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旅总共有4000余名官兵,基层军官由谢初越亲自培训。

    按照王栋的要求,连以上级别部队都安排了行动人员,以教官的身份与基层军官一同指挥部队作战。

    算上行动人员,全旅总共有大约4500名官兵。

    主力是两个装甲营,一个配备40辆“哈立德”主战坦克,另外一个有32辆1a1主战坦克。

    主要是有很多“哈立德”没有修复,也就只能从其他部队抽调1a1。

    要不然,王栋会撤掉所有1a1,全都换上“哈立德”。

    不是说“哈立德”比1a1好,而是1a1不适合长途奔袭,即燃气轮机的油耗实在太高了。

    即便在公路上,1a1的行程也就400千米左右,而越野只有200千米。

    因为不可能等到烧光燃油才停下来加油,所有在公路是行驶200多千米之后,就得进行一次燃油补给。

    显然,“哈立德”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装上两个附加油桶之后,“哈立德”的公路行程超过了700公里,越野行程也在350公里以上。

    此外,1a1的油箱大得多。

    为32辆1a1加一次油,能够让48辆“哈立德”吃饱喝足!

    因为没得选,所以王栋只能带上32辆1a1。

    协助这两个装甲营的是两个机械化步兵营,各有40辆2a3步兵战车,以及400余名官兵。

    按照王栋的安排,机械化步兵营与装甲营一起行动。

    相对而言,2a3没有油耗高的问题,而且在战争中的表现比1a1好得多,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战车。

    当然,问题不是没有。

    这就是,伊拉克的2a3使用的“陶”式导弹是美军转让的二手货,准确说是被美军淘汰了的初期型号。

    对付极端份子还不错,用来对付坦克战车,那就太落后了。

    所幸,这些2a3没有缩水,具备使用“陶”3的能力,而且不需要改造,缺的只是导弹。

    显然,导弹很好说,沙特就有不少。

    现在,这些步兵战车使用的全是由沙特提供的“陶”3反坦克导弹。

    为了让王栋及时获得这些导弹,沙特动用两架c…130运输机,把几百枚导弹空运到了纳西里耶。

    此外,还有一个步兵营。

    严格说来,也是机械化步兵营,只不过没有履带式步兵战车,只有轮式装甲车。

    这个步兵营属于预备队,主要任务不是到前面冲锋陷阵,而是跟随大部队行动,负责掩护非战斗部队。

    主要的支援部队是一个装备了30门109a3的炮兵营。

    其他的还有侦察连、通信连、后勤保障连、工程维修连、运输连、医疗连与直属旅部的警卫连。

    在五个战斗营下面,还设有侦察排、通信排、后勤排与医疗排。

    炮兵营有一个配备了30辆弹药输送车,专门运送炮弹的后勤运输连。

    可见,这本来就是一个加强装甲旅。

    一般的话,一个装甲旅最多只有一个装甲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与一个炮兵营,有的是两个装甲营与一个炮兵营。

    单纯从装甲力量来说,已经相当于两个装甲旅了。

    只是,王栋并没满足。

    在王栋手上,真正的精锐不是这个装甲旅,而是额外增加的四个加强营。

    最抢眼的,就是拥有60辆“萨勒曼”的装甲营。

    当然,以规模看,其实相当于两个装甲营,只不过编成了一个营,而且只设立了一个营部。

    其次,自然是与之配合的,拥有60辆2a3的机械化步兵营。

    虽然同样为2a3,但是这些步兵战车来自沙特,不但保养状态更好,还全都配备了附加装甲。

    其实,装甲营的60辆“萨勒曼”也都披挂上了由巴基斯坦提供的反应装甲。

    另外两个都是炮兵营,一个装备48门plz…45g,另外一个装备48门ah…4,即科威特借给王栋的那些火炮。

    还有12辆2a3,被王栋留在了身边,即提供给了旅部警卫连。

    这三个加强营,总共有 平板电子书余名官兵,三分之二是行动人员,另外三分之一是选出来的政府军精锐将士。

    也就是说,突击部队的总兵力达到了6300人。

    只是从兵力看,比政府军的两个旅都要多。

    要知道,政府军的一个装甲旅,一般只有3000名官兵,而机械化步兵旅与步兵旅也只有3200名官兵。

    带上这么多的官兵,也是没办法的事。

    很简单,如果王栋不肯答应,纳尼杰尔说什么都不会让他指挥突击行动。

    按照纳尼杰尔的意思,最好再带是几个步兵营,确保万无一失。

    上了战场,能确保万无一失吗?

    王栋可不敢保证。

    再说了,如果这支拥有上百辆坦克,近两百辆步兵战车,还有一百多门大口径火炮的部队都无法完成突击库特的任务,就算再增加几个步兵营,也是无济于事,反到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很简单,突击的关键就是速度。

    为了保证突击速度,王栋才弄来了这么多的主战装备,而且尽量减少了会拖后退的后勤保障力量。

    现在,这支突击部队就是一把刺向叛军软腹部的尖刀!

第479章 声东击西() 
突击部队在盖拉河东岸推进,只有一个营的兵力在盖拉河西岸充当前锋,负责吸引叛军的注意力。【。aiyoushenm】

    天亮之前,突击部队就攻占了苏凯尔堡。

    准确说是占领,因为在突击部队到达前,驻守该地的叛军就已撤离,还在北面埋设了不少的地雷。

    这个时候,在盖拉河西岸运动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费吉尔郊外。

    战斗在天亮前打响,叛军打得十分英勇,丝毫没有从费吉尔撤退的意思。

    在盖拉河东岸,王栋亲自指挥的突击部队遇到了麻烦,因为受到叛军布设的雷场影响耽搁了几个小时。

    直到次日上午十点左右,突击部队才绕过叛军的防线,到达费吉尔北面。

    此时,费吉尔的叛军已经开始向北突围。

    显然,叛军掌握了突击部队的一举一动,知道突击部队大概在什么时候到来,也才及时突围。

    接下来该怎么打?

    按照原订计划,应该在这个时候大举北上,向海伊推进,争取一举拿下,赶在叛军调整部署之前攻到库特。

    至于从费吉尔向西推进的任务,应该留给跟来的政府军。

    只是,王栋在这个时候调整了计划。

    很简单,叛军已经知道突击部队在向北推进,而且在通过雷场的时候耽搁了时间,未必能按照计划攻打库特。

    如果在海伊再次耽搁,就绝对无法按照计划占领库特。

    叛军肯定会死守海伊,同时加强库特的防御部署。

    因为海伊是去库特的必经之地,所以突击部队必须强攻海伊,而且要在占领海伊之后才能向库特进军。

    可见,打到这个时候,原订计划已经行不通了。

    中午,近卫101营,也就是由王栋直接指挥的,那个装备了由沙特提供的2a3步兵战车的机械化步兵营率先出发,向海伊进军。

    为了增强进攻力量,王栋安排了第202营,也就是装备ah…4的炮兵营提供火力支援。

    炮击从下午一点过开始,第一轮就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用数千枚炮弹把海伊郊外的叛军阵地耕犁了一遍。

    这阵仗,简直就是要强攻海伊。

    要不然,为什么要用掉这么多的炮弹?

    别忘了,突击部队是轻装出行,携带的补给并不多,几千枚大口径炮弹相当于总量的三分之一。

    下午三点左右,第301装甲营,第401机械化步兵营与第402机械化步兵营开始向西突击。

    这三个营,全都来自伊拉克政府军。

    半个小时之后,第404步兵营与第501炮兵营也开始向西进发。

    同样的,这两个营也来自伊拉克政府军。

    也就是说,王栋把相当于一个加强装甲旅的兵力放到了西面,摆出了向迪瓦尼耶进军的架势。

    傍晚,第301装甲营与第401机械化步兵营就杀到了阿贾克郊外。

    这座小镇,距离迪瓦尼耶不到三十千米。

    此时,从塞马沃出发的政府军主力已经推进到了伊玛目哈姆宰,距离迪瓦尼耶大约六十千米。

    合围迪瓦尼耶的态势已经形成。

    叛军该怎么应对?

    放弃迪瓦尼耶?

    显然,卡里姆绝对不会放弃迪瓦尼耶,因为这座城市太重要了。

    从迪瓦尼耶出发,政府军北上可以攻打巴格达,向东北方向推进则可以切断从库特到巴格达的交通线,向西则能攻打纳杰夫。

    可见,迪瓦尼耶是绝对不能丢失的战略重镇。

    叛军必然死守迪瓦尼耶。

    那么,拿什么死守?

    纳杰夫已经遭到阿盟联军攻击,不但不可能出兵增援迪瓦尼耶,还需要从后方抽调兵力增援。

    其实,在此之前,驻守卡尔巴拉与希拉的两支叛军部队就已经南下去了纳杰夫。

    从巴格达派遣部队过来?

    显然,太远了。

    迪瓦尼耶的叛军能够指望的,只有库特方面的部队,准确说是北面的苏米尔等几处城镇的部队。

    只是,在抽调了苏米尔等城镇的部队之后,叛军必然要从库特抽调兵力过去堵住防线上的漏洞。

    当晚,政府军开始强攻伊玛目哈姆宰。

    为了一举拿下这座由叛军控制的重镇,政府军投入了一个机械化步兵旅,还让一个步兵旅充当预备队。

    此外,政府军还动用了三个炮兵营。

    战斗打得非常惨烈,政府军不惜代价的发动进攻,叛军则是寸土不让。

    与此同时,由王栋派出的部队开始攻打阿贾克。

    因为叛军的主力在迪瓦尼耶南面,部署在阿贾克的只有一个步兵营,所以进攻打得非常顺利。

    十点左右,大规模战斗就宣告结束。

    在机械化步兵营扫荡城区的时候,跟来的第501炮兵营在第404步兵营掩护下,主动前出到阿贾克西面,开始炮击迪瓦尼耶。

    30门109a3自行榴弹炮对迪瓦尼耶的叛军没有多大威胁。

    关键是,第402机械化步兵营在这个时候开始向苏米尔推进,第301装甲营则运动到了迪瓦尼耶西面。

    只要拿下苏米尔,就完成了对迪瓦尼耶的三面包围。

    至于西面通往纳杰夫的道路,就算依然在叛军手里,问题也不是很大,因为纳杰夫的叛军是泥菩萨过河。

    打到这个时候,叛军终于坐不住了。

    下半夜,大批叛军开始向苏米尔运动,至少有三个旅从库特出发,全速向苏米尔方向前进。

    当然,这些叛军未必会全部前往苏米尔。

    如果守不住迪瓦尼耶,叛军就得做长远打算,比如加强希拉的防御部署,守住巴格达的南大门。

    不管怎么说,叛军已经开始行动。

    收到消息,王栋立即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两个装甲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与一个炮兵营,外带全部辎重部队,全速向海伊方向前进。

    为了确保突击部队有充足的弹药,沙特陆军在当天下午动用上百架直升机,送来了数百吨炮弹。

    此外,阿盟联军一直在轰炸海伊与库特。

    王栋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沙特陆军对海伊进行了一次超远程火力打击,使用的是从华夏进口的远程火箭炮。

    即便隔着几十千米,都能清楚看到火箭弹爆炸产生的明亮闪光。

第480章 远程打击() 
这24门a…3超远程火箭炮可是沙特陆军的宝贝。

    早在三年前,沙特陆军就相中了这种华夏生产的,性能堪比战术弹道导弹的超远程火箭炮。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射程够远,威力够大,精度够高。

    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华夏陆军自用的,没有一种火箭炮的射程、威力与精度能够与a…3相提并论。

    以土豪的一贯作风,价格肯定不是问题。

    按照沙特当局最先提出的采购协议,用20亿美元购买72门a…3,另外用20亿美元购买370毫米火箭弹的生产线。

    此外,沙特还保留了180门火箭炮的意向订单。

    如果一切顺利,沙特陆军将在十年之内用a…3取代所有的270。

    反正就一句话,只要好用,那么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只是,这笔军火买卖从一开始就不太顺利。

    不是华夏不肯出售,而是沙特提出的要求有点过分。

    这就是,要全装型火箭弹,而不是出口型,即火箭弹的最大射程得达到华夏军队自用的400千米。

    显然,这个要求确实有点过了。

    要知道,a…3的最大射程被限定在280千米,不是没有原因的。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把df…3卖给沙特后不久,华夏签署了限制中程弹道导弹出口的国际条约。

    按照条约的规定,华夏不能出程达到与超过300千米的弹道导弹。

    火箭炮也在限制范围之内。

    虽然称为火箭炮,但是火箭弹采用了惯性制导设备,因此严格说来已经是配备了制导系统的弹道导弹。

    那么,沙特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过分要求呢?

    很简单,沙特希望把a…3具备战略威慑能力,也就是能够达到以色列本土,部署在科威特能够威胁到德黑兰。

    显然,以这两个要求为准,280千米的射程明显不够。

    谈判僵持了一年多,沙特才做出让步。

    当然,采购数量与采购价格也大打折扣,用5亿美元买了24门a…3。

    至于之前提到的火箭弹生产线,沙特陆军暂时也没多少兴趣,只是受当时的国际局势影响,特别是跟美国的关系,沙特陆军明确要求所有火箭弹配备基于“北斗”系统的卫星制导模块。

    拿到这些火箭炮,沙特陆军立即用了起来。

    在也门,24门a…3成为了沙特陆军最重要的超远程打击火力,而且经常被用来执行定点清除任务。

    实战证明,5米的误差绝不是吹出来的。

    在很多时候,比如对付时间敏感目标时,a…3甚至是不可取代的。

    此外,在执行正常战术任务的时候,280千米的射程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正是如此,沙特陆军决定增加采购数量,并且购买一条火箭弹的生产线。

    半年前,沙特正式跟华夏签署了购买火箭弹生产线的合同。

    在沙特爽快支付了款项之后,华夏也按照约定交付了生产设备,并且派遣技术专家为沙特皇家兵工厂培训生产人员。

    只是,购买火箭炮的谈判却没有及时完成。

    关键不是价格,而是购买方式,即沙特像以购买生产许可的方式,在国内生产240门火箭炮。

    问题是,做为华夏能拿得出手的最先进的超远程火箭炮,a…3只卖成品。

    当时,华夏只答应帮助沙特皇家兵工厂建立一座维护保养工厂,确保a…3在沙特就能得到正常维护。

    等到伊拉克内战爆发,谈判戛然而止。

    此外,按照华夏的军售禁令,沙特已经无法直接从华夏购买生产火箭弹所必须的关键设备,比如“北斗”定位系统。

    虽然通过巴基斯坦,沙特能够获得必要的关键设备,皇家兵工厂的火箭弹生产线还能勉强维持运转,但是生产成本比平时提高了接近一倍,特别是配备了“北斗”定位系统的高精度火箭弹。

    其实,沙特生产的火箭弹本来就比直接从华夏进口昂贵。

    道理也很简单,沙特的劳动力价格更高,而且很多关键设备都需要进口,生产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坚持自行生产弹药,无非是不想受制于人。

    即便在平时,一枚370毫米高精度火箭弹的出厂价格都高达10万美元,一门火箭炮一次齐射就能打到100万美元,而一个炮兵营的24门火箭炮一次齐射,打掉的火箭弹价值高达2400万美元。

    当然,普通火箭弹便宜得多,单价大概为2万美元。

    只是,如此昂贵的弹药,就连沙特这样的土豪都有点吃不消。

    可以说,没有绝对必要,沙特陆军绝对不会动用这种国宝级的大杀器。

    动用24门a…3,还齐射了5轮,打掉了1000多枚高精度火箭弹,一口气烧掉了1亿多美元,足见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其实,关键不是海伊。

    天亮前,突击部队就到达了海伊郊外。

    只是,王栋没有参与攻打海伊的战斗。

    按照他的安排,装备了plz…45g的第201炮兵营留了下来,为攻打海伊的机械化步兵营提供炮火支援。

    当然,炮兵都是留在后方,用不着去前线冲锋陷阵。

    与此同时,阿盟联军加强了对海伊的轰炸力度。

    虽然在前面进攻的依然是第101机械化步兵营,但是摆出来的架势,就像要一鼓作气的打下海伊。

    这个时候,王栋率领的三个营已经开始向北突击。

    守卫海伊的叛军有数千人,相当于两个步兵旅,因此卡里姆有理由相信,政府军要在海伊耽搁好几天。

    受此影响,卡里姆会首先稳住迪瓦尼耶,再考虑对付从库特南面杀来的政府军。

    能否一举攻占库特,就得看能不能及时攻到库特。

    关键,显然是后勤保障。

    为此,王栋做了充分准备。

    这就是,让费萨尔准备了一百多架运输直升机,以空运的方式向突击部队提供弹药等作战物资。

    至于燃油,只能依靠政府军的运输车队。

    所幸,从费吉尔到库特,还不到一百千米,而“萨勒曼”与“哈立德”的公路行程都在500千米左右。

    再说了,王栋还带了几十辆油罐车,能够为所有坦克战车补充一次燃油。

    第三日上午,突击部队到达库特郊外。

第481章 强攻() 
四架F…15SA呼啸而过,在库特郊外的叛军阵地上空投下了携带的所有炸弹。

    全是非制导炸弹,虽然叛军的高射炮一直在开火,但是没有对那些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构成多大威胁。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沙特等阿盟国家的问题暴露得一览无余。

    不说什么先进的战斗机,即便是弹药,众多阿盟国家也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