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等枯燥的实录,其实最是繁琐的,可陈凯之却是一清二楚,也是倒背如流,于是笔下虎虎生风,一字不漏的写下来。

    而此时,考棚里的其他学子,竟都开始搜肠刮肚起来,绝大多数人,倒是将四书五经背得还算是熟的,否则也不可能考上生员,可是这题确实是太刁钻了,以至于让人无法辨认这到底是哪个皇帝降临了金陵。

    毕竟可能自己背诵时一字之差,整个答题便算是彻底完了。

    可即便是能确定是太祖实录的人,一些细节,怕也记不甚清,他们拼命地回忆,可总会免不得会有几字之差。

    陈凯之这时不免有些感叹,若不是自己这倒背如流的记忆力,单这浩瀚如海的无数文史,怕是没有十年的苦读,单凭这个题,是休想作答了。

    正午的时候,他匆匆地吃了从考蓝里准备的蒸饼。

    两个题都做完了,第一日的考试就算结束了,倒是那阴风,陈凯之却不觉得有什么难受了,体内的气息似乎随时在抵挡着这股给陈凯之带来不适的阴风,反而令陈凯之浑身都舒畅无比。

    下午歇了歇,等到了天色晚了,许多人还未做完题,显然有人游移不定,还在拼命地回忆,生怕出现丝毫的错误。

    贡院里,点起了一盏盏的灯笼,而在这春日的夜里,温度下降得厉害,不少生员取出带来的衣衫,也依旧是冷得跺脚。

    而至于陈凯之这丁戊号考棚,那夜里的寒气夹杂着阴风呼呼吹来,若是寻常的生员,此时只怕早已吃不消了,过堂风绝不是好玩的事,何况还是在这疾病高发的春日,还是夜间?

    可陈凯之却是坐定,似游戏一般,想要控制出身体的气息,他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一丝丝的热气自他的身体里冒出来,裹了带来的袍子,便倚着考棚的墙壁开始打盹。

    明日还有第二场考试呢,自该早些休息才好。

    第二日起来,陈凯之精神奕奕的,这一夜的风寒,竟是拿他一丁点办法都没有。

    陈凯之不禁心里庆幸起来,幸好学了这《文昌图》,否则后果真的难料了,至少他知道从前的身体,是无法抵挡这股寒气的,能坚持第一场考试就已算不错,这一夜过去,若是不病,都有鬼了。

    而与此同时,明伦堂里灯火冉冉,第一日收来的考试试卷,已经开始进行阅卷了。

    数十个阅卷官,将这糊名的试卷统统摆在了案头,开始紧张地进行批阅。

    今日这两题,第一题倒还好,几乎人人都有印象,至少有八成人能答中,其他的,可能会有一些记忆上的疏漏,或者是一些错字,不过也无伤大雅。

    可是第二题就厉害了,这是大陈朝的陷阱题,只这一题,就可直接刷掉六七成的考生。

    阅卷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礼部右侍郎张俭所带来的一批礼部官员,还有一批,是以王提学为首的学官。

    乡试的舞弊,已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每一份收上来的试卷,都会进行糊名。何况这题的答案很明显,对了就是对了,出了错就是出了错,根本没有运作的空间。

    再者,这地方的学官以及礼部的官员交叉阅卷,在根本不知道考生是谁的情况之下,想要作弊,真是难如登天。

    王提学坐在张俭下首的位置,对于这场考试,他还是极看重的,这一次出题过于刁钻,因此阅卷起来,也是极为轻松,有的卷子,只看第一句话,便可直接淘汰。

    至于那些记熟了这是《太祖实录》的,倒是需要认真阅卷了,因为即便有人能背下,却也不代表会遗漏一些字句,甚至可能记忆发生混淆,这可是洋洋洒洒的千字文啊,除非倒背如流,出了一点错也是正常的,因此考官的职责,就是从错误的多少评选出优劣。

    王提学看了一份又一份试卷,心里苦笑。

    即便是答对的考生,其试卷也是多有遗憾,大的问题不少,即便是小问题,也让人遗憾。比如文章中明明是斥其罚俸三年,有人记忆混淆,竟以为是一年;也有明明这里该用‘镇’的,偏偏,却用了‘弹’字。

    这等错误,不胜枚举,王提学倒也觉得情有可原,大陈历经二十多帝王,这实录越来越多,能记下来七七八八就已不错,想要一字不差,简直难如登天。

    他正细细看着,却是突然听到有人道:“咦,真是怪哉。”

    王提学不以为意,只轻描淡写地看了对面案头的考官一眼,却没有深究,继续认真阅卷。

    却听那考官对隔壁的考官道:“你来看看。”

    王提学也没有注意,直到片刻之后,另一个考官道:“还真是奇了啊。”

    王提学听到这声音,方才皱眉,考官阅卷,怎么能如此轻慢呢?虽然他不是这一次的主考,只是协助阅卷,可毕竟是提学,便不免板着脸,冷冷地朝那方向看去。

    可是在那边,凑上去的考官竟是越来越多,以至于连张俭也被惊动了。

    张俭咳嗽一声,才道:“怎么了?”

    那考官连忙站起来,朝张俭行了个礼道:“张公,今日这里有一张卷子,连续两道题,竟是一字不差。”

    张俭的面上顿时露出了诧异之色,因为一般情况之下,有一些错误,就已算是优了,即便少了一段,也可勉强算是合格,可是一字不差的,大陈朝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可没有几场乡试,却是难见的。

    毕竟现在的考题是越来越刁钻古怪,对生员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阅卷本是枯燥之事,此时,张俭倒有了几分兴致,伸手道:“取来老夫看看。”

    那考官连忙将卷子呈上,张俭便垂头看起来。

    这个题是他出的,所以对于答题再熟悉不过,他一副挑剔的样子,细细地低声诵读,全文读完,面上便再也忍不住的露出了诧异之色。

    他看着这糊名的卷子,还有这端庄的楷书,不禁哑然,惊道:“还真是一字不漏。”

    接着他又看上一个考题,是关于那周礼的,发现竟真的亦是一字不差。

    “金陵才子,真是不容小觑啊。”张俭不由动容,朝王提学看了一眼。

    王提学想不到自己的治下,竟还有如此难得一见的生员,心里自别提多高兴了,不禁莞尔一笑,捋须道:“张公谬赞。”

    “不是谬赞。”张侍郎很直接地道。

    虽然对陈凯之憎恶,可毕竟是礼部侍郎,理论水平却是有的,此次主持乡试,他也有心想要发掘出一些人才,将来好为自己,甚至是自己背后的人所用,因此格外的重视:“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老夫记得,这种题能全部默对的,已有六年不曾见了,六年前,长安的乡试,有一生员悉数答对,他不但中了乡试,而且在学宫之中也是极出彩的人物,后来中了探花,是吗?”

    王提学微微笑着点头道:“不错,下官记得,此人乃是戊丙科的赵探花。”

    张俭不禁感叹:“不可多得,不可多得啊。”

    一旁的考官亦是纷纷点头,露出欣赏之色,对这考生也很是佩服,因为即便他们,也不敢说完全没有错漏,因为这太难太难了,大家纷纷颌首微笑:“看来这金陵又要出大才了。”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这是王提学教化之功。”

    “或许也是张公将文气传给了他吧。”

    在这明伦堂里,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在这油灯冉冉之下,阅卷官们摇头晃脑,捋须侃侃而谈。

    张俭也只是淡然一笑,在这欢畅的气氛之下,提了笔,在这试卷之下,写下了:“极优”二字。

    这两道题,固然未必能让一个考生一次中举,却属于一个加分项。

    何况,能对四书五经以及大陈史料如此耳熟能详之人,这样的人,其他两场考试,想必也绝对能脱颖而出。

    真是大才啊!

    张俭淡淡一笑,四顾左右:“真想知道这个才子是谁。”

    在这一片和谐中,清晨的曙光初现,暖阳洒落下来。

    此时,陈凯之已小心翼翼地铺开了新的卷子,接着自考蓝里取出清水和蒸饼,开始慢吞吞地咀嚼起来,就着清水,硬邦邦的蒸饼入口,虽是开头难入口一些,可渐渐的,也能尝出一点滋味。

    时光并不会因为这场乡试而变得慢一些,第二日的考试开始。

    铜锣声一响,第二场考试的考题在文吏举牌下放出来。

    这一次的考题是《治私盐疏》。

    这是策论题,无非是让学生以上疏的方式,各抒己见,各陈私盐之害,以及朝廷治理私盐的方法。

    这个题目,在许多考生的意料之中,因为前些日子,盐贩闹的太厉害了。

    陈凯之看着这题,深吸一口气,亦是开始认真构思起来。

第一百八十九章:决定命运(1更求月票)() 
其实站在现代人的角度,陈凯之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析私盐贩子,以及提出一个较为新颖和契合实际的打击之法。

    可是他知道,这种奏疏,其实只是清谈而已,所谓的策论,并不是提出最实际的办法,而是提出一个让考官们满意的办法。

    这其中可谓天差地别。

    陈凯之微微凝眉,细细捋着思路,考官们究竟会喜欢什么样的答题呢?

    关于这一点,他倒是多少能捕捉到一些的。

    考官都是什么人,都是读书人啊,且大多都是翰林出身,他们和包虎是不同的,因为没有接触过实际的工作,所以最喜欢的,恰是大道理。

    所以陈凯之只能讲大道理,他觉得这些东西,很是违心,却也明白,这是自己中举的唯一途径。

    陈凯之沉默片刻,便开始落笔。

    一日下来,到了傍晚,差役方才来收卷,这一次,差役奇怪地多看了陈凯之几眼,显然是有些意想不到在丁戊号考棚的陈凯之,竟还没有趴下,甚至从精神看上去还算不错。

    陈凯之交了卷,便又吃了蒸饼饱腹,靠着考棚休息。

    当天夜里,那个数十个阅卷官依旧在明伦堂里阅卷。

    不过第二场考试的阅卷工作,却很是不易了,没有几天时间,是阅不完的,所以阅卷官们也不急,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若是遇到了好的答题,就不免要朗声诵读,气氛倒也融洽。

    张俭也随手翻着试卷,突然目光一顿,似是被一张卷子所吸引,他先是眉头一皱,随即这双眉又飞快地舒展开来,忍不住道:“好策论啊。”

    考官们便纷纷抬眸看向张俭。

    却见张俭掸了掸这糊名的卷子,有点往下地激动道:“真是好文章,看完此文,真真是有一股凛然正气扑面而来,其他的文章,要嘛格局太小,要嘛便是略有不足,唯有这篇文章,堪称典范。打击盐贩,靠的是什么?总有人说什么朝廷要严厉打击,设各路关卡,而这篇文章,却是要倡导教化,所谓教化兴,则天下宁,真是字字珠玑,且文章写的也是极好,行云流水,实是不可多得。”

    张俭得意地继续道:“一个生员能有这样的见识,实是少见。这文章正合老夫之意,打击盐贩,靠什么?诚如此文所言,需靠圣人的教化,这教化若是能顺畅,则人人都是尧舜,又怎么会有盗贼呢?三皇五帝,正因为兴了教化,所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诚如斯哉。而要如何倡导教化呢,你们看看这答题,教化者,礼乐也,当今之世,道理未臻;民不见化,市井乡间,尚然恶俗,此诚盐贼猖獗之故;是以三皇立极,寻民以时,庖厨稼穑,衣服始制,居民舍焉。五帝之教以仁义,不过遵三皇之良规,益未备之时宜……”

    张俭一面念,一面激动得面红耳赤。

    其他阅卷官听了,也是如痴如醉。

    仿佛这文章,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犹如一股清风,吹入了心田。

    一个小小的盐贩,却从三皇五帝开始,讲到了孔圣人,接着引经据典,格局之大,气势之磅礴,真真是罕见。

    “有这样见识的人,实在太稀少了。”张俭念罢,又是感叹。

    众人亦是纷纷点头道:“张公所言是极,此文堪称典范。”

    “若朝廷果然行此策,何愁天下不是海晏河清。”

    “妙就妙在,这篇策论,既可用在打击盐贩上,也是治世之良方,而今内忧外患,缺的,正是礼乐啊。”

    张俭面上带笑,心里不免感慨,写这策论的人,目光深远,比其他干巴巴的也提到教化的人,则是多了几分恢弘,而且文章的结构清晰,逻辑缜密,可谓是不可多得。

    他一时激动之下,又是提笔在这试卷之下,书写了“极佳”二字。

    作为礼部右侍郎,他站在庙堂上,看着这些还在挣扎的小小生员们,自然有一种俯瞰的感觉,总觉得这些生员们格局太小,畏畏缩缩,答的题都不尽兴,唯有此文,才令他深感和自己是不谋而合。

    ……

    到了乡试的第三日,陈凯之算是彻底对这考试厌倦了。

    昨夜睡得其实还算尚可,这阵阵阴风,倒没有影响到他,只是昨夜却做了一梦,梦到了自己高中了举人,于是无数人赞叹。

    尤其是自己昨日答的那篇策论,引来许多考官的赞叹。

    嗯……

    一觉醒来,方知道是黄粱一梦,陈凯之反而有些忐忑起来,是啊,这篇文章,全特么的是假大空,陈凯之自己是很清楚的,虽然昨日的策论看上去是高瞻远瞩,实际上他娘的完全都是废话。

    可有什么办法呢?这种策论,只能这样答。

    好在,自己继承了上一世几千年的假大空和装逼经验,这等看似有理,实则却毫无影响的文章,也算是手到擒来。

    可……终究还是觉得有些违心啊,这就不免令他有点心虚的错觉了。

    陈凯之心里叹了口气,而后才又打起了精神,第三场考试,要开始了。

    照例又是一声铜锣声响,今日的考试,乃是关键,因为这一场考试,才真正决定了自己命运,其他两场,不过是锦上添花,若是写得好,给一些加分项,决定更好的名次而已。

    放试题的木牌举到了陈凯之的考棚前。

    猩红的大字写着:“安贫乐道。”

    呼……

    陈凯之看着这题,心里却像是炸开一样。

    这最后的一场考试,是最为决定性的啊,而他……

    他闭上眼,心里想着若是自己作题,是否有机会。机会倒是不小,可是风险也不小,这一年来,陈凯之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一次又一次的做题,可是……

    陈凯之心有犹豫,可是他深知,和那些苦读十年的人相比,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除非……陈凯之的脑海里,想到了一个答案。

    可是……当真要借用上一世的答案吗?

    陈凯之猛地想到了那个郑公公,想到了许多的事,他眼眸一张,这眼眸里,有上进和鲤鱼跃龙门的昭昭野心。

    若是马前失蹄,那么自己的人生就会自此腐烂,犹如泥土一般,一文不名,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扭扭捏捏呢?

    陈凯之再不犹豫,他微微皱着眉,提笔蘸墨之后,在纸上写下了第一段文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直到作罢了题,陈凯之已感觉自己疲惫到了极点,他将试卷小心翼翼地糊了名,接着封存起来,搁到了一边。

    此时,才是第三日的清早,距离出这考场还早。

    在这里呆了三天,其实陈凯之浑身已是脏兮兮的,却也只能耐着性子在等,那穿堂阴风,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陈凯之心如止水,便索性阖目沉思。

    直到第三场考完,天色已近黄昏,梆子声向起,陈凯之连忙起身,对这个呆了三天的地儿再毫无留恋,随着那人流,提着考蓝匆匆出了考场。

    刚刚出来,却是听到身后有人叫他:“凯之,考得如何?”

    陈凯之不禁回眸看了看,发现说话之人竟是曾环。

    曾环显得踌躇满志,带着几许得意地看着陈凯之,就盼着从陈凯之的身上看出那垂头丧气之态。

    可陈凯之只是看了他一眼,便像是非常不屑地收回了视线,面色一冷,直接旋身离开。

    曾环不禁恶狠狠地盯着陈凯之的背影,气恼地低声道:“走着瞧吧。”

    曾环再不犹豫,匆匆地前去见郑公公。

    郑公公此时也在焦灼地等待,他对此实在是太上心了,此时已命人请了考场上的一个文吏来,细细问道:“那陈凯之考得如何?”

    文吏忙道:“这个……学生不知。”

    郑公公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话问得有些莫名其妙了,这个时候,谁能知道考的如何?

    他连忙敛去不安的情绪,眼眸斜斜一眯,淡淡问道:“可有什么异常吗?”

    文吏这才明白了郑公公的意思,挠了挠头,思索了一番,旋即便如实说道:“倒是有一些,学生按公公的吩咐,一直都注意着那个考棚,发现那陈凯之休息的时间竟比寻常的考生要多得多。”

    休息的时间要多得多?

    郑公公的眼眸眯成了一条线,一张褶皱的面容里掠过欣喜,立即像是发掘出了什么有用的信息一样。

    “休息的时间比别人多的多?他为何休息?”

    “这就不知了,每一场考试,他都是匆匆地做了题,接着便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像是老僧入定一样。”

    郑公公愈发觉得蹊跷:“他还做了题?”

    “是。不过学生觉得很奇怪,其他人答题,至少需要一个时辰,更有人需要做一天的题,唯独是他,只几盏茶功夫,便将题作了。”

    郑公公不禁大喜过望起来。

    是啊,别人都需花这么多时间做题,他陈凯之为何花费这样少的时间?

    事有反常即为妖啊,这不正是那丁戊号考棚的效果吗?

    他挥退了文吏,看了匆匆赶来的曾环一眼,道:“你怎么看?”

    …………

    可还有票儿的吗?有的话,支持老虎一把吧,老虎也需要点动力呀!

第一百九十章:看榜(2更求月票)() 
曾环受宠若惊,连忙凑到郑公公的跟前,恭谨地道:“公公,依我看这陈凯之一定是染了风寒,身子不爽,所以……才无心做题,便匆匆写些东西了事,历来在丁戊号考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