都一一地答了。

“好了,你们母女俩儿去屋子里说说话吧,等下我让人把菜端到屋子里, 你们母女俩一边吃一边说吧。秋月路远,又得赶早就回去了。抓紧时间说说话吧。”没坐一会儿,江氏就让田氏母女俩回屋去了。

刚刚进屋,田氏就拉着唐秋月的手,坐在凳子上。“你跟娘说说,姑爷怎么样?他们家里人怎么样?日常吃的怎么样?对你还好吗。有没有做活……”

“噗嗤,娘。你问我那么多,我应该先回答什么啊?还早呢,咱们慢慢说……”唐秋月挪了挪身子,笑着说道。

田氏也有些不好意思,“是娘太心急了,娘就等着你回门的时候跟娘说说。生怕有什么不好……”

“娘,没什么不好的,他家都是和善的,相公待我也好,你看相公那模样儿,也不会跟我翻脸。”唐秋月说起相公,还是挡不住地羞涩。

“那娘就放心了,看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赵氏送了饭菜进了,田氏正一边抹着泪,一边说着话。

午时末,严之初就提出了要告辞了。

“这么早,姑爷不在多坐会儿?”田氏有些不舍,总感觉还有好多话没说。

赵氏笑着上前,拉着田氏的手。“嫂子明年想抱外孙,就让他们小两口赶紧回去吧,这还得在日落前到家呢。”

回门当天需在天黑前赶回夫家,不能在娘家过夜,听说迎着落日赶回家,生男孩。

赵氏他们在田氏母女俩在屋里的时候,就早早地准备好了回礼。半头烧猪也是一道儿要带回去的。

等上了马车,辞了唐家人。马车驶出了小河村,唐秋月才算止住了泪。

“相公,这些红包给你……”唐秋月拿出了一个小布包。

严之初摇摇,推了推。“你收着吧,留作家用,这也不用给娘的,你自个儿收着吧,有要买的就用吧?”

“那我先替你收着了,要用了你问我要。我没什么要用的,家里都有吃有喝的,我用不着买什么……”唐秋月对着严之初,还是有些羞涩,抬不起头来。

严之初撩起帘子,看了眼车外。“等下咱们要去李府磕个头,这事儿我也没瞒着你,不过我娘那儿还不晓得。”

“我晓得的,相公……多谢你了……”唐秋月说起李府,还是有些苦涩。如今已经嫁为人妇,她只想好好过自个儿的日子。

“你……你好好地一心过咱的日子,我会对你好的……”严之初很想摆起脸训一顿,只是看着唐秋月巴掌大的小脸,笑吟吟地望着自个儿,凶狠地话也说不出来了,心莫名地一软。

“相公,我也会对你好好的。我虽然不能向嫂子一样,红袖添香。但是我会学学怎么磨墨的……”唐秋月一说起全新的生活,小脸上都是兴奋。

严之初点点头,没拒绝。“我家原就是人家奴才,得了恩典,才放了出来。我考了个秀才就知足了,找个书院教教书啥的,也能攒些银子。”

“行,都听相公的!”唐秋月甜甜地应道。

一声声相公,严之初嘴角忍不住上扬。其实也不错,没跟大嫂一样娇滴滴的,成日地这不成规矩,这不够讲究,没的惹人心烦。严家大嫂,也是李二夫人娘家的一个丫鬟,年纪大了放了出来。

“你好像没跟你娘她们说什么……”严之初问得有些忐忑。

“嗯,没说,没什么好说的!是我跟你过日子,冷暖好坏,个人自知。再说,相公你也对我挺好的啊……”唐秋月扬起笑,满不在乎地说道。

“你多忍着些大嫂他们,那宅子也快不够住人了,我想个办法把家给分了,到时候咱住出来……不过可能就是,啥也分不到。”严之初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新婚的娘子说了这么多。

“那有什么关系,你看看我二叔他们,就是分家出去的,啥都没有,现在可不晓得挣下了多大的家业……”唐秋月劝着自家相公,其实她要的,一直就不多。

可能,许久没人说了,严之初还怕唐秋月会反对。以前,他说的他想的,家人都是嗤之以鼻,日日让他读书,去考举人。

他家,其实,根本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的光鲜,这么些年,光他们兄弟俩读书的花费,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大哥还是没消停的,真当自个儿是秀才老爷……经常地出去,吟诗作对,标准的一个秀才作态……

他娘,早就开始典当早些主家赏下来的首饰。这回,要不是李府给他说了人家,赏下了金银首饰,外加二十两银子,他家恐怕又要到曾经的主家那儿磕头,说些好话去了,赏下点东西,然后去当了,让大哥挥霍。

“对了,你的那些个嫁妆可要收好了,千万不能给了娘和大嫂他们……”难听的话儿严之初也说不出口,毕竟都是自家人。只是他与他们不一样,他们眼里恐怕自个儿也是个另类吧。

“那婆婆要了,我就说没有嫁妆?”唐秋月不明白怎么就说到了嫁妆。

“嫁妆单子,娘那儿都有,怎么会没嫁妆!”严之初没好气地说道,不过又欢喜有人能听他的了,他也能替人好好打算打算。“回去把你的嫁妆都给我,我替你收着,说不准,咱分家了,就要靠你的嫁妆过活了。”

“那个,我有事儿瞒着你……”唐秋月小声地说道。

话落,就见严之初瞪着自个儿,唐秋月忙着说道。“也没什么事儿,就是,嫁妆单子上只是写了一部分。娘说,钱不露白,不晓得你家咋样的人家……”

这个实心丫头!实心包子。

嫁妆单子上,只写着田氏给她准备的那些嫁妆。

吕氏和其他人送的,都没有写上去。唐秋月板着手指头,一一地说着。

严之初没想到,

这才三日,要是自个儿是个忘恩负义的,准拿了她的嫁妆让她去墙角哭去。

“呼……跟谁都不能提,爹娘他们都不许,说了我就把你一个人扔到角落里去,还不给吃的!”严之初凶巴巴地说道。

“噗嗤,相公,你不像那种人……”唐秋月笑着说道。

这对新夫妻在马车里,人越靠越近,心也越靠越近。

进了李府,丫鬟去通报了。“夫人这会儿正在忙着呢,这都月末了……”言下之意,不方便见。

“劳姑娘跑一趟了,我和内子就在这给夫人磕个头了……”说完,跪地磕头。唐秋月也学着样磕着。

李二夫人照例赏下了不少东西。

“你这实心的,磕头还能磕青了,又没人让你下死力地磕……”严之初拉过唐秋月,给她揉揉额头。“这些个东西,可有喜欢的?”

唐秋月摇摇头,只是又被严之初抓住了。“别动,揉揉散……那我随便给你挑个几件首饰,其他的都给娘他们了。”

第一三四章 上梁抛馒头

过了农忙,吕氏去保国寺挑了吉日,好上梁。

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足以可见,上梁的重要。命根子。

早在去一个月前,唐大山就跟夏木匠等十几人一道进了山去,进山去选梁木。

梁木,必须是杉木。杉木作梁,既不易腐朽,又少受白蚁蛀食。这房子一住就是几十年的,必须得耐久。

梁木,要选笔直参天,枝繁叶茂的杉树。树龄倒不是越长越好,应是不长不短,合适就好。树形要从下到上大小尽量一致。所选的梁木,四周要长有许多小杉木,越多越好,寓意着多子多孙。如果是独木一根,则其他的都对上了,也不能选用。

好兆头,好盼头。

唐大海将选好的梁木,系上红布。

砍伐梁木的时候,不能破坏周围的小杉木。

“大家伙儿推着点儿,要往这个方向,南方,要往南方倒!万万不能朝其他方向倒的!否则就白费了功夫了……”夏木匠大声喊道。

“好咧……”齐齐应道。

一斧头一斧头地砍树了,快被砍断了,就由一个人朝着一个方向砍。

“感觉差不多了,朝着南方推推看,能不能推倒了……”

又砍了一斧头,“轰……”

“行了,正对着南方……”夏木匠很是满意。“大海兄弟,这红包有没有准备好?”

“喏。在这儿呢,你要是不提醒我,我还不知道有这讲究呢……”唐大海掏出红包,放在手掌上。

“放在这树桩上吧……”唐大海依着吩咐,将红包平放在树桩上。

十几人合力抬了梁木下山,浩浩荡荡地往山下走去。

招宝山的外围,没有合适的杉树,很多时候。都得进了里山,才能挑到合适的。而梁木又马虎不得,是以,一般都是十几人进山找梁木。

吕氏早在院子里准备好了,饭菜,等着唐大海等人的归来。

酒足饭饱,吕氏一个个地给了红包,送了他们出门。虽说包得不多,但是还是很客观了。一个红包包了五十八个铜板。

连动工制梁的那一天,都要挑选吉日,夏木匠要先点三支香。再放二响鞭炮。才能开始制作。

夏木匠砍掉梁木的前后部分,只留下中间。在制梁的过程中,是不允许人从梁上跨过的。

是以,近些日子,吕氏跑保国寺倒是真的勤快,香油钱也贴了不少。这选梁、制梁、祭梁、上梁都得选日子。

祭梁。是上梁前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工匠们将两端挂上红绸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前放置好。

吕氏在供桌上早早地摆上了祭品。 供桌上摆着猪、鱼、鸡、鹅、蛋、豆腐、香烛等祭品。猪是“全猪”有些人家,就用猪头一只,猪尾一根,意即全猪。唐大海家倒是实实在在地一头猪。 毕竟,可能这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了。唐大海倒是慎重得很。

这祭品早早地开始打算了,深怕漏了什么。倒是跑村里问了好多懂规矩的老人。

祭品上,用黄纸贴了一副对联,上书“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这是祭梁常用的对联。

只是,唐家还特意请了祭梁师。这村子里的起房子,基本就是木匠、瓦匠代替了祭梁师,只是说着好话,早早地行过祭拜。

祭品摆上,只瞧见祭梁师拿了大大的酒壶,嘴里唱着上梁词。边唱边用酒壶浇酒,从梁头浇到梁尾,速度很慢,滴出来的酒倒是不多不少,匀称的很。

“一祭梁头,万里封侯;二祭梁尾,宝贵到底; 三祭梁腰,彩带飘飘;四祭梁肚,千年万富。 一祭祭上天,祭了鲁班祭神仙……房梁升至栋梁口,金银财宝贯满斗。”

村里人新奇地听着这上梁词,这倒是从没听过的。

“这还从没听到过这么好听的上梁词呢……这唱起来比说得好听多了……”

“可不是嘛,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呢。听我家公爹说了,钱举人家上梁时,也有上梁词呢……”

“大哥,你也学些来,你唱得倒还真不错,可惜我是个不识字的,这些东西听着好听,我倒是一个都记不住……”夏木匠的弟弟夏瓦匠笑着说道。

“我们一母同胞,你记不住,我就记得住了?”瞪着眼。

夏竹倒是没听出来,这上梁词哪儿好听了,都是好话就对了。唱完了上梁词,接下来是拜梁请神。

“东家,可有属龙和属虎的?”祭梁师问道。

唐大海早就找好了属龙和属虎的两个后生。

祭梁师朱笔点梁的两端,为“点梁眼”。点梁之后,由两位生肖属龙与虎的人,按左青龙、右白虎的方向将梁升起,通常只是意思意思地举一下。

“上啊,大吉大利!”用绳子拉梁慢慢上柱端,梁的东端应高于西端而上,因东首为“青龙座”,西首为“白虎座”,白虎要低于青龙。

“上啊,大吉大利……”小河村大半的人都来了唐家,围着看上梁。

鞭炮齐鸣,待正梁敲进。

“大海兄弟,接好了咯……”夏木匠往下抛上梁馒头、铜钱,此时唐大海夫妇俩拉着一条红被面,把抛下的接住,意为传宗接代,财源滚滚。

唐大海也踩着桌板上了屋。

“大海兄弟,这些东西都要抛了吗?”夏木匠指了指这脚边放着的几个装满了东西的箩筐。

唐大海这兴奋劲儿还没过,“嗯,都抛了,早早地就备好的……”

这上梁馒头、糖果都是交好的人家送的。吕氏的娘家人早几日就已经过来了,一早就在镇上定了五百个馒头、五百个包子。要不怎么说大手笔。兄妹四人外加个方氏。

这不一大早,田刚刚亮,镇上的包子铺就陆续地往小河村送包子馒头来了,一路上很是壮观。是以,围观的除了小河村,附近村子的都来了,黑压压的一片。

强子一家子也送来了100个馒头,100个包子。朱掌柜比着强子家的。也送来了一样的,朱掌柜倒是没空过来,托了强子爹,一道儿送来。

村子里,老宅子也送来了100个馒头。走得近的几家,也都送了包子馒头。

唐秋月新婚也过了一个月了,新婚一月无空房。只是这半年内,还是没法子参加任何婚丧。托了田氏给送了100个馒头。

“秋月这丫头,倒是有心了……”吕氏念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