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巴基斯坦陆军花了十多年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卡吉尔山口炮战结束后不久,巴基斯坦陆军为了替代表现不佳的198牵引榴弹炮发起招标。

    虽然此事没有下文,主要是应标企业的开价都太高,巴基斯坦陆军没那么多预算,但是几年之后,由华夏生产的100火箭炮加入巴基斯坦陆军的战斗序列,巴军炮兵的实力得到极大提高。

    据传,巴基斯坦陆军已经相中华夏的plz…05自行榴弹炮,准备买来替换109。

    当然,按照以往的模式,巴基斯坦很可能购买plz…05的生产许可,然后按照巴军的实际需求加以适当的改进,再换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国产”名义装备部队,甚至推向国际市场。

    至于战前准备,其实就是修建更多的哨所与前沿阵地,特别是炮兵阵地。

    受到地形限制,除非爆发全面战争,不然在卡吉尔山口附近,能够决定战斗胜败的就是炮兵。

    也只是炮兵!

    十多年来,巴基斯坦陆军在卡吉尔山口附近修建了数十座炮兵阵地,设置了数百处临时炮位。

    部署在此的,其实只有三个炮兵营。

    也就是说,炮位与火炮的比例超过一百!

    设置这么多的炮位,就是为了在战时进行战术机动,增强炮兵的生存力,同时提高作战效率。

    当然,这也与战术有关。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建设更多的阵地,增强战术灵活性,以免被印度炮兵掌握其活动规律。

    其实,印军炮兵也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印度军队并没有与之相应的侦察手段,准确说是印军的信息化程度远远达不到打一场现代化炮战的程度。

    为此,印度才耗费巨资从美国采购大型无人侦察机。

    可惜的是,合同刚刚签署,还没有得到美国联邦当局批准,至于交货,恐怕还要等上好几年。

    没有有效的侦察手段,就无法获知巴基斯坦炮兵的部署情况,也就谈不上准确打击。

    靠运气?

    显然,印度军队还没有蠢到那种程度。

    靠反炮兵雷达?

    巴基斯坦炮兵没有开火,反炮兵雷达根本派不上用场。

    再说了,巴基斯坦边防部队哨所在昨天遭到袭击,巴军已经提高戒备,部署在卡吉尔山口附近的炮兵肯定会离开日常驻地,至少会疏散转移,因此印军在此之前掌握的情报都已过时。

    问题是,从印军投入的兵力看,肯定掌握了准确情报。

    要知道,在这条不算宽敞的河谷里面部署四个炮兵影,已经是极限了。

    此外,受到后勤保障能力,也就是那条公路限制,印军很难在这条河谷里面部署更多的炮兵。

    没有十足的把握,印军会动用全部兵力?

    如果依靠反炮兵雷达,印军应该先动用少量火炮,诱使巴军炮兵还击,在定位之后再进行重点打击。

    在卡吉尔山口炮战中,双方都依靠反炮兵雷达来获取战场情报。

    只是现在看来,印军肯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准确的情报,对巴基斯坦炮兵的部署地点了如指掌。

    那么,印军的情报来自何处?

    肯定不是华夏。

    那只能是美国!

    美国有上百枚军事卫星,只需一颗侦察卫星从克什米尔上空掠过,就能确定巴基斯坦炮兵的部署位置。

    几个小时之后,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就会送到印军手上。

    因为巴基斯坦陆军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是很高,连机械化都谈不上,所以滞后几个小时不是什么大问题。

    此外,在入夜之后,巴军炮兵未必会转移阵地。

    有美国提供的情报,印军自然是底气十足。

    那三个巴军炮兵营,肯定是凶多吉少。

    想到这些,王栋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时,侯赛因少校走了过来。

    他已经联系上贝托基地,只是没有获得更多的消息,即贝托基地在印军炮兵的打击范围之外,没遭到炮击。

    至于靠前部署的三个炮兵营,还没有取得联系。

    贝托基地已经向陆军司令部报告,在等待命令。

    与陆军司令部一样,贝托基地的指挥官也让侯赛因他们原地待命,不要采取没有意义的行动。

第246章 时不我待() 
侯赛因没有坐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部署。

    在这个时候,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陆军司令部与贝托基地都没说清楚,但是按照侯赛因少校的理解,后方没让他们撤下去,是在为反击做准备。

    等巴军展开反击,肯定要人在前线提供火力引导。

    特种兵比边防官兵更适合执行引导任务。

    其实,这也是陆军司令部派特种部队过来的原因。

    征求了穆沙拉夫的意见之后,侯赛因少校让四个小队的官兵立即出发,争取在天亮前赶到另外四座哨所。

    不是去救援哨所的边防官兵,是去侦察敌情。

    巴军为什么修建了五座哨所?

    因为五座哨所才能覆盖整个山谷,少一座都不行。

    在巴军特种兵部署就位之后,只要印军炮兵还在山谷里面,那么不管藏在哪里都会被发现。

    由特种兵提供引导,巴军炮兵将所向披靡。

    不到半个小时,四个小队的特种兵先后出发了。

    没有太多语言,甚至没有话别。

    对这些巴基斯坦军人来说,战争已经打响,哪怕在外界看来,这最多只算得上是一场边境冲突。

    不止是为了保卫祖国,更是为了捍卫荣誉。

    侯赛因少校没有离开,一同留下来的还有几名特种兵,他们的任务是在这座哨所监视山谷里的印军。

    按照王栋的吩咐,谢初越等人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使用的不是枪械,而是一台激光测距仪与一套卫星定位设备。

    这台美军特种部队专用的激光测距仪,理论上的工作距离可达二十千米,不过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一般只有十千米。

    当然,足够覆盖整条河谷。

    卫星定位设备也来自美国,不过汪昊天做了改动,如果gps信号受到干扰,可以使用华夏的北斗信号。

    随后,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主要是测量选种的参照物,确定方位与高度,在战斗的时候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确定打击区域的准确坐标。

    其实,这跟狙击手在作战前做的准备工作差不多。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而山谷里的印军炮兵在半个小时前就已停止射击,夜晚重归平静。

    巴军炮兵没有反击,表明在遭到炮击的时候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印军获得的情报准确无误,巴军炮兵的损失肯定极为惨重。

    要知道,印军的炮击持续了四十五分钟!

    只要巴军炮兵还能战斗,就能利用反炮兵雷达获取的信息展开反击,至少会朝山谷这边开火。

    不多时,侯赛因少校收到了贝托基地发来的消息。

    不是什么好消息。

    贝托基地仍然没能跟靠前部署的炮兵取得联系,不过已经派通信兵过去,天亮之前肯定能搞清楚情况。

    陆军司令部已经采取行动,增援的两个炮兵营已在赶来的路上。

    只是,最快也要明天下午才能到达。

    为了查明情况,巴基斯坦空军派出了两架无人机,预计半个小时后就能到达卡吉尔山口北面。

    因为没有合适的侦察设备,所以空军没有出动侦察机。

    此外,侦察机很容易被印军的防空雷达锁定,或许还会遭到部署在附近的远程防空导弹拦截。

    再说了,陆军特种部队已经到达哨所,不需要侦察机去寻找印军炮兵。

    按照贝托基地发来的命令,侯赛因他们继续待命,设法确定印军炮兵的位置,为明天的反击做准备。

    只是,印军炮兵会等到明天吗?

    显然不会,更别说是明天下午。

    别说还有十多个小时,只需要几个小时,印军炮兵就能离开山谷。

    此外,如果印军得到了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巴军的部署情报,巴军派来的炮兵未必能扭转乾坤。

    只要弹药充足,十多个小时,足够印军用炮弹把巴军的预设阵地耕犁一遍了。

    更加要命的是,印军肯定会趁此机会推进,把炮兵阵地前推十多千米,从而将贝托基地纳入打击范围。

    如果丢掉贝托基地,巴军就会彻底丧失主动权。

    其实,这个担忧已经变成了现实。

    山谷里面,印军车队再次出现。

    不是撤退,而是离开山谷,从山谷东面北上,去北面十多公里之外的一处阵地,那里距离贝托基地不到三十公里。

    因为那处阵地,准确说说一块面积足够到的开阔地在巴军炮火打击范围内,所以印军没有在那边部署炮兵,只是设为临时阵地。

    只要印军炮兵导弹,贝托基地就会遭到炮击。

    怎么办?

    哨所在山谷西面的山坡上,那条公路在山谷东边,就算没有被印军发现,也无法及时赶过去。

    更何况,山谷里面肯定有很多印军。

    别说王栋他们只几十号人,哪怕出动一个山地步兵营,也未必能突破印军设在山谷里的防线。

    在正规战中,特种兵未必比普通军人更能打。

    此外,印军只要守住山谷南面出口的制高点,就能封锁整条山谷,让攻入山谷的巴军无路可走。

    沿着西面的山坡北上,绕到印军前面去?

    几乎不可能!

    很简单,往北十多公里,在经过最后一座哨所之后就无路可走了,即便是最强悍的特种兵也无法在带着装备的情况下翻越七千多米高的山峰,更何况王栋他们没有能够抵御严寒的防寒服。

    “我们可以徒手翻过去,不带武器,只带一部单兵电台。”

    “少校……”

    “你们留在这边,在我们确定了印军炮兵的部署位置之后,把消息发回去,让贝托基地的炮兵抢先开火。”

    “这是去送死!”谢初越嘀咕了一句。

    侯赛因看了他一眼,不过没有多说什么。

    确实是去送死,不过做为巴基斯坦军人,在祖国遭到袭击的时候,为国殉难是最基本的觉悟。

    穆沙拉夫有点为难,因为换成是他,也会这么做。

    可是,他同样明白,这样的牺牲没有多大的价值。

    贝托基地只有一个炮兵连,装备的还是老掉牙的榴弹炮,总共才八门,就算全部用上也打不过四个印军炮兵营。

    也就在这个时候,汪昊天抱着军用计算机跑了过来,神色很是兴奋。

第247章 反击() 
公路上,一百多辆军车排成了长龙。

    因为是撤离,所以军车全都打开了车灯,几处危险路段还安放了大功率探照灯,并且有步兵在引导指挥。

    这次,王栋看得很清楚,最前面那个炮兵营装备f…77牵引榴弹炮。

    必须得承认,印军炮兵,特别是基层官兵肯定很辛苦。

    二十年前,印军就想换掉这些笨重的,并不适合在山地使用的牵引榴弹炮,可至今依然是印军的主力。

    如果说f…77有什么优点,那就是皮实可靠。

    可以说,f…77是印军手里少有的几种不容易出故障的主战装备,也由此深得印军官兵的信任。

    以印军官兵的素质,换上性能更好的火炮,未必能玩得转。

    拿美军最新的777牵引榴弹炮来说,不但需要精心维护保养,对炮手的素质也有极高的要求。

    “三十秒准备!”

    听到汪昊天的提醒,王栋举起激光测距仪,调到照射模式。

    这台设备,不但能用来测量距离,还能用来照射目标,引导使用激光导引头的精确制导弹药进行攻击。

    当然,可以是炮弹,也可以是炸弹与导弹。

    “十五秒!”

    “开火!”

    随着穆沙拉夫一声令下,枪声响成一片,十多挺df762n机枪同时喷出火舌,向公路上的车辆倾洒枪弹。

    只是,实在是太远了,超过三千米。

    别说df762n是通用机枪,即便是2这类货真价实的重机枪,有效射程也只有两千米。

    正是如此,使用步枪的特种兵与行动人员才没有浪费弹药。

    三千多米的射程,确实远了一点,不过枪弹仍然有足够的杀伤力,欠缺的只是必要的命中率。

    在这个距离上,“白头弹”能够杀伤无防护的人员。

    当然,对车辆的威胁为零。

    只是,朝车队开火,不是要摧毁军车,而是要车队停下来。

    在机枪开火的时候,王栋启动了激光测距仪。

    一条红色的光芒划破夜空,落到了最前面那辆军车上。

    夜空中,到处都是曳光弹留下的刺眼光芒,而且遭到突然袭击,车队的印军官兵已经乱了手脚。

    没有人注意到那条红线。

    其实,跟曳光弹的尾迹比起来,激光测距仪发出的光亮十分微弱。

    只是,足以被导弹上的激光导引头截获,准确说是反射的亮光把那部军车变成了明亮的灯塔。

    紧接着,一团明亮的火球升起。

    爆炸来得很突然,王栋都吓了一跳,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栋哥!”

    还好,汪昊天一直聚精会神,没有因为爆炸分散注意力。

    王栋哪敢迟疑,立即转动激光测距仪,对准了车队中间的一部卡车,看上去像是弹药运输车。

    几秒钟后,爆炸发生,顷刻间就吞没了那辆卡车。

    又过了几秒钟,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才传过来,而且是第一次爆炸的声响。

    此时,公路上已经出现第三团火球。

    王栋没再分神,继续照射车队里的军车。

    在第四团火球升起的时候,第二次爆炸的声响才传过来,极为猛烈,表明那就是一辆弹药运输车。

    爆炸发生了六次,最后一次发生在车队末尾。

    当然,打爆军车的不是枪弹,更不是激光,而是从天而降的导弹!

    在最后一次爆炸发生后,穆沙拉夫就下达了停火命令,让爬在山崖边上的机枪手全都退回来。

    山谷里面,印军已经发现了哨所这边的敌人,正在组织反击。

    只是,完全不用担心。

    这么近的距离,重炮根本用不上。

    再说了,牵引榴弹炮无法做到就地开火,在展开之后才能射击,而f…77从行军状态转为战斗状态,至少需要十五分钟。

    就算抽完一根烟,再撤下去也不迟。

    穆沙拉夫跑了过来,手里拿着香烟。

    “耗子,接着!”王栋把穆沙拉夫递来的香烟抛给了汪昊天。

    功臣不是他,是汪昊天,王栋做的事情,其他人也能做到,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自然谈不上功劳。

    关键,其实是巴基斯坦空军的无人机。

    总共有三架,都是来自华夏的“翼龙”2型,其中一架携带了六枚导弹,而且距离山谷也就一百多公里。

    在侯赛因少校准备去殉国的时候,汪昊天控制了这三架无人机,准确说是利用黑客手段夺取了无人机的遥控频道。

    之前在也门,汪昊天干过类似的事情。

    其实,巴基斯坦空军的“翼龙”2就来自沙特。

    最初的时候,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是从华夏采购的“翼龙”1型无人机,而且送了几架给沙特空军。

    正是在试用了“翼龙”1型无人机之后,沙特才决定购买“翼龙”2的生产线。

    做为回报,沙特无偿赠送了几架给巴基斯坦空军。

    昨天,在哨所遭到炮击之后,巴基斯坦空军就提高了战备状态,确保随时都有一架无人机在克什米尔上空执行巡逻任务。

    当然,肯定携带了对地攻击导弹。

    至于另外两架,因为是执行侦察任务,所以没有携带对地攻击导弹。

    获得侯赛因少校的准许之后,汪昊天控制了这架“翼龙”2,让其在十多公里外发射了导弹。

    这个距离,差不多是导弹的极限射程。

    正是如此,才没有任何迹象。

    很简单,“翼龙”2只能携带小型导弹,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只能工作几秒钟,导弹随后依靠惯性飞行,而且速度会迅速降低,在击中目标之前已经低于音速,所以没有发出光亮,声响在爆炸发生之后才传到。

    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相比,导弹飞行时发出的声响就不值一提了。

    六枚导弹,只能炸掉六部军车。

    所幸,其中一部是弹药运输车。

    其实,在引导导弹进行攻击的时候,王栋是在赌运气,至少要打中一辆弹药运输车才能堵死公路。

    显然,王栋的运气不错,或者说做出了准确判断。

    并非所有人员都在庆祝,谢初越一直盯着山谷里面的印军。

    “差不多,该撤了!”

    f…77还没有进入战斗状态,不过印军已经架起了重机枪,开始向哨所扫射。

    当然,没什么威胁。

    观察了一阵,王栋才挥了挥手,穆沙拉夫随即下达撤退命令,让大家全都退到后方的反斜面上去。

    印军肯留下来反击,那是好事,因为王栋他们的目的就是拖住印军。

第248章 风云突变() 
伊斯兰堡,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部。

    已经确认,部署在卡吉尔山口附近的巴军遭到炮击,三个炮兵营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

    吉拉尼上将到来之前,司令部的参谋已经按照预案采取行动。

    主要就是给各级部队下达命令。

    因为常年跟印军对峙,所以巴基斯坦陆军制订了针对各种情况的作战计划,部署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主力部队更是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一线部队在接到命令后,能在十二个小时之内进入战斗状态。

    其实,克什米尔地区的巴军在昨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陆军百分之七十的作战部队已经就位。

    巴基斯坦陆军将七成兵力放在克什米尔地区,也实属无奈,因为从印巴停火线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最短直线距离还不到一百五十千米,如果巴军丢掉防线,首都就会受到威胁。

    当然,印度也在克什米尔部署了重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