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或者说,锦衣卫已经查到了什么地步?

    是不是已经触及到了根本?

    太皇太后没有任何的把握,她此时方才明白,倭寇和济北之事,已将陈凯之惹急了,似乎……已经开始抛出了他的所有底牌。

    这……固然令太皇太后震惊,尤其是陈凯之提到了先太公,提到了十几年前的旧事,说明这些日子,陈凯之一直都在暗中深究此事。

    可这也不是坏事。

    太皇太后眼眸深处,竟隐隐浮出了一丝笑意。

    会咬人的狗不叫。

    现在,陈凯之显然是慌了手脚,有些急了,这才狗急跳墙,而今当着自己的面,直接的攻讦,说明陈凯之很急躁,而一个急躁的人,就意味着,他会不断的犯错。

    看来……是时候了。

    太皇太后面带微笑:“锦衣卫乃天子亲军,若是察觉到了什么,顺藤摸瓜的查下去,并无不可,只要是对朝廷有利,哀家怎么会阻拦呢?”

    太皇太后随即又道:“不过,说起了十几年前的旧事……”她依旧面带笑容,朱唇一抿,似是稍有一些迟疑,却智珠在握的样子道:“哀家也想起了一些旧事,那便是,当初先帝,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皇子,乃诸子余孽之后。”

    她漫不经心的说出这番话,顿时,满殿哗然起来。

    此前,太皇太后就曾说漏嘴,就已引起了无数的猜测,虽还不至于到天下震动的地步,可许多有心人,却已有山雨欲来的感觉了。

    可如今,当这话,自太皇太后口中亲口说出时,却又完全不同,群臣个个面露诧异之色,有人甚至连下巴都已合不拢起来。

    礼部尚书心知事关重大,忙是出班:“娘娘,诸子余孽……这……还请赐告。”

    太皇太后欣赏着每一个人的反应,面带笑容,随即感慨一番,道:“哎,都是一些陈年旧事,而今,哀家还提来做什么,只不过,北静王说起了十数年前的旧事,倒是令哀家有些……罢,其实,此事,哀家也是知道不久,是明镜司奏报来的,先帝确实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嫡出,一个是庶出,只不过当年同时不知所踪,后来明镜司那儿处置多年前的一些旧文牍,方才知道,先帝对此事,早就下了口谕,决不允许有人泄露。”

    “哀家知道的时候,也很是诧异,先帝的两个儿子,竟有一个,和诸子余孽有关,你们说说看,这是何其诡谲之事啊,只是,此事还需深究才可以,哀家已命明镜司尽速的查阅十几年前,秘存的文牍,想来,这几日,一切真相,便可大白于天下。”

    群臣一个个觉得匪夷所思。

    诸子余孽所出的皇子?

    大臣们都是科举出身,读的乃是四书五经,几乎所有人,自幼都接受了诸子余孽该千刀万剐的教育。

    可万万想不到,当年的宫中,竟也有诸子余孽。

    细细想来,实是令人毛骨悚然,莫非先帝的枕边人,还有这等乱党不成?

    那么,诸子余孽又为何混入了宫中呢?目的显然不言自明,甚至可能,皇子的失踪,也是这些诸子余孽搞的鬼,更可怕的却是,诸子余孽到底有什么阴谋?

    这种种匪夷所思之事,令人焦虑起来,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一桩巨大的丑闻,一旦传出,必定震动天下,乃至于,不但大陈的读书人、军民百姓都会关注,便连衍圣公府和各国,也都会对此极力的关注。

    固然,无论怎么说,皇子的母亲乃是诸子余孽,可父亲毕竟是天子,可在当前独尊儒术的情况之下,这个皇子的身份,就实在过于敏感了。

    于是,礼部尚书不禁道:“娘娘,莫非是说,外头还遗失了一个诸子余孽所出的皇子?”

    他说话的声音,竟有些颤抖,似乎最害怕的却是另一个局面,那便是,当今陛下……

    ……………………

    停电了一天,一个半小时之前才来电,老虎一直在书房里等啊等,没有空调和暖气,总算来电了,先更一章,眯一下,继续。

第八百四十六章:真命天子() 
    太皇太后闻言微微一笑:“凡事,都要有证据才好,这两个皇子,都是走失的,而当初,宫中为了隐藏此事,所以销毁了不少的文牍,正因为如此,到底如何,哀家倒是知之不详了,不过,哀家已命明镜司查访此事,也在尽力的寻访另一个皇孙的下落,料来,不出几日,便会有消息,此事牵涉甚大,哀家亦是为难的很,想来,便是诸位卿家,和哀家一般遇到这等情况,也会慎之又慎。”

    她很完美的堵住了众人之口,随即一笑,道:“好了,今日,就议到这里吧。”

    说着,起身,便领着一众宦官起驾,只留下无数还在震撼中的大臣。

    太皇太后的话,实在是过于玄乎。

    在陈凯之看来,这太皇太后某种程度而言,是抛出了一个引子,接下来,等那藤原三寿到了,方才是致命一击。

    可在这殿中,群臣却不肯走,这事儿实在过于诡谲啊,但凡是牵涉到了诸子余孽,总是难免使人担忧。

    甚至有人低声道:“倘若陛下乃是难道诸公没有发现吗?慕太后对陛下,似乎并不亲近,按理来说”

    姚文治似乎不愿牵涉到这些讨论,而是先行去了。

    倒是不少大臣,目光朝陈凯之看来,接着,便是一个大臣小心翼翼的上前,恭敬的给陈凯之行了礼:“殿下。”

    陈凯之认得他,乃是吏部左侍郎张忠。

    张忠这个人,从前和陈凯之不太对付,不过今时早已不同往日了,陈凯之不但已是辅政,而且还是朝中硕果仅存的宗室,更何况还有文德公加成,现在在百官的私下里,有不少人俱都感受到了一股危机,渐渐的,已开始有一些大臣向陈凯之靠拢了。

    不过陈凯之并没有和他们直接接触,真正接触的却是陈一寿,陈公毕竟是内阁大学士,而且谁人不知,陈公和北静王相交莫逆,因而,大家心里都有数。

    陈凯之朝他颔首点头,和颜悦色道:“张公有何见教。”

    张忠忧心忡忡道:“殿下掌着锦衣卫,想来,也多少能知道一些风声,而今,突然冒出来一个皇子,到底是真是假,此事,竟还关系到了诸子余孽,这就更令人忧心了,锦衣卫”

    陈凯之微笑,左右四顾,见许多人也纷纷朝自己看来,道:“这世上的事,真的假,假的也真不了,倘若真有第二个皇子,自然会有足够的证据,可若是没有,那便是如何三人成虎,那也真不得。诸公不必担心,等明镜司的消息便是。”

    张忠依旧还是忧心忡忡,这样的事太大了,他很是担心,可是这有什么用呢,深深叹了一口气,他不由苦笑一声,旋即便淡淡提醒陈凯之。

    “济北之事呢,北静王可要小心了。”

    这是善意的提醒,陈凯之心里有数,他见这张忠乃是发自肺腑,陈凯之心里叹道:“我自己何尝不希望水落石出呢。”

    陈凯之其实很明白,许多关于皇子的证明,其实应当都掌握在太皇太后手里,自己之所以推断自己和皇子有关,靠的不过是天人阁里头的一些秘密抄本罢了,问题在于,他可以向晏先生等人证明,却如何向全天下人证明自己便是皇子?

    固然慕太后对此深信不疑,那也是因为,慕太后理当是知道一些内幕的,再根据陈凯之的胎记,加上天人阁中的记录,方才确信。

    而其他人呢?

    说穿了,必须得有银碟,得有无数相关的证明。

    毕竟是皇子的认证,不可能儿戏,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即便自己是真皇子,也没有任何用处。

    想要有让人信服的证据,就必须找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定在太皇太后手里,否则,太皇太后如何证明那藤原三寿呢?

    眼下,唯一要做的,就是逼这藤原三寿显出真身。

    陈凯之和诸臣辞别,众人各自行礼,陈凯之便急匆匆的出宫,却是一路,火速到了飞鱼峰。

    济北之事,他必须和晏先生等人商量了再说。

    上了飞鱼峰,到了书斋,晏先生早已听到有人报信,知道陈凯之上山来了,他与陈义兴二人早在此等候。

    陈义兴而今也穿着勇士营的军服,他现在除了是参军之外,还是负责勇士营后勤招募事宜,不过他年纪不小了,这军服在他身上,并不合身。

    陈凯之见了陈义兴,先是一笑,竟也不急着将麻烦说出来,而是先取笑道:“王叔,这参军做的倒是挺像样子。”

    陈义兴很惭愧,汗颜道:“哪里,不过勇士营闲杂之事,确实不小啊。”

    从前他以为,自己不过是一般的军需官,可真正开始接管这些事的时候,他方才知道,勇士营的后勤之事,真比寻常军营要麻烦十倍。

    寻常的军需,只需要负责钱粮和武器就可以了,可在这里,从弹药、大量的粮食和各色的肉nai,甚至时鲜蔬果,都需做到供应充足,不只如此,后勤这儿,还管理着一个专门的炊事队,一个野战军医队,一个弹药补给队,一个工兵队,一个由文吏组成的后勤营,譬如野战医院,便有六十多个大夫,还有两百多个杂役,为此,还需给他们供应大量的药材,由于行军打仗,刀伤和箭伤最是频繁,因此,这些大夫们,已经开始组织学习,先从牲畜这儿开始着手,学习处理刀伤、箭伤以及包扎方面的知识了。

    甚至当初北静王,还兴致勃勃的带着大夫们研究如何给猪狗的头上开颅,让他们学习生物的构造。

    因此,还得给他们提供学习的畜牧。

    这后勤营的各队,俱都进入的是辅兵系统,人数还不少,足足有上千人,且事情驳杂无比。

    这还只是后勤,募兵处现在也忙碌的很,虽有人辅助,可现在上山的人越来越多,大陈可有五十万宗室呢,甚至还有近百万出自颍川陈姓的子弟,这些颍川陈氏,虽然和宗室不同,并非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可毕竟是同宗,数百上千年前总是一家,陈凯之拓宽了招募的标准,以至于大量的青年上山,有些人甚至不姓陈,也想上山来碰碰运气。

    勇士营而今如日中天,吃好喝好,便是禁卫的待遇都远远及不上,再加上现在宗室多,反而给人一种皇族军队的感觉,未来的前程似锦,短短几个月,前来征募的,便已有万人以上,最后才留下了四千人。

    勇士营的规模扩大到了七千,之所以没有放宽标准,将所有人全部留下,唯一的原因却只是害怕扩张的太快,骨干来不及培养,除此之外,便是耗费也是惊人,有人专门统计过,每一个勇士营的士卒,一年的全部耗费,高达百两纹银,比寻常大陈百姓一大家人的开销还要高十倍以上。

    因此,现在勇士营不得不设新兵营,这新兵营,自也归陈义兴监理,当然,这只是虚职,堂堂一个亲王,负责管理你们这些新兵,到时操练的狠了,就算有抱怨,怕也不敢声张。

    陈义兴在陈凯之面前,却没有多少抱怨,只一笑而已。

    陈凯之已落座,宴先生等人也是坐了下来,他看了他们几个一眼,便含笑着开口道:“昨天夜里,有人奏报,说是山东出现了倭寇,此事,两位先生可有什么看法?”

    晏先生听罢,却笑不出来了,深深皱眉,忧心的说道:“冲着济北来的,这定是太皇太后的调虎离山之计,她不过是想让我们调走勇士营,这女人心思真深哪!”

    “不错。”陈凯之颔首点头:“正是如此。所以,我才来找两位先生商量商量。”

    晏先生稍稍犹豫,似在权衡什么,想明白了,便朝陈凯之开口说道:“殿下,事到如今,只能及早摊牌了,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殿下一日不彻底打垮太皇太后,无论是在京师,还是在济北,殿下都不得安宁,事到如今,一方面,要在济北严防死守,不妨如此,殿下索性就以摄政王的命令,下达诏书,命北海郡王,以及”他似乎在想,附近还能有什么兵马。

    陈凯之却道:“还有擅长对付海贼的东山郡王,东山郡王那里,也有万余精兵。”

    晏先生道:“金陵至山东,会不会远一些,远水救不了近火。”

    陈凯之摇摇头:“不在于远,而在于表态。”陈凯之豁然而起,冷冷笑道:“到了这个地步,太皇太后是想要逼迫我陈凯之做出选择,那么今日,本王就逼迫太皇太后做出选择,让她知道,天下人未必就会屈从于她的阴谋诡计之下。

    他看了宴先生等人一眼,旋即便优雅的挥了挥衣袖,正气凛然的说道。

    “所以本王下诏,号令山东、金陵、乃至于关东、淮南、淮北诸地的军马,各选精兵,驰援济北!”

    晏先生眼前一亮:“妙!”

第八百四十七章:决胜在即() 
    晏先生不禁眉飞色舞起来。

    不错,陈凯之直接绕开太皇太后,而是直接下摄政王的诏书,驰援济北现在反而成了一桩小事,根本的问题却在于,这王诏相当于是一道试金石。

    而今天下人俱都知道,陛下几乎都成了太皇太后的木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正因为如此,太皇太后的懿旨,自然也就有了效力。

    可现在呢,摄政王的王诏一出,其本质,便是一次试探。

    天下各都督和节度使,以及诸宗王,到底肯不肯响应,就成了关键。

    当然,这并非是绝对的调动兵马,更像是某种带有宣誓色彩的诏令,各地的都督们,并不必率本部前往济北,却可以以勤王的名义,命一偏师前往。

    即便只是派出百人,积少成多,亦是为数不少。

    如此,即可借此机会,保卫济北,至少也可使倭人投鼠忌器,也是试一试,这摄政王的王诏威力如何?

    陈凯之没有疑虑,当即开口道:“取纸笔。”

    晏先生乃长史,本就负责公文和王诏之事,亲自取了纸笔,陈凯之并不犹豫,只凝神微默想了片刻,便提笔写了一份诏书交晏先生。

    陈凯之重重的交代。

    “加印,立即发出!”

    晏先生收了诏书,倒也干脆,没有多犹豫,火速去了。

    诏书发了出来,无数快马奔至各方。

    陈凯之次日前去宫中,至文楼,今日陈无极倒是在,不过显得无精打采,太皇太后早已高坐在陈无极一侧,见陈凯之来,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

    几个内阁大学士,态度各有不同,陈凯之见了礼,便落在另一侧的位上,太行太后微眯着眼眸注视着陈凯之,没等他开口解释,便率先冷冷开口质道:“北静王竟发了诏书,为何事先没有和陛下商量。”

    她这话,倒是很有水平,先说了事实,却并不是说,为何没有和哀家商量,可见她自己也知道,若是这样问,依着陈凯之现在这脾气,十之八九是要大义凛然的说一句关你屁事之类的话。

    可她却是说,为何不和陛下商量,这就指向了另一个问题,那便是陈凯之绕过了天子,图谋不轨了。

    不管你陈凯之有多大的权利,这个天下还是陛下的,做事不应该跟皇帝商议,你陈凯之这就是僭越了。

    面对太皇太后的质问,陈凯之并没恼怒,而是微微一笑,道:“商议过了。”

    “哪里商议过。”太皇太后却是眉头一挑,冷冷的质问道:“陛下自昨日到现在,身子都有所不适,一直在乾宁宫静养,此事,哀家如何不知?你固是摄政王,乃是因为天子初登大宝,对政务略有生疏,因此方才从同宗之中将你拔耀出来,是要协助陛下治理天下,而非是擅作主张,倘是如此,那么这天子,你来做好了。”

    这话就更恶毒了,分明是道出了陈凯之居心不轨的险恶用心。

    陈凯之却是哂然一笑:“臣说过,已经商议过了。”

    太皇太后不禁连连失笑:“哪里商议过?”

    陈凯之却是勾唇笑道:“臣与陛下神交已久,虽并没有口头商议,却也称的是上是心领神会,亦或者是心有灵犀,此乃神交,娘娘不信,可以去问陛下。”

    这样不要脸的借口,竟也能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陈凯之的话里,分明带着调侃之意,就许你太皇太后玩这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吗?我特么的神交天子而令诸侯,你服不服?

    原本,陈凯之就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也懒得理会太皇太后什么心思。

    太皇太后生生被这话噎死,一时气得一张脸都青掉了,她注视陈凯之,旋即咽了咽一口唾沫,旋即目光便落到姚文治身上,朝冷冷他开口道:“姚卿家,你来说说看,这是什么话?”

    见太皇太后怒气冲冲,姚文治心里感慨,内阁首辅大学士真的不好当啊,而今是城门失火,神仙打架,自己想要撇清,都撇清不了。

    他迟疑了一会,才道:“此事,确实是有些过了,依臣看来,还是要申饬一下为好。”

    他不痛不痒,既附和了太皇太后,却又不敢追究的过问。

    陈凯之却是冷然道:“陈公,不知有何高见?”

    这是询问陈一寿。

    陈一寿神色淡淡的开口道:“老臣以为,此事的本质,皆在陛下的心思,陛下若觉得可,那么北静王殿下颁布王诏,亦无不可。若陛下不可,北静王便不免罪责难逃了。”

    他这一番话,看似公允,实际上却是拉偏架。

    众人目光落在陈无极身上,陈无极笑吟吟的道:“朕看,既然济北被倭人窥视,下诏各州,没什么不好,朕这几日身体不适,北静王此举,是为朕分忧,好的很。”

    太皇太后阴沉着脸,随即,却又心平气和起来,道:“想来各州诸侯和封疆大吏,未必肯理会这王诏。”她抛下这句话:“哀家倒是乏了,今日就议到此吧。”

    说罢起驾。

    众臣也觉得无趣,现在朝中斗的太厉害,许多人隐隐已经嗅到了火药味,心里不免更加忧心忡忡,便也各自告辞。

    陈凯之却故意留下,等众人皆走了,陈无极左右看了看,正待开口说话,陈凯之却道:“陛下龙体如何?”

    陈无极摇摇头:“受了一些风寒而已,不算什么大事,只是一日没有上朝,竟发生了这么多事,方才太皇太后气冲冲的走了,陈大哥,你要有所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