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隐龙-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咳咳,肖乐天剧烈的咳嗽了一阵,喘息的说道“只有实践出真知,你也曾经看过我的书了,西方人麦哲伦已经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大地是个球体,人家一路向西最后为什么又回到出发点了呢?这就已经是明证……”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不就是想说我在骗人吗?那么我告诉你四年前就是攻击北京城的那些洋人,就有一部分绕着地球转了一圈,你信不信?不信我就带你去问洋人,甚至可以送你亲自去坐一次海船。”

    肖乐天就好像在给一个刚开蒙的童生讲故事一样,不停的解释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他根本就不敢讲的太深了,因为仅仅是一个地圆说这时候的古人就已经很难理解了。

    事实上,在西学东渐的这个过程中,中国普通民众接受新兴事物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人是一个很恋旧而且拒绝改变的生物,很多上年纪的老人你无论说什么他们都是不会接受新事物的,就比如说王师正那些腐儒们,因为他们一旦接受了新的知识,那就证明自己以前就是错误了。

    而认错永远是痛苦的,他们哪怕自我欺骗也好,反正是不愿意经历那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为那太痛苦了。更多更快请到。

    幸好项少龙并不是老朽迂腐之人,小三十的年纪让他有勇气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就比如说《西行漫记》。那个雇佣他的大人物,下达的命令是立刻杀死肖乐天把这个案子做成一个奇案。但是就是因为之前项少龙看过了西行漫记这本书,对里面的一些发生了兴趣,这才没有舍得下杀手。

    而今年当他听见肖乐天亲口跟他讲解这些自然科学知识之后,他的心里好像啪的一声,有什么东西碎裂了。

    对啊,这个二鬼子说的也有道理啊,如果这个世界圣人全对的话,那为什么洋人能生产出圣人都没见过的坚船利炮呢?圣人那么厉害,为什么中国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不过西洋人呢?

    所以说,思考一切问题的核心,就是承认圣人不是万能的。更多更快请到。天啊,龙爷在那一刻好像整个精神世界都崩塌了一样。让那个时代的人,承认圣人不是万能的,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直到最后,肖乐天掏出了最后的杀手锏,狠狠的砸向了项少龙“四年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你知道大清朝花了多少银两才求和成功吗?足足八百万两啊……”

    “你知道,北面的俄罗斯人,也就是俗称的罗刹国人,只不过是出动哥萨克骑兵稍微威胁了大清朝和英法联军一下,他们就得到多少好处吗?足足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啊!我的好龙爷,你知道那是多么大的一块地方吗,足足五个直隶那么大啊……”

    项少龙当时整个人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眼神都涣散了“你你你……你这个二鬼子又来骗人了,大清少了五个直隶那么大的地方?我们怎么都不知道呢?”

    操,那是个什么年代啊,清政府做出这种丢人的事情来,他又怎么会告诉百姓?屎藏还来不及呢。至于汉族读书人更是不感兴趣,他们认为那是满清卖自己的地界,跟汉人没关系。

    这就是晚清,一个连基本国家概念都没有形成的时期。但是没有国家概念,不等于民众不爱国,岳飞的故事一代代人传唱,的中国人都知道,失地卖国就是不对的,这是中国人心中最朴实的价值观。

    项少龙一把抓住肖乐天的胳膊“你是不是在骗我?你告诉我你是不是在骗我?”

    肖乐天面沉如水“我用我的祖先来发誓,这些事情全是真的,而我回到母国来,就是想告诉咱们中国人,洋人究竟是怎么变强大的,我们应该怎么奋起直追。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以后割地赔款,外队攻占北京的事情就停……”

    项少龙什么话都没说,倒转左轮手枪塞回肖乐天的怀中“你们俩走,我放你们走。但是我告诉你,如果你今天是在骗我,我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放过你!”

    那一刻,肖乐天都被感动了,他甚至在想自己用不用印刷点大字报呢?我想只要把《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的详细用白话文写出来,然后贴满全国的乡间地头。

    嗯,暂时还是算了吧,这么一弄估计天下可就要大乱了。这时候乱起来,吃亏的永远是中国。

043 东暖阁小朝会() 
黄磷焰火的蜡封被捏碎了,肖乐天手臂在黑暗中稍微摇晃了一下,焰火开始喷涂明亮的火光,紧接着三连发的火球窜上夜空,明亮的让十几里之外都能看清楚。

    “是肖先生,是军师……”人群顿时轰动,摇曳的火把光芒在黑暗中跳动,火龙开始向肖乐天汇集,不一会的功夫大家就发现了一身草棍满脑袋大包的肖乐天。

    “军师,我们有罪啊……”看见肖乐天平安无事,以萧何信为首的三名贴身护卫当时就跪下来了,爬在地上痛哭流涕。

    “行了,别流马尿了。赶紧让虎妞上车,大山里真他妈的凉啊!”肖乐天在弟兄们的搀扶下很快爬出了山谷回到大道上。

    “人听令,全体撤军,这些俘虏都放了……”肖乐天的命令让在场的人很是不解“军师,难道这个仇不报了?”

    “对,不报了,围攻项家庄的弟兄也都撤回来,我们不结这个仇。相反的,派出探子随时注意项家庄的动向……我感觉项少龙他们这一大家子马上就要倒霉了……”

    这时候东方地平线已经隐隐的有一些鱼肚白,整整一夜过去了,肖乐天翻身上马迎着曙光喊道“人听令,跟我回易县去,妈的这年头没点自保的本事就别出来混……我决定好了,这个北京城要是没有人请我,我是不会再进去的……架!”说完催马向前。

    就在肖乐天带队离开大山之时,在巍峨九重的紫禁城里,小朝会已经开始。第一时间更新不过同治朝的小朝会可不是在金銮殿上,而是在养心殿的东暖阁,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垂帘听政的所在地。

    瘦弱的同治皇帝坐在御座上,背后就是那道珍珠帘子,东西两宫皇太后就坐在后面隐隐的露出了身姿。在皇帝的面前左右坐着的都是当时朝廷中的重臣,恭亲王奕?就坐在左手第一的位置上。

    而右手第一的居然是官封太子少保,两江总督的曾国荃。今天小朝会召集的都是实干型的官员,至于那些爵位高的样子货们则一个都没有叫。

    “行了,大家都议议这个折子吧,都看了半天了怎么全都不说话了?”先开口打破宁静的正是慈禧。

    在人们手中来回传递的,是一份奏折,奏折的主人只不过是总理衙门的一名新任章京,不过代为递折子的人物可不得了,正是恭亲王奕?。第一时间更新

    折子是一个叫做富庆的八旗满臣所写的,封皮上一行‘奏请圣裁开工业特区强国细则’小字写的别有几分精神同治皇帝和帘子后面的太后看着十分的提气。

    折子里的很是骇人听闻,这个叫做富庆的满臣居然张口就要在广州、福州、上海、宁波、塘沽五个地方请旨圈工业特区,每个特区根据用途不同分成五百亩到上千亩不等。并高薪聘请洋人工程师,设计建造争取在三年间建成属于大清的五个工业特区。

    特区内设立钢厂、军工厂、纺织场甚至洋火、洋油厂,先从军工开始建设逐渐完善大清的工业体系。更多更快请到。如果初步效果很好,还可以增加试点,象唐山、武汉、胶东……等城市都可以逐渐开放。

    直到最后,在折子里这个富庆居然狂妄道“只要工业特区能够全力运转五年,微臣保证大清可以造出不输于洋人的洋枪洋炮出来,而且还能生产出航行万里装载巨炮的新式战舰……”

    总的来说,折子口气非常大,但不是瞎吹牛,这里面从前期准备,到启动资金,包括用哪个国家的技术都有详细的介绍,甚至还单独描述了一下安全的问题。

    这里的安全当然不是生产安全了,贱民的生死可没人在乎,富庆嘴里的安全就是民心向背。更多更快请到。他认为工业特区由于用的是洋人的法子建设的,所以应该修筑城墙军营给圈禁起来,只允许货物物资流通,而禁止平民百姓和里面的人接触。从而避免了洋人蛊惑我大清的人心。

    这个计策是富庆根据肖乐天的授意百分百复制下来的,可以说是当时大清国内最现实,触动各方利益最小的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当这份折子被恭亲王递出来以后,东暖阁内一片安静,人们纷纷传看而后低头不语,直到慈禧率先打破了安静。

    “我看这个法子可行!”先说话的正是九帅曾国荃“大清现在是个什么样,我想诸位大人都看在眼里了,如果不发愤图强恐怕以后洋人更要蹬鼻子上脸了。画出几百亩地出来搞个试点怕什么?我先表态,宁波和福州两个特区,我下军令状五年绝对给朝廷干出个样子出来……”

    曾国荃前半句话还算在理,可是后半句在场的满臣都不爱听了。哎呦喂,这就要下手了?你们湘军都快把江南富庶地给刮光了,光良田你们抢了多少啊,现在贪心不足又开始惦记我们满人的这点家业了?

    还没等满臣们驳斥他呢,突然有一个声音毫无感情的传了出来“启禀皇上、太后,不知道这工业特区要放在哪一个衙门主管呢?按理说这应该是工部的差事吧,但是里面又涉及到了跟洋人沟通的事务,这又是总理衙门的差事……”

    “不仅如此,安排军队修造城墙,建军营这又是兵部的差事。甚至连教化周边民心,避免洋人蛊惑,这些是礼部的事务……说来说去,这件事各部衙门都要配合,不知道朝廷准备怎么协调?另外,这件事牵头总负责人不知道朝廷有没有人选啊?”

    动手了,清流这就正是开始动手了。不光两宫太后还有重臣们都惊醒起来了,就连同治皇帝也嗅出不一样的味道了。

    清流自古都是以人多、组织差著称,一般来说除了嚷嚷的凶之外,真没什么人能期待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情,但是清流的领袖可不一样了,这种人基本上都是全国知名的儒臣,声望能力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实干派督抚。

    如果皇帝遇到这样的大臣,说实话还真的挺头疼。更多更快请到。尤其是面前这位,以刚正不阿为代表的翁同龢,就是各方势力都不容小觑的清流领袖。

    翁同龢,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要职。您看看,历史上的翁同龢就是这么牛逼。直到戊戌变法之后,才因为学生们的牵连而被罢官回乡。

    而同治四年的翁同龢,已经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这可以说就是帝师的待遇了。而这时候的他,才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被推为清流领袖这几乎就是朝野公认的。

    帝师开口了,就连皇帝和太后都要给点面子,慈禧和慈安没说话,小皇帝同治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只有奕?开口了“叔平啊,咱们这不是在商议吗,一切都没定呢,都没定呢……”

    翁同龢微微一笑“微臣就是随意一问,只是想提醒一下朝堂上的诸位,我圣朝入关后鼎定江山,一路上所遇风雨颇多,但是满汉一体总能渡过危机,这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圣人的显学稳定了一国人心。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显学没落了,咱们这个朝廷不知道还能坚持几天啊?”

    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不说话了,如果是普通官员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早就被呵斥罢官了,但是人家清流领袖说出来,满暖阁的君臣全都哑火了。

    威胁啊,这就是裸的威胁,两宫太后还有满臣高层们全听明白了,如果大清真的放弃显学开始推广西学了,那么面对的绝对是这群儒生的全面反攻,他们代表的可是大清国势力最庞大的地主阶级啊。第一时间更新

    这时候曾国荃心里都乐开花了,心说你们斗吧,反正朝堂上要是强行通过了工业特区的计划,我们湘军至少要分到两个,我们打死不吃亏。

    如果朝堂和这帮清流闹翻了,哈哈哈,这更好了,我们湘军有的是官位容纳这些儒臣们,有了他们的,你爱新觉罗家还能臭美几天呢?

    美啊,曾国荃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浑身畅快。但是相对应的则是满臣们的偃旗息鼓了。奕?赶紧开解“叔平啊,这话是何意?朝廷什么时候说过要推广西学了?圣人的显学永远是治国之根本,这是老祖宗定下了的铁律,你何必担心呢……”

    就在这时候,同治小皇帝突然开口了“翁师……如果我们不搞工业特区,不造洋枪洋炮,那么洋人再一次打过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翁同龢大笑了一声“哈哈,陛下参的还是不够透啊,洋人虽然船坚炮利但是面对我们大清如此广大的土地,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大家回想一下洋人的历次用兵,道光年间英夷炮击广州城,然后一路北上攻打沿海各城,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根本没有深入内陆,这是为什么呢?”

    “还不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内陆的能力!我大清山山水水绵延百万里,你让洋人来打啊!用不了几百里地就能活活的拖死他们他们连枪弹补给都没法保证。这就是我们大清最大的依仗。”

    好家伙,肖乐天要是在这里立马就得挑大拇哥啊,这翁同龢有几分蒋校长的风采啊,居然明白什么叫战略纵深,居然知道用空间换取时间。

    “至于说四年前,那是英法还有俄罗斯蛮夷,趁我大清内乱之时背后下手,我们腹背受敌才遭此横祸,此战非战之罪也,而是输在了政局。如果长毛未曾作乱问在下他们英法两夷敢深入内陆来吗?”

    翁同龢的话当时震的人都说不出话来了,九岁的同治微微点头好像有了几分明悟,甚至连曾国荃都不得心里数大拇指了。

    “不愧是清流领袖,这点见识就不是一般腐儒能有的。”

044 大清的搅屎棍() 
如果肖乐天在现场,他一定会为翁同龢鼓掌叫好的,中国古人虽然轻技术但是非常重视战略,这好像就是文人的一种通病,喜欢在纸面上指点江山。

    不过这种指点江山可不是什么贬义词,在古代真正的大儒就没有不通兵法的,就比如说近代的、蒋介石包括再远一点的孙中山等人都没有上过军事院校,但是他们对战略大局的把握却远胜常人。

    没办法这就是中国文人的看家本领,熟读史书的人自然大局观异于常人。翁同龢的道理在这个时候的文人心里是无法辩解的,东暖阁里一片寂静,谁都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

    后来富庆曾经向肖乐天复述过这次东暖阁的朝会,当时肖乐天就摇头了“对于翁同龢的道理,你们是无法反驳的,大清朝里除了我谁都反驳不了他的话。第一时间更新”

    肖乐天知道,在辩论的双方思维里,根本就忽视了一个硬性的最的指标,那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力量。战略纵深是很有用,一直到二战都很有用,但是他的用处已经越来越小了。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倾国之兵北面还没冲到锦州就已经打不动了,除了粮食可以就地筹集之外,其他的物资已经送不上去了。还有南面根本就没出山东就是在胶东半岛转悠,南线兵团的补给能力也已经枯竭了。

    甲午战争时期,与其说北京是被打服的,还不如说是被吓的投降的。因为以当时日本的国力根本就无法支撑兵团在北京城下会师。

    这就是大战略纵深的好处了,不用打仗用补给就能把敌人给拖死。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各种全新技术的出现,电气化和内燃机终于改变了世界。等到八年抗战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可以在中国腹地打出一条大陆桥。

    这就是科技飞跃带来的改变,翁同龢所谓的道理在三四年之内还是正确的,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呢?这种错误的思想必将把中华民族带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惜大清只有一个肖乐天,可惜现在的肖乐天无权无势只是一个二鬼子。

    东暖阁的朝会在翁同龢的辩论中没有结果就散了,不过人都没有什么遗憾,大清朝廷就这样,什么事情不吵个一年半载的是没有结果的。今天奕?抛出这个奏折也没想立刻就能得到什么回应,无非就是扔出来试试各方的态度罢了。

    在洋人钟点上午九点半的时候,小朝会散了。翁同龢一脸庄重的辞别皇上和太后离开了紫禁城。当他在午门外遇到等候他的管家后,立刻得到了肖乐天的消息。

    “老爷,项少龙那家伙最终还是失败了,肖乐天手下的江湖人物在大青山里激战一夜把他给救走了……”管家愤愤的说道。

    翁同龢这个暗杀肖乐天的最终幕后黑手,脸色依然没有的变化只是坐进轿子里一言不发。第一时间更新当四人抬的轿子开始前行后,管家扶着杠子隔着窗帘低声说道“老爷,用不用让翰林们参一本,就治这个二鬼子私豢土匪、图谋不轨的罪名……”

    “不可。关于易县土匪的案子,内务府早已经有定论了,如果你通过这件事翻牌的话,就是彻底和内务府闹翻了,这对我们没有好处……”翁同龢当时就否定了管家的

    “肖乐天的事情先放一放吧,这是多好的一次机会啊,可惜了的了……至于这个项少龙如此无能也就不配咱们的照顾了,你去安排一下……”

    翁同龢通过今天的朝会,已经明显感觉到了皇族对肖乐天的重视,暗杀这种事情只能干一次,干多了那就叫愚蠢。更多更快请到。本来以他的想法绿林有名的北龙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把肖乐天给干掉。反正现在的肖乐天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小角色,死了也不会引起多少人的争议。

    至于说美国人?见鬼去吧,他们顶多抗议两声,还真为一个教民跟大清开兵见仗?天底下哪里没有几件刑事案件呢?

    暗杀这种招数虽然粗糙有点不入流,但是对付这种外来客则是最有效的。翁同龢太清楚肖乐天的套路了,不当官,只在官场外面著书养望,而且凭借他和洋人乃至于晋商的关系,这家伙的洋行肯定要会赚大钱的。第一时间更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