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已经是下午,刚刚疾行了百里的兵卒自然不能直接投入战斗。安营扎寨,另外再派人密切侦查魏军动向,这才是眼下应该做的。
而这与公仲侈当初的决定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为将者忌怒,所以即使魏军斥候将粮草焚毁,又在暗中偷袭了他,可作为将军不能让自己失去理智不是。若是一时冲动那无异于让手下的兵士平白葬送性命。
不过大军的休整并没有用多长时间,也没有人安置军营,因为他们只是在原地休息了一个时辰。
在一个时辰之后大军又按照公仲侈的安排前行,一直到了距离易城不足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不足二十里的地方,这已经是随时可以列兵攻城的距离了,再远了在攻城战的冲锋中容易让兵士疲惫,但若是太近如果守城一方有奇兵突袭,或者有援军的情况下那就只能被动挨打了,搞不好还会被包围起来一举歼灭。
搭建不久的营帐中,公仲侈静静的盘腿坐在蒲团之前,面前是就地取材拼造出来的粗糙几案上摆放着一副还算详细的地图,当然这上面只有魏国边境的城邑与主要通道,山间那种鲜为人知的小路以及一些隐藏在山脚等地的个别村庄上面还是没有多少标注的。
旁边是一个被木火烤的炽热的三角小鼎。此刻天色已经昏黑,映着营帐外透露进来的昏暗光芒,公仲侈凝神的盯着地图思索。
“将军,”就在这时一个兵士匆匆走进,在公仲侈的身边单膝跪地,拱手禀道:“据刚才探查所知,魏军约三万步卒守卫着前方的易城,目前他们正在易城南门五里之外的地方布阵演兵,看样子是想在城外与我军展开战阵。”
这平淡无奇的话音说完,营帐里便只剩下了炉鼎内木材燃烧时发出的吱吱声。
“是,何人主阵?”几个呼吸之后,公仲侈也不看那兵士一眼,张开嘴淡淡的问道。
“主阵之人是一名骁将,尚不知道名讳。不过他们打的旗依旧是大将军‘吴’的旗。”
“知道了,下去再探,最好能绕过易城,到魏国复地查看一番。”
“是。”
那兵士应过之后便转身一步步的走了出去。
营帐里,公仲侈看着地图的两只眼睛却是更加的囧豁。根据情报,魏军应该有至少五到六万的新建步卒,如果易城真的只有三万那另外的数万呢?赵军还没有发起进攻,虽然缔结盟约,可赵国到现在连一点迹象都没有。
如果他们是守卫在魏赵边界那对于韩军来说但也无妨,可如果不是呢?
守在易城的魏军主将又究竟是谁?为何不见吴铭的身影,却又总是打着大将军‘吴’的旗?
再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魏军守城,依托城池阻断他们,伺机而动才是上策,又为何要在城外布阵?
赵军的吃吃不动,魏军的总总不解的作为,这些都是公仲侈迟疑不敢贸然进攻的所在。的,、、,,、、
第六十二章 临阵前 二()
冬季的天南地北。一个寒风如同刀割飞雪如若鸿毛。另一个却是春暖花开,宽广的国土之上依旧是一片的绿意盎然。
数千里外的楚国郢都,兴庆宫中,已然步入老迈之年的大楚宣王正披着一席宽敞的王袍,悠然的躺在虎皮铺垫的卧榻之上。
在楚宣王的身前与身后各有一名年轻貌美的宫女伸出那双白白嫩嫩的小手,后方的宫女手握握成拳缓缓的捶打着他的腿部。前面的那位则时而轻轻的揉捏时而缓缓的捶打。
面前布满红色绸缎的宫殿正中,共七个舞女披着单薄的紫衣,以六围一的站局轻步曼舞仿若一朵盛开的紫艳花朵,那嫩白的肌肤若隐若现,引人无尽的垂涎与怜爱。
当之无愧的君王享受。
悠扬的琴音轻柔的抚摸着楚宣王的双儿,那脸上悠然享受的神情配上那一双已经微微眯起来的眼睛。若不是因为他的两个搭在年前几案上的手指依旧在缓缓的敲动,只怕周围的一人都会认为他已经睡着了。
不远处的宦官如同柱子一般静静的站立着,右手上的拂尘搭在左手的胳膊上,那模样已然如同睡着了似的。
终于在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一曲舞毕,琴音只留余音婉转,楚宣王的手指也在这一刻停止敲动之后。宣王的两片厚实的嘴唇终于一开一合,一段简短的话音徐徐传出:“你们,都下去吧。”
“是。”两个宫女与七个紫衣舞女纷纷弓身行礼,随后迈着紧促的小碎步一声不响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宣王自己揉了揉脑袋,猛地一下坐起身子,在两下深深的呼吸之后,宣王这才转对一旁的宦官吩咐道:“宣靳尚进来吧。”
“是。”那宦官赶忙弓身子回应一声而后转身快去的走了出去。
不一会早在宫外等候多时的靳尚便与那宦官一同走了进来。兴庆宫中,没有窗户,整个宫殿中常年被油灯照的通亮,加上里面红色的绸缎众多,所以这里面常年弥漫着一种暧昧的气氛。
此时尽管大多的绸缎已经被撩起束缚,可刚才舞女们的体香,却依旧在这宫殿中婉转不绝。
“微臣见过大王。”走到宣王的面前,靳尚两腿跪地,俯身行礼,那身姿与动作丝毫没有因为这里的氛围而改变什么。
“爱卿请起,”微微抬手,楚宣王接着问道:“爱卿此时前来,不知道所为何事呢?”
“禀大王。”靳尚缓缓的直起身子但却依旧是跪在地上,朗声说道:“有消息称,韩、赵伐魏,魏国不敌欲让弱卫也出兵相助,微臣以为这或许是个机会。”
那声音徐徐传入楚宣王的耳中,但却并没有过多的引起宣王的兴趣。随着的整理了一下那宽敞的衣袍,宣王挥手道:“寡人以在朝会说了,魏国虽可图,但地处中原,如此长途跋涉远征魏地,即使攻下也难以安守,此事还是莫要再提了。”
“大王误会了,伐魏一事微臣不敢苟同,但微臣说的是,一个将弱卫从魏国手中分出来的机会,顺便还可能顺手收了宋国。”
“这……”闻言楚宣王的眉头微微皱起。在看向靳尚之时却看见靳尚只是在轻笑着点头。紧接着宣王又好似如梦初醒一半,瞬间明白了一切:“你是说,阻止弱卫帮住魏国?”
……
韩国大军魏境的第二天清晨。
易城的守军没有再进行每天的晨练,而是直接被倪涛召集起来在南门外五里的地方摆开阵型,演兵布阵。
只不过这一次所演练的阵型不是鹤翼阵,也不是之前他们演练过的长蛇阵。从天空中俯瞰的话,此时的阵型比较像是锋矢阵。
锋矢阵的特点是整个大军就像是一支锋利待发的箭矢,箭头迎接敌方,进攻时两侧的箭头张开用以拖延敌军两侧的包围,中间的箭身则朝着一个点重击,既可以用作攻击阵型也可以在绝地逃生时使用。
不过若是再仔细的观看之下,魏军摆的依旧不是什么锋矢阵,因为他没有中间那长长的箭身,若是以将军倪涛所在的位置为箭头的话,那么两侧的锋刃无疑展开的过于长了,而且原本应该厚实的箭头在此时缺异常的稀薄。
整个整形就是一个不伦不类,总之与时下记载的一种阵型都不匹配。
当然如果有人可以绕过魏军阵型到他们后方的话,不难发现,此刻的南城门外正有不下五千兵卒在用铁锹等物对着地面又砸又挖,虽然冬日里做这些异常的吃力,但由于人多,此刻看上去他们已经大致的挖好了坑洞的雏形。
在整个南城墙外那片还算宽广的土地上,五千兵卒约每隔三尺就有会挖一个坑洞,大致看去坑洞口的大小刚好可以容纳下一只脚。只不过此时看起来坑洞还小,倪涛的要求是,坑洞的深度必须要能够埋没人的半条腿。当然也不用太深。
不过城墙外面虽然有兵卒在开挖坑洞,但城门前的官道上却是没有,一个是因为这些坑洞在挖成之后需要用杂草等东西覆盖,城门外的官道两侧本就是杂草重生,虽然此时之前的那场大雪还没有融化干净,但一些枝干硬一些的杂草依旧挺了出来,虽然淅淅沥沥,但如果人为的用杂草覆盖坑洞,在这里面并不容易被发现。
而且韩军若是攻城,大军兵临城下谁又顾得了仔细的盘查地面。可若是布置在官道上就不行了,平白无故的出现一片片的杂草,任谁也会有所疑惑。
说白了,此时正在排练布阵的大军不过是一个掩饰,整齐的队列为的是遮掩住韩军的目光。在倪涛令旗不断挥舞下的操练为的是让那震天的喊杀声遮掩住施工兵卒所发出的声音。
……
于此同时,六万韩军在公仲侈的指令下已经来到了距离魏军不足十里的地方。这个距离,大军若是冲锋发起攻击已经没有的问题。
但作为主将的公仲侈并没有急着下令进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尽管魏军的全部兵力已经展现在了眼前,可公仲侈却依旧不敢马虎。
毕竟魏军的举止过于出乎常理,不守城,偏偏带着三万大军出城演练阵型,在明知道敌众我寡形式不利的情况下魏军依旧如此。作为敌方的主将如果没有一点的戒心认为这是魏军将军疯了的话,那才是最愚蠢的事情。
除此之外,公仲侈心中所长的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迟迟不动的赵军。
既然结盟,说好了共同伐魏。自己这边已经是兵临城下,可是赵军依旧没有一点动静。
谁都知道,眼下的情况哪一方先出手,那么他就将面对魏军最完整时的锋芒。而后出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就是在坐收渔翁之利。
眼下的赵军极有可能是想当这个渔人。公仲侈想得到,可情势的发展并不由着他,大军所需要的粮草一半来自秦人手中,可偏偏这些还被韩军斥候一把火烧了。如果大军不进攻粮草的消耗就不是他公仲侈能够控制的。再者若是不战国君那里如何交代,赵国如果突然出兵他们会不会被直接扣上一顶不守信义的大帽子。
这些事情这两天在公仲侈的脑子里不断的旋转,几乎要把他的脑子给撑炸了,别无选择的发起进攻。先打破这静止的局面,只要事情与局势一变,里面多少会有一丝的转机。总之破而后立,打破静止,才能获得变动,才可能看到机遇。
“将军,”暮枫坐在马背上缓缓的行了过来,“这是这几日魏军演练阵型的时辰与阵型种类的记录,还请将军过目。”
同样骑乘在马背上的公仲侈收回了凝视着远处魏军的目光,他转过身子伸手自暮枫的手中接过那块羊皮仔细的看了起来。
鹤翼阵、长蛇阵、锋矢阵……
“呵呵,短短数日的时间,他们连摆三阵!这里面的蹊跷还真不小。”合上羊皮卷,公仲侈意味深长的说道,“不过看阵型最终的情况他们的主将对阵法并不是特别的拿手。”
“根据斥候亲眼所见,魏军兵卒对阵型的摆布并不熟练,每种阵型凡是第一次摆都是问题百出,若真是那样阵战对我们到是有好处,可末将担心这里面是否有诈。”带着些许的迟疑,暮枫缓缓的回道。、;;,,!!
第六十三章 对阵()
错开目光,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粮草被烧之后,公仲侈反倒是更加的淡定了。对事也更加的沉稳了不少。
在别人眼中这或许是依旧胸有成竹,这么做是让兵卒们有信心,可就他自己而言呢?眼下韩军的处境并不乐观,但好在有人数优势,也不至于太过糟糕。可毕竟如同那破罐子,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底牌,这个时候又何须有过多的遮掩,与其畏首畏尾的,不如一鼓作气的打一次。
只要自己用心谋划,该做的做到了最好,最后的结果也就不了。毕竟不论成败自己都努力了。努力之后依然败了,那是自己技不如人,这一点怪不得谁。
“有没有诈,试一试就知道了。”那如炬的目光看向远方,公仲侈冷冷的说道:“传令全军,前行五里之后列鱼鳞阵,持戈兵在前,中间方阵由长弓手与持戈兵卒相互交替布置,我们这就探探虚实。”
“是。”
“另外,现在就多派些斥候出去探查,看看这周围可有魏军的伏兵。”
“末将得令。”
……
易城南门在的高台上,倪涛背负着双手迎风而立。身后的大氅在风中上下的起伏着。
“禀将军,韩军已经行至十里之外。”一个千人将跑步来到了高台上,在倪涛的身后拱手禀报。
“韩军中,可有其他行动?”转过身,倪涛轻声问道。
“眼下六万韩军正列阵观望,并未有大的动作,不过他们增派了斥候,似乎想突破到城后探查。两侧的树林中,我方斥候已经开始激战。”
“知道了,通知下去,韩军若是再前进五里,大军便做好准备,按照之前的部署转变方位,看令旗所指,布鹤翼阵。开挖坑洞的兵卒全部配备弓弩,从左侧绕道出击,若是韩军冲锋则配合两翼截断冲进来的韩军兵卒。另外两翼中准备好的木制盾牌要时刻准备着应对韩军长弓的齐射,此战不需要与韩军硬碰,试探即可。”
“是。”
……
五里的距离并不远,大军疾行很快便到了指定的位置。
鱼鳞阵是一种进攻战阵,布阵时大将在阵形的后方,兵力主要在中央集结,分做数个鱼鳞形状的小方阵,按照梯次配置,的小方阵组合起来就如同一个大的鱼鳞方阵。整个阵型对兵力的部署要求极高,用于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攻击。
一个时辰之后整整六万韩军已经按照公仲侈的要求最外围的小方阵全部用长戈兵组成,中间的是长弓兵与长戈兵交替。
之所以这样布局也是因为韩军中的长弓兵不同于其他,弓箭的威力比普通弓箭要强上很多,即使在队伍中央也依旧有把握从后方打击敌军中央的队伍。而且这样布局对长弓兵的安然施展和安全都有很大的保证。
公仲侈骑在马背上位于整个阵型的最后方,暮枫则被安排在了公仲侈的前方,位于整个阵型的中央。
从高空俯瞰下去,六万大军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刃保持着不快不慢的速度正朝着魏军进发。
最前方,持戈的兵卒冷着面孔,双手牢牢的抓着长戈的杆部,将戈刃伸向前方以冲刺的形态迈步前行。那冰冷的戈刃在身前的光亮中闪烁着明晃晃的闭目寒芒。
五里、四里、三里……一直到了两军的阵型不足三里的时候,魏军依旧是一副演练的形态。
但此时六万韩军行进时的巨大声响已经在耳边变得越来越清晰。滚滚烟尘随着那起伏的脚步冲天而起,寒风一吹,仿若迷雾一般笼罩了整个易城的南门。
烟尘弥漫,就连大地似乎都被六万韩军的气势所折服。在一刻微微轻颤。
一直到了两军距离仅剩两里的时候。魏军前方高台之上的倪涛终于挥动了手中的令旗,那看似正在演练的两万五千兵卒瞬间开始变动,沿着倪涛左右两侧向后伸展的兵卒开始朝前变动。
令旗的舞动之下,大军在一个个千人将的指挥下开始极速的运转变动,终于在双方仅剩最后一里的距离时,两万五千名魏军已经沿着倪涛的左右朝前扩展出来,一如之前演练的鹤翼阵再次出现在易城的南城门外。
与之前同样的队列,此时此刻,不同的两侧的鹤翼已经张开,呈迎敌的状态。
战鼓擂起,弩上箭,弓满弦。冰冷的锋刃在弓弩手的身后烁烁闪光。
如同巨大鱼鳞的韩军依旧保持着速度前行,丝毫不曾停歇。天空中万里无云,太阳移动到了正中的苍穹,似乎要见证一场即将到来的血战。
五千长矛兵围拢着的方阵中央,那高台之上倪涛挥凝视着渐渐走来的韩军兵卒。一百步,八十步,五十步。
终于到了五十步的距离,他手中高举的旗帜一挥,位于阵型两侧的弓箭手齐齐放箭,随着嗖嗖的破空声响起,数千支箭矢瞬间覆盖了整片天空。
因为长戈过于沉重,普通的兵卒根本做不到单手操控着进攻,所以韩军前方的持戈兵卒并无盾牌,他们靠的只是全身的甲胄。五十步的距离内弓箭的威力依旧十足。箭雨几乎覆盖了韩军的先头部队,弓箭所射出的箭矢在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在众兵卒的头顶垂直坠落。
如同高空中的落雨,不少箭矢穿透了韩军的头盖骨,穿透了肩膀上的甲胄,从头颅或者脖颈处深深的插在了韩军兵卒的体内。血肉模糊。
一支箭矢射穿了一个韩军兵卒胸前的甲胄,身子不自然的后仰,一口献血喷出,但就在那兵卒倒地的瞬间,小方阵的其他兵卒立刻又将空位补充,虽然人数还是少了一个,但方阵的形状依然维持着。
除此之外,同样有不少箭矢落在了韩军高高举起的戈刃上激荡处阵阵乒乒乓乓的响声。那声音如同死神来临时的脚步声。
尽管弓箭的远距离攻击杀伤不大,此时魏军的一波箭雨下去,韩军也死了将近六百人。流出来的献血更是接连在了一起,仿若一张恐怖骇人的猩红蛛网笼罩着大地。
在面对死亡的瞬间,最前排的韩国兵卒多少有些惊惧,那行进的速度多少有些缓慢,受到攻击的两侧兵卒更是在那刹那的功夫停止了前行。
但是并没有人退缩,在千人将的指挥下,个个方阵又极快的重新排列,后方的兵卒自动补充空缺。等箭雨过后韩军的兵卒又重新恢复了速度。器咯!,,。。
第六十四章 试探()
浩浩荡荡的六万大军之后,弥漫的烟尘中,公仲侈用手遮挡在两道淡淡的眉目之间,凝视着大军的最前方。
就在这时一个左臂上绑了绑带的斥候兵骑乘着快马扬起新的一路烟尘极快的来到了公仲侈面前,简单的拱手行礼之后,那斥候兵卒微微喘息着急促道:“禀将军,根据探查,易城左右两侧方圆三十里之内没有魏军伏兵,两侧树林中都是魏军斥候,眼下尚未有斥候到达易城后方。”
两侧并没有伏兵?这一点又与公仲侈所想的有着极大的出入。魏军不死守城池主动出城布阵虽然难以理解,可若是周围有伏兵,主动诱敌也不是不可,而且如果打败了即刻鸣金收兵也可以在极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