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之鹰-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它们藏在这里,我早该想到,谢别日城是斯大林防线上一个重要的防御节点,附近肯定会有大型军火库的存在,这个军火库归我了。”

    迪特里希上校兴奋之余,不忘得意地抬头看向洛帕京少将。

    果然,在洛帕京少将的目光中,他看到的只有绝望与沮丧。

    让团部的绘图班拷贝了两份地图后,迪特里希上校立刻让人携带地图原件,渡过湖面返回谢别日湖西岸,将地图送往师部。

    等待了一只宇宙牌香烟的时间后,迪特里希上校终于得到师部的无线电回复,准许迪特里希上校自行发起进攻,师部将全力配合。

    经过一番无线电联系后,迪特里希上校将自己的作战方案全部汇报给警察师师部。

    得到师部的首肯后,迪特里希上校随即率领部队再次杀回到563号公路。

    尸横遍地、一片狼藉的563号公路上,苏军的医务兵奔走在车辆残骸和死尸间,寻找幸存的伤员给与救治。

    公路两侧的森林中,足有两个连的步兵端着武器,小心翼翼地散布在森林中,搜索着森林中的每一个角落,试图寻找肇事者的踪迹。

    公路右侧的森林中,散落在地上的遍地黄橙橙的弹壳表明,这里才是德军伏击部队的主要埋伏地点。

    苏军步兵在搜索森林时,却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埋伏在深林深处的德军观察哨的监视下。

    当苏军步兵群搜索着走出森林,来到一大片玉米地前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次迎头痛击。

    当大部分苏军步兵走出森林,站在森林和玉米地之间的草地上徘徊时。

    玉米地中,忽然响起MG42机枪的嘶吼声,恐怖的撕裂油布般的啸声中,苏军步兵一片片被撂倒在地,碧绿的草地上,瞬间染满殷红的鲜血。

    毋庸置疑,得到这些有机肥料的滋润,这里的草地必然会比其他地域的草地生长的更加肥沃。

    遭到突然袭击,原本的追猎者变成被捕猎的对象,幸存的苏军士气几乎在一瞬间崩溃,纷纷掉头逃回到森林中。

    玉米地中,无数党卫军士兵一跃而出,追着苏军步兵的身影,向苏军步兵溃逃的森林追去。

    拥有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党卫军士兵击毙一个个试图依靠森林地形顽抗的苏军,再次杀回到563号公路,直到遇到公路另一侧,听到枪声紧急驰援来的苏军步兵连的抵抗才停下脚步,双方随即在森林中大打出手。

    交火中,无数松树的树干被子弹打的遍体鳞伤,崩脱的树皮掉落满地。

    迫击炮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一团团灰黑色的硝烟飘出森林,缭绕在枪炮阵阵的森林上空。

    交战中,苏军阵地后方,一名苏军少校趴在一丛灌木后面,一边观察战场的局势,一边通过无线电呼叫谢别日城。

    随着那名少校的求援报告,谢别日城城内的苏军陷入更大的躁动。

    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一长列嘎斯卡车纵队冲出谢别日城,沿着563号公路匆匆赶赴交战地点,随着苏军援兵的到来,森林中的交火声再次升级。

    漫天的枪炮声中,火线后方,迪特里希上校却目送着一个连的部队穿过玉米地,消失在战场的东南方。

    迪特里希上校率领的团主力,亲自在西北方向的谢别日城附近制造混乱,而突袭东南方向苏军弹药库的职责,却交由一个精锐的步兵连来完成。

    耐心地指挥作战,并等待突击连胜利的好消息时,迪特里希上校忽然注意到两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过头顶。

    拿起望远镜,迪特里希上校看向空中,清晰地看到飞机机翼下喷涂的黑白两色的铁十字图案。

    这两架飞机,估计就是自己计划中,派去找俄国十一集团军司令部麻烦的飞机。

    迪特里希上校看到的两架飞机,是ME…109战斗机中战斗侦查子型号飞机。

    两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过炮火连天的战场,又干掉一架前来阻截的米格…3战斗机后,终于在谢别日城东北方向,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

    因为苏联是一个封闭性很强的国家,德军使用的军用地图中,很多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旧版军用地图复制来的,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地图上很多居民点,尤其是村庄已经不复存在。

    而在旧版地图上,很多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却又出现新的居民点。

    迪特里希上校提供的十一集团军司令所在的贝雷卡村,就是一个在德军军用地图上未曾标注的村庄,两架侦察机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不起眼,却事关战役全局的村庄。

    虽然找到了疑似为贝雷卡村的村庄,两架战斗侦察机却没有发动进攻,甚至连盘旋接近都没有。

    为了避免提前惊动目标,两架战斗侦察机只是径直在贝雷卡村的上空一掠而过。

    飞出二十公里后,兜了一个大圈子,呼叫轰炸机群的信号已经发出,两架战斗侦查机才重新飞回贝雷卡村。

    和之前一样,两架飞机仿佛只是匆匆的过客,没有任何停留。

    二十分钟后,当两架战斗侦察机第三次飞临贝雷卡村上空时,身后已然跟随着一个由八架战斗机和十六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组成的机群。

    当这个机群接近贝雷卡村时,八架ME…109战斗机消失不见,各自寻找战场上空的苏军战斗机厮杀,追寻各自的军功与荣誉。

    十六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抵达目标上空时,贝雷卡村村内的苏军已然发现轰炸机群是冲着自己来的。

    高空中俯瞰地面,贝雷卡村中,蚂蚁般的人影四处飞奔,卡车和轿车也苍蝇般在地面乱窜。

    贝雷卡村的角落冒出团团棉花糖般的黑色烟雾,防空炮弹一串串飞向天空,直扑斯图卡俯冲机群。

    高射炮炮弹完全无法阻挡斯图卡驾驶员们追寻铁十字勋章的欲望,伴随着耶利哥号角发出的尖啸声,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以接近垂直地面的角度,直扑向地面,直到距离地面大约三四百米左右的高度,才再次拉升高度。

    五百千克炸弹和五十公斤炸弹的落点处,房屋顷刻间拔地而起飞上天空,破碎的砖瓦和木屑中,不时闪出人形物体的踪迹。

    靠近炸弹落点的苏军人员,脆弱的血肉之躯在强大的冲击波和弹片的撕扯下四分五裂,五颜六色的内脏,伴随着血雨飞散到空中,随后又摔落到地面上。

    贝雷卡村的地面和建筑上,到处都沾染着斑驳的血迹。

    两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俯冲中,不幸被苏军的防空炮火击中,一架战机机尾拖着浓密的黑烟,一头扎到地面。

    油箱连同携带的炸弹一同爆炸,无尽的烈焰和冲击波瞬间吞噬周围上百米的建筑,弹片的杀伤范围还要超过这个距离。

    另一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被凌厉的炮火打的凌空解体,飞机身躯化作一个巨大的火球,包裹着无数钢铁碎片,直挺挺地砸落到地面,在地面的建筑和人群中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一座原本安静祥和的村庄,瞬间被烈焰和硝烟所包围。

    当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离去时,贝雷卡村几乎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

    整齐有序的房屋消失不见,地面上只留下无数大大小小的弹坑,和遍布村庄的死尸。

    混乱之中,不知是被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击中,还是在为了躲避空袭,来不及带走宝贵的电台,空袭结束后,十一集团军下属的两个步兵军,以及作为上级的西北方面军司令部,全部失去了和十一集团军司令部的联系。

    当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摇晃着翅膀,得意洋洋地离开战场胜利返航时,迪特里希上校派出的突击连,正辛勤的跋涉在林地中。

    天空已经放亮,公路上时常有苏军的车队和坦克编队路过,突击连不想参加没有必要的战斗,更不想暴露自己的存在,只能选择穿过野地,选择偏僻的林荫路,甚至是没有道路的林地。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穿过遍布荆棘的森林,穿过一小片农田,又绕过一个小型湖泊,突击连终于抵达目的地,一座不起眼的,只有大约二十间房屋的小村庄。

    村庄的房屋坐落在一座丘陵北面的坡地上,大多数房屋都刷着绿色的油漆,就连屋顶的瓦片也是诡异的绿色。

    远远望去,似乎每一座房屋都带着鲜艳的“绿帽子”。

    每一处院落周围,都长满茂盛的灌木丛,还有一一棵棵挺拔的松树。

    如果不是刻意侦查,高空飞过的侦察机几乎很难发现这些隐藏在绿色中的建筑,即使发现,也只会将这个村庄当做一个普通的村庄,不会多看一眼。

    突击连的到来,打破了这处“世外桃源”的宁静。

    为了避开公路上来往的车队,突击连隐藏在森林深处,借助林地的掩护,悄悄逼近这个只有在苏军军用地图上才有的村庄。

    按照苏军战俘的交代,公路直通村庄深处。

    村庄所在的丘陵已经被掏空,丘陵和附近的地面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军火库,军火库的主要出入口是一道硕大的钢制大门。

    突击连并没有直接发动进攻,选择迂回到村庄所在的丘陵后方。

    突击队员隐蔽在茂盛的丛林中,无线电信号却冲出密林,直飞到遥远的后方。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西方的天空闪过一团乌云。

    “乌云”飞快的漂到军火库上空,引发军火库附近所有苏军的恐慌。

    地面的苏军高射炮手惊慌着猜测,天空中的德军机群是纯粹的路过,还是奔自己而来。

    最近几天,因为普斯托什卡城地区的战斗,几乎每一个白天,德军的机群都会来往于军火库上空。

    最初,德军机群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引起地面苏军防空兵的紧张。

    然而随着每一次的紧张都是浪费感情,再次见到有德军机群出现时,军火库附近的防空部队,已然失去最初的警惕。

    之所以恐慌,是因为这次的机群,飞行的高度似乎比往常低了一些。

    就在地面上的苏军防空部队犹豫着是否要开火时,似乎是空无一人的密林中,忽然想起几声闷响。

    迫击炮弹特有的呼啸声响过,村庄内传出诡异的“嘶嘶”声。

    一缕缕白色的烟雾自村庄的房屋角落里,灌木丛中,甚至是屋顶钻出,旋即在村庄上空汇聚成一团团白云。

    经过最初的震惊后,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里,都传出撕心裂肺的吼叫声。

    “隐蔽,隐蔽。”

    这是军火库卫戍部队军官的喊声。

    “开火,开火。”

    这是防空部队指挥官喊出的命令。

    连绵的高射炮开火声,与斯图卡轰炸机俯冲时的尖啸声几乎是同一时间响起。

    纷飞的炮火与爆炸声中,村庄再也不复往日的安静,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死亡与战火。

    看到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军火库附近掀起的硝烟,突击连的士兵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

    轰炸机群完成任务后,就是他们发动冲锋的时刻。(未完待续。)

第485章 圈套() 
突击连的士兵躲在丘陵后方,默默听着丘陵另一侧传来的枪炮声。

    即使是隔着一座丘陵,突击连的士兵们,似乎仍旧能够感受到地面传来的轻微震动,足以证明轰炸机扔下的炸弹强度。

    突击队员们最担心的是,以苏军弹药库的防御能力,能不能承受的住航空炸弹的摧残。

    丘陵的那一侧,轰炸机一波接着一波冲向地面,将航空炸弹扔到军火库的卫戍部队头上。

    丘陵的这一侧,工兵们在辛勤劳作。

    他们剪断环绕在丘陵顶部的铁丝网,在雷区中扫出一条通道,突击连的步兵们跟在后面,一步一步冲上丘陵顶端。

    当突击连抵达丘陵的制高点后,俯瞰丘陵的另一侧,之前的满眼绿色的田园风光,早已被黑红两色所取代,黑的是硝烟,红的是烈焰与鲜血。

    突击连连长弗里德里希·默克上尉的指挥下,党卫军士兵们在丘陵顶端架设起机枪,迫击炮手也隐蔽在草丛中,紧盯着丘陵下面目全非的村庄。

    利用空袭的最后几分钟,默克上尉迅速在一张纸上勾勒出一张苏军简要的布防图,尤其是那些正在向空军开火的防空炮的位置,更是被重点标注,随后一一分配给各个迫击炮组。

    在默克上尉和部下们的注视中,空袭终于结束。

    看到机群在空中重新编队掉头离去,丘陵下的苏军还没有从空袭带来的慌乱中回过神来,默克上尉果断下达了进攻命令。

    丘陵顶端立刻响起迫击炮开火时的轰鸣声,不等苏军的高射炮手回过神来,高爆弹已然落在他们身边。

    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中,高射炮手们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炸的血肉横飞。

    或是扑倒在炮栓上,或是横卧在高射炮旁的地面上,苏军炮手的尸体铺满了战场的各个角落,刚刚还威武地和德军轰炸机对射的高射炮,在德军迫击炮连绵不断的炮轰下,瞬间化为一堆堆废铜烂铁。

    MG42机枪居高临下,将子弹撒向丘陵底部的苏军步兵,子弹所过之处,苏军步兵藏身的残垣断壁间冒出一溜溜火星,草地上被扫的草屑纷飞。

    暴露在空地上,来不及躲闪的苏军士兵,被冰雹般的子弹打成筛子,遍体喷血倒在地面上。

    很快,还击的子弹在村庄的各个角落飞出,马克沁机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迫击炮,五花八门的武器,各种口径的子弹和炮弹飞向丘陵顶端。

    苏军步兵此时已经知道,正是丘陵顶端这些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敌人带给他们死亡的厄运。

    他们刚刚在空袭中所遭受的全部痛苦,心中积累的全部怒火,全部要倾泻到那些凶手的头上。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

    默克上尉占领的突击连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从丘陵顶端望去,下面仰攻丘陵顶端的苏军步兵,每一个人影,每一次调动,都是格外清晰。

    苏军军官们奔走在战场上,扯着嗓子大声喊叫,想要收拢士兵发动进攻,然而每一都是徒劳无功。

    几乎是刚刚将部队集结起来,部队的集结地点便遭到弹雨的洗礼。

    刚刚集结起来的部队瞬间被打散,溃乱的士兵各奔东西,纷纷寻找安全地点躲避袭击。

    整整半个小时的激战,苏军军官都没能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攻势。

    当天空中再次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时,苏军最后的抵抗意志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到第二批轰炸机群赶到战场,默克上尉果断收拢部队,撤退到丘陵的另一面,仅在丘陵顶端留下一个班做观察哨。

    很快,村庄中再次升腾起为轰炸机群指示目标的白色烟雾。

    这些白色烟雾和战场上被战火点燃的树木和房屋产生的黑烟混在一起,自天空望去格外的耀眼,追踪着烟雾的方位,轰炸机群再次君临战场。

    和之前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做出的精准轰炸不同,这一次轰炸机群的主要是由HE…111和JU…88轰炸机组成。

    HE…111中型轰炸机机腹舱门大开,将上百吨的炸弹扔到被浓烟和火焰覆盖的战场。

    密集的炸弹好像一件散发着死亡气息的羽衣,当头罩上战场。

    无论是在第一次轰炸中幸存的房屋、公路,还是那些被炮手死尸包围的高射炮位,全部被无尽的炸弹覆盖。

    一片片炸弹爆出的火光和硝烟中,苏军的死尸和伤员的身躯被冲击波和弹片撕成碎片,破碎的尸体,各种武器的零件和数据的枝叶飞上天空。

    遭到默克上尉的突然袭击,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防空炮,面对来自空中的打击,苏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有少部分苏军士兵拿着机枪和步枪对空齐射,做着无畏的抵抗,随后被航空炸弹摧毁。

    当JU…88轰炸机发动空袭时,村庄早已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是坑坑洼洼、遍布弹坑的地表。

    在JU…88精准的俯冲轰炸下,顽抗中的苏军连同他们的藏身地点,一同被炸弹所覆盖,连人带武器飞上天空。

    当脚下地震般的抖动消失后,默克上尉和部下再次出现在丘陵顶端。

    没有任何犹豫,默克上尉果断下达了冲锋命令,突击连的进攻和轰炸机的空袭形成一个完美的无缝衔接,面对从丘陵顶端洪水般奔腾而下的党卫军士兵,在空袭中幸存的苏军如同一块块鹅卵石,瞬间淹没在滚滚洪流中。

    或是被迎面飞来的子弹打成筛子,或是被冲到身边的党卫军士兵一枪托砸翻在地,躲在弹坑和瓦砾堆间战斗的苏军,得到的是当头飞来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弹。

    一个冲锋,默克上尉的突击连便打垮了苏军最后的抵抗,夺取了丘陵全部的控制权。

    看到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默克上尉率领身边的工兵冲下丘陵,直扑最终目标,军火库的入口,那扇足有四米多高的钢制大门。

    钢制大门附近,早已有一个排的的党卫军士兵封锁。

    一番喊话后,仓库里面走出十几个灰头土脸的苏军步兵。

    步兵们押解俘虏离开后军火库,默克上尉的部下兵分两路,步兵一路冲进仓库深处,搜寻是否有隐藏的苏军溃兵,工兵们则忙着在堆积如山的军火中安置炸药和导火索。

    匆匆在军火库内转了一圈后,默克上尉走出军火库,一边让部下在军火库附近构筑工事,一边走上丘陵顶端。

    向唯一一条通向丘陵的道路望去,远处似乎隐隐有几个狼狈逃窜的苏联士兵,路中间还停着几辆被击毁的卡车。

    拿着望远镜,仔细地扫视丘陵四周一圈,默克上尉没有发现有大批苏军的踪迹,脚下的军火库似乎很安全。

    既然军火库暂时不会受到苏军的威胁,自己应该没有必要炸掉这个军火库,这么一个庞大的军火库,堆积如山的弹药,数不清的军服、油料和食品,全部炸掉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默克上尉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19年,他的幼年和童年恰好处于德国人名生活最艰难的年代,剧额的战争赔款需要偿还,食物紧缺,大量的失业。

    直到1933年,希特勒领导的国社党上台,德国的经济危机才得到缓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