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望族-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了一宿闷气的甘氏脸色蜡黄,用手帕捂着嘴,不停的咳嗽。

    周氏皱眉道:“又不是什么大事,迟几日不行吗?怎么”

    沈安媳妇看了看左右,回道:“因有人在背地里抱怨,说了些不中听的闲话,四太太才叫奴家来回。”

    周氏说道:“今年天公作美收成好,粮食反倒贱价,各种摊派开销却水涨船高,难道他们都不知吗?一点不体恤吗?你去告诉四太太,说我吩咐的,迟些无妨。若查出是谁在背地里乱嚼舌头,不拘是谁只管办她。”

    “是。”沈安的媳妇转身走了。

    “唉。”周氏对甘氏说道:“自从你去了金陵,我接了这当家人,才知这其中的难处,任一项银子发的晚了,她们就背地里抱怨。尤其最近几年,家里琐事繁多,幸好有四妹妹帮衬,可她也事情一大堆的,偏偏现在银子不凑手,又短住了。”

    甘氏呷了口彩霞刚送上来的参茶,脸色好看了些,说道:“要我说内宅这项银子就免了吧。现在咱们的衣服多,连如儿等大丫头的衣服也穿不了,不如每季将咱们的旧衣挑出来些,给大丫头穿,如此大丫头穿过的匀一些给小丫头,多少节省一项开支。”

    “太太说的是。”沈沛文附和道,“这些年女儿也看在眼里,这项银子发下去,她们大多不拿来做新衣穿,不是被家里人要去,就是买些脂粉手帕等不要紧的玩意。”

    说到这儿,沈沛文瞅了眼沈侃,继续说道:“何况这旧规是打京城留下来的,银子拿去叫人采买,往往被剥了几层,也不知便宜了什么人。”

    “呃···”

    沈侃有些尴尬,也不知以前的自己是不是也占了便宜?只好说道:“侄儿同意裁去此项,不过最好没季多少发些赏钱,不直接发到手里,而是替她们积蓄,等将来嫁人或出去时,手里多了一笔钱,而家里今后多少也能省下一笔开支。确实近年花钱的地方比以前多了,进项却没什么变化,早晚会入不熬出的,二太太和大姐的成算堪称节流,此外还得开源,侄儿想这方是长久之计。”

    周氏笑道:“我的儿,你的话说得好,正合咱们的心,就依你了。”

    完了!又被设计了,沈侃心说这个锅自己是背定了,此建议一来二去一准倒成了自己的建议。

    无所谓,堂堂一个爷们怕什么抱怨?沈侃马上义无反顾的道:“侄儿马上就吩咐老管家,开支日繁,为将来计,先从内宅裁几项规矩,以为表率。时下人人都穿绸缎,本来就不像话!”

    看着他识情知趣的做派,连不开心的甘氏都露出了一丝笑容,沈沛文满意站起来,招手笑道:“瞧你的发髻都未编好,乱糟糟的,快过来,我给你梳梳。”

    “好。”沈侃忘了沈嘉谟的话,跟着走了过去。

    “坐在这儿。”

    沈沛文让弟弟坐在一侧的椅子上,进了内房取出一个匣子,打开拿出牙梳。先给沈侃送了发髻,重新的盘上去,对翠儿吩咐道:“去将那件竹根青的长袍拿来,还有那根玫瑰红的束带。”

    甘氏瞧着这一幕,不禁叹道:“自家姐弟本该如此,身正又何必怕影子斜呢?”

    周氏说道:“他二老爷怎么就不相信自己的闺女?真是的。”

    这边沈侃问道:“姐,你怎么知道我今日要出去见人?得穿得庄重些。”

    “四婶都说了。”沈沛文笑了笑,手上的动作不停,“给人家修园子可是大事,千万不能耍小聪明,你去了就随随便便指点几句,见好就收吧。不然弄坏了人家的宅子,你拿什么赔偿?还不是得家里出钱?”

    “当时我就是一时冲动,我听你的。”

    沈侃点点头,他也知道当日冒失了,虽然有来自后世的经验,可毕竟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也不能把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上头,更不能当成职业。

    想在古代过的安逸,无论如何也得做个书生,而四处去给人设计园林,时间久了,岂不成了匠户?

    这时沈値走了进来,沈沛文一看到他当即冷了脸,麻利的插好玉钩,拿着匣子转身进了内房。

    沈値也知道不受她们待见,先讪讪的上前问了安,走过来说道:“五哥,听说你受顾家老爷之邀,今日要去他家里相看风水?”

    “他家修缮宅邸,我去凑个趣而已,当不得真。”沈侃神色淡淡的。

    沈値笑道:“那我帮你,在金陵住了那么久,什么华屋没见过?回头五哥得了好处,不忘赏小弟几两就成。”

    沈侃见摆脱不了他,无奈的道:“好吧。”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请到。;

第0029章 垒石成山() 
顾老爷家没什么出奇的,虽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培养了些读书人,但毕竟没有沈家的底蕴,加上家族成员也不大争气,整个家族先后出了一个举人两个秀才。

    顾老爷这一支没有人做过官,是以宅子修的很普通。

    沈侃带着沈値来了后,随着顾老爷和周廉等人一路走来,光看不说话。

    倒是一心卖弄的沈値不停地夸夸其谈,指着沿途的建筑大肆讲解金陵的房子如何如何的精致气派,园林如何如何的美轮美奂,却没察觉顾老爷早已露出了不悦之色。

    如果不是缺钱,何需请来一位年轻人?砸重金请来大师,不惜花费,什么宅子又修建不出来呢?

    沈侃心中暗笑,沈値到底年少,为了家族的颜面,不时咳嗦示意他别卖弄了,奈何今日的沈値跟打了鸡血似的,说个不停。

    见他没完没了,人人都皱起了眉头,顾老爷不耐烦了,指着前面的一块小土坡说道:“二位贤侄,园子不能无山,可老夫又不喜奇形怪状的假山,请问有何垒石成山之法啊?”

    正说得高兴的沈値立时语塞,寻思了下说道:“垒石成山还不是假山?除非有仙人指点,搬来一座真山。”

    “也是。”顾老爷出于礼貌点点头,却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沈侃。

    沈値见状说道:“我五哥又能有什么法子?莫非学那愚公移山不成?”

    沈侃笑了笑,说道:“以八斗之身,变为五丁力士,而后运千金乎?分一座大山为数十座小山,穷年俯视,以藏其拙乎?曰:不难。”

    本来顾老爷被他一番之乎者也弄得渐渐失望,一听不难二字,眼睛亮了,欣然说道:“老夫就知道贤侄是奇才,一定有妙策,快别卖关子了,能修一座好山,胜过大屋十亩。”

    “怎么可能?”沈値心里说道,他发现越来越嫉妒五哥了,真是能装啊,故意一副名士风范,实则才学连我一半都不到,哼!

    沈侃注视着前方的土坡,想了想,说道:“小山倒是容易,稍大些就难以造好了,苏州多少有名的园子,几何时见过一亩以上、几丈之高的假山能够没有缝缝补补,拼拼凑凑的痕迹?”

    “真的没有办法?”顾老爷又失望了。

    “其实远远看过去,与真山是没什么差别的。”沈侃笑道,“就和写文章一样,构思全篇困难,零碎写写却很容易,然这么写很难出好文章。比如唐宋八大家,文章全以气魄胜人,不用逐字逐句地考察,一望便知乃是名作。为何?那是因先从整体布局好了,而后才去修饰词藻,所以无论是粗看还是细看,都一样。”

    “不错。”周廉听得频频点头。

    其他人也一样,今日前来的都是有几把刷子的,沈侃不经意的谈论,可谓正说到大家的痒处。

    村里的李秀才瘦瘦高高,说道:“木哥儿说的不错,真乃几日不见刮目相看,能否继续谈一谈?”

    沈侃笑道:“我写东西总喜欢先打个大纲,想诸位做了一辈子学问,也一定先立架,有了成算才会动笔吧?”

    “不错。”李秀才和周廉同时点头。

    “所以如果文章的骨架还未打好,就顺着文思信笔写下去,从开头写到中间,再从中间写到结尾,这叫做以文作文,当然往往也会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奇妙感觉。”

    沈侃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然而这种文章,只可细观,不耐人家品味大略,品一品就能看出拼凑的痕迹来。”

    “说得好。”李秀才大为兴奋,“今日没白来也,木哥儿话虽说得浅白,却是个行家。”说着,他翘起了大拇指。

    听了半响的沈値张了张嘴,一脸的不服气,这些谁不会

    不过他却忘了,沈侃不好读书在村里是出名的,加上年纪不大,即使这些东西都是平日从长辈口中听来的,但是能用自己的大白话说清楚,足可见他理解的很透彻,所以在场之人都不会吝啬一声好。

    沈侃无意中发现沈値的表情,出于厌恶,又忘了中庸之道,说道:“书画的道理也是一样。名士的字画,悬在中堂,隔了一丈多远看,不知何者为山,何者为水,何处是亭台树木,可能连字的笔画也看不清楚,但大家的字画与普通人一对比,光是看全幅的气势,就会令人十分赞许。为什么呢?也是因为气魄过人,整体的章法好。”

    “至于垒石头成山?”沈侃看着顾老爷,“我想用以土代石的法子,既减少了人工,又节省了物力,兼且还能有天然起伏的巧妙。”

    “这法子好。”顾老爷精神一振,能省钱自然再好不过了。

    “土山?”沈値为之喷饭,讥笑道:“从来都是用各种奇石,最不济也是石块,我可从没听过用泥土的。”

    “少见多怪。”沈侃哼了一声,“顾员外的意思是山,不是几座太湖石,而是要堆个相对高大的山,等闲谁有如此庞大的财力?如果全部以石头堆砌,就如同僧衣的百纳,想找个没缝的地方都难,光秃秃的,这是为何没人用的缘故,不耐看。”

    沈値不服气的道:“那用泥土就好看了?或许可以长出野草,就怕不结实哩。”

    “呵呵,可以碎石和泥土混杂在一起嘛。”沈侃浑不在意,“下面是碎石木梁,上面是土,如此就丝毫看不出拼凑的痕迹了,这样还便于种树,等到树根往下延伸,越加稳固不怕雨水,而且树大叶繁,青草野花浑然一色,谁还能分辨哪里是土哪里是石呢?不知情的人来此,有谁能分辨出它是用人工堆积而成的呢?用这种法子可以不要求石头的多少,也不要求土和石各一半,可以因地制宜,附近土多就土带石头,石多就石头带土,至于山的规模就看顾员外的意思了。”

    顾老爷大笑道:“也无需多高,能有做小山我就心满意足矣。”

    沈値没话说了,心中好不懊恼,如此简单的办法怎么就没有提前想到呢?

    “佩服。”周廉很是感慨,“能人之所以能,就是因能想到旁人忽略的细节。”

    沈値顿时又不服气了,说道:“既然要小山,请问怎么才能好看?”

    “对,对,对。”顾老爷连连点头,“我也正想问呢。”

    这家伙纯属来拆台的,沈侃很无语,稍加思索说道:“得以石头为主,以土为辅。因石头可以竖立堆叠,而土则容易崩塌,必须以石头为骨。想自古以来堆高皆外面用石,里面填土,顾员外可叫工人在最上面撒上一层泥土兼填缝。”

    “怎么好看?嗯。”沈侃心里绞尽脑汁,转身望了望视线尽头的青山,又回忆下老爷子酷爱的几尊太湖石,会心笑道:“南方山之美,全在‘透、漏、瘦’三个字上。”

    “怎么”沈値知道大势已去,但还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沈侃轻笑道:“苏州人谁不知道呢?你这问的太笨了。山与山彼此相连相通,好像有道路可以通行一样,叫做‘透’;石头上有眼,四面玲珑,叫做‘漏’;当空直立,独立无依,叫做‘瘦’。不过透和瘦虽无所谓,独“漏”就不能修的太过分,因处处有眼,看起来就像窑里烧成的瓦器,有种尺寸上的限制,只有偶然的一个眼,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哦,没什么。”

    差一点把那句话带了出来,沈侃有些想念后世的便利了,虽然这时代可以随时喝到无污染的“有点甜”,但即使每天喝被污染的水,他也想回去。

    苏州人谁不精于假山奇石?顾员外对此自然心领神会,摸着胡子,了然于胸的微笑不已,想象着建成后的小山模样。

    沈侃为了多拿到酬金,遂殷勤指点道:“大凡瘦小的山,应该顶宽底窄,如果山脚太大,即使形状很美,也不值得看了。”

    “是极!”顾员外同意道。

    “还有石眼要避免太圆,就算找不到合适的,也要在旁边黏上碎石,使得有棱有角,避免过于圆滑而失真。此外石头的纹理和颜色要尽量选取一样的。”

    “果然是行家!”

    “您夸奖,不过班门弄斧而已。”

    “佩服。”

    “小子献丑,石头选一样的,比如粗纹的和粗纹的归在一起,细纹的和细纹的归在一起,各种颜色的石头也各自归在一起。然而如果分得过于细致,在不同颜色相接的地方,也会觉得颜色过度太生硬了,反不如随取随放,随心所欲的好。

    至于石性,就不能不顺从,如果违背石性来用石,不但不耐看,而且难以持久。石性是什么?就是它正斜纵横的纹理。”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请到。;

第0030章 生之者众() 
顾老爷一高兴,派人去雇了一艘二层画舫,中午要在湖上设宴款待众人。

    午时,众人去了码头,上了船,三个花枝招展的女人含笑迎了出来,沈侃皱起了眉头。

    他是真不习惯这样的场合,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男人总喜欢借应酬为名,美其名曰有欢场美女在场可以调节气氛,说白了就是好色。

    一开始每个人规规矩矩的,斯斯文文的听着苏曲,期间不免品评一番,然后谈谈昆曲诗词等,沈侃感觉受益不浅。

    吃完了饭,沈侃对顾老爷说道:“我想过了,正宅大体不变。旁边的一宅空地起花园一座,当先假山一岭,朝南面大厅二间,山上都用来种植梅树。山左一栋观景楼,院中芍药几堂,左右廊房。嗯,右首的回廊中间,修圆门一个,进去是一林青竹,小径幽深,可通往梅山。宅子后方一堵花墙,修个荷花池,池边垂柳数株,蝴蝶厅一进,四面设置明亮的轩窗。”

    “不错不错。”顾老爷听得频频点头。

    沈侃继续说道:“蝴蝶厅后面栽些桂树,加以山石高低点缀。园子中心地带起高楼,连接月台一座,搭建悬桥直通观景楼,夏天乘凉兼可眺远。其余茶房等再仔细斟酌,先把匠人请来,让他们先评估一下,看看大概需要多少银子,咱们可以再进行增减。”

    其实沈侃的建议就是修一个花园而已,原有的房屋尽量不动,自然能节省一大笔银子。

    因酒过三巡,顾老爷面色红润,满嘴的酒气,沈侃却滴酒未沾,说话时脑袋尽量往后仰。

    “让老夫回去再好生想想。”顾老爷打着哈欠说道。

    这时候一个个都喝了不少酒,美人陪伴,什么长辈晚辈的都无所谓了,不免放浪形骸起来。

    周廉笑眯眯的对喝了几杯酒的沈値说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姐儿啊?说说看嘛。”

    沈侃见状心说你们难怪考不中举人,一把年纪的为老不尊。

    本以为沈値会腼腆笑笑不说话,哪知那家伙也笑嘻嘻的道:“女子自然以肌肤白润细嫩为先,还有如长眉细眼,悬鼻小口,圆颈纤腰,这些都是少不得的。”

    “说得好,再干一杯。”喝了酒的周廉觉得沈値不讨厌了,欣然举杯,这方面大家同道中人。

    “对了。”他忽然想起一事,又问道:“还有脚呢,岂可不讲究?”

    “脚?”

    沈値一怔,一来因自家不提倡裹脚,二来年纪小,说道:“我到不在乎脚大脚小,有了那些资质,即使脚大些也无妨。”

    “此言差矣!”周廉顿时大摇其头,“这妇人呀,脚小的走路时何等妖娆妩媚?而那脚大的就算长得好,可惜脚大,走路如男人一般,你说有何趣味?”

    此言一出,立时有个姐儿不乐意了。这画舫上共有三位妓…女,其中二人裹了小脚,乃是一对姐妹,名叫翠云翠月;另一个名叫红烛,长得最漂亮,皮肤异常滑嫩,走起路来如同行云流水,服侍人的动作也干净利落。

    时下裹脚的风气越演越烈,其中读书人对三寸金莲的推崇备至,无疑是陋习的最大推手。

    估计红烛早就一肚子气了,长得最好看,生意却不如翠云翠月姐妹好,因此将双腿一伸,露出了两只脚,冷笑道:“依周老爷说天底下的大脚妇人不好,那请你说说脚小的好处吧?”

    周廉低头瞅了一眼,不屑的道:“这脚小头一件好处,就是站在人前不讨厌。为何?女子以‘温柔轻盈’为美,脚一小,四字皆全了。嘿嘿,夜间同睡,压在身上亦不觉得呆重啊!”

    大家伙哄笑起来,惹得翠云翠月笑骂不已,举手投足间却显得得意洋洋。

    红烛说道:“脚小也不过只讨你们男人喜欢,实则全无用处。若是一生一世不动不做,被别人伺候,裹小脚也就罢了。要是命苦还得做事,举凡赶路洗衣做饭,大脚哪一桩不占便宜?还有乡下那些从不裹脚的女人,能耕田,能织布,盖房屋挑重担无不样样皆行,深山老林处处开垦荒地,开国以来不知增了官府多少钱粮,所以奴家以为正如孔圣人说的‘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若是天下的妇女都不裹脚,于国于家两有裨益。”

    “说得好!”

    沈侃鼓起掌来,这少数人的变…态嗜好,竟然能传染到全国,残忍的陋俗竟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可悲可叹。

    可惜红烛身贱言卑,他何尝不是如此,这番话根本没人理会。

    这时候陆续又叫来了几个姐儿,一人一个,沈侃干脆要金凤坐在自己身边,小声说着闲话。

    新来的有个名叫绿儿的,长得比红烛还要漂亮三分,面如满月,身段芊芊,一副我见犹怜的温温柔柔,偏偏裙摆底下是一双大脚。

    周廉等人也有意思,还真就对她的美貌柔弱视而不见,让其坐在一边,只顾着与小脚姐儿说笑。

    沈値眼珠一转,指着绿儿对周廉说道:“多好的妙人?周老爷为何不理睬。”

    周廉淡淡的道:“那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