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能帮上一点是一点,弱卫本来就好比弱小的苍蝇,可有时候这小东西也会让人暴躁不安。
让韩军分五千兵力守着他们总也是减轻了不少压力。
而且此时韩军既然全军压境,看样子是要一鼓作气,欲拿下易城了。
“知道了,派人去通知后方驻守的一万大军,告诉他们,可以出发了。”微微思索之后,倪涛朗声吩咐道。
“是。”
那斥候兵离开了之后。倪涛重新整理了一番甲胄,带上佩剑,大步走到了府外。
可这一次,出奇意外的是,倪涛并没有让大军集结出城。往日的出城布阵计划被取消。一半的大军涌上城楼开始守城,另外一半则准备城防所用的工具。
这一点的变动到是让兵卒多少有些意外,不过城外布阵的生活终于过去了。守城要比布阵出击简单的多。
倪涛的想法是,既然韩军已经开始行动,那自己就没有必要再出去诱因他们了,真的拼起战阵来,倪涛还是没有一点把握的。
人少不说,他这个将军本来也就不怎么够格。之前出城一个是让新入的兵卒感受短兵相接的那种感觉他们适应这刀锋下的生活。
第二点就是遮掩城外开挖坑洞的兵卒,这才是本次守城与能否短时间内击败韩军的关键所在。
常言道,敌将处处小心,那就让他降低戒备。眼下公仲侈心中的戒备已经降低了很多。
守城已经是不二的选择。
易城南门的城楼上。魏军兵卒一排排一列列,每隔五步便是一人持矛或戈值守,那面容说不出的冷峻与森严。
两侧的城墙角与城门楼上的军旗随风呼哧呼哧的摇曳。全军兵卒以逸待劳,只等着一场苦战。
……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天边的太阳已经开始斜切,那光芒柔弱的如同女子轻舞般的温柔。
前行的大军中间。公仲侈骑在马背上,带着满脸的自信。威风迎面吹来,扬起了他两侧的鬓发,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与第一次试探时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韩军兵卒更加的锐利,全军流露着种淡淡的杀戮气息,排成龙的队伍就像是穿梭在树林间出鞘的一把利刃。
然而就在大军行至易城十五里外的时候,一个斥候兵卒骑乘着快马,夹带着一缕劲风疾奔了回来。
在公仲侈所在的中军处,那斥候勒住了缰绳,拨转马头的同时,拱手道:“禀报将军,午时之后魏人便不再出城布阵,城墙上的守军增加了数倍,不少兵卒开始搬运守城的滚木等物。看情况是要守城不出。”
“没有出城?”。,!。请
第七十九章 仓促()
“没有出城?”
在听到“午时之后魏军没有出城布阵”的一瞬间,公仲侈的脸色便刷的变了颜色。
自己兴师动众,意气风发的做好了准备前来破阵,结果魏军成了守城不出。攻城与战阵这根本就是两个兴致。若是攻城,公仲侈同样没有多少把握。
但此时他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什么。从一开始的魏军布阵迎敌,是故意露出破绽让自己掉以轻心。
两军交战,魏军后方出现的弓弩兵只是疑兵,根本不是其他地方的援军。为的就是让自己心中起惑,自行撤离。
再接着布阵依然是引诱自己,与弱卫的六千兵卒形成夹击之势。此时收兵不出,是因为小穆峰的弱卫兵卒暴露,再布阵已经没了的意义。
这一切一切的一切在人数上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可若是动动脑子,加一点别的东西或许这一次的魏军依然可以像临晋关一战破秦时一样,灭了自己这六万步卒。
这些虽然只是一个假设,一个想法,虽然是他公仲侈固执的思维将这一冒险的想法当成了现实。可最近发生的一切如此推算下去并不是没有可能。
那么如果真的就按照自己的这个想法推算下去,此时的魏军当是怕了,不得已死守城池。
可根据情报,战前的魏军兵卒约六万人。可这里明显的只有三万,其他的兵卒呢?
斥候来报称,易城后三十里外都不曾看到其他魏军驻守。那么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剩余的三万魏军守在了赵国的边境。一直没有出现的吴铭或许根本就易城的守军中,他应该去面对比韩军战力强上许多的赵军去了。
按照吴铭第一战时专走险招的表现,一步步的推算下来,这一幕幕,一桩桩,并没有不妥。反倒是让公仲侈隐隐觉得自己已经拨云见日,直到此时才看清了局面。
虽然与魏军在城外拼杀的想法落空,可看清了这一切,攻城也许没有那么的难。
“传令,”想到此处,公仲侈高高抬起左手,将声音抬到了最高,自出征以来,第一次充满了中气与自信的说道:“全军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将粮草至于全军的包围之中。五千兵卒严密看守,其余人等加速赶制攻城器械,做,攻城的准备。”
“是。”身边的两个参将一声高昂的应答,便拨转马头,一前一后的向全军下达军令去了。
十五里的距离,可以说自己的大军已经在魏军斥候的完全监视之中,粮草的牛马车被五千亲点的兵卒围了个水泄不通,没有公仲侈本人的令牌,人不得私自靠近。
其余大军就地取材,砍伐附近的树木赶制云梯、撞木等攻城器械。
终于不再是摸黑前行,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可是面对接下来的攻城,公仲侈心里的压力更大。如何能够一鼓作气在减少伤亡的情况下拿下易城大破魏军,这将是最的一点。
若是步卒伤亡过多,即使此时破了易城进军大梁也将是一样,希望渺茫。
宝贵的时间谦虚声音的流逝着。
翰举一连在郑城呆了四天,可没有多少路子的他最终只筹集到了五百石的粮草,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对于五万多的大军来说形同没有。
无奈,翰举只能进王城,将事情通知给了韩昭候。
第二天的清晨。
郑城的朝会上。韩昭候在一众朝臣到齐之后,没有丝毫拖延的直接来到朝堂上。
“臣等,拜见君上。”随着韩昭候一步步的跨上台阶,走上主位,朝堂中一众朝臣全部弓身行礼。
“诸位爱卿免礼。”韩昭候伸手环视着四周。目光在那一张张面孔之上扫过。
处心积虑的想要伐魏,可大军出征,还没有战果,粮草却是被烧了一部分。听到这一消息的韩昭候无疑是愤恨不已。
粮草本就是秦国供应的,此刻大军急需粮草,韩国上下一时间还真就不好齐备。可剑都已经出了鞘,不挥舞几下跟没有出剑又有何区别。
所以今日的朝堂之上,韩昭候抛开了其他,直入主题,“诸位爱卿,大军征伐,胜利已经有望,可眼下却面临粮草不济这一难题。你们谁有办法,都说说吧。”
不出意外的,殿中群臣根本没有人应答。
从听到粮草二字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已经不约而同的直到该怎么做。好比大军看到了令旗,非常的默契。
“申相国,既然没有人肯站出来,那寡人也只能点名了。你就先说说吧。”韩昭候的目光看向申不害,淡淡的问道。
大家都知道,此刻韩昭候的面色还算安然,内心的火气还在压制着。也都直到如果申不害能够将问题解决,那么韩昭候的怒火就会熄灭在燃烧之前。
可若是不能,这火气就会增加一分,每问一个人,每多一个人说不,那韩昭候的火气就会越来越大,最后或许将这满朝的臣子骂个便也说不定。
的目光都在这一瞬间聚集到了申不害的身上。
嘴角微微露出一丝苦笑,申不害轻轻的抖动了两下衣袖,一步朝着旁边跨出,拱手道:“回君上,凡事有得必有失,还望君上三思。”
又是三思!几乎的朝臣动不动就是三思,本就心急火燎的韩昭候几乎听不进去一句。
可对于一众朝臣看来,既然肯出面说,那意思,八成是愿意抗下这棘手的事了。
“爱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只要能解燃眉之急,其他的不说也罢。”说出此话的同时,那脸上的不奈已经多了几分。
“近年来,我大韩西部并无战乱、亦无天灾,君上可下令征集粮草。另外指令大军在魏国边境对魏民争粮。”
那声音说至此处陡然顿住。再然后公仲侈将头埋得更深了几分,“此法只能够一时需要。大军攻伐的脚步当加速才是。”
……
翰举上不得朝堂,所以朝中之事他并不知晓。
第五日,实在筹集不到东西的翰举只能带着那五百石粮草返回军营,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总要第一时间通知到大军,好让公仲侈早有准备才是。
这日下午,当翰举到大军营的时候已经是大军出征第八天的下午。。,!。请
第八十章 催()
“将军。翰举将军回来了。”有些昏暗的军营里,一个兵卒在公仲侈的身边轻声汇报。
手握着油灯的底部,正在考虑如何攻城的公仲侈在听到汇报之后微微转身,对着兵卒轻声道:“让他进来吧。”
“是。”
那兵卒走出去没一会,翰举便带着一脸的沮丧了了大营。
在公仲侈的一旁单膝跪地,翰举沉声行礼,“末将,参见将军。”
只一语,便深深的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不远处坐在蒲团上的公仲侈放下手中的油灯,一声轻叹,那呼出的气体仿若迷雾,被灯火照的红艳。
转过头,他淡淡的说道:“起来吧,看样子,此去收获甚微啊。”
闻言,翰举只将头埋的更低,“末将无能将军责罚。”
“此事,怪不得你。起来吧。”
“谢将军。”
“说说看,这次筹集了多少粮草。”
尽管公仲侈此刻的表现比之前好了很多,也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可翰举自己却是觉得心虚。
“只……只有五百石!”
这五百石还是他动用了自己的私人财产买的。可此时说与不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是,他并没有筹集够大军所需要的足够粮草,只此一点已经让他惭愧的无法言语。
这本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大事。当初自己筹集粮草有多么的艰难,公仲侈自己知道,之前安排翰举去筹集也不过是一时的气愤,一连几天过去,他自然没有多少的怨言了。
而且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冲着翰举微微招手,公仲侈缓缓的说道:“无妨,你过来吧。弱卫的六千兵卒集结在小穆峰,暮枫已经带着五千步卒前去盯着了。我这正好缺一个说话的人。”
“是。”翰举声音谦和的应过,拱手道:“这一路走来,军中一片忙碌,不少人在赶制攻城器械,将军可是欲攻城?”
“正有这个想法,”等到翰举在对面坐下,公仲侈抬头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不过攻城乃是大事,我总觉得差点什么,眼下只是提前准备东西,是否真的攻城,还要看这几天的情况了。”
“无论如何出兵,末将甘愿领军冲锋。”翰举又是一拱手,朗声回应。
听此话,公仲侈的脸上也露出了些许微笑,冲锋陷阵,这一点他倒是不怀疑翰举会有什么胆怯的地方。
“呵呵,如此也好。”微笑着点头,公仲侈轻声道:“你便在军中,负责制造攻城器械一事吧。”
“末将遵命。”
……
原本应该在四天前就打响的战争却因为魏军的突然守城不出停了下来。
韩国五万大军兵临城外却只守不攻。这本也是攻城中的一计。
但主要的问题是,目前的双方,韩军粮草不济,耗不起。而魏军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即使多耗几天也无不可。
所以时间并不贴近韩军一方。
但就在第二天的中午,新郑来人到军中。
公仲侈亲自与来者相见,但双方并没有聊多长时间,大营中不足半个时辰两人便又走了出来。而此时刚好闲下来的翰举看到了那人的离去。
心中疑惑的他便在公仲侈返回的时候与公仲侈碰在了一起,“将军,刚才的来人是?”
“呵呵。是,大王派来的!”无奈的摇了摇头,公仲侈沉声回应道。
从他那有些哭笑不得的神色来看,所说之事八成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也似乎知道翰举想要知道什么,所以公仲侈也不等他问出,便先开了口:“走吧,有什么事,到大营中说。”
“哎呀……啧啧啧!真是,什么办法都想的出来啊。”刚一大营公仲侈便意味深长的啧啧轻叹。
那一声声的话语,听的翰举云里雾里:“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大王说了什么?”
“那,你自己看看吧。”说着,公仲侈一伸手,将一捆竹简递给了翰举。
“将朝堂商议,寡人已再次征集粮草五千石,三日之内当可送至大营,特令人提前通报爱卿,以安军心。爱卿亦可在魏境搜刮粮草,解一时之需。还望爱卿早日得胜,寡人已在宫中备下薄酒,等候爱卿归来。”
翰举皱着眉头,轻声的将念了出来。但读完之后那脸上的神情却与公仲侈有着不同的表现。
“五千石粮草,将军,我们应该高兴才是。”两手用力将竹简卷了起来,随着那一阵哗啦的轻响,翰举无比兴奋的说道。
这好似雪中送炭的举动,确实是大快人心。
可,公仲侈并不这么看。只见他无奈的笑着轻轻摇头,“你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可却是没有看出另外一层意思啊!”
“另外一层意思?”翰举越发的不明白了,这或许就是上过朝堂与没有上过朝堂的区别。
“对啊,你没看最后,君上是在催促了。连对魏国百姓出手都提了出来!看样子真的等得着急了。”
说着越发无奈的摇了摇头,“此处方圆五十里,魏国百姓定居者甚少,先不说能够抢多少粮食。若是纵兵抢粮,毫无疑问的,必然引起魏军的愤怒,到时候他们定然报复心切,战力当只强不弱。另外国中征粮五千石,虽然还不至于损伤根基,可一样会寒了百姓的心。此二者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动用。君上做到了如此,我们若是再拖下去,只怕后果会更加的严重。”
没错,五千石粮草对于偌大的韩国来说还不是问题,可关键是,从百姓嘴里扣出来的粮食,或多或少都会让百姓过得更艰难,民怨自然少不了。眼下虽然不至于造成过大的影响,可若是这场战争一直拖下去,谁都不会保证韩昭候会不会要求征粮,如果征粮,那结果无疑会有损韩国的根基,这将比输掉一场战争更加的可怕。
而阻止韩昭候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早点结束了这场战争,无论输赢,只有结束了才能让韩昭候死了伐魏的心。
想到这些,本应该是一阵心悸的公仲侈,反倒是无力的笑了。
胜利的可能性并不大。拖着肯定是不行。
那既然战,如果战败这一切的后果将由他来担当。而此时的他清楚的知道,面对韩昭候的怒火压身,能有个好的死法也就不错了。
或者说他会死在战场上!总之,到了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朝堂上年轻气盛,急于立功,但遇事就心中慌乱不知所措的大庶长了。【器器同时在线、,爱好者的。看zuopingshuji!
第八十一章 出招()
人虽然没有长大多少,可这心性已经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长大了许多。
此刻的他,不会在急功冒进,有些事情多了几分泰山崩与前而不慌的心态,少了几分自荐自强,自我夸赞的锐气。
年轻,但那盛气已然收捡。
“那,我们不抢夺魏人的粮食就是了。”翰举依旧是一脸的茫然。
事情说道这,他终究还是不懂,的不是抢不抢粮食。不抢也许会饿一顿,抢了或许也没有多大的作用。眼下的是,结束这一次万事都不利于韩军的征伐。
嘴角带着一丝不易查觉的笑,公仲侈也不多解释其他的,有些事情不是你解释了,对方就能听懂。说,不如不说。
“原本倒是不用做如此让人天怒人怨的事。但此时,却不得不这么做了。”
“这,又是为何呢?”翰举觉得自己就要懵了。
“魏军若是守城不出,与我定然不利,这两天愁的就是如何引他们出来,如今办法算是有了!”
“将军是想?用抢夺百姓粮草的方法引魏军出来一战?”
“不错。”两个字脱口而出,公仲侈脸上的笑,却是更加的沉重。
既然决定了结束这一切,那么一战不可避免,与其三天后粮草送到,不如趁现在还有粮草直接一战的好。
既然没有援军,又何须空等,多造成浪费呢。况且五千石的粮草,根本解决不了什么。
可既然要战,在明显我强敌弱的局势上自然是想办法打赢了这一战。
想到这,公仲侈终于坚定了自己的神色,“翰举。”
“末将在。”尚不知所措的翰举当即拱手。
“本将令你,即刻带着一千兵卒出营,抢夺东西三十里之内的魏国平民,不论粮食还是金钱!但不可烧杀伤害他们。又逃走的也无需阻拦。”
那嘴角的胡子微微蠕动,翰举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了回去:“末将,遵命!”
……
午后,倪涛站在易城的南城门上,极目天边,那是小穆峰与太阳并肩的奇特美景,冬季的夕阳看起来最是朦胧人向往。
就在这时,一个千人将沿着阶梯急急奔了上来,“将军,出事了,刚才有斥候来报,韩军突然派出一支千人的步卒对附近的百姓进行抢夺。”
“什么?”宛若惊雷震耳,倪涛猛然转身,那原本平淡的脸色渐渐变得冰冷,“真禽兽,是一帮禽兽!”
他几近疯狂的吼了出来。
“立即着急两千步卒追击,若是韩人退回大营,你们便连夜互送附近百姓迁至其他地方,不得有误。”
“是。”
……
荒野边缘的村落里。韩军兵卒狂躁的踢开房门,看见粮食就抢。
一户仅有两个老者的屋舍中,那老妇人直接吓得晕厥,老汉儿则与那年轻力壮的兵卒争抢。许是听从军令,不得对百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