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提出想以黄金二千两买下唐周,预料左丰应该不会拒绝,毕竟少个包袱,多些钱财,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拒绝这种好意美事。更何况,左丰能混到小黄门听候,便聪明过于常人。

    这是赤裸裸地想买人,以黄两二千两买下唐周。惹天子震怒,误张角大事的唐周。

    黄金两千两虽多,也算是左丰这一次出行以来,最大的一次可获得款项了,但左丰久在皇宫,钱财见得多了,两眼放光,一脸贪婪,却仍能守住言行,暂不为所动。

    “公子为杂家着想,实在是感激不尽。黄金二千两,也算是财帛动人心。却不知公子为何想要唐周此人,所用何处,还请公子能告之一二,也好让杂家回宫,若是天子和张让大人问起,杂家有个答复。否则,丢失朝廷重犯,杂家纵是宫内之人,此罪责也是负担不起的。”

    左丰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唐周这个人,愿意为唐周白白送上黄金二千两,莫不是泰山郡郡丞诸葛氏,正如诸葛亮自己所说,已是被太平妖道所勾结,意欲营救待罪之身的唐周。

    “回禀天使,泰山郡郡守张举大人看重家父,委任家父全权处理本次泰山防备,讨伐娥贼一事。家父食君之禄,为国分忧,在下念及家父虽为郡丞,却是文职,不通武事,且对太平道了解极少,故斗胆向天使讨要唐周,拷问太平道底细,也好知己知彼。”

    诸葛亮也不怕左丰去找张举验证,毕竟诸葛亮说的也是实情。亦虚亦实,乃用兵之道也。诸葛亮这些小伎俩,早就司空用惯。

    “令尊为国效力,公子孝心有佳,可见诸葛氏乃诗书传世之家,通情识礼之族。杂家差点误会了,只不过那太平道只是区区乌合之众,我大汉王朝之师一至,必定分崩离析,何必如此麻烦。”

    左丰听到诸葛亮说诸葛珪负责泰山郡武事,也就释然了。原来想要唐周,只是为了打探太平道内部底细,好立下奇功。

    左丰暗暗感到好笑,纵是驰骋沙场,威慑四方,那又怎么样,有没有功劳,可是由天子身边的人说了算。

    “天使一语中的。家父也本意如此,正想率泰山郡都尉,联合各郡县有志之士,加上一些骁勇的县尉、校尉,尽起郡兵二千,一同前往巨鹿讨伐逆贼张角。家父并不认唐周此人,在下也是因缘际会,得知天使尚盘桓于此,又有唐周拖后腿,故想帮天使分忧,出些绵薄之力。”

    诸葛亮此时表现得并不是很想购买唐周,只是为了父亲诸葛珪套太平道底细所用,和为了帮左丰解决后顾之忧而已。

    反正价钱已出,疑虑已消,左丰愿不愿意将唐周卖给诸葛亮,就随缘了。诸葛亮也只是想结个善缘,说不定这唐周能成为张角的亲传弟子,贴身之人,有些许能力可堪一用。

    钱财虽有,诸葛亮又不是随意挥霍的败家之子,纨绔子弟。

    “公子一片孝心。上天有成人之美,杂家也不好为了区区一个太平道叛逆,而伤了和公子的交情。既然公子有意讨要唐周此人,杂家同意了,待回去之后,公子可自往驿站收监之处,带走即是。”

    只要不是官匪勾结便好,这诸葛氏可说一家全在朝中为官,此次又负责镇压太平道叛逆,左丰觉得将唐周给了诸葛亮也不是什么大事。

    一来,减少了日常行程的消耗,少个包袱、累赘,何乐而不为;

    二来,泰山之行,能增收黄金二千两,哪怕后面不再去宣诏传檄了,即刻启程回宫,此次外出,也算是有所收获,不至于空手而回;

    三来,还能给诸葛氏卖个人情,看诸葛亮这么上道,说不定以后再有相见,还能获利一二。

    左丰顿了顿,觉得钱财一事,双方还是得说好为准。

    “不过,这唐周乃天子亲点获罪之人,张让大人亲口交待,若是杂家回宫之后,却不见此人。恐怕罪责不小,杂家便将你赠奉的黄金二千两献给天子和张让大人,并进言唐周在路途之中,惹病身亡,再美言几句,则此事可了。”

    左丰的意思很明确,人给你了,钱财可一分不能少。虽说是带回去献给天子和张让,但是后面是否真的如此行为,却没人能得知了,很大可能左丰直接贪墨黄金二千两,也不足为奇。

第57章 唐周投诚() 
“如此,多谢天使帮忙,诸葛氏感激不尽。”诸葛亮送出了黄金二千两,还得假装左丰好像帮了一个很大的忙一样。

    其实,无论是大汉天子,汉灵帝,还是中常侍宦官张让等人,都不会太过于在意一个出身为白身的太平道教众,唐周的死活。

    他们更在意的只是钱财、女人、权力,普通百姓在他们眼里,早就如山间野草。

    诸葛亮和左丰喝饱吃足,便将左丰送回驿站。

    区区几个时辰,左丰对诸葛亮的态度就转了几百个弯。不再认为只是一个年纪尚小的娃娃,而是一个大金主。

    回到驿站,左丰即命下人立马将唐周带来给诸葛亮,也不劳烦诸葛亮再去驿站暂时收押之处提人。

    吩咐了随从,带上唐周之后,诸葛亮见天色已晚,便向左丰告退,并表示明日一早就会让府中下人将钱财运到驿站,送给左丰。

    临别之际,二人客套之话,如浮云满天飞,约下了他朝一日若再相遇,必定当浮一大白。

    第二天,诸葛亮果然如约将黄金二千两,一两不少的送去左丰。

    诸葛亮自从买下了唐周,将其带回府内之后,早已吩咐下人给唐周梳洗,并提供酒菜。

    待唐周恢复了一些精神之后,诸葛亮命下人将唐周带来一见。

    换上一身清洗干净的衣衫之后,唐周虽然仍然面色苍白,双眼呆滞,但眼瞳之中却已是有了些许求生的欲望复苏。

    诸葛亮看着站在面前的唐周,沉思了一阵,想着如何激活唐周的生气,以及为诸葛亮所用。

    “人,早晚都会有一死的。但有的人死了,活着的人会不断地歌颂他,就如汉高祖刘邦,没有一个人会忘记他的丰功伟绩,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有的人死了,则会被后人一直唾骂,遗臭万年。比如你,背叛师门,是为不孝;背叛大汉,是为不忠;背叛教众,是为不义;背叛自己,是为不仁。你心甘情愿成为这样的人?”

    诸葛亮一开始便当着唐周的面,把唐周定为不忠不义不孝不仁之人,引起唐周内心的抗议。诸葛亮能清晰地感受到唐周情绪的波动,只不过唐周仍然隐忍克制着。

    也是,若不是唐周的告密,让张角等人再密谋个二三月,也许大汉不一定能真的力转乾坤。

    就算能守护住大汉不覆灭,等到剿灭完太平道叛逆,早就伤及大汉的根基了,加之内有宦官外戚,倪于萧墙,后果还真令人不敢设想。

    “在下既然能从左丰的手下救了你,也算是小有能力。只要你能有所用,在下倒也不怕冒险将你收为麾下,待他日建功立业,为你自己扬名,也算是洗脱了世间对你一切的误解。当然,本公子手下不养白费粮食的人,若你并无长处,那就当白白丢了黄金二千两便是了。杀了你,省事,一了百了。”

    诸葛亮向唐周恩威并施,表示只要唐周有本事,那诸葛亮也不怕庇护,收为己用,要是没本事,那干脆便杀了,也好少些麻烦。

    “敢问公子为何人,为何救我?”仍然一脸毫无生气的唐周,略干的嘴唇总算是开口问了诸葛亮一句,虽然还是心生死志,却对诸葛亮花重金救人的行为,感到不解,十分疑惑。

    唐周与诸葛亮,素不相识,从没结交过。唐周实在是想不出诸葛亮为什么花重金从左丰手中解救,所图的是什么。

    横竖,不过是一个朝廷钦犯,待罪之身,哪里还值得花如此大力气和钱财赎救出来。

    难道诸葛亮家的钱财真是大风刮来的,多的没地方花么。

    唐周干脆不想,反正自身一无所有,可说是毫无利用价值,也就直接问诸葛亮求得答案,最是简单快捷。

    “在下名叫诸葛亮,乃泰山郡郡丞诸葛珪之子,至于为何救你,除了好奇你为何会临时反戈,也是不忍你死在宦官手下,徒惹一身污名,但是能不能活着留下来,全看你自己的表现,是否能让在下满意。”

    诸葛亮如实地告诉唐周,之所以买下唐周,仅仅只是好奇,以及有一丝丝恻隐之心。其他的,诸葛亮不太关心,就算关心,以后也能通过自己求得结果与答案。

    听到诸葛亮漫不经心的话语,唐周虽然感受到了轻视,却十分相信诸葛亮此时所说的。

    的确,诸葛亮是世家子弟,而唐周不过是个普通百姓,况且还身负大罪。除了好奇,否则没有人会花力气去做这种百害无一利的事。

    巨人是不会因为踩死了一只蝼蚁,而专门停下自己的脚步。

    唐周自认还没有资格和价值,能引起诸葛亮的注目。

    “唐周拜见主公。”唐周念及于此,不再犹豫,能在大海之中捉住飘来的唯一一根拯救生命的稻草,可说是十分难得,时不可失。

    唐周强大的求生欲望迸发了,想要紧紧地抱住诸葛亮的大腿,为自己求得一丝生机,以便他日洗清罪名,重现世间。

    “大善,快将你所擅长之处与知道的机密,原原本本说出来,在下也好帮你谋划下一步接下来该怎么洗脱你的罪名。”

    诸葛亮见唐周恢复生机,求生意识复苏,并且认自己为主,不禁觉得心情轻松,反正多养一个人,也没什么,说不定能派得上用场,有所差遣,遂让唐周把知道的内幕和动机,以及自身的长处说出来,以便将来好知人善用。

    “是,主公。在下原本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不幸身染流疾,得那太平道教主张角所救,遂加入太平道。因善于游说,发展教徒极快,加上跟随张角时日长久,便升为青州渠帅,那张角原本年事已高,却并不重视在下,而是向马元义许诺,若是举事成功,便将太平道教主传以马元义,而张角则将大汉取而代之。”

    唐周恚恚不平地述说着与太平道的前因后果,悲苦的脸色显得有一种怀才不遇,伯乐难求的迹象。

    不过,唐周的情绪却随着越说越激动了起来。

    只见,唐周为诸葛亮揭开了一场原本应该严谨精密的计划,缘何瞬间便宣告结束,烟消云散。

第58章 章氏有喜() 
唐周如水库泄洪一般,开了闸,便没法停下来。

    诸葛亮只好静静地倾听着。

    “在下一直奔波于替张角传书送信之间,终日不见人,那马元义却趁在下奔波劳碌,将在下喜欢已久的姑娘,恩惠引诱,威逼胁迫,强行纳入房中,生米煮成熟饭。待在下知晓之时,却为时已晚。故在下得知马元义身在洛阳,又逢张角让在下去洛阳传书举事之期,一时气不过,便向大汉朝廷告了密。”

    唐周看起来,并不后悔向大汉告密,陷害马元义被捕,斩首示众。不过对于现在自身的情况,唐周也是始料未及。

    唐周实在是想不明白,怎么混着混着,便成了阶下之囚,顿了顿,唐周调整了一下情绪,又接着说到。

    “那张角想举事造反,在下虽曾为土匪,却心向大汉,这与在下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告密也是一举两得。大汉天子因告密而招见在下,封了个官就马上叫在下去招安张角,然后张角看到在下之时却还和往常一样,极力掩盖住了对在下的仇恨和杀心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然后还给了在下一封信,让在下给大汉天子带回去。”

    唐周说到这里,也有一种被人背叛的无奈,好像最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只有自己。

    不是读书人,容易吃大亏呀。

    唐周一脸悔恨,文化程度太低,被人当猴子耍,实在是人生一大耻辱,陆陆续续地接着说后面发生的事。

    “到了大殿之上,天子让人读那封信,于是殿前有人读了,但是还没读到一半就没敢往下读了,因为信里面全是骂大汉天子,骂得那叫一个狗血喷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天子的脸都气红了,偏偏在下还没办法反驳,因为信是在下带来的。”

    唐周想起当时在朝堂之上,仍心有余悸,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平稳一下心态,压压惊。

    “天子龙颜大怒,欲当场斩了在下。不过,好在在下曾贿赂过张让,那张让念及旧情,图求新利,故而向天子求情,在下便将张角此次传书所带来的准备贿赂给封谞、徐奉的钱财,全部私下给了张让,才求得在下以待罪之身,随天使宣诏传檄,游行各地,算是勉强苟活于性命。后面之事,主公已是知晓,在下便不多言了。”

    唐周想到从鬼门关走了一趟,惊险十分。真是洛阳水太深,想法太天真。不过却也是阅历丰富,知晓世道险恶,有所收获。说完之后,唐周向诸葛亮施了个下属敬礼。

    “哈哈哈,唐周,你能遇到在下,也算是机缘深厚,福泽萌荫了,实属命不该绝。今后便随在下于帐前听用,还请谨记勉励,大丈夫何患无妻,功名但在马上取。古人曾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下便赐你表字来福,望你今后勤加读书,建功立业,早日来得福报。”

    诸葛亮觉得唐周的故事真是曲折离奇,奈人寻味,可谓是将爱情、亲情、友情的纵横交错,融于一体,把男女,师门,兄弟的恩怨情仇,汇于一身。

    于是,诸葛亮一时兴起,便为唐周表了字,也算是略施恩惠,以安唐周之心。

    “多谢主公赐字。”唐周知道有了表字,便算是踏入读书人的门槛,只要以后多多恶补读书知识,还是有机会咸鱼大翻身的。

    诸葛亮听完唐周一事,便挥挥手,让唐周退下去歇息了,告诉唐周安心在郡丞府诸葛家住下,日后有差遣,会派下人知会。

    又过了几日,诸葛府家中晚宴。

    诸葛珪见诸葛亮不再天天往外跑了,料想应是安排妥当了,便想询问诸葛亮关于讨伐巨鹿郡张角一事的具体安排。

    诸葛珪尚未问出口,只见旁边坐着的章氏,突然连连呕吐不止,恶心阵阵。

    众人大惊。

    诸葛珪连忙先丢下脑中的一切,派人去请郡城中最好的大夫和郎中。大夫和郎中赶来还需一段时辰,诸葛珪只好吩咐婢女,将夫人章氏先行扶入房中休息,以待诊断病因。

    大夫和郎中总算是姗姗来迟,到达了诸葛府。

    “大夫,快,快,帮本官夫人看一看,刚才在晚宴用膳之时,夫人突然就呕吐不已,恶心阵阵。”诸葛珪看到大夫到了,心中总算是安定了一些,连忙指挥大夫为章氏看病。

    “大人莫急,在下现就帮夫人诊脉。”大夫手脚麻利地取出诊脉专用的银线,交给了一旁的婢女,吩咐将银线的另一端绑在章氏的左手手腕上。

    一个大夫看完了,便换另一个大夫,直到全部来的五个大夫先都过了一遍诊脉。

    诸葛珪和诸葛亮等人,看大夫把完脉后,也不多说。既不说好,也不说是坏,心中一时大急,烦躁不已,却又不敢贸然出言打断大夫的诊治。

    待五个大夫诊过脉后,五人又开始交头接耳,共同分析病因,不久,便最终达成一致。

    只见五人齐齐地拱了拱手,施了一礼,一脸笑意地开口道贺。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夫人这是有喜了,并非害病。待老夫开几张安神保胎药方,熬水服用,加上安心静养,好好调理保胎,过几日呕吐、恶心便会不径自走。”

    为首一个看起来经验十分丰富的年老医者率先对章氏的呕吐、恶心症状作了个定调,并提供了一个解决章氏呕止、恶心的方案。

    “麻烦大夫了,来人,各取黄金十两给每个大夫。”诸葛珪听到大夫说章氏不是患病,而是有喜,心里高兴得不了,不由立马给大夫们打赏。

    这是有惊无险,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呀。

    这么一会儿,便能领到打赏黄金十两,众大夫也是觉得此次出诊实在是容易,病人本身又没病,可说是既轻松,诊金又颇丰。

    “多谢大人。老夫还需去开药方,便先行告退了。”那带头的年老大夫向诸葛珪施了一礼后,率领各大夫鱼贯而出。

    来时匆匆,风风火火;去时悄悄,轻轻松松。心情极佳。

    章氏有喜的消息,一下子像风一样吹进了诸葛府,飘进诸葛府内每个人的耳里、心里。

    顿时,喜悦的氛围笼照在整个诸葛府的上空。

    章氏有喜,人人皆喜。

第59章 代父出征() 
一直在旁边静静听着的诸葛亮,关注着诸葛府内的一切,心中也不免紧张着急。当突然听到母亲章氏不是犯病,而是有喜了。

    诸葛亮总算是放下心来了。从前,诸葛亮幼年便失去母亲,对拥有母爱的快乐回忆并不多。

    这段安静幸福的生活,诸葛亮倍感珍惜,并不想像曾经一样,太快的失去。所以无论如何,诸葛亮一定会力保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活下去,最好是都能得到幸福。

    诸葛亮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如潮水般涌来。

    郡丞府诸葛珪夫人章氏有喜,代表的意义重大。但只有诸葛亮一人知道,诸葛瑾和他即将要有一个弟弟。

    失去了父母之后,诸葛亮三兄弟相依为命,一直追随着伯父诸葛玄,艰难长大。后来,又在战乱不已的年代,和大兄诸葛瑾走散,直到多年之后,才兄弟重新相逢。

    诸葛亮印象最深的,不是父母,因为诸葛亮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双双去世;

    不是伯父诸葛玄,等到将诸葛亮兄弟抚养成人,诸葛玄便去还荆州刘表的人情,而去扬州豫章当太守去了。

    也不是大兄诸葛瑾,自从兄弟走丢分散之后,诸葛亮便好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兄长诸葛瑾了。

    而是弟弟诸葛均。

    一直陪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弟弟诸葛均。

    陪诸葛亮一同流浪,哪怕是诸葛玄去世之后,更是对诸葛亮不离不弃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忍不住地想起以往这段充满兄弟情的日子;尤其是父母双亡,伯父去世,兄长失散,两兄弟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时光。

    那时,世道很乱,到处都是战火连天。

    那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