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绝不是对手。”

    “敢问陛下,就如现在的陛下这般,即便已经知道了杨家的威胁,也知道,所谓的倭寇,根本就是杨家的工具,知道祸乱了大陈朝政的肇事者,现在就在海外吃香喝辣,可陛下……是否当真可以不顾一切,竭力发展水师,寻觅杨家,与杨家一决死战?草民深信,以大陈的富庶,陛下的圣明,倘若当真能痛下决心,花费二十年之功,竭力营造舰船,操练十万精锐水师,到了那时,必可和杨家争雄这碧波汪洋,可是……陛下愿意吗?”

    陈凯之竟下意识的摇头。

    他不愿意。

    他和杨家,可谓是不共戴天,他甚至深知,自己一日不剪除这杨家,大陈便永远置身于无数的隐患之中,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比陈凯之更愿意将这杨家一网打尽。

    可是……陈凯之依旧不愿意。

    也并非只是不愿,而是不能。

    诚如江海所说,六国各自雄踞在天下各个角落,陈凯之若是将一切的重心,一切的资源,都放在海洋,那么,势必要削减大量陆路军马的开支,无数的钱粮,无数的人力,都将放到海上,而那个时候,固然缔造了天下第一,甚至可以和杨家争雄的水师,又如何?大陈难道可以不顾忌自身的安全,难道凭借水师,可以保卫关中,保卫金陵,保卫洛阳吗?

    江海便叹了口气:“不错,正是如此啊,连陛下尚且明知有如此巨大的隐患,却也无法竭力剿灭杨家,这是什么?这便是杨家所追求的秩序,他们这百年来,所做的,便是永远使六国各行其是,任何一个天下一统的隐患,于他们而言,是决不允许的。对北燕如此,对大陈如此,对越国,也是如此,不过……若是大凉和蜀国,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大凉和蜀国,实力并不强,远不及占据河北、乐浪与胡人角逐大漠的北燕,也及不上大陈,而且远离内陆,正因为如此,所以一直以来,大凉和蜀国,都与海外的杨家,保持着极好的关系,这一点,陛下知道吗?”

    陈凯之一愣,方才想到,关中杨家,早早的分家,许多族人,早就迁徙去了蜀国和西凉,还有那杨家的家主,在西凉得到了优待,并且能和西凉皇帝秉烛夜谈,原来……竟是如此,想来,这两国,一直都和海外的杨家若即若离吧,他们早已知道海外杨家的存在,甚至一直对杨家在海外的实力膨胀抱着乐见的态度。

    陈凯之冷笑:“朕倒是略有所闻,这么说来,其实在私下里,西凉和蜀国,其实早已和杨家,缔结了某种协议,是吗?”

    江海点了点头:“不错,杨家一直暗中给予西凉和蜀国许多的好处,弥补了他们赋税上的不足。”

    陈凯之便吸了口气:“也就是说,其实整个天下,已被杨家给锁死了?”

    锁死二字,听起来怪异,可江海却感觉,竟没有比这更恰当的词汇了。

    他忙不迭的点头:“就是锁死,各国的君主,固然还可以在自己的国土里自称皇帝,可实际上,无论是大陈还是北燕,但凡有人有了一统天下的野心,那么……接下来,杨家便会出手,或是自内部,或是利用倭寇,或是挑拨各国群起而攻之,无所不用其及,陛下可还记得,北燕人南侵大陈,眼看着要覆灭大陈时,除了倭寇之外,第一个向大陈派出援军的,是哪一国呢?”

    “西凉!”陈凯之熟读历史,对数十年前的旧事,自然清楚。

    “这就是了。”江海道:“北燕南侵,一旦灭陈,那么天下便被北燕人占据了六成,实力将空前强大,而当时各国,依旧还在权衡利弊,不愿第一个站出来,派出援军,去救援大陈,与当时不可一世的燕军死战,若非是杨家人鼓动了西凉挺身而出,只怕……现在大陈的江山,早已易主了,某种程度而言,陛下……”江海很有深意的看了陈凯之一眼:“陛下还得感激杨家呢。”

    陈凯之冷哼,他这时,方才意识到,自己登基时的豪言壮志,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困境,成为了天子,谁不愿意一统江山,彻底打破这割据的局面呢,陈凯之原以为,以自己之力,终有一日,可以完成,可现在想来,一统天下的并非是各国,而是杨家。

    自己这堂堂天子,九五之尊,命运竟以被杨家安排好了。

    陈凯之冷笑:“凭他一个杨正,也配执掌朕得命运?”

    “他可以。”江海很认真的看着陈凯之:“他可以联络各国,挑拨各国对大陈的敌对。他也可以派出数之不尽的倭寇使大陈永世不得安宁,更可以亲自派出水师,袭击济北,将济北夷为平地,他的舰船,合天下各国之所长,天下罕有对手,他可以招募最凶残的倭人,可以自佛郎机,招募大量的火铳手,可以自昆仑州,招募数之不尽的人力,而陛下,能奈他何呢?大陈的舰船,在杨家的舰船面前,不堪一击,他随时可以在大陈任何一个地方登陆,烧杀劫掠,而大陈纵有百万大军,也只能望洋兴叹而已。”

    “这济北,固然称的上是富庶,可草民可以保证,眼下济北的财富再多,也未必比得过杨家两百年来的暗中积攒,他们在四海,都有巨大的人脉,甚至……如有必要,他们可以联合胡人,可以买通一切陛下的敌人,陛下……的雄心,其实草民早已看到了,这济北,不正是陛下想要富国强兵的产物吗?只是……其实在陛下想要在济北有一番作为的时候,海外的杨家,早已知道陛下的目的,只要大陈的国力一旦到了某种威胁杨家可能的时候,济北毁于一旦之期,也就不远了。”

    陈凯之铁青着脸,他知道,其实江海并没有夸大那杨家的实力。

    这杨家宛如上在各国头上的紧箍咒,一日不破,这片大陆,便永远陷入四分五裂,相互攻伐的局面。

    陈凯之凝视着江海:“他们的巢穴在哪里?”

    江海道:“在倭岛,也在琉球,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尤其是倭岛,他们在倭国有很强的实力,他们在九州,建立了据点,当然,这样的据点很多,不过若说巢穴,理应就在那里。”

    这就难怪,那杨太公是一副倭人的打扮了。

    现在……一切的真相,俱都展现在了陈凯之的面前。

    陈凯之突然察觉到,在自己面前,横着一个空前强大的敌人,这杨家,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强大的多。

    这是一个海洋帝国。

    若是其他人,或许对此不屑于顾,可陈凯之却最明白,这样新形态的帝国,其实力,远超人们的想象。

九百一十三章:万王之王() 
    陈凯之看向江海,笑了:“你认为朕无法打败杨家?”

    江海沉默了很久。

    他显然不敢说假话,却又害怕自己的真话惹来陈凯之的龙颜震怒,所以他谨慎地道:“陛下可以在陆地上战胜杨家一百次,可杨家依旧可以抽身离开。”

    陈凯之却是哂然一笑,道:“那么,拭目以待吧。”

    随即,他朝千户看了一眼:“这位江先生好生保护着吧,他还知道什么,俱都让他做成笔录,朕到时要细看。”

    接着,陈凯之才看向方吾才:“师叔,我们斩断了江海这一条线,就断绝了他们在陆地上进货的渠道,接下来就看师叔的了。”

    方吾才笑了笑道:“陛下放心,小事一桩,不过……倘若出海,老夫少不得要舟船劳顿,陛下也该立后,该立皇贵妃了吧。”

    陈凯之现在对方师叔一切印象都很好,唯独不爽的就是,明明在讲感情的时候,他非要蹦出几句赤裸裸的利益来。

    陈凯之汗颜道:“师叔方心便是,倒是有一事,不知师叔打算如何和他们接触?”

    “容易。”方吾才像是早就有了打算,随口便道:“只要北燕皇帝到了济北,老夫便现身。”

    陈凯之恍然大悟。

    方吾才现在在天下人眼里,是已经逃之夭夭了,这说明,他害怕陈凯之处置他。

    可如何现身呢?假若北燕天子来到了济北,此时方吾才突然现身,那么……一切就可以解释了。虽然大陈朝廷没有将方吾才定为钦犯,可显然,方吾才是不能贸然现身的,这太诡异了;可若是北燕皇帝来了,方吾才现身,一切就自然起来,北燕皇帝和方吾才有良好的私交,北燕人一到,就算方吾才现身,大陈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甚至正好还可以趁此机会,让海外的人看看方吾才的影响力。

    而对于大陈朝廷,固然在外界人看来,陈凯之将其视为太皇太后的余孽,可毕竟此人得到了北燕人的庇护,陈凯之也无法拿他怎么样了。

    这个时候出现的方吾才,更像是在向大陈朝廷示威。

    只是……

    陈凯之倒是显得忧心,眼带关切道:“师叔还要小心为好,话不可说得太满。”

    方吾才毫不在意的撇撇嘴,风淡云轻的道:“不过是一个杨家罢了,那个杨正,老夫也有耳闻,他还有一个爹,叫杨闻,已死了九年了,当初他爹在关中为关中杨家家主时,老夫也曾和他谈笑风生的。”

    又是这一套……

    陈凯之其实已经无法分清,吾才师叔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这么一段过往了,他也懒得去过问,只是认真地道:“师叔能小心便好。”

    次日一早,陈凯之的圣驾便到了济北东郊的海港。

    这里已显得很忙碌,而晨雾朦胧,使陈凯之只听到了碧波的涛声,远处,却只是模糊的一片。

    随同来的有杨彪、邓健几人。

    此时,杨彪道:“陛下,这里海风大,陛下还是回吧。”

    陈凯之回眸,看了一眼被海风吹得颌下长须乱舞的杨彪,随即笑道:“你看,杨先生,这汪洋大海,对我们而言,便是天堑,对于百姓而言,它既不能开垦,也种不出粮食,实是无用;可是……对于杨家,这里……却可以生出数之不尽的财富,是他们立足天下一切的根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可在杨家里眼里,却是海中自有黄金屋。他们折腾了两百年,这两百年来,无一不在影响着大陈,影响着天下,而我们站在陆地上的人呢,却依旧浑浑噩噩,自以为自己占据着沃土,乃中央之国,却殊不知,这碧波汪洋中的隐患,昨日,锦衣卫详细的将江海的笔录连夜送到了朕得案头,里头就有关于杨家人舰船的资料,他们的舰船,俱都是用佛郎机舰进行改进,有火炮搭在船身,移动极快,战舰如飞,商船载重极大,朕打算,将这些杨氏海贼一网打尽,打尽他们,并非只是解恨,而在于,这海洋非杨氏所有,而是我大陈所有,他们牟取的暴利,理当惠及天下的百姓,而不是一小撮的贼寇,以及杨氏一家一姓,朕要走出去,大陈也要走出去,否则永远困守于此,又如何甘心呢?”

    陈凯之得话的确有道理,可是杨彪反而忧心忡忡起来,道:“他们有舰船巨千,多的是善长水战的水手和水贼,在这碧波汪洋,无影无踪,倘若我大陈当真要经营这汪洋,陛下,臣有句不该说得话,我大陈要造舰,实是千难万难,所费的钱粮,所需的人力,可即便造出可堪出海的巨舰,也不过百艘而已,想要与杨家争夺大海,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却也未必能应其锋芒。何况,如此巨大的开支……臣恐朝廷入不敷出,陛下现在要改造新军,这本就是数之不尽的银子,难道这大陈,其他的事,就不管不顾了吗?”

    显然,他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话倒也没有说错的,大陈不是独立的海岛,甚至四面都是敌人,虽有千万户的军民百姓,看似强大,可其实这也是一种负担,因为朝廷不可能为了造舰而舍弃掉其他的职能。

    在这点上,杨家是占尽优势的,他们本身就没有负担,不需要救灾,不需要建立陆地上的军马,防备各处的城池,他们不但没有这些负担,反而能靠着海洋垄断贸易的暴利,就可以招募数之不尽的亡命之徒,可以缔造强大的舰队,横行天下。

    此时,陈凯之的眼眸微微一张,露出一抹带着深意得笑容,道:“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跷,其实这些年来,这济北已有无数的匠人,大量的机械也应运而生,最新的钢铁出现,某种意义而言,也改变了生产工具的发展,不是吗?朕听说现在许多作坊里,都有专门的机械师,除此之外,朕还听说,在许多的纱坊,开始用上了水力的机械,磨坊则开始大规模的借助了风力,还有一些作坊,甚至根据朕提出的某些原理,在尝试制造蒸汽机?”

    杨彪颔首点头道:“臣对此,也略有耳闻。”

    其实工具的发展,在济北确实极其的飞速,这既离不开陈凯之的鼓励,某种意义而言,也和济北特殊情况分不开。

    天下的商贾齐聚,无数的走访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商贸一开,就意味着工坊中的货物,但凡一种物品畅销,就不得不疯狂的扩产,商人们就不得不大肆的招募匠人进行生产。

    可这时,许多的商人却发现,扩大生产依旧还是太慢了,尤其是某些热门的产业,货物供不应求,扩大规模,就要更多的匠人,而人力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从前,人力是最不值钱的,因为不值钱,所以想要招募多少便招募多少,可随着许多公坊的用工需要,这就使得人力开始短缺起来,即便是从外乡拉人,可暂时也无法胜任工坊的工作,这里面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而另一边,货物却是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工坊主们就不得不想尽办法,用一切的手段来代替人力了。

    起初的时候,其实都还只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而造就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难,甚至古已有之,比如水力,比如风力,无论是水力和风力的大规模运用,其本质,也是机械的一种,水车靠水推动,可要使其产生的力运用在生产中,就必须转化,于是简单的轴承便出现了、叶轮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一次次的进行改进。

    显然,这使许多人对提高生产率变得热情起来,一些专门的机械作坊开始出现,大量高级的匠人开始努力的去穷究如何使东西能够动起来,用奇技YIN巧之物,去取代人力。

    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在飞鱼峰上,那座图书馆里,有许多的书籍,竟使有的人豁然开朗起来。

    原先那些书,是无人问津的,甚至除了老老实实躺在飞鱼峰的图书馆之外,许多人要嘛看不懂,就算勉强能看懂一些,却也是一知半解,更别说是用得着了,可现在……当有人发觉了它的妙用,渐渐的,许多人开始兴致勃**来,一些书商,甚至开始印刷这些书,在济北,销量竟还不错。

    借助着书中的原理和启发,以及匠人们在生产中的思考,两相结合之下,更多的机械开始出现,而商贾们也发现,新机械的妙用堪称无穷,它不但可以使原有得商品制造起来更加省时省力,可以减少用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生产量急剧的上升,更可怕的是,原先商品的质量,更多的依赖于匠人的技艺,而技艺总是参差不齐,可机械却弥补了匠人能力的不足,以至于,许多学徒,也可以投入进生产中去了。

第九百一十四章:宏图霸业() 
    本质上,这一切的变化,在于人力。

    济北原先不过是不毛之地,而今却已成了天下通衢之地,既是通衢之地,便有了商机,于是天下的货物齐聚于此,可渐渐的,商人们发现,倘若运送各地的货物来这里贩卖,那不如直接在这里进行生产,生产就需要人,需要有技艺的人,越多人生产,人的价值就变得高昂起来,原先这些一钱不值的劳力,开始水涨船高,即便依然有许多人每年涌入济北,可人手依旧还是不足。

    如此,原先凭着剥削人力,就可以稳当挣银子的商人,开始有人不得不尝试新的生产方式,有人尝试,成功,获得了巨利,于是乎,大家一拥而上,用机械,已成了时新的事。

    那么,一个巨大的市场就出现了,生产机械,或者说改进机械,已成了一本万利之事,这就迫使许多的匠人开始疯狂去穷究机械的原理,开始一遍遍去尝试改进生产工艺,以此,才能牟取巨大的利润,在这济北,许多学堂,都已转化为了工科的学堂,飞鱼峰图书馆的书籍,不断的加印,成为了一本本教科书,许多人对这工科的学堂可谓是趋之若鹜,倒也不是人们对于读圣贤书生出了什么反感,只是人是现实的,毕竟一个人读书成才的机会并不高,读了十几年书,最后连个秀才都不中的人大有人在,而读了工科的学堂,却是另外一回事,将子弟们送了去,学个几年,虽不可能鲤鱼跃龙门,却可以成为高级的匠人,别人去工坊里一月辛辛苦苦挣两三两银子,而人家却可以轻轻松松的拿八九两银子。

    这便是最现实的写照。

    以往……蒋学士推广学堂,即便拿着陈凯之给予的补贴,依旧还得劝人送子弟来读书,因为对许多人而言,自己的子弟即便读了书,未必能有什么前途,四书五经,倘若不能考中秀才,毕竟是不能当饭吃的。

    可现在,各处的工学学堂兴起,甚至已经不需要劝人来读书,即便是学费并不低廉,也是无数人趋之若鹜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都不傻,花一笔银子,让人学习几年,将来比之不读书的人更有出息。

    似这些高级匠人,已经开始在济北越来越多,他们通过飞鱼峰的理论,一些佼佼者,开始在这理论基础上推陈出新,而更多人,虽是平庸,却也结合了这些理论,运用于许多生产活动,以至于许多的机械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各种最新式的风车、水车,甚至……是陈凯之曾经撰写的一部关于蒸汽机原理的机械也开始出现。

    陈凯之对此,最是关注,他随即道:“若是我等造船,且不说其他,就说海船所需的木料,便十分不易,需要加工,还需晾晒数年之久,何况,这样的舰船,即便出了海,至多也和杨家的舰船旗鼓相当,这佛郎机舰,确实堪称完美,佛郎机……杨先生听说过吗?朕倒是从亲军那儿,得到了一些秘奏,他们那儿,和我们这儿的地理不同,他们在陆地的边缘,有一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