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书有德

    坐在一旁的几个内阁大学士,居然下意识的颔首点头。

    读书在大陈是神圣的事,内阁大学士,就是靠着读书出来的。

    而读书,往往是和有德联系在一起的。

    毕竟,天底下除了宗室贵不可言,可这读书人,却都是和皇族共治天下的人,他们掌握了舆论,自然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放在这里,陈凯之的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现在要找人承袭爵位,有了陈煌这个不肖子的前车之鉴,自然要谨慎一些,不能再出差错了,否则再来一个服丧期间喝酒作乐的家伙,这还了得,先郡王死不瞑目啊。

    太皇太后似乎也认同这些话,她扫视了宗室们一眼,似乎想询问他们的意思。

    这个时候宗室们想要反对,却又发现没有资格反对。

    其实就算是陈武,现在也不敢打任何包票,他敢说他推荐的那个陈静就一定是个有德的人他今日若是敢极力举荐,明天说不准锦衣卫就四处出动,天知道到时候会揭露出多少这陈静的阴私出来,最后若真是个混账,他这举荐的人,也脱不了干系。

    所以虽然陈武心里觉得不妙,赵王也觉得陈凯之这家伙定是心里藏着什么阴谋,不断给陈武使眼色,大抵是希望陈武能够坚持己见,可陈武思虑再三,还是缩了,乖乖的垂着头,一副假装没有看见赵王的样子。

    赵王将陈武无视自己,心里那个气呀,竟是咬着牙,冷冷瞪着陈武。

    陈武依旧假装没看见,继续保持着沉默。

    陈一寿此时却笑了笑:“不错,人读了书,就明理,若是书读得好,想来品性不会太坏,宗室之中,就有不少读书读的好的,臣也以为,如此甚好。”

    姚文治捋须,含笑着点头:“臣也附议。”

    其余两个学士,这时候自然不能说什么,纷纷颔首点头,在内阁大臣们的心里,读书人便是自己这类人了,自然是鼎力支持的,没有任何异议。

    本来这是宗室的内部事务,不过现在牵涉到了读书,意义就非凡了。

    内阁大学士们不傻,这个时候不表态,还等到什么时候

    太皇太后抿抿嘴,陈凯之理由可谓是无懈可击,完全是找不到借口来反驳,这一招高明哪,不仅仅拉拢了读书人,更让宗室们无法反驳,她轻轻点了点头,旋即便含笑道。

    “这样啊,也不无道理,难得几位卿家都是异口同声,读了书确实不坏,那么,这宗室之中,谁读的书好”

    这一句诘问,顿时让人哑然。

    鬼才知道谁读的书好呢,你说他读书读得好,凭什么就他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今日无论推荐任何人,都可能会惹来其他诸人诸多不满。

    陈武也有点懵了,一时也说不出个好坏来,毕竟宗室又不需要考功名,读书只是娱乐罢了,谁有心思考教出一等二等来。因此,他顿时觉得自己被难住了,思考了一会,也想不到一个人来。

    陈凯之便笑了笑:“好坏优劣单凭臣等人,只怕难以让人服众,臣在想,何不考一考呢,其实,也不必这么正儿八经的考,便选一些年龄合适,在京的宗室,让这些子弟们来考一场,谁得了第一,便让谁承袭,如此一来,既是公允,足以服众,其次,娘娘亲自主考,也好让天下人知道,即便是皇家,对于读书也是上心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便是皇族的子弟,也需读了书,才可成为佼佼者。娘娘,这是一段佳话啊,若是读书人知道,少不得要赞许,纷纷叫好。”

    考

    这倒有点胡闹的意思。

    不过陈凯之也算是巧舌如簧。

    这压根就不是阴谋,分明是个阳谋啊。

    他这是料定了当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想支持的人,也得支持,想要反对的人,却也不好反对。

    为何,因为这是大义。

    平时朝廷天天喊着教化,可百姓需要教化,皇族子弟不需要教化吗

    再者说了,内阁大学士若是在这个时候不赞成,少不得会被人所诟病,这内阁大学士毕竟还是很看重官声的,读书人若是觉得你不好,将来千秋史笔,可不会给你好的评价。而宗室们呢,这时候竟发现也不便反对。

    陈贽敬心头一震,怎么,这陈凯之莫非暗地里,安排人想争取这个琪国公爵位

    他忌惮的看了陈凯之一眼,眉头微微一皱,整个人竟是心事重重起来,这个陈凯之,真是让人害怕,这心思深哪,竟是想打宗室的主意了。

    太皇太后听了陈凯之的话,不由笑了笑:“这倒是个新奇的主意,诸卿怎么看”

    其实这事,对太皇太后而言,无关紧要,谁做琪国公,又有什么关系,太皇太后在乎的是声誉。

    宗室们一时犯难,倒是梁王忍不住开口说道:“若是来考,只怕花费不小,臣恐”

    陈凯之忙是笑道:“梁王殿下所言不错,确实会花费一些银子,可花费也不多,只是考一场罢了,选一个主考官即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相较起来,若是能因此得到士林的赞许,让天下百姓看到宫中对教化的决心,这点儿花费,就更加不值一提了。何况,让宗室们考一场,也算是养一养读书的风气,也没什么不好。”

    姚文治这时却是颔首点头。

    “老夫对此,也深为赞同,娘娘”姚文治似乎已经看出了一些什么,他面带着微笑,捋着须说道:“老臣以为,可以试一试。”

    太皇太后颔首点头:“那么,就这么办,哀家选一个主考,这事儿得加紧着办才好,主考官,就让姚爱卿来吧,就在这几日的时间里,得赶紧有结果,这毕竟不是科举,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陈凯之和陈武,你们二人,权当做个副主考,此事,就这么定了。”

    姚文治起身:“臣遵旨。”

    陈凯之亦是行礼:“臣遵旨。”

    那陈武显得犹豫,偷偷的看了一眼赵王,陈贽敬瞪了他一眼,似乎对他不满意,觉得他这宗令在今日几乎没有办法反驳陈凯之分毫,陈武心里苦笑,心里想,无论如何,做这副主考,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总之,决不能让这陈凯之有什么阴谋诡计得逞便是。

    陈武便道:“臣谨遵懿旨。”

    陈凯之的目中,已掠过了一丝狡黠。

    他心里不禁在想,大功告成,接下来可有乐子看了。

    他抬眸,眼角扫了扫四周,似乎许多人,还只是怒气冲冲,或是在盘算着,陈凯之有什么阴谋。

    唯有那姚文治,却显得格外的平静。

    他似乎看出了一丁点的蛛丝马迹。

    陈凯之深深看了他一眼,心里却哂然一笑,这个老狐狸。

第七百五十二章:斩草除根(求推荐)() 
    得了旨意,陈凯之等人告退而出。

    而那陈煌,显然已经完蛋了。

    一个不孝,再加上其他的罪行,足以让他呆在锦衣卫诏狱里,谁也别想把他捞出来。

    陈凯之出宫,身后有人叫道:“护国公。”

    陈凯之驻足,却见身后姚文治快步追上来,将身后的几个内阁大学士甩了很远。

    陈凯之便等姚文治上前,朝姚文治作揖,困惑开口:“姚公,何事”

    姚文治朝陈凯之笑吟吟的道:“护国公真是斩草除根啊,老夫很是佩服。”

    陈凯之不想将自己的心思透露给旁人,因此他不解的皱了皱眉,一副诧异的样子:“姚公说什么,我不明白。”

    姚文治便神秘的看了陈凯之一眼,旋即四周看了看,确定没人偷听,才压低声音:“你心知肚明即可,老夫知道你不会承认。老夫也就不再多言了,不过既然眼下老夫忝为主考,而护国公是副主考,这考试的事,老夫还得和你议一议才好。”

    陈凯之自然不想在继续方才的话题,既然他已经转移话题了,便抿抿嘴,笑了:“要议,为何不请上另一位副主考陈武一起议呢”

    姚文治哂然一笑:“护国公还真是牙尖嘴利啊,那位陈宗令,怕对这考试之事,未必有什么高见。”

    是呢,陈武是宗令,懂个屁的考试。

    陈凯之却是摇摇头,忙是说道:“考试的事,学生还是不掺和了,虽是副主考,可是此事,全凭姚公做主便是,姚公乃是三朝老臣,又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当年,也是做过科举主考官的,这小小的一场宗室考试,想来不在话下。”

    说着陈凯之不由顿了顿,旋即又继续说道;“而至于学生,才疏学浅,也没什么经验,自然是一切都以姚公马首是瞻。”

    姚文治叹了口气:“好罢,护国公既都这样说了,老夫还能说什么。”

    陈凯之朝他又是一揖,不想在跟姚文治多言,便告辞,快步而去。

    姚文治则伫立着,遥看着陈凯之远去的背影,目光微微一闪,略过自己都不曾察觉的笑意。

    不一会儿陈一寿和苏芳、成岳几人追上来。

    陈一寿见姚文治呆呆的站着,不由担忧的问道:“姚公,怎么见你心事重重。”

    姚文治摇摇头:“倒也不算有什么心事,只是觉得有趣罢了。”

    成岳目中游移不定,顺着姚文治的目光看去,此刻陈凯之已经走远,完全见不到一点踪影,成岳不禁笑道:“姚公莫非觉得这陈凯之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说来,真是蹊跷,他好端端的,竟是要置陈煌于死地,莫非,是希望有人能够承袭琪国公,这个琪国公的爵位固然是诱惑甚大,可陈凯之,和哪个宗室相熟呢”

    姚文治含笑道;“就不要再猜啦,这毕竟和我等无关。”

    成岳颔首点头,心里却越发的觉得看不透,心里忍不住想,莫非这陈凯之,当真是那陈煌得罪了他

    另一边,一行宗室们一个个蜡黄着脸出宫。

    每一个人都是心事重重。

    今日这事,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说难听一些,朝中的宗室,个个是富贵惯了,日子过的逍遥自在,关起门来,哪一个都不比琪国公府做的事要少。

    丧期逾越礼制,这不算什么,至于背后各种不可告人的勾当,就更是不少了。

    现在锦衣卫直接折腾死了那琪国公的世子,谁能保证,下一次,不会是自己呢

    甚至已有了胆怯了,觉得风声太紧,是不是要把背后的那些东西收一收,可想到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没了,又不禁肉痛的厉害。

    陈贽敬面色铁青,从万寿宫里出来,他便一直铁青着脸,这时,他突然驻足,他脚步一停,所有的宗室俱都驻足,看着陈贽敬。

    陈贽敬目光落在了陈武身上,竟是深深叹了一口气,格外郑重的说道:“琪国公的爵位,决不能落在别人的手里,你有什么人可以举荐,这一场考试,需得有人志在必得,本王觉得,这陈凯之定是贪图琪国公之位,和某个不成器吃里扒外的宗室串通好了。”

    陈武犹豫了一下,才淡淡开口说道;“论起读书,京里镇国中尉陈文浩的儿子陈阳新据说自幼就通晓文墨,我看他可以”

    “那就是他,你是副主考嘛,得多提供一些方便。”陈贽敬眯着眼,阴鸷的说道:“可也要小心,这陈凯之诡计多端,十之八九,或许,就是希望你在主考的过程中露出什么破绽,若是牵涉到了舞弊,就又不知要闹出多少事了。”

    “这个陈凯之”陈贽敬面带狞笑,嘴角勾勒出冷意:“是决不能留了,留着一天,咱们宗室这么多人,都没法过安生的日子,本王对他一再忍让,若不是看在同宗的份上,早教他死无葬身之地,可现在你们扪心问问自己,你们还安心吗你们难道就不担心,下一次,锦衣卫拿的是你们这个世上,真想要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做到白玉无瑕,哪里有这样容易,一旦被陈凯之抓住什么把柄,本王倒是无妨,本王乃是亲王,他陈凯之敢如何可你们呢”

    众宗室俱都脸色难看起来,一个个脸色蜡黄,心里俱是非常担忧,若是陈凯之查到自己头上,那岂不是完蛋了。

    “不能再留了。”陈贽敬双眸眯得越发甚了,格外冷漠的开口说道:“陈武,准备宗议吧,大家伙儿,众人拾柴火焰高,将京里内外所有的亲王、郡王还有公爵,将军,都联个名,在祖宗面前,革了陈凯之的籍,留他在一日,我等一日不得安生。”

    “此事,是不是要请示一下太皇太后”

    陈贽敬摇摇头,坚决的反驳道:“不必,先斩后奏,事先不要走漏任何的风声,这事,只能你一个人来办,悄悄的,等该联名的联了名,就算泄露出了一点风声,那也不打紧。何况,宗法之中,本就有一条,若是族中有不肖子,子孙联名驱逐之,这是祖法,和太皇太后和没关系,只要联名的奏疏上去了,祭高了天地和祖宗,太皇太后就算想要反对,那也迟了。”

    陈武觉得这事不小,还在犹豫。

    其他人却纷纷道:“不错,法不责众,就算是到时候追究起来,难道太皇太后能将咱们这么多人怎么样吗何况,我等本就是依祖宗之法行事,理所当然。”

    “对,这陈凯之,已是欺人太甚了,他不让我们好活,我们便教他死无葬身之地。”

    陈武这才憋红着脸:“好,好,一切依殿下便是。”

    陈贽敬道:“到时,本王第一个联名,合咱们宗室之力,就不怕事不成。”

    这一场宗室内的考试,倒是别开生面,京里报考的宗室并不少,竟有两千多个子弟。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五百年来,大陈的皇族开枝散叶,而今已有五十多万人丁了,这五十多万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赵王、琪国公,大多数宗室因为爵位的递减,而今即便不是白身,也只是顶着一个低级的宗室爵位,非但没什么特权,却因为是宗室,却被禁锢住,譬如不得行乞,不得从商,不得务工之类,每月靠着一丁点朝廷的禄米过日子,可这点禄米哪里够一家老小的开销呢,许多人的日子,过的并不好。

    可琪国公的公位不同,这可是一个令人眼红耳热的一场大富贵,倘若真能过继去琪国公府,成为新一代的琪国公,不说其他的,单这公爵的田庄加上朝廷的俸禄,都足够衣食无忧,逍遥自在了。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都是摩拳擦掌,读过书没读过书的,人人都想要试一试,不试白不试,谁知道会出什么题呢,若是当真能中,这就是一下子翻了身啊。

    报考的人,几乎将宗令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人山人海,这些人有穿着绫罗绸缎的,也有穿着布衣显得寒酸的,还有留着白花花胡子的,这是来给自己孙儿报名,宗令府在往日的时候,从不曾有过今日这般的热闹,毕竟这宗令府平时来的人少,一般都是比较近支的皇亲才偶尔会来,至于那些是贫贱和过的不如意的,宗令府懒得理,他们自然也懒得来凑热闹,谁知道会不会给白眼呢

    书吏们记下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密密麻麻,看得骇人,据说连近畿的宗室也都来了,有人是赶了一天的路,有人显得志在必得,有人是重在参与,有人恨自己当初没有读什么书,也有人自觉地自己不凡。

    龙生九子,而今这里,虽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却隐然如众生相一般,彼此吆喝,各有盘算。

    陈武对此,并不太热心,他既得暗地里为那联名的事烦恼,另一方面,也在猜测,陈凯之到底勾结了哪一个宗室,想要图谋琪国公之位。

第七百五十三章:入宫报喜() 
    很快,这些名册便落在了姚文治的案头前。

    姚文治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名字,也不禁摇头苦笑,五百年来,皇族开枝散叶,已不知历经了多少代,而如今,这陈氏的族人,更不知凡己,五十多万宗室人员,真正有爵位的,也有几人呢?不过是寥寥三千多人罢了。

    其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啊,朝廷倒也想把所有人供养起来,可供养的起吗?

    供养不起,就只能任他们自谋生路,虽然也会给一些口粮,可这口粮毕竟也只是勉强不饿肚子罢了,甚至这几年,宗族中的人去行窃而被革出宗族的人都是屡见不鲜,何也?人穷志短啊。

    现在,这公位摆在了面前,谁不想争取,现在还只是选择在京和近畿的宗室来考呢,倘若是放开来,让所有的宗室俱都来考,不用说,这人数,怕还要增加十倍不止。

    原以为只是一场数百人的考试,现在一下子是数千人,这就非同一般了,姚文治命学宫腾出了位置,随即制定了考试的规则,旋即又调拨了锦衣卫和宗族中的文吏负责考场的秩序,他毕竟是有经验的人,一场考试,手到擒来,毕竟这规模和考试的重要性,比之科举差得远了,不会费多少的功夫,只几日功夫,便布置的差不多了,与此同时,姚文治入宫觐见,又讨了几个将军的爵位。

    因为连宫中都没有想到,这么多宗室来考,原以为只是一个小事,而今却在宗族中闹得这么大,此时太皇太后自要显得宫中的雨露之恩,何况这些来考的人,还都是皇家的亲戚。

    因此,特颁五个镇国将军,十个镇国中尉,名列前茅者,可予以赐封。

    一下子,机会变大起来。

    开考的这一日,极是热闹,陈凯之带着人,在学宫外维持秩序,锦衣卫们穿着飞鱼服,精神奕奕的来回巡视,陈凯之则还算清闲,他不必去搜查考生是否夹带什么,也不需去验明考生的身份,只在附近闲走,许多的宗室,尤其有不少,都是穿着布衣来的,看上去显得寒酸,陈凯之只远远的眺望着,心里也是唏嘘,同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照样还是有天差地别。

    待开考了,陈凯之这副主考也没有进学宫,似乎这考试的事,与自己全无任何的关系,甚至连试题是什么,陈凯之也不知道,一场考试下来,三个主考和副主考封存了试卷,接着便是让学宫的大儒负责阅卷,因为考题并不难,对于宗室而言,不可能像是用对读书人的科举来要求他们,这考题,不过是院试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罢了,若是有考中秀才的学问,机会就很大了。

    陈凯之也没有阅卷,夜里,呆在学宫里,姚文治高坐在那儿,看着阅卷官送来的一份份卷子,而陈凯之则坐在一旁的耳室里打盹儿,陈武似乎觉得陈凯之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