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煌一呆,很是不可置信的样子,显然不曾想到自己猜错了,不过不要紧,只要不是拿他开刀就好,因此他不由大叫起来:“那那就请护国公放了我放了我”

    陈凯之却朝他一笑,眉宇微微挑了起来:“不能放,因为你身上有一样东西,我要借来一用。”

    “东东西”陈煌呆了一下,忍不住道:“什什么东西银银子我我有,可是不多,还有什么”

    陈凯之却是抿抿嘴:“一样足以改变大陈格局的好东西,来人,请世子去诏狱里住着吧,不要用刑,只要他肯乖乖听话,免他皮肉之苦。还有,预备车马,我要入宫。”

    陈煌顿时感到事情很不简单了,好端端的,要借自己东西,自己有什么东西,是这陈凯之需要的,他绞尽脑汁,竟也无法猜测到。

    与此同时,陈凯之则径直入宫。

    陈凯之几乎可以想象,此事发生之后,赵王等人会有什么动作,想必现在就已在宫中,甚至已经有不少收到了风声入宫去了。

    此事确实是非同小可。

    琪国公虽在京中的宗室中并不起眼,当年濮阳先郡王在世的时候,也没有掌握什么大权,莫说是和赵王、梁王这些人相比,和北海郡王都差得远了,可人家毕竟是天潢贵胄,是宗室,因为老实,也有不少的人脉,能收获极多的同情,因此,陈凯之必须赶紧入宫,说明此事,免得有人借此机会搅弄风云。

    一到了宫中,竟已有宦官预备出宫去召陈凯之了,双方在宫门口碰了个正着,这宦官便道:“护国公,太皇太后有请。”

    “烦请引路。”

    一路至万寿宫,等陈凯之进去,便见这里济济一堂,宗室们来了不少,赵王为首,一个个义愤填膺,见陈凯之来了,俱是冷冷的看向他。

    几个内阁大学士也被请了来,个个态度莫名。

    太皇太后沉着脸,陈凯之倒是看出了太皇太后的心思。

    她固然有打压一下宗室的打算,可这并不代表,下头可以随意拿人,因为一旦捅了宗室的马蜂窝,这对太皇太后而言,绝不是好事。

    似她这样老谋深算的人物,即便是要对付宗室,现在她既已经掌握了主动权,自然是采取温水煮青蛙,偶尔敲打几下,再偶尔给个甜枣,本质上,就是不可让宗室彻底寒心,一旦寒了心,这若是京师内外的宗室作乱起来,这可就是地动山摇了。

    陈凯之上前,行了礼。

    太皇太后磕了磕案头,娥眉高高的挑起来,冷冷质问:“怎么回事,是怎么回事,无端端的,为何锦衣卫要抓人这濮阳郡王才新丧呢,就这么个儿子,还在戴孝,就这般的不近人情不看僧面看佛面哪,不晓得的人,还道是宫里下了旨,一点都不留余地,退一万步,就算当真有退,难道就不可以商榷吗大庭广众,直接拿人,这不像话人在哪里”

    陈凯之显得很镇定,他抬眸看了一眼慕太后,慕太后也是无言,刚刚入宫陈凯之见了自己还应着好呢,出了宫就惹出事端了。

    在她看来,这个琪国公世子,真没有拿的必要。

    毕竟琪国公府这么多年都是与世无争,这位世子,也是个普通不过的宗室子弟,拿了人,对赵王有什么伤害,对陈凯之有什么好处

    至于陈贽敬,则是冷眼看着陈凯之,不过听到了母后的话,却略显得心寒。

    他能听明白母后的意思,这表面上是痛斥陈凯之,可实际上,还有转圜的余地。

    陈凯之心里静如止水,面对太皇太后的质问,一点也不慌,而是淡淡开口道:“臣也曾这样想过,原本是想着,再等一等拿人,谁料赵王殿下等人在那儿,竟是要赶臣出去,臣恐走漏了风声,琪国公世子潜逃,这才不得已而为之。”

    陈贽敬一听,笑了。

    这是把所有的责任俱都推到了自己的头上啊。

    倒好像是自己的罪责似得,他嘴角微微一扯,竟是冷笑起来:“护国公说话可要谨慎,你在濮阳先郡王灵前亲手拿了他的儿子,却还在此强词夺理,这已是人神共愤,现在还想要百般抵赖”

    陈凯之摇头:“并不想抵赖,在灵前拿人,是我该承担的事。”

    这一次他认罪的很快。

    这倒是令陈贽敬一呆。

    太皇太后则冷声道:“你为何要拿人,濮阳先郡王好说歹说,也是宗室,是天潢贵胄,而今他薨了,儿子在灵前守孝,他若是在天有灵,见了此情此景,还不知如此,人死为大,此事,你会不知道吗”

    陈凯之朝郑重说道:“臣来此,就是想要来禀报此事。”

    陈凯之说着,徐徐从袖里取出一份奏疏来:“这是锦衣卫不久前查获的事,还请娘娘过目。”

    陈凯之恭恭敬敬将这奏疏送到了太皇太后的案头,太皇太后却没有低头去看,而是眯着眼眸,冷冷问道:“写着什么”

    陈凯之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写的东西,事关的就是世子陈煌,世子陈煌,私下里与人合谋做生意,其实做生意倒也没什么,不过做的却是为人销赃的买卖,娘娘想必知道,京里多窃贼,可是这些窃贼偷了东西,总要转手出去,否则,烂在手上,又有什么用为了京师的安定,所以朝廷的官差也好,甚至是锦衣卫也好,都有打击窃贼的职责,不过打击窃贼是治标,抓了十个窃贼,依然会有二十个窃贼冒出来,治本的办法就是打击销赃之人,这些提供销赃的人,寻常人即便有胆做,却也没有这般大的资本,没有足够的人脉,哪里能够立足。所以陈煌仗着自己世子的身份,便给予这些销赃的商人保护,如此,那些盗窃之物,方才可以迅速流通,窃贼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本来此事,锦衣卫一直都只是秘查,虽一直都只是在搜罗证据,却没有收网,本质就是因为关系到了世子,臣也有所疑虑。可前些日子,发生了民乱,不少的乱民,竟都有武器,因此,臣才格外的重视起来,朝廷是禁绝寻常百姓私下携带武器的,可这么多武器,自哪里来臣命人顺藤摸瓜,这才知道,竟可能和这些销赃的商贾有关,这些商贾,既代人销赃,也会暗中互通禁物,只要有利可图,他们甘愿冒着风险。”

    “臣思来想去,觉得若是再无动于衷,便真是愧对朝廷的厚恩了,这才下定决心动手,想将这些人一网打尽,这奏疏里头,还有销赃的三个商贾的口供,都如实禀报,这事和陈煌有所关联,陈煌虽没有出过面,可从三个商贾这儿,一年的牟利有三四万两银子,而这些商贾有了他的庇护,打着他的旗号,也是顺风顺水,三个商贾,现在还在诏狱暂押,若是娘娘觉得事有蹊跷,可以交大理寺和明镜司重审。”

    “这也是臣过于草率了,现在臣想来,臣确实是急切了一些,不过想到关系到了民乱,事关重大,若是再耽搁,一旦被他们掩盖了罪证,便一无所获,何况,三个商贾都已经拿了,臣想陈煌很快就会收到风声,若是再迟一些拿人,他若是自觉地东窗事发,于是潜逃,岂不是之前一切的辛苦,俱都前功尽弃。”

第七百五十章:杀招() 
    锦衣卫办事,还是极牢靠的。

    毕竟它的前身,乃是五城兵马司和京兆府,大多数人员,也都是投胎在那里。

    别的不敢保证,唯独这罪证,却是有章法可循,绝不比明镜司要差。

    陈凯之拿出来的,可谓是铁证,完全没一点纰漏。

    商贾反正都控制的,而且不是一个,是三个,那三个商户的家也抄了,账簿也有,都已封存,口供很翔实,里头怎么给钱,公府里是谁来收的银子,都很详细。

    当然,里头有一个唯一的漏洞。

    那就是实际上后台并不是世子陈煌,陈煌算什么,一个纨绔公子罢了,真能给人做保护伞?

    真正的保护伞,实际上却是那位故去的先郡王。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基本上宗室在背地里都有自己的财源,毕竟这些人,无一不是贵不可言,官府也不敢查,别人不敢做的买卖,他们敢做,别人不敢涉猎的事,他们敢涉猎。有人脉,有关系,有背景,这就是变现的渠道。

    琪国公府自然不肯落后的。

    这些宗室背地里都有各自营生的手段,只是很不巧琪国公去世了。

    那么现在陈凯之却将这些丑事,俱都栽在了陈煌头上。

    可这也没错,因为陈煌翻不了供,他倘若咬死了和自己无关,说这是他爹的手笔,这就是子告父啊,到时更是不知死都不知如何死得。

    倘若有人想给陈煌翻供,将事情抖出来,这依旧不妥,人死为大,你们还往濮阳先郡王头上泼脏水,还有良心吗?

    所以这完全是铁证了,谁也帮不了这陈煌了。

    太皇太后听罢,虽是皱眉,脸色却缓和了许多,完全不似方才那般凌厉了。

    她低头,捡起了奏疏,大致看了看,默然无声。

    这是铁证,身为太皇太后,难道还说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然是缄默无语了。

    而赵王等人,虽是怒气冲冲,此时却也憋着口气,没处儿发泄,他们更加不敢多嘴,因为牵涉到的乃是前些日子的民乱,这事儿太大………无论背地里怎么说,可在这御前,说任何话,将来都要承担干系的。

    不过陈凯之这一本奏疏,却是令不少人魂飞魄散。

    这是拉清单的节奏啊。

    站在这里的宗亲,哪一个不是和琪国公府一般,暗地里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谁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根本就没人觉得自己是清白的,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平常是怎么敛财的,因此这个时候个个都提心吊胆的,生怕陈凯之查到自己什么事。

    从前明镜司即便掌握了什么,一般也不会去管,除非宫中有旨,否则只负责情报的搜集,即便是明镜司,也不会捅这个马蜂窝。

    至于其他官衙,哪里敢管,不怕死吗?

    而今不一样了。

    前些日子,陈凯之先打掉了赌坊和青楼,现在好了,连这个一并打掉,掌握了证据,便直接去拿人,接着拿着铁证送到御前,这不是要人命吗?

    此刻许多人心乱如麻,心里想着自己暗地里的勾当是否被锦衣卫掌握。

    又或者说,掌握了多少。

    背地里的这些勾当,还要不要继续?倘若不继续下去,单靠田庄和恩俸,如何维持这么大的家业,可继续下去,照此下去,天知道会不会惹来什么祸事。

    这陈凯之,便如悬在头上的一柄利剑,不知何时,便要跌落在自己头上,这家伙……是自己吃肉,连口汤都不肯给人喝啊。

    陈凯之能感受到,许多双阴测测的眼睛落在自己身上。

    他触碰到的乃是大陈某些人最核心的利益。

    可他旁若无人的样子,竟是浑不在意,反正这些人的把柄,他都了如指掌,没什么可怕的,即便没有,他陈凯之也不怕谁。

    陈贽敬忙是咳嗽一声来打断尴尬的气氛,旋即便不由说道:“即便如你所言,世子陈煌当真有罪,可他毕竟是皇亲,现在他的父亲刚刚故去,你却这般的不近人情,有什么事,不可以关起门来说,陈凯之,你就这般的非要将人置之死地,虽说国法无情,可在先郡王灵前拿人,未免也太过了。”

    如今,也只能找这个理由了。

    陈凯之却是微微一笑,朝陈贽敬一字一句的说道:“原本,我也不愿如此,这一方面,是赵王殿下非要赶人,使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其次便是濮阳先郡王薨了之后,守制期间,世子陈煌,私下饮酒,不只如此,还招了四海楼的歌女yin乐,锦衣卫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位世子殿下,越是关注,越解决的惶恐,身为人子,在守制期间,竟是招揽了四海楼的几个舞女,白日守孝,夜间作乐,那四海楼的几个舞女俱都交代了,有签字有画押,领她们进府的人是谁,在哪儿行的事,喝了多少酒,里头详尽无比。此事,我并没有写在奏疏里,本是想留着几分脸面,可陈煌做出此等事,若是濮阳先郡王在天有灵,倘若得知,会如何?”

    一下子,所有人呆住了。

    守制期间饮酒‘yin乐’,这可不是小事。

    某种程度,这个罪名,比之陈凯之方才所说的罪名还要严重的多。

    大陈尊儒,而儒家最为推崇的就是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因此才延伸出了守制的制度,所谓守制,就是父亲死了,身为人子的,若是做官,就该申请回乡守孝,守孝三年期间,不得饮酒,不得yin乐,当然,规定是死得,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毕竟难以忍耐,正因如此,一般人背地里做了什么,也没什么人去苛责和过问。

    只不过,这等事摆在了台面,就不同了,这是大不孝啊。

    太皇太后果然面上铁青起来。

    国朝以孝治天下,为何是孝呢?就如太皇太后,之所以能够干政,合法的地位来源就在于她的辈分高,她是摄政王的母亲,是皇帝的祖母,摄政王和陛下是孝顺的人,自然对此不该有任何质疑,因为为人子孙的,是决不可质疑自己父母和祖宗的,否则……就是大不孝了。

    倘若今日,对陈煌轻轻的放过,这岂不是说明宫中忽视了孝道吗?

    太皇太后娥眉轻轻一皱,嘴角浅浅一勾,露出一抹弧度,竟是冷冷说道:“若果如此,这便是禽兽不如了,陈凯之做的好,这样猪狗不如的东西,就该法办,此事,锦衣卫接手,断不可心慈手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赵王,你觉得如何?”

    陈贽敬已是大惊失色,虽然觉得陈凯之有些过火,但是他并不傻,立即意识到那陈煌已经踩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忙道:“儿臣附议。”

    太皇太后左右顾盼,目光环视了众人一眼,便唉声道:“真真是想不到,他的父王,才刚刚故去呢。宗令府即日,直接革了他的籍吧,其他的,让锦衣卫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那宗令陈武心里嘀咕,虽有些不甘心,可是也无可奈何呀,要知道,守制期间偷偷娱乐的人可不是少数,只是平时没人追究罢了,这陈煌,是真的倒了大霉,正撞到了枪口上,只好附和着道:“遵旨。”

    太皇太后顿时显得心情不悦起来,她忍不住敲了敲案牍,眼眸深深的眯了起来,旋即便语重心长的朝众人说道:“你们,也要引以为戒,万万不可效仿这样的人,大陈的宗室,是天潢贵胄,是天下人的楷模,倘若连宗室都如此,还指望着军民百姓知道忠孝节义吗?”

    宗室们俱都哑了火,没料到陈凯之竟在这事上做文章。

    这简直是绝了。

    陈凯之趁此机会道:“娘娘,其实锦衣卫这些日子,确实查获过不少的蛛丝马迹,有为数不少的……”

    说到这里,他谨慎的禁口。

    太皇太后则冷冷道:“有不少人都和这陈煌这般不堪是吗?”

    “是,自然,似陈煌这般过分的,虽是有,却也不过,何况,锦衣卫人员不足,也难以取证,只是臣窃以为,娘娘那一句宗室该为天下人楷模这话,却是没错,若是宗室自己都不堪了,还奢谈什么教化。除此之外,儿臣在想,若是陈煌被革了宗室,那么这濮阳先郡王的爵位……只怕就闲置了,臣听说,濮阳先郡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陈煌乃是独子。”

    宗室就是如此,濮阳先郡王即将要安葬,得有王陵,有了王陵,就得有庙,有了庙,就得有子孙供奉,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若是有一支绝嗣了,就如这濮阳先郡王一般,虽有儿子,可儿子获罪,自然也就成了白丁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去承袭爵位,供奉王庙的。

    那么……一般的情况,都得寻找宗室的子弟过继过去,好承袭这个爵位,无论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大多数,都是这样的风俗。

    眼下先郡王还没有下葬,而今算是没有了‘儿子’,这个时候,该谁去守孝,谁去扶棺,这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第七百五十一章:大功告成() 
    图穷匕见。

    陈凯之平静的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猛地,似乎有人反应了过来。

    陈凯之对琪国公府显然是早有预谋,这么多翔实的罪证,断然不会简单,花费这么多的心力,这么多的功夫,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将琪国公府上上下下查了个底朝天,就只是为了整一个世子

    这显然不是陈凯之的风格,这么大的动静,只会抓一个陈煌,没有人会相信的,或者说,陈凯之的资源是有限的,锦衣卫不可能只盯着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去查,按理来说,这京里比琪国公府重要的人多的去了,现在突然对琪国公府发作,实是匪夷所思。

    可陈凯之所提出来的,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时间紧迫啊,谁来承袭爵位呢

    难道真让先郡王就此绝嗣,死后凄凉,到时连祭祀的后人都没有

    太皇太后深看陈凯之一眼,随即目光一转,看向众人,才冷冷唤道:“陈武。”

    “臣在。”陈武乃是宗令,宗室里的事,自是归他管的。

    现在陈煌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自然是少不了问问他了。

    太皇太后娥眉微微一挑,淡淡问道:“你怎么看”

    陈武想了想,才一脸郑重的说道:“镇国将军陈鑫,有两个儿子,次子陈静,似乎似乎还过得去,不妨就将他,过继给先郡王。”

    太皇太后颔首点头,扫视了四周一眼,浅声问道:“诸卿没什么意见吧”

    “臣有异议。”陈凯之这时站了出来,一脸郑重的分析起来:“陈静的人品,臣一无所知,不过臣对先郡王可是仰慕的紧,他生前也算是享尽了富贵,只怕死后凄凉,倘若这陈静,也如陈煌这般,是个不肖子呢,他本就不是先郡王的血脉,若是再不肖一些,只怕对祭祀之事,就更多有怠慢了,琪国公府既要续存,总要择选宗室之中有德之人承袭,方是最好,臣自执掌锦衣卫以来,也知晓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私,知道的越多,越是觉得触目惊心,臣以为,当选择读书有德的宗室承袭琪国公之位,方才可以给先郡王一个交代。”

    读书有德

    坐在一旁的几个内阁大学士,居然下意识的颔首点头。

    读书在大陈是神圣的事,内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