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要入城。”

    卫兵一看陈凯之等人,起初正想开口要骂,可见陈凯之腰间的学剑,还有身后侍卫们个个虎背熊腰,甚至还有人穿着禁卫方才有的内衬,顿时泄了气,忙道:“不知大人是谁?”

    一个禁卫上前,取了一个禁军的腰牌,卫兵见状,便没有再多问了,侧身让陈凯之等人进去,陈凯之本要走,却还是驻足,道:“这些百姓,也一概准他们入城吧。”

    “这……”卫兵有些犹豫。

    陈无极怒不可遏,好在这卫兵还算有眼色,最终高呼道:“入城,入城,统统入城。赶紧,只限半柱香。”

    于是人流中传来欢呼,陈凯之等人则是当先的进了门洞。

    待入了城,陈无极不由低声牢骚:“皇兄,这些卫兵如此仗着朝廷,刁难百姓,皇兄为何无动于衷,臣弟倒是想给他们几个耳刮子。”

    陈凯之一笑,道:“这是你站在百姓的立场,可站在卫兵的立场,他们并没有错,既然上头有令,夜间宵禁,这个时间点,就需关上城门,倘若是不关,岂不成了抗命不尊,若是再这般深思下去,若是因为城门没有按时合上,若是恰好函谷关的贼军没有平定,他们派出一支游骑来袭城,那么,又会如何?”

    陈凯之叹了口气:“所以啊,朕自然知道你怜悯没有入城的百姓,可这些卫兵,却不过是遵守命令的寻常小卒罢了,他们若是抗命,少不得还要被打军棍呢,这世上之事,万万不可简单的来看,哪里有这么多的是非和黑白呢,说到底,这天下充斥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矛盾,所以,这将来才是治天下的矛盾,因为这世上,绝不会有两全其美的政令,一个政令下去,有人得到好处,就肯定会有人有所损失,你看到了这一幕,心里恼怒。可朕看到了这一幕,恼怒却也有一些,更多的,却是一声叹息,为政难啊,想要尽力使这样的事少一些,就更加难如登天了。”

第八百八十八章:圣驾() 
    陈凯之这一番感慨,并非是凭空而生,即便是平定了叛乱,那也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接下来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一路而来,民生凋零,无数人衣不蔽体,整个大陈,看似平静,实则却处在干柴烈火之中。

    杨氏这样的人家族,容易覆灭,是因为陈凯之只需要靠压倒性的力量,或采取奇袭的方式,擒贼先擒王,依旧可以将其反手消灭,可这遍地绝望的百姓呢?

    无数的将士,无数的百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缝隙里,艰难的求生,可他们依旧还是有血有肉之人,和陈凯之一样,同样有七情六欲,会有喜怒哀乐,会有欢笑,自然也会有仇恨。

    他们也需吃饱饭,也希望在这世上,能有立锥之地。

    陈凯之不惧杨氏,唯一所惧的,却是万万的百姓,无数的百姓需要自己安顿,需要自己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所以,想要整理这么一个烂摊子,实是太难太难。

    他快步前行,并不肯骑马,因为宵禁即将开始,所以街上的行人寥寥。

    倒是身后,有人追上来:“大人,请留步。”

    几个侍卫顿时紧张起来,一个个按住了腰间的刀柄,陈凯之回眸一看,却是一个商贾押着车队,他当先一人快步追来,陈凯之便朝侍卫们使了个眼色,随即含笑驻足。

    商贾显然方才也被拦在城外,现在得以带着马队能够入城,露出轻松之色。

    他眼睛放光,似乎看出了陈凯之身上的价值,这等可以让城门守卫开城门放人入内的人物,定是不凡。

    他快步行到陈凯之面前,忙是朝陈凯之行礼。

    “小人邓杰,见过大人,不知大人高姓,府上何处。”

    陈凯之便笑,眼眸里,似乎已经洞悉了这商贾的打算,便慢悠悠的道:“你有何事?”

    一听陈凯之不愿显露自己身份,这商贾眼底,便流露出一丝失望,可还是打起精神,笑呵呵的说道。

    “大人定是城中不凡的人物,城门的守卫,都要让大人几分,小人做的是碳的买卖,几乎每日,都需从城外的碳窑运碳入城,咳咳,大人想来也知道,这车队出入,尤其是现在这非常之时,倘若不能及时回城,这买卖,便很不好做了,而今,京中的木炭价格暴涨,正是小人做买卖的好时候,不知大人,能否给小人一个方便,和城门的守备商量一二,打个招呼。请大人放心,小人不是不晓事的人,小人懂规矩的,自会略备薄礼,登门造访。”

    他说的滴水不漏。

    可意思真是再明白不过了,请陈凯之帮他打通城门的关节,而他呢,则自然会给陈凯之送上好处,如此,两全其美。

    估计他在想,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事吧。

    可谓是不劳而获得来的钱财。

    陈凯之很平静,不恼也不怒,这叫邓杰的商贾,倒是个油滑之人,但凡有一丁点机会,都不肯放过。

    不过商人不都这样,投机倒把的。

    此刻邓杰一脸期待的看着陈凯之,似乎在等他开口答应自己。

    陈凯之却是眯着眼眸,看着他堆笑的样子,心思自然没有放在他口里所说的好处上头,却是淡淡的朝他开口说道:“怎么,这眼看着,就要进入炎炎夏日,这碳,也如此的紧俏了吗?”

    邓杰摇了摇头,语气透着难过。

    “大人刚进洛阳城?哎,这就有所不知了,倒不是木炭紧俏,而是现在在这洛阳城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几乎所有的物资,俱都紧俏。大人是南面来的吧?大人可知道,陛下带兵,袭击长安,自水路逆舟而上?哎,国朝五百年来,除太祖高皇帝之外,再没有天子竟只带区区数百数千之众,就敢深入虎穴的,大人可知,其实这根本就是关中杨氏的阴谋吗?陛下中计了。据说在关中那儿,杨氏已埋伏下了数万精兵,截杀陛下,这消息,其实早就在洛阳城传开了,而今这洛阳城,早就人心惶惶,城中不少的富户,都在收拾细软,等着这噩耗传来,便要南逃,您想啊,若是陛下不幸在关中罹难,这关东之地,便成了无主之地,只怕用不了多久,关中军便要东进了,到了那时,这洛阳城里,什么最紧要,当然是实打实的粮食和木炭,银子……又值几个钱?”

    邓杰一面说,一面观察着陈凯之的神色。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物价已经飞涨,不只如此哪,便连庙堂之上,也闹翻了天,慕太后已是出面主持大局了,还有首辅大学士也出面,勉强将局面弹压下来,勇士营和锦衣卫、明镜司,维持住了京里的稳定,可是哪,说实话,已有不少大臣,有的请辞,有的呢,已在朝中开始争议起来。”

    “争议什么?”陈凯之闻言,不禁在想本事试探下朝廷众人,不曾想到这一试,便试出了结果,思忖间,他便朝邓杰笑吟吟的道:“是主战还是主和?”

    邓杰摇头:“争议的是,若是陛下不幸罹难,是否迎孟津郡王入京。”

    陈凯之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冷意,一字一句的顿道:“怎么,竟还有人胆敢在这个时候,迎一个叛贼吗?”

    邓杰一副老神在在,又或者说是一副洞悉人心的表情的看着陈凯之,叹息着说道。

    “大人毕竟年轻,想来是哪家府上的贵公子吧,人心这东西,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倘若陛下真的驾崩,关中军出关拿下洛阳,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现在关东群龙无首,人心惶惶,眼看着,说不定就有新天子登基了,这已不是迎不迎的问题,等人家带兵来了,你不迎圣,也得迎圣啊。世人哪,都说咱们商贾逐利,可小人说句不该说的话,其实人本身就逐利,却偏偏将这逐利的污水只泼在商贾身上,且就说那些士大夫吧,那些享受了国恩的庙堂诸公,不就是风吹两边倒吗?现在提出来,固然会有所风险,可陛下此次,是九死一生,到了这个份上,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慕太后固然动怒,可总不能将他们统统杀了,这个节骨眼,大开杀戒,只会有更大的乱子,所以他们方才敢说这些话,而这些话说了,等将来真到了孟津郡王进京的时候,将来论功行赏,这不就是迎圣的大功劳吗?”

    邓杰很是感慨,又觉得悲愤,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一副感叹至深的样子。

    “说实在的,小人虽满心计较利益得失之人,可心里头,却很是瞧不起他们的,别看他们一个个高高在上,可小人乃至于寻常的军民百姓尚可以背主,这是因为,小人们是寻常小老百姓哪,苟活在世上,只是求个生计,可他们呢,却是世受国恩,享受了不知多少的俸禄,却全无忠义可言,这……”

    邓杰又是摇头,一副超级失望的神色。

    “这些人哪……”

    陈凯之闻言,心里也是感喟万分,这庙堂之上的大臣竟是不如一个商贩来的忠心,真的很可悲,他沉思了一会,便深深看了邓杰一眼,旋即便颔首点头。

    “你说的对,士大夫若是连礼义廉耻都丢了,这是国家的耻辱,也是朝廷的耻辱。不过,既然你知道洛阳城里不太平,何故还如此努力做买卖,真不怕刀柄之祸。”

    邓杰却是笑了:“小人是商人,商人只重利,即便是乱世嘛,可买卖却也要做,逃?又能逃到哪儿去?小人做的乃是木炭的买卖,恰恰这个时候,却是发一笔横财的时候,心里怕倒是有的,可说句厚颜无耻的话,再怕,这银子也得挣,这世上,太平钱最难挣,唯独这个时候,反而是天赐良机,哈哈,见笑,见笑。”

    陈凯之不禁一愣,却不由道:“倘若庙堂上的文武大臣,如你这般,就算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做到悍不畏死,朕倒也心宽一些,可现在听你这般一说,反而心里更难受了,原来许多人,却连商贾都不如。”

    邓杰听陈凯之话,颇有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正要点头说是,可随即,脸色却是猛地拉了下来。

    因为他这才意识到,陈凯之话里头,竟自称自己为朕。

    他脸色骇然,第一个反应,此人不会是疯子吧,可随即,这个想法很快便被打消,因为陈凯之行为举止,绝对和疯子绝缘,随即,他便认为是反贼,可抬头再看陈凯之时,却见陈凯之含笑看着自己,而四周侍立的护卫个个孔武有力,愈看,越觉得非凡。

    他猛地,脑子嗡嗡了一下,想到了剩下的一个可能。

    于是……他忙是诚惶诚恐的拜倒,颤颤巍巍的:“草民……草民……草民死罪,草民不知陛下乃是……乃是陛下,小人多嘴,小人也该死……”

    一下子,他便涕泪横流了,方才还老成世故的脸,骤然变得惶恐无比起来。

第八百八十九章:凯旋而归() 
    陈凯之只瞥了他一眼,手轻轻挥了挥,淡淡说道。

    “起来吧,你所说的话,并没有触犯什么规矩,又何惧之有呢,你不是想让朕帮你给城门司那儿打招呼,好教你的车马能够随时入城,朕实言告诉你,明日开始,城门便不会这么早关上了,夜里的宵禁,也会结束,算是免去了你的后顾之忧。”

    邓杰心里轻松了一些,如蒙大赦的样子。

    他起初还以为陈凯之只是寻常的贵公子呢,还指望着能和这位公子攀个交情,做买卖的人嘛,总是不会嫌弃自己的朋友多的,可谁料到

    此时他忙是乖乖谢了恩,却是苦笑道:“陛下安然而返,草民的这个买卖,只怕请陛下恕罪,草民出言无状。”

    陈凯之瞬间明白了他的心思,这家伙做的乃是乱世买卖,想要趁此机会,多从城外拉一些物资入城,将来才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可一旦洛阳平安无事,随时都会有许多的木炭送进城来,他这巨利,也就没了,所以对他而言,现在马队能否随时顺利入城,都没有了意义,因为他进不进城都可以了。

    陈凯之便笑道:“你的买卖砸了,可朕的买卖,才刚开始呢。”

    邓杰一楞,这家伙似乎是个很有好奇心的人,竟是大着胆子:“陛下也做买卖?”

    “朕当然也做买卖,不过这个买卖有点大,可能要葬送许多人的大好前途,你方才说,许多士大夫,可能连商贾都不如,这话,朕很赞同,都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有的人,连这点都做不到,朕还指望着什么呢?”

    他眉头挑了挑,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眸轻轻一眯,远远的望向那巍峨的皇宫。

    是时候该清理朝堂之中的人了。

    他的心情并没被影响到,而是朝邓杰笑了笑,轻轻挥手。

    “好了,朕有事,走了。”

    邓杰便感觉自己是在做梦一般,一时瞠目结舌,想要说什么,却又不敢,等他抬眸,却见陈凯之已在侍卫们的拥簇之下朝着洛阳宫方向而去,他猛地一拍额头,想起了什么。

    “哎呀,得出货啊,再不出货,可就糟糕了。”

    他脑子里,想的永远是他的货物。

    本来还想囤着挣点银子,可现在看来,现在是万物齐涨,而一旦这消息传出,朝廷发出了陛下的旨意,那么接下来,就是万物齐跌了,到了那时候,再想出货,莫说盈利,怕是要折本了。

    他吓的打了个哆嗦,随即便疯了一般,朝着自己的货行去了。

    洛阳宫里。

    虽是天色已经暗淡,可今日,却和往日不同,气氛有些凝重。

    慕太后、内阁大学士、宗室、各部的部堂,以及文臣武将,至今在这文楼里,一个个默不作声的。

    从清早开始,到这傍晚,许多人都是水米未进了。

    可显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留在了这里,慕太后冷冷的看着大学士苏芳,看着礼部尚书王坚,还有一个个熟悉的面孔。

    她的心很沉,整个人也显得疲惫,她目光望去,所有人都是缄默不语。

    包括那赵王陈贽敬以及诸王,一个个跪坐在地,默不作声,显得很是凝重。

    陈一寿面上露出了怒色,好在他忍住了自己的脾气。

    这场争端,其实早在两日前就已经开始了。

    洛阳传出了流言,说是陛下的御驾亲征,本就中了关中军的奸计,在关中,早有数万精兵,候着陈凯之。

    陈凯之只带了勇士营前去,怎么能抵得住精兵的埋伏。

    这一下子,洛阳城开始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接下来,便开始怀疑,最后从种种迹象分析,似乎终于可以确定了。

    朝野震动。

    陛下倘若是驾崩,或者是落入了关中人的手里,这意味着什么?

    许多人甚至无法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于是,某些人沉寂下来的心思,又开始死灰复燃起来。

    毕竟太皇太后影响极深,也毕竟,有许许多多的人,也曾明里暗里的受过杨家的好处。

    当然,最重要的是,眼下,谁都明白,在群龙无首之下,函谷关的关东军趁此机会西进,一举攻破洛阳,甚至已经成了极大可能的事。

    在这种情况之下,何去何从,便成了每一个人的选择,毕竟这事关身家性命。

    第一个提出迎圣的苏芳。

    其实许多人都未曾想到,站出来会是他,这个曾经低调的苏大学士,似乎对于当今陈一寿为首辅大学士颇怨言。

    现在人们事后想来,似乎也可以理解。

    姚文治是四朝老臣,资历远非苏芳可比,所以苏芳在姚文治面前,并没有太多念想,可陈一寿和苏芳的资历却是相同的,可陈凯之登基,首辅大学士的人选,自然而然的便落在了陈凯之的头上。

    这其中真正恐怖之处就在于,姚文治年纪老迈,所以苏芳可以等,毕竟还有个盼头,反正他年不过五旬,再等几年,等姚文治的身子实在不成了,他还有一线希望。

    而陈一寿,年纪竟比苏芳还小两岁,以这新君对陈一寿的信重,这辈子,怕都出不了头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初苏芳拒绝了陈凯之的好意拉拢,而如今,再想获得信任,就更难了,苏芳甚至绝望的想,或许,很快用不了多久,等陈凯之坐稳了天下,自己也就到了被放逐出庙堂的时候了。

    自然,苏芳虽有怨言,却也无奈,可现在不同。

    陈凯之必死。

    这一次没有侥幸,更没有可能活着回一个人。

    既是陛下不幸罹难,而这一次,不啻是一次天赐良机。

    昨日的时候,他就隐隐约约的透露了自己的态度,而在今日,他索性当着慕太后的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口气显得强烈。

    “娘娘,事到如今,唯有保全社稷,方为重中之重,陛下倘若有失,洛阳群龙无首,而关中军势必出击,到了那时,整个关东,便都陷入战火,陈氏子弟,相互残杀,若是列祖列宗有灵,必定捶胸跌足,悲不自胜;臣斗胆,窃以为,而今不若派出使节,与孟津郡王议和,都是同宗,也俱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有什么话,不可以坐下来商量呢?”

    他这话,无可挑剔。

    可言外之意,却是极明显,所谓的议和,能议出什么呢?

    无非就是为了掩饰迎孟津郡王入朝的心思罢了。

    陈一寿当场发难,怒斥苏芳:“汉贼不两立,今陛下亲征在外,苏公既为学士,何有此言?这实是滑天下之大稽,杨氏胁迫孟津郡王谋反自立,大陈社稷,本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想要保全社稷,靠议和吗?”

    接着,便是一场群起的相互攻讦了。

    满朝文武,各抒己见,自然,议和是假,向关中的杨氏输诚是真。

    也就是说,苏芳,以及此后站出来的礼部尚书王坚,还有鸿胪寺卿刘占,兵部侍郎张宽以及许多大臣很清楚,他们是不可能说动慕太后以及陈一寿人等在这个时候议和的,慕太后等人,态度坚决,更不可能妥协。

    可是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等将来关中军进入了洛阳城,孟津郡王自然清楚,谁是他的敌人,谁是他的朋友,自己这些人,虽只在这里说了几句议和,和天下初定,孟津郡王势必要对某些心里向着他的人委以重任。

    在争吵之后。

    慕太后深深叹了一口气,旋即便环视了众人一眼,便迭连冷笑起来。

    “卿等出此言,莫非以为哀家不知你们的心思吗?陛下登基才几日,便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