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众人的劝说之后,赵煦也平静了一些,返回了自己的寝宫中休息。
“梁师成,你说说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朕的两个皇子同时生病。”躺在床上的赵煦却是根本睡不着觉,这个时候,自然要向他的亲信,也是皇城司的总管询问一下。
梁师成一听赵煦问话,他连忙上前一步,用赵煦刚刚能够听清的声音说道:“启禀陛下。两宫那里,并无异常。太后那里,一直都是太后亲自照看大皇子,除了十公主经常来看看皇子之外,再无其他人进入太后的寝宫,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妥之处。至于小皇子,皇后娘娘一直都看得非常严密,除了她的亲信之外,外人连小皇子的寝宫都进不去,其他人根本就插不上手。因此,奴婢也不是十分清楚小皇子的情况。”
“那孟氏呢?”赵煦可是记得,太后可是亲口允准孟氏可以每一个月亲自探望大皇子赵伴一次。他不得不怀疑,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孟氏在从中作祟。
“启禀陛下,奴婢实话实说。自蔡啊,不,自从入冬之后,孟氏便没有再进宫,去太后的寝宫探望大皇子,皇城司的人一直都在暗中监视着孟氏的一举一动,孟氏这段时间里,的确是一直都在道观中静心修道,既没有外出,也没有会见过任何人。”梁师成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不过,有一句话,梁师成似乎说漏了嘴,而赵煦显然也听出来了。
“把话说全了!”赵煦低声怒喝道。
“诺!请陛下恕罪,孟氏是在蔡道长被关进大牢之后,便没有再进宫的。”
“这又是什么缘故?”赵煦不解地问道。
其实,这个原因,除了赵煦自己以外,宫中其他人几乎都能够理解孟氏的做法。
众所周知,蔡道与新皇后刘氏不和。如今连蔡道都被关进了大牢,孟氏就算再傻,也不敢进宫了。
因为符咒那件大案,朱太后也改变了对孟氏的态度,她知道,宫里宫外能够帮着她的人,只有蔡道一人而已。
继续去见大皇子赵伴的话,害了孟氏自己不要紧,可是,刘皇后说不定就会借机暗施毒计,连她的儿子一并害了。
可这句话,梁师成是万万不敢当着赵煦的面说出来的,他只能装傻回答道:“启禀陛下,孟氏如何想得,奴婢实在是不清楚。”
“废物!”赵煦也只能用这两个字骂一骂梁师成,可他自己如今也知道,两位皇子突然同时生病,无论如何也赖不到孟氏的头上了。
“对了,不会是什么人,让朕的两个孩子见面了吧!”赵旭突然想到了这种可能。
除了这个可能之外,的确是再也找不到其他更加合适的理由了。
“这个,”一时间,梁师成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官家的这个问题。他在自己心中吐槽道:陛下,您可真行,既然相信蔡道长的话,干嘛还非得把他关进大牢之内呢?
“怎么,梁师成,你有什么线索了吗?”赵煦以为梁师成吞吞吐吐地,是有什么话不敢说出来,便问道。
“这个,陛下,您说那件事,可能性非常小。太后她老人家一向就比较信任蔡道长,而皇后娘娘和蔡道长不和,可是,一旦牵扯到小皇子的安慰,皇后娘娘肯定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一定不会让两位皇子见面的。”说道这里,梁师成猛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两位皇子直接见面,可能性近乎于无。
可是,如果有人将其中任意一个皇子的贴身之物,偷偷放到另外一个皇子的寝宫,甚至皇子的身边的话,这种可能性就不能排除了。
而有这个能力的人,在后宫中,只有三个人。
官家,直接就排除了。
朱太后,可她老人家肯定不会这么做。
这是因为,朱太后即便是再不喜欢刘皇后本人,可小皇子却也是朱太后的心头肉。她是不会暗中害自己孙儿的。
最后一个人,就是刘皇后。
而且,可能性还非常大。
第575 奇人异士()
宫中的人都知道,在朱太后和蔡道的合力调教下,大皇子赵伴生得极为健康,三岁的孩子,壮得跟个小牛犊似得,比一般人家五岁的孩子都结实。他从小到大,就从来都没有生过病。
梁师成越想越是后怕。
如今,就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天意如此。
第二、小皇子赵茂生病也许实属偶然,可如果真是刘皇后在暗中作祟的话,那么,这场皇子生病的风波也就成为了必然。刘皇后只是没想到,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将小皇子牵扯了进来。
结果,当天夜里,一条流言就传遍了整个汴梁城。
汴梁城的百姓们都已经如今被关在大牢里的蔡道,其当初所说的‘二王不相见’,已经应验了。
刘皇后暗中将小皇子的贴身之物偷偷放在了大皇子的身边,这个故事便似模似样地被百姓们口口传播了开来。
这次流传的谣言所造成的恐慌,比上一次更加严重,而赵煦在得知之后,更是让梁师成派大批皇城司的逻卒上街去抓那些散播流言的人。
可是,这样的举动只会造成更大的恐慌。
而散布流言的人,早就在流言散布第一波之后,就离开了汴梁城。
蔡道是因为泄漏禁中语被关进皇城司的大牢的,可是,那一次,究竟是谁将他和朱太后之间的对话散布出去的,至今都没有找到源头。
不过,这一次,有关‘二王不相见的流言’,却的的确确是蔡道在被关进大牢之前就叮嘱蔡兰陵做好的一手准备。
因为,为了自己地位稳固,也为了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继承皇位,刘皇后肯定会想方设法害死年幼的大皇子赵伴的。
不过,因为朱太后肯定放着这个可能性,刘皇后唯一的选择就是利用蔡道的那句判词,暗害大皇子赵伴。
事实上,大皇子生病的原因,也的确正中蔡道的预料,以及梁师成的猜测。
刘皇后收买了十公主手下的一个小太监,将小皇子的一件贴身衣物放到了大皇子的身边。这样做,神不知鬼不觉,让人找不到任何的证据。
而且,为了怕事情泄漏,刘皇后更是绑了那个小太监的一家作为人质,胁迫其吃了毒药,将自己毒哑了。
宫里只要不死人,梁师成一般不会关心一个小太监是否生病。
只是,天意弄人。
大皇子病了,可小皇子也病了。
这可让刘皇后都快急疯了。
赵煦和梁师成说着说着,不知什么时候,睡了过去。
也许是心中还牵挂着两位皇子,因此,赵煦这一觉睡得极不安稳。
等到一觉醒来,天还没亮。
可是,梁师成却并未给他带来任何好消息。
到目前为止,御医们想了无数办法,却没有任何办法让两位皇子退烧。
大皇子倒是吃了退烧的药,可是,他现在仍然还发着低烧。
而小皇子就更惨了,他一直高烧不退,御医们也是束手无策。
“梁师成,你可有什么妙法吗?你替朕掌管皇城司这么多年,不是应该知道很多奇人异士,但凡是能够救朕两位皇子一命的,朕可以封他们传世的侯爵。怎么,一到了关键的时候,你就成了哑巴了。”赵煦已经顾不得其他,开始病急乱投医了。
“陛下,奴婢该死。奴婢这就亲自去问问!”梁师成闻言连忙跪下给赵煦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说完,梁师成便连滚带爬地冲出了宫门。
这个时候,有胆子进宫,而且愿意进宫的,肯定都是有本事,有能力救活两位皇子的人。整个汴梁城城内奇人异士的确是非常多,这一点,梁师成自然非常清楚。可是,梁师成无法预料,在这种要命的时刻,又有多少所谓的奇人异士有这个胆量敢进宫,有这个能力获得这个爵位。
结果,让梁师成和赵煦全都失望了。
有应募的人没有,自然是有的。来应募的人,既有道士、和尚,也有游方的郎中。
可那些汴梁城中成名的道士和和尚,还有名医,他们当中一个敢来应募的人都没有。
没办法,梁师成还不得不把这些歪瓜裂枣全都带到赵煦的身边,赵煦一个一个亲自询问了这些人,他们也都将自己所谓的祖传方法或者秘方献给了赵煦。
不过,当赵煦看到这些东西之后,他就可以肯定,这些来应募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说不定,在那些道士里,其中就有当初给孟氏姐姐出主意,烧符咒纸喂给福庆公主,给他可怜的女儿治病。因为,梁师成详细记录的这些方法里面,其中就有不下三个人出得就是这个馊主意。
正在赵煦头疼不已的时候,更加让人头疼的人来到了他的寝殿。
人未到,声先至。
“陛下,您一定要救一救臣妾的儿子啊!”一个女人的呼喊声由远至近,吵得赵煦更是心浮气躁。
赵煦和梁师成全都听出来了,来人正是小皇子赵茂的生母刘皇后。
“梁师成,命人将他们全都……全都先安置在皇城司衙门里,你先一一甄别一下,然后,在向朕禀报。”赵煦本来想把所有人都赶出去,可是,后来,他又一想,万一其中有人的方法真得管用呢?
皇城司衙门就靠近皇宫,而且,有逻卒看管,这些人有真才实学还倒罢了,如果是想来混水摸鱼,蒙事的人,这一次,可就不能够轻易善了了,他们倒是想逃也无法逃不出这个军事要地。
“诺!”一看到刘皇后,梁师成就想离开这里,听完赵煦的吩咐,他立刻亲自指挥手下将这些人转移到皇城司衙门。
“爱妃,茂儿的病怎么样了?你怎么不守着他呢?”赵煦头见了不少人,有听了许多荒诞不经的话,头有些发胀,不过,他还是强打着精神,询问道。
“陛下,呜呜呜……茂儿的情况是越来越不好了。那些御医一个个都是废物,都不敢给茂儿用药。臣妾……呜呜呜,臣妾是请您赶快想个办法的。”
第576 蔡道出监()
刘皇后上前一只手死死地抓住赵煦的衣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哭诉道。
“朕这不是正在想办法吗?御医不管用,朕就让梁师成将全汴梁城中的名医、游方郎中、奇人异士都请来。你放心,一定会想到方法的。你看看,这些方法,你觉得那些能救咱们的孩子?”赵煦轻轻拍了拍刘皇后的背部,试图安慰她,说完,就把刚才统计的那些奇思妙想,祖传药方全都递给了刘皇后。
刘皇后连忙用手中的绢帕擦干了眼泪,接过这一摞纸,翻看了起来,不过,她越看脸色就越差,即便她现在已经急得快要发疯了,可基本的理智还在,正常人看到这些东西,都知道不靠谱。而那些药方,更是不敢轻易给她自己的儿子赵茂服用。
其实,刘皇后自己也清楚,御医们不敢开药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小皇子实在太小了。
开的药方,药力轻了,根本就不到任何的效果,药力重了,小皇子却又根本无法承受。而且,小孩子能够喝得药物数量有限,喝得多了,肯定会伤害小皇子十分脆弱的肠胃。
刘皇后双手无力的将那些所谓的秘方和妙法扔到了御案上。
“陛下,臣妾,臣妾……”刘皇后有些踯躅地说,可是,话到了嘴边,却难以启齿。
“皇后,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赵煦也明白对方这是的失落感,安抚道。
“陛下,其实,汴梁城中还有一位能人异士,您是否还未问道啊?”
“谁?能问的,梁师成都给朕招来了,应该没有遗漏啊!”赵煦也些不确定地问道。
刘皇后一听,终于鼓足了勇气咬着牙关,说出了一个让她非常厌恶的名字:“蔡道!”
“啪啪啪!哎呀!朕怎么把他给忘了,梁师成这个狗奴婢,人就关在他的大牢之内,这个狗东西一定又怕这怕那,才不敢在朕面前提起他。传旨,让梁师成立即将蔡道放出来。”赵煦闻言,立即气得大拍御案,开口大骂梁师成。
这一次,赵煦倒是没有冤枉梁师成,这个油滑的太监早就想到了这个异常适合的人选,可是,他就是不敢当着赵煦的面提起蔡道的名字。
宫中的人如今都知道官家此时正在气头上,谁没事愿意提起让官家一直都气恼的人啊!
宫外的小太监很快就将这个消息传给了梁师成。
“贱女人!”梁师成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听到的声音暗骂了一句,他就知道刘皇后来见赵煦就没憋什么好屁。
难怪蔡道长一直都非常反感这个女人,你自己做下的缺德事,害了自己的儿子,实在没办法了,这个时候才想起蔡道。把道长来进去也就是了,可却害得他也跟着被官家埋怨。
梁师成真觉得自己非常冤枉。
既然官家已经下旨,梁师成便立即来到皇城司的大牢,亲自来请蔡道入宫。
在大宋朝,文官被关入大牢并不会向其他朝代那样,饱受狱卒的欺凌,因为,文官是一个整体,如果那个狱卒敢乱来的话,随便来一个七品的御史,就能够把大牢里的狱卒都发配到边疆。哪怕它是皇城司的大牢。
大宋的皇城司,的确是大宋皇帝监视文武百官的工具,可是,这个机构对文官最多只有监察权,却没有执法权。当然,狱卒们也不是没有办法整治这些入狱之后还自觉‘高贵’的文官。将牢房整治的脏乱差,给他们的伙食也准备成猪狗都不吃的食物。
有人投诉,那更好了,监牢的班头还能向上面要点资金。他们可是给所有的犯人发放同样的伙食,既然是囚犯,当然要一视同仁了。
于是,一些没什么骨气和后台的文官,也不得不向狱卒和班头缴纳一定的伙食费,被褥费之类的费用。
可对于武官、以及其他人,来说,监牢里的班头和狱卒们便是这里的天。
当然,这一切都与蔡道无关,即便是被皇帝陛下亲自下旨关进皇城司的监牢,可这里的班头和狱卒们,谁也不敢得罪这个年轻的过份的道长。
先不提,其父亲是在延安府屡立战功的鄜延路经略使蔡卞,其伯父是御史中丞蔡京。两个兄弟还是官家的亲戚,但是蔡道个人的影响了,就足够让这些班头和狱卒们对他另眼相待了。
每日好吃好喝的供上,班头还自掏腰包,给蔡道准备了一套崭新的铺盖,狱卒们在蔡道入监之前,就打扫出了一个非常干净的单间。
这是因为,这些底层的小人物都知道,蔡道虽然待人和气,不亏待自己的手下,可他对自己的敌人从来都是心黑手狠,决不留情的。
别人不说,就是那位官中侠郑侠吧!
郑侠一个四十多岁的官油子,以芝麻绿豆般的小官身份就斗倒了威名赫赫的拗相公王安石,可是,他与那是还是个孩子的蔡道,斗了近十年的时间。
结果呢?
民间有传言,郑侠在西北先疯后死,而他的家人全都被那些狼心狗肺的党项人掳到西夏国,男人为奴,女子为妾。
你说,惨不惨!
这么说起来,身死族灭,都算是仁慈的了。
司马家和文家的结局都还算好的,起码他们的家人还能够在西夏国得到重用和保护。
因此,当梁师成走进大牢的时候,蔡道居然正醉卧在被子里美滋滋地作着美梦呢!
好不容易将蔡道叫醒之后,梁师成以为,他肯定会记仇,如果赵煦不给他一个说法的话,这小子说不定会赖在大牢里不走了。
没想到,当梁师成进入皇城司大牢之内,将事情简略地告诉了他之后,蔡道二话不说就跟着他一起进了宫。临走之前,蔡道嘱咐让梁师成派人迅速到保育院中,找蔡板取三坛编号最小的那种酒。梁师成派了一个精明强干的手下,立刻去办这件事。
入宫之后,蔡道却并没有按照赵煦意愿,或是先去见他,或是先去皇后的寝宫,看小皇子赵茂的病情。
第577 两位皇子的病情1()
而是来到了慈宁殿,先看望朱太后和大皇子赵伴。
蔡道不是圣人,只是凡人罢了。
凡人都要讲一个亲疏远近,不管这个赵伴究竟是谁的儿子,这孩子毕竟是他看着长大的,说起来,自己陪着他的时间,比赵煦陪着他的时间还要长得多。
这一点,赵煦似乎并未察觉。
蔡道出牢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赵伴的安危。至于小皇子赵茂,待会再说。
一见到朱太后,就这么短短一天时间,她老人家竟然苍老了许多,以前满头的青丝,也出现了不少的白发。满脸愁容的太后一见到蔡道,不由得老泪纵横。
“道儿,这段时间可是苦了你了。快去看看,伴儿究竟怎么了?”看样子,朱太后对于蔡道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真不是神医啊!就连一个郎中都不是。蔡道暗中吐着槽,可脚步不停地跟在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的朱太后身后,来到了小赵伴的病榻前。
“蔡道长,你来了,你最近怎么不来看伴儿了。”还好,许是吃了太医开的药,小赵伴总算是清醒了过来。
虽然这孩子的面色不太好,可如今还能够认清人,就说明他的病不算是太重。
“来人,烧热水,我要净手。”蔡道大声吩咐道。
这个时候,可没有人觉得蔡道这么做,是一种僭越的行为。慈宁殿中的人立刻都按照蔡道的吩咐忙碌了起来。
小孩子生病发烧,在后世本是司空见惯的小毛病,挂挂吊瓶就能够治愈。
可在大宋朝,适合给小孩子吃得药实在是不多,蔡道也没有时间配置挂吊瓶的药。
“梁师成,御医们是怎么诊断的,开得药方呢?”蔡道自然是不懂得开药方的,也看不太明白医案中的详细记录。可从药方中一些药,还是能够大致猜出这副药究竟是治疗什么病症的,而医案只看个大概即可。
梁师成闻言,赶忙将这些记录递给蔡道,他一页页仔细看了一遍。在他看来,废话满篇,总而言之一句话,小赵伴这是感染了风寒,才导致的发烧。
小儿子生病是个连锁反应,先觉得上颚部上火,接着感冒流清鼻涕,接着扁桃体发炎,嗓子咳嗽多痰,然后就是发烧。由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