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当看到自己床头出现一个信封的时候,李乾顺着实吓了一大跳,全身上下都被冷汗浸透了。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好在还在身子上连着。
等打开信封,拿出其中的信纸一看,他的心里更是凉了一大截。
李乾顺也顾不得换下身上水湿水湿的衣服,立即招来朝臣们商量。
西夏国臣服之后,原本打算将小梁太后屡次出兵环庆路的时候,掳掠来的宋朝大臣及子弟归还给大宋朝。结果,却被赵煦和章惇拒绝了。
那些都是保守派文彦博、司马光等朔党官员以及子弟,他们这些人既然做西夏国的臣民做得那么开心,他们君臣二人也不好搅了这些人的雅兴。何况,真要接纳他们的话,如何安置也是一个大难题。
因此,当其他西夏国大臣纷纷表示让李乾顺明确的拒绝大宋国,毕竟这只是蔡道的私信而已。
唯独这些汉臣沉默不语。
党项族的文武大臣们如此强硬的表态,可是却始终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个应对的方法。
可是,这封信虽然是蔡道的私信,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大宋,是蔡家一党和孟太后相表里,独揽军政大权,他的话虽然不是圣旨,却近乎等同于圣旨。
何况,蔡道的人都已经能够绕过戒备森严的西夏皇宫,把这封信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在他的床头,下一次,他这个西夏国主的脑袋也将不保了。
越想越后怕,李乾顺忘了一眼朝堂上还未说一句话的几个汉臣,问道:“司马爱卿,文爱卿,你二人又是如何看待此事呢?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但请直言!”
李乾顺同他的父亲一样,都非常喜欢儒家问话,其内心当中其实也不愿意与大宋国为敌,因此,他对这些被大宋朝舍弃的名臣之后,非常好。
故此,司马光的养子司马康回答道:“陛下,先不谈其他,您能从这封信中看出其他吗?”
“你什么意思?你们这些汉人说话就爱之乎者也,弯弯绕绕,有话不能直说吗?”说话的正是西夏国的名将仁多保忠,他因为被李乾顺怀疑心怀异志,被解除了兵权,留在了兴庆府。
不过,每当遇到军事上面的大问题的时候,李乾顺还是会征求他的意见。
“陛下,司马兄其实是想说,蔡道这封信中,隐含了另外一个意思。大宋国要对大辽国动手了。因此,这封信就是对陛下的最后通牒。因此,短时期之内,大宋国也许不会对我国动手。”文彦博的六子文及甫连忙站出来为司马康解围道。
司马康接着说道:“不错,如果,蔡道真得收回了幽云十六州。有了燕山重山之固,再有了榆关之险,辽国的铁骑再想入侵中原,那就比登天还难。那么,真到了那个时候,大宋国腾出手来,下一个要对付的可就是我大夏国了。”
“放屁!危言耸听,你们两个汉狗,看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肯为陛下效力也倒罢了,可你们居然如此蛊惑陛下,为自己的故国说话。区区宋朝岂能敌得过辽国的百万铁骑呢?”仁多保忠立刻指着二人的鼻子大骂道。
“呵呵,这位将军,如果是没有蔡道的大宋,我二人一定不会这么想。可是,有了蔡道的大宋,我二人就不得不这么想。区区宋朝,您要是败给了章楶,我二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败给他的人很多。可在下却记得非常清楚,您就是败给了那个区区大宋三司使的父亲——蔡卞,而且还不是一次。”文及甫可不是个好脾气,出言讽刺道。
“仓啷啷!”仁多保忠被文及甫点出了痛脚,气急之下,拔出了腰间的佩剑。
“够了!你们如果再吵,就出去吵个够!”李乾顺生气地怒喝道。
“陛下,听他们二人此言,也许蔡道是真有此意。”晋王李察哥经过思量,也认同了两位汉臣的观点。
“哦!皇弟,此话怎讲?”李察哥是他的庶弟,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李乾顺也素知这个弟弟监视非凡,所以,他一直很重视这个弟弟的意见。
虽然深受李乾顺的信赖,可李察哥还是十分恭顺地解释道:“陛下,您忘了,秋收之后,大宋突然从汴梁城中抽调了十万名常备精锐禁军士兵出海,大家都以为,那是派兵征伐倭国。可关键就在这个数字上,这一次比前几年多了整整一倍。
微臣虽然不知道倭国的底细,可就算是倭国国土再大,人口再多,经过这几年宋朝持续不断的征伐,如今肯定已经被打得无还手之力了,怎么还需要继续派兵呢?如此说来,蔡道这次用得就是瞒天过海之计,也让他瞒过了全天下的人。”
文季甫急忙站出来,赞同地说道:“不错,晋王分析的非常准确。可是,晋王,陛下,你们都忽视了另外一个因素。辽国当今的皇帝,耶律洪基虽然是个昏君,可他能够主政四十六年,还是有一些本事的。不过,在他死后,却给继任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可是,这位被人给予厚望的辽国新君,从这三年其执政情况来看,他却同他的祖父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而且,对朝臣和贵族的掌控能力却差了很多。蔡道没有在三年前就立即进攻辽国,我想可能他早就查知耶耶律延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及甫的这么一番话,切中了重点,如果耶律洪基还活着,的确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是,这个耶律延禧,即便是李乾顺的皇后辽国宗室女耶律南仙对其评价也不高。
对此,仁多保忠更是无话可说,也无可辩驳。
第618 战前准备2()
一国的君主是不是昏庸,三年之后,自见分晓。即便仁多保忠不服,他也不得不承认李乾顺是个明君。可那个耶律延禧,别说是辽国人,就是他们这些外人也都看得很清楚。
议政殿内陡然静了下来,司马康和文及甫的话,不但没有解决李乾顺最初的问题,还让事情更加复杂化了。
李乾顺如果真得硬下心来,拒绝蔡道的这封最后通牒,他的生命和大夏国的国祚都将受到双重威胁。
那些蔡道想要的西夏国国土也许还能在他手中存留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毕竟,辽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是宋国一下子就能够打倒的。
可是,那之后呢?
况且,蔡道会不会留他这条小命到那天,还真不好说。
就在李乾顺两难的时候,司马康硬是憋出了一句话:“陛下,微臣有句话可能有些僭越,但不吐不快。蔡道此子后还是比较讲信用的。”
“司马兄,你……”文及甫用手指着司马康,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按说,以他们的身份,巴不得西夏国参与到这场战斗中,即便无法真得赢了大宋国,也能拖延蔡道取得幽云十六州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拖延,也许大宋国国内便会产生厌战的情绪。
让蔡道所主导的北伐变成一次虎头蛇尾的失败的军事行动。
司马康说这话,讲什么信用,又与李乾顺所问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
可在场所有的大臣,包括李乾顺都听明白了。
司马康是真心为西夏国和李乾顺考虑,与其去期盼蔡道打败仗,不如早早接受其开出的条件,提早安置好河套地区的西夏国百姓。
其实,严格说起来,蔡道还是给西夏国留下了发展的空间。黄河几字形以西地区,河西走廊,这些地区的面积并不小,何况,还有更加广袤的西域。
将古丝绸之路掌握在手中,西夏国也能从中获取贸易的利润。
蔡道一向很讲信用,这话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听。
正面,蔡道对自己人一向非常看顾,从来没有亏待过任何手下和朋友。
反面,和他做对的人,都没有落下好的下场,这一点,从司马光和文彦博两个家族的下场来看,就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可这话,在场的人中也就司马康敢说,其他人即便是心里面明白,也不敢宣之于口。这种事情,也只能李乾顺自己作出的最终的决定。
殿中又静了下来,李察哥知道这个时候,他要站出来表态,便跪下来说道:“陛下,我的皇兄,您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微臣都会尽力去做。如果,您决定拒绝,微臣定会为您奋战在前线。不过,如果您最终选择听从蔡道的,微臣还有一点小建议。”
“嗯!你说!”李乾顺点点头,问道。
“如果蔡道真得出兵进攻辽国的话,陛下您也可以从中取利。大宋朝十万精兵派往海外,微臣判断,大宋朝的军事计划,一定会全力进攻辽国的南京。而河东路有西军和折家的看护,只需要坚壁清野,死守太原城即可。那么,这时候,我西夏的机会就来了。
云州,陛下可以派一大将,带领十万精兵在一旁暗藏着,等云州守军进攻河东路,或者救援南京的时候,便立即进攻云州周边地区。城池能攻便攻,攻不下来也无妨,这一次去,主要就是掳掠云州附近的百姓和财富。这件事,您还可以提前知会蔡道知道。”
&你所看的《奸臣世家》的第618战前准备2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百度搜:(无情+水)进去后再搜《奸臣世家》观看
第619 战前准备4()
这个时候,大宋朝已经有了最为原始的火炮。稳定性和安全性都非常差,蔡道也没有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制作火炮的知识传授给军器监的匠师。他只是让蔡攸提高了悬赏的力度,对于那些成功赶紧火炮性能的工匠,给予了重奖,仅此而已。
第二,却是工兵铲。
这东西已经成了禁军屯田兵必备的武器,如今,所有人都知道这东西的好处。
连普通农民如果手里面有钱的话,也会在军器监买回家一把,不过,普通人买到的都是简略版。里面并没有加钨合金。
蔡道知道江南西路有很多钨矿,所以,将之开采出来,通过漕帮的船运到汴梁城。让工匠们用这种新的矿石加入钢铁,试制新的合金。钨,如果加入到钢铁之中,后来被人成为炮钢。钨钢比重大,制成的合金非常重,不过,用其制成的工具,也非常坚硬。
成型后,必须用水力打磨才能给工兵铲磨出锋刃。
第三,却是一种可以组合在一起的钢架。
钢架是由横竖钢管组成,这个时候是做不出螺丝和螺母的,蔡道让工匠们想到的方法,就是给钢管上留下大小相同的孔洞,组合的时候,在孔洞里插上小钢棍,用大榔头将钢棍两端打歪便可将整个钢架固定住。
不过,除了蔡道之外,即便连打制这些东西的匠师都猜不出这东西的用途。
蔡道还派人在南方大量搜集鸭绒。
这个时候,江西南路的金溪县因此而大发了一笔战争财。
这是蔡道没有想到的,当初,他劝醒了老神童方仲永,临走前,既交给了方家如何种植水稻的秘诀,也顺口提了一句,让他们家可以多养一些鸭鹅。
谁知道,方家不但因此发家致富,带动整个金溪县的百姓也都富足起来,而金溪县也成了整个江南西路远近驰名的富庶之乡。
曾巩回乡的时候,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他还亲自上门去拜访过方仲永。
不过,这个时候,不论是曾巩,还是方仲永都早已故去了。
杭州的苏轼也于前年病故了。
反倒是那个超级老神童,蔡道的同乡老前辈蔡伯偂吹故窃交钤酵痰赖H翁χ螅饫贤坊拱炎约旱闹厮镒佑踩讲痰勒饫铩
但是金溪县一地,蔡道就花钱买到了他所需鸭绒的近九成。
鸭绒自然是用来制成羽绒服的,可惜,这时候,没有防风的衣物材料,蔡道只能命制衣师傅将棉布织成厚厚的帆布。
运输粮食,除了要用到船舶,陆路上就需要大量的牛马。大宋如今的马匹数量倒是起来了,可是,其中大多数都是只能用来运输的驽马,一大部分战马的质量也不行,这种状况也很难在短时间里提高。
而且,大量征用国内的马匹和牛的话,势必会影响大宋国内的经济发展。
为了不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蔡道有花重金从大理国购买了十万匹滇马。
这个数字对如今的大理国的确是有些困难,因为,如今,连滇池都归大宋国管辖了。可这玩意就像女人的乳沟,挤一挤总会有得。
仙游县蔡家的造船厂,也被蔡道临时征用了。
这里才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只要时间允许,蔡道命令造船厂的工匠全力建造大型的福船,这个时候无需战船。因为,辽国人一向都不太注重海军和水军的你所看的《奸臣世家》的第619战前准备4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百度搜:(无情+水)进去后再搜《奸臣世家》观看
第620 战略欺诈1()
蔡道的整个战略计划到底是什么?
很快便会见分晓。
天佑四年的冬天格外还冷,从入冬之初,整个河北大地就接连下起了大雪,一直都未停歇过。即便这些一直生活在北国的辽国士兵也受不了这样的严寒,除了日常巡逻的士兵以外,他们一个个都躲在自己并不暖和的被窝中,死也不肯起来。
天佑五年正月十六,在汴梁城城里吃过元宵的禁军士兵,除了留下五万禁军和十万屯田兵以外,蔡道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出征。
这五十万人马可不是诈称,而是实数。
除了留守汴梁城的十五万禁军之外,蔡道带走了五十万,其中就有十五万常备禁军,三十五万屯田禁军,而还有还剩下的二十五万屯田禁军则直接开赴京东东路的密州。
三衙主将,潘雄之前已经领着十万人出海远征去了。狄安作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留守汴梁城,因此,随军的只有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虎。
先锋官,却是蔡道的一位弟子——当然得他传授兵法的张剑北。
他的这个弟子也的确是争气,不但成了武举头名,还以太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当初,蔡道在让曾肇推荐种氏兄弟的时候,就把这小子推荐到了种师中的麾下。
他一个人,光是在西军里,就已经历练了整整八年的时间。
张剑北回到禁军也是前年的事情了。
临行前,蔡道只对这小子说了一句话:“张剑北,当初为师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能够剑指天北。切记,你千万不要让为师成了挥泪斩马谡的诸葛亮啊!”
“诺!师傅,小子一定让您不会失望了。”
看着张剑北远去的背影,望着天空中漫天的风雪,蔡道坐在马车里,轻声说道:“终于要开始了!”
有牲口、有雪橇,还有每个禁军士兵身上的轻便、暖和的羽绒服和头上的双耳毡帽,脚上猪皮底制成的棉鞋,宋朝禁军士兵虽然在数九寒天里行军,却并没有士兵中想像中那么艰难。
终于要开始了!
寒冷的冬天,后世只能出现冰凌的黄河,在这个时空里已经被寒冷的天气冻得像是一整块铁板,有好事者拿手中的铁铲试着铲击了几下冰面,结果,也只是在冰面上留下几道浅浅的划痕。这对于需要渡过黄河的军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等全军渡过了黄河,辽国这个时候才得到了消息。
还是那个韩书生第一时间探知了此事,第一时间将这个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告知了辽国燕京析津府留守。可是,这位留守大人却根本就没有把这份情报当回事。外面这样的天气,连他们契丹人都无法忍受,就别提那些脆弱的宋人了。
等到宋朝大军的先锋部队刚刚踏入河间府地界的时候,辽国的探马这才亲眼看到了大批的宋军部队,燕京析津府留守这才真得着了急,他一面召集燕京的所有兵马布防,一面连忙派快马,向耶律延禧告急。
这个时候的耶律延禧正在春州,召集周边的女真族各部酋长来朝,陡然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最初的反应和那个留守如出一辙,当然是不相信。可是,当韩书生的告急文书交到他手中的时候,耶律延禧不得不信了。因为,韩书生在信中言之凿凿地说,宋朝这次领军的大将不是别人,赫然正是蔡道。
&bs你所看的《奸臣世家》的第620战略欺诈1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百度搜:(无情+水)进去后再搜《奸臣世家》观看
第621 战略欺诈2()
是战是和,反正耶律海朗自己做不了主,不过,这种恶劣的天气也给了陛下和辽国大军反应的时间。
他如今既然已经明确了对方的意图,那么之后的事情就由陛下和燕京留守自己判断去吧!
等耶律海朗将这个消息传回到耶律延禧跟前的时候,已经是十余天之后的事情了。这可把这位皇帝气得不轻,紧赶慢赶,各路大军也是紧急召集的,现在倒好,他这个皇帝和辽国的精锐都在寒冬中紧急行军,可蔡道那个家伙居然躲在河间府里不出来了。
于是,晋级被召集起来的大军还是得继续向着燕京进发,可形势没有那么紧迫,耶律延禧反倒不着急了。在沿途,这家伙居然还有兴致打猎。好在,跟在他身边的大军也不会几万人,而且都是归属于皇帝的宫帐军,忠心度绝对没有问题,他们的待遇自然也是最好的。
等到耶律延禧亲率大军抵达燕京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了,雪早就已经停了。看今年这种天气,燕京地区想要大地解冻,非得等到三月底。
双方大军这这么听了下来,一直再等着宋辽开战的西夏国君臣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蔡道既然要出兵攻打辽国,偷袭为上,那么,宋军出兵的时机,一般都会放在秋收之前的几天。毕竟,黄河以南的粮食作物收获的时间要比黄河以北要提前了近十天。
冬季出兵,不但完全失去了战争前期的突然性,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让辽国有时间集结国内的大军,应对宋国的下一步举动。况且,相对于辽国的士兵,宋军更加不适应今年冬天这种天气。
与此同时,李乾顺并没有继续留在兴庆府享福,而是和他的御弟李察哥一起来到了兀拉海城,这里是黑山威福军司