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克部队的使用力度,对作战战术进行调整。

    当然,这个思路肯定有问题。

    不管怎么说,在很多战场上,主战坦克无法完全取代步兵战车。

    比如在城市里面,受到主炮仰角限制,坦克很难对付高层建筑里的敌人,而步兵战车却能轻易做到。

    只不过,解决办法也有。

    同样拿城市战来说,通过为坦克安装配备了自动榴弹发射器,甚至是小口径机关炮的遥控武器站,就能让坦克获得对付高层建筑的能力,从而部分替代步兵战车,至少不是那么依赖步兵战车。

    在跟英国与德国的军火企业接触之后,沙特暂时放弃了采购重型步兵战车的念头。

    当然,关键还是没钱。

    买了“萨勒曼”xe,买了a…300超远程火箭炮,还计划采购“哈立德2”,沙特陆军也没有多少钱来采购其他装备了。

    当时,沙特陆军剩下的装备采购预算,根本就买不起昂贵的英国货与德国货。

    有趣的是,在沙特陆军放弃了采购重型步兵战车的念头之后,阿联酋与阿曼分别从英国购买了一批“阿贾克斯”。

    数量不太多,一个80辆,一个60辆。

    随后,这两个国家把买来的“阿贾克斯”全都派往了也门,而且还把其中一部分交给了沙特皇家陆军使用。

    显然,这是用来进行实战测试。

    当然,在也门的战斗证明,重型步兵战车是物有所值。

    关键就是,那门40毫米机关炮能够对付除了主战坦克之外的,其他所有在战场上遇到的目标。

    包括用钢筋混凝固加固的掩体。

    至于防护,更是没得说,比2a3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是,阿联酋与阿曼并没有采购更多的“阿贾克斯”。

    说白了,还是太贵。

    此后,卡塔尔从德国购买了一批“美洲豹”,显然是要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毕竟阿联酋与阿曼是沙特的小跟班。

    只是,阿盟国家没有放弃采购重型步兵战车的念头。

    需要的,只是一种性能足够好,而且足够便宜的重型步兵战车。

    能够提供足够好,还足够便宜的重型步兵战车的国家,也就只有华夏。

    更重要的是,华夏确实在研制重型步兵战车,而且跟前几年问世的轻型坦克采用相同的地盘。

    只是,在伊拉克内战期间,华夏能够提供的只是用五对轮,也就是59式坦克底盘改造的重型步兵战车。

    显然,像沙特这样的土豪国家,肯定看不起五对轮。

    后来,反到是巴基斯坦利用沙特提供的资金,把一批由华夏援助的,已经用到快要报废的69式坦克改造成了重型步兵战车,还送了几十辆给沙特,让沙特拿到也门战场上去检验其实战价值。

    实战证明,这种在69式平台上改造而来的重型步兵战车依然能够担当大任。

    在城市战中,其作战应用的范围不比“阿贾克斯”小多少。

    关键是,便宜!

    采购一辆“阿贾克斯”的费用,足够改装20辆69式。

    问题也很突出,即不够现代化。

    因为暂时没有迫切的需要,现有的2a3依然能够使用,而且在绝大部分时候依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沙特等国有时间等待,毕竟以华夏开发武器装备的速度,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而已。

第519章 近防系统() 
之前提到的这些武器装备,都要等到沙特等阿盟国家从伊拉克撤军,甚至是在伊拉克内战结束之后,才陆续交付。

    只有一样武器例外。

    “陆盾”近防系统。

    此外,这种武器也被称为小口径高射炮。

    在沙特等国表示愿意从伊拉克撤出地面部队之后,华夏就通过巴基斯坦,向沙特与科威特提供了二十套“陆盾730”近防系统。

    有趣的是,这些近防系统,最初并不是部署在地面上,而是部署在舰艇上。

    为什么?

    充当反导拦截平台。

    在获得了这些近防系统之后,沙特与科威特改造了十多艘舰艇,并且用这些舰艇为波斯湾里的油轮护航。

    虽然在此之后,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油轮袭击战,但是在几次小规模冲突中,近防系统的价值得到了肯定。

    比如,在沙特等阿盟国家正式从伊拉克撤离地面部队之后不久,一艘悬挂科威特国旗的油轮在波斯湾西部海域遭到伊朗导弹快艇袭击,而当时掩护油轮的科威特快艇配备了从华夏获得的“陆盾730”近防系统,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击落了两枚射向油轮的反舰导弹,成功保护油轮进入港口。

    仅此一战,“陆盾730”近防系统就出名了。

    其实,当时也只有“陆盾730”近防系统能够随意的部署在任何吨位不低于250吨的舰艇上,而且对舰艇本身没有任何要求,需要的只是一块20平方米的甲板,以及较为牢固的甲板结构。

    别忘了,“陆盾730”本来是地面近防系统,因此具备完全独立作战能力,不需要战舰提供任何的额外支持,甚至不需要提供电能,完全由自带的电机驱动,需要的补给只是弹药与燃油。

    正是这一特点,让“陆盾730”几乎能够适应任何部署环境。

    当然,部署在舰艇上,肯定存在一些维护保养方面的问题,毕竟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海洋环境。

    所幸,影响并不是很大。

    关键就是,“陆盾730”本身就是从海军的730近防速射炮发展而来的,火力与火控系统与海军的几乎完全一样,区别主要在于基础平台,即“陆盾730”为车载,而且携带的弹药要少得多。

    有了成功拦截反舰导弹的战例,“陆盾730”在阿盟国家迅速走红。

    此后不久,科威特就率先从华夏采购了“730”速射炮,装备所有的舰艇,还雇用华夏的工程师对舰艇进行改造。

    在科威特之后,阿联酋与阿曼也先后采购了“陆盾730”与海军的“730”系统。

    唯一例外的是沙特。

    在获得了第一批“陆盾730”,并且用来武装了舰艇之后,沙特盯上了华夏还没有用于出口的“1130”系统。

    此后,经过长期的谈判,沙特最终成为了“1130”近防速射炮的第一个海外用户,跟随从华夏采购的战舰一同在沙特皇家海军服役。

    只不过,沙特皇家陆军对这种速射炮也有极为浓烈的兴趣。

    与“730”系统相比,“1130”系统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4根炮管,射速从每分钟6000发提高到了1万发以上,因此拦截效率更高,而且在理论上能够拦截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来袭目标。

    在华夏做的测试中,“1130”系统甚至成功拦截了飞行速度达到2。5马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可以说,“1130”系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有效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速射炮。

    当然,能够拦截的不止是反舰导弹。

    对付火箭弹,“1130”系统也是得心应手。

    此外,在理论上,“1130”系统还能够拦截大口径炮弹,甚至是体积小得多,不过飞行速度也慢得多的迫击炮炮弹。

    只不过,在拦截炮弹的时候,得使用价格昂贵的钨合金穿甲弹。

    在采购“1130”速射炮的谈判取得关键突破之后,沙特军方主动提出,愿意以出资的方式,在“1130”的基础上,开发一种车载近防系统,而且最好能够直接发展成能够伴随装甲部队活动的自行高射炮。

    当时,华夏方面也有类似的想法。

    既然沙特愿意提供研制资金,那么一切都好说。

    随后,科威特、阿联酋与阿曼也加入了进来,不过主要出资方依然是沙特,即沙特承担了百分之六十的研制费用。

    由此,沙特不但获得了“陆盾1130”的部分知识产权,一条生产线,还获得了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权。

    简单的说,沙特以“国王之盾”的名字,重新包装了“陆盾1130”,然后以自研武器的名义向其他国家推销。

    只是,外销业绩不是很好。

    为啥?

    真正需要这种高端货的国家着实不多。

    “国王之盾”有两个版本,主要区别是搭载平台,其中要地防御型的搭载平台是四轴八轮军用重型卡车,而野战平台为“哈立德”坦克底盘,不过也可以安装在其他炮塔座圈符合标准的坦克底盘上。

    这两个版本的“国王之盾”都不便宜,前者的市价高达7000万美元,而后者也达到了5500万美元。

    如此高的价格,提供的却只是有限的近防能力。

    显然,对非土豪国家来说,根本就消费不起。

    其实,即便连华夏都没有大量装备“陆盾”近防系统。

    最终,也只有几个海湾的土豪国家采购了“国王之盾”,销量不到一百套,而且以要地防御型为主。

    至于性能,确实没得说。

    在测试中,“国王之盾”曾经在15秒钟之内,成功拦截了5枚120毫米迫击炮炮弹。

    在另外一次测试中,“国王之盾”还击毁过155毫米榴弹。

    至于对付各种各样的火箭弹,以及空对地导弹,那就更加不在话下。

    在实战应用中,这些“国王之盾”也主要部署在重要设施附近,或者用来保护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用近防系统保护防空阵地?

    当然,就是用来拦截专门对付防空系统的反辐射导弹。

    至于“国王之盾”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在下一场战争中就会得到证实。

    也要到那个时候,地面近防系统才会真正受到重视。

第520章 空中对峙() 
随着沙特等阿盟国家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准确说是撤走地面部队,伊拉克内战进入了收尾阶段。

    按照穆罕默德王储的安排,王栋去了一躺伊拉克。

    不是去指挥伊拉克政府军攻打巴格达,而是去整顿伊拉克当局,准确说是提高纳尼杰尔的地位。

    不管拉扎克是否愿意接受,纳尼杰尔已经是伊拉克国防军的实际统帅。

    当然,王栋此行,也是为了接下来的停战谈判做准备。

    虽然伊朗还没有就撤军的问题做出明确答复,但是随着阿盟国家撤走地面部队,华夏的态度出现转变,伊朗不撤军都不行。关键是,在撤军之前,伊朗会向卡里姆政权移交多少主战装备。

    说白了,这是卡里姆政权在接下来的停战谈判中的主要筹码。

    先不说谈判会以什么方式结束,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卡里姆政权就别想在谈判中占到便宜。

    因为伊朗没有就撤军表态,前线战斗还没有结束,所以在撤离地面部队的同时,阿盟增强了空中打击力度。

    为此,穆罕默德王储派往华夏的特使还明确向华夏领导人提到,在伊朗答应从伊拉克撤军之前,沙特等阿盟国家不会停止空中行动,只能尽量保证打击在伊拉克境内活动的伊朗军事力量。

    说白了,就是阿盟的空中打击针对伊朗,而不是针对盘踞在巴格达的卡里姆政权。

    接下来,在华夏提出了希望阿盟国家为和平努力的意愿之后,沙特率先撤走了部署在伊拉克的空中力量。

    此后,其他阿盟国家也陆续撤走了部署在伊拉克的作战飞机。

    当然,这没有丝毫的影响。

    在撤离之前,沙特已经向伊拉克政府军移交了120架来自巴基斯坦的JF…17战斗机,还有数十架A…5攻击机。

    此外,科威特、阿联酋与阿曼也各自向伊拉克政府军提供了一批作战飞机与直升机。

    再后来,沙特甚至出资从阿曼购买了一批F…16C/D战斗机,在由巴基斯坦安排的技术人员做了必要的改进之后,全部赠送给了伊拉克政府军,主要是伊拉克空军之前装备使用过这种战斗机。

    当然,关键还是阿盟国家的直接空中支援。

    这就是,部署在沙特与科威特境内的作战飞机依然在持续出动,轰炸伊拉克境内的叛军目标。

    在此后的一个月内,沙特等国的主要对手不再是叛军,而是伊朗空军。

    根据沙特皇家空军的作战报告,在这一个月内,沙特皇家空军的战斗机至少跟伊朗战斗机交战上百次。

    相当于每天发生3到4次战斗!

    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准确的说应该是空中遭遇。

    其中,大部分时候都只是遭遇,并没有爆发战斗。

    为什么?

    根本就没有进入交战距离,怎么战斗?

    虽然在地面战场上,阿盟军队的表现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非常糟糕,特别是阿联酋与阿曼的地面部队,不但没有成为主力,还经常拖后腿,但是在空中战场上,阿盟军队的表现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很简单,空军本来就是技术军种。

    要知道,沙特等土豪国家,有的是先进战斗机。

    沙特皇家空军的主力是EF2000与F…15SA,前者是典型的空优战斗机,而后者也具有极强的空战能力。

    其他几个阿盟国家也不差,都拥有第三代与三代半制空战斗机。

    对面呢?

    在获得俄罗斯的援助之前,伊朗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十多架勉强还能飞行,基本上没有作战能力的F…14A“波斯猫”,以及数十架更加老旧的F…4与“幻影”F1,根本无法跟阿盟国家的空中力量相提并论。

    即便在获得俄罗斯的援助之后,伊朗空军也处于绝对劣势。

    根据后来披露的消息,俄罗斯当时向伊朗提供了30架Su…30M,以及至少60架Su…24与相同数量的Su…25。

    这里面,只有30架Su…30M能够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

    30架不算少,可是跟沙特等阿盟国家拥有的先进战斗机相比,那就不算多了。

    此外,Su…30M也不是真正意义是的制空战斗机,而是多用途战斗机。

    在俄罗斯空天军里面,制空战斗机是Su…27SK与Su…35。

    显然,前者天过落后,而后者又太少,因此俄罗斯能够援助给伊朗,并且担任制空任务的只有介于两者之间的Su…30M。

    从作战使用的角度来看,30架Su…30M其实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

    伊拉克就那么大个地方,而且在华夏出面干预之后,双方不敢贸然袭击油轮,也就只能把兵力用在伊拉克战场上。

    只是在伊拉克打一场低烈度的战争,30架Su…30M是绰绰有余。

    问题是,伊朗缺乏一种至关重要的飞机,俄罗斯也无法提供。

    什么飞机?

    预警机!

    要知道,俄罗斯只有几架在苏联时期研制的,老掉牙的A…50预警机,而且这些预警机还能不能飞行都是个问题。

    显然,俄罗斯就算有心,也没办法为伊朗提供预警机。

    相反,沙特有十多架E…3C,而且状态都还不错。

    让Su…30M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去跟由E…3C指挥的EF2000空战?

    显然,几乎没有胜算。

    正是如此,绝大部分时候,Su…30M都是在伊朗领空活动,用火控雷达照射在伊拉克上空的阿盟战斗机,有机会就用中程空对空导弹发起偷袭,没有机会就只能看着,而在遭到攻击之后就立即转向脱离战斗。

    至于阿盟的战斗机,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只会攻击进入伊拉克领空的伊朗战斗机。

    结果就是,双方经常在空中遭遇,用火控雷达相互照射,却很少出现用导弹互射,甚至进行格斗的场面。

    这种局面,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

    在此期间,伊朗空军损失了数十架战斗机,不过几乎全是Su…25之类的,执行前线轰炸任务的攻击机。

    在僵持了一个月之后,伊朗终于选择了妥协。

    其实,这也是最后期限。

    在沙特等阿盟国家撤走地面部队之后,华夏当局就明确表态,最多给伊朗一个月的时间来结束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大限已到,伊朗理智的接受了华夏的撤军停火提议。

第521章 停战() 
与阿盟国家一样,在撤军的时候,伊朗留下了大批重型装备。

    其实,在这一个月内,伊朗并没有帮助卡里姆政权夺回多少失地,而是在尽最大的努力武装卡里姆政权。

    拖了一个月,到华夏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伊朗才宣布撤军,不过只是希望能够保住卡里姆政权。

    那么,伊拉克内战就此结束了吗?

    显然,还早得很。

    虽然在伊朗正式宣布从伊拉克撤军之后,华夏就主动出面斡旋,提出交战双方立即进行停火与停战谈判,甚至提出,在实现了停战之后,愿意帮助伊拉克进行重建,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让伊拉克内战的交战双方并没有立即坐到谈判桌上来,而是接连爆发了数场大规模战斗。

    什么问题?

    合法性!

    要知道,即便到这个时候,华夏等绝大部分国家也只承认拉扎克政权,并没有承认控制了巴格达的卡里姆政权。

    既然如此,哪来的谈判呢?

    从法理上讲,卡里姆政权是非法的,并不具备执政的资格,也就无权跟拉扎克谈论执政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拉扎克并不承认卡里姆政权,不愿意跟卡里姆政权谈判。

    当时,拉扎克明确表示,要谈的不是停战,而是如何给卡里姆顶罪,因此卡里姆要考虑的只是留下来接受审判,还是流亡海外。

    这下,直接没得谈了。

    谈不了,那就继续打。

    结果,在伊朗开始撤军之后,拉扎克亲自下达命令,让纳尼杰尔指挥的政府军向巴格达发动进攻。

    当然,也只是命令。

    纳尼杰尔执行了拉扎克的命令,不过没有尽力,或者说只是做做样子。

    说白了,怎么向巴格达进军?

    在巴格达南面,还有好几座由叛军控制的城市,而在夺取这些城市之前,连巴格达的大门都摸不到。

    要想攻占希拉与卡尔巴拉,显然不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在库特那边,双方依然处于对峙状态。

    可见,只是靠伊拉克政府军的那点战斗力,没有大半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把战线推进到巴格达。

    拉扎克不听指挥,首先着急的就是穆罕默德。

    说白了,这么一打,之前的努力就将付诸东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